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知识汇总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表达出更加深刻、形象的意义。
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Autumn》)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4. 对仗:指在诗歌中相邻的两句或多句之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5. 反复: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佚名《青青子衿》)6. 排比:在诗歌中将同类事物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7. 设问:在诗歌中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8. 夸张:在诗歌中对事物的形象、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点。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9. 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以表达出更深刻的意义。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0. 双关:在诗歌中运用一词多义的现象,使诗句具有双重意义。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其中融合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诗歌表达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增强了古诗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效果。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将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中,比喻手法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描绘景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比喻来描绘夜晚明亮的月光,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既使古诗增添了美感,又增强了读者与诗歌之间的共鸣。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指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的形象和特征,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古诗中的拟人手法常用来唤起读者对自然界或抽象事物的共鸣。
以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诗中描绘了秋夜中的凉爽物象。
其中,“黄叶时飞舞,轻舟已过岸”就运用了拟人手法,黄叶犹如跳舞的人,轻舟犹如行走的人,使枯燥的自然事物具有了生命和动感。
通过拟人手法,古诗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赋予事物超出实际的程度或表达尖锐的感受的修辞手法,常用来增强古诗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便使用了夸张手法:“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使得猿啸震天,鸟飞映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古诗充满了张力和感染力,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四、对仗手法对仗是指古诗中词句的相互呼应和协调,使得整个句子具有平衡和和谐的美感。
对仗手法是中国古诗最为独特的修辞手法之一,它使得古诗的韵律更加优美,并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宋代文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他写到:“抚云而踟蹰,怅寥廓之已便。
”这里的“踟蹰”和“廓便”正好呈现了一种对称的对仗结构。
对仗手法的使用让古诗更具韵律感和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通过对比、拟人、夸张和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古诗将复杂的思想和深邃的感情以简练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辛弃疾《鹧鸪天》:“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在溪头荠菜花”,用城中桃李比喻畏惧金兵 的朝廷权贵,用溪头荠菜花比喻民间主战力 量。那些权贵面对金兵到来,一个个愁眉苦 脸,而民间主战力量却一派生机勃勃,很好 地表达了作者主战的坚定意念。
比拟
设问
• 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或者故作 疑问,自己不答,让 读者去思索体会。 • 作用: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 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李清照,出生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 18岁时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搜集金石书画,踏雪 寻梅,生活高雅而和谐。25岁时因政治灾祸避难浙东一带, 生活颠沛流离。大量图书文物散失。46岁时丈夫染疾病逝。 后经历再嫁匪人、离异系狱、南宋偏安、国土沦丧的灾难, 李清照于73岁在凄风苦雨中逝于绍兴。 挼,读ruó,“揉搓”之意。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的《春日》)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用典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比喻【作用】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术语】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作用】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作用】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作用】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作用】1.揭露素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遐想;发明气氛。
7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南国烽烟正十年举酒欲饮无管弦8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主人下马客在船XXX后檐,XXX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辉煌,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言语明快,布局工致,声韵协调。
9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XXX《虞美人》#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如梦令》#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0叠字年年岁岁花类似,岁岁年年人不同XXX《白头吟》XXX虽在,XXX难托。
莫,XXX,XXX《钗头凤》寻寻觅觅,冷冷静清,凄凄惨惨戚戚XXX《声声慢》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XXX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XXX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之二》11反复XXX(XXX)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现在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XXX好个秋!如梦令(后唐庄宗XXX)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表达方式精炼而美丽,通过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
在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词的意境,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象征、拟人、夸张以及对仗等。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来表达深刻的意境和感情。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中,将秋夜的明亮与银烛的光辉进行比喻,用“冷画屏”来形容秋光的幽寂,通过比喻塑造出诗人内心深邃的情感。
象征是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在古诗词中经常运用,使作品更加意境深远和富有启迪性。
比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鹳雀楼”就是象征着抱负和追求,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意愿。
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人类的思维、感情和行为,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牵牛织女星”,将星星拟人化,形象地描述出夜空中牵牛和织女相望的情景,给人一种人间与仙界相接的感觉。
夸张是一种夸大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张处理,以增强叙述的感染力和戏剧性。
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旦复何时见,楼船已过万重山。
”这里的“万重山”就是夸张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楼船已经远去的距离之远。
通过夸张,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遥远的无奈。
对仗是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对诗句的韵脚、字音、词义等方面进行巧妙的对应,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比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冷画屏,轻罗扇”,这里的“屏”和“扇”就是一对对仗词语。
对仗使得句子的音韵和谐,增加了诗词的美感和韵律。
古诗词的修辞表现手法
2
1
比喻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答题模式:把……作夸大的描述,极其形象、强烈地表明……的特点。
答题模式:把……比作……,描述了……景象,表达了……情感。
答题模式:用……指代……,写出了……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美妙。
托物言志
