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权威资料]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权威资料]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摘要:近几年,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本文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建设途径等多方面对此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稳定辅导员队伍、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建设作为保障。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统筹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锻炼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辅导员最根本的出路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根据新时期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催生职业化的队伍。

只有通过辅导员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

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辅导员职业化意识淡薄首先,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始终还未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学校没有意识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终身性的概念。

其次,辅导员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辅导员工作繁杂,强度大,待遇偏低,工作缺乏成就感,对自身身份缺乏认同感,导致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化、专业化的意识淡薄。

(二)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从一些统计结果和现实情况来看,这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辅导员普遍年轻化,缺乏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的比例不高,总体职业素养不高;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辅导员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偏少,非“科班”出身者仍占主体,这与辅导员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引言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重视。

然而,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增加,其中之一就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专业化建设的概念、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专业化建设的概念专业化建设,是指在一定职业领域内,通过培训、教育、评价和认证等途径,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专业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机制和标准,确保辅导员队伍具备足够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2.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和教育措施,加强辅导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3.评价和认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确保其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之间甚至同一高校的辅导员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2.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模糊不清,很难形成系统而连贯的职业道路;3.一些高校在辅导员招聘时,更注重政治退休或个人关系,而不是专业能力和素质;4.辅导员队伍的学科背景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些问题均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

专业化建设的路径与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高校辅导员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化建设:1.健全和完善辅导员的招聘机制和评价标准,确保辅导员具备必要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教育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3.建立专业认证机构和评价标准,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4.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多样性,引入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此外,高校辅导员队伍还需要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职业发展模式,例如“职业导师”、“专业辅导师”等。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校园,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思想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思想问题的诸多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稳定工作遇到了挑战,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却发展缓慢,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加之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辅导员是非职业化的,是从业人员人生职业历程中的过技性职业,因此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队伍不稳定。

现行制度使辅导员几乎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一个阶段性岗位,对辅导员的安排存在短期思想。

在此制度之下,相当数量的辅导员在服务期满后,面临着要么从学生工作转岗到党政工作,要么转向专业学术领域的选择,而前者的岗位容量有限,后者在专业基础和学术储备方面要求较高。

加之学校制度方面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缺乏较好的解决方案,从事辅导员工作得不到认同,社会地位与待遇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因此,辅导员无法从同行和工作中找到可能自我实现的价值,这些导致了为数不少的辅导员只是把现有工作看作跳板或临时性职业,他们无力拓展职业空间,缺乏职业归属感,难以坚定从业方向并明确努力目标。

目前,在对昆明理工大学专职辅导员的调查中发现,辅导员工作中遇到四个最主要的困扰问题是:个人前途与出路,学历职称的提升,事务性工作与专业理论提升相矛盾,工作付出得不到理解和认同。

可见,诸多辅导员都没有把此工作当作是终身的职业,找不到认同感。

这种非职业化的现状,往往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人员非正常性流动过快,岗位任期短,队伍严重不稳定。

2、职责不明确。

目前各高校普遍感到在一线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很难达到1:200,如昆明理工大学现有在册本科学生2回49人,而从事辅导员工作人数为101人,远远达不到规定比例。

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把辅导员当作多面子来使用,仅思想政治教育就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就业咨询、素质能力拓展引导等;日常管理工作又包括了从学生入学到离校整个在学阶段事务的管理,如学籍注册、档案管理、党团建设、违纪处理、学风建设、帮困助学、学费催缴、安全管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等等。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职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辅导员队伍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本文将分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 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辅导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

一些辅导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掌握不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

2. 工作压力大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事务、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工作任务繁重。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往往需要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学生矛盾,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工作压力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3. 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考核机制,导致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难以得到提升。

4. 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相对狭窄,晋升空间有限,部分辅导员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对策建议1. 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使辅导员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学生事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2. 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实绩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加大对辅导员岗位的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辅导员待遇。

