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站桩的秘传
坚持每天站桩,一定可以成功!秘诀要点
坚持每天站桩,一定可以成功!秘诀要点一、初级阶段、基本原则:第一,不要过多考虑细节,就舒舒服服的站去。
体会一下站在辽阔的平原上,一眼望出去,心胸开阔,杂念俱销的感觉。
站桩就是休息是滋养,不是体能锻炼,更不是思考!!心态上要保持轻轻松松。
别把练功夫当负担,宋世荣老先生说“要玩而求之”,这是内家拳入门的钥匙。
大家要往轻松愉快里练,往神清气爽里练。
最开始站桩的时候可以听轻松的音乐,可以看风景。
刚开始诸事不问,累也不管,错也坚持!先在姿势大概正确的前提下保持时间。
最起码冲到三十分钟,然后再往里面转。
第二,重心在涌泉穴上,保持下肢三节(胯、膝、踝)的弹性,千万不要把腿站死了。
不要把重心压在脚跟上,不然容易伤后脑。
因为脚跟联着后脑的神经。
第三,颤抖是好事,出汗是好事,不用担心。
长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
刚开始大汗淋漓的关是一定要过的。
第四、肩的问题不要问,先站去。
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说不明白,越说越糊涂。
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筋就抻开了,筋一开就不用别人给讲了,自己就明白了。
第五、调整桩架的时候可以用点劲,站桩的时候不要用劲了!调整桩架,肯定是要用点力气的。
但是调完之后,要在保持桩架的基础上,把肌肉慢慢放松下来,一丝丝的放松。
刚开始一放松,桩架就散了,又恢复原状了。
不要急,也不要怕,这是正常的。
千万别为了保持桩架,把肌肉绷得死死的。
那就失去桩法的灵性了。
怎么办?架散了?再调。
又散了?还调!一遍一遍,来它个千百遍就这么跟自己做游戏,找找到底是哪的肌肉还紧张着,碍着自己桩架定型?把它松下来。
就这么一遍一遍的碰。
碰来碰去,咔嚓一下,骨头对上了,肉一下就松下来了,血也就通了。
二、练功时间与强度:初学者开始训练松静桩,一定要贯彻放松的要点,以舒适内养为主,要求保证每天练习一次,多则不限。
松静桩的根本是松、静二字,松则血脉畅通,静则心神滋养,关键是要站的舒舒服服。
此功法具有非常良好的养生内壮功效,练后应感觉到精力充沛,虽身体稍有疲惫,是为疲劳关未过之故。
站桩的内功功夫秘诀
站桩的内功功夫秘诀站桩的姿势最根本的⼀条:头顶百会上提,好像⼀根绳⼦把⼈从天空吊着,尾闾往下垂,⼀个脊柱两头抻,⽬的是把脊柱拉直,虽然⼈们脊柱的⽣理弯曲是为保持⼈体平衡⽽⾃然形成的,但往往是⾝体很弱的⼈脊柱的弯曲度较⼤,脖⼦往前弯。
胸向后凸,腰往前塌;⽽体魄健壮的⼈腰板却挺得很直。
因为⾝体好体内⽓⾜,前⾯有丹⽥⽓充着,能把上⾝撑起来,腰可以不往前塌。
丹⽥⽓不⾜,⾝体撑不起来,就靠腰部的脊⾻前曲到丹⽥部位来撑着,才能保持⾝体平衡。
腰椎前曲,就影响了丹⽥⽓的聚集。
要通过练功,把脊柱拉直,丹⽥那⾥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了,⽓⾜了,腰椎⾃然就后凸挺直了。
所以三⼼并不仅是采⽓聚⽓,⽽且是调整形体,改变形体的⾃然弯曲,使它符合健康⼈的结构模式。
站桩时脊柱要直,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
三⼼并站桩的姿势有⼏个特点:⼤腿根那⾥空⼀空,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丹⽥要往回收,但不是瘪肚⼦,腰要往后凸,百会往上领,下颏往回收,⾝体放松。
同志们如果真想出功夫长本事,不要只盯着什么⾼级功,还得从基本功练起来。
我练拳时我的⽼师叫我先练站桩,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我练拳。
⾝形要求:百会上领,下颏回收,颈项松直,松肩空腋,两⼿指尖似接⾮接如桃状扣于肚脐(或混元位),也可两臂呈抱⽉式站桩,即站桩时两臂在胸前呈环抱状。
含胸拔背,腰腹部放松,命门向后突,尾闾下垂(以两⾜跟连线为边向后做⼀等边三⾓形,三⾓形中⼼是尾闾指地点)。
两脚成后⼋字(内⼋字)平铺于地,两膝放松微曲内扣,圆裆,两⼤腿根部回收成⼀空虚三⾓并有向两侧撑开之意。
整个⾝体下蹲呈似坐⾮坐状,姿势⾼低依体质⽽定。
⼀般初习者可站⾼些,以后随着练功层次的加深和形体的放松(尤其是腰部的放松),可在保证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尽量下蹲。
其它各部⾝形要按静态⾝形要求调整。
姿势合度后,可体会“四上⼀下”,即百会上领,⾆抵上腭、会阴上提、脚⼼上提、尾闾下垂,使周⾝上下⽓机平衡、和畅,然后开始定式站桩。
本功法发动真⽓快,富⼒强⾝、充⾜内⽓、放松形体作⽤明显,不仅适于病⼈锻炼,⽽且是武功基本功,尤其是练动功松腰胯、松尾闾的捷法。
北京马世琦老师传站桩八式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 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 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 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 肘,共同形成横竖相济的劲力。
舌上抵,扣住牙齿,但不要用力,口微闭。 姿势调定后,重要的是调息以配合内气的运行。要求轻吸缓呼,吸气时意想气下重楼、过膻中以 降丹田。
本势有利于固本培元,呼吸方法是平时所说的腹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状如婴儿。
文图/隐白
图 1:马世琦老师,61 岁。11 岁师从北平国术馆副馆长许笑羽的弟子文肇楠 先生学习形意拳,21 岁由文先生推荐至关秉公先生处继续学习。22 岁开始教授形 意拳至今。
图 2:马老师尤其喜欢桩功,从其学拳者必须站桩,不少患疑难杂症的学生通过站桩完全康复。
北京马世琦老师传站桩八式
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称其为“桩”,是因为习练者要像木桩一 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就可以脚底生根,像木桩一样扎实稳固。站桩是各门各派武术都强调的 功法,也是俗话讲的“私功夫”中的一种。
姿势调好后,仍如前式,舌上抵,提住谷道,然后以意导气,配合呼吸,使内气按要求的路线运行。
缓缓吸气,引内气过喉,透至两“天宗”连线与脊椎的交点上。但气不要透出体表,透至脊椎内侧即 可。气到后提稍作停留,时间的长短由自己调节,以舒适为度,不要感到憋气,此时背部有横向的胀 感,表皮有绷紧感。徐徐呼气,透前心到“膻中”,再下沉,直降丹田。内气运行的路线是先向后, 再向前,向下的两段曲线。人以背为阳,腹为阴,调内气以使阴阳相交,然后聚于丹田。通过一段时 间的练习就能打好内功的良好基础,此时神足、气充、精满,从而获得强健的体魄。
武当秘传三盘桩
武当秘传三盘桩
一、地盘桩图1
