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防止煤炭自燃及消防器材设置的管理规定
![防止煤炭自燃及消防器材设置的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db70bc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3.png)
防止煤炭自燃及消防器材设置的管理规定煤炭自燃是一种常见的火灾隐患,对于煤矿、煤炭运输和储存等行业来说,防止煤炭自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规范消防器材的设置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对防止煤炭自燃及消防器材设置的管理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煤炭自燃的原因及危害煤炭自燃是由于煤中的煤化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热能而导致自燃的现象。
主要的原因包括煤的品种、含水量、堆放密度、通风条件等。
煤炭自燃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火灾破坏,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二、煤炭自燃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防止煤炭自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煤炭的堆放要注意保持通风良好,堆放密度不宜过大,避免氧气供应不足而导致自燃。
其次,煤炭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自燃的风险。
另外,及时清理堆放区域的杂物和积灰,避免煤炭表面的灰尘和垃圾过多,引发自燃。
此外,定期检查煤炭堆放区域的温度和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三、消防器材的设置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煤炭自燃火灾,必须合理设置消防器材。
首先,需要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报警器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等,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报警。
其次,要设置合适的灭火设施,包括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器组合柜和灭火器气体灭火系统等。
另外,还需要设置可燃气体的自动灭火系统,如气体灭火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等。
此外,消防器材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快速反应和扑灭火灾。
四、消防器材的管理消防器材的设置是为了应对火灾,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可能会导致消防器材失效或无法发挥作用。
因此,对于消防器材的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要定期进行灭火器的充装和更换,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灭火器。
另外,要进行消防器材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灭火意识和应急能力。
此外,要建立健全的消防器材档案,及时更新器材情况,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预防煤自燃发火措施
![预防煤自燃发火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21f07d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5b.png)
预防煤自燃发火措施预防煤冒烟发火措施1、厂长对防灭火正数工作负全面责任,并把防灭火工作列为矿长安全办公会的内容之一、定期检查各部门灭火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
2、矿总工师对全矿防灭火工作负技术指导责任;负责组织负责防灭火措施的编制、审批、实施。
各业务部门负责本业务部门中的有关防灭火方面的工作。
3、矿通风部门在总工程师的直接各级党委下要下,具体负责通风口防灭火工作,矿调度室要经常调度矿井火区、高温点和采空区密闭等情况,发现问题汇报矿总工程师和通风区值班班长。
4、矿生产技术部门从采掘设计上把好防火技术关,采掘生产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和质量要求施工,并负责实施矿制定的防火措施,按审批的设计和作业规程有关规定的采煤方法及要求,进行合理开采,不得丢边脚煤,墩子煤,采后25天内必须撤除所有仪器,为防火电烧和密闭创造保温良好的条件。
5、矿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参与和对矿井防灭火等安全措施的制定和组织督促实施。
6、自燃发火矿井的设计必须采取综合及专项预防煤层自燃矿场发火的措施,,采区巷道的布置、工作面的回采方式、采区内隔离煤柱的留设和通风构筑物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的要求,工作面的开采周期应小于煤层自燃发火期。
(1)生产技术部门要从采掘设计上把好技术关,生产单位必须生产能力严格按设计施工。
(2)集中运输巷开始集中和总回风道等核心巷道尽可能布置在底板岩层中。
(3)更少严禁乱开不必要的采掘巷道,以利于回采结束后采空区及时封闭和隔离。
(4)应推进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层最短期确定工作面根据速度和停采临界期限。
(5)回采时不得丢边角西势厝煤及顶煤。
因煤层沉积不稳或构造变化等结构特殊情况,而不得丢顶煤时,采煤区队要研商生产、通风、机电、安监等相关部门制订专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并遵照执行。
7、掘工作面的防火管理。
(1)矿每周不少于两次对井下采掘工作面假如及其他可能发火地点的防护情况进行调度,发现结构性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经常深入井下,了解现场情况,督促隐患整改。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8d580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d.png)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安全技术措施为预防井下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一)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原因1、煤炭的自燃性能是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基本因素。
