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PPT课件
![《水的组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f89857bb68a98271fefa67.png)
观察与猜想 1、接通电源后,两试管中有什么现象出现?
2、它们是什么气体?怎样检验?
3、实验后,正负两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 约是多少?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两个电极上均有 气泡冒出 ,负极产生
气泡的速度 快 ,该气体能 燃烧 ,证明 是 氢气,正极产生气泡的速度 慢 ,该气体 能 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 证明是 氧气 。负 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2 :1。
记忆小窍门:正极又称为阳极,阳极产生氧气
讨论1:在水电解的变化中,有新物质 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电解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物 质,是化学变化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氧气 + 氢气
讨论: 2、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 类有无变化?
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 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探究
提出问题
科
猜想
学
设计并进行实验
探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究 交流与反思
水的组成探索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水被看做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的。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 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 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 壁上出现了露珠。不久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 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露珠是水, 并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易燃空气”与1份体积的氧 气恰好化合成水。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4.3水的组成6-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4.3水的组成6-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82ba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3.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4.3 水的组成(人教版)一、教材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化学教材。
其中第四章节的“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而4.3节的“水的组成”是该章节的关键知识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水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掌握水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水的常见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珍惜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的组成:水分子的构成、氢氧化合的化学式。
2.水的性质:水的无色、无味、无臭等性质。
3.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水分子由氢和氧原子组成的事实,并能够写出其化学式。
2.理解水的无色、无味、无臭等性质。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能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珍惜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主要包括:1.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直观地展示水的组成和性质。
2.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水的组成和性质。
3.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为什么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第二步:实验观察(10分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例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等。
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无臭的特点。
第三步: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水分子的组成和化学式。
并通过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第四章 第三节 探究水的组成
![第四章 第三节 探究水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2fc96631f111f18583d05a73.png)
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一.知识教学点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整体感知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
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
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
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955a801eb91a37f0115cc6.png)
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霍夫曼电解水装置、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杯水的图片。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首先让我们看看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推进新课【分析】《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
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只是同一物质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
可见水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之一。
【设计意图】从古代对于水的组成上的认识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学生探究的乐趣。
【图片展示】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就足以说明,不同的物质之间有着相同的基本成分,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成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 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e82f1b33687e21ae45a901.png)
它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
请阅读课本P81,思考下列问题:
●组成中含有
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
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
元素是
的叫氧化物
●单质与化合物都属于
,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
元素是否
。
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 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氧化物 其他
(P27)
1.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如下操作:
(1)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由尖嘴管出来的氢气;
(2)在氢气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
杯。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
产生淡蓝色火焰
;
②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相关的文字表达式是
氢气+氧气 点燃。水
,
该反应类型属于 化合反应
。
(P28)
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小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 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现象: 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出现 气泡 ;一段 时间后,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1∶2 ;经检验,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负极产生的气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实验结论: (1)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2)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了 化学 变化。 (3)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从此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探究水的组成
(2)、氢气的验纯:
不纯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前应验纯! 不纯:尖锐的爆鸣声。 纯:很轻的声音。
《探究水的组成》说课稿
![《探究水的组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8c8ac68762caaedd33d441.png)
《探究水的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
探究水的组成是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在学习水的重要性、科学饮水、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和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从而转入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有关内容的学习。
二、说学习目标。
因本节重要学习水的物理性质和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所以确定的学习目标为:读教材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和观察水的电解实验现象及对生成物的检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说学情。
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学生早已经知道了。
在物理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水的凝固点为零摄氏度,沸点为一百摄氏度。
温度在四摄氏度时,水的密度为一克每立方厘米。
所以通过读教材说出水的物理性质问题不大。
关于水的组成,学生在前三章的学习中早已知道水用符号表示为:H2O 。
即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是: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五、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特点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为:讲解法、演示法、直观图示法;学习方法为:阅读法、观察法、练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
在达标导学过程中,首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水的物理性质。