桩势:两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两掌交叉于小腹前,掌心朝下,手指自然张开,如下按状。
劲意根。
让旁人搬托站桩者双掌,似托千斤。
要领:大脚趾及涌泉穴抓地,其余四趾松展。
尤小趾上跷,两腿自然弯曲,尾闾与足
跟垂直,足跟意如踏蚁。
含胸阔背凸脊,下颏微收提顶,掌指造形。
图4、图5
食指向手背方向外绷,拇指向掌内扣,合谷穴微绷紧,中指与拇指神意相合,犹似武
当山鸦雀之喙,能辨毫厘,左右两掌,掌势相同。
天盘人盘两大桩法之掌形与地盘相同。
二、人字桩图2
桩势:两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两臂弧形,两掌交叉于胸前,掌心朝内,两手
掌鸦雀式。
其他要领与地盘桩同,唯此桩意在两肘尖,两拇指肚对己之双眉。
站桩时,令
别人以两掌挤抱两肘尖,难动则验。
三、天盘桩图3
桩势:两脚平行分开,间距与肩同宽,两臂弧形,两掌交叉向上托举,两掌似鸦雀喙状。
两掌心斜朝天,两拇指指眉。
其他要领与上述两桩同。
站立时,以他人双拳或双掌下
压不动分毫为验。
拳诀:一趾落地四趾飞,天门开兮地户闭。
少阳胆经耳根提,鹤形龟背鼻找闾。
涌泉
大趾接大地,敛臀收闾跟踏蚁。
依法修持壮根基,循经扣穴乃神机。
依此法习练,肝血肾气必旺,长功必快,此诀适宜内家太极诸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少林养生:站桩功——动静合一,阴阳平衡,祛病健身!
少林养生:站桩功——动静合一,阴阳平衡,祛病健身!少林医药学中最富有特色的就是少林功夫里多姿多彩的少林功法,它不仅是少林功夫的基础,还影响着少林禅医养生的发展和辉煌。
就像一个站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少林寺,站是一种功夫,叫做少林站桩功法。
少林功夫素有“未入门先站三年桩”之说,所以,少林入门功夫,就是一个大马步桩。
但大家切不可小看少林站桩功,这种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既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定静功,对姿势、气息、意识要求特别严格。
由于佛门戒律森严,功法秘不外传,一切动作,功理, 历来师徒之间口授单传,不立文字,所以常人难窥此功法奥妙。
站桩要义人的锻炼,有形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少林站桩功,要求在初练时以形带意(意自形生),久练后以意领形(形随意转)。
并且锻炼又分动静,有意念的动静、形体的动静。
人身的动是基本的,绝对的;人身的静只是相对的,是为了更好的动。
动和静虽然矛盾,但是统一。
所以来拿供着,要静中求动,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内静外动,外静内动。
站桩功,原则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所以站桩功要保持一定的姿势不变,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才能从“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
静如渊停兵峙,动如潮涌山移,缠绵如春雨,迅捷如雷霆。
站桩的姿势身体端正,双足平行站立,注意肩井穴对涌泉穴,双脚趴地,膝部微屈,身体保持正直平稳,重心放在两脚掌上,膝有前顶之意,臀部后坐,两手缓缓抬起,与胸同高,掌心相对向内,距离约30厘米,臂半圆,腋半虚,呈环抱状,十指自然分开,略有撑意,心平气和,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呼吸通畅。
少林站桩功,主要的作用就是返先天之精气,求取整体之功力。
按照功法练习从起桩到15分钟才能使周身进入桩态,就可以圆满收功,休息一会再练,这样循序渐进,直到一次达到40分钟方为功成。
并且,刻苦锻炼能疏通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从而起到祛病健身,益智延年,搏击实战的作用。
站桩的口诀和方法
站桩的口诀和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站桩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训练方法,也被称为站桩功。
它是一种静态的训练,通过保持固定的站姿来锻炼身体的力量、耐力和稳定性。
站桩功是武术中的基础训练之一,可以帮助练习者强化身体的内外功力,提高武术技法的实战能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站桩的口诀和方法。
站桩的口诀是:“心静、气凝、劲收、力坚、身稳、气根、劲流、气沉。
”这句口诀总结了站桩的关键要点,也是站桩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下面我们来逐一解释这些要点。
心静:站桩时要保持心境平静,专注于站桩练习,排除杂念,保持心神专一。
气凝:站桩时要调整呼吸,让气息凝聚在丹田处,增加气血的循环和运动。
劲收:站桩时要保持身体内劲收敛,收敛内力,增加内功的积聚。
力坚:站桩时要保持身体的力量坚定,力量要均匀分布在四肢和躯干上,保持稳定的站桩姿势。
身稳:站桩时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站桩姿势要端正,不要左右摇摆,保持稳固的站桩状态。
气根:站桩时要保持身体的气根,使气息沉入地底,根深蒂固,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劲流:站桩时要让体内的劲力流通畅顺,劲力要沿着经脉和经络流动,增加身体内劲的运行和传导。
站桩的方法包括起势、调整呼吸、调整站桩姿势、保持稳定站桩、放松身体、继续站桩、结束站桩等步骤。
下面我们一一介绍这些步骤。
1. 起势:站桩前先做适当的准备活动,如敲打身体各部位、做拉伸运动等,然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直立站立,双手自然下垂。
2. 调整呼吸:站桩时要调整呼吸,以慢而深的腹式呼吸为主,让气息顺畅流通。
3. 调整站桩姿势:站桩时要调整站立姿势,使脊椎拉直,头顶抬起,眼睛平视前方,双肩放松下沉。
4. 保持稳定站桩:站桩时要保持姿势稳定,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尽量放慢呼吸,保持站立时间。
5. 放松身体:站桩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放松状态,不要用力过猛,要感受和放松自己的身体。
6. 继续站桩:站桩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的来定,一般建议每次15-30分钟,可以逐渐增加时间。
站桩口诀太全了!
