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理论与实务
考试题型:简答、论述、实务
简答和论述:第一章到第八章
实务题:销售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存货监盘;现金监盘;判断是否违背背离了审计准则?判断是否属于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有重大错报风险,是属于认定层次的还是报表层次的?最后一道题比较难,和会计相关,涉
及是否需要做会计调整?要发表何种审计意见?补充完善审计报告。
简答和论述的范围:
第一章
1. 审计动因(重点是: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
1)信息理论:信息理论认为,之所以需要审计,是由于审计的结果可以使信息
更加可靠,减少出现于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更
具效率。审计的本质在于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也即提高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程度。(1)事前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
的出现,造成了市场失灵,这一现象与货币理论中的“劣币驱逐
良币”现象类似。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是委托人在签订契约以前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道德是好还是坏,能力是高还是低)。(2)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也造成了市场失灵•当契约签订以后,委托人无法观察到(或者虽能观察到但成本太高)代理人的行动时,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利用信息理论,我们可以对审计动因进行如下分析。1)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2)审计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发生审计师的职责是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
对由管理部门编制的反映其受托责任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查和判断,进而做出适当保证,并向公司股东及利害关系人报告。从这个角度来说,审计实际上就是为减低信息不对称的发生,满足全体委托人进行查帐的需要,由审计师替所有的出资者来检查公司的一种经济活动,促使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从而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2)代理理论:代理理论认为,企业中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当局之间符合代理关系,为了减少这种代理关系下的代理成本,委托代理双方签订一系列契约,契约条款的实施需要外部独立第三方的监督,所以就产生了对独立审计的需要。因此具有良好声誉的独立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既代表委托人的利益,也代表代理人的利益。审计的本质在于促进股东利益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代理成本包括三种:其一,委托
人监督和激励代理人、使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尽力而发生的成本;其二,代理人为担保不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支付的成本,或者对委托人遭受损害的补偿成本;其三,即便发生了监督和担保成本,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仍会有差异,由此造成的委托人的利益损失,称为“剩余损失”。利用代理理论可以解释审计发挥作用的机制。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包括与股东的、与经营者、债权人、雇员的、而且还有与供应商和客户等的契约关系)的连结,企业中的相关各方存在相互抵触的利益冲突。企业中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当局之间完全符合代理关系。(1)企业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并不总是一致,他们在组织设置与契约关系框架内追求各自特定的目标.
(2)在出现利益抵触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出资者可以通过监督方式使管理当局与自己的目标趋于一致。(3)随着代理理论的
发展,出现了新问题,由于管理部门的报酬与其绩效相挂钩,投资人可通过减少报酬的方式,允许管理人员有偏离投资人利益的范围和自由。可以看出, 在代理理论中,对审计需求已不是财产所有者的单方需求,而已成为财产所有者和财产经营者的共同需求。(4)实证研究为代理理论提供了支持。可以说,审计的确能够促使出资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审计的出现是社会选择所致。
3)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论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当受托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就存在授权委托人对受托人实行监督的需要,审计的本质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虽然中外学者对受托责任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它是指一种报告说明责任,是责任承担人向有关方面说明其行为过程与结果的责任。受托责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但都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
环境特点。受托责任理论对审计动因的解释如下:由于受托责任日益复杂,使得委托人由于受到法律、时间、空间、自身能力以及成本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或无法亲自监督受托人的活动,这就需要具有相对独立身份的第三者对受托人进行检查,这就是审计。对受托人而言,为说明其对自身机会主义行为做出了监督,有建立监控机制的动机,聘请独立的审计师实施审计能有效地发挥监控作用。审计师与受托责任双方的审计关系如图1-1。总之,受托
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审计这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是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根本。
第二章
1. 审计理论的作用
一是解释现存的审计实务;二是预测和指导未来的审计实务。即建立审计理论的主要意图是对现行的审计实务进行批判和论证,而审计理论形成的主要
动力来自于须对审计师所做的和要做的事情提供证据的要求。具体包括:
⑴解释审计的职责和范围。
⑵指导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的制定。
⑶指导并推动审计实务。
⑷解释审计实务。
⑸增强审计报告的有用性。
总之,有效的审计实务是建立在健全的审计理论基础之上,而审计理论需要
接受审计实务的检验。
2. 以环境为起点的审计理论基本内容
将审计环境作为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切合实际的选择。
理由:
⑴审计环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审计系统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最基本的现象。
⑵审计环境构成审计理论体系的核心要素,是推导其他抽象的审计理论与概念的基础。
⑶审计环境反映了审计根本属性,决定着审计的需求与供给,是整个审计体系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⑷审计环境是审计系统本身与影响审计的外部因素的结合体,审计环境具有
联结理论与实践的功能。
⑸审计环境是衡量审计系统是否先进科学的基本标准,离开审计环境,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可比。
⑹审计环境蕴含多样化研究方法。审计环境倡导的多样化研究思维方法、多元化理论模式能促进审计理论自身发展
第三章
1. 审计环境的构成要素
1)经济因素。审计的经济环境是指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运动机制对于审计工作绩效的客观要求。具体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微观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