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能源材料 绪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
第三类能源(来自地球和其 它天体的相互作用)
二 次 能 源
电能,氢能,人工沼气,煤油,汽油,柴油,酒精,甲醇, 丙烷,苯胺,肼,氨,硝化棉和硝化甘油,黑色火药等
2.能源结构转变
。
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需 求能源形势的改变,推动世界能源结构转变。
化石能源带来严重环境污染
刚刚修复 修复2年后
能源是社会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 要物质保障;是构成文明社会的支柱。
能源分类:
二次能源 非可再生 能源
按照能源 获取方式 按照能源 的性质
一次能源
第一类 能源
能源 分类
按照能源的 形成和来源
第二类 能源
Biblioteka Baidu
可再生 能源
按照利用能源 的技术状况
常规能源
新能源
第三类 能源
一
第一类能源 (来自地球以外)
太阳能利用方式
风能
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 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 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 太阳能在地面上约2%转变为风能,全球风力用于 发电功率可达11.3万亿kW,很有发展前景。 特点: 蕴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 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个2.5MW的风车,转子叶片直径要80m,包括传动箱的总 重达30t;风车高近百米,用材几百吨。风车叶片要有足够的 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核能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特点: 1.核燃料能量密度高,反应快; 2. 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缺点: 1. 放射性废料。2.热污染较严重。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版) 》,王革华等编著,化学工业
出版社,2014. 5、《甲醇·氨和新能源经济》,冯向法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第一章 绪论
能源与能源分类 能源结构转变 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材料
1.能源与能源分类
能源定义: 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 动,均称为能源。 例如,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核能……
海洋能
潮汐的发生是地球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影响而引起的涨潮 时海水向岸边冲去,落潮时又退回海中,每天有规律地往 复运动。受海岸、港湾地形的影响,海面的高度在高潮和 低潮时有很大差别。可以用来推动机械装置,又可以用来 发电。
中国港湾工程公司(CHEC)将于英国建立首座潮汐能发电站
生物质能
如人畜粪便、秸秆、杂草和 不能食用的果蔬,等等废弃 物,经过细菌发酵可以产生 沼气(甲烷占55%~70%左右, 二氧化碳占25%~40%左右, 此外还有少量氢气、硫化氢、 一氧化碳、氮和氨等 ),用沼 气做燃料和照明,燃烧后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空 气,不危害人类健康,并可 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
太 阳 辐 射 能
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草 木燃料,沼气和其它由于光合作 用而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风,流水,海流,波浪海洋热能 ,直接太阳能
次
宇宙射线,流星和其它星际物质带进地球 大气的能量 地 球 热 能 原子能 地震,火山活动 地下热水和地热蒸气 热岩层 铀,钍,氘,氚 潮汐能
能
第二类能源 (来自地球内部)
《新能源材料》
2015-10-28
教学计划:
课时:32学时
成绩确定:课堂考核*0.3(出勤,发言) 期末论文*0.7 结课时间:第16周
参考书:
1、《新能源材料》,吴其胜等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新能源材料:基础与应用》,艾德生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0. 3、《新能源技术》,黄素逸等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新型能源形式与能 源技术,达到资源与能源的充分利用, 同时使得环境负荷达到最小。
3.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材料 新能源
1980年“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 新能源的定义:
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现代化的开发传统
可再生能源得到的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能源。 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
新能源材料
新能源材料即是用于新能源生产、转换 和应用所需的关键材料。是发展新能源 材料的技术核心。
新型电池材料,核能材料,新型结构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半导体发光照明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超导材料等等。
谢谢!
麻风树果实提炼生物柴油。
地热能
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 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 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从
直接利用地热的规模来说,最 常用的是地热水淋浴,占总利 用量的1/3以上,其次是地热 水养殖和种植约占20%,地热 采暖约占13%,地热能工业利 用约占2%。利用地热能,占地 很少,无废渣、粉尘污染,用 后的弃(尾)水既可综合利用, 又可回注到地下储层,达到增 加压力、保护储层、保护地热 资源的双重目的。
太阳能
地球上可以直接接受 并利用的太阳辐射能
特点: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面每年接受太阳能相当于130万 亿吨标准煤,远大于人能活动所需能源。
太阳能在转换过程中不会产生危及环境的污染;
太阳能资源遍及全球,可以分散地、区域性地开采。我国约有 2/3的地区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能流密度低、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 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