3. 建立健全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高校应建立健全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为辅导员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考核机制。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1. 引言1.1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才能找到适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从而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展开讨论,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推进评价激励机制建设以及加强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观点和建议,以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 正文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教育工作中,师德师风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尤为重要。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能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其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只有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辅导员才能够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有效地引导和影响学生。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使辅导员更加忠诚于教育事业,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坚守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有利于加强辅导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互助。

只有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辅导员们才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进步,形成一个和谐团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够使辅导员队伍更加专业化、现代化和高效化。

2.2 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教育工作同样需要 辅导员解 放思 想 , 拓创新 , 开 不断 探索工 作的新 模 新途径和新内容 。只有不 断总结经 验 , 断研 究和探 索 , 断丰富 不 不 《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 对职业道德 的定义是 : 职业道德是所有 式 、 “ 从业 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 遵循的 行为准则 , 盖了从业 人员 与服务 自己的知识 , 涵 更新观 念 , 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对象、 职业与职工 、 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原 4、 行 一 致 , 重 大 方 言 稳 Nf 道德要 求在职业领域 的具体化 , 职业活动有 序进 行的过 程中发 0 在 这是辅导员的职业 形象要求 。辅 导员的职 业形象 必须是可 亲的 , 挥着重要作 用。师德是教 【 J 币最重要 的素质 , 是教师 职业的 灵魂。辅导 是贴近学生心灵的。辅导员的主要 职责是指导 学生学 会学习 、 会做 学
员是学生的人 生导师 , 从事的足以人格感染人格 , 以真心 催化真情的心 事 、 学会做人。辅导 员在引 导学 生健康 成长 中必须 注意 两个方 面 : 第 灵培育工作 , 应在职业态度 、 职业纪律、 职业作风 、 职业形 象等方面体现 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成长 的参暇 , 是与 教育 内容相辅 相成、 不
范的建立。第三 , 职业道德是公 民道德 的构成 部分 , 加强我 国公 民道 德 知识、 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 , 熟悉教育、 学的基本规律 , 教 具有较 强的 建设 , 特别是加强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建设 , 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 教育、 管理能 力 , 了解最新 的科技发展 动态和 成果。在工作 中 , 要努 力 要基石 。因此 , 我们重视辅导员职业道 德建设 , 既要注重理论 学习及业 务能 力培训 , 又要继 续完 善辅 导员职 业发 展体 系 , 让辅 导 员工作有 指 导、 学习有机会 、 发展有空间 , 一步增 强他 们对学 生工作 的认 同感与 进 归属 感 , 使辅导员在学校的发展及人才培养过程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成为了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为学生的导师和辅导员,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因此他们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为主题,探讨其路径选择。

一、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一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首先是要加强对师德师风的教育和培养,让辅导员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守职业操守,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其次是要注重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学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使其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通过严格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

二、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要想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就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以评价激励和引导辅导员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可以通过学生和学校多方面的评价来全面了解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对其进行激励和奖励,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提升。

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加专注和用心地为学生服务,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互联网+教育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而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也需要加强互联网+教育的应用。

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专业化培训和教育资源,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学生进行更为方便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加强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积极推进交流合作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需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交流合作是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更加得到重视。

那么,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应该如何开展呢?
首先,加强宏观引导。

高校辅导员应该与学校领导合作,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为辅导员师德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例如,建立健全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师德行为规范,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等,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辅导员的师德行为。

其次,加强个人自我修养。

高校辅导员要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师德操守,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

例如,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等,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以身作则。

再次,开展教育培训。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涉及心理学、法律、伦理等多个领域的问题,因此需要接受相关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师德意识。

例如,在实施与学生爱好相关的辅导服务时,辅导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帮助。

最后,加强师生交流。

辅导员要尽可能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和感受,积极指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了解,对学生分类进行辅导,摸准学生的脉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不仅涉及到个人素质和行为规范,也与学校制度和管理紧密相关。

辅导员要注重自己日常工作的规范与提高,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和关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内涵和标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并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作实践中熟练运用和积累提升。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从业者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有明确的职业标准和从业规范来系统评价辅导员工作成效,有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系统内职业发展通道的政策保证,进而促使高校辅导员拥有良好的职业环境和社会地位,让辅导员工作可以作为终生职业去发展。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

