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治疗的新进展
食管癌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化疗
01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适 用于晚期食管癌或术后辅助治疗。
02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等,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03
化疗的优点是可以全身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需 要密切监测。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热疗、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等,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尚未广泛应用。
化疗药物
针对食管癌细胞分裂增殖的特点,开发出新型化疗药物,提高疗效 和降低副作用。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阻断免疫细胞表面的检查点 分子,解除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 用,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
细胞免疫疗法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 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 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
康复训练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呼吸功能等,帮助他们尽快恢 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01
免疫治疗
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免疫疗法被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如
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02
基因治疗
通过修改肿瘤细胞的基因,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扩散的目的。目前已有
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抗 原的识别和反应,提高机体对肿 瘤的抵抗力。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
溶瘤病毒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对食管癌细胞中的特定基因进行敲除、 突变或置换,以达到治疗目的。
利用某些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亲和性 的病毒,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 并破坏肿瘤细胞。
基因疗法
将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功能的正常基因 导入到肿瘤细胞中,以纠正异常基因 表达或补充缺失基因。
食管癌的诊断思路与处理新进展-364-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64-食管癌的诊断思路
与处理新进展
详情百度搜索:医搜题
(一)食管癌的诊断思路及诊疗进展
1、关于食管癌中晚期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性吞咽困难
B、尚可经水送下,随后发展为不能进半流食、流食,终至滴水不入
C、常伴有呕吐,胸骨后疼痛,多见于溃疡型病例
D、晚期病例可在颈部腋窝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灶[正确答案]
E、晚期病例可在颈部锁骨上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灶
2、内窥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粘膜的病变情况,通过刷检及活体组织切片能明确诊断,对于中晚期食管癌的确诊率可达()
A、1[正确答案]
B、0.95
C、0.9
D、0.85
E、0.8
3、内镜下粘膜切除的适应证不包括()
A、早期(Tis)食管癌
B、I型早期食管癌[正确答案]
C、病理证实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几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而肉眼疑为恶性变者
D、、体弱、合并心肝肾严重病变不能承受外科手术
E、患者拒绝开胸开腹手术者
4、下列不属于食管癌外侵症状的是()
A、肿瘤侵及胸膜或脊神经,则可在胸背部产生疼痛
B、侵及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刺激性咳嗽
C、侵及喉上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正确答案]
D、形成食管气管瘘可表现为进食呛咳
E、穿透大血管可出现致死性大呕血。
211213530_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韩云蔟,朴龙镇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吉林延吉133000[摘要]食管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但疾病进展到晚期可降低手术可行性,为此以放化疗为主。
而安罗替尼属于食管癌二线治疗药物,对于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阳性患者疗效显著。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抑制剂在食管癌免疫治疗中较为常用。
为此,本研究中对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食管癌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总结。
首先,总结了食管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结论,从人口学分布特征、患病率变化情况、疾病影响因素几个方向进行论述;其次,总结了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结论,主要论述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方法,如PD-1在食管癌中的作用,PD-1抑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另外,总结了安罗替尼在食管癌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食管癌的价值。
