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二)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5篇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5篇文明是一种认识,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文明是在内心不断生成、积累而又外显于形的,伴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的规范,它存在于我们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习惯都是它体的表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5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是文明古国之一,这为他的儿女,我倍感自豪。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国。
在唐代初期,有四大天王;唐代最繁荣时期,便有“诗仙”之称一一李白;唐末后期,一代"诗圣"杜甫降临;毫无疑问,唐代是我国繁荣的开始。
但我国的诗人创作的诗,不仅富有哲理,更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走近苏东坡,一句“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他对中秋团聚的渴望;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表达了诗人李白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是什么才激起了诗人的创作的灵感呢?是祖国那美丽的大江南北。
看!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
泰山,黄山,五岳,才有了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桂林九寨沟,才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称。
但这些没劲又不能使我们忘掉历史。
不能忘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因为他,我们30多万同胞死于屠刀之下;从那一刻,历史就被刻上了深深的印痕,它昭示着我们中国人的耻辱。
我们不能忘918历史,不能往虎门的销烟久久弥漫在空中,那弥漫在我们的心中。
但这些都不足以使我们投降。
炎黄子孙不是懦弱之人,心中有着“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
最后愿我们的祖国母亲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5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学一名教师。
在这春暖花开,万木争春之季,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这次评比活动,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粗浅认识向各位领导汇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百家争鸣”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由君主专制到思想专制。
(亚洲文化国)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开发——佛教盛行,建筑、绘画、石窟4、隋唐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兼容并包、全面繁荣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外传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世界历史总纲•世界大事和分期,希腊罗马对应记;奴隶民主与法律,思想源于人主义;•宗教神学愚弄时,全部断送中世纪;航路新开近代期,文艺复兴新世纪;•近代科学哥白尼,启蒙思想创新机;立宪共和是政体,英国始建美独立;•三次革命强科技,蒸汽电气与信息;自由垄断两经济,二九全球现危机;•斯福新政挽消极,推波助澜凯恩斯;战后制度展新意,全球区域有良机;•本质揭开马克思,巴黎十月现代史;国际格局有两极,苏东巨变成多极;•和平发展两主题,世界历史最好记。
世界历史具体分期•一、奴隶社会: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律;人文主义起源。
•二、封建社会:(475——1500)宗教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封建割据。
•三、近代社会:•(1500—1900)或(1640—1917),•一是从全球化考虑;二是传统观点,资阶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四、现代社会:•(1900—至今)或(1917—至今)一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二是传统观点,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世界史特点及知识体系•1、上古史——奴隶社会:•小国寡民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法律的不断成熟、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主要是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三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解释:小国寡民的奴隶民主政治决定希腊出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反映当时的政治现状。
历史学论文-宋朝社会与中华文明
历史学论文-宋朝社会与中华文明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经历了匇宋、南宋两个阶段,历时共320年(公元960年—1279年),匇宋(960—1127 )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宋朝的疆域比较小。
同宋朝并立的较大的政权,先后有契丹(辽)、夏(西夏)、金、蒙古(元)等。
宋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对于宋朝在中国古代史和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历来有不同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有四个盛世即汉、唐、明、清,而宋朝则是‚积贫积弱‛;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宋朝虽不能说是盛世,但其社会是继续发展的。
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在唐朝;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在宋朝。
一种意见认为,宋朝政策因循保守,社会相对封闭,没有多大作为;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
就学术界而言,对宋朝历史一贯比较重视,近几十年来对它的研究愈益广泛而深入,已取得许多成绩。
然而,社会上一般来说,对于宋朝历史还缺乏必要的、如实的了解,对宋朝社会与中华文化发展的关系也缺乏应有的认识。
至于在国外,这种情况更是如此。
比如,近见1997年8月21日《成都晚报》载:‚日本一家青年报最近对800余名日本在校大学生作了调查,要求他们各自举出自己最熟悉的5 位古今中国名人‛。
统计结果显示,他们最熟悉的中国名人的前25人中,中国古代依次为孔子、李白、孟子、杜甫、刘备、秦始皇、诸葛亮、杨贵妃、关羽、老子、刘邦、司马迁、项羽、曹操、张飞等。
这15人中,没有一位是宋代的,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这些日本大学生对中国宋朝的了解程度至少是不很熟悉的。
那么,宋朝社会发展的情况怎样,发展高度如何?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应该占有什么地位?这是两个关乎正确认识宋朝历史、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也是关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二、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汉、唐、明、清确乎是很强盛的四个王朝。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摘要: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人本主义精神,讲究“重天道”和“法自然”,又崇尚“人道”,重视礼乐教化。
以独特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与人文思维体现中国千百年来的灿烂的东方文化。
关键字:中国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人文思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人文精神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注重人的精神生活,使人不受神、物的支配,凸显人的自我价值;二是强调礼乐教化,讲究人文教育,反对武力和权力的压制。
“以人为本”的观念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天人合一”的思想则体现了它的精髓。
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就是“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人文思维。
现就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与人文思维三方面来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一、以人为本中国古代有民本主义。
“民本”实际上是相对于“君本”而提出的,而最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正是儒家经典和儒家的创始人。
如《尚书》上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这就明确道出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巩固了,国家才能稳定。