站桩口诀太全了!站桩功,极容易:自然立,脚平行,脚距宽,与肩齐,膝关节,微弯曲,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视,眼半闭,也可以,两手抬,腋半虚,手高处,不过肩,手低处,不过脐,手离胸,一卡距,两手间,一卡齐,手指间,夹烟似,嘴微闭,鼻呼吸.先定神,后立意,麻热胀,手部起,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用意.顺肢延,走遍体,全身有,不为奇.桩功是拳术中主要的功法之一,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练法,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求它的根基功夫。
要想使桩功练好,必须有内功功法的辅助,不可分割。
内功在过去都是不对外传授的,必须得身传口授。
所以太极拳协会的提高,桩功、内功是必修课。
古语讲“练习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时原功就是指桩功、内功而言,同时也说明了练习功的重要性。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练习知己的功夫,是心静求动,以动求整,以圆培势,自我改变,自我优化的功夫。
桩功有调呼吸,蓄吐纳、固精气、壮神色,益气血之功能。
通过锻炼,丹田内气充实,充盈于四肢百骸,使躯干、骨架增强绷力、弹力,而且固精壮骨,也能增进元气,如此则精气足、筋骨壮、元气充,能神采飞扬,精神倍增,能增拳艺,装气势,所披床靡。
无极桩法的基本要求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
”“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
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
“全身体重到涌泉”基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
因为根据人体的几何外型,重心无论如何不会在身体的最下部。
但是长期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入上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而达到脚下双轻。
此后即有一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
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而老辈拳谱中,预备式又称为无极式。
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身各大关节自上而下放松,不可使一处僵硬,且要注意,各骨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
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一阶段必须经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
《金刚力功》站桩功的练习方法 最新
《金刚力功》站桩功的练习方法转贴=============================发布时间:2009-08-28 10:22一、五元桩功1、两脚开离与肩同宽,两脚尖外撇成为脚圆,两腿屈膝下蹲成为腿圆,臀部似坐非坐成为裆圆,两手五指自然分离弯屈,屈臂抱于腰间成为臂圆,上腹部向前鼓起成为腹圆。
2、意想头顶一个大气球,两臂各夹抱一个大气球,上腹部向外鼓起一个大气球,两腿屈膝下蹲,臀部好似坐在一个大气球上,两脚各踩在一个大气球上。
3、久练此功,可以自修五脏六腑和大脑多种病症。
4、中青年人练此功,摇摇晃晃好似身体在天空云朵之上。
二、运气桩1、两脚开离与肩同宽,两腿微屈膝,两臂屈抱于胸前,两手十指相对,掌心向下,两掌指相离3-5公分,两眼似闭非闭,舌抵上腭。
2、两手掌随吸气往外拉,同时收腹提肛,使下丹田之气团上升到中丹田,两手掌慢慢往里合呼气,同时松腹、松肛,中丹田之气团落到下丹田。
3、久练此功,可以打通全身经络,又能使真气按经络在全身运行,并能使上、中、下三个丹田升降气团,发放外气、外力。
三、降龙桩1、左脚在前,脚尖外撇,左腿屈膝,右腿挺直成左弓步;右臂前伸,右手掌向前翻转(掌心向前),掌指向左,左臂后伸翻转掌心向上(掌指向后),眼看左手指,身体向左转形成降龙桩式。
2、久练此功,可使两手神掌灵,两足神通,右手掌可以发放外气,左手可以接收天气,两脚可以接收地气,人体可产生天、地,真三气浑元之神气。
并能以意调气,以气发力,以力技击。
四、伏虎桩1、右腿屈膝,左腿挺直成右弓步,右臂向前上方伸出,翻转手掌向前,拇指在下(掌指向左),左臂下伸在左跨左侧,翻转手掌向下(掌指向前),眼看右手掌。
2、久练此功,可使天气,地气、真气在人体内形成浑元之气。
左右两掌可以发放外气,治疗疾病、摇控传递信息,也可以意调气,以气发力进行防身技击。
3、练此桩功,主要是长腿功,两脚有入地三尺之感,左右两臂有抱虎之力,胸腹有反弹千斤之力。
武当秘传太极站桩功
(2)由下反上换劲:由腰背间而向两臂进行劲力的转换。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充实上肢,当经络完整、充实后,达到两臂沉重中透着鼓胀,刚建中含有轻灵的境地。
(3)由中向梢换劲:本着“劲由丹田出”的原则,由中向梢进行劲力的转换。使之内气、内劲由丹田发向四梢,节节灌通,使内劲运化通达,达到经脉畅通无阻的境界,进而达到内、外三合一体,意念一动,周身皆一体、整如泰山的状态。
(二)易筋腾骨布气:易筋者,通过身体姿势的调整,使身体的筋脉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强健有力。古语说,筋长一寸,力长一分,充分的说明了筋腱的作用。加强筋腱的锻炼,无疑对身体的柔软性、轻灵性,都有莫大的好处。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人身体的能量供养途径有三种:1、经脉中的真气供养;2、血脉中的氧气供养;3、筋脉中的能量供养。可见,易筋的锻炼是有理论根据的,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站桩的秘诀——百会对会阴肩井对涌泉
站桩的秘诀——百会对会阴肩井对涌泉对于站桩来说,第一个要点为百会对会阴,第二个要点就是肩井对涌泉。
首先,站姿的要点在于身体的直立,这个直立的身体其实有个隐含的中轴线,即我们的会阴穴与百会穴这条中轴线。
养生家称百会为天门,会阴为地户。
天主动,地主静,所以天门要常开,地户要常闭。
会阴穴在前阴后阴的中间,是任、督、冲三条经脉的一个起始点。
督脉主人一身之阳气,任脉主人一身之阴血,冲脉主人一身之性。
所以,会阴被练功者、养生家起了个专门的名称——阴跷库。
不练功夫的人,阳气常把会阴穴冲开,分成任、督、冲三股流注于经脉,不能返还归元,因此无法延年益寿。