在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理念。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出了基本准则,为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

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现状近十年来,虽然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在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迈进,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来讲,在基层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辅导员业务繁冗,缺少开展专业化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明确提出,辅导员要“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兰兰〔内容提要〕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素质和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素质和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素质和能力培养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导师和教育指导员,其专业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他们的个人职业发展,更关乎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高校辅导员需要与学生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确保学生个人和集体的顺利发展。

2. 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需要对学术活动和课堂教学进行牵线搭桥和组织管理,保障教学活动的进行。

3. 具有充分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及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4. 具备团队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高校辅导员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同时也需要具备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来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方面的问题。

5.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和紧急救助等。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能力的培养途径1. 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培训。

高校应推出辅导员规划师培训、辅导员助理职业规划等项目,引导高校辅导员积极开展自我评估和职责调查,培养其成为事业规划的专家。

2. 加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教育和培训。

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特殊性,可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和自我认识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结合不同高校的教育实践和需求,持续为辅导员提供专业化教育和培训。

3. 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评估考核。

通过对辅导员工作目标和绩效的评估,对辅导员进行能力素质测试,发现不足和问题,提高辅导员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意识,相对地,高校的管理规划措施和制度设立也需要不断健全完善。

4. 推动辅导员与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辅导员与学科教师之间开展合作,可以履行学生的全面教育任务,加强学生在校园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实际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辅导员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举措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举措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举措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和举措:1. 优化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出具备优秀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辅导员。

可以通过招聘、竞聘、考试等方式进行选拔,注重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评估。

2. 提供专业培训:为辅导员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培训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培训班等方式进行。

3. 建立职业发展通道: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动力和信心前进。

可以设立不同级别和职称的辅导员岗位,通过职业评定和晋升考核等方式选拔和评价辅导员。

4. 加强团队建设:建立辅导员团队,注重团队成员的协作、学习和交流,促进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进步。

可以组织定期的团队会议、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搭建专业平台:建立专业平台,提供资源支持、信息分享和交流互动等服务,方便辅导员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提升专业水平。

可以建立专业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社交媒体群组等,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6. 着力解决困扰的问题: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解决。

可以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辅导员队伍的需求和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持续改进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需要从选拔机制、专业培训、职业发展、团队建设、专业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

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

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

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指导学生的个人成长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为了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质量,需要进行三化建设。

一、专业化建设专业化建设是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素质、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性举措。

既要加强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也要注重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首先,要提高辅导员的学科专业水平。

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不乏具备很高学历的人才,但他们的学科专业知识常常匮乏,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业指导。

加强辅导员的学科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的课程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是专业化建设的基础。

其次,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要求辅导员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格素质,强调辅导员要有公正的态度、宽容的胸怀、清晰的思路、严谨的思维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辅导员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榜样和引路人。

二、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高校辅导员队伍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或通过网络课程、网上教学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其次,要搭建信息化平台。

建立高校辅导员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为便捷和贴近的服务,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满意度。

辅导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开设“个案管理”或“名师讲座”等栏目,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三、团队化建设团队化建设是帮助高校辅导员队伍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新途径。

团队化建设不仅强调辅导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协调,还需要强调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密切互动和合作。

首先,要建立辅导员听课和相互交流制度。

高校辅导员需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工作方法和经验,让大家都成长;同时,高校辅导员们还可以通过相互听课和交流来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摘要】:在高教改革中,大多数人重视一线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而忽略了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本文从高校辅导员为什么需要专业化建设入手,分析了如何实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和推行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特色,也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了诸多新的挑战,呈现出许多的不适应,解决这些不适应的方法就是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为何需要专业化建设1、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偏低要求专业化。

尽管党和政府以及各高校都很重视政治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的提高,但是,仅仅依靠改善待遇与声誉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政治辅导员专业化,让政治辅导员发挥自主性,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从经验型的辅导员向研究型的辅导员发展,使自己的专业成熟程度不断提高,才能真正成为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者也是实践者。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提高政治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使政治辅导员工作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2、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要求专业化。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政治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事业心及奉献精神。