再如《尚书》中还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一句,就是警告地上的君王要充分尊重民意,如孟子所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其意思是说,民心所向,连上天都不能违背,作为上天儿子的地上的君王,自然要以民心所向作为执政合法性的依据了。
“执政为民”是中国民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儒家的创始人之一孟子对这核心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孟子认为,君王不能只追求个人的享受,不能“独乐”,而应该“与民同乐”。
那些终日只知自己享受、不顾民之疾苦的达官贵人们,在孟子看来只是“禽兽”。
【课时练】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上册02-古代两河流域课时练习题 (6)
人教版历史初三上册-综合拓展提升古代两河流域课时练习题建议完成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江西省南城县实验中学初三月考)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明确规定:奴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具和财产,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
这表明该法典()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C.维护严格的等级制度D.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2.(2019·四川初三期末)某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其内容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该法典是A.《查士丁尼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C.《民法典》D.《十二铜表法》3.小军制作了如下读书卡片,该卡片反映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拿破仑法典》C.《权利法案》D.1787年宪法4.(2019·贵州初三期末)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产生于下列哪一个古代文明中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中国文明5.(2019·浙江中考模拟)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下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A.印第安人B.苏美尔人C.埃及人D.玛雅人6.(2019·全国初三单元测试)许多地区的人民把当地河流比喻为母亲,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巴比伦文明孕育于A.长江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7.“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这部法典是指A.《汉谟拉比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C.《权利法案》D.《拿破仑法典》8.(2019·北京初二期中)四大文明古国都地处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A.交通比较便利B.战略地位重要C.适宜农耕生产D.适宜发展商业9.(2019·湖南初三期中)“公元前43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制定
时期 宋朝 元朝
概况 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以唐律为制定蓝本,如《天圣令》 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数次重修 明朝
《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清朝
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1994年 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2001年
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 划思想道德建设
2006年10月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 中共十八大
(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中共十八大以 来
(3)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5)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阶段 奠基 发展
形成
时间
成就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法令 20世纪50年代
(2)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至 80年代
(1)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 发展时期
古代精神文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第三讲 古代精神文明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新儒学有利于维护统一,神化皇权;儒家经典成为全国统一教科
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使儒学自汉代始成为正统 思想。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实质和影响。
(2)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秋思》,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6)明清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
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明清的“三言”“二拍”,商
人成为被歌颂对象。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 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文化自信在中国古代史高三一轮复习中的渗透初探
文化自信在中国古代史高三一轮复习中的渗透初探作者:刘纯彬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22期摘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对后世影响深远,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当前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
本文从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近年高考对文化自信的考查背景下初步探讨文化自信在中国古代史高三一轮复习中的渗透,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价值观的中国公民。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一、党和国家指导思想、政策对文化自信的重视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需要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发挥历史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二、近三年高考试题对文化自信的考查“传承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在近年来历史高考全国卷试题中凸显。
2016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报告“试卷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取向,命题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017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报告“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8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报告“聚焦立德树人,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认同,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國情怀的学生”。
三、中国古代史高三一轮复习中的文化自信1、基础知识复习方面的渗透中国古代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均走在了世界前列,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的文明
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的文明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淀了丰富的精神文明。
这种精神文明体现在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艺术和文化等方面。
在古代中国,精神文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动力。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精神文明之一。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提倡孝道、忠诚、友善和礼仪。
这种思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孝道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认为子女应该尽力照顾父母,并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种孝敬之道以家庭为基础,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孝道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毛泽东曾经说过:“孝子之报国,至于可仁。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孝道与国家事业的密切关系,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忠诚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观。