①煤炭的自燃性能够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且不易散出,因而逐渐积聚形成高温。
②煤炭与氧气接触后,氧能使煤炭与之发生氧化作用产生热量,热量积聚时温度不断升高,逐渐促成煤炭自然发火。
③煤炭自燃后,遇氧再助燃,使火势继续扩大形成火灾。
2、采空区内遗留的大量遗煤为自然发火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由于下分层工作面放顶煤回收率低、丢煤多,造成采空区内留有大量遗煤,而且煤体呈破碎状态,增大了与氧接触的面积,使遗煤更易氧化,加速了遗煤的氧化生热进程,从而增加了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3、漏风通道的存在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了良好的供氧条件。
分层开采不仅导致上下分层工作面之间存在漏风通道而直接漏风,而且相邻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由于集中压力大,其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使煤柱压裂压碎,导致相邻工作面采空区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漏风裂隙,为采空区创造了良好的漏风通道,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了良好的连续充足供氧条件,进一步增大了遗煤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4、采空区漏风是遗煤自然发火的决定因素。
根据煤炭自然发火的规律性,采空区漏风量大小决定着遗煤自然发火低温氧化阶段和自热阶段,也就是说决定着引起发火的内热源温度能否达到自然发火界限。
如果漏风量太大遗煤氧化热量不易积聚,漏风量很小则氧化条件不良,这两种漏风情况均不易发生自然发火。
因此,抑制遗煤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就是尽可能增大漏风风阻和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
5、采矿技术决定着自然发火的基本因素和决定因素。
采矿技术包括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通风方式,采矿技术是煤炭自然发火的外在因素,采矿时若采取正确的开拓方式、科学的采煤方法和合理的通风方式,并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就可以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减少煤体破坏和漏风等,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煤炭自然发火,防患于未然。
矿井防灭火管理制度和措施(5篇)
![矿井防灭火管理制度和措施(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6f51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f.png)
矿井防灭火管理制度和措施一、总则1、矿井开采的煤尘都属于自然发火煤层。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必须成立以企业法人为首的,矿长和工程师参加的防灭火管理机构,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
2、井下火灾的定义1)明火,井下煤层自然发火或红炭。
因生产过程中进行特殊工作,如电焊、放炮引起着火等。
2)井下煤炭、矸石或其他可燃物出现灼热,温度超过____度的。
3)井下某区域内出现火、烟或风流中连续四次出现CO浓度达到或超过____%。
4)烟雾进入井下,影响采掘工作的。
5)导致瓦斯煤尘爆炸的电火,放炮及其他原因等。
6)井下发生自燃不能直接灭火而加以封闭的区域称为火区。
3、井上下必须建立消防仓库,并储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工具,地面消防仓库应有铁道与井下直通,消防仓库的器材做到有消必补,保证足够的材料和器具。
4、火灾处理完毕后一星期内整理火区卡片并向煤管站和煤管局报告。
二、井下火灾的预防1、硐室必须设在进风流中,进出口处设置防火铁门,并储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和沙包沙袋。
2、井下设备不能超负荷运行,并定期检修,低压电网每条线都要按负荷大小装设漏电、过流、短路等保险装置,当电流增大发热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3、井下进风流中需要电焊或喷灯时,必须写出安全措施,报煤管站或煤炭局批准后方可施工。
4、预防摩擦产生火花,如溜煤筒、提升绞车、回柱绞车等机械设备,都必须设安全防护设施或洒水装置,防止摩擦火花引燃瓦斯煤尘。
5、放炮施工的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规程规定,严禁糊炮、挑杆炮,严禁用炮崩落卡在溜煤眼中的大块煤矸,炮眼必须使用水炮泥、黄泥封堵,严禁使用粉煤或易燃物代替炮泥,炮眼的封泥量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三、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1、矿井必须对已开采的煤层进行煤炭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并严格按照煤炭自然倾向性分类、管理和编制措施。
2、开采自然发火煤层时,应选择丢煤少、坑木消耗低、回采速度快、采掘切割工程量少、巷道与采空区的密闭性好等原则进行巷道布置和合理的采煤方法。
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
![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116486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7.png)
第一部分:总则一、为加强煤层自燃发火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煤层自燃的预防、监测、处理和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
三、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煤层自燃发火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二部分:预防措施一、建立健全煤矿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对煤矿的煤层气体组分、瓦斯含量、煤岩温度等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二、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通风管理,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降低煤层自燃的可能性。
