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6364dffbb68a98270fefac5.png)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一)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遗传学习题第2章
![遗传学习题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be68e69561252d380eb6e17.png)
第2章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习题一、名词解释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核小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姊妹染色单体联会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联会复合体交叉端化着丝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交换胚乳直感无融合生殖二、填空1、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
2、次缢痕末端具有的圆形或略成长形的染色体节段称为_______________。
3、在有丝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呈L字形,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__________,如果染色体呈V字形,则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__________。
4、在细胞有丝分裂中_________期核仁消失,_________期核膜重新形成,________期着丝粒排在赤道板面上,______期微管集聚形成纺锤丝,_________期每条染色质的DNA复制,________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5、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I可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五个时期。
6、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期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在________期发生交换,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_期分开。
7、减数分裂中后期Ⅰ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Ⅱ发8、减数分裂后期Ⅰ是________染色体分开;后期Ⅱ是________分开。
9、水稻体细胞里有12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______;胚乳________;花粉母细胞________;精细胞________;胚________。
10、玉米的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在下面细胞期的各时期中,一个体细胞的前期着丝粒数为______;染色单体数为______;G1期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G2期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
人类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https://img.taocdn.com/s3/m/3d69480bf78a6529647d5397.png)
人类染色体命名国际体制
界标:是确认每一染色体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稳定的、有显著形态学特征的指标,包括染色体两臂的末端、着丝粒和某些稳定且显著的带。
区:两相邻界标之间为区。
带:每一条染色体都是由一系列连贯的带组成,没有非带区。
描述一特定带时需要写明以下4个内容:
①染色体序号
②臂的符号
异常核型的描述除包括以上两部分外,还包括畸变情况,也是用“,”与前面部分隔开。
1960年在美国丹佛、1963年在英国伦敦、1966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过三次国际会议,确定和制定了人类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识别、编号、分组以及核型描述等统一的标准命名系统。根据这一命名系统,1~22号为常染色体,是男女共有的22对染色体;其余一对随男女性别而异,为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将这23对染色体分为A、B、C、D、E、F、G 7个组,A组最大,G组最小。X染色体列入C组,Y染色体列入G组
基因组(genome) 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全部基因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060a810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c.png)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判断数量的话,首先你要搞清楚是什么细胞的什么时期,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前中后期,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去数PS:数染色体数量要计数着丝点,那样不容易错数染色体就数着丝点,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数X形态的染色体,再乘2DNA,没复制的染色体,一条就一个DNA;复制后的染色体,一条两个DNA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可以配对的就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含的就是一个染色体组笔记: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a8d62a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7.png)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1.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基因组成部分。
Chromatin is the genetic material inside the cell nucleus.2.染色质由DNA、蛋白质和RNA组成。
Chromatin is composed of DNA, proteins, and RNA.3. DNA缠绕在蛋白质核小体上形成染色体。
DNA is wrapped around protein histones to form chromosomes.4.染色体是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见的染色质结构。
Chromosomes are visible structures of chromatin duringcell division.5.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分为23对。
Human cells have 46 chromosomes, organized into 23 pairs.6.每对染色体中包含着一条由父母遗传的一对基因。
Each pair of chromosomes contains a set of inherited genes from the parents.7.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成姐妹染色体。
During mitosis, chromosomes replicate to form sister chromatids.8.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包含着特定的基因序列。
Each chromatid of a chromosome contains specific gene sequences.9.染色单体是DNA和蛋白质的结合体。
Chromatid is a complex of DNA and proteins.10.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Chromatids play important roles during mitosis and meiosis.11.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会缩短变厚。
