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的内科运用

合集下载

3、二陈汤及其活用

3、二陈汤及其活用

3、二陈汤及其活用二陈汤科普中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审阅专家曹玉霞二陈汤。

二陈汤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分类:祛痰剂-燥湿化痰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用量: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古代用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义: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

二陈汤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二陈汤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二陈汤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二陈汤的功能主治二陈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黄连和大黄组成。

它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二陈汤主要功效在于清热解毒,能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

它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病症。

2.疏肝解郁:二陈汤还可以疏肝解郁,平衡体内的肝气。

它对于治疗情绪不稳定、失眠、偏头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3.舒肝理气:二陈汤对肝胆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舒展肝脉,平衡肝脏功能,缓解肝胆湿热引起的症状,如胸闷、胁痛、黄疸等。

4.消食导滞:二陈汤还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帮助消化食物,减轻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消化问题。

二陈汤的用量二陈汤使用时的剂量与具体病情有关,一般建议遵循以下用量:1.成人:一次服用9-15克,一日可分服2-3次。

2.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剂量。

一般按照成人的剂量计算,再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3.饮用方法:可以将二陈汤加入150-200毫升的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将二陈汤加入其他饮品中一起饮用。

4.注意事项:在使用二陈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服用前应先向医生咨询,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

–部分人群可能对二陈汤中的成分过敏,应注意观察过敏症状。

–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二陈汤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二陈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使用频率。

2.二陈汤适用于湿热痰滞所致的病症,对于其他类型的疾病可能不适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二陈汤。

4.使用二陈汤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5.如果在使用二陈汤期间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6.二陈汤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7.二陈汤使用后如无明显疗效,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延误病情。

经方补:二陈汤(血虚、痰多的眩晕)

经方补:二陈汤(血虚、痰多的眩晕)

经方补:二陈汤(血虚、痰多的眩晕)二陈汤【原文】半夏二钱(6克),茯苓三钱(9克),陈皮、甘草各一钱(3克),加生姜一钱(3克)。

【出自】《和剂局方》【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时机】1、肥盛之人,湿痰为患,痰喘胀满。

【应用集锦】1、血虚、痰多的眩晕,二陈汤。

2、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容物因腹腔内压力增加或腹股沟韧带薄弱,而突出于浅环所致之病。

它可分为可复性和钳闭性两类,(1)一般多为可复性的,当体力活动或站立过久时可脱出下垂,当仰卧或休息后可自动回复。

腹股沟部有肿物突起,可为双侧,也可为单侧。

A、除有下坠不适外,常无其他症状。

是阳虚阴盛所致。

用桂枝汤去芍药之阴加附子,以温阳化气。

B、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又足厥阴为病,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

据此,知疝气以任脉病肝病者居多,小肠病亦有,其他各经也或有之。

但其治法统以二陈汤加泽泻、木通,猪苓、小茴香、白术、桂枝、川楝子以调膀胱之气,则其他各经之气自调,其症自愈。

(2)钳闭性,若经休息或仰卧后不能回复,用手法复位仍不能还纳者(需立即进行手术)。

(3)股疝:五苓散加牡丹皮、防风。

【比较集锦】1、(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3)气衰,六君子汤∶(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6)气郁,则用归脾汤;(7)气热,则用生脉散∶(8)气喘,则用独参汤;(9)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名家论述】1、《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权依经)【方源】《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二钱(6克),茯苓三钱(9克),陈皮、甘草各一钱(3克),加生姜一钱(3克)。

神奇的中医方子,二陈汤(丸)的9种妙用

神奇的中医方子,二陈汤(丸)的9种妙用

神奇的中医方子,二陈汤(丸)的9种妙用文/薄荷中一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记载了一张专门化痰的方子叫二陈汤。

二陈汤是化痰的祖方,也是基础方,差不多所有祛湿化痰的方子里都有二陈汤身影。

现在被制作成二陈丸。

二陈汤:半夏、陈皮各15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下面聊聊二陈丸的妙用。

1、头很油,脸很油。

头面部出油,手一摸,手指油腻腻。

人的脸面归阳明经所主,阳明有两个地方,阳明胃和阳明大肠。

肠胃好,脸面干净,清爽;肠胃降浊功能不好,痰湿排不出去,顺着阳明经上泛到头面部,导致看上去油光满面,头发更是一天一洗,这时可以用二陈丸帮助降浊。

2、有的人喉咙里老有东西堵着,像塞了梅子核一样,中医也叫梅核气,二陈丸就可以散掉。

这病也奇怪,咽口水时能感觉到存在,吃饭不受影响,与真的有东西堵在那里是不同的;跟情绪也有很大关系,有时生气或者激动,就会加重。

是痰气交阻,痰和气相互裹挟,结在喉咙这块儿了。

医圣张仲景就认识到这一点,《伤寒论》里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炙脔就是痰气交阻的产物,特别强调妇人是因为通常讲,女性更爱生气,二陈丸里有半夏,陈皮,两味药都有化痰作用。