[关键词]安罗替尼;PD-1抑制剂;食管癌[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2)12(a)-0191-04 Advances in the Use of Anlo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PD-1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Han Yuncu, PU LongzhenDepartment of Onc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Province, 133000 China[Abstract] Esophageal cancer can be treated by surgical resection, but the feasibility of surgery can be reduced when the disease progresses to advanced stage, for which radiotherapy is the main treatment. And anlotinib belongs to the second-line treatment drugs for esophageal cancer, which has significant efficacy for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 (PD-L1) positive patients. 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1 (PD-1) inhibitors are more commonly used in the immuno⁃therapy of esophageal cancer. To this end,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anlotinib combined with PD-1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was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Firstly,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etiological findings of esophageal cancer were summarized, which were discussed in several directions, including demograph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revalence changes, and disease influencing factors; secondly, the findings of immunotherapy of esophageal cancer were summarized, which mainly discussed the immunotherapy methods of esophageal cancer, such as the role of PD-1 in esophageal cancer and the role of PD-1 inhibitors in disease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application of anlotinib in esophageal cancer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value of anlotinib combined with PD-1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was summarized.[Key words] Anlotinib; PD-1 inhibitor; Esophageal cancer食管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1]。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进展赵元【摘要】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估计全球每年有20万人死于该病,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5位[1].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食管癌的治疗是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虽然食管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一直不佳,其5年生存率维持在8%~30%[2].近年来,随着一些成功的临床试验完成,新辅助治疗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其对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28)012【总页数】3页(P1126-1128)【关键词】食管肿瘤;新辅助治疗【作者】赵元【作者单位】230022安徽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胸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估计全球每年有20万人死于该病,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5位[1]。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
食管癌的治疗是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
虽然食管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其中,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一直不佳,其5年生存率维持在8%~30%[2]。
近年来,随着一些成功的临床试验完成,新辅助治疗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其对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1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及适应证新辅助治疗,是在成功的术后辅助治疗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术前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及新辅助放化疗。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肿瘤期别或缩小原发肿瘤以确保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和尽早消灭微小的远处转移灶,从而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3]。
对于临床分期为T1、T2期且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原则上不进行新辅助治疗。