三、对矿井内煤层进行定期排查,及时发现煤层裂隙、温度异常等问题,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四、加强对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
第三部分:监测与预警一、建立完善的煤层自燃监测系统,对煤矿矿井内煤层气体、温度、压力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设立煤层自燃发火的预警机制,一旦监测到煤层气体组分、温度等指标异常,立即启动预警程序,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三、建立煤层自燃发火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防范煤层自燃的风险。
第四部分:处理与应急一、一旦发现煤层自燃发火的迹象,立即停止作业,疏散人员,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火灾蔓延。
二、启动煤层自燃发火的应急预案,按照程序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和处理,以最快速度控制火情,减少损失。
三、对于无法控制的火情,及时报警求助,请求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处理,确保安全。
一、建立健全煤层自燃发火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等相关信息,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定期进行煤层自燃发火的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预防和处理能力。
三、对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总结: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大难题,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煤层自燃发火,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防范措施,强化监测与预警,提高处理与应急能力,加强管理与评估。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1bf5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4.png)
综采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技术措施根据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二四年七月提交的《贵州省兴仁县潘家庄镇兴隆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的测定结果,M1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二类一一自燃。
为保证1102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在开采过程中杜绝发生煤层自然现象,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煤矿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安全措施。
第一节防止煤层自燃发火设计1、防止煤层自然方法的选择:1102综采面所采M1煤层为二自燃煤层,设计采用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在1102回风上山与回采泵站交叉砌筑2个10立方的水泥池,一个为清水池,一个为药液池,1102回风巷设置一趟注液管路,工作面采用高压胶管、喷雾头进行喷注药液。
见附图:1102综采面喷洒阻化剂系统设计图。
2、阻化剂采用单一的氯化钙或氯化镁水溶液作为阻化剂时,阻化剂的药液浓度为15%〜20%之间,最低不要低于10%。
3、灭火原理:阻化剂的作用就是利用阻化剂分子与煤体表面活性分子的相互吸引,破坏煤体表面自由力场,促使氧原子(0)恢复到分子状态(02),使煤表面活化物质氧化反应速度放慢或者抑制,起到阻化作用。
针对本煤矿,选用卤块(片)作为阻化剂,阻化剂浓度为20%,阻化率为80%。
4、系统组成:采用工作面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技术,系统由储水池、储液池、高压泵、过滤器、电器开关、注液管道,高压胶管、高压喷头等组成。
系统所用设备型号参数4.喷洒量计算(1)工作面一次喷洒量可按下式计算:V1=K1 -K2-A-L-H-S-r/R式中:K1—一易自燃部位药液量加量系数,一般取1.2K2采空区遗煤容重1.0t/m,取遗煤样实测A吨煤吸液量 0.058t/tr阻化剂溶液容重1.05t/m3.L工作面长度 150mH一采空区底板遗煤走向长度S 采空区底板遗煤厚度0.05mR雾化率 % 取R=80%V1=K1 -K2-A-L-H-S-r/R=1.2 x 1.0 x 0.058 x 150 x 2.0 x 0.05 x 1.05/80%=0.96t(2)工作面一次喷洒所需阻化剂用量V2= V1xp=0.96 x 20%=0.192t选用卤块(片)作为阻化剂,阻化剂溶液浓度为20%,阻化率为80%。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3篇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c763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5.png)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3篇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篇一煤大体上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可燃元素是碳(约占65%~95%),其次是氢(约占1%~2%),并含少量氧(约占3%~5%,有时高达25%)、硫(约占10%),上述元素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
除此之外,煤中还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灰分(5%~15%,也有高达50%)和水分(一般在2%~20%之间变化),这些物质称为煤的惰性质。
煤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是煤自燃的根本原因。
煤中的碳、氢等元素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可燃物co、ch4及其他烷烃物质。
煤的氧化又是放热反应,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将使煤的堆积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速煤的氧化,放出更多的可燃质和热量。