半夏化痰同时还能降逆,可以推动痰湿往下走;陈皮化痰同时又能行气,可以把郁结的气机理顺。

3、有的人从早到晚爱吐痰,痰涌上来,立马就要吐掉,吐出来的痰又稀白稀白的,二陈丸也可以用。

本来痰湿要从上面走,二陈丸就从下面,从大小便走掉了。

4、有一种便秘也是痰湿作祟,二陈丸把痰湿化掉,便秘的问题就解决了。

中医对痰湿的认识都是“湿性粘滞”,就是说痰湿非常黏腻,如果肠道里有痰湿,大便往下排时就会粘住,引起排便过程拖拉,不顺畅。

反过来痰湿没有了,排便轻松畅快。

5、痰湿堵在喉咙里是梅核气;痰湿堵在肠道里是便秘;痰湿堵在气道上会打呼噜。

二陈丸把痰湿化掉就好了。

6、虚不受补的人进补前,可以先吃上一段时间二陈丸,为身体开路。

身体很虚弱,又补不进去,一补就上火,是因为体内有垃圾,都会像拦路虎一样把它们拦在那里,补进去的营养物质去不到该去的地方,还会化热化火。

『古方新解』二陈汤临床应用经验

『古方新解』二陈汤临床应用经验

『古方新解』二陈汤临床应用经验二陈汤方出《和剂局方》,由制半夏15克,陈皮、茯苓各12克,炙甘草3克组成。

方中制半夏化痰燥湿,和胃降气为主药;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化痰为辅药;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四者合之,故为燥湿化痰,和胃降气之良方。

原方主治痰湿内停所致之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眩晕,失眠,心悸等症。

在临床实践中,将此方临证出入化裁,还可以治疗许多病症。

兹将笔者临床应用二陈汤的点滴经验,浅述如下。

1.外感风寒,皮毛闭塞,肺气失宣,生痰阻肺,临床多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咳咯泡状痰液,苔薄白,脉浮紧数等。

应疏散风寒以治本,止咳祛痰以治标。

可用二陈汤加杏仁、紫苏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其效颇佳。

若还有喘,则更加麻黄6克。

2.痰湿引动内风上扰致头晕,自感周围诸物转动,不能睁目,恶心欲吐,苔白腻,脉弦缓者,应熄风涤痰。

笔者常用二陈汤加天麻、白术各15克,泽泻、生姜、大枣各9克。

取二陈汤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白术、泽泻健脾除湿;天麻平肝熄风;姜、枣助二陈和胃也。

3.痰湿困脾,常见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食少乏味,甚则大便稀溏,苔白厚,脉沉迟等。

当健脾为主,祛痰燥湿为辅。

用二陈汤加苍术12克,厚朴18克,党参、白术各l 5克,藿香、白豆蔻各9克。

4.痰湿阻肺,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微带黏稠,易于咯出,或更有胸闷气喘,苔白腻,脉滑等。

应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用二陈汤加苏子、白芥子各9克,莱菔子15克,或更加苍术、厚朴各12克治之,常获捷效。

5.肺中痰湿化热,或热痰相搏,壅遏于肺:其证常见咳咯黄痰,甚至咯腥臭脓痰,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等。

应清热化痰,排脓解毒。

用二陈汤加冬瓜子15克,芦根18克,苡仁、鱼腥草各30克,桃仁、桔梗各9克,数剂即见效。

6.胆热犯脾,脾失健运,生湿成痰,为胆热挟痰之候。

此证临床先见口苦心烦,失眠多梦,胸胁胀闷,继而又见食少便溏,或咳咯黏痰,厌油口腻,苔白微黄而稍厚,脉滑数等。

二陈汤的加减应用

二陈汤的加减应用

二陈汤的加减应用二陈汤的加减应用二陈汤的加减应用二陈汤,由制半夏15g,陈皮、茯苓各12g,炙甘草6g组成。

方中制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气为主药;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化痰为辅药;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

故合之,为燥湿化痰,和中降气之良方。

痰湿内停,既可阻滞气机,壅塞经络,寒化热化,生风致瘀,兼挟外感、内伤等,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出入,灵活化裁,常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如今,本方加减广泛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炎、神经性呕吐、神经衰弱、甲状腺肿及小儿流涎等病。

痰湿滞胃,气机受阻,其证胃脘胀痛,嗳气稍舒,食少乏味,厌吃油腻,苔白腻,脉缓濡等。

应除痰湿,消胀痛,和胃气。

常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木香、砂仁各9g治之,。

嗳气食臭者,挟食滞也,宜加山楂、麦芽、神曲各15g;自感脘部发凉者,痰湿寒化也,宜加干姜9g、厚朴15g;痛而拒按者,挟有瘀血也,宜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2g。

痰湿中阻不解,又见胃脘胀闷发热,吞酸吐酸,苔色变黄,脉来滑数者,痰湿化热也。

用二陈汤加黄连9g、黄芩12g治之,数剂即效。

若痰湿化热,伤及胃络而呕血色黑者,宜上方再加枳实15g,竹茹、侧柏叶炭、荷叶炭各9g,甚验;若呕吐不止,大便干结不下者,加大黄9g治之,得泻病减。

痰湿不解,阻滞经络,致阳气不得通畅者,其证尚见身麻或肢麻。

应祛除痰湿,通经活络。

常用二陈汤加苍术、天麻、胆南星各12g,橘络、丹参各18g,并坚持守方,每获良效。

中焦痰湿不解,蒙被清阳而致眩晕者,其证除痰湿中阻外,尚有眩晕,如坐舟车,甚则恶心呕吐等,当涤除痰湿,用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各12g,蔓荆子9g,大枣4枚治之,其效颇佳。

苔白腻变黄,又心烦口苦者,痰湿化热也。

宜加柴胡15g,黄芩12g。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不适者,挟有外感风寒也。

宜加荆芥、防风、紫苏各12g治之。

手足厥冷由痰湿内聚所致者,可急用二陈汤加苍术、藿香各9g,竹沥、生姜汁各30滴,以除湿逐痰,痰湿去则手足厥冷自除。

二陈汤应用

二陈汤应用

二陈汤应用二陈汤的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二陈汤的配伍: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二陈汤的加减: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其实二陈汤的组成是比较简单的,主要由半夏、橘红、白茯苓以及灸甘草配伍而成,也可以根据病情进行加减,那么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二陈汤的基本功用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运用: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二陈汤的加减:1.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2.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3.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4.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5.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6.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7.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除湿二陈汤的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秦艽、薏苡仁、麦冬、甘草各等分。