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如T3期(肿瘤侵犯食管壁全层),T4期(肿瘤侵及食管周围组织或器官)及N1期(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为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可以考虑进行新辅助治疗,而后根据疗效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2021年食管癌免疫治疗进展(全文)
2021年食管癌免疫治疗进展(全文)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五[1]。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2]。
在欧美地区食管癌62%是腺癌患者,在亚洲、非洲和法国等地90%的患者为鳞癌患者[3]。
目前无论是NCCN指南还是ESMO、CSCO指南一线标准治疗仍然是以氟尿嘧啶和铂类为主的化疗,但是整体有效率低[4,5]。
随着免疫治疗在各个癌种当中抗肿瘤疗效的不断突破,近几年来食管癌的治疗也开启了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本文梳理了晚期食管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以给大家带来治疗上的思考。
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二、三线治疗进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晚期食管癌的治疗选择仍然非常有限。
从1940s~1990s化疗时代,食管癌的治疗以化疗药物为主,但化疗的疗效有限且长期疗效不佳。
直到2000s年仅有2种靶向治疗药物被批准用于食管腺癌,包括基于TOGA研究[6]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胃食管结合部以及胃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Regard研究[7]和RAINBOW研究[8]雷莫芦单抗联合化疗获批为胃食管结合部以及胃腺癌患者二线治疗。
但是食管鳞癌仍缺乏有效治疗。
随着在黑色素瘤和肺癌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开启了对免疫治疗用于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探索。
最早的探索是开始于食管癌的三线治疗。
ATTRACTION-1研究首次率先探索了PD-1单抗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
ATTRACTION-1研究[9]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Ⅱ期研究,对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铂类/紫杉类药物失败后或不可耐受晚期食管癌、腺鳞癌患者给予纳武利尤单抗3 mg/kg Q2W。
在2017年Lancet Oncology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客观缓解率(ORR)为22%;中位总生存期(OS)达10.8个月。
这对于化疗时代三线治疗10%的有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
在此之后2018年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公布了KEYNOTE-028研究的食管癌队列结果[10]。
食管癌的诊断思路与处理新进展-364-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64-食管癌的诊断思路
与处理新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食管癌的诊断思路及诊疗进展
1、关于食管癌中晚期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性吞咽困难
B、开始尚可经水送下,随后发展为不能进半流食、流食,终至滴水不入
C、常伴有呕吐,胸骨后疼痛,多见于溃疡型病例
D、晚期病例可在颈部腋窝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灶[正确答案]
E、晚期病例可在颈部锁骨上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灶
2、内窥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粘膜的病变情况,通过刷检及活体组织切片能明确诊断,对于中晚期食管癌的确诊率可达()
A、1[正确答案]
B、0.95
C、0.9
D、0.85
E、0.8
答案详见:
3、内镜下粘膜切除的适应证不包括()
A、早期(Tis)食管癌
B、I型早期食管癌[正确答案]
C、病理证实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几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而肉眼疑为恶性变者
D、高龄、体弱、合并心肝肾严重病变不能承受外科手术
E、患者拒绝开胸开腹手术者
4、下列不属于食管癌外侵症状的是()
A、肿瘤侵及胸膜或脊神经,则可在胸背部产生疼痛
B、侵及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刺激性咳嗽
C、侵及喉上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正确答案]
D、形成食管气管瘘可表现为进食呛咳
E、穿透大血管可出现致死性大呕血。
PP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PP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晚期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疾病进展迅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方法较为有限,常规的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措施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并不理想。
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挑战。
PPLF(Paclitaxel,Cisplatin,Liposome,Fluorouracil)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根据其四种药物的特点及相互作用,可对晚期食管癌进行全面且有效的治疗。
本文旨在观察PP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本观察研究共选取了10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40-70岁。
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和腺癌。
研究持续时间为半年,治疗方案为PPLF方案。
在治疗开始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
