文学院考研王力版古代汉语考研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就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就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与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就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就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与“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就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与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与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就是与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与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就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与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瞧序与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就是“完备”的意思,现代就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
“重复”等义。(注:“再”与“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
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的外延的变化。
⑴词义的扩大。如“菜”本来专指蔬菜,后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洗”本以为洗脚,后泛
指洗涤,不拘于足。
⑵词义的缩小。如“金”在先秦泛指各种金属,后来词义缩小,专指黄金。“宫”本指一切
房屋,后专制帝王所居。“瓦”本指一切陶器,后专指盖房顶所用的陶制建筑器材。
⑶词义的转移。如:“闻”的本意为听见,后来转指用鼻子闻。“涕”的本意为眼泪,后转指
鼻涕。“汤”本指热水,后指米汤,菜汤。“脚”本指小腿,后指踝关节以下的部分。“府”
本指藏文书财务的地方,后指官署。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就是词的附加意义,表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喜恶即主观评价的好坏,以及词义轻重程度的判断。
⑴词义褒贬的变化。如“谤”在古代就是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就是中性词;“贿”在上古指布帛之类的财务,中性词,后专指用钱财买通她人,贬义词;“爪牙”在先秦指武臣、国之猛将,也泛指辅佐君王者,用于褒义。后来指坏人的帮凶、走狗,变成了贬义词。
⑵词义轻重的变化。如“诛”本质言辞责备,词义较轻,后发展出杀戮之义,词义变重。又如“贼”本指杀人越货、犯上作乱的人,词义很重,后指小偷,词义较轻。
三、怎样掌握词的古义: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与语言的手段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
分三方面谈:
1、从字形上分析。如“劝”从“力”,可见本义就是勉力、奋力。“醒”从酉,本义就是酒醒。
2、从语境上分析。如“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证明“睡”的本义就是“打瞌睡”。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治乱”。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如“款待”中的“款”古义就是诚恳。“捐躯”中的“捐”古义就是舍弃。“呼天抢地”中的“抢”古义就是触、碰。“举世无双”中的“举”古义就是“全”等。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
(2)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
(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二、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婚姻”很早就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又如,“饥馑”也就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个地方它就是一个复音词,在其她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三、古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的变化情况:
(1)两个语素仍保持她们原有的意义。如“蓄积”的“蓄”就是“积聚、贮藏”之意,“积”就是“积蓄、积累”之意,贾谊《论积贮疏》:“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蓄积”就是“储粮积蓄”的意思。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就是充当陪衬,这就就是所谓“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的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质就是作为陪衬),如得失,园圃,缓急等。(3)两个语素失去原义而产生一个新义。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拆开来讲与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如天下,布衣,君子,小人等。
四、古汉语中单纯复音词的类型
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就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
(1)连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就是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它只有一个语素。多数连绵词就是双声词或叠韵词。如倜傥、逍遥、忸怩、徘徊等。
(2)叠音词。如昏昏、悠悠、斤斤等。《诗经·周颂·执竞》“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
★五、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古汉语中许多同义词的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意义都不完全相同,可从四方面进行分析: (1)概念的不同。
1、概念的内涵不同。如”府”与”库”,”府”就是收藏文书与财务的地方。《国语·越语》:府仓实。韦昭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库”就是收藏兵器与战车的地方。
2、概念的外延不同。如”人”与”民”,”人”指区别于动物的所有的人。”民”指人中比较愚昧者。注意:”泛指”与”特指”的不同。段玉裁所说泛指即浑言,特指即析言。”浑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的共有的含义。”析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中每个词所特有的含义。(2)程度轻重的不同。例如”饥”与”饿”,”饥”表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即吃不饱。《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饿”表示几天没有进食,已接近死亡的边缘。如《史记·伯夷列传》:”饿死于首阳山。”
3、感情色彩的不同。如”杀”与”弑”,”杀”就是中性词,指一般的杀死;”弑”指下杀上,含有对杀人者的谴责,就是贬义词。《礼记·檀公下》:“臣弑君,凡在宫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中,“杀”与“弑”的区别很明显。
4、使用条件不同。例如“能”与“得”,“能”一般用于主观上能力所及,《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有些使用条件的不同则显示出语法的差异,例如“耻”与“辱”,二词用作名词时同义,用作动词时,“耻”一般用于意动,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辱”则一般用于使动,《论语·子路》:“始于四方,不辱君命。”
★六、“畏”与“惧”的辨析,以及“能”与“得”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