除湿二陈汤的用法:加生姜一片,灯心二十根,水煎,食远服。

除湿二陈汤的加减:加活血化痰药如桃仁、红花、泽兰、浙贝母、天南星等促其成脓。

了解了除湿二陈汤的配方之后,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除湿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吧。

除湿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功效:清热燥湿,化痰消肿。

解释:臀痈因饮食不节、脾胃湿热下注而发者,用二陈汤健脾和胃,除湿化痰;用秦艽、苡仁、灯心草清利湿热;用麦冬和营养阴,甘草解毒和中。

诸药合用健脾化痰、清热利湿,用于臀痈初期湿热下注,湿重于热者。

二陈汤的功效二陈汤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二陈汤的功效二陈汤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二陈汤的功效二陈汤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二陈汤的功效是什么?二陈汤是一个古老的祛痰处方,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

二陈汤为祛痰基本方。

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变主药;辅以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

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和中,理气化痰之功。

方中橘红、半夏以陈久者良,故有二陈之名。

二陈汤的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去痰和中。

和中理气,健脾胃,消痰,进饮食。

健脾燥湿,顺气和中化痰,安胃气,降逆气。

主治湿痰为患,脾胃不和。

胸膈痞闷,呕吐恶心,头痛眩晕,心悸嘈杂,或咳嗽痰多者。

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妊娠恶阻,产后饮食不进。

气郁痰多眩晕,及酒食所伤眩晕;食疟,诸疟。

咳嗽呕痰;痰壅吐食。

臀痈,流注。

中风风盛痰壅。

上中下一身之痰。

疡痈,中脘停痰。

痰多小便不通,用此探吐。

痰嘈,痰多气滞,似饥非饥,不喜食者,或兼恶心,脉象必滑;呃有痰声而脉滑者。

肥盛之人,湿痰为患,喘嗽,胀满。

心痛,腹痛;膏粱太过,脾胃湿热遗精;脾胃湿痰下注而淋。

妇人月水准信,因痰闭子宫而不受胎者。

子眩。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有哪些:1.气厥:倪维德治一妇病气厥,哭笑不常,人以为鬼祟所凭,倪诊脉俱沉,胃脘必有积,有所积必作疼,遂以二陈汤导之,吐痰升许而愈。

此盖积痰类祟也。

2.咬牙:咬牙一证,多见于小儿虫积,成年人则很少见。

友人一子,25岁,每夜入睡后,即上下齿相切磋,震震有声,可闻于户外,同屋之人,往往惊醒。

因切其脉滑象显露,望其体,肥壮面色光亮,断为痰饮蓄于中焦,足阳明之脉入上齿,痰阻经络,滞碍气机,或导致咬牙。

为拟二陈汤加焦荷叶以燥湿化痰,水煎服十剂。

服五剂后,咬牙声即减少。

十剂后,同屋之人已不复闻其齿牙相击声了。

嘱再服数剂,以巩固疗效。

3.夜咳:舒某,男,教师,1980年3月31日初诊,干咳痰滞,胸闷已三月,昼轻夜甚,苔薄白,脉弦滑,予二陈汤加当归,五剂后诸症大减,原方续服五剂而愈。

二陈汤加减临床使用心得

二陈汤加减临床使用心得

二陈汤加减临床使用心得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

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二陈汤临床运用广泛,本人使用二陈汤加减化裁,治疗内科多种病证,取得不错疗效,与各位同行共勉。

典型病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张某,男,78岁,2014年12月10日就诊,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胸闷气促4年,再发2天入院。

患者多次在我院及外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见:精神欠佳,咳嗽咳痰,痰多,色白,质粘,胸闷气促,动则加剧,伴有乏力,纳差,大便不畅,舌淡红,苔厚腻,脉濡滑。

辨证为肺胀病,痰浊阻肺证,治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咳,方用二陈汤加减。

处方:陈皮15g,法半夏10g,茯苓10g,白术10g,浙贝10g,桔梗10g,枳壳8g,丹参10g,当归10g,厚朴6g,甘草6g。

按:痰浊阻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多,痰白粘腻;湿痰中阻,脾为湿困,故见胸闷脘痞,纳差,大便不畅。

舌淡红,苔厚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内盛之征。

治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咳治法。

患者5剂后咳嗽咳痰,胸闷,纳差等症状均好转。

脑血管意外:李某,女,75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天入院。

患者形体偏胖,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10年余,头颅磁共振示:右侧基底节区新近脑梗塞。

诊见:头昏困重,纳差,恶心欲呕,躁动不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中风病,痰浊内阻证,治以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方用:陈皮15g,法半夏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甘草6g,丹参10g,川芎10g,厚朴6g,天麻10g,石决明10g。

按:患者气弱痰盛之人,加之饮食不节,更伤中气,致痰浊壅滞,流串经络而见半身不遂;痰浊中阻,中焦失运,而见头身困重,恶心欲吐,乏力,纳差,舌红,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中阻之征象,治以健脾化痰,活血通络。

二陈汤的方解与功效

二陈汤的方解与功效

二陈汤的方解与功效二陈汤,又称为二陈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经方之一。

它的名称中的“二陈”指的是陈皮和陈皮,是通过对陈皮、大黄、芒硝、乌药等中草药的配伍煎煮而成的一种中药汤剂。

二陈汤具有清热化湿、行气和胃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湿热型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口干口渴等症状。

二陈汤的主治病症根据中医理论,二陈汤主要适用于湿热内蕴、痞满腹胀、大便不畅、小便短黄等病症。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口渴、纳呆、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浮数等。