治疗方案为每21天为一个周期,其中包括:紫杉醇(Paclitaxel)200mg/m2静脉滴注,顺铂(Cisplatin)30mg/m2静脉滴注,脂质体氟尿嘧啶(Liposome Fluorouracil)250mg/m2持续静脉滴注。
共进行6个周期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监测,并及时进行了药物副作用的处理。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结果显示,经过PPLF方案治疗后,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有明显提高,平均生存期达到了12个月。
约3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了15个月,约15%的患者生存期超过了18个月。
约50%的患者疾病进展得到控制,疼痛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副作用方面,PPLF方案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脱发等,且均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
研究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死亡病例。
本观察研究结果显示,PPLF方案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食管癌治疗新进展
天静脉 注射 ; 5一F U 8 0 0 mg / m 第 1~5天及 第 2 2~ 2 6天静脉 注射 ) 。虽 无进展 生 存组 未达 到 研究 终 点 ,
但 新辅 助化 疗组 的 总生 存 明 显优 于术 后 辅 助化 疗 组 ( P =0 . 0 1 0) 。5年 总 生 存 率 为 术 后 辅 助 化 疗 组
年) 的生存期 似乎 MI E优于 开胸 手 术 , 然 而 生存 期 无 统计学 差 异 。 因此 , MI E是 开 胸 手 术 可 替 代 手 术 选 择, 两 者肿瘤 学 预后相 当 。 二、 局 部晚期 食管癌 患者 新辅 助放 化疗 研究进 展
由 日本 学 者 开 展 的 J C O G 9 9 0 7 ( T h e J a p a n C l i n i c a l
。
许多 临床试 验显示患者 生存获 益仅仅 是 因为
肺部 感 染 分 别 为 : 手术切除组 1 9例 ( 3 4 %) , 而微 创 手术 组仅 有 7例 ( R R=0 . 3 5 , 9 5 %C I : 0 . 1 6~ 0 . 7 8 ,
P= 0 . 0 0 5 ) 。住 院病 死率 方 面 , 手术 组 1名 患者 死 于 吻合 口漏 , 而微 创 手术组 2名 患者死 于 吻合 口漏导 致 的呼吸 衰竭 、 纵 隔炎 。这 些数据 为 可切除 性食 管癌 采
率 。B i e r e 等 最 近 在 《 柳 叶刀》 杂 志 上 报 道 一 项 涉
及 3个 国家 5个 治 疗 中心 开 展 的一 项 多 中 心 、 开 放 性、 随机对 照研 究 。该 中心 入组 了 1 8~7 5岁 可切 除 的食 管 、 胃食 管 交 界处 肿 瘤 的患 者 共 1 1 5人 , 通过 计
食管癌最新治疗进展概况
食管癌最新治疗进展概况摘要: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癌肿,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1]为了总体上认识食管癌的治疗进展,特对目前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食管癌最新治疗进展概况【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30-02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癌肿,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1]为了总体上认识食管癌的治疗进展,特对目前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手术治疗(surgical treatment)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若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无明显远处转移征象者且患者愿意,可考虑手术治疗。
近年来的手术径路有经左胸径路手术,经右胸径路手术,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切除术等[2]。
因为开胸手术创伤大、疗效不高,所以有学者提出食管癌微创手术。
其手术方式主要有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辅助胸腔镜,全胸腔镜,全胸腹腔镜,电视纵隔镜,达芬奇手术系统等[3]。
2 内镜治疗(endoscopic treatment)2.1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
林佳钿[4]等认为此法是一种微创性、高选择性治疗方法,是食管癌内镜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外科手术、放化疗相比较,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副反应小及可重复治疗等优势。
同时,对于复发耐药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特别是放化疗不敏感、缺乏进一步治疗有效手段,光动力治疗以其独特的抗肿瘤机制,能有效缓解晚期食管癌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且耐受性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5]。
2.2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进展(全文)
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进展(全文)今年ASCO会议报道了多项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项临床研究:N IC-E SC C2019研究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Ⅱ期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方案为2个周期的卡瑞利珠单抗(200mg,d1)+化疗[白蛋白紫杉醇(260 mg/m2,d1,d8)+顺铂(75 mg/m2,d1-3),每21天为1个周期]。
主要终点是原发肿瘤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共56例患者入组。
51例患者行手术切除。
18例(35.3%)达到了pCR;主要病理缓解(MPR)12例(23.5%),不完全病理缓解(IPR)21例(41.2%)。
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白细胞计数下降(36%)、呕吐(34%)和脱发(32%)。
6例(11%)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无4级或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包括1~2级皮疹、斑疹性丘疹(13%)和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RCCEP,9%)。
