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土壤地理学简答题-推荐word版 (2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土壤地理学简答题

篇一: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目

土壤地理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答:①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处于人类智慧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见作业本)

②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见作业本)

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答:①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

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②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N2O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也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③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

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

迁移转化过程。

答:土壤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上,是地球各圈

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土壤圈是一个运动的开放的物质与能量

系统,与地理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地理环境中的水分、

养分、空气和热量不断向土壤输入,引起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土壤

类型;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也以相反的方向由土壤向环境传递,引起地理

环境产生变异。

以红壤为例: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

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

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风化淋溶作用强烈,首先是铝(铁)硅酸盐矿物遭

到分解,除石英外,岩石中的矿物大部分形成各种氧化物。开始由于K、Na、Ca、Mg等的氧化物存在而使土壤溶液呈微碱性至中性,所以硅酸开始移动。由

于各种风化物随水向下淋溶,土壤上部的pH值就逐渐变酸,含水氧化铁、铝则开始溶解,并具流动性,红壤这种脱硅富铁铝化过程是红壤形成的一种地球化

学过程;同时,红壤中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十分激烈,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

能量的转化和交换极其快速。表现特点是在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凋落物和加速

了养分循环的周转。在中亚热带高温多雨条件下,常绿阔叶林每年有大量有机

质归还土壤。另外,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以极快的速度对调落物矿化分解,使各

种元素进入土壤,从而大大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并维持较高水平而表

现强烈的生物富集作用。

以上说明,红壤虽然进行着脱硅、盐基淋失和富铁铝化过程,但同时也进行着

生物与土壤间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和强烈的生物富集,丰富了土壤养分物质来源,促进了土壤肥力发展。红壤就是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第二章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1、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见作业本)。

2.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答:粒级是指把矿物颗粒粒经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分为:石块、砾石、砂粒、粉粒、粘粒五级。

作用和意义:指示土壤的形成;反映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土壤工程性质;反映

肥力状况。

★3、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类型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答:自然土壤中的矿物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

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及黏土三大类。其影响:

①砂土由于土壤颗粒是以砂粒占优势,土壤中毛管孔隙少,因此,砂土的通气性,透水性好,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砂土热容量小,故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的威胁。但是春季砂土升温较快、发苗早,故称为暖性土,通

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不易累积,肥力相对贫瘠。但它又有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的特点。

②黏土由于土粒微小,土壤中的非毛管水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壤透水通气性能差,但保水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土壤养分丰富,黏土的热容量大、温度变化迟缓,特别是春季升温慢影响

幼苗的生长,有“冷性土”之称。同时黏土不易耕作,其地表易形成超渗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③壤土由于土壤中的砂粒、粉粒、黏粒的含量比较适中,壤土既具有一定的非

毛管孔隙,又有适量的毛管孔隙,兼顾砂土和黏土的优点。

④另外土壤质地的构型也会对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上砂下

黏有利于耕作、发苗,又托水保肥,相反上黏下砂,既不利于耕作,又漏水漏肥。

⑤因此,单一看来,壤质土壤对肥力保持最有利。如果考虑结合状况的话,上

砂下黏比较有利于肥力的保持。

★4、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答: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类型分为

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粒状、团粒状、团块状)、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

结构以及大块结构。

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是因为:

①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总孔隙度可达55%其中毛管孔隙度占40%,非毛管水占60%,比较适均,团粒之间是非毛管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而在团粒内部是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较好的蓄水和保肥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土壤透水性与

蓄水性的矛盾。

②较好的解决了土壤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的矛盾,因而能较好的调节土壤导热性、热容量状况,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