01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02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以景结情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诗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在孩子们所学的古诗中每首诗都是表达作者不同的观点,古诗有也有很多种类别如:描写景色的诗句,表达季节的诗句,表示友情,书写爱国情怀的诗句等等,今天我小学古诗词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类整理,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明白每首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方便大家学习。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下面具体说说。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1.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2.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3.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也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4.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5.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6.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者是五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后者是七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讲究平仄相对和词语的对仗,所以多用严对.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从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接关系.7.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学龄前儿童都会背诵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解析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诗人运用语言的艺术,通过巧妙的表达方式,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本文将从比喻、拟人、夸张和对偶四个方面解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意义。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的“露从今夜白”就是将露水与月光进行比喻,表达了思乡之情。
比喻使诗词更富有意境,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拟人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给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里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将商女拟人化,表达了对亡国之痛的思念之情。
拟人使诗词更具有情感共鸣,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夸张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程度,以达到强调和吸引读者注意的效果。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里的“蜡烛有心还惜别”夸张了蜡烛的情感,使诗词更加感人。
夸张使诗词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被打动。
对偶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对比或呼应的方式,使诗词更加平衡、和谐。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一岁一枯荣”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成了对偶的结构,使诗词更加平衡和谐。
对偶使诗词更具有节奏感和美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之,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和对偶等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词的表达方式,也使诗词更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过欣赏和解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云。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 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刘禹锡
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一步:明确修辞
遥望洞庭山水色, 第二步:如何运用拟人
拟人能促使读 者产生联想;赋 予事物以人的特 征、灵性,给人 以亲切之感;使 所描绘的事物更 加形象、生动。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将进酒》)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燕歌行》)
一丛深色 花 ,十 户中人 赋 !( 白居易 《 买 花》)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出关① 徐兰
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
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采桑子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 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巴山夜雨”重复使 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 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 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 寂寞相思之苦。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下面我们详细的解说;一、比喻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1、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2、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3、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二、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这里作者运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体现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拟人即摹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的、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三、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例句: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说“三百杯”酒一次喝光,显然夸大其辞,但更能显示其豪放的性格;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笛声最响亮,也不会响遍整个洛阳城,表面上看似乎不合逻辑,但通过地域上的夸大,写出夜深人静之际,高亢激越的笛声随着春风四处飘散,也令人置信,符合情理;四、对比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例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甫通过写大户人家积聚米肉成山以致吃不了导致变臭,而老百姓这边却少吃缺穿以致被冻死的现象,将二者进行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社会的混乱动荡和封建地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压榨的社会现实,于无言中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强烈批判和百姓的深切同情;五、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红花还需绿叶衬;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1、正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还作为陪衬;例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桃花与美女容颜皆是美好之物;作者用桃花的鲜艳来衬托女子的容颜,更显女子容颜像花一样的美艳;2、反衬:反衬就是用反面的事物来作陪衬;例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蝉鸟鸣叫都是声音,山林寂静清幽是无声,二者是相反之事物;整个林子里只听见蝉叫鸟鸣而无其他声音,作者通过蝉叫鸟鸣客体来反衬山林主体的寂静清幽,以动衬静更见其静;对比和衬托反衬的区别: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一般来说,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更加鲜明突出;反衬就不一样,甲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使被陪衬事物更加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反衬的主要区别;其次对比的事物必须是同一性质、同一范围、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而反衬既可是不同性质事物也可是同一性质的事物;六、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桑树和梓树是古代人家常种在院子周围的树种,后来就用桑树和梓树代指家乡,简称桑梓;2、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是指古代用火烧过的竹子,常用来书写东西;这里的汗青就代指书写历史的史册;3、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例句: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巾帼是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常见的装饰物,以后就成为了代指妇女的专有名词;这里的巾帼就是妇女的意思;七、排比排比是一种利用三句或三句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方法;例句: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这里作者使用四个一样句式的排比句来描写浔阳的景色,用排比从各个角度描述让我们可以更加完整的感受到这种美景;八、对偶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例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