二陈汤能够清热化湿、和胃化痞、行气和中,对于这些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二陈汤的药物组成和配伍二陈汤的药物组成包括:陈皮、大黄、生姜、芒硝、乌药。

其中,陈皮能燥湿燥热,大黄可以泻火通便,生姜有温中行气的作用,芒硝有祛痞化湿的功效,乌药能理气止痞。

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相互配伍,形成了二陈汤的独特方剂,被用来治疗湿热痞满等病证。

二陈汤的适宜人群二陈汤适用于湿热内蕴、痞满腹胀、大便不畅、口渴口干等症状的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考虑饮用二陈汤来调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二陈汤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剂量和服法,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二陈汤的注意事项在服用二陈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饮用二陈汤的同时,应忌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饮用二陈汤期间应遵医嘱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康复。

3.如果服用后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二陈汤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综上所述,二陈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化湿、和胃化痞、行气和中等功效。

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痞满腹胀、口干口渴等症状。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有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就医。

二陈汤

二陈汤

五、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症见四肢麻木,痰多舌强,语言謇涩(失语或语言不清),舌苔白腻,脉滑,是痰浊内盛、阻滞脉络所致,可在二陈汤基础上加制南星、枳实(即导痰汤);如昏迷,神识不清,口吐痰涎,半身不遂,则加僵蚕、竹沥、菖蒲等药以豁痰开窍。
六、癫痫癫痫乃因脾湿过盛,聚为痰涎,随风上逆,蒙蔽心窍,可用二陈汤加菖蒲、远志、郁金、枳壳燥湿化痰、开郁理气,加天麻、僵蚕、南星、全虫定痫熄风。
二陈汤是治疗湿痰之主方,临床使用广泛,随症加减还可用于:
一、伤风感冒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不适,苔白脉浮,用二陈汤加紫苏、生姜、杏仁、前胡、桔梗、枳壳等,可解表散寒,化痰止咳,宣通肺气。

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胸闷不适,咳嗽频繁,痰液黏稠,食欲减退,舌苔白腻,脉濡滑,辨证属于脾虚湿盛、痰浊内停者,可用二陈汤加白术、苍术、薏苡仁、杏仁、枳壳、款冬花、桔梗、前胡等药化痰止咳、健脾燥湿。
《丹溪心法·赤白浊》指出,“二陈汤治浊,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医学入门·赤白浊》记载了湿痰白浊的加减法:
“肥人多湿痰,二陈汤加苍术、白术;赤浊加白芍;气虚加参芪;伤暑加泽泻、麦门冬、人参;伤风加防风;挟寒加姜、桂,甚则加附子;
有热加黄柏、知母、山栀,或星半蛤粉丸;因七情生痰者,四七汤”。“虚挟痰火,肾气丸,补阴丸”。笔者常在上方中加入海藻、昆布、槟榔之以化痰散结,开泄利水,且用量大达30~60克.每获卓效
My Try:
1.陈皮6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甘草3克、白术15克、海藻20克、槟榔20克、苡仁20克、茅根10克、牛膝5克,水煎服。上方服6剂后
1.陈皮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白术15克、海藻60克、槟榔60克、苡仁30克、茅根30克、牛膝10克,水煎服。上方服6剂后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二陈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的经典汤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暑、祛湿化痰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半夏、黄连、人参和甘草四味药材,配伍合理,功能较为全面,适用范围广泛。

下面将着重介绍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一些禁忌情况。

一、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二陈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内蕴、口舌生疮、咽喉红肿等症状。

半夏和黄连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有效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净化毒素。

2.祛湿化痰:二陈汤具有祛湿化痰的功能,适用于患有湿热、痰湿等症状的人群。

人参和甘草具有补气健脾、祛湿止呕的作用,能有效调理体内的湿热痰滞。

3.调理脾胃:二陈汤还可以调理脾胃,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二、禁忌情况尽管二陈汤具有多种益处,但在以下情况下应避免或慎用:1.孕妇禁用:孕妇慎用二陈汤,因为该汤剂性质偏凉,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考虑。

2.过敏反应:对二陈汤中的成分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在用药前应进行皮肤试验,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停止使用。

3.脾胃虚寒:患有脾胃虚寒、腹泻等症状的人群,不适宜服用二陈汤,以免加重病情。

4.药物相互作用:二陈汤在一些药物中有潜在的相互作用,患者在服用其他药物时,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总的来说,二陈汤作为一种中医经典汤剂,在很多情况下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患者在使用时需注意禁忌情况,严格遵医嘱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以上内容是关于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情况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

二陈汤的内科运用

二陈汤的内科运用

二陈汤的内科运用【摘要】:二陈汤出自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由唐代《千金方》温胆汤蜕变而来,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组成,即温胆汤去竹茹、枳实、大枣。

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名之。

原书载其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

本方既是治疗痰湿的主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关键词】:二陈汤内科杂病证治加减【正文】二陈汤的组成及用法:1、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陈皮)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药仅四味,但配伍严谨,标本兼顾,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为化湿祛痰的通用方剂。

2、用法: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3、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4、传统应用: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5、现代应用: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梅尼埃病,妊娠恶阻,神经性呕吐,甲状腺肿,闭经,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等。

二陈汤的内科临床研究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病案例证】赵某某,男,65岁,咳嗽史15年,每遇寒冷而诱发,近几年加重,动则心慌气短,时足浮肿,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肺心病”。

1个月前原因不明症状加剧,咳吐白色泡沫样痰,门诊多以宣肺平喘、补肺益气、补肾纳气等法治疗,疗效不佳,于2000年2月收住院治疗。

查体:桶状胸,气息短促,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吐痰色白量多,下肢浮肿。

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舌淡暗、少苔根微腻,脉沉细数。

血象正常,心电图及胸透均提示肺心病。

综观病情,病机复杂,既有根本不固,肾不纳气,又有痰浊阻肺之症,宜先治其痰,待其肺气自宣,再治其本,拟化痰降气之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12g,茯苓20g,陈皮10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葶苈子20g,泽泻20g,款冬花10g,桂枝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陈汤临床应用新进展

