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压痕仪测硬度

合集下载

纳米压痕仪可测试哪些材料

纳米压痕仪可测试哪些材料

纳米压痕仪可测试哪些材料
纳⽶压痕仪可测试哪些材料
纳⽶压痕仪主要⽶于微纳⽶尺度薄膜材料的硬度与杨⽶模量测试,测试结果通过⽶与压⽶深度的曲线计算得出,⽶需通过显微镜观察压痕⽶积。

纳⽶压痕仪主要⽶于测量纳⽶尺度的硬度与弹性模量,可以⽶于研究或测试薄膜等纳⽶材料的接触刚度、蠕变、弹性功、塑性功、断裂韧性、应⽶-应变曲线、疲劳、存储模量及损耗模量等特性。

可适⽶于有机或⽶机、软质或硬质材料的检测分析,包括PVD、CVD、PECVD薄膜,感光薄膜,彩绘釉漆,光学薄膜,微电⽶镀膜,保护性薄膜,装饰性薄膜等等。

基体可以为软质或硬质材料,包括⽶属、合⽶、半导体、玻璃、矿物和有机材料等。

Piuma Nanoindenter旨在表征较⽶样品的机械性能,如组织,⽶凝胶,⽶架等、操作简单容易。

由于⽶的样品阶段,⽶乎任何样品的⽶⽶或形状可以被使⽶。

以上⽶章来⽶于北京欧倍尔,转载请注明出处。

纳米压痕测硬度范围

纳米压痕测硬度范围

纳米压痕测硬度范围一、纳米压痕测硬度范围,你知道多少呢?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纳米压痕测硬度范围这个超有趣的话题。

你想啊,硬度这东西在好多地方都特别重要呢。

硬度的概念其实就像是一个东西有多“硬气”。

纳米压痕技术呢,就是一种超级厉害的测量方法。

咱们先从一些简单的材料说起。

比如说金属,像铁啊,它的硬度在纳米压痕测量下就有一定的范围。

铁的硬度范围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像它的纯度、内部的晶体结构之类的。

再看看陶瓷材料。

陶瓷那可是相当硬的,但是在纳米压痕测量的时候,它的硬度范围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不同种类的陶瓷,比如氧化铝陶瓷和氧化锆陶瓷,它们的硬度范围就有差别。

还有聚合物材料呢。

聚合物相对来说比较软,但也不是软得没边。

在纳米压痕测量下,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硬度范围。

1. 那你知道金属材料中,铜的硬度范围大概是多少吗?2. 陶瓷材料里,碳化硅陶瓷的硬度范围比氧化铝陶瓷高还是低呢?3. 对于聚合物材料,聚乙烯的硬度范围在纳米压痕测量下和聚丙烯相比有什么特点?4. 纳米压痕测量硬度范围的时候,温度会对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呢?5. 不同的纳米压痕设备,测量同一种材料的硬度范围会不会有很大的偏差呢?6. 金属合金的硬度范围在纳米压痕测量时是不是比纯金属更复杂?7. 陶瓷材料如果有了一些微小的缺陷,它的硬度范围在纳米压痕测量下会怎么改变?8. 聚合物材料中加入了一些填充剂,纳米压痕测量的硬度范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9. 纳米压痕测量硬度范围,对于研究超硬材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10. 软质金属和硬质金属在纳米压痕测量硬度范围时,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11. 陶瓷材料的硬度范围在纳米压痕测量下,和它的烧结工艺有没有关系呢?12. 聚合物材料的硬度范围在纳米压痕测量时,怎样的加工工艺会使它的硬度范围变化最大?答案和解析:1. 铜的硬度相对较低,在纳米压痕测量下,其硬度范围大概在某个数值区间(具体数值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纯度等)。

纳米压痕法测量经深冷处理后铝青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纳米压痕法测量经深冷处理后铝青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100m100ma深冷处理前b深冷处理后图1铝青铜的金相组织fig1microstructuresofaluminumbronze12009006003000020406080100压深nm载荷n图2铝青铜纳米压痕载荷一压深曲线fig2loaddisplacementcurvesfornanoindentationtestsofaluminumbronze硬度弹性模量50454035302040608010015013512010590压深mm硬度gpa弹性模量gpa图3铝青铜的纳米压痕测试曲线fig3indentationtestingcurvesofaluminumbronzehgpaergpahmaxnmhfnmr38211767919266213883表1铝青铜纳米压痕试验结果tab1nanoindentationresultsofaluminumbronze11金属铸锻焊技术castingforgingwelding2011年1月hotworkingtechnology2011vol40no1上接第9页及形核动力学角度分析合金熔体粘度大有利于非晶形成能力的提高
5.0
150
4.5
135
硬度
4.0
120
弹性模量
3.5
105

3.0
90
20
40
60
80
100
压深 / mm
图 3 铝青铜的纳米压痕测试曲线 Fig.3 Indentation testing curves of aluminum bronze
3 结论
(1) 深冷处理后铝青铜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存 在弹性与塑性变形,卸载后弹性变形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 Cajner Franjo, Leskovsek Vojteh, Landek Darko. Effect of deep-cryogenic treatment on high speed steel properties [J].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09, 24 (7-8): 743-746.