当热量聚集,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即会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而自燃。
煤堆发生自燃要同时具备以下4个条件:(1)具有自燃倾向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水分、灰分、含硫量、粒度、孔隙度、导热性,是煤自燃的基本条件。
煤在常温下的氧化能力主要取决于挥发分的含量,挥发分含量越高,自燃倾向性越强,而且自燃时间也会相应缩短。
根据煤的氧化程度与着火点之间的关系,利用原煤样的着火点和氧化煤样的着火点的差值Δt 来推测煤的自燃倾向。
一般,原煤样着火点低,而且Δt大的煤容易自燃;Δt40℃的煤为易自燃煤;Δt20℃的煤(褐煤和长焰煤除外)是不易自燃煤。
从表1可看出,从褐煤到无烟煤,其着火点越来越高,自燃倾向性越来越弱。
(2)供氧条件。
煤堆暴露于空气中,表面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且空气通过煤块之间的间隙渗透到煤堆内部,给煤堆内部氧化创造了条件。
煤的块度越大,煤块之间的间隙越大,其供氧条件越好。
(3)氧化时间。
煤从氧化发展到自燃有一个过程,氧化时间达到自燃发火期才能自燃。
如长焰煤的自然发火期为1~3个月,气煤为4~6个月。
(4)储热条件。
煤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只有当放出的热量大于散发掉的热量时,才能使热量聚集,温度上升,达到煤的着火点就会自燃。
浅谈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74d783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c.png)
contents•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概述•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存在的问题目录•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对策及措施•工程实例分析•结论与展望概述煤层自然发火会导致煤炭资源损失,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
煤炭资源损失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煤层自然发火可能引发瓦斯爆炸等安全隐患,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层自然发火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030201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的危害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可以降低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保障矿工安全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可以避免煤炭资源损失,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意义国内外学者针对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的防治技术逐渐应用于矿井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成果矿井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煤层自燃通常由采空区或巷道内遗留的浮煤、煤柱等易燃物质引起。
煤层自燃的诱因煤层自燃多发生在开采后1-3个月内,此时遗留的浮煤在空气中氧化导致热量积累,温度升高,最终引起自燃。
煤层自燃的规律煤层自燃不仅会烧毁煤炭资源,还会引发瓦斯爆炸等事故,给矿工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煤层自燃的危害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及原因分析防灭火技术不成熟对于已经出现的火区,现有的防灭火技术效果有限,难以迅速扑灭。
监测技术落后目前很多矿井仍采用传统的温度监测方法,难以准确预测煤层自燃的初期阶段。
通风系统不合理部分矿井存在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等问题,导致煤层自燃的风险增加。
部分矿工对煤层自燃的危害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部分矿井在防治煤层自燃方面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
责任不明确部分矿井在防灭火管理方面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措施。
制度不健全的对策及措施03重视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工作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从源头上遏制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生。
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及防灭火措施
![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及防灭火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139171cf705cc17542709ce.png)
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及防灭火措施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8年4月提交的《惠水县宁旺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K煤层自然倾向性为Ⅲ级,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在预防外因火灾防治方面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二是在井下尽量采用不燃或耐热的材料和制品,三是设置消防、洒水管路和配备必要的防灭火器材。
一、煤层的自燃预防措施1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1)布置在煤层中的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2)区段内倾斜长壁后退式回采,采煤工艺为电煤钻打眼、放炮、落煤,机械运输,以有效地防止煤层自燃。
3)在采煤过程中不丢顶、底煤,尽量不丢浮煤。
4)留设足够的区段隔离煤柱,各区段的隔离煤柱严禁回采。
5)煤层回采完毕即进行封闭。
矿井开采时,要注意观察,加强自燃征兆的早期识别工作。