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病---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病---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3b709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1.png)
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病1.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DNA的螺旋结构松散呈细丝状,形态不规则,弥散在细胞核内。
●染色体: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而缩短变粗,形成条状或棒状。
组成成分: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从DNA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DNA→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人的46条染色体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为23对染色体,称为二倍体(2×23),精子和卵子称为单倍体。
●人类染色体的结构:主要结构包括染色体臂,着丝粒,初级缢痕,次缢痕,核仁组织区(异染色质区),随体,端粒。
2.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全过程。
●有丝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体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得到2个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Ⅰ:Ⅱ: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或卵母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最后形成4个精子或1个卵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3.人类染色体分析技术●人类染色体研究常用技术的发展:低渗法制片技术:1952年,美籍华人徐道觉(T.C.Hsu);使细胞遗传学进入低渗时期。
秋水仙素处理法:1956年,华裔学者蒋有兴(Tjio J.H)和Levan A应用秋水仙素和压片技术,在流产胎儿肺组织中发现人类染色体数是2n=46条,标志着现代细胞遗传学的诞生。
目前国际认可的三大细胞遗传学技术共存:染色体显带技术、FISH、ACMG &ISCA 共同推荐芯片技术。
●人类染色体检测技术: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4.核型分析●核型(Karyotype):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https://img.taocdn.com/s3/m/5c81927d5acfa1c7aa00ccd7.png)
细胞分裂过程中,棒状结构,有利于 平均分配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
(一)染色质
间期核中,染色质以两种状态存在: 常染色质(enchromatin):
位于核中央,伸展开的呈电子透亮状态, 一定条件下可活跃的复制转录。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一般是卷曲凝缩状态。
一条染色体有常染色质,也有异染色质。
人类NOR位于13、14、15、21、22号 染色体短臂的次缢痕上。
6、端粒(telomere):
端粒为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位于染 色体的端部,由端粒DNA与端粒蛋白构成。 功能: 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保证DNA的完全复 制和染色体在核内的分布有关。
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端粒能结合在核膜上; 端粒长时,细胞能分裂和存活;端粒短时, 细胞不能分裂甚至不能存活。这与端粒酶的 表达与否有关。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纺锤体 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与世代交替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Chromatin)和染色体 ( Chromosome)是细胞核内同一物 质(遗传物质)在细胞增殖周期中不 同阶段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
间期细胞,网状不规则,有利于复制 和表达
Eucaryotic Cell Cycle
细胞分裂间期(interphase):
包括G1期、S期和G2期;
主要进行DNA复制、中心粒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等准备工作。
纺锤体有四种微管结构:
①极间微管(polar mt)两极间的微管, 在纺锤体中部重叠,重叠部位结合有分子 马达 。 ②着丝点微管(kinetochore mt),是从 着丝点到另一极的微管; ③星体微管(astral mt),由中心粒放射 出来的微管。植物没有中心粒和星体,其 纺锤体称无星纺锤体。 ④ 中间微管,不与两极和着丝点相连。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16aa610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0.png)
『高中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分裂期内绝对存在不会消失,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判断染色体个数: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个染色体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单体的存在要么是染色体的两倍,要么是0.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为零.染色单体出现个数为偶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如果不考虑件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那么姐妹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P.S.说得简单些,你看到一个像有两条中间黏在一起的油条,那么这就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黏在一起的部分叫着丝点.每一条“油条”就叫染色单体,又叫姐妹染色单体.
而没经过复制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也只有一个着丝点
也可以说当看到一个有两条“油条”的染色体就有染色单体.
而要知道染色体数目,就要看着丝点的数量.。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关系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572c2f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6.png)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关系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的关系:一、染色体是DNA的细胞存储载体1、染色体是特殊的DNA结构,在染色体内部有非常多的DNA分子。
它位于细胞核内,是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由一条细线构成,称为染色质。
染色质的组成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染色体的形状可分为长柱状(单倍体)和X形状(双倍体)。
每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目不完全相同,在动物细胞多于植物细胞;3、染色体内部DNA分子是由一系列碱基对组成的双螺旋,这种双螺旋结构被称为DNA双链。
染色体的长度取决于其内部的DNA分子的数量。
二、染色单体是DNA的基本单位1、染色单体是DNA的基本单位,是由碱基组成的最小的基因结构,它包含了细胞继承的所有遗传信息。
2、染色单体是由一条链或者双链组成的细小分子,它们是被孤立的只有一条碱基链的核苷酸碱基,或者双链组成的,它们由十二种碱基组成;3、每一个染色单体都有一个有序结构,它们组成染色体的碱基对,以存储和传输细胞基因信息。