小木虫纳米压痕计算硬度

小木虫纳米压痕计算硬度

小木虫纳米压痕计算硬度
小木虫纳米压痕测试可以通过计算压痕的几何参数来确定材料的硬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样品表面施加一定压力,使用纳米压痕仪记录压痕尺寸及形状。

2. 根据压痕的几何形状计算其面积(A)和印模的平均弧度(R)。

3. 根据材料力学模型(如Oliver-Pharr模型),将压痕的几何参数转换为材料的硬度。

该模型假设材料是各向同性、弹性恢复良好、无塑性流动和刚性底部的材料,可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塑性变形(h),从而得到其硬度(H)。

4. 根据材料类型和实验条件,选择适当的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值。

综上所述,小木虫纳米压痕测试可以通过准确测量、计算压痕几何参数和采用合适的模型来确定材料的硬度。

纳米压痕测试中材料变形控制的研究

纳米压痕测试中材料变形控制的研究

纳米压痕测试中材料变形控制的研究纳米压痕测试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等物理性能的微观力学测试技术。

它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个微小的载荷,并测量由此产生的压痕深度,从而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这种测试方法对于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纳米压痕测试中,材料变形的控制是确保测试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纳米压痕测试的原理与方法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基于弹性体接触力学理论,通过测量压痕深度和施加的载荷,计算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测试过程中,一个尖锐的压头(如钻石锥体)以一定的速率接近样品表面,并施加一定的载荷。

随着载荷的增加,压头逐渐压入材料表面,形成压痕。

通过精确测量压痕深度和相应的载荷,可以利用接触力学模型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纳米压痕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压痕测试和动态压痕测试。

静态压痕测试是在恒定载荷下进行的,主要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动态压痕测试则是在变化的载荷下进行的,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材料力学行为的信息,如疲劳性能、蠕变性能等。

二、材料变形控制的重要性在纳米压痕测试中,材料变形的控制对于获取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至关重要。

材料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

弹性变形在载荷移除后可以恢复,而塑性变形则是永久性的。

准确的变形控制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并有助于区分材料的弹性和塑。

材料变形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测试精度:精确控制材料变形可以减少测试误差,提高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测量精度。

2. 区分材料特性:通过控制变形,可以更好地区分材料的弹性和塑性特性,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3. 保护样品:过度的变形可能导致样品损坏,适当的变形控制可以保护样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4. 增强数据可比性: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测试,通过控制变形,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便于进行跨实验的比较分析。

三、纳米压痕测试中材料变形控制的策略为了实现有效的材料变形控制,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和技术。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引言:纳米压痕方法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的技术,它通过对材料施加微小的压力和观察材料在压力下的变形情况来评估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行为等力学特性。

这种方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电子器件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实验步骤和在不同材料中的应用案例。

一、纳米压痕方法的原理1. 纳米压痕机理纳米压痕方法基于材料受力导致的变形行为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纳米压痕实验中,压头采用微小的针尖或球状探头,施加在样品表面上。

通过控制压头所施加的压力和加载速率,可以获得不同范围内的材料变形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探测器记录样品的变形曲线,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变形等力学参数。

2. 纳米压痕仪器的原理纳米压痕仪器通常由压头、负载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组成。

压头通过控制系统施加压力,负载传感器测量压力大小,位移传感器检测样品的变形情况。

通过将以上信息进行整合和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力学性能参数。

二、纳米压痕方法的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

样品可以是固态材料如金属、陶瓷或聚合物,也可以是生物组织或薄膜等其他类型的材料。

样品的平整度和表面质量对实验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保证样品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

2. 实验参数设置在实验前,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分析需求设置好实验参数,包括压头的类型、压力的范围和加载速率等。

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实验参数,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进行压痕实验将样品固定在纳米压痕仪器上,并在控制系统的指导下进行压痕实验。

实验过程中,通过记录和监测压头施加的压力和样品的变形情况,可以获得包括压头载荷-位移曲线、变形图像和力学性能参数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fischer纳米压痕仪参数

fischer纳米压痕仪参数

fischer纳米压痕仪参数Fischer纳米压痕仪参数解析一、什么是Fischer纳米压痕仪?Fischer纳米压痕仪是一种用于测试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仪器。