忠诚是指对国家和君主的忠心耿耿。
在古代的中国,君臣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关系。
忠诚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忠诚可以使社会保持稳定和秩序,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友善是儒家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友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互相帮助和关心。
友善的实践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礼仪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意味着尊重、自律和谦逊。
礼仪是一种规范行为的准则,涉及到社交礼节、仪式规范、礼节规定等方面。
通过遵循礼仪的行为,人们可以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增加对他人的尊重和反思。
在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中,佛教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对人们的心灵教育和精神追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使中国文化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交流与融合。
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古代中国创造了许多世界闻名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书法、音乐和戏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表达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理解。
第16单元 第48讲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成文法的产生过程, 2.通过了解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从“
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 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
对于德治、法治关系 结合的史实
的讨论
3.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宋以后理学以乡约
的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的意义
第十六单元 法律与教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第十六单元 法律与教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四、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1)成就 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等法律、法令。 ②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组织法》等。 (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初步建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第十六单元 法律与教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2.内容 (1)儒家的德治思想 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 ②孔子提出,统治者要“__为__政__以__德____”,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③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第十六单元 法律与教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第十六单元 法律与教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拓展]中华法系的特点 法律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法 律以刑为主;重刑轻民;司法从属于行政。
第十六单元 法律与教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返回导航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编纂了《宋刑统》,著有《天圣 令》。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 律。 (3)明朝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开创 __律__例__合__编____的体例。 (4)清朝制定了《大清律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7)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宗法制对西周和后世的影响分别有 哪些? 对西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后世: ①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②“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现象,重视家庭建设,尊 老爱幼的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观念,任人唯亲、唯上是 从的作风,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 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制度: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材料二: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 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 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2)材料三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结 合所学指出,西周初期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关系:臣属关系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3)依据材料二和三,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原因: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理解):
“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 ,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 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 ,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 受制于 中央。
2、形成的原因:
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根源)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法家大一统思想
材料七:
(8)据材料七指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第二章)
(一)、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
1.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球表层” 。这里主要指自然环境。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 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 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 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
“异常炎热的气候有损于人的力量和勇气,居住 在炎热的天气下的民族秉性懦怯,必然引导他们落到 奴隶地位。而寒冷的气候则赋予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以 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和勇气使他们能够从事持续的艰 难的、伟大的和勇敢的行动,使他们保持住自由的状 态”。
4. 古典文化的大总结与整理:《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考据学
(八)、近代以后─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 侵,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发生 了激烈碰撞。
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统文化既 受到严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 化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 要突破旧的”的特征。
古代中国广阔的地域空间、腹地纵深宽广, 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为中国文化奠 定物质基础与宽绰的回旋余地。