二陈汤临床应用新进展

二陈汤临床应用新进展二陈汤首载於宋代《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组成,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代表方,适用於痰湿引起之中风、痰厥、眩晕、痛症、痞证、不寐、带下、咳嗽、喘证、瘰病、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采用二陈汤为主治疗的疾病颇广,包括内、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属於脾湿生痰,阻滞气机的均获良效。

兹将二陈汤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一、内科疾病1.心律失常吴氏(1)运用二陈汤加当归、赤芍、瓜蒌、远志、木通、珍珠母、山楂、枣仁、附子、细辛等组成二陈化瘀汤治疗窦性心律失常42例,其中窦性心肌动过速22例,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治愈25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治疗前後心率变化有显着性意义,P-P间期P<0.01。

说明二陈汤治疗痰饮所致之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田氏(2)应用二陈汤加味组成牛蒡二陈汤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叁周内症状消失率治疗组76例,对照组48例,脑膜刺激证消失率为70例和41例,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着性差异。

3.急性胃肠炎陈氏运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化裁治疗急性胃肠炎120例(3),属寒湿困脾型59例,食滞胃肠型42例,胃肠湿热型19例。

药用陈皮、苍术、厚朴、法夏各10克,白术、藿香、木香各12克,茯苓、大腹皮、麦芽、神曲、山楂各15克,每日一剂。

治愈105例,好转15例。

总有效率为100%。

服药後多数2~3天治愈,个别3~5天治愈。

4.慢性胃炎、胃脘痛鲁氏用加味二陈汤治疗慢性胃炎30例,痊愈19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服药以20天为一疗程,最短一疗程,最长六疗程(4)。

郑氏等采用枳芨二陈汤治疗胃脘痛60例,痊愈34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5)。

5.神经性呕吐运用二陈汤治疗呕吐疗效肯定,张氏运用二陈汤加炙党参、焦白术各10克,反酸烧心者加川连、吴萸各10克,胃寒者加肉桂10克,炮附子8克。

二陈汤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作用

二陈汤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作用

二陈汤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作用二陈汤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由唐代《千金方》温胆汤蜕变而来,药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组成,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冠名。

原书载其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诸症。

被现代医者灵活地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1.血液方面孟辉等用加味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基本方组成:陈皮、法夏、制南星、大黄各10g,泽泻、山楂、三七各15g,茯苓2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1次,连续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运用:血压高患者加天麻10g,钩藤12g;糖尿病患者加黄精、花粉各10g,重用山楂20g;冠心病者加丹参、黄芪各20g;脂肪肝者加浙贝母、天竺黄各10g。

治疗82例,结果有效率为94%[1]。

王晓军应用二陈加芎汤治疗寒凝血瘀性头痛,药方:川芎30g,橘皮、半夏、茯苓各10g。

痛如锥刺,固定不移加丹参15g,赤芍10g;头痛久发不愈,痛势较剧加全蝎、蜈蚣各8g;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加党参30g,黄芪、自术各20g;腰膝酸软无力,加杜仲15g,女贞子、桑寄生、旱莲草各10g;头晕、目赤、口苦加龙胆草、山栀各10g,夏枯草15g;两颡部痛加柴胡10g,细辛3g;前额头痛加白芷10g;眉棱骨痛加蔓荆子10g;巅顶痛加吴萸10g;因外感而巅顶痛加藁本10g;满头痛用羌活、防风各10g;头痛连及项背用葛根10g。

水煎滤汁400ml,每日分2次服完,每日1剂。

疗程最短者3d,最长者15d。

治疗66例,痊愈5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8%[2]。

王亚采用二陈汤加味配合维脑路通及点压穴位治疗偏头痛,治疗方法以二陈汤加川芎为基本方:半夏10g,陈皮、白茯苓各15g,川芎20g,生姜、乌梅、甘草各3g。

随证加味:若头后部痛甚者加防风10g;前额部及眉棱骨痛甚者加菊花20g;大黄5~10g;巅顶痛甚者加吴茱萸10g;头两侧痛甚者加天麻、钩藤各10g;兼气血亏虚者加党参、白术、远志各10g,酸枣仁15~20g;肾精亏损者加山茱萸、枸杞各10g,水煎滤汁400mL早晚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维脑路通糖衣片120mg,ld3次,小儿药量酌减,妇女在经期、怀孕期间停服,可连续服用数个疗程。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二陈汤,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连和半夏组成。

黄连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半夏则具有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

二陈汤常用于治疗众多疾病,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清热解毒。

热毒是指人体内部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感染等问题。

二陈汤中的黄连具有独特的清热解毒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病情康复。

尤其在治疗口腔溃疡、喉咙炎等疾病时,二陈汤的清热解毒作用尤为明显。

二陈汤还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有时会出现血糖升高或血液黏稠的情况,称之为“热症内蕴”。

这时候,二陈汤中的黄连可以发挥凉血效果,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糖稳定。

此外,黄连还能够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和黏附能力,提高止血的能力,对于一些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陈汤还可以祛痰止咳。

痰湿是指体内痰液过多,导致咳嗽、胸闷等症状。

二陈汤中的半夏能够疏肝降逆,具有化痰作用,常用于治疗痰湿咳嗽、胸闷等疾病。

研究表明,半夏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痰液分泌,减少痰液的黏稠度,从而起到祛痰止咳的作用。

