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上)9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1.2.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一、沸点和凝固点
蒸发: 表面气化现象称为蒸发。
沸腾: 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过程中的温度。
只有当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大气的压强相等时,液体的气化才能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这时的温度即是沸点。
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固体(严格说是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凝固点的实质是,在这个温度下,液体和固体的饱和蒸气压相等。即为:
液体固体平衡
若 P固 > P液,则固体要融化(熔解);
P固 < P液,液体要凝固;(和H2O自动向糖水转移是一个道理,都是蒸气压在起作用) 二、饱和蒸气压图
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P,对温度 T 做图。左侧是冰,水,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图。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冰,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都升高。
②在同一温度下,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低于 H2O 的饱和蒸气压。
③冰的曲线斜率大,随温度变化大。
④37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故 373K 是 H2O 的沸点。
⑤如图中 A 点,在该温度下,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小于,溶液未达到沸点。
⑥只有当温度达到 T1时(T1>373K, A’点),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才达到,才沸腾。可见,由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的下降,导致沸点升高。即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
⑦冰线和水线的交点(B点)处,冰和水的饱和蒸气压相等。此点的温度为273K,P ≈611Pa,是H2O 的凝固点,即为冰点。在此温度时,溶液饱和蒸气压低于冰的饱和蒸气压,即: P冰>P溶,当两种物质共存时,冰要融化(熔解),或者说,溶液此时尚未达到凝固点。
⑧只有降温,到T2时,冰线和溶液线相交(B’点),即: P冰 = P溶液,溶液开始结冰,达到凝固点。T2<273K,即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比纯水低。即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导致其冰点下降。
三、公式
1. 沸点升高公式
用T b表示沸点升高值,即: T b = T b- T0b ( T0b是纯溶剂的沸点, T b是溶液的沸点)。
T b是直接受P 影响的,有: T b P,而P = k·m,故T b m。比例系数用 k b表示,则有:T b= k b·m ,k b为沸点升高常数,不同的溶剂,k b值不同,最常见的溶剂是H2O,其k b= 0.513
2. 凝固点下降公式
用T f表示凝固点降低值,即: T f = T0f - T f,T0f是纯溶剂的凝固点,T f是溶液的凝固
点。总之,T f为正值,且T f = k f·m, k f : 凝固点降低常数,H2O的k f = 1.86
3. 公式的成立条件
公式由P = k·m 推出,在推导时,有条件: 溶质不挥发,且 n质 << n剂,即为稀溶液。m(质量摩尔浓度)的大小,要能与溶液表面上不挥发的质点的多少有定量关系,溶质必须是非电解质。若是NaCl,电解产生 Na+ 和 Cl-, m = 1时,质点数可能是 2,且 Na+ 和 Cl- 之间又有吸引,则相当于在 1-2 之间,不好定量。Ba(OH)2体系就更加复杂了。因而,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不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