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如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人物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缺乏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难以体会古人的智慧;
3.对比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把握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容易产生误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梳理历史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为学生理解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奠定基础。
2.分析各学派代表人物:以PPT形式展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各学派的差异。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学派的核心观念。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多拓展阅读资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以下设计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给予反馈,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1.故事导入: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思考。
2.提问互动: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古代智者的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何启示?”让学生发表观点,激发学生探讨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3.视频展示:播放与诸子百家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代哲学的魅力,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评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百家争鸣》中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3. 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能力,能够分析不同学派的优点和缺点;4.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能力,能够分析不同学派的优点和缺点。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材《百家争鸣》第一章;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3. 教学素材:PPT课件、学生练习册、学生讨论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反映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百家争鸣》的学习热情。
2. 介绍《百家争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3. 学习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3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每一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准备一份简短的介绍,包括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影响等。
小组展示: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评思量,分析各个学派的优点和缺点。
4. 深化理解(2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例如:- 你认为哪个学派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不同学派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你认为《百家争鸣》对当代社会还有什么启示?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预讨论的积极性、表达观点的能力等。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百家争鸣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节说课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学术观点以及对后世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百家争鸣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文献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不同学派的观点;- 能够进行文献阅读和理解。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思想的尊重和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代表人物。
2.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于百家争鸣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百家争鸣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学术争鸣的原因等。
- 分析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3. 学习活动(2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派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学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等,并准备小组报告。
-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学术报告,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
4. 拓展延伸(20分钟)- 阅读文献:提供相关文献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并撰写阅读心得。
- 分享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相关教学资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百家争鸣》 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家争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学派和思想家纷纷涌现,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和主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先哲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思想文化内容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己。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引言: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潮,在这个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争相发表自己的学说。
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辩论和争论,展示了各自的观点和理论,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学派简介、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百家争鸣的内容。
一、历史背景1.1 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争斗,社会经济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动。
这种动荡的局势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1.2 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种进步为各种学派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人们开始思考更加深刻的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3 学术交流的繁荣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交流频繁,学者们互相切磋思想和理论,推动了学术的繁荣。
这种交流为百家争鸣的展开提供了机会。
二、学派简介2.1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们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倡导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等概念。
2.2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的原则。
他们主张追求自然和谐,反对功利主义,提出了“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
2.3 法家学派法家学派以韩非子为代表,注重法律和政治的重要性。
他们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明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法者国之大政”、“法者万物之则”等观点。
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3.1 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核心,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心和尊重,通过道德修养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3.2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放弃功利主义的追求,追求自然和谐。
他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干预自然,顺其自然的发展。
3.3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韩非子认为法律和政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以法治国,通过严明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引言概述: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学术辩论,旨在推动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在现代教育领域,说课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备的一项工作,它既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总结,也是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规划和设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百家争鸣说课稿的重要性和编写要点。
一、说课稿的背景和意义1.1 了解教材背景:说课稿需要对教材的编写背景和教学目标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施。
1.2 明确教学重点: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1.3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编写说课稿是教师自我反思和提升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二、说课稿的基本结构和要素2.1 引言部分:介绍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引起听课教师的兴趣。
2.2 教学设计部分:详细描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使用等。
2.3 教学反思部分: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说课稿的编写要点3.1 简明扼要:说课稿要言之有物,不应过于冗长,要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表达教学内容。
3.2 重点突出: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要进行重点突出,通过重复、强调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3 灵活多样:说课稿的编写应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说课稿的实施与反馈4.1 实施过程:在实施说课稿时,教师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4.2 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听课教师的反馈,对说课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4.3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说课稿,提高教学效果。
五、说课稿的示范和分享5.1 示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说课稿的示范教学,向其他教师展示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5.2 分享交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说课稿分享给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家争鸣”。
一、说教材“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相互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上承夏商周的文化传承,下启秦汉时期的思想统一,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节点。
通过学习百家争鸣,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和影响。
同时,教材还通过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场景。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
但对于百家争鸣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学生可能在理解和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理解各流派的核心观点,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引导学生从百家争鸣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包容意识。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百家争鸣,并能够分辨和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 掌握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主张;3. 分析不同学派观点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思量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百家争鸣,包括其概念、历史背景和代表学派;2. 教学难点:匡助学生分析不同学派观点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量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百家争鸣的概念、历史背景和代表学派的介绍;2. 学生手册:包括学生课堂笔记和思量问题的空白页;3. 教学辅助材料:包括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百家争鸣的兴趣。