它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压力,然后测量压痕的形状和尺寸变化,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二、Fischer纳米压痕仪的参数1. 压头尺寸:Fischer纳米压痕仪通常配备多种规格的压头,以适应不同材料的测试需求。

常见的压头尺寸包括直径为1-10微米的球形压头和锥形压头。

2. 施加压力范围:Fischer纳米压痕仪可以在不同的压力范围内进行测试,通常可调节的压力范围为0.1-2000 mN。

3. 角度范围:测试时,可以通过调整压痕仪的角度来改变测试结果。

常见的角度范围为0-90度。

4. 压痕深度:Fischer纳米压痕仪可以测量材料表面的压痕深度,常见的测量范围为0.1-100微米。

5. 测量速度:Fischer纳米压痕仪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测试的速度,以适应不同材料的测试需求。

常见的测量速度范围为0.1-10微米/秒。

6. 数据输出:Fischer纳米压痕仪通常配备相应的软件,可以实时显示和记录测试数据,并生成测试报告。

三、Fischer纳米压痕仪的应用1. 材料研究:Fischer纳米压痕仪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征。

2. 表面处理:通过测试材料表面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可以评估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表面处理工艺。

3. 质量控制:Fischer纳米压痕仪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快速测试,帮助企业实施质量控制,并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Fischer纳米压痕仪是一种用于测试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先进仪器。

通过合理调节仪器的参数,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它在材料研究、表面处理和质量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对Fischer纳米压痕仪的参数进行解析,能够增加对该仪器的了解和认识。

维氏硬度和纳米压痕硬度结果

维氏硬度和纳米压痕硬度结果

维氏硬度和纳米压痕硬度结果
维氏硬度是一种传统的硬度测试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材料的表面硬度。

它基于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的钢球对样品表面施加压力,然后测量钢球在
表面留下的印痕大小。

维氏硬度测试结果以数字表示,通常使用Vickers
硬度计或Brinell硬度计进行测试。

纳米压痕硬度则是一种现代的测试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材料的微观硬
度特性。

它基于使用纳米压头对材料表面施加压力,然后测量在压头停留
期间形成的压痕大小。

纳米压痕硬度测试结果通常以数字表示,可以使用
纳米压痕仪进行测试。

维氏硬度和纳米压痕硬度的测量结果可以提供关于材料硬度和韧性等
方面的信息。

然而,这两种测试方法所评估的硬度特性有所不同,因此结
果也不完全相同。

纳米压痕硬度测试通常会提供更高精度和更准确的微观
硬度数据,而维氏硬度测试则通常用于评估更大尺度的宏观硬度特性。

微纳米压痕仪

微纳米压痕仪

H
P A
H
P A2
A
该式表明在接触面积较小, 即压入深度较浅是,接触面 积测量误差对硬度测量误差 的影响较大,因此,纳米压 痕技术也被称为“表面敏感 测量”
4、纳米压痕技术新进展
结合AFM技术,对亚微米及纳米尺度的第二相进行 力学性能分析。
A
50
A
B
B
100
mm
mm
0
0
0
mm
50
0
mm
100
微纳米尺度力学性能分析。
性能的信息。
4)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压痕尺 寸较小的情况下。
二、微纳米压痕技术
1、基本力学性能测量
1)硬度 定义: H P
A
式中:P——载荷,N A——接触面积,m2
材料在压入过程中的基本变形行为
ht,hc
理想变形(Cu) ht=hc
ht = hc
ht:传感器检测到的压 头位移深度
微纳米压痕技术
薄膜力学性能测量
一、传统压痕技术及不足
传统的硬度测量方法:洛氏、布氏、维 氏、莫氏硬度。其中以维氏硬度和努氏 硬度最为常见
1、维氏硬度定义H P 式中:P——载荷,N
A
A——残余面积,m2
维氏硬度压痕 努氏硬度压痕
2、传统显微硬度在表面镀层硬 度测量上的不足
1)压痕尺寸必须足够大,而且清晰可见。 2)适用材料类型少 3)除了硬度数值不能得到其它有关力学
Hardness (GPa)
Hardness (GPa)
35
Hardness of point A
30
25
20
15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纳米压痕 硬度

纳米压痕 硬度

纳米压痕硬度纳米压痕硬度是指利用纳米压痕仪测量材料表面硬度的一种方法。

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的硬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从纳米压痕的原理和方法、纳米压痕硬度的意义以及纳米压痕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纳米压痕的原理和方法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微小载荷并测量其产生的压痕形成的深度和硬度来评估材料硬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纳米压痕仪通过压痕针对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载荷,然后测量产生的压痕形成的深度,进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