因为只要会阴穴一打开,人体的百脉都动。
所以练功夫的人一定要让会阴穴有弹性且紧闭,使散乱之气得以归元,这样才能降低消耗,强身健体。
为什么刚开始练习气功或其他各门武术时一定要先从站桩、站马步开始呢?这是因为,只有先锻炼好会阴穴,才能让百脉引发全身的气机流动,并能返回会阴穴。
任何体育锻炼都是越早开始越好,从年轻时开始锻炼,对身体最好。
当然,即使我们现在已经上岁数了,也别说晚了,来不及了,锻炼这事儿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只要坚持每天提拉会阴穴一百次,你可以坚持一段时间试试看,一定能在自己身上发现跟以前不一样的感觉。
提拉会阴穴的时候,身体肯定是要挺直的,假如你窝在那儿,身体是提不起来的,所以,这个动作的要点就是站直或坐直,调整好身体,让百会对会阴,然后往上提拉。
此时,我们自然会收腹。
收腹实际上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它可通过我们六腑的运动来按摩人体的五脏。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人的天门要常开,地户要常闭”,地户指的就是会阴穴。
往上提肛就等于是将会阴穴闭上了,而上边的百会穴由于督脉的冲击此时也打开了。
站桩的秘诀——百会对会阴首先,我们的站姿在于身体的直立,这个直立的身体其实有个隐含的中轴线,即我们的会阴穴与百会穴这条中轴线。
养生家称百会为天门,会阴为地户。
天主动,地主静,所以天门要常开,地户要常闭。
站桩的要领
站桩的要领2011-01-07 13:58:30站桩的要领(这是详细解释,如果是要点的话寻找舒服的感觉,还有采用观日出的方法是比较进入下面所提到的姿势的很好的途径。
)相关搜索: 要领简单说了姿势、情志、呼吸与健康的关系,我们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健身锻炼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会发现,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锻炼方法,其各种要求,无不暗合上述理论。
而在各种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中,站桩又是最全面贯彻上述理论的最好、最完全、最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
经常有人问,你经常介绍传统的健身方法,到底那种锻炼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强身。
智邦把三十年所练所学所闻在心中理过一遍,得出的答案就是最简单基础的---站桩。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章句,不论是这个理论来源于先民健身实践,还是以后的健身实践来源于这些基于传统哲学理论的健康理论的指导,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民,在健身的探索实践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登峰造极程度。
站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势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并且,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总结,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锻炼目的和功效,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桩的首要要求,就是对姿势的要求,而且这些对姿势的要求,哪怕以现代科学看来,都是那么的符合人体自然规律,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
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无比的敬仰之情。
我们知道,人体在精神和体力的劳作后,需要进行休息补充,才能持续。
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
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类所做的行为,以免人类不知劳累而尽情浪费肌体能量只到竭尽死亡。
当人类关注到自己健康的时候,就会把被动的睡眠变为主动的休息,而睡眠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人体的疲劳,就在于它是人身心尽可能放松的结果,因为身心的放松,对放弃了气血运行的干扰,而使气血运行能够按照自己的轨道收敛能量浪费和修复劳损的肌体。
如果我们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补充、修复当天的损耗和劳损,那么肌体就会“带伤工作”,如果日复一日的损耗、劳损得不到补充和修复,当消耗和劳损积累到肌体无法承受和自我恢复的时候,疾病也就爆发了。
站桩一年,诸病皆退
站桩一年,诸病皆退站桩一年来,步步深入体验,时常令我惊叹不已。
站桩功效神奇,原理却又平实无奇。
它改造肢体的方式,表面看着让人莫名其妙,一动不动傻站一个姿势就能治病强身?实则内有乾坤,那个姿势的内在讲究决定了改造身体的效果。
一个姿势人人都可以模仿学习,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掌握内在玄机。
说玄其实也不玄,只是需有明师指点引你入门,不然你根本没勇气、也没见识往那个方向去想去试验。
要知道,这功夫可是历代无数武术先辈们经历千百年一点点摸索求证出来的,是修身之精华。
站桩入门后,面对五花八门的站桩贴常感到哑然,只说这漫天讨论研究有关“松”的文字,已让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如入重重迷雾,认得字却不识得理,好象明白却又不尽然,说不懂却又搬出种种文字功夫来绕得酣畅……跟施泰龙老师学习站桩之初,在好奇心驱使下也会东找西看研究各种站桩“秘诀”,到现在,我已经失去对文字研究的兴趣了。
因为,自身所获得的体验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期望值,行于道上,足以。
且,基于对站桩的理解,已经鲜有文章能入目,大都把个简单的东西绕得云山雾罩,伪多真少,废话连篇。
有些文章里或许有那么一点真,但价值有限,大概只有身体实证明理的人能抓住。
不明其理玄乎花哨的文章漫天飞舞,跟着文章走,只能越走越迷、越行越远。
松是什么?如何获得松?松和紧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意?意如何作用于力?什么是整劲?如何获得整劲?怎样才是得力?浑圆是什么感觉?……这些问题,不是在脑子里用文字组织出来、臆想出来、琢磨出来的,全是通过老实站桩,一点点、一层层用切身感受实证体验到,然后才有文字从内心诠释出来。