除了上述功效,二陈汤还可以降逆止呕。

胃肠道功能失调、胃寒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常见于日常生活中。

而半夏中所含的药物能够舒缓胃肠道平滑肌,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从而起到降逆止呕的作用。

二陈汤中的半夏配合黄连,不仅能够抑制胃肠道的痉挛和胀气,还能够舒缓胃肠道的疼痛,并且还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二陈汤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黄连辛苦寒,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半夏性味辛苦,不宜与寒性中药同时使用。

因此,在服用二陈汤时,需通过合理用药和有效的剂量控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二陈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痰止咳、降逆止呕作用的中药方剂。

它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治疗口腔溃疡、喉咙炎、痰湿咳嗽、胃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一付二陈汤,用好了可疗这15种病】

【一付二陈汤,用好了可疗这15种病】

【一付二陈汤,用好了可疗这15种病】二陈汤,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用时加生姜同煎服,主治湿痰咳嗽,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为治痰通剂,故凡因痰而致之病证,皆可以其为基础加味而治之。

兹将用之有验者择要加以论述。

1、小儿惊风治小儿惊风,时发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眼珠青蓝色,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竹茹,炒枳实,炒石菖蒲,僵蚕。

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三服,一日服尽。

方即为温胆汤加石菖蒲、僵蚕。

如有热,口渴、尿黄者,加天竺黄。

如惊风日久,正气已衰,抽搐轻微,神识模糊,气息微弱者,则加党参、远志、胆南星,为涤痰汤加远志、僵蚕。

2、中风治中风有痰,语言謇涩不利,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脉虚,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竹茹,炒枳实。

胆南星,党参,石菖蒲,僵蚕,竹沥,生姜汁。

上十二味,以水适量煎前十味,汤成去渣,取汁,加入竹沥、生姜汁,分温二服,一日服尽。

方即涤痰汤加僵蚕、竹沥、生姜汁。

3、气虚浮肿治气虚浮肿,早起面目肿甚,两脚肿消,下午两脚肿甚,面目肿消,肢体易疲乏,脉虚,苔薄白,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党参,炒白术,炒生姜。

上七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

4、脚肿治两脚浮肿不匀,一脚肿甚,一脚肿轻,皮肤颜色不变,脚有重滞感,小便正常,治宜二陈汤味。

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制南星,炒枳实,木瓜,苍术。

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二服,一日服尽。

5、失眠治失眠,烦躁不易入睡,睡则易惊醒而心悸,或有呕恶,治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竹茹,炒枳实,炒酸枣仁。

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日服尽。

6、胃胀痛治胃部胀痛,每于饥饿时发作,稍进饮食则痛止,腹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苔白薄,脉虚,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党参,炒白术,炒生姜,桂枝。

二陈汤的应用

二陈汤的应用

二陈汤的应用
二陈汤主要由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加生姜、乌梅几个药物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痰湿,凡是由有形或无形之痰形成的各种病症,皆可使用二陈汤变化治疗。

◆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名为导痰汤,
能够燥湿化痰,行气开胃,治疗顽痰导致的头晕目眩、恶心反胃、食卧不安、痰盛晕厥等病症;
◆二陈汤加入天南星、苍术、香附等药物,名为苍附导痰汤,
能够顺气化痰、行气导痰,治疗妇女形体肥胖,痰湿阻滞经脉导致的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二陈汤加入枳实、竹茹,变化为温胆汤,
使用相当广泛,主要是治疗等于痰气交结,痰热扰心导致的心烦失眠、躁狂、胆胃不和等症状;
◆二陈汤加入炒枳实、胆南星、竹茹、石菖蒲、远志、党参等药物之后,名为涤痰汤,
能够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迷心窍导致的神情错乱、四肢麻木不遂等症。

◆人体内的无形之痰,流窜肌肉四肢经络,阻碍脾胃,容易蒙蔽心脑神明,出现此类症状,使用二陈汤是治疗痰证组方,相当合适。

二陈汤功效和作用,二陈汤副作用

二陈汤功效和作用,二陈汤副作用

二陈汤功效和作用二陈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汤剂,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证明其在中医领域有着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主要由石膏、知母等草药组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内科领域,对于治疗湿热病证等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二陈汤的功效1.清热解毒:二陈汤中的药材石膏、知母等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去除体内湿热之邪,清热降温。

2.调和胃肠:二陈汤有助于调和胃肠,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等。

3.祛湿化痰:二陈汤中的草药成分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对于湿热痰浊引起的疾病表现有明显改善效果。

4.调理脾胃:二陈汤可帮助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恢复消化吸收功能。

二陈汤的作用1.治疗湿热病证:二陈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包括湿热停滞、舌苔黄腻、口苦咽干等症状。

2.调理消化系统:二陈汤对于调理消化系统有显著作用,可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3.清热解毒:二陈汤可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疾病导致的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4.缓解腹泻:二陈汤对于腹泻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调理肠胃功能,减少腹泻次数。

二陈汤副作用尽管二陈汤有着显著的功效和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主要包括:1.舌苔发白:长期大量使用二陈汤可能导致舌苔发白,出现口干口苦等症状。

2.腹泻:个别人群在服用二陈汤后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需要遵医嘱调整剂量。

3.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对二陈汤中的某些草药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情况。

4.肝肾损害:长期大剂量使用二陈汤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需慎重使用。

综上所述,二陈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汤剂,在治疗湿热病证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和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潜在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并避免不良反应。

二陈汤的功能主治组成

二陈汤的功能主治组成

二陈汤的功能主治组成一、功能二陈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它是由苦参、黄芩、知母、生地黄、竹叶、黄连、半夏、芍药、甘草组成的。

这些中药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清肺泻火、止咳化痰等功效,能够治疗多种症状和疾病。

