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中多晶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分析方法的研究

进展综述

方法:以“药物多晶型” “晶型多态性” “测定” “pharmaceutical poly morphs”“polymorphic transition”等为关键词,检索2006 年1 月-2016 年12 月在PubMed、Scifinder、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固体药物晶型直接影响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对固体药物晶型的研究已经成为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 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本文简要介绍了药物多晶型及其对药物质量的相关影响,以及对多晶型药物的各种定量分析测定方法。只有对药物的多晶型进行质量控制, 才能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字:多晶型新药开发质量控制

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 可因结晶条件不同而得到不同的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多晶型。药物的晶型不同, 其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均有不同。多晶型药物根据其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型、亚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稳定型熔点高、化学稳定性较好,但溶出速率慢,溶解度小;不稳定型则溶出速率快、溶解度大,但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差;亚稳定型介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之间,储存一段时间会向稳定型转变。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 多晶型中只有一种是稳定型, 溶解度最小, 化学稳定性好, 而其他晶型则为亚稳定型, 它们最终可转变为稳定型。但由于从亚稳定型转变为稳定型的过程通常比较缓慢, 因此许多结晶药物都存在多晶现象。亚稳定型的溶解度大, 故溶出速度也较快。一般来讲, 亚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高, 为有效晶型, 而稳定晶型药物往往低效甚至无效。因此, 药物多晶型的研究已经成为新药开发和审批, 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以及新药剂型确定前设计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药物的多晶型及效应

1.1药物的同质异晶

晶体是由原子(或离子、分子)在空间周期地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晶体中最小的立体单元叫做晶胞,按照晶胞三边之长及夹角的不同,可将晶体分为7个晶系,即立方(等轴)、六方、三方、四方、三斜、单斜、正交晶系。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绝大多数是以晶体形式存在,药物也不例外。同一种药物,由于结晶时条件的差异,可以生成完全不同种类的晶体,这种现象被称为药物的同质异晶。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常引起疗效、生物利用度、熔点、差热分析图谱、红外图谱以及X-射线衍射图谱等的不同,从而在新药的开发和审批、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内外贸易等方面引发一些问题。当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在临床上显示不同的疗效时,除生产工艺不同可产生的差异外,不能排除晶型的影响。因此某些药物标准在规定化学检验的同时,对药物的晶型亦作了规定。中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红外光谱集》1990年版及1995年版针对所收载的10余种药物的多晶型现象,规定必须先进行转晶试验后,再录制红外光谱图,否则得到的图谱与标准图谱可能会不一致。药物多晶型的分类,目前似乎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用Ⅰ 、Ⅰ 、Ⅰ 分类的(利福平) ,有用A、B、C分类的(西咪替丁) ,有用α、β、γ分类的(消炎痛) ,也有按熔点高低分为H、L型的(尼莫地平)。

1.2 药物多晶型对新药研发、生产的影响

一种药物可能存在许多种晶型,但某些晶型可能不易形成或得到,而只有一部分晶型在原料药及其制剂的生产制备过程中能够形成。因此,研发工作中重点应考虑那些在原料药制备、制剂制备、以及原料药及制剂贮藏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晶型。对于存在多晶型现象的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晶型对制剂溶出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对原料药及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对原料药及制剂制备工艺的影响。在综合考虑多晶型对制备工艺、生物利用度、稳定性等的影响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必要对药物的晶型进行控制。如果晶型影响药品的生物利用度,或影响稳定性等,就应限定晶型或控制晶型比例。比如那格列奈临床使用的晶型为H 晶型,阿折地平α 晶型的生物利用度高于β 晶型,供临床使用的为α晶型。

1.3 药物多晶型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药物晶型多态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是目前药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同一种药物在疗效上存在差异,其原因除了因生产工艺不同而产生的质量差异外,另一个可能原因就是药物晶型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药物因晶型不同(晶型自由能差异

以及分子间作用力不同)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不同,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产生药效差异。有研究表明,造成仿制药与原研药、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种药物、同一企业同种药物的不同生产批次临床疗效差异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固体药物的晶型物质存在状态变化。如,那格列奈的S晶型与临床使用的H晶型溶解度均明显>B 晶型;阿司匹林有晶型Ⅰ和晶型Ⅰ,相同给药剂量下服用Ⅰ型的血药浓度超出Ⅰ型达70%。目前,文献对于药物晶型的报道大多集中在药物晶型制备和表征及其多晶型的存在形式上,而对药物不同晶型间生物利用度的差异研究则较少涉及。这提示我们需进一步掌握各种固体药物的晶型种类,发现其优势晶型,摸索引起晶型变化的各种控制条件,保证药物晶型的稳定性,改善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 多晶型药物的定量测定

2.1 多晶型药物定量测定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中对药物晶型的控制相对薄弱,多是定性分析,而仅定性分析原料药或制剂中的晶型已不能满足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完善的晶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药物的质量标准,进而为提高其临床疗效奠定基础。此外,对药典上已经收录的各类固体药物的晶型问题尚缺少必要的、有效的、定量的检测数据支持,该方面研究与国际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15 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大纲中明确提出增订“晶型研究指导原则”,这说明晶型控制问题已引起国家药典委员会的重视,但该指导原则的推迟发布说明该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未完全成熟,在今后的药物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的发展方向上,晶型的研究,尤其是多晶型定量测定,必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多晶型药物的定量测定方法

2.2.1 X-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每个化合物的晶体都有它自己特定的X射线衍射图,因此X-射线衍射分析是鉴别药物晶型的有力手段。XRD法常用最强衍射线的晶面间距和相对强度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具有特异、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的优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的晶型分析。

2.2.2 拉曼光谱法(Raman spectroscop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