放松是松不了的,这话怎么理解呢?要松!要松!说得也对,讲得也错!没错,站桩的目标是松;然而,一个明理的老师定然不会叫你松!晕了吧?呵呵。
关于松,鲜有一些文章讲对路了,且往往掺杂着一些似是而非,又或画蛇添足,没有体验到那一层,就只能在文章中迷失了。
要验证体认,也只能以宗师的经典原典来验证。
功夫,终究是身体实证到了,才能在文章中寻理求证,实证不到,便不能明辨之,看多了文章反受束缚,甚至南辕北辙。
站桩口诀——精选推荐
站桩⼝诀站桩⼝诀站桩功,极容易:⾃然⽴,脚平⾏,脚距宽,与肩齐,膝关节,微弯曲,⼩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视,眼半闭,也可以,两⼿抬,腋半虚,⼿⾼处,不过肩,⼿低处,不过脐,⼿离胸,⼀卡距,两⼿间,⼀卡齐,⼿指间,夹烟似,嘴微闭,⿐呼吸.先定神,后⽴意,⿇热胀,⼿部起,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意.顺肢延,⾛遍体,全⾝有,不为奇.站桩技巧⼝诀两膝放松意上提,⾝形稳固不伤膝,舒腰你先想尾闾,松腹就去想肚脐,坐跨再来想环跳。
函胸意在膻中⽳,拔背⼤椎贴⾐领。
晃动⾝体找感觉,脊椎逐节向上拔。
头正颈直⽬平视,百会接天虚灵顶。
眉⼼舒展⾯带笑。
远处声⾳收⽿底。
⽤⼼体会三路【⼿。
脚。
百会⽳】宇宙能量进⼊下丹⽥的感觉。
如果两臂发酸时,可移意念在合⾕。
⼼领神会,放松。
(⼀)站桩【守中⼟】定之⽅中⾜有根,先明四正进退⾝。
抨捋挤按四正⼿,须费功夫得天真。
⾝形腰顶皆可以,粘黏连随意⽓匀。
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来⾻⾁⾂。
分明⽕候七⼗⼆,天然乃武并乃⽂。
(⼆)⽆极桩脚踩⼤地头顶天,⽴腰竖项胸微含。
⼼静体松⽆杂念,天⼈合⼀乐安然。
(三)太极桩⽆极⼀动太极⽣,两臂园撑抱前胸。
开中寓合阴阳劲,松静沉稳坐如钟。
(四)开合桩相吸相系细揣摩,向外抨开向⾥合。
开时吸⽓⼩腹⿎,合时呼⽓尽收合。
(五)升降桩⼼静体松排杂念,升降如同⽔与船。
⽔涨船⾼缓缓起,⽔落船低徐徐按。
(六)虚步桩升降开合阴阳间,三尖相对⼒求严。
吸沉丹⽥呼贴脊,⼿挥琵琶⽤⼼弹。
(七)⾏功两⼿相背贴命关,屈膝正⾝头顶悬。
步若猫⾏轻如鸿,如履薄冰临深渊。
以上⼝诀背熟反复实践,必获⼤益。
有诗为证:太极功法⽆妙⽞,⽔滴恒久把⽯穿。
贵在坚持天天练,⾝轻体魄寿⾃添1,关于站桩。
站桩有坐卧站三类,以站为主。
全⾝⼒的运⽤,脊椎是个关键。
拳谚云,起于脚,运于脊,形于⼿。
看着是⼿打⼈,实际⼒量应是从脊椎发出来的。
什么时候你能从脊椎发出⼒来,你就上了⼀层搂。
可以这么说,懂得⽤运脊椎,⼀般的练家恐怕就都不是对⼿了。
意拳站桩敛神听风雨 抻拔拉长“老牛筋”——大成拳真传法
站桩敛神听风雨抻拔拉长“老牛筋”——大成拳真传法2004-9-3 21:10:00 《精武》独立守神站大成拳桩功是在相对静止时,放松精神和形体,从而培养正确的基本间架。
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养成了许多习惯动作,主要表现为肌肉伸缩和胸部用力(横膈肌发紧),从生产上看是一种进步,但对于养生及技击则是背道而驰的。
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即是独立守神——站桩。
站桩第一步,即在精神松静集中的状态下达到形体的放松,同时培养合理的间架,这就是“敛神听微雨”和做到松静自然等要领。
似坐非坐,似展非展等意念是为了胸腹部放松而进行的诱导,其它意念,都是为去除拙力和放松形体而设,明于此,才能不执着的站桩。
一味放松就会散了间架,那还不如去睡觉。
所以,站桩时还要头顶项竖,身正体端,使人体各部位按站桩的要领做到正确。
为达到强身之效,初始站桩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及人体各部位合理的间架结构,并逐渐养成习惯。
改造生理这是独立守神的深入阶段,仍以站桩为本。
在弄清“松”的概念后,就应进入“紧”的训练。
大多数习者,极易混淆紧与僵的概念,多以为此项训练于己不利,或从未进行过此项训练,更有人因片面追求松而不敢稍微发紧。
为数不少的习者为使下肢放松而使双腿直立,这就失去了站桩的原则,使下肢“断劲儿”,这是不可取的。
改造生理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矫正脊柱弯曲及整体的联结放长,即调整“松”状态下的“紧”。
脊柱乃人体之中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体运动主要由脊柱带动,人体的浑元力亦主要源于此。
自然界中,脊椎动物的脊柱都是平直后绷的,人类在婴幼儿时期亦如此。
而改造生理——“返婴寻天籁”,其中首要须使脊柱放长。
人的脊柱随年龄增长逐渐形成S形,这种状态已大异于婴儿时期。
常年负重者的S形状尤重,这种后天状态利于负重,但失去了弹性。
所以,矫正其曲线方能真正达到返先天的婴儿状态,才能具备获得整体力的基本条件。
矫正脊柱弯曲和拉拔脊柱的重要性,在武林前辈中已有觉察和体悟,但其认识是模糊的,练功也是低效的,如“含胸拔背”、“顶头悬”和“尾闾下沉”等拳诀,对于拉伸脊柱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站桩的要领
站桩的要领站桩的要领简单说了姿势、情志、呼吸与健康的关系,我们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健身锻炼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会发现,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锻炼方法,各种要求,无不暗合上述理论。
而在各种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中,站桩又是最全面贯彻上述理论的最好、最完全、最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
经常有人问,你经常介绍传统的健身方法,到底那种锻炼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强身。
智邦把三十年所练所学所闻在心中理过一遍,得出的答案就是最简单基础的,,,站桩。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章句,不论是这个理论来源于先民健身实践,还是以后的健身实践来源于这些基于传统哲学理论的健康理论的指导,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民,在健身的探索实践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登峰造极程度。