2. 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经济 类型→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多样性与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 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衣食住行方面 不同的风俗习惯。 (秦榆 《中国文化性格》)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稿范本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稿范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稿范文三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里给大家分享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稿三篇。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1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显着特色。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我认为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看见有许多的同学乱扔纸屑,有的人还认为反正有人打扫,一起上扫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随着中国的科技飞速发展,有些人已经不注重礼仪了。
使得中国的“礼仪之邦”的这个美称早已不名副其实。
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有人曾经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我希望我们能重视礼仪,让我们“礼仪之邦”的这个民称名副其实…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2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行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之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浮章之美,谓之华夏也。
华夏更倾向于代表一个文仪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并引导它繁荣进步的价值基础是‘礼和仪’几千年来礼仪之邦是中国无数志士、圣君、贤相所崇慕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经由他们长期努力和奋斗,而为中国赢得的誉称。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1文明: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程度和人类开化状态的标志。
物质文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精神文明即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体现了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水平。
精神文明决定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和开化的标志。
精神文明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同时又对社会和经济、政治起着巨大的反作用。
2狭义文化:在定义文化的时候应注意的是文化本身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狭义文化”则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狭义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又称小文化;精神文化又称虚体文化,是指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或塑造自我过程中形成的用语言或符号表现出来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
如文字、语言、宗教、哲学、音乐、绘画、书法、风俗、制度等等3宗法制度: 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维护贵族统治的一种制度.宗,指宗族,宗法,即宗族之法。
它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至周代结合政权的分封制而完备起来。
它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
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
它对于巩固封建统治起着巨大的作用。
4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是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 (2)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二层说: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四层说:物态、制度、行为、心态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这是文化的核心。
狭义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一)中国文化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国度性)。
其一,“中国”,其内涵经历了一个逐次扩展的过程。
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始主体。
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
(二)中国传统文化鸦片战争(1840年)前的中国文化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三、四季观念系统与中国主体思维方式首先是“事件观念”:在这个观念系统中,体现了一种对事物、要素之间动态关系(动态关系构成事件)的重视,而不是对静态实体的解剖。
这正是中国哲学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国主体思维方式的核心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哲学的核心特征。
如阴阳五行与四季观念其次,环形思维方式。
四季--五行再次,二分法与生物学基础。
中国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第四,天人和谐观念天人和谐观念是诞生于早期农业文明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其深远,它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深深地渗透在艺术领域,成为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核心特点,它积淀在民族文化心里结构的深层,无论是上层的政治运作还是日常的行为方式,无不渗透着这一特征。
天人和谐首先表现在人对自然规律的自觉服从,按照自然规律来行事。
除了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尊重自然规律之外,上古也形成了一种强固的按照季节施行政令的定势。
中国古代精神文明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不断融合创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僵化的模式。
秦代不善于综合,很快就失败了。
汉代善于综合先秦百家思想,形成多样统一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几百年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但是,有一些代表人物,他们象征着民族精神,代表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倾向。
黄帝:集远古物质文明大成首先还要从黄帝说起。
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有没有一个黄帝?这是汉代就有人怀疑过的问题。
号称实事求是的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时,第一卷为《五帝本纪》,首列黄帝。
他从几个角度证明黄帝其人确实存在:一是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都讲到黄帝。
今存《大戴礼记》有《五帝德》篇,开始就是“宰我问于孔子”,全篇所问的内容就是关于黄帝等五帝德的问题。
宰我,就是宰予。
孔子的学生。
另有一篇《帝系》,开始是“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
从《史记》可以证明,《大戴礼记》中保存了汉代流行的一些文章。
我们从《汉书·儒林传》和《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中,虽然看不出戴德编撰《大戴礼记》的迹象,只能说明当时对编撰不太重视,并不能否定编撰的事实。
二是司马迁自己四出考察,“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都可以听到老人说到黄帝和尧、舜的遗迹,风俗虽然不同,基本上都跟《五帝德》、《帝系姓》所载差不多。
三是司马迁读《春秋》、《国语》,发现这些书发挥了《五帝德》、《帝系姓》的内容,有许多明显的旁证资料。
《尚书》没有记载黄帝的事,是由于缺损,所缺的内容往往可以从别的典籍中看到。
司马迁经过调查、考证,确认黄帝的存在,并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因此,他写《史记》就是从黄帝开始的。
中国的远古时代,黄帝之所以成为文明始祖,是由于他统治的那个时代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物质文明。
黄帝成了这个时代的物质文明的代表,也是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集大成者。
中国文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②以中原龙山文化为核心,中国各大文化区进入文明时代始创期,出现早期国家。河南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 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早期可能为夏代文明。夏代以前的五帝后期,存在的天下万邦局面,即是一种早期国家 形态,可称为雏形国家、方国、邦国,或前王朝时期的部落方国时代。如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墓地,可看出当 时已形成从“王”、贵族到平民的不同阶级和等级。许多地方出现了由玉器(良渚文化最丰富)、彩绘陶器、彩 绘漆木器等组成的整套礼器,反映出以私有制和宗法等级制为基础的礼制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古文明的要素和特 点之一。