紧接着通过电解水实验,学生观察到两个电极表面都有气泡放出,并且连接电源正极与负极的刻度管内的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检验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内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内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
最后让学生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七、说板书设计。
为突出教学重点,完成学习目标,设计的板书如下:探究水的组成(一)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透明液体;一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3(二)探究组成水的元素1、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5a949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9.png)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z#~z&*********]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准备:直流电、水电解器、电解用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①和试管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师: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师: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2.实验验证(1)(教师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②中的气体,将试管①移近火焰检验试管①中的气体。
师:试管①和试管②中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现象]试管①中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试管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8d76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b.png)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7.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8.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的理解:学生对水分子H2O的结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水分子的构成。
2.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对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教学难点,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注意:在完成习题时,请同学们认真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家长、同学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撰写小论文: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以“水的组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够体现出对水的组成的深入理解。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水的组成及其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瓶普通的水,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会用到水,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引发学生对水组成的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水组成的猜想,教师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水现象,如煮沸、结冰等,引发学生对水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PPT课件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4485cfff00bed5b8f31d71.png)
课题3 水的组成
探究
1、认识实验装置
正极
电极 负极
直流电源
2、演示实验 “负氢正氧,氢二氧一”
观察两个电极上有什么现象?两支玻璃管内发 生了什么现象?并比较两玻璃中现象的差异。
两电极
正极端的 玻璃管
负极端的 玻璃管
两极均出 现象 现气泡
有气体 产生
有气体 产生
比较两玻璃中 现象差异
产生气体较少,体 积是负极玻璃管的 1/2.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H
O
H
HH
O
H
水分子
氢分子
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氧分子
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课堂练习
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B是两个试管的
编号,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请回答:
(1)B试管内的电极为__正___极。
(2)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氧_气__,可用__带_火__星_的__木_条___
来检验。
(3)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气体 体积之比大约是__2_:_1__, A试管
• 卡文迪许用不同比例的“可燃空气”和空气混 合物进行实验,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并 断定生成的液体是水。
• 在氧元素被确认后,卡文迪许用纯氧气代替空 气,从而确认二体积的“可燃气”(氢气)与 一体积的氧气恰好化合成水。
• 但是虔诚的“燃素学说”信徒,还始终认为水 是一种元素,没有对水的组成做出正确的解释
1、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 试管口;
2、管口朝下,靠近火焰,移开拇 指点火。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a491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d.png)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水的组成”。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水的组成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前面所学原子、分子知识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电解质、化学反应等打下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水的化学式H2O,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 H+ + OH-;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沸点100℃、冰点0℃等;水的存在形态,如液态、固态(冰)、气态(水蒸气)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水现象为例,引发学生对水组成的探究欲望;
2.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结合环保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一份关于水的组成和性质的实验报告,目的是巩固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
2.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2.结合电解水实验,解释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 H+ + OH-,并阐述水的性质;
3.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4.结合实例,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水的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水的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e338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5.png)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水的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水的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3.物质的简单分类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言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粤教版《第四章第三节 探究水的组成》PPt说课课件(方案1)
![粤教版《第四章第三节 探究水的组成》PPt说课课件(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1ac7761af1ffc4ffe47ac9b.png)
本节课的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 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 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 气等物质组成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 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探究水的组成
说教材 说教学过程
说教法
说学法
说练习
说板书设计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 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 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 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 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 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 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 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谢
谢!
设计目的: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 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 的新的物质,意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4、讲解总结
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发现水减少了,接 着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 水蒸气呢?(从实验分析这种情况不存在)
水(H2O) 氢气(H2)+ 氧气(O2)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不纯氢气的燃烧
看完后,教师提出:那在什么样 的情况下,氢气燃烧才不会爆炸呢?
氢气验纯
只有经过验纯已经纯净的氢气才能安静地燃烧
是不是只要空气中 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 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 就会发生爆炸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做出解释: 那是不可能。它有一 个限度,若空气中混入氢 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 %~74.2%,点燃时就 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 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课题4-3 水的组成(人教版)
![课题4-3 水的组成(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f5b5135a8102d276a22fb6.png)
方案二
13
of
15
课题4.3 水的组成
14
of
15
四.物质的分类
10
of
15
课题4.3 水的组成
混合物
Fe
金属单质
物 质
单质
Cu C,P H2,O2
纯 净 物
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金属氧化物
Fe3O4 MnO2 H2O2 KCl KClO3 KMnO4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CO 2 ……
……
四.物质的分类
11
of
15
课题4.3 水的组成
一 .水
1.物理性质:色、态、味、熔点、沸点、密度。
课题4.3 水的组成
1请将“①氧气;②水;③空气;④高锰酸钾;⑤二氧化碳; ⑥山泉水”六种物质的序号分别填到下列相应物质类别中。 ②④⑤ ③⑥ 纯净物_________, 混合物_____, ①②④⑤ 单质___, ① 化合物_______, ②⑤ 氧化物______.