纳米压痕的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压痕法和动态压痕法两种。

静态压痕法是指在恒定载荷下测量压痕的深度,通过测量压痕的尺寸和载荷大小计算出材料的硬度。

动态压痕法是指在不同载荷下测量压痕的深度,并绘制载荷与压痕深度的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斜率和形态等参数计算出材料的硬度。

二、纳米压痕硬度的意义纳米压痕硬度是材料硬度的一种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通过纳米压痕硬度的测量,可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材料的表面性质等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纳米压痕硬度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等。

同时,纳米压痕硬度还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耐磨性能,如材料的抗刮伤性能和抗磨损性能等。

三、纳米压痕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为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如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

纳米压痕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材料的变形机制等。

通过纳米压痕的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材料的力学性能等,为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材料的表面改性和薄膜涂层等方面。

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表面硬度和涂层的质量,为材料的表面改性和薄膜涂层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纳米压痕计算范文

纳米压痕计算范文

纳米压痕计算范文纳米压痕测试是一种测量材料硬度和弹性的常用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荷载并测量印痕的形状和尺寸变化,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测试的原理、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

一、纳米压痕测试原理纳米压痕测试是基于压痕的形成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的。

测试中,常用的压痕测试仪为纳米压痕仪,它可以施加微小的荷载并实时记录压痕的行为。

当外加荷载通过压头施加在材料表面时,材料会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

在压头卸载后,材料表面会留下一个压痕,该压痕的形状和尺寸与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关。

纳米压痕测试的原理主要基于弹性理论和半空间假设。

在测试中,通过测量压头卸载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曲线,可以得到刚度曲线,即荷载-位移曲线。

然后,利用荷载、位移和几何参数,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二、纳米压痕测试方法纳米压痕测试通常需要借助纳米压痕仪进行。

常见的纳米压痕仪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压痕仪和纳米硬度测量仪。

测试前,需要准备一块平坦的样品,并在样品表面选择测试点。

然后,将压头与样品接触,施加预设的荷载,并记录荷载和位移的变化。

通常,测试会在连续多个荷载下进行,以获得不同深度的压痕。

测试后,可以通过软件对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处理,计算出刚度曲线。

然后,利用刚度曲线和几何参数来计算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三、纳米压痕计算方法1.计算压痕半径通过分析压头卸载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曲线,可以计算压头的曲面半径。

压头的曲面半径对应着压头尖端的实际形状。

2.计算弹性模量根据弹性理论,可以通过刚度曲线和几何参数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Oliver-Pharr方法和Hertz方法。

Oliver-Pharr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弹性模量的方法。

它基于柔性平台假设,假设样品为无限大、半无限大或有限厚度。

通过分析刚度曲线的斜率,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刚度,然后利用刚度和几何参数计算出样品的弹性模量。

Hertz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弹性的计算方法。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近年来,测量纳米硬度一般采用新兴的纳米压痕技术 (nano-indentation),由于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在极小的尺寸范围内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除了塑性性质外,还可反映材料的弹性性质,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纳米压痕技术也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DSI),是最简单的测试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如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应变硬化效应、粘弹性或蠕变行为等。

纳米压痕理论图1为纳米压痕试验中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

在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首先发生的是弹性变形,随着载荷进一步提高,塑性变形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大;卸载过程主要是弹性变形恢复的过程,而塑性变形最终使得样品表面形成了压痕。

图中Pmax 为最大载荷,hmax 为最大位移,hf为卸载后的位移,S为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

纳米硬度的计算仍采用传统的硬度公式H =P/A。

式中,H 为硬度 (GPa);P 为最大载荷 ( μ N),即上文中的 P max ;A 为压痕面积的投影(nm2 )。

图1 纳米压痕试验的典型载荷-位移曲线但与传统硬度计算不同的是,A 值不是由压痕照片得到,而是根据“接触深度” hc(nm)计算得到的。

具体关系式需通过试验来确定,根据压头形状的不同,一般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比如针对三角锥形压头,其拟合结果为:A = 24.5 + 793hc + 4238+ 332+ 0.059+0.069+ 8.68+ 35.4+36. 9式中“接触深度”hc由下式计算得出:hc = h - ε P max/S,式中,ε是与压头形状有关的常数,对于球形或三角锥形压头可以取ε = 0.75。

而S的值可以通过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卸载部分进行拟合,再对拟合函数求导得出,即,式中Q 为拟合函数。

这样通过试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测量和计算试验过程中的载荷P、压痕深度h和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S,就可以得到样品的硬度值。

纳米压痕硬度计原理

纳米压痕硬度计原理

纳米压痕硬度计原理
纳米压痕硬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硬度的仪器,其原理基于压痕理论和纳米力学。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纳米压痕硬度计的原理及其应用。