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诗歌、散文、小说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 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二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 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从唐代一些 诗歌与记载来看,唐代民歌是十分发达的。可惜流传下来的极少。但无疑它在当时对唐代文人诗歌发生了深刻的 影响。如刘禹锡的有名的《竹枝词》便是摹仿民歌之作。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表现了我们民族高度的智慧与巨 大的创造力。唐代文学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国外,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等许多毗邻 国家文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 的贡献。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 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脉络。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考点: (1)四大发明的成就和影响 ; (2)数学、天文历法、农学、中医学的成就和地位; (3)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4)先秦诗歌创作成就; (5)汉赋的特点及典型作品; (6)唐诗宋词的繁荣的原因及代表作;(7)元曲特点及代表作; (8)明清小说繁荣原因及代表作品; (9)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10)各书体的特点及代表作(楷、行、草)。 (11)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成就; (12)京剧的形成和影响;(13)京剧的艺术成就。
A
魏碑也属于楷书
水调歌头· 文综何其难
• 文综何其难,把卷看阴天。 • 不知出卷高人,是否已成仙。 • 我欲多写几句,又恐时间不够,难处不胜汗。 • 拼命没做完,仿佛在考研。 • 政治怪,地理偏,历史难; • 答案一对,脑袋变成标准圆。 • 题有南北阴阳,问有怪论哲学,此卷真经典。 • 但愿人没疯,千里共癫痫。
• • • • • •
你不能决定命题,但你可以控制复习 你不能改变教材,但你可以重建结构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控制命题,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见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列表总结
先秦
政治 经济
四大 发明 数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科 学
戏曲
【例题】 例1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如何?其形成这一特征的 原因是什么?
(1)特点: 高度繁荣、领先世界、人才辈出、成就辉煌”
(2)原因:
★怎样分析某一历史阶段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方法提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 的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社 会条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 把中国古代史上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特征形成 的原因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⑴政治因素:国家统一与分裂,社会动荡与安宁, 政府重视与摧残。 ⑵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与停滞,发展的新突破与新 的生产方式出现。 ⑶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与战争,民族融合与交流。 ⑷对外关系:友好往来与频繁交往,闭关政策与开 放。 ⑸前代基础:
书法 绘画
戏曲
列表总结第三单元知识点(以宋元阶段为例)
先秦
四大 发明 数学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 清
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 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科 学
天文 历法 农学 医学
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元朝王祯的《农书》
文学 艺 术
书法 绘画
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頫 宋:宫廷画院 、画学、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文人画 王冕《墨梅图》 元杂剧
右图是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绘画特点是 A.注重浪漫 B.注重神秘与简约 C.注重写实 D.注重意境
D
中国书法有多种书体,楷书是其中一种,又称“真 书”、“正书”,其基本特点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 C.规矩与放纵并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 D.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例题】 例1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如何?其形成这一特征的 原因是什么? (1)特点: 高度繁荣、领先世界、人才辈出、成就辉煌” (2)原因: 1.两宋时期局部统一和元朝大统一的实现,社会相对 安定。 2.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与海外贸易的极大发展。 3.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高 峰。 4.对外关系空前活跃。 5.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基础。
聚焦考点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 3.书画的起源和演变。 4.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列表总结第三单元知识点 先秦
四大 发明 数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科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文 历法 农学 医学
文学 艺 术
天文 历法
农学 医学
文学 艺 书法 术 绘画
戏曲
诗、书、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他们是艺术,同时也是历史。 我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要关注从诗歌的咏唱和书画无 声的倾诉中折射出的时代光泽,学会从多种途径来感知历史,捕 捉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如:“草书圣手”张旭的狂草体现 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笔势 开张、法度森严折射出唐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 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宋代书法艺术出现“苏、黄、米、 蔡”四大家,他们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 导有意无法,提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难求”。这反 映出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中国印章的刻制讲究“印宗秦汉”。秦 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折射出秦王朝一统天下,“以法为教”, 继往开来的社会特征;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蕴涵着大汉统 一王朝的恢弘气势和“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 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条 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补充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 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 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 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各放 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 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 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 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 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 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 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 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