治疗前CREBBP和KMT2D突变与术后病理无应答(IPR和疾病稳定)相关(CREBBP,P=0.046;KMT2D,P=0.047)。
N ICE研究一项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卡瑞利珠单抗(NICE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终点是pCR率。
次要终点包括R0切除率、不良事件和无病生存。
该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55例(91.7%)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NICE方案,4例未能接受完整的新辅助治疗(3例患者耐受性不佳,1例退出),1例在新辅助治疗的第2个周期因肺炎死亡。
3~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为53.3%,导致停药的TRAEs发生率为6.7%,常见3~5级TRAEs有淋巴细胞减少(50%)、血小板减少(10%)、肺炎(5%)和甲状腺功能不全(3.3%)。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李宇1,毕小刚21 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太原 030001;2 山西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EGJ)且在EGJ以内5 cm的腺癌,近年来,AE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早期AEG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早期AEG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进展期。
因此,对于AEG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由于食管胃结合部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Siewert Ⅱ型,在手术路径、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微创技术应用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治疗;微创技术;综合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2.028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2-0111-05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且在EGJ以内5 cm的腺癌[1]。
日本东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研究显示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AEG占胃癌比由2.3%增至10.3%[2]。
一项来自我国研究数据显示,1988-2012年,AEG占胃癌比例由22.3%升至35.7%[3]。
近年来AEG发病率上升,引起胃肠外科、胸外科特别关注,并且食管胃反流病(GERD)、肥胖、饮酒和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逐渐成为AEG发病高危因素[4]。
研究表明,早期AEG 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5],但我国早期AEG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进展期。
因此,对于AEG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由于EGJ位置特殊,AEG外科手术治疗在多学科、多中心存在很大争议,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影响AEG外科治疗效果,近年来内微创技术提升、靶向治疗应用对AEG治疗有较大帮助。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
02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不足
解释内容二:帕博利珠单抗可能会引发一 些副作用,如疲劳、恶心等。
03
帕博利珠单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 用前景
解释内容三:随着科研的深入,帕博利珠 单抗有望在食管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未来展望
01
帕博利珠单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 用前景
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食管癌的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钡餐造影、CT、MRI等,有 助于发现肿瘤位置和范围。
食管癌的组织学诊断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 检查,确定癌细胞类型和分级。
帕博利珠单抗简介
帕博利珠单抗的作用机制
帕博利珠单抗的靶点
01 帕博利珠单抗主要作用于PD-1受体,阻止其与PD-L1的结合。
帕博利珠单抗的免疫调节作用
为了减少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 并发症风险,患者可以采取一些预防 措施,如注意饮食、定期体检等。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教训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
帕博利珠单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 对食管癌患者的良好疗效。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问 题
尽管帕博利珠单抗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调整
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 果进行调整,以提高干预效果。
家属心理状况的评估与干预
家属心理状况的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访谈和心理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家属的心理状况。
家属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
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家属心理干预的有效策略
包括心理咨询、家庭支持、情绪管理等,帮助家属恢复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ⅠB 1 0 0 3
-
•
2 0 0 1-2,x -
• ⅡA 2 0 0 3
-
• ⅡB 3 0 0
-
-
(腺癌)
• 分期 T
N
M G 部位