纳米压痕硬度计的原理是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压力,然后测量压痕的深度和宽度,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

压痕的深度和宽度可以通过高精度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来测量。

纳米压痕硬度计的测量过程需要先将一个钨基的压头压在待测试材料表面,施加一定压力,然后缓慢卸载压头,此时留下了一个压痕。

通过测量压痕的深度和宽度,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一些实验参数的选择,如压头的形状、大小、压力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纳米压痕硬度计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

它可以用于测量各种材料的硬度,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等。

同时,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疲劳性能等。

纳米压痕硬度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测试仪器,其原理基于压痕理论和纳米力学。

通过测量压痕的深度和宽度,可以计算出材料的
硬度,从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材料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

纳米压痕仪材料硬度测试

纳米压痕仪材料硬度测试

纳米压痕仪材料硬度测试在材料科学领域,了解材料的硬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影响材料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为了准确测量材料的硬度,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测试方法,其中纳米压痕仪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硬度的检测。

1. 纳米压痕仪简介纳米压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硬度的仪器,它利用负荷施加到材料表面上的压痕来推断材料的硬度。

它可以通过控制负荷大小、压头形状和实施时间等参数来获得准确的硬度数据。

2. 实验步骤为了进行纳米压痕测试,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和仪器。

样品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光洁度,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将样品放置在纳米压痕仪的测试台上,并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压头形状。

然后,通过调节测试参数,如负荷大小、实施时间和扫描速度等,进行测试。

当测试完成后,纳米压痕仪将自动计算材料的硬度值。

3. 材料硬度测试的意义材料的硬度不仅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还可以预测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

例如,如果一个材料的硬度值较高,那么它很可能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变形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在高负荷、高温或其它极端条件下长时间稳定地使用。

4. 应用实例纳米压痕仪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材料科学领域,它被用来评估金属、陶瓷、塑料、橡胶等各种类型材料的硬度。

这些数据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材料的性能、制定材料选择和加工方案,并为工程师提供材料性能的参考。

5. 结语纳米压痕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材料硬度测试仪器,它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纳米压痕仪,科学家们能够准确地测量材料的硬度,并据此进行材料性能预测和优化,为各种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laves相_纳米压痕硬度_概述说明以及概述

laves相_纳米压痕硬度_概述说明以及概述

laves相纳米压痕硬度概述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Laves相纳米压痕硬度的概况,并对其进行深入说明。

Laves相是一类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晶结构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而纳米压痕硬度作为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测试方法之一,具有高精度、非破坏性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为引言,对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讨论了Laves相,包括其定义和发现、特性和应用以及结晶结构和组成等方面内容。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Laves相在纳米压痕硬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对纳米压痕硬度进行了概述,涵盖了压痕硬度测试原理、纳米压痕技术发展历程以及纳米压痕硬度对材料性能的评价作用等内容。

这部分将为我们理解纳米压痕硬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即Laves相的纳米压痕硬度研究。

我们将介绍实验方法和参数设置,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并讨论影响纳米压痕硬度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将深入探讨Laves相在纳米压痕硬度方面的表现和规律。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展望,主要总结了文章中得出的主要结论,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方向展望。

通过此部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有研究成果并找到未来工作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综述Laves相纳米压痕硬度的相关性质、特点及其在材料力学性能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Laves相和纳米压痕硬度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的综合介绍,可以深入理解该领域内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开展相关实验与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2. Laves相2.1 定义和发现Laves相是一种特殊的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化学组成而备受关注。

Laves相最早在1936年由Walton首次被发现并命名为"beta-W"结构。

afm测硬度的方法

afm测硬度的方法

afm测硬度的方法
AFM(原子力显微镜)用于测量材料硬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纳米压痕实验:AFM设备在完成纳米压痕后仅能将采集到的数据由载荷-位移转化为载荷-压深曲线,而不能直接获取被测材料的测量硬度和弹性模量值。

2. 载荷-位移曲线的转化:使用特定软件将载荷-位移曲线转化为载荷-压深曲线。

3. 硬度的计算:利用载荷-压深曲线,通过公式来计算硬度。

4. 弹性模量的计算:结合载荷-压深曲线和其它数据,通过公式来计算弹性模量。

此外,为了解决由于AFM扫描范围的限制进行点阵压痕实验的范围有限的问题,可以将AFM和PI三维精密工作台结合在一起,通过RS232串口控制工作台的x、Y方向移动。

同时,使用美国Hysitron公司的纳米原位测量仪(Tribolindenter)对部分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并进行误差分析。