“专业化”使政治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但目前辅导员队伍里没有几人能达到专家型的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用“专业化”手段来动态平衡,使政治辅导员队伍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流动,吸引高层次、高质量、多学科人员的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政治辅导员整体的素质。

3、辅导员的不稳定要求专业化。

稳定是一支队伍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没有稳定,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谈不上战斗力。

“专业化”引导政治辅导员成为职业化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样他们必然会把政治辅导员工作看作是一个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而不是一个临时职业、更不是个人晋升的“跳板”。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等工作。

为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需要进行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思考,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道路。

首先,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职业化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制定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辅导员践行职业伦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公正性。

其次,专业化是提升辅导员队伍能力的基础。

辅导员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学生管理等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业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

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关注教育研究的最新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最后,专家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终极目标。

鼓励辅导员在某个领域深耕细作,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

学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等活动,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影响力。

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讲座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还应加强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辅导员团队,促进辅导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组织定期的团队会议、专题讲座等活动,分享经验、学习成果,提升整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此外,在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与教师、家长、学科教务部门等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和关怀。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是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加强专业培训和研究,培养辅导员团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们可以期待高校辅导员队伍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

4、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高校可以适度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 的优秀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中。
谢谢观看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建设越来越重视。教育部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辅导员的保障机制”。在此背景下,高校辅 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建设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我们编制了一份关于上 海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问卷,对上海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随后, 我们对部分辅导员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专业发展及保障制 度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次演示的结论 和建议。
3、保障制度建设
在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上海高校普遍建立了辅导员的考核、晋升和激励机制。 然而,部分高校在落实这些制度时存在问题,如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晋升渠道 不够畅通等。此外,辅导员的薪酬待遇较低,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限。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演示通过对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辅导员队伍整体规 模较大,但男女比例不均衡,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保障制度建设仍需完善。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背景及面 临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工作的专 业人员。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对辅导 员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导致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过于广泛,难以充分发挥其专 业优势。其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晋升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辅 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此外,部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无法满足 学生工作的需求。

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师德师风是师范教育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辅导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始终坚持为人师表的原则,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我们要秉持真、善、美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相处时要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带私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

学术道德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严禁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同时,辅导员自身也要严守学术规范,不得故意误导学生,要坚持真实、客观、科学的原则。

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发展潜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高校辅导员还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我们要以关爱、尊重和理解为基础,与学生建立起亲近、信任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辅导员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特点,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

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注重学术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

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

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本文通过提高认识,明确定位,查找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切实可行举措。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乏力,学生思想水准下滑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使学生思想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势在必行。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现状(一)由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使得辅导员的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虚位现象。

致使辅导的管理职责有所超越,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责,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

学生社区的日常卫生、秩序管理,食堂用餐秩序,缴费,医疗,甚至课堂、阅览室、电脑室、安全保卫管理等,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使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事务太多,太杂,超出其职责范围,客观上造成了辅导员就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偏差。

实际上,辅导员对规范学生行为和学生党团、干部、组织及社团都负有重要的管理职责。

但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干部。

(二)辅导员承担重要的服务性工作,但不是学生各方面服务工作的协调员。

辅导员必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并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条件向学校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做好落实国家资助贫困生的各项政策、学生成长成才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等。

但由于高校后勤改革还不够完善;生活适应能力较弱、较自私的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和提高;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导致的生源质量下滑;与此相适应的学生教学、生活、课外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就业压力的不断攀升,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得不到较好的满足,种种原因增加了辅导员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工作效果。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也变得愈发重要。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当前立德树人的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更是至关重要。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成为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工作者之一。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学业指导,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要求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 道德榜样。

高校辅导员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

他们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保持良好的学风和生活风气。

2. 教书育人。

高校辅导员要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自我提升。

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1. 观念转变不够。

一些高校辅导员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书育人模式上,对立德树人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自身的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2. 师范教育不到位。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需要更加系统地接受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3. 缺乏考核机制。

