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癌诊疗规范

肛管癌诊疗规范
肛管癌诊疗规范

肛管癌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持续性疼痛,便后加重。

2.少量便血,逐渐加重。

3.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有排粪不净感。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直肠指检:可扪到肿块,早期呈疣状、可活动,若形成溃疡,则有压痛。

【辅助检查】

1.手术前各项常规检查。

2.病理组织检查。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局部检查所见,最后据病理组织检查可确诊。

肛管癌分期:

T1:肿瘤直径<2cm;

T2:肿瘤直径2~4cm;

T3:肿瘤直径>4cm,可活动,未侵及阴道,小于肛门周径2/3;

T4a:肿瘤侵及阴道或大于肛门周径2/3;

T4b:肿瘤侵及皮肤、直肠、阴道粘膜或固定。

【鉴别诊断】

1.直肠癌:可侵犯到肛管,确诊靠病理检查。

2.肛门窦道:感染性肛门窦道有时似肛管癌,但肛门窦道多在肛管前、后正中处,并与齿线相连,肛管粘膜完整。活检可证实诊断。

3.恶性黑色素瘤:外观似血栓性内痔,但触诊为硬性结节,偶有压痛。活检可证实诊断。

【治疗原则】

按肿瘤部位、括约肌有无侵犯及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转移而定治疗方法。

1.局部切除:仅少数肛管鳞癌适用于局部切除疗法,如肿瘤小、表浅、可以活动、活检证实肿瘤细胞分化良好。

2.腹会阴联合切除加永久性人工肛门(Miles手术):为侵犯齿线以上组织的肛管鳞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3.放疗及化疗。

【疗效标准】

1.治愈:根治性切除,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姑息性切除,症状减轻。

3.未愈:非手术治疗,或未治疗。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可出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