站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势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并且,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总结,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锻炼目的和功效,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桩的首要要求,就是对姿势的要求,而且这些对姿势的要求,哪怕以现代科学看来,都是那么的符合人体自然规律,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
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无比的敬仰之情。
我们知道,人体在精神和体力的劳作后,需要进行休息补充,才能持续。
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
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类所做的行为,以免人类不知劳累而尽情浪费肌体能量只到竭尽死亡。
当人类关注到自己健康的时候,就会把被动的睡眠变为主动的休息,而睡眠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人体的疲劳,就在于它是人身心尽可能放松的结果,因为身心的放松,对放弃了气血运行的干扰,而使气血运行能够按照自己的轨道收敛能量浪费和修复劳损的肌体。
如果我们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补充、修复当天的损耗和劳损,那么肌体就会“带伤工作”,如果日复一日的损耗、劳损得不到补充和修复,当消耗和劳损积累到肌体无法承受和自我恢复的时候,疾病也就爆发了。
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不知道锻炼修补劳损的人来说,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法。
杨式太极拳秘传桩功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式
芦文卿
根据杨式传统太极拳的练习要求,要想将太极拳真正练好,
必须从基本功和桩功开始,如欲建高楼大厦,应先将基础打好,
有了浑厚刚柔的内力,在行拳推手等技法的练习上才能得心应
手,真正体悟太极功夫的内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为了使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有所启发,现将流传在河北永年一带的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的三式基础桩功及练
习方法加以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一、无极站桩。
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意
含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两手掌自两胯向前举起,两臂弯曲,收至胸前,掌心相对,如抱
球状。
两膝微屈,周身放松,无丝毫拙力,无思无虑,悬顶松腰,意守丹田,周身四肢内劲加厚外,而丹田气充足。
二、马步站桩。
两足平行分开,距离略宽于两肩,两脚尖向前,身体下蹲,成马步,重心分于两腿,小腿与大腿成90度,上身正直,悬顶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眼神前
视,敛气凝神,以鼻呼吸,舌抵上腭,唇齿相合。
两臂屈弯,双
手向前,掌心相对,如抱球。
练习日久,分为一升一沉,一升身
咯上升,两手掌稍开,为吸气,贴于脊背,一沉即身体略下坐,
1。
蔡松芳无极桩功
蔡松芳无极桩功蔡松芳无极桩功作者:紫林道人无极桩可追溯为为杨式太极拳的秘功。
昔日,杨澄甫走遍大江南北,无逢敌手,其功夫就来自“无极桩”。
历史上无极桩都是师徒相传,且属秘传。
其实,各种太极拳的起势,便是无极桩,只不过从未公开这个秘密而已。
无极桩的问世是由杨澄甫传给叶大密,又由叶大密授与蔡松芳。
1959年,蔡松芳征得叶师同意,将所得秘传公诸于世,才开始公开教授无极桩。
同时,无极桩功显著的健身及治疗慢性疾病的功效,在广州地区及东南亚一带迅速普及,惠人无数。
澳门、香港、美国、加拿大、印尼等地也相继成立无极桩分会。
蔡松芳老师也因此成为无极桩功推广第一人,造福人类,功德无量,在美、澳、东南亚等地负有盛名。
无极桩练习法:该桩法简单易学,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均可练习。
不讲究行气,更不会出偏差。
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
对治疗慢性疾病和强健身心均有显著的效果。
练法:先自然站立,想象面前是一潭静水,波澜不兴,深而清冽,是所谓“如临深渊”。
水面一层薄冰,刚刚能支撑自己,而自己将站到冰面上去,所以有恐惧感,有利于提气,是所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先提起一脚放在冰上,再将另一脚轻轻放上,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自然站立,身体中正。
两眼向前平视,两肩松开微前合。
两手下垂,腋下自然留有余地,手指自然松开,中指轻贴两腿外“风市穴”(初学者两手可任其自然下放)。
视线从远处收至眼前一尺许后轻轻闭目或留一缝也可,自然呼吸。
站定后,从上向下节节调整,使之平衡轻松。
然后从两脚涌泉穴开始,向上经两踝、两小腿、两膝、两大腿、两胯、腰、前丹田、后命门、前胸、后夹脊、两肩、自然由双臂及手,节节放松,最后到大椎骨。
到两胯时,注意检查臀股上肉坑要添满,就是臀部上肉是平或外鼓的。
到命门时,注意命门松的方向是向后,俗称“添腰”或“塞腰”,也有称“命门外努”的。
到上面,注意要开胸和开脊。
放松的过程,象脚底涌泉有两团气膨胀腾起,又象两眼泉水涣涣注入浑身三百六十穴,以及八万四千毛孔,舒通畅快。
站桩的全套功法都在这里了(这下彻底全了,收藏起来慢慢看)
站桩的全套功法都在这里了(这下彻底全了,收藏起来慢慢看)站桩,又俗称“练功”,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功用目的的不同而逐渐形成了养生与技击两种桩功类型。
这是喜欢站桩的桩友们首先要清楚的,否则,求养生的站技击桩就练错了,求技击的按照养生桩的练法也是错的。
站桩发展至“五四运动”后,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各个门派的武术家们开始对秘而不宣的站桩方法进行部分公开和与时俱进的说明。
而其中最有成就者当属当代的一代武术家王芗斋先生。
今天我就把王先生生前公开传授的站桩功法汇集到一起,大家可以各取所需,从中受益。