三、 DNA是有机物的基本结构1、DNA是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它由碱基组成,是有机物基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细胞发生新陈代谢时,进行永久地复制和储存基因信息;2、DNA结构主要由碱基对组成,是控制细胞功能和复制的基础,可以将碱基对分离出染色单体来,而这些染色单体组装成染色体;3、染色体不仅是DNA的存储容器,而且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染色体内的多个DNA分子能够安全存在于细胞核,起到关键的作用。
总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染色体是DNA的细胞存储载体,染色单体是DNA的基本单体,DNA是有机物的基本结构,染色体内部的DNA分子是由一系列碱基对组成的双螺旋,染色单体是由一条链或者双链组成的细小分子,而它们组装成的染色体的长度取决于其内部的DNA分子的数量,每一个染色单体都有一个有序结构,它们组成染色体的碱基对,以存储和传输细胞基因信息,染色体不仅是DNA的存储容器,而且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DNA才是控制基因功能和复制的基础,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首先介绍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
![首先介绍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https://img.taocdn.com/s3/m/eb2700359b6648d7c0c7464d.png)
“有丝分裂”的知识梳理与重难点透析一、掌握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和判别方式1.判别方式染色体(个): 4 4 4 4识别:着丝粒的数目说明:①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形态;描述变化时应区分染色质、染色体,计算数量时应合并计算。
染色单体(个):0 8 8 0说明:染色单体往往以姐妹染色单体的形式存在,故肯定为偶数存在。
DNA(个): 4 8 8 4识别:画图的笔画数。
(染色质与染色体无非线条粗细差异)同源染色体(对):2 2 2 2识别:每一对染色体的大小、形状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提醒:①同源染色体来源不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故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粒断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尽管大小、形状相同,但来源不是分别来自父方、母方,故不叫同源染色体。
②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存在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但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联会。
③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尽管大小、形状不同,但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
2.概念辨析图形说明1(1)A、B、C细胞中都含有2条染色体。
(2)A、B、C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3)C细胞可能为一个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只存在于减数分裂。
(4)B、C细胞中都有染色单体。
(5)A细胞内有2个DNA分子,B、C细胞内有4个DNA分子。
(6)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3.典例分析例1、下图是二倍体植物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此植物细胞处于分裂的期。
(2)该细胞此时有对同源染色体;个染色体组。
(3)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
(4)①、④两条形态大小一样的染色体属于;①、⑤两条形态大小一样的染色体是经过形成的。
(5)若①号染色体上有基因A,则④号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为。
(6)若①号染色体上有基因A,则⑤号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为,若出现基因a,其原因是。
细胞遗传学名词解释1
![细胞遗传学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0995dc13fad6195f312ba676.png)
染色质(chromatin)最早是1879年Flemming提出的用以描述核中染色后强烈着色的物质。
现在认为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
常染色质euchromatin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组成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除S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 DNA包装比基本不变,可构成多个染色中心。
又称,结构性异染色质,是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在一定的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呈现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在一定时期的特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原来的常染色质可转变成兼性异染色质。
异染色质化heterochromatinization常染色质转变为异染色质的过程。
Y染色质:男性Y染色体长臂远侧由异染色质构成,如用荧光染料染色时,可出现强荧光。
凝聚染色质condensed chromatin处于凝缩状态的染色质。
核小体nucleosome核小体的形状类似一个扁平的碟子或一个圆柱体。
染色质就是由一连串的核小体所组成。
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染色质凝聚chromatin condensation;chromatin agglutination染色质凝缩进一步形成染色体的过程。
核小体核心nucleosome core由4种组蛋白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结构。
核小体核心颗粒nucleosome core particle由长度为146 bp的DNA区段与各两分子的H3/H4/H2A/H2B组蛋白八聚体组成。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5b1ef96ad51f01dc381f122.png)
遗传学名词解释第二章1.染色质:真核细胞分裂期间,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均匀的网状、丝状的物质(或称核蛋白纤维丝)。
2.染色体:细胞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折叠盘曲而成的杆状小体,形态结构相对稳定。
3.常染色质:染色质线中较浅且均匀的区段4.异染色质:在细胞间期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
5.结构异染色质:是各类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
此类染色质多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端粒区,次缢痕,以及Y染色体长臂远端2/3区段,含有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没有转录活性,是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
6.兼性异染色质:是在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色质失去转录活性,转变成凝缩状态的异染色质,二者的转化可能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例如,女性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是有活性的常染色质,约在胚胎发育的第16天,其中一条x染色质失去活性转变成异染色质,在核膜内缘形成高度凝聚的浓染色小体,即x 染色质。
7.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