基于AFM建立的系统可以实现材料的纳米级硬度测量,通过进行点阵压痕实验能够直接得到载荷一压深曲线及材料接体的三维形貌图和三维纳米硬度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仍有疑问,建议咨询物理学领域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

纳米涂层性能测试的技巧与分析方法

纳米涂层性能测试的技巧与分析方法

纳米涂层性能测试的技巧与分析方法纳米涂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硬度高、耐磨损、抗腐蚀等。

为了确保纳米涂层的质量和性能,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纳米涂层性能测试的技巧与分析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纳米压痕测试来评估纳米涂层的硬度和弹性。

纳米压痕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通过在样品表面施加压力并测量压痕的深度来评估材料的硬度和弹性。

该测试可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或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

通过纳米压痕测试,可以了解涂层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指数等重要性能参数。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纳米磨损测试来评估纳米涂层的耐磨性能。

纳米磨损测试可以模拟真实使用条件下的磨损情况,并测量涂层表面的磨损深度或失重量。

常用的纳米磨损测试方法包括球盘摩擦测试和滚筒磨损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纳米涂层的耐磨性能,为材料的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纳米涂层的抗腐蚀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我们可以使用电化学腐蚀测试来评估涂层的抗腐蚀性能。

电化学腐蚀测试可以模拟涂层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情况,并测量电阻率、阳极极化曲线和腐蚀速率等指标。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涂层的抗腐蚀性能,为选择合适的纳米涂层提供依据。

此外,纳米涂层的防粘附性能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使用接触角测试来评估涂层的防粘附性能。

接触角测试通过测量涂层表面液滴的接触角,来评估涂层的亲水性或疏水性。

较高的接触角表示涂层具有较好的防粘附性能。

此外,还可以使用摩擦系数测试来评估涂层的防粘附性能。

通过摩擦系数测试,可以了解涂层在摩擦作用下的减摩效果和防粘附性能。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纳米粒子分析技术来评估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成分。

纳米粒子分析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观察涂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成分分布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涂层的微观特性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纳米压痕测量表层残余应力摘要经过差热收缩,薄铜箔产生等量的双轴残余应力(高达约175兆帕)。

随后,这些箔片在位移控制下出现压痕后测量负载—位移—时间特性。

实验发现,随着(拉伸)残余应力的增加,渗透到一定深度(一定时间内)所需的应用负载减小,这与有限元模型测试结果(包括塑性和蠕变)相符。

本文主旨就是关于这种变化的灵敏度。

实验观察到,相对较小的残余应力变化(几十兆帕的顺序排列)能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应通过他们对纳米反应的影响检测出。

鉴于这种技术在表征(平面)表层残余应力特别是点对点变化的映射(对应获得准确的绝对值)的潜力,这是令人鼓舞的。

与此相反,它表明残余应力水平变化产生的硬度变化更小且更难分析。

materialia2011学报,爱思唯尔公司出版,保留所有权利。

关键词:纳米压痕;有限元分析;残余应力;无损检测1.介绍一般(平面)残余应力会影响屈服和塑性应变性能,它的存在影响试样近表区压痕响应。

曾有人提出这些压力可运用纳米压痕技术检测和测量。

这是个吸引人的想法,因为它能让这样的残余应力以无损的方式得到快速测量,可能他们能在成分表面被映射—例如,在焊缝。

Tsui et al. [1]研究了纳米压痕技术通过强加弯矩产生的残余应力对硬度(H)和杨氏模量(E)值的影响。

正如预期的一样,实验数据表明E对残余应力并无依赖(测量接触面积修正后)。

但是修正后硬度也不受残余应力的影响,一般来说硬度是受影响的(假设他们有一个偏差分量)。

然而,他们的数据有一定的干扰性,这些实验里,针对对残余应力减小水平的敏感度很低。

其他组在应用残余应力下测到了硬度变化。

Tsui et al. [1]组表明,当堆积发生,传统硬度测量方法容易产生错误。

考虑到压头与试样的实际接触面积使得不确定因素增多,这的确是很有可能的。

事实上,任何依靠压头面积函数的分析都有这种局限—至少对表现明显堆积的材料压痕是这样。

随即的文献5,作者提出了相同的有限元模型(FEM)模拟,模拟表明,除大的(拉伸)残余应力的情况以外,硬度不受残余应力影响。

徐和李[6]在一项纯理论(FEM)研究报告中说明,随着(拉伸)残余应力的增加,硬度(纳米压痕技术得到)稍微降低。

他们表明高频与最大深度之比可以作为另一种测量方法,它对残余应力的存在更敏感。

这里高频是指残余压入深度,最大深度指最大压头深度。

他们也表明压缩(平面)残余应力对应的这个比例高于拉应力。

E/rY值低的材料这种差别更明显。

Suresh and Giannakopoulos [7] 组建议比较压入相同深度时受力和没受力的材料接触面积的差别。

这个没有可提供的实验数据。

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当做可行的方法,至少对于锋利的压头来说,理论估计的差别很小(除了残余应力接近屈服应力时)。