6)人工攉煤,清扫浮煤,尽量使工作面回采率提高,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2、通风方面采取的措施1)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及时打上密闭墙,封闭采空区。
密闭上方必须留设观察孔,下帮设“U”型放水管。
2)加强对封闭墙的检修与维护,防止因密闭墙损坏导致漏风引起煤层自燃。
3)为保证安全,应配备水位器、温度计、CO监测器,随时监测采空区CO浓度、温度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煤层自燃。
4)在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距20~30米处设置防火监测站,随时对回采工作面进行监测,一旦发现煤层自燃预兆,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3、监控系统在1101运输巷转煤点回风侧5-10m处设粉尘传感器1台,1101采面回风巷距采面15-20m 处设粉尘传感器1台,1102掘进工作面距作业面4-5m处巷道中部设粉尘传感器各设1台。
详见安全监测监控传感器布置图。
二、井下外因火灾防治外因火灾的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出人意料之外。
由于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
常使人惊慌失措而造成恶性事故。
矿井中一切能够产生高温、明火、火花的以及由于可燃材料制成的器材和设备,如使用不当都可能会引起外因火灾,绝大多数外因火灾是由于机电设备质量不高,安装不良,缺乏严格的检修、维护制度,长期带病运行而引起的,其中电气火灾、爆破和明火是造成外因火灾的主要原因。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b721b9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e.png)
防止煤层自燃的措施
一、防止掘进工作面煤层自燃的措施
1、掘进入工作面时必须进行湿钻,不得干打眼,供水必须可靠。
2、定期清洗岩石边坡和道路上的灰尘。
3、掘进面电气设备必须防爆,加强电器失爆检查。
4、掘进工作面的岩石装载现场必须浇水以减少粉尘,同时对掘进
回风地段进行定点喷雾捕尘。
5、在隧道巷道中钻孔和爆破时,必须使用水爆破泥浆,炮泥长度
必须符合规定。
二、防止采煤工作面煤层自燃的预防措施
1、合理布置采区长度和回采工作面的回采时间,及时封闭采空区,严格密闭墙的封闭质量,保持不漏风,实行专人管理,并揭示警标。
密闭墙要专人管理,随时观察封闭壁附近的气体排放和温度变化。
2、加强洒水防尘设施的管理,所有作业点必须配备洒水喷头,以
全面防尘。
水仓要保证足够的水量,随时保证采面洒水工作的正常进行。
3、采空区不留顶、底煤和浮煤。
采矿作业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
规定进行,尽量提高回采率,回采工作面不得随意丢失煤柱。
4、保持合理、畅通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实行合
理的开拓布置。
5、三级工作面结束时严格封闭采空区,本矿虽未发生过煤层自燃
现象,但经重庆煤科院检测C12煤层为二级自燃发火煤层,在开采C12煤层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煤层自燃一般都发生在回采
工作面。
6、重点做好回采工作面回风巷的温度检查。
温度升高表明矿区煤层有自燃的可能性,好及时进行灭火或封闭采空区。
预防矿井自然发火的安全措施
![预防矿井自然发火的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66a86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2.png)
预防矿井自然发火的安全措施预防矿井自然发火的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为了达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稳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等目的而采取的举措与行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预防矿井自然发火的安全措施,欢迎阅览。
预防矿井自然发火的安全措施篇1我矿虽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认定为不易自燃矿井,从建矿以来没有出现过煤炭自燃发火,为确保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现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自燃发火安全措施。
预防矿井自燃发火土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消除连续供氧条件;二是避免热量积聚。
两方面做到其中一项,就可以防止煤炭自燃。
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提高回采率力争达80-90%,尽量加快采面回采速度。
采完的空区和废弃巷道及时封闭,并保证封闭质量。
2、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采用壁式正规工作面,确保风量充足,防止因风量不足造成工作面热量积聚。
3、防止漏风,合理设置密闭,风门位置选择围岩坚固、地压稳定地点,建筑材料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施工,使风门密闭不漏风,减少向采空区供氧条件,个别地点帮顶围岩不严,建筑密闭时周围用黄泥等不燃材料充填并灌浆。
4、加强检测管理,定时对重点部位进行氧化碳检测,对密闭内温度变化及时测定,并掌握变化情况,根据空气气味及水蒸气异常来判断是否有自燃可能性,并立即采取相应灭火措施。
预防矿井自然发火的安全措施篇2本矿井煤层均属具有自然发火倾向和有可能自然发火的煤层,根据初设安全专篇说明书,采用凝胶为主,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等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措施。
一、防治自然发火措施(一)、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1、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减少采空区漏风。
2、尽可能提高盘区和工作面的煤炭回收率,减少丢煤。
3、选择合理的工作面推进度,防止浮煤自燃。
采用条带跳采推进法及时封闭条区采空区,防止采空区浮煤氧化自燃。
(二)、通风方面的措施1、采用合理的工作面配风量,减少采空区漏风,缩短氧化带宽度。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作面配风量,降低工作面发火的'危险性。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7f04f49e31433239689315.png)
所谓广义的预防煤层自燃发火概念,旨在是防止煤层自燃火灾发生,其次是防止已形成的自燃火灾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小火灾损失。