预备式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初站者可站成八字形,随着时间慢慢调整两脚成平行。
两腿直立放松或略弯曲,双手反背贴于腰部(放入上衣兜内亦可),十指分开各弯曲,松肩、含胸。
(见图1、图2)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飘,有虚灵挺拔之意。
(见图3)图3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高度与脐平,其它要求同浮托式。
(见图4)图4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与浮托式同。
(见图5)图5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浮托式。
(见图6)图6浑圆式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同撑抱桩。
(见图7)图7以上属于两脚平行开立时的6种站桩姿势。
虽姿势各有不同,但体现的都是在手臂上,脚上的要领没有任何区别。
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站桩须从无极(桩)始,腿上功夫显神奇。
所以,初学者或久练无成者必须要从无极桩练起。
下面的桩功姿势变化是在上述桩功具备功力的基础上深入练习的,适合站桩超过一年且有一定功力者。
丁八式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足站丁字步,两足距离同肩宽,裆撑,两膝分争,三夹两顶,前足着地,足跟略抬起,后足吃力,前四后六,两臂抬起,手指向前,三分撑,七分抱,头领脊柱神经,目向前视,精神集中。
(见图8)图8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似在水中游泳。
(见图10)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形如丁八式,前四后六,前腿弓,后腿撑,三夹两顶,松肩撑肘,双手虎口向前,左手提抓,右手搓按,头带动全身,目向前平视,精神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站桩的秘传发表时间: 2007-8-11 04:09 作者: 医盲来源: 民间中医网 字体: 小中大 | 打印站桩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从古至今,被各门各派所广泛采用。
武术的,健身的,养生的,修道的,都无一例外的把站桩纳入自己的锻炼体系。
各门各派又由于自己的理念、目的、方法的不同,使站桩繁衍出各种各样的练法,所产生的效果(结果)也是千差万别。
同时,各门各派也形成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和诀窍,以达到不同的锻炼目的。
医盲一向喜欢说共性的(当然也是一己之见)的东东,今天要说的,则是站桩的一个最简单但又最基本的问题:站桩的高度。
站桩,高度不同,用力不同,锻炼的细密程度不同,锻炼的效果就不同。
一般来说,站的低,费力气,其气粗,练意少(静的程度),反应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松,易入静,其气细,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锻炼效果及功能也不尽相同。
那么,抛开特殊的体验和功能,我们锻炼,仅从站桩的高度来说,到底选用什么高度,或者说,怎么高度的切入,能发挥出最好最快的效果呢,站的太低,超负荷未必能达到最佳锻炼效果,站的太高,又担心健身效果太慢,尤其是年轻力壮之人,在经历心智还没有接受或爱好静谧的锻炼方法的时候,怎样找好站桩高度的切入点???其实前人做过很多探索,并且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习惯,比如太极,过去冷兵器时代,练太极也是要真刀实枪的闯江湖的时候,传统的锻炼是少不了低架的,只是到了养生的时代,高架才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太极技击也更趋向松空奥妙。
废话不说了,言归正传。
今天介绍的内容,过去是很多流派密而不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也不应该成为秘密,虽然如此,到目前为止,这个方法医盲还没有在任何报章杂志网站看到介绍,也就是说,据医盲所知,这里是首发。
也许看官着急了,有这么好的东东,你就别卖关子了。
呵,其实还是那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
因为太简单,但的确很管用,所以怕平淡说出被大家忽略了。
看好了,一句话:起跳的高度!虽然真传一句话,还是需要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过的吧。
对就是这样,当你原地起跳摸高,就会下蹲,然后尽力向上跳起,这时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吗?这个高度,是最适合你当前的体能体力的高度,是最能发挥你潜能的高度,也就是说,作为站桩锻炼,这个高度就是你的切入高度!真传一句话说完了,不知看官怎么看待和评价。
这里补充一些,供有兴趣者参考:两脚的宽度,应该是多宽才是最适合的?想来你也有答案了。
摸高起跳时,你自然的用到的宽度就是。
但是要从理论上讲,就是肩宽,支撑人体的最佳宽度。
一个古老拳种(暂不公开说)中的桩功供参考:起跳前的下蹲动作,把头上仰脖子向后弯曲的动作改成脖子后挺,眼前上视,两手下垂成掌掌心相对,开腋。
像耷拉的翅膀一样。
(仅供参考,不做教学依据。
)baidu我也来说两句查看全部评论相关评论wangrong (2007-8-11 08:12:00)学习,待会试下。
医盲夜猫子? 2007/8/11 04:09发帖,这么晚了还在忙。
tantiancai (2007-8-11 10:10:50)谢谢医盲先生,我一直认为传统武术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些所谓的“秘而不传”的东西所引起的,导致现在很多武术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而真正的精髓早就失传了。
虽然医盲先生的做法可能会招来闲言闲语,但是我支持医盲先生,不然再这样下去,就什么都不剩下来了……[ 本帖最后由 tantiancai 于 2007/8/11 10:12 编辑 ]逸湘 (2007-8-11 10:30:11)由这些所谓的“秘而不传”的东西所引起的,导致现在很多武术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而真正的精髓早就失传了。