Taljat and Pharr [3]组表明,如果运用钝的球形压头,残余应力的影响会更易检测。

因为弹塑性机制转变会更好。

他们在纯理论(FEM)研究中发现在弹塑性转变时平均接触压力在中等压痕深度对残余应力的(大小和符号)变化更敏感。

低接触深度时(即小接触面积),变形纯粹是弹性的,平均压力对残余应力变化并不敏感。

大接触面积时,平均接触压力对残余应力变化也不敏感,因为塑性得到充分发展,变形由大量塑性应变控制。

这也许表明,随着压痕变形继续,决定材料响应的塑性流变很大地影响了压头周围的应力,以至于残余应力对压头深度产生了非常小的贡献。

当然,不断变化的应力场的细节预测需要数值模拟。

Swadener等人[4]组开发了两种从压痕数据确定双轴残余应力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测量所用残余应力下的屈服开始点。

然而,他们指出,屈服在低的压痕深度就开始,位移测量结果不准确。

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曲线拟合实验高频/最大深度数据—当高频/最大深度等于0时出现屈服,这种替代方法可确定屈服开始点。

应用的拉应力产生早期的屈服。

应用的压应力抑制屈服。

Swadener等人[4]组早些时候指出,这两种方法在不同接触面积下的平均接触压力偏差数值上接近实验残余应力(至少在弹塑性转变机制中)。

使用经验得出的表达涉及到平均接触压力和约束因素的双轴应力,这个双轴残余应力可以计算出来。

然而,这种方法不是普遍适用的。

wadener等人[4]组研发这种方法被Lepienski et al.[8] 用来做薄膜残余应力研究。

他们发现这种方法不易适用于薄膜,原因有三个:1)在已知应力状态下获得结构相当的参考试样很难。

2)表面粗糙度的值与压痕深度相近。

3)基底的存在影响薄膜变形。

减小压头的大小以消除衬底效应加剧了表面粗糙度的问题。

测得的载荷—位移曲线形状也被分析。

Lee and Kwon [9]发现,极限负荷不变时,应用残余应力下发生弹性应变的单晶钨的压痕曲线压应历时低拉应力时高。

压痕深度不变,压应力时载荷—位移曲线向上移动,拉应力时向下移动。

这些观察结果与预期相符。

当然,在这里灵敏度和干扰都至关重要。

所需的技术要对残余应力微小的变化敏感,与此相关的干扰要足够低以确保数据可靠。

一般而言,没有程序事先就能确定其有足够把握运用纳米压痕技术测量残余应力。

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的实验和预测数据来确定如何最好地制定和阐述这些测量方法,以及得到涉及灵敏度的观点。

热差收缩可产生残余应力。

通过运用温度变化诱导确定的箔片残余应力,带有有大量铜或钛基板的铜箔片已被测量。

2.实验过程2.1 材料和试样制备这项研究中的实验在无氧高导电性铜箔中进行。

一个显微结构的微观照片如图1.小晶粒尺寸(相对压痕尺寸)是有利的。

因为多晶压痕伴随着方向性的滑移的各向异性变形可以避免。

(当然,材料可能仍然是各向异性,但是压痕响应应代表箔片是个整体。

)使用高温牢胶粘剂(环氧树脂2014结构胶黏剂,亨斯迈),把箔片(厚度50lm)粘在铜或钛基板(10 10 5 mm)上。

基板材料用电火花加工(EDM)切断。

为了促进铜与基板之间良好附着,试样制备要采取以下两个步骤:1)用改良的Guyson Euro 2SF喷砂机在100磅进口压力下往基板表面浇上氧化铝颗粒(直径360lm);2)轻轻地用手使用碳化硅纸轻微打磨铜箔的接触面。