例如:“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百家争鸣是什么吗?你们能列举出一些代表性的学派吗?”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逐渐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量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Step 3:学派介绍(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逐一介绍百家争鸣中的代表学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教师应重点介绍每一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主张,并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境,匡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
Step 4:讨论与互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学派观点的优缺点,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2. 你认为哪个学派的观点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互动和辩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术论文和历史文献作为参考材料,匡助学生深入思量和分析。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引言概述: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在这个时期相互交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争鸣。
在现代教育领域,百家争鸣的理念也被引入到了说课活动中,让教师们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一、说课内容的准备1.1 确定说课的主题和内容:在说课之前,教师需要确定说课的主题和内容,确保自己对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1.2 研究教学材料: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所使用的教材,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说课做好准备。
1.3 设计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引入活动、主体活动和总结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二、说课的组织结构2.1 引言部分:在说课的开始,教师需要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2 主体部分:在主体部分,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清晰地阐述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3 结尾部分:在说课的结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三、说课的表达技巧3.1 语言表达:教师在说课时需要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3.2 肢体语言:教师在说课时需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包括手势、眼神和姿势等,增强说课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3.3 互动交流: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加强教学效果。
四、说课的评价和反思4.1 自我评价:教师在说课之后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说课活动做好准备。
4.2 学生评价:教师可以向学生征求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说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看法,及时调整改进。
4.3 教研反思:教师可以与同事进行教研交流,分享说课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五、说课的意义和价值5.1 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说课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表达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本次说课将以《百家争鸣》为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能够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辩论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学派的观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百家争鸣》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细节和主题。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这个话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辩论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派,通过辩论的方式,展示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观点供学生辩论,同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4.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辩论活动中各个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
5.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课件:包括《百家争鸣》的背景介绍和主要内容的讲解。
2.图片:一幅描绘《百家争鸣》的图片,用于导入活动。
3.辩论问题:提前准备一些辩论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辩论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辩论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初中一年级的同学们,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对于诸子百家的名字可能有所耳闻,但对其思想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漫画,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家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引出本课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案例分析:分析诸子百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6.总结提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诸子百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探索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通过对不同学派的对比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目标:- 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战国时期的六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了解六大学派的相互影响和辩论。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学科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观点和包容不同意见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引入与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中国古代思想相关的图片和名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的思考。
2. 学派介绍与辩论(30分钟)- 分别介绍六大学派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派对比与分析(3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派;- 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学派的异同点,并展示给全班。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对六大学派的思想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展示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景导入法:通过展示与中国古代思想相关的图片和名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
2. 小组讨论与辩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辩论不同学派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对比分析与展示: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代表不同学派,让他们对比分析各学派的异同点,并展示给全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个重要的单元。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通过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著作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思想观念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帮助他们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能力尚在培养中,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著作,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著作,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引出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著作。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对后世的影响。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标题:百家争鸣说课稿引言概述: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代表了各种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和学术观念。
在当今教育领域,百家争鸣的精神也可以应用于教学中,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探讨教学方法和理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百家争鸣在说课中的应用。
一、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1.1 利用讲授法在说课中,可以运用讲授法来传授知识点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框架。
1.2 运用讨论法通过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注重个性化教学2.1 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说课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2.2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通过百家争鸣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3 提供个性化学习任务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三、促进师生互动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说课中,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2 鼓励学生提问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3 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在说课过程中,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4.1 强调学生思维品质在说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2 提倡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4.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说课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主体。
五、持续学习和改进5.1 不断反思和总结在说课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包括学生对于抽象哲学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课堂讨论可能出现的偏题情况。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
-使用具体案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哲学概念。
-在讨论中设定明确的主题和方向,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家学派的观点,分析其优缺点,并进行总结。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辩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2.依次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观点和代表人物,通过故事、案例和图表等形式,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各学派的特点。
3.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政治的影响,通过对比、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教具:历史时间轴、思维导图板等,用于直观展示历史背景和学派思想的发展。
-多媒体资源:历史纪录片、动画短片、哲学思想相关的视频等,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直观感受。
-技术工具:在线互动平台、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用于实时展示信息,促进师生互动。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辅助教师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