"秘而不宣"並非不傳以太極拳這我本家而言外人誤解太多醫盲也有所誤會以太極拳起式而言本門稱為"無意識力"入門三月約可練到以氣將手抬到與肩同高三十分鐘也不覺手酸然後可練太極拳是以氣御力與站樁高度毫無關係這是真內家拳練到六月可練發氣傷人但此法師父已叫我們不要練(師父是會的)是不宣非不傳還是有傳本門站樁是養內氣也可轉為武術之氣此內家拳與外練筋骨皮完全不同且是我中醫"氣"之理論基礎習中醫者應學學道家之氣医盲 (2007-8-11 11:25:09)逸湘先生,天下不是只有你一门,也不是只有你一门是太极正宗。
所以,这个问题,医盲倒还真不想讨论。
如你所说,贵门半年就可以凌空伤人,可是师傅就是不让练或不教,医盲就奇了怪了,若非是假,就是非人勿传。
不知逸湘先生认为是那一类?若是先生已得真传,那么先生练了10多年了,那么无形伤人的功夫,恐怕大街上杀人警察也找不到证据吧。
这个世界真的很危险了。
玩笑开罢。
说一句正话:世界是多极的。
逸湘 (2007-8-11 13:03:10)先生暨開此帖又說不想討論太極或許非我一家正宗我說也算是一家之言吧老師不讓練外氣傷人的功夫理由很簡單,我之前也說過就是花大功夫卻比不過一支手槍浪費時間,不如多花功夫在養身上醫盲先生不歡迎不同意見的討論就明說以後醫盲先生的帖子我一律不發言我之前也說過老師不讓練我當然沒練天缘医人 (2007-8-11 15:41:09)神运之式击敌者有用形用气用神之速也被击者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深浅......形授形攻形伤而仆于地气授气攻气伤于怯于心神授神攻神伤而索于瞑。
医盲 (2007-8-11 18:31:37)呵呵,逸湘先生,要是就贴论贴,医盲当然欢迎。
比如说医盲所说,从理上、法上、传授上有什么不妥,或说医盲对太极的理解错在那里,这样展开,才叫讨论。
不针对主贴内容,只管说自家的怎样了得,难免有广告之嫌。
本来医盲原有打算介绍无极桩之类的,但现在无意中竟然好像被推到其反面,倒是要医盲哭笑不得。
医盲早就说过,所介绍的东西,不讲门派,只求益人。
诸如外气打人,千里诊病之类,医盲20多年前就有过体验,并不神秘也不难练,医盲既然弃之如敝,也自有医盲的道理。
医盲在这里介绍给大家基本的健身方法,只是就法论法,不涉及孰高孰低,也不进行横向比较,这个观点医盲早就说过多次。
说实话,医盲肚子里那点陈芝麻烂谷子,说不定倒出来还有些惊世骇俗的玩意,但在医盲心里,也只平常对之。
医盲若是参与帖子讨论,比如参与兜肾囊锻炼方法帖子的讨论,也有提出反面建议,但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尽量有理有据,不是不负责任的一句不好、不行就了事。
有得罪先生之处,请海涵。
医盲 (2007-8-11 19:04:55)QUOTE:原帖由天缘医人于 2007/8/11 15:41 发表神运之式击敌者有用形用气用神之速也被击者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深浅......形授形攻形伤而仆于地气授气攻气伤于怯于心神授神攻神伤而索于瞑。
版主总是提纲挈要。
医盲 (2007-8-11 19:18:43)再提供一个桩法给大家参考研究(和前面所说桩法属同一门派):两脚两膝并拢,屈膝下蹲,两掌根相并五指全开如扇,掌心向前,置于两膝前。
(不做教学依据)当年了解到此法,但是桩法的名字竟然记不得,有那位习练过,望能有以教我。
知音难觅 (2007-8-11 22:15:02)看来看去还是支持医盲老师的说法,所谓万法归宗,虽然路径不同,但亦殊途同归!从医盲老师说法以来,一直关注,个人理解医盲老师是在以最安全、循序渐进的方式教授功法,省却了直接进入意念功法的不安全因素,站桩、通臂劲和摇肩个人感受获益匪浅,以前靠哑铃锻炼才能修饰胸肌的效果运用医盲老师的功法也达到了,现在虽然饭量有增加但无有增胖的担忧。
逸湘老师虽是好意,但您未能领会医盲老师的理念,就如您所讲,意念修炼要靠老师带才安全,医盲老师综合了以往所学,取其精髓,从“外功”模式修炼,不动意念,即保证了无师现场教诲的安全又为以后修习高级功法打下了坚实基础,与逸湘老师的曲径通幽、曲线救国方式相比较来得更实际、直接些。
仅为个人认识,不作为参考依据,呵呵中锋大浩 (2007-8-11 22:20:50)1看,天上有凤凰在飞。
2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医盲老师,我们在韩国,在异国他乡,您的简单易行的练习,我们感恩。
天缘医人 (2007-8-11 22:46:06)QUOTE:原帖由医盲于 2007/8/11 19:04 发表版主总是提纲挈要。
千桩易得,一诀难求,提纲挈要就是捷径。
miaoyinsir (2007-8-11 23:25:20)多谢医盲先生!miaoyinsir (2007-8-11 23:32:48)医盲先生:”两手下垂成掌掌心相对,开腋。
像耷拉的翅膀一样。
"----两手掌心是否向内,分别在左右两侧隔着相对?医盲 (2007-8-12 07:57:50)是的,医盲 (2007-8-12 09:32:16)关于站桩,可以站出内力,这个是大家已经知道的。
但是内力怎么用,则又是一种传授和练法。
尤其是在武术方面,练法和打法,是有区别的。
若是有人说,我的练法既是打法,不分练法打法,那么作为内家拳来说,是不全面的,作为养生法来说,也是有问题的。
关于马步站桩的帖子,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你这是外耗型的锻炼方法,有诸多不适合等等。
其实是未明了练法和用法之间的转换。
说这些不是在为自己辩解,而是要引出另外一个不传之密:点关开窍。
过去道门,入门就有点关开窍,那是为了要你尽快入门,尽快体验内景。
其实练家尤其是内家流派,一样有点关开窍,点关开窍的目的,就是打通内功外用的通道。
比如国内某著名的内家拳派,在弟子站桩到一定程度后,师傅会点其气户穴开弟子功从手出的通道,但是在此派公开的书籍文章中,至今仍未见披露。
点过之后,即便弟子感觉鲁钝体会不到,其实他已经具备了比较通达的内力外达的能力,用于技击自不必说,就是用于疗病,也是奇效每出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些练家的传承,可能这一节没有传下来,但是有其他的方法来替代了,比如喂劲给劲等方法,有意无意的完成了这些过程。
那么没有拜师学艺的人,可能会很沮丧,其实也大可不必。
因为作为健身,练法不是正好吗?学了用法,不知收放,徒耗真原而已。
再则,有师傅展关开窍,是捷径,没有师傅展关开窍,也不是达不到类似效果,而且,由自己练出来的,有水满自溢不会亏空的道理在里面,所以是福是祸,要看你怎么对待了。
武功道功乃至过去的推拿练功,在练习用法之后,还有收敛养生的方法,否则入不敷出,大是透支。
不排除有些人学艺不全,学了用法以后不知循环采补收敛之法,壮年后身体急剧下降,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
过去有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三重道理,在练、用、养,也有借鉴乎?逸湘 (2007-8-12 11:16:17)QUOTE:原帖由医盲于 2007/8/11 18:31 发表呵呵,逸湘先生,要是就贴论贴,医盲当然欢迎。
比如说医盲所说,从理上、法上、传授上有什么不妥,或说医盲对太极的理解错在那里,这样展开,才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