• ⅢA
1-2 2
0
-
-
•
3
1
0
-
-
•
4a 0
0
-
-
• ⅢB
3
2
0
-
-
• ⅢC
4a 1-2 0
-
-
•
4b -
0
-
-
•
-
3
0
-
• 10L 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位于隆凸与
左上叶支气管起始部之间
• 11 肺叶间淋巴结 12 肺叶淋巴结 • 13 肺段淋巴结 14 肺次段淋巴结
食管癌、肺癌的引流淋巴结分 组及名称
• 15 横膈淋巴结:位于膈肌膨隆面与膈脚之间 • 16 贲门周围淋巴结:位于胃食管交界周围的
淋巴结
• 17 胃左淋巴结:位于胃左动脉走行区 • 18 肝总淋巴结:位于肝总动脉走行区 • 19 脾淋巴结:位于脾动脉走行区 • 20 腹腔淋巴结:位于腹腔动脉周围
食管癌、肺癌的引流淋巴结分 组及名称
• 8M 中段食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隆凸
至下肺静脉根部之间
• 8L 下段食管旁淋巴结:位于下肺静脉根
部与食管胃交界之间
• 9 下肺韧带淋巴结:位于下肺韧带内
食管癌、肺癌的引流淋巴结分 组及名称
• 10R 右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位于奇静脉
头端与右上叶支气管起始部之间
食管胃交界癌与贲门癌
• EGJ上5厘米的食管远端与EGJ以下5厘米的 胃近端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部位。新版TNM分 期协调统一了食管癌TNM分期与胃癌TNM分 期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凡肿瘤中心位于1) 食管下段;2)EGJ;3)胃近端5厘米但已侵 犯食管下段或EGJ者,均按食管腺癌TNM分 期;4)胃近端5厘米内发生的腺癌未侵犯 EGJ者可称贲门癌,连同胃其他部位发生的肿 瘤,皆按胃癌的TNM标准分期。
结总数一并记录
远处转移 (Distant Metastasis, M)
• M0:无远方转移; • M1:有远方转移。
肿瘤分化程度 (Histologic Grade, G)
• Gx:分化程度不能确定---按G1分期 • G1:高分化癌 • G2:中分化癌 • G3:低分化癌 • G4:未分化癌----按G3分期
食管癌治疗现状
食管癌的流行趋势
• 中国是食管癌发病大国,发病率和 死亡率居第4位
• 全球每年死于食管癌约30万人(中 国占半数以上)
• 特殊地理分布发病模式,河南林县 等地区高发
• 中国食管癌仍占绝大多数,近年发 病率有所下降
食管癌目前治疗状况
• 初诊时约有80%的患者已属中、晚期, 失去治愈机会
食管癌的规范化治疗 2011年
食管癌最新分段
定位 以肿瘤上缘所在的位置决定
以上切牙到肿瘤上缘的距离 来表示具体位置
颈段食管
• 上接下咽,向下至胸骨切迹 平面的胸廓入口,前邻气管、 两侧与颈血管鞘毗邻,后面 是颈椎,
• 内镜检查距门齿15厘米至 <20厘米。
胸上段食管
• 上至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 下缘水平,其前方由气管、主 动脉弓及分支和大静脉包绕, 后面为胸椎。
• T2:肿瘤侵犯食管肌层; • T3:肿瘤侵犯食管纤维膜; • T4:肿瘤侵犯食管周围结构; • T4a:侵犯胸膜、心包或膈肌; • T4b:侵犯其他临近结构如主动脉、椎
体、气管等。
区域淋巴结 (Regional Lymph Nodes)
• 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 •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1-2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 N2:3-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 N3:≥7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 注:必须将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清扫淋巴
食管癌的TNM分期(鳞癌)
• 分期 T N M G 部位
•0
is 0 0 1,x -
• ⅠA 1 0
0 1,x -
• ⅠB 1 0
0 2-3 -
•
2-3 0
0 1,x 下段,x
• ⅡA 2-3 0
0 1,x 中、上段
•
2-3 0
0 2-3 下段,x
• ⅡB 2-3 0
0 2-3 中、上段
•
1-2 1
也称上段食管旁淋巴结
食管癌、肺癌的引流淋巴结分 组及名称
• 4R 右下气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与无名
动脉根部交角与奇静脉头端之间
• 4L 左下气管旁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顶
与隆凸之间
• 5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下、
主动脉旁及动脉导管侧面
• 6 前纵膈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和无名
动脉前方
• 7 隆凸下淋巴结:位于气管分叉的根部
0-
-
食管癌的TNM分期(鳞癌)
• 分期 T
N
M G 部位
• ⅢA
1-2 2
0
-
-
•
3
1
0
-
-
•
4a 0
0
-
-
• ⅢB
3
2
0
-
-
• ⅢC
4a 1-2 0
-
-
•
4b -
0
-
-
•
-
3
0
-
-
•Ⅳ
-
-
1
-
-
食管癌的TNM分期(腺癌)
• 分期 T N M G 部位
• 0 is 0 0 1,x -
• ⅠA 1 0 0 1-2,x -
• 内镜检查距门齿20厘米至< 25厘米
胸中段食管
• 上至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 肺静脉水平,前方是两个肺 门之间结构,左邻胸降主动 脉,右侧是胸膜,后方为胸 椎。
• 内镜检查距门齿25厘米<30 厘米。
胸下段食管及食管胃交界
• 上至下肺静脉水平,向下终于胃,由于 这是食管的末节,故包括了食管胃交界。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EGJ)其前邻心包,后邻脊椎,左为胸降 主动脉,右为胸膜。该段食管穿越膈肌, 在腹腔走行距离长短不一,在某些情况 如食管裂孔疝时,腹段食管可消失,故 腹段食管包括在胸下段食管中。
-
•Ⅳ
-
-
1
-
-
食管癌的引流淋巴结 分组及名称
食管淋巴 结
食管癌、肺癌的引流淋巴结分 组及名称
• 1 锁骨上淋巴结:位于胸骨上切迹与锁
骨上
• 2R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与无名
动脉根部交角与肺尖之间
• 2L 左上气管旁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
顶与肺尖之间
• 3P 后纵膈淋巴结:位于气管分叉之上,
食管癌的TNMG定义及分级
食管结构及肿瘤进展示意图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 T)
• 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 Tis:重度不典型增生; • T1: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
或粘膜下层; • T1a: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 • T1b:侵犯粘膜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