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
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
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总和。
2.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划
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对应的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又可分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4.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
属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5.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拉
弗认为,从政府税收来看,决定税收收入总额的因素,不只是税率的高低,还要看税基(国民收入)的大小。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提高税率不一定都会使税收收入增加,有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因为,税率过高,税收负担加重,经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削弱劳动和资金的投入量,会造成生产下降趋势。
6.税收制度: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狭
义的税制是指各种税的基本法律制度。
7.^
8.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是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税收制度的
总体格局和内部构造。合理的税制结构能促进税收制度的效率、公平以及财政目标协调一致地实现。
9.资源课税:资源课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调
节因资源生成和开发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就其销售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其特点是:(1)征税范围仅限于矿产资源。(2)主要依据级差收入状况设计税收负担。(3)采用从量定额征收方法。
10.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
债务关系,它是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11.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12.国债负担率: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
为国债负担率。
13.政府预算:是政府通过法定的程序制订的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政府收支计划。
14.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
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15.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
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16..
1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一国为实现一定的经
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具体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
18.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需要政府的干预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实现宏观调控目
标的财政政策。这是政府利用自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19.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
策,它属于临时应急的短期财政政策,时滞较短,效应呈现快。
20.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21.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来扩大
政府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1.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
答: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总体上说,增长势头良好。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各年的增速虽然是波折的,但增长速度不算慢。然而,相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1995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开始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样,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比重也是很高的,但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则逐年下降.
!
1978~1995年间财政形势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2)
预算外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3)中央财政在预算内资金的调控上也显得软弱无力。(4)银行扩展业务领域,代替了部分财政职能,这是财政职能弱化的一种表现。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意义
答:从历史上看,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始终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而在财政赤字笼罩世界的现代社会,谋求财政收入增长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提高。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该国财政收入总额大,占GDP的比重也高。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二是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物耗比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产品价值构成看就是产品附加值。
—
因此,促进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3.试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答:税收中性就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而提出的。
如果在征税过程中没有浪费现象,政府取得的税收收入应该等于人们福利的减少。但实际上常常出现税收少于福利减少。税收收入与福利减少之间的差额就是税收的超额负担。因此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