3.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促使他们在互动中深化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模拟辩论或对话,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加深对各种思想的理解。
3.知识竞赛:设置关于百家争鸣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理论依据在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和协助者。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和协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对部分诸子百家思想的了解。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百家争鸣时期背景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2.对各学派思想内涵的把握存在困难,容易混淆;3.缺乏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以理解古代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学习动机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一课《百家争鸣》。这一课程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元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它位于先秦时期思想文化模块的起点,为后续学习诸子百家以及其他时期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和争鸣。
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种学派思想纷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象。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思想仍然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繁荣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百家争鸣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百家争鸣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家思想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分享学习心得。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堂说课课程。
通过百家争鸣的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百家争鸣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论和争议。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评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包容心态;-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培养学生的公正和客观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百家争鸣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运用辩论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辩论和讨论中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不同观点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辩论和讨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量。
步骤二:知识讲授(15分钟)- 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介绍不同观点的代表人物和观点,让学生对这些观点有初步的了解。
步骤三:辩论和讨论(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代表一个观点,进行辩论和讨论;- 引导学生运用辩论和讨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提出论据、反驳对方观点等;- 教师充当辩论的裁判,评价学生的表现并赋予指导。
步骤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 让每一个小组进行总结和展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辩论和讨论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思量。
百家争鸣说课稿
百家争鸣说课稿百家争鸣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百家争鸣》中讲述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顺序上被安排在春秋战国形势学习的内容之后,在教学容量上,学习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的学说。
因此,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多而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都很强,并且具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在思想上、文化上的成就,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学习百家思想,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用角色扮演,用代入法让学生以各派代表来看待同一事情,并讲出这样评价运用的思想和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成就,了解到一位伟大人物的成长要经历很多故事。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形成及其代表思想。
二、说学情本堂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的学生,初一的学生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的时间不长;虽在生活中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并且,在一个班中48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主动学习,有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准备时,对课程的一般过程和问题进行了预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表格自主学习归纳法、对难点的讨论法、对扩展内容的讲述法等。
在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分析问题的诱导。
做到“因材施教”。
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首先教师现在幻灯片上展示两张“柳州文庙”的图片,并提出两个问题:①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里?②是为了纪念谁?针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提出为什么后世会纪念这位思想伟人呢?那我们通过《第11课百家争鸣》来了解。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这一课的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思想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有所接触。
然而,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观点,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十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教材内容分为两个方面:①孔子创立儒家学派②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最具创新的时代,思想活跃、学术自由,为后世中国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对于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取先哲的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的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与拓展: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整合与拓展:一方面,为了保持两个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我将春秋战国这个时代背景安排在课文开头,以它作为学习内容的载体和线索展开学习探究;另一方面,以儒家思想为主,增加了百家学说与现实关系问题探讨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孔子及其成就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①分析百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立足社会实际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区分各派别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提高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和辩证认识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情景再现,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纷争与历史变革,理解社会的急剧变化为诸子百家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认识“存在决定意识”。
②问题探究与课堂辩论,加深理解以儒家为主的各思想派别及学说的精髓及现实价值。
③动手设计尝试创造性的运用前人的智慧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泰山北斗,他的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学说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
②先哲们锐意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好学善思的学习品质和敢于表达、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其思想与教育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诸子百家思想既蕴含的哲理,以及它们与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知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枯燥、深奥难懂,我在设计上把握了通俗化、具体化和生活化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力求教学形式活泼、教学氛围愉悦、教学材料生活化。
基于这种思路,我采用了如下作法:
教法上:以情景教学法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以问题教学法层层推进,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维;以精讲启发式,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指导上:①阅读发现法,要求学生自主落实知识点,主动发现问题;②合作学习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③组织课堂辩论,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④动手设计,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看图说史,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三、课堂辩论,评价点拨
四、小结巩固,学史明智
具体操作如下:
(一)、看图说史,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反映春秋战国历史片段的图片,要求学生依据图片描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点。
2、指出:正是这种历史的动荡纷争和社会的发展变革,引起了人们对现实不同的思考、对未来不同的设想,从而出现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派别。
以此引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问题分析:诸子百家思想产生与传播的原因。
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这一目要求学生从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三个方面去认识孔子,我安排了如下教学活动:
1、展示孔子画像,通过视频进行生平介绍。
2、自主阅读思考: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3、活动探究: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道理。
这个环节,我以日常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启发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育学生要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然后扩展到政治领域,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领会孔子劝导统治者“为政以德”的良苦用心。
议一议:播放一段公祭孔子的视频,谈谈祭奠孔子有何现实意义。
以此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现实问题的能力。
3、从《论语十则》中找出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语录,认识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引导归纳:孔子在文化教育上的成就。
想一想:孔子的教育方法哪些对你的学习与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百家争鸣
本目有两方面的学习内容:①什么是百家争鸣②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什么是百家争鸣(学生据教材回答即可。
)
2、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①、看书填表:
②、精讲启发: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合理因素,领悟先哲们的人生抱负和人格魅力,并补充有关老子和孙子的知识。
③、讨论交流:
A、找出以上学派中思想主张对立和思想主张相似的派别,选择某两
个学派稍加说明。
B、说出春秋战国时受重视的学派并说明原因。
C、举例说说近年来我们采用的国策,哪些体现了法家思想哪些又体
现了儒家主张
(三)、课堂辩论,评价总结
儒家组:论点:“以德治国”才能长治久安
法家组:论点:“以法治国”才能稳定社会促进发展
教师评价总结:“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不应互相排斥,而应相辅相成,这是我国现行的重要国策。
想一想:当今我国许多政策体现了“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针,你能说出一些吗
(四)、小结巩固,学史明智
畅谈收获:学习本课你获取了哪些启示从春秋战国的先哲们身上学
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教师作总结阐释,点明主题,渗透情感教育。
动手设计:运用你今天所学的知识,为你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份班级
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