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 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二)总路线的形成过程
1949年3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 《共同纲领》)到1953年12月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 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 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简称《提纲》),才最 后确定总路线
第三节 从市场经济体制到计划经济体制
一、历史渊源、苏联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
1.解放区为支援战争一直是中wenku.baidu.com集权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体制 2.新中国成立时,缺乏大规模经济建设经验,而苏联采用高度集中的
计划体制,已经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 3.“一五”计划经济建设重点是重工业,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
(二)艰难的决策 (三)作用
二、将个体农民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农业生产合作制
(一)土地改革后农村中农化趋势
农户各阶层构成 单位:%
阶层 社员户 贫雇农
土改结束时 —
57.1
1954年年 4.2
29

中农 35.8 62.2
富农 3.6 2.1
地主 2.6 2.5
其他 0.9 —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第八章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953-1956年)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一)国家总任务与中国共产党路线的内涵
总任务: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 本思想 内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
(三)关于过渡时期与发展战略的转变
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编制过程与特点
编制历时三年多 特点是边实施、边修改、边补充
(二)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 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 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1.农业合作化的物质条件 2.土改后农民的积极性与合作化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3.关于两极分化 4.关于合作化的形式与步骤
(三)农业互助合作的三个发展阶段
1.慎重起步 2.快步发展 3.跑步完成
(四)历史作用与问题
1.历史作用:实现了土地由私有到共有的转变;在经济上切断了 资本家阶级和农村的联系,在政治上使其更加孤立,迫使其接受 社会改造。
与物资的投入,在缺乏资金与物资的条件下,只能实行集中统一的体 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二、以中央为主的经济决策权力体系
1953年,中共中央撤销各大区中央局和行政委员会,集中管理权于中 央。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系统的经济决策机构是政务院的财经委员 会。1952年11月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管理,同 时设立各种专业管理部门。在中央领导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负责 管理行政区内的经济建设工作。
(三)投资规模与分配
“一五”计划的基本建设投资为427.4亿元 部门分配上,工业部门是重点,地区分部上内
地是重点
(四)技术、设备引进
“一五”计划的计划建设重点是建立起一批大 型骨干企业
“一五”计划引进技术设备的主要项目,是从 苏联引进的156个大型企业的成套设备。此外, 从东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69项
2.两个问题 (1)集体化等同于合作化 (2)工作上要求过急,步子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
三、将个体手工业者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手工业 生 产合作制
(一)手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特点 (二)个体手工业合作化的进程
1.1950-1952年的重点试办,典型示范 2.1953-1956年的全面发展 3.1956年的快步实现合作化
“一五”计划在引进设备的同时,注意引进技 术,引进人才和管理方法
第二节 统购统销与“三大改造”的完成
一、粮、棉、油的统购统销与多种物资的统购统配
(一)市场紧张状况及其原因
1951年起开始出现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1952年愈加严重。根本 原因是农业生产水平地下,人均粮食数量少。1953年后开始的经 济建设追求大规模、高速度,要求提供更多的农业原料,部分粮食 生产变为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得粮食问题更加紧张。
1950年统一财政经济工作。1951年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 收统支的财政体制。统收统支体制下,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但 不自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在国家统一管理劳动力招 收和调剂制度下,劳动者一旦进入企业,实际上得到终身劳动职位, 得到一个“铁饭碗”。在分配方面存在平均主义倾向,职工吃企业 的“大锅饭”。
三、逐步形成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经济调节体系
国家计委成立后,中央各部门和省(市)、地、县人民政府及政府各 部门和各大中企业,相应设立计划机构,形成从上到下的经济计划管 理体系。在国家计委领导下,通过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实 现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国家对国营企业实行直接的计划管理。
四、具有浓厚供给制和平均主义色彩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
(三)手工业所有制和经营形式趋向单一
四、将工商业主私有制改造为国家所有制
(一)利用、限制、改造
1.从利用、限制到利用、限制、改造,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任务 的提出
2.国家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
(二)国家资本主义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发展
1.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收购、统购、包销、订货、加工五 种
2.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初级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高级阶段:某个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三)理论创新与理论缺陷
1.根据中国实际,将资本主义分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 2.对资本家和平赎买,使资本家所有制逐步转变为国家所有制 3.改造过程中注意对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