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

牙周病学

牙周疾病的病因学

始动因子--牙茵斑

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由细菌和基质组成。

牙茵斑生物膜

紧密附着、抵抗杀灭、营造合适的微环境。

获得性膜的形成

细菌的黏附和聚集

菌斑的成熟

12小时可被菌斑染色剂着色,

9天形成生态群体,10-30天成熟达高峰。

细菌附着紧密,难以清除

抵抗力强,耐受干燥,屏障作用,影响宿主防御成分或药物渗入。

始动因子--牙茵斑

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实验性龈炎的发生与菌斑堆积的情况有关;

流行病学调查;

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有效;

动物实验研究;

宿主免疫反应。

龈上菌斑、龈下菌斑(附着性龈下菌斑、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菌斑分类接触组织优势菌致病性

龈上菌斑釉质或龈缘处牙骨质

G+需氧菌和

兼性菌

龋病、龈炎、龈上牙石

附着性龈下菌斑暴露在牙周袋内的根

面牙骨质

G+兼性菌和

厌氧菌

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

龈下牙石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龈沟上皮、结合上皮、

袋内上皮

G-厌氧菌和

能动菌

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

进展前沿

慢性龈炎:放线菌。

妊娠期龈炎:中间普氏菌(Pi)。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Pi)、齿垢密螺旋体。

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福赛坦氏菌(Tf)。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聚集杆菌(Aa)。

标黄为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1.伴放线聚集杆菌(Aa)革兰氏阴性

降低宿主抵抗力;

骨吸收作用;

组织破坏作用。

2.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公认

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菌

具有附着和凝聚的有关因子,使细菌能附着于宿主组织细胞——细菌致病先决条件。

抵抗宿主先天性免疫系统,侵入牙龈上皮细胞。

分泌大量的毒力因子。

3.福赛坦氏菌(Tf)

革兰氏阴性梭形球杆菌

常在重症牙周炎附着丧失处的龈下菌斑中检出,吸烟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它能产生大量的毒性产物和酶,如吲哚和胰蛋白酶样酶等,导致组织损伤。目前已公认为是重要的牙周致病菌之一。

4.中间普氏菌(Pi)

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菌。

5.具核梭杆菌(Fn)

检出数量、频率与炎症、破坏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1.局部促进因素——牙石

表面覆盖着大量的菌斑;

龈上牙石;

龈下牙石(褐色或黑色,体积小而硬);

对牙龈具有一定机械刺激;

为菌斑的进一步积聚和矿化提供理想的表面,多孔结构吸附细菌毒素。

2.局部促进因素——解剖因素

1)牙解剖因素

根分叉—菌斑积聚

根面凹陷—菌斑积聚

颈部釉突和釉珠—易发生根分叉病变

腭侧沟—菌斑积聚、结合上皮不易附着

牙根形态异常—承受力量的能力降低

冠根比例失调—牙周膜内的应力增大

2)骨开裂或骨开窗

易发生牙龈退缩或深牙周袋

3)膜龈异常

系带附着异常—唇颊系带进入牙龈或牙乳头;

附着龈宽度:修复体边缘在龈下以及角化龈较窄的牙更易患龈炎。

3.局部促进因素

牙齿位置异常、拥挤和错(牙合)畸形

个别牙的错位、扭转、过长或萌出不足等,均易造成接触区位置改变或边缘嵴高度不一致等,导致菌斑堆积、食物嵌塞,因而好发牙周疾病。

4.其他诱病因素

充填体悬突

修复体的设计:修复体的龈缘位置、密合程度;可摘式局部义齿的设计和制作;过凸的修复体外形;修复体未能恢复适当的接触区、边缘嵴,以及外展隙,则易造成食物嵌塞。

修复体材料

正畸治疗

5.(牙合)创伤

不正常的接触关系或过大的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

原发性(牙合)创伤、继发性(牙合)创伤、并存。

咬合力异常(方向)、牙周支持力不足。

6.不良习惯

口呼吸;

吐舌习惯;

刷牙创伤;

其他:咬唇(颊)习惯;不正确地使用牙签或其他不恰当的工具剔牙;吮指、咬指甲或咬铅笔,夜磨牙或咬紧牙;职业性习惯等。

7.牙面着色

对牙龈刺激不大,主要影响美观,

大而厚的色斑沉积物能提供菌斑积聚和刺激牙龈的粗糙表面,继而造成或加重牙周组织炎症。

全身促进因素宿主反应

1)遗传因素;

2)性激素青春期,妊娠期;

3)吸烟;

4)有关的系统病糖尿病、吞噬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功能的异常、艾滋病、骨质疏松症精神压力;

5)精神压力。

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

1.上皮屏障

牙龈结合部的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齿表面连接,称为上皮附着。结合上皮更新为时间5天。

上皮屏障的作用

结合上皮细胞本身能产生有效的抗菌物质。

2.吞噬细胞

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抗牙周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线、双刃剑。

单核/巨噬细胞:维持宿主-微生物之间的平衡。

3.龈沟液

通过龈沟液流冲洗龈沟内的外来物质;

含有可以促进上皮附着于牙面的血浆蛋白;

具有抗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

所含补体可促进抗体的活化;

龈沟液中的白细胞是重要的防御细胞;

龈沟液中含有多种酶及酶抑制物,与牙周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期等有一定的关系;

能提供龈下细菌丰富的营养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