其内容包括煤层自燃倾向性和自然发火危险性预测、火灾预防、火情预报和火灾处理4道防线。
预测是防自燃火灾的第一道防线。
所谓预测即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已有的知识和成熟的经验,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调研分析,在煤层开采之前预测其自燃危险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火源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为有针对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准确的预测可大大降低防火的盲目性,使防自燃发火行为具有针对性,提高防火效益。
第二道防线是预防,即防止自燃火灾发生。
预防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
根据预测结果,针对有自然发火危险性区域采取开采技术、通风安全和专项防火措施,破坏引起煤层自然发火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达到防止自燃火灾发生的目的。
第三道防线是预报。
在预防失效后,煤层自燃处于萌芽状态,即产生了高温点。
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监测监控系统.检测自燃火源产生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及时发出报警,以便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处于萌芽状态高温点和自燃火源进行处理和消除,防止火灾形成或扩大,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最后一道防线是火灾应急处理。
在预防和预报都失效后,及时而迅速地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达到抑制火灾规模扩大,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预测是基础,预防是中心,预报以弥补预防之不足,充分的灭火准备则可大大减少火灾损失。
答案补充煤矿煤层自燃发火的必要条件是:①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呈破碎堆积状态存在;②有适量通风供氧;②具有良好的蓄热温升条件。
煤炭自燃的充分条件是:3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且存在的时间大于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而只要破坏或消除3个必要条件之一或其中的几个,就可以达到顶防自燃发生的目的。
由此可见,煤炭自燃形成的3个必要条件是可以通过提高开采技术水平、采取开采技术措施来破坏或消除的。
因此,矿井预防煤炭自然发火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要求有合理的矿井、采区和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也要有合理的巷道布置、采掘布局和接替安排;既要有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也要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129d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8.png)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煤层自然发火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煤中存在的火源、氧气和可燃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现象。
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因此,对于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预警、通风管理、消防安全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探讨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管理措施。
一、监测预警1. 火源监测:通过煤层火源的检测和监测,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火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常见的方法有红外线测温、气体传感器等。
2. 温度监测:建立完善的温度监测系统,对煤层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温度超过设定值,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防止火源的形成和火灾的发生。
3. 瓦斯浓度监测:合理设置瓦斯传感器,定时检测瓦斯浓度。
当瓦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通风处理,以降低煤层自然发火的风险。
二、通风管理1. 合理布置通风系统:根据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合理布置通风系统,保证煤矿内空气的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减小火源的形成和扩散。
2. 加强通风监测:建立精确的通风监测系统,实时了解煤矿内部的通风情况。
一旦发现通风不畅或存在死角,应及时调整通风设备,保持通风畅通。
3. 瓦斯抽放:对于有瓦斯赋存的煤层,应采取瓦斯抽放的措施,及时排除瓦斯,减少火灾的发生。
三、消防安全1. 设立灭火器材:在煤矿内部设置灭火器材,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和扑灭初起火灾,减小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2. 布置防火设施:合理布置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等防火设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置。
3. 加强消防培训:定期组织煤矿人员进行消防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逃生和灭火。
四、应急救援1. 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分工和行动流程。