九、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使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能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例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的“一日不见”使用了反复的手法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没见面的时间短,根据后边的层层递进就更能看出对对方的思念;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十、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的修辞手法;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例句当中就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诗句读来朗朗上口且上下句意十分连贯;十一、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例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例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的“东西南北”是互文现义,指整个集市;不能理解为在东市买了骏马,在西市买了鞍鞯,在南市买了辔头,在北市买了长鞭;而应理解为整个集市上买全了这些东西;十二、用典用典又称“用事”、“援引”;它是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用典可以使诗歌显得更加简洁明了庄重典雅、表情达意更加含蓄蕴藉;例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里曹操引用了郑风·子衿的句子,原意是表达女子思念情郎,这里曹操引用此句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贤才的渴盼爱慕之情;修辞手法是古代诗人常运用的表达技巧;它的运用让诗歌显得更加简练、生动、形象、传神,可以让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更多的内容和情感;希望通过以上讲解列举能对你有所帮助,在解读诗歌的路上走的更加轻松愉悦;。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明修辞1.比喻: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4.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进行对比,使其区别更加鲜明的手法。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就通过对比新旧来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而徐兰的《出关》则通过对比桃花与雪来表达思乡之情。
9、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这种手法使语言简练、含蓄,突显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李贺的《南园》中,“吴钩”代指精良的武器,而“带吴钩”则指从军的行动,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则是通过借代的手法表现出秋天的景象。
列锦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列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自然物,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表达了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通过运用列锦的辞格,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渲染一种昏暗阴冷气氛,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2、历鹗的《晓至湖上》运用了委婉含蓄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感受,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出“人意静”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也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比如“学野凫”,暗示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野凫一样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湖上的清景中。
动静结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诗人们通过动态描写来创设意境,而动静结合则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往往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其中“动”包括动与声)。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典范。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分开,它能够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表达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表达含义。
比如在《静夜思》中,李白将月亮比作盘中餐,通过这种比喻手法,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自己思乡的情怀。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其具备人的形象和特点。
例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被拟人为“双泪落君前”,使琵琶具备了人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对描述对象的夸大处理来达到一种强调或者夸张的效果。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用“万里长江似细细发”来形容自己的思绪万千,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
四、借景借景是将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引入到描述中,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以登高望远的主题,将长城、河流等景物融入其中,使整篇诗歌具备了诗情画意。
五、对偶对偶是通过将两个相互矛盾或者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和衬托,以达到强调、对比和对立的目的。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对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强调自己对学识的追求和才情的高尚。
六、排比排比是将相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强调并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使用了排比手法,使诗句更加优美、平衡。
总结起来,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景、对偶和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古诗词具有了更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作品。
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的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XXX《望洞庭》)【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例2】“XXX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XXX《江上看山》)【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例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XXX出汉塞,归雁入XXX。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XXX逢候骑,都护在XXX。
”(XXX《使至塞上》)【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XXX战胜吐蕃,XXX 命XXX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XXX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XXX“,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XXX”。
古诗中多用XXX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鉴赏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用典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比喻
【作用】
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术语】
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
【作用】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
【作用】
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
【作用】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
【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7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一李清照《如梦令》
#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
南国烽烟正十年
举酒欲饮无管弦
8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主人下马客在船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李存勖)
9 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0 叠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白头吟》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
《钗头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
清照 《声声慢》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
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 之二》
11 反复 采桑子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如梦令 (后唐庄宗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12 顶真
如梦令 (后唐庄宗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