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2. 遗迹是古代人类所遗留下来的生居死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设施,多属于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3. 遗物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多属于可移动性的器物。

4. 遗迹和遗物统称为文化遗存。

5.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6. 考古学研究的方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设备,以地层学和类型学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方法,还采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以最大限度地科学获取古代遗存的信息资料。

7. 关于考古学研究目的,传统认识就是重建历史,即拼合、复原远古时期的物质文化和历史图景。直到目前国内对考古学目标的定位仍然是“重构国史”,即认为考古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为历史学科服务。欧美考古学界流行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复原文化历史只是考古学最基本的目标之一。考古学仅止于这一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要“重建相关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复原文化发展进程”。

8. 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被公认为是考古学的三个主要学科分支。

9. 考古学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科学中的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包括学术思想的相互渗透、研究方法与成果的相互借鉴,也包括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一方面,考古学本身的研究有赖于其他学科在理论、资料、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和协助;另一方面,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对象涉及面十分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拓宽了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充实了各学科的研究内容。其中与考古学有着密切联系的自然科学主要有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体质人类学、化学、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等。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狭义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古文字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以及美术史学、建筑史学、绘画、摄影等均与考古学研究关系密切。

10. 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早在1819年,根据工具、武器的材质,按照石器、青铜器、铁器分组布置展览,对公众开放。1836年,在其《国家古物指南》一书中把史前文化分为三期: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并详加阐述。

11. 金石学是以传世的或少量出土的商周以来有铭文的铜器和秦汉以来的石刻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文字考证,以证经补史为目的的学科。12. 后冈三叠层是由梁思永在殷墟第四次发掘中发现并创立,开创考古层位学的

先河。他在错综复杂的地层堆积中,明确了仰韶、龙山和商代文化的叠压关系,首次判断出这些文化的发展序列,这就是后冈三叠层,它建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典范,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进入成熟阶段的典范。

13. 考古学文化指存在于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特征的实物遗存的共同体。某一具体的考古学文化实际就是时间和空间因素基础上的全部物质遗存的总和。

14. 考古学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推动、影响和制约。首先,受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制约。其次,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三,受到所属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四,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五,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

15. 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包括中心地区和波及范围;二、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特征即“文化内涵”;

三、文化的断代和分期,利用自然科学手段或纪年材料等进行断代,根据遗存组合变化,通过地层学和类型学研究将文化的存续的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总结不同时期的特征;四、文化性质分析,通过成分分析确立该文化因素中的主体因素和外来因素,对于一个文化内不同地点的遗存的归属进行辨别。五、文化的渊源、发展及其演变;六、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性质与经济形态;七、考古学文化所反映的创造者即人类共同体或者族群的活动,对于传说时代或原史时代文化还要结合文献记载研究其族属。

16. 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区分地层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也是考古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考古地层学是以人为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究明不同时间不同性质的文化堆积层次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区分不同文化层与遗迹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其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即相对年代。

17. 文化层为考古学术语。指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由于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生存环境等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在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等也就会产生差

异。这些就成为划分文化层的主要依据。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考古工作即是从地层上正确划出上下文化层的叠压关系。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文化层的叠压关系可分为:叠压、打破、共存三种,原则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年代相对古老的地层一般位于相对新的地层之下。叠压关系就是最基本的地层分布。打破关系指晚期人类活动破坏了早期人类活动的地层上的遗迹遗址等,如灰坑、井等经常出现打破关系。共存则是指同一时期、地域,处在同一文化层上各个遗址、遗迹的关系。

18. 考古类型学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进行科学的整理、分类、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的学说。

19. “类”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类型学中的分类通常用以划分用途相同或相近而形态各异的器物。把一类器物划分出若干演变序列,每一序列的器物就是一“型”。一个“型”包括了若干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分别称之为“式”,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器物演变序列。

20. 田野考古的四个阶段,准备工作(考古调查),野外工作(考古发掘),室内整理,编写发掘报告,即收集遗存、分析遗存、解释遗存。

21. 探方法就是将发掘区域划成若干正方形的方格,按单位进行挖掘的方法。适合于发掘整片遗址,全面揭露遗址面貌,了解遗址的平面布局与结构。具体发掘方法和步骤是:先布方、编号,再自上而下、由晚及早进行揭露。

22. 相对年代指各种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一般利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来推定。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来断定相对年代。

23. 绝对年代指遗迹遗物的存在距今的具体年代。但并不表示绝对精确的年代,而是给出遗存在历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时间位置。

24. “旧石器”指用燧石、石英或砾石直接打制,未经磨制加工,较为粗糙的石质生产工具。“新石器”指除经打制外,并进一步磨制加工的石质生产工具。25.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体质特征处于早期猿人、晚期猿人阶段;旧石器时代中

期发展到早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基本和现代人相似,处于晚期智人阶段。

26. 早期:距今300-20万年。根据人类体质形态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距今约300—100万年),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早期。此时的人类,刚从其动物祖先中分离出来,还保留有较多的猿的性状,脑量只有700亳升左右,属早期直立人(早期猿人)阶段。这一时期的人类,已能用直接打击法制作原始、简单、粗糙的石器,用途分工不明确;从事采集与狩猎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