目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一些辅导员缺乏对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 推动观念转变。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立德树人理念教育,引导他们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和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长期以来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忽视和不重视,导致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不足、工作效果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那么,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应选择怎样的路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本质上是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其工作面向非常广泛。

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胜任工作。

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能力,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和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其专业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培训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工作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沟通技巧等,通过专业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培训可以包括集中培训、岗位培训、实践培训等形式,通过培训,让高校辅导员队伍充分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效果。

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安排队伍成员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效果。

三、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激励机制为了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具有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人才加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酬激励、职称评定、考核奖励、岗位晋升等多种形式,激励机制的建立将会使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摘要: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时代的到来,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向着专业道德转换。

辅导员专业道德是辅导员在教育管理这一专业工作时所遵循的能体现辅导员劳动特点、劳动价值以及人格品质的品行准则,其具有独特性、示范性、创造性和整体性等特征。

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应当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特点与发展进行归纳与演绎,从加强辅导员专业道德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完善辅导员专业道德的考核机制和增强辅导员专业道德自觉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师德;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专业道德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依托与抓手。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双重身份的辅导员,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其行为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性质。

2014年4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推动了辅导专业化的发展。

在辅导员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专业道德不仅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支持,更是检验辅导员是否完成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因此,把握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探索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途径,对高校辅导员实现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业化视域下的职业道德与专业道德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社会对其职业有一定的道德期望,这种道德期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1】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群体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教师劳动价值、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使专业服务对象得到高质量发展的伦理规范。

“一项专业之所以成为‘专业’,除了专业人员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素养之外,公众对于该专业人员的道德(morality) 也必须能够抱有很高的信任与期待,否则这个专业将无法成为真正的专业。

”【2】在以往,教师职业道德一般都存在独特性不强、规定过高、随意性大等特点。

教师的道德要求,也可以成为或者稍微作改动就可以成为其他职业(如医生、律师)的道德要求,与职业的独特性与专业性不相符。

职业道德是道德标准在职业范围的规范与要求,而专业道德是根据专业的内涵、品质与特征而要求人的道德品质不断完善与提升一个重要的载体;专业道德来源职业道德但高于职业道德。

由职业道德到专业道德的转变,是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质由量变到质变,由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道德概念的基本内涵,或者与过去的一般性师德要求相比较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伦理规范的建立,而不再是一般道德在教育行业里的简单演绎与应用;所建立的伦理标准都有较为充足的专业和理论的依据,充分考虑了教师专业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与实际;师德规范在内容上全面、具体、规范,要求适中。

”【4】48辅导员专业道德,必然从辅导员专化的特点与发展中进行归纳与演绎。

《能力标准》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进行了规范和提出了明确要求,丰富了辅导员专业道德的内涵,推动着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

辅导员能力标准在辅导员专业化的背景下被提出,同时也只有在辅导员专业化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和完善。

随着社会对辅导员专业的认同程度不断提高,辅导员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变具有历史必然性。

“从最初的一般性的德性要求,到具有道德法典意义的专业道德规范教育,从重视知识、技能教育的技术性培养,逐步过渡到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的兼顾,是教师专业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

”【4】49二、专业化视域下辅导员专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一)辅导员专业道德的内涵辅导员从事的工作极具特殊性,“承担了维护最高伦理标准的责任”【5】因此,其道德标准并不是一般性的职业道德所能代表。

辅导员专业道德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综合起来,我们认为辅导员专业道德是辅导员在践行《能力标准》工作时所遵循的能体现辅导员专业特性、专业能力、专业价值以及人格品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贯穿于辅导员专业活动的全过程、各环节。

辅导员的专业道德是一种角色伦理,是一种专业精神,体现出来的是社会对辅导员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的主要职责。

“教师的角色化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道德规范意义的存在,它凝聚着教师对自身使命的某种敬畏。

敬畏必然表现为道义、良知、和职责,事实中它通过教师角色的耻感来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德自律,体现为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6】在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应该体现两个基本要求,即教育管理性和专业自主性。

教育管理性,即要求辅导员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学生公民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教师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坚守教育公正,真心关爱、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