2、想一想 •(1)水通电为什么不产生水蒸气? •(2)试管里的氢气接近火焰时为什么产生爆鸣声? •(3)含氧化合物是氧化物吗? •(4)厨房里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已知一瓶是食盐水另 一瓶是蒸馏水,请你提出两种方案加以区别。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3.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宏观)
4.水的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微观)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2
of
15
电解水的微观演示 从刚才的演示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6247a1fab069dc5022016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水的组成。
二、课型实验探究课.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
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
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
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
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
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说课稿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cbc5cde009581b6bd9ebb1.png)
课题3《水的组成》说课稿武圣宫中学戴杰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以下就从这五个方面逐一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继空气之后,学生学习的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物质之一,对于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奠定基础,单质化合物的学习不仅丰富了物质分类的内容,也是将物质进一步分类的依托。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氢气的性质;(2)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3)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3、重点和难点重点:(1)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
难点:(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确定水的组成;(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通过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学生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是本课题的学习基础之一。
三、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运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说课版 探究水的组成
![说课版 探究水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b9cfebd449649b6648d7474b.png)
当堂训练 学以致用
畅谈收获 质疑解答
知能并行 步步有收获
创设情境、激趣引课: 两位受害人被关在了密 闭的空间里,他们将因缺氧 而死亡,当生命将要终止时, 其中一位利用她初中时学习 的化学知识得到了氧气,延 长了救援时间,最终得救。
濮阳市第三中学欢迎您
探究水的组成
说课人:陈红霞
教材分析
说 课 流 程
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于初中化学 教材(科学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学习水 的物理性质、探究水的宏观 组成及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电 解水过程。
地位和作用:
水作为初中化学第一种被研 究的化合物,首次把宏观的知识 与微观的知识相结合,并从定性 和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仅对 于之前学习的辨别物质元素的组 成是一个实例分析,又把同学们 带进了美妙的微观化学世界。
教学目标:
学 情 分 析
能力角度: 自学能力 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
心理角度 :好奇心 求知欲
重点:探究水的宏观组成。
难点:理解水分子电解的微观 过程。
教法与学法:
自学指导法、设疑提问 法、实验验证法,多媒体直 观形象展示法等教学方法。
观 察 思 考
讨 论
表 达 总 结ຫໍສະໝຸດ 环环相扣 自我体验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学习 总结性质
1、你了解水的哪些物理性质呢?
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液体, 凝固点0℃,沸点100 ℃. 温度为4 ℃ 时,水的密度最大1g/cm3冰的密度 比水小
实验探究 动画展示 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
一.知识教案点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三.教案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案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
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
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
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
那么,同学们想一
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
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
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
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
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
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
化学式是H2O。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
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
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
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二.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实验4-5: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
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实验]:演示实验: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二)验证实验
现象: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负极产生氢气; 2.正极产生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素组成。
通电
文字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
讲述]:通过刚才我们电解水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但到此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定水的化学式。
在科学研究中
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需要通过精密的实验和准确的计算的。
下面
我们
来计算一下。
[板书]: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氢气的密度为O.089g/L;氧气的密度为 1.429g/L。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2×0.089):(1×1.429)=1:8
则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1
:2:168
11
总结: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2:1,水的化学式为H 2O 。
[讲解]:水在通电条件下.一个水分子首先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于再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同样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大量的氢气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
微观示意
图: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讲述]:所以水电解的反应用符号表示为:
[板书]: H 20 H 2 + O 2
[讲解]:这个反应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以及水的化学式的
确定。
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
通电
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课本
113页 1 2 板书设计第3节探究水的组成
一. 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
101KPa 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
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二. 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1:2。
(二)验证实验
现象: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负极产生氢气; 2.正极产生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 + 氧气H 20 H
2+ O 2简单记忆:氢负氧正
氢2 氧1
结论:1.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通电通电
2.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