之后基板和箔片均用丙酮洗净。

爱牢达被用在(喷砂)基板表面。

为了减小粘结层厚度,爱牢达先通过加热板加热。

爱牢达粘度的降低足以允许薄的连续层的形成。

加入铜箔后,爱牢达可以在室温保存24小时。

用传统机械抛光工序打磨铜箔自由表面,最后用0.06微米的胶状二氧化硅抛光。

小心操作,确保抛光时铜箔厚度不明显减小。

用“Talysurf”轮廓仪测得的轮廓扫描图如图2.这个轮廓图表明拨片参与厚度约为40微米。

轮廓仪的数据也确定了胶粘层很薄(约10-15微米)。

切断操作是产生“多水平”试样所必需的,铜箔片轮廓边缘的“嘴唇”是在切断操作时产生的,这种特征在正常试样显然是不会出现的。

铜箔片的应力—应变关系箔片用电火花加工成拉伸试验所需的形状(腰中部),并在低负荷设定下测试,位移用激光扫描引伸计测量。

滚和横向方向均要测试。

数据如图3,从图中可看到,箔片几乎没有表现出平面各向异性。

从机械测试结果来看,相对我们所用的冷轧箔来说,铜箔比较脆。

这并不令人感到吃惊。

然而,薄片厚度方向的力学性能很有趣。

图1.稀三氯化铁刻蚀后铜箔(表面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结构。

图2,试样表面的轮廓扫描数据,由此知环氧树脂层的厚度是10—15lm,铜箔厚度约为40lm 图3,在轧制方向和横向的铜箔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数据图2.2.1 厚度方向屈服应力为了确定厚度屈服应力,需从薄片上冲出圆形试样。

之后用英斯特伺服液压机械试验机将这些圆板在碳化硅平筒间轧制压缩。

为了减小变形约束,用二硫化钼润滑试样。

润滑之前,用千分尺测量试样厚度。

逐渐增加最大载荷(每次增加10兆帕)在每分钟位移速率1lm下压缩几个试样。

每次实验结束后测量一次试样厚度。

310兆帕时是纯粹的弹性变形,铝箔厚度保持不变。

320兆帕时铝箔厚度减少了。

在每次递增1 兆帕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系列实验,屈服应力估计将达到315兆帕。

用这种方法观测厚度方向的应变硬化行为是不可能的。

此外,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方法的屈服精确度(约±5–10%)相当有限。

2.3 蠕变行为试样进行电火花加工蠕变试验,在试样薄片平面上加载单轴张力。

在一系列载荷控制应力下(r = 57.8, 87.8, 137.8 和187.8 MPa),分别进行室温试验和50摄氏度时的试验。

用分辨率约为2—3lm的扫描激光拉伸机测量位移。

2.4 残余应力的产生残余应力产生于箔片热差收缩。

首先试样在炉中加热(伦顿热趋化因子12 /3)。

加热时热差应变造成钛基体上箔片产生(双轴相同)应力。

由于基板很大,可以假设这些硬变差能在箔片上全部得到调整。

(环氧树脂层也会有错配应变和应力,但是,这不会对箔片—几班的错配应变产生什么作用,因为相对与基板来说这太薄了)。

显然,铜基板上没有这种应力。

随后,试样表层涂上润滑脂后在一定温度下保温1小时。

润滑脂在高温下可减少氧化膜的形成。

在此过程中,蠕变变形足以使这些应力消除(见图3.3.1)。

试样随后将水冷淬火。

淬火时,热差错配应变又会使钛基上的箔片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将是拉伸应力(因为铜的热膨胀率高于钛)。

淬火后,将试样干燥并送到试样压痕台用于测试(每个试样均压印数次)。

淬火结束与试验开始兼有约10分钟,上面过程约有5—10分钟,在此期间,残余应力可能会消除。

我们通过有限元模拟这个过程后发现,虽然温度很低时间很短,中间的这个时间段对应力水平有很大影响(见图3.3.1)。

但是,与高温保温1小时相比,这个阶段应力消除很少,压痕时会消除大量应力。

假设弹性常数已知(试样一直是弹性状态),这个形状温度变化产生的(双等轴)应力水平公式如下:rr ¼DaDTEfe1 _ mf T这里Ef和mf分别是铜箔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Da是箔片与基底间的热膨胀率之差,DT时温度差。

带入不同的铜和钛的温差值,由式(1)可得对应的残余应力,如表1所示。

用到的材料弹性常数和热膨胀率见表2.表1也显示了有限元模拟室温应力消除10分钟后残余应力的分析值(见图3.3.1)。

2.5压痕法纳米压痕试验使用微观材料有限公司的纳米测试仪,这是个以摆基,对深度敏感的纳米压痕仪,采用的速率为10 mN s-1。

[10]表明,这个速率足够快,可以保证(纯)铜在此载荷下不发生太多的蠕变变形。

压头定在1.65lm深处,保持连续负荷50秒。

这是为了让蠕变产生应力松弛,确保卸载时是纯弹性响应(不受非弹性因素影响,例如蠕变)。

卸载速率也是10 mN s-1,在压痕过程中记录载荷—位移—时间数据,每个试样压痕九次。

观察可知,每次压痕都跨过几个晶粒。

([10]表明,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测量载荷的散射非常大,测量的平均值并不能反映材料的宏观屈服和硬化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