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2.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常规的应急演练和培训。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bac16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b.png)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背景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煤矿生产过程中,煤层内的煤与空气接触形成氧化反应,产生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自然发火。
这种现象不仅会使煤层失去采矿价值,更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煤的品种、地质构造、气体含量、温度、湿度等。
为了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和预防煤层自然发火。
预防与控制措施1. 加强煤层通风管理通风是控制和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关键措施。
通过适当的通风调节,可以使煤层内部保持良好的氧气平衡状态,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有效降低自然发火的风险。
具体而言,应加强煤层通风管理,增加通风孔、在适当位置设置通风机、进行封闭通风等措施,保证煤层内气流畅通,降低热量积聚的可能性。
2.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在煤矿生产现场,应加强环境监测,并及时发现、处理煤层自然发火的隐患。
对于已经发生自然发火的煤层,在矿井内加强温度、气体等监测,做好隔离和隔离区的设置,防止火势蔓延。
同时,对于生产中产生的煤屑、煤炭等易燃物,应加强管理,减少其与氧气的接触,避免形成热源。
3.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领域。
在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方面,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更加精密和高效的管理。
如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煤层内部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等参数,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还可以采用低温氧化降解法、微生物杀菌等技术和手段,对煤层内的热源和易燃物质进行治理。
结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煤矿生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煤层通风管理,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全面的防范措施,才能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32310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3.png)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1、正确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合理布置采、准区。
2、正确选择煤层的开采顺序。
3、加强顶板管理,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尽量减小遗失在采空区的煤炭。
4、不得任意采掘规定的必须保留的煤柱。
5、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
6、掌握自燃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
把自燃发火消灭在“萌芽”阶段。
7、对采掘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减少自燃发火的发生。
8、加强“三道”维修,加强对废旧巷道的处理,及时充填煤巷碹,及时处理高温点等。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篇2]煤矿井下的火灾有两种:一种是内因火灾,即由于煤炭自燃着火引起的火灾;另一种是外因火灾,即由于外部火灾,如电气明火、油脂着火、机械摩擦、电焊、放炮、吸烟等各种明火及瓦斯煤层爆炸引起井下支架、背板、皮带、电缆、煤炭等可燃物着火引起的火灾。
目前我矿矿区内有可采煤层2#、5#、6#共三层,属于高瓦斯突出矿井。
为了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第一章:防治矿井外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1、矿井的所有地面建筑、煤堆、矸石堆、木料场等处要指定防火措施和制度,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木料场、矸石堆、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堆不得小于50m。
不得将矸石堆或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
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矿井均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并在矿井、水平和采区投产同时投入使用,并保证供到用水点,管中的水压不低于4kg/m,水量不小于#url#。
地面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的水量。
3消防管路的下列地点必须设置三通和阀门:(1)所有斜井和平峒井口;(2)井底车场附近主要硐室内;(3)井底车场、主要进回风大巷、采区上、下山、工作面顺槽等每隔100m处;(4)带式输送机每隔50m处,皮带机头、机尾附近15m以内;(5)其他易发生火灾的地点。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90af6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5.png)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煤是一种极易自然发火的物质,在开采、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自然发火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煤层自然发火。
1. 煤的存放和储存煤的存放和储存是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贮存方法对于防止煤层发火至关重要。
以下为煤的存放和储存措施:1.1 分层储存将不同等级的煤分开贮存,以减少不同等级煤的“相互污染”。
将低温度煤储存在高温区域,和高温度的煤储存在低温区域。
1.2 遮罩法利用塑料布、防护膜和混凝土进行覆盖,以降低氧气的含量,减少煤层发火的可能性。
1.3 降温法将煤堆进行降温操作,以降低煤堆温度。
煤堆温度过高是一种常见的引发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