专业自主性,要求辅导员自觉形成专业责任心,热爱辅导员工作,要把辅导员这一职业作为终身奋斗的职业,并作为其生命存在的方式;辅导员要自觉弘扬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事事处处精益求精;有追求教学卓越的义务,有提升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自觉性。

(二)辅导员专业道德的特征1、独特性辅导员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心智渐趋成熟,干事充满激情,但有时表现得不够理智,依赖性还很强。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采用的教育、教学手段应有着独特性。

辅导员采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日常管理、心理辅导、网络教育等手段教育管理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辅导员专业道德的独特性所产生的效果应该是有独特、实质的教育效果。

这个教育效果是辅导员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教育,使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能感到自由和幸福。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要求辅导员拥有良好的专业精神、强烈的个人专业道德责任感,这就成为辅导员专业道德独特性的外在表现。

2、示范性一直以来,“言传身教”成为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由于教师作为劳动的主体与工具同一的,教师道德也就直接构成和影响教育内容。

【6】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密切的人,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员的敬业精神,知识结构,逻辑思维方式,语言表达,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处事态度、创新能力,甚至连辅导员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拉认为,学生在知识、智力、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还没成熟,他们的学习常常是模仿其所相信和崇拜的道德榜样人物而渐渐形成的。

在许多场合,教师本身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都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不管辅导员有意无意,原意不愿意,辅导员都会成为学生心中道德榜样的最大可能。

3、创造性大学生充满个性,有较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他们不是消极被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

“教学相长”决定着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决定着辅导员工作独特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对教育管理过程中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探索和发现,更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灵活运用教育方法、手段去教育学生。

最重要的是,辅导员创造性表现在处理学生因情感问题、心理障碍、人际关系、学业问题等而导致的过激的行为反应,甚至自杀行为而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教育机智的能力。

辅导员的劳动不是“传声简”、“保姆”或“知识贩卖器”,而是能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智地采取创造性的措施,巧妙地处理好突发情况,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学生。

因此,从辅导员道德的影响性质这一角度来看,辅导员道德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精神。

4、整体性学校虽然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不可能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因而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能只集中在学校内部;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限于学校,他们受到的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工作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因此,辅导员工作不像工人那样,一下班就可中断生产过程,辅导员的劳动时间,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辅导员的劳动地点,没有校内外明确的划分。

上班时间内、上班时间外,校外、校内,都是辅导员劳动的时间和空间。

这就要求辅导员协调好各方面的影响,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学校、家庭、社会所施行的教育产生一致的、最优化的化学反应。

因此,辅导员的伦理整性表现在:第一,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不受时空限制,强调的是一种专业坚持与奉献精神。

第二,辅导员的劳动具有非常强的集体性,要有协调与配合的意识,主张的是协同创新精神。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发展的路径辅导员专业道德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个体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完备的政策支持是辅导员专业道德提升的外在保障,道德氛围是辅导员专业道德成长的环境条件,而辅导员自身的道德自觉是辅导员专业道德形成与提高的核心和关键。

(一)加强辅导员专业道德法制建设辅导员的专业道德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一定外在约束因素,这种约束因素最主要是法律、习俗、社会舆论与规章制度。

在国外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普遍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专业道德规章制度和法律,以保证教师在专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这些发达国家颁布的师德规范,时间早,影响力大,不仅成为其国内教育界最有影响的执教行为规范,而且也成为其它国家制定师德准则的范例。

在我国,专门针对师德准则的规章制度很少,专门针对辅导员专业道德的法律法规到目前还没有,专业道德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能力标准》规定了辅导员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但没有对专业道德规则作具体的规定。

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我国现在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独特性和发展特点,制定符合辅导员专业道德规范,从法制层面推动辅导员专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如果说规章制度是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的显性规约,那么,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就是隐性的教育力量。

文化氛围是一种外在环境因素,是道德发展的土壤,如果道德生长的土地不好,必须影响德性的成长,甚至使德性之根腐烂。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文化氛围起到心理认同效果,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从而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