二、主治二陈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痰阻、胸闷、咳嗽、口苦、口渴、便秘、小便赤黄等症状。

其主治疾病和适应症包括:1. 湿热痰阻二陈汤可以清热解毒、清肺泻火,适用于湿痰、痰黄稠厚等症状。

它具有化痰止咳、清热燥湿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湿热痰阻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

2. 口苦口渴二陈汤中的黄芩、黄连等药材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能够改善口苦口渴的症状。

它可以清热解毒,清肺泻火,对于湿热引起的口苦口渴有良好的疗效。

3. 便秘二陈汤中的半夏、芍药等药材具有健脾化湿、通便利水的作用,适用于腹胀、便秘等症状。

它可以疏肝理气,清肺泻火,对于湿热引起的便秘有疗效。

4. 小便赤黄二陈汤中的知母、生地黄等药材具有清热利水的作用,可以改善小便赤黄的症状。

它可以泻火生津,清肺降火,对于湿热引起的小便赤黄有一定的疗效。

三、组成二陈汤由以下药材组成:1.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黄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湿的作用。

3.知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4.生地黄: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5.竹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

6.黄连: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湿的作用。

7.半夏:具有健脾化湿、降逆止呕的作用。

8.芍药:具有健脾化湿、活血止痛的作用。

9.甘草:具有解毒、缓急止痛的作用。

以上药材组合使用,相互协同作用,能够发挥出二陈汤的清热解毒、清肺泻火、止咳化痰等功效。

四、副作用与注意事项二陈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副作用较小,通常不会引起明显不适。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不宜使用。

2.存在过敏史者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停药并咨询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陈汤的内科运用【摘要】:二陈汤出自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由唐代《千金方》温胆汤蜕变而来,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组成,即温胆汤去竹茹、枳实、大枣。

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名之。

原书载其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

本方既是治疗痰湿的主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关键词】:二陈汤内科杂病证治加减【正文】二陈汤的组成及用法:1、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陈皮)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药仅四味,但配伍严谨,标本兼顾,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为化湿祛痰的通用方剂。

2、用法: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3、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4、传统应用: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5、现代应用: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梅尼埃病,妊娠恶阻,神经性呕吐,甲状腺肿,闭经,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等。

二陈汤的内科临床研究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病案例证】赵某某,男,65岁,咳嗽史15年,每遇寒冷而诱发,近几年加重,动则心慌气短,时足浮肿,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肺心病”。

1个月前原因不明症状加剧,咳吐白色泡沫样痰,门诊多以宣肺平喘、补肺益气、补肾纳气等法治疗,疗效不佳,于2000年2月收住院治疗。

查体:桶状胸,气息短促,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吐痰色白量多,下肢浮肿。

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舌淡暗、少苔根微腻,脉沉细数。

血象正常,心电图及胸透均提示肺心病。

综观病情,病机复杂,既有根本不固,肾不纳气,又有痰浊阻肺之症,宜先治其痰,待其肺气自宣,再治其本,拟化痰降气之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12g,茯苓20g,陈皮10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葶苈子20g,泽泻20g,款冬花10g,桂枝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5剂后咳喘、心慌等症明显减轻,已能平卧。

上方继进10剂,咳喘明显减轻,已能下床活动,足肿消失,继以调治月余出院。

按:本病属于中医咳嗽、痰饮、水肿、心悸范畴。

该病的病因复杂,痰是主因之一。

丹溪曰:“哮喘专主于痰”。

并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本例患者是由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停聚为痰,痰湿阻肺,升降不利则为咳嗽,痰浊扰心则心悸,流泛肌肤则浮肿不退。

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款冬花降气袪痰,止咳平喘;葶苈子、泽泻、桂枝通阳化气,泻肺行水。

痰湿袪则咳嗽止,肺气降下则喘自平,肺气通则水道行,水肿消则病情自可向愈。

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如患者每年咳嗽、咯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经原因的慢性咳嗽,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吸烟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咳嗽、咯痰明显,多为白色泡沫黏液痰。

感染急性发作时才出现脓性痰。

两肺可有散在干、湿性啰音。

【病案例证】于某,女,48岁,2003年3月首次发病而入院,以西医抗炎平喘治疗一周,气喘缓解不明显,在征求病人意见后,未停用西药抗炎平喘治疗,服用加味二陈汤(当归、陈皮、半夏、甘草、五味子、茯苓、桑白皮、川贝母,杏仁各6g)2个疗程而治愈。

2004及2005年冬季再次发作,均在门诊服用加味二陈汤一个疗程治愈。

服药方法:上方3剂药为1个疗程。

把药煎好后加冰糖服下,每剂只熬1次,1次服完。

第一剂:第一天下午5点熬好,晚上9点服下;第二剂:第二天晚上9点熬好,第三天早上7点服下;第三剂:第三天或第四天早晨7点熬好,中午11点服下;3剂药渣合在一起,第五天下午5点熬好,晚上9点服下。

服药期间忌烟、酒、茶、盐、葱、蒜、辣椒。

7~8天为一个疗程。

按:上例属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喘证”范畴。

临床分虚、实两大类。

加味二陈汤治疗以实喘为主,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肺失宣降所致。

方以二陈汤为主,加用杏仁、桑白皮、川贝母化痰降气,五味收敛肺气,当归和血以降气。

王海藏曰:“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及血中气药也。

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全方共奏化痰降气、止咳平喘之功。

本方疗效关键在于服药方法特别,如若按常规煎服方法则无此明显效果。

可能与各脏腑对应的时辰有关,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3、肺炎肺炎是指感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引发的肺组织或肺实质的炎症,是儿童和老人的常见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多痰、胸痛等,严重者有呼吸困难。