1.4 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是一种将煤排水加入进入进行培养,使其产生较弱的酸化细菌和防腐菌让煤发热,从而使煤排水温度降低的方法。
2. 煤的运输和使用2.1 降低煤粉尘含量煤粉尘是引发火灾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煤炭在破碎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粉尘,而这些粉尘是非常容易燃烧的。
因此,在煤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含量。
比如采用湿式降尘方法、加装防护膜等方法。
2.2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对于煤的运输和使用人员,需要加大防范意识。
在煤的运输和使用前,需要进行安全检查,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防火设施的完善。
同时,在煤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产生火源。
2.3 采取防火措施对于需要进行火焰或火花操作的场合,如采用燃气锅炉或其它设备,需要采取防火措施。
在进行操作前,要检查所有操作场所的安全情况,并确保防火设施完备,以确保安全操作。
3. 煤矿开采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煤层自然发火。
以下为煤矿开采环节的预防措施:3.1 通风通风可以有效地控制煤矿内部的氧气含量和煤矿内部的温度,降低煤矿的煤层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煤矿内部的通风系统应该设置完善,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规定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29d4d1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1.png)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规定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规定是在防治煤层火灾方面十分重要的一项规定,旨在通过对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监测和治理,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矿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这一规定的内容,并探讨其实施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规定的内容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1、煤层采掘实施全过程中,应对煤层自然发火进行预防,包括对煤层的勘探、开采、运输以及储存和处理,实施全过程的综合环境管理。
2、在煤层荒漠化措施实施中,要确保煤层地质环境的整体恢复,避免地下气流的分散、煤层氧化和自然发火等产生。
3、煤层氧化的严重程度应该得到及时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煤层氧化,包括对废弃矿井的处理、通风的改善等等。
(二)煤层自然发火的监测1、进行煤层自然发火的监测,在煤层氧化指数较高的情况下,必须进行专业的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采用适当的监测工具来进行实时监测。
2、煤层自然发火防治过程中,所有的煤层氧化指数、瓦斯浓度指数、温度变化等数据都要进行严谨的记录和分析,做出合乎切实情况的处理措施。
(三)煤层自然发火的治理1、在煤层自然发火的治理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防止渗透性强的水往火源处涌,同时避免空气织物和开挖煤层进一步煤层氧化的过程。
2、排放的环境污染物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进行科学的废气治理和预处理工作,保证治理工程对排放环境的臭氧影响达到最小。
二、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规定的实施意义和必要性随着煤矿的开发和挖掘量的增大,煤层自然发火问题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严重危害着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推行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1、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至关重要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事故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够规范煤层氧化、加强监测与治理,将可以显著降低这类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一、掘进工作面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1、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湿式钻眼,不得干打眼,供水必须可靠。
2、定期冲涮岩帮和巷道上的粉尘。
3、掘进工作面的电器设备必须防爆,加强电器失爆检查。
4、掘进工作面装岩地点必须进行洒水降尘,同时对掘进回风地段进行定点喷雾捕尘。
5、掘进巷道打眼放炮时必须使用水炮泥,炮泥长度必须符合规定。
二、回采工作面预防煤层自燃发火预防措施
1、合理布置采区长度和回采工作面的回采时间,及时封闭采空区,严格密闭墙的封闭质量,保持不漏风,实行专人管理,并揭示警标。
密闭墙要专人管理,随时观察密闭墙附近的瓦斯涌出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
2、加强洒水防尘设施的管理,各作业点必须安装洒水降尘喷头实施综合防尘。
水仓要保证足够的水量,随时保证采
面洒水工作的正常进行。
3、采空区不留顶、底煤和浮煤。
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规定进行开采工作,尽量提高回采率,回采工作面不得随意丢失煤柱。
4、保持合理畅通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实行合理的开拓布置。
5、在三水平回采工作面收尾时要严格密闭采空区,本矿虽未发生过煤层自燃现象,但经重庆煤科院检测C12煤层为二级自燃发火煤层,在开采C12煤层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煤层自燃一般都发生在回采工作面。
6、重点做好回采工作面回风巷的温度检查。
温度升高就表明采区内有煤层自燃的可能性,好及时进行灭火或封闭采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