肺炎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病案例证】袁某,女,4岁,1998年10月初诊。

咳嗽半月余伴发热1天,曾在外院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今日咳嗽加剧,喉间有痰,咳剧作恶,胃纳欠佳,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舌质红,舌苔白腻,脉滑数;两肺呼吸音粗糙,右肺闻及少许细小湿性啰音;查血象白细胞计数 6.6*10^9/L;胸片示右下肺心缘旁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密度不均,提示右下肺炎;冷凝集试验1:64.。

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予三子养汤合二陈汤加全瓜蒌15g,,炒谷芽、炒麦芽各9g。

3剂后,患儿发热除,咳嗽明显减少,胃纳渐増,大便日行1次,继予前方去连翘,加黛蛤散(包)10g、丝瓜络5g,服5剂善后。

按:中医学认为,支原体肺炎表现咳喘痰多者属喘嗽范畴,多因外邪侵袭,肺气郁阴发热,肺热熏蒸,炼液为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致肺气上逆;且小儿脾常不足,输布运化失职,水液停聚而成痰,痰阻气道,升降失常,从而出现发热、咳嗽阵作、喉间痰鸣、咳逆喘急泛吐,苔薄白腻、脉细滑等症。

三子养亲汤降气快膈、化痰消食,二陈汤健脾消痰,辅以杏仁、葶苈子利咽开肺,连翘轻清入肺经以宣解肺卫之邪热,诸药合用,清宣开闭、健脾化痰。

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只要辩证准确,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病案例证】陈某,女,2岁6个月。

流鼻涕,咳嗽1个月。

患儿体态偏小,咳嗽痰多,流鼻涕,多汗,食欲差,大便溏,脉浮。

证属:脾胃湿滞,外感寒邪。

治则:辛温发散,和胃除湿。

处方:麻辛二陈汤(麻黄根5克、细辛2克、木香3克、砂仁3克、法半夏6克、陈皮3克、茯苓6克、甘草1.5克)加苍术、杏仁。

服2剂后,出汗、咳嗽均减少,继服5剂痊愈。

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麻杏二陈汤了具有除寒、健胃、散寒除湿之功效。

其中麻黄、细辛宣肺除寒、木香、砂仁健胃,二陈汤化湿除痰。

麻黄有致头疼之弊,可用麻黄根代替,此用法乃著名中医蒲辅周所创。

《医宗金鉴》说:“虽云脏腑皆咳嗽,要在聚胃关肺中。

”“聚胃”二字说明呼吸道感染与胃有关系,邪气聚在胃中,如饮食寒热之气,五味偏食之邪,均可留在胃中。

六腑以通为顺。

木香,砂仁行气驱邪,在本方中是不可缺少的。

风寒闭肺重者,初服咳嗽加重,此乃佳兆,至咳出痰后,病情好转。

本方不但治疗感冒初期效果好,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有较好疗效。

许多虚不受补的患者,脉虽弱,但肺中留有大量痰液。

体虚不受寒,痰多不受补。

稍受寒或稍受补均可增加痰量,内外合邪,引发疾病。

本方驱邪为主,邪去正安。

所用剂量虽然较少,但不可随便增加用量。

以免攻伐太过。

二、循环系统疾病1、冠心病冠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一起,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患者以心前区疼痛为主,属中医“胸痹”、“心悸”等范畴,其主要病变在必和血脉,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利密切相关。

【病案例证】何某,男,52岁,干部,1997年6月16日来诊。

自述反复胸痛4年之久,经某县医院心电图检查,诊为冠心病。

近日胸部心前区隐隐作痛,无晕倒,伴有胸闷憋气,头晕,精神疲倦,胃纳一般,二便正常。

形体肥胖,舌淡红、苔白湿润,脉弦滑。

此为胸痹。

证属痰湿内阻,心不畅。

处方:陈皮、川厚朴各9g,法半夏、茯苓、薤白、瓜蒌仁、桔梗、郁金各12g,丹参15g,甘草6g.。

2剂。

兼用救心油外擦人中穴。

18日复诊,痛大为减轻,余症好转。

药已获效,于上方加党参13g,白术9g,3剂。

21日再诊,痛已消失,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原方去郁金、瓜蒌仁。

再进20剂,随访1年无发作。

按:此例胸痹反复发作达3年之久,本为虚证,但症见胸闷憋、舌苔白湿润、脉滑等,属于痰浊标实。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投以二陈汤加味,燥湿化痰,理气止痛。

并以救心油外治,增强止痛效果,内外合治,相得益彰。

2、眩晕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称为眩晕。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是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病案例证】梁某,女,18岁。

1987年3月28日初诊。

自诉患眩晕已5年余,间断性发作,近日病情加重,眩晕、动则更甚,不能站立,神疲懒言,胸闷恶心,头重如蒙。

饮食减少,心悸失眠,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细。

即予四物二陈汤加味治之。

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黄12g,半夏10g,陈皮12g,茯苓10g,甘草6g,石菖蒲10g,炒枣仁15,五味子10g,3剂水煎服。

4月1日复诊,自诉头晕消失,诸症减轻,守原方继服6剂而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对眩晕发生原因及其治疗,历代医籍论述颇多,《丹溪心法·头眩》则主于痰,认为“无痰不作眩”,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

临床上因痰浊引起的病人多见眩晕,动则加剧,神疲懒言,心悸失眠,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滑等。

现代西医认为,眩晕与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等以及某些脑部疾患有关。

三、消化系统疾病1、胃炎胃炎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据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多数患者表现为胃部的胀满,疼痛,并可见嗳气、胃纳差、饭后疼痛加重、恶心、嘈杂不适等症状,本病分属于中医的“痞”、“痞胀”、“胃脘痛”等多种病症范畴。

【病案例证】王某,男,65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