8.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
9.灯刷染色体:灯刷染色体形如灯刷状,是一类处于伸展状态具有正在转录的环状突起的巨大染色体。
常见于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
因此它常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含有4条染色单体的二价体。
卵母细胞发育中所需的全部mRNA和其他物质都是从灯刷染色体转录下来合成的。
10.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一种缆状的巨大染色体,见于有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的某些细胞中。
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11.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两条分别来自双亲。
12.额外染色体(B染色体/副染色体):亦称多余染色体,是被称为A染色体的常染色体的对应词。
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7621e4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b.png)
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染色质是指存在于细胞核内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它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控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染色质的结构以及其功能。
一、染色质的结构染色质的结构包括核小体、链粒体、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等多个层次。
1. 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最基本的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组装而成。
一个核小体由两个线状DNA分子绕绕成球状,并与组蛋白紧密结合而形成。
核小体的主要作用是将DNA有效地组织和压缩成紧凑的结构,保护DNA免受损伤。
2. 链粒体:链粒体是一种线状结构,在核小体之间连接。
它们是由一条DNA链组成的,其长度和特定位置的序列决定了染色质的形状和结构。
链粒体在染色质中起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使染色质保持适当的形态。
3. 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是染色质的进一步组织,由多个核小体通过链粒体连接而成。
一个染色单体通常由10至100个核小体组成,并在细胞分裂时可进一步压缩成染色体。
4. 染色体:染色体是染色质的最高级组织形态,在有丝分裂时具有最高的可见度。
每个染色体由两条同源染色单体连接而成,它们在中心处通过着丝粒相连。
二、染色质的功能染色质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基因组稳定性维护、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
1. 基因组稳定性维护: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对于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染色质能够通过紧密排列、包装和压缩DNA,保护其免受损伤、断裂和丢失。
此外,染色质还参与DNA修复和DNA复制的调节,确保基因组的准确复制和传递。
2. 基因表达:染色质在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染色质的组织和压缩程度可以影响基因的可及性和转录效率。
在开放染色质中,DNA更易于与转录因子结合,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相反,在紧密压缩的染色质中,DNA难以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导致基因的沉默。
3. 遗传信息传递:染色质在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必须精确地复制和分离,确保基因组的准确传递给子代细胞。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99aca37bed5b9f3f90f1cb2.png)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
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2)每个染色体一般具有两个臂或一个臂,两臂之间有着丝点(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
细胞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复制形成由一个共同着丝点连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这时的染色体仍为一条染色体。
当细胞进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各有了自己的着丝点,这时就不再是染色单体而叫染色体了,随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①染色体的组成:一个染色体一般呈棍棒状(如图),包含一个着丝点(c)和两个臂(a、b)。
着丝点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少数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
一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
因此,对染色体计数时就是看着丝点的数目。
②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形态有两种,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
下图中,A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
B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完全相同。
B的着丝点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称之为姐妹染色体。
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点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③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B的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
随着着丝点分裂,B形成了C中的2个染色体,因而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④要计算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有染色单体时,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第五章第一节染色体和染色质
![第五章第一节染色体和染色质](https://img.taocdn.com/s3/m/8d9bd92bf01dc281e53af0b8.png)
• ③在细胞的寿命、衰老和死亡中起作用。
染色体端粒
端粒酶
特点:
1. 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 2. 为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 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
• 功能:
合成端粒DNA,维持端粒的长度
端粒及端粒酶的意义:
• 在中期染色体上常位于染色体的着丝 粒区,端粒区、次缢痕等部位;
功能:
• 1、具有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 码蛋白质;
• 2、在复制行为上,较常染色质早 聚缩晚复制
• 2)兼性异染色性:
• 作用:
• 染色质的压缩折叠可能是关闭基因 活性的一种途径。
常、异染色质的区别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螺旋化程度 低
7、染色体的三个关键元素
• 染色体要确保在细胞世代中保持稳定,必须具有 自主复制、保证复制的完整性、遗传物质能够平 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的能力,与这些能力相关 的结构序列是:
• (1)自主复制DNA序列:
• (2)着丝粒DNA序列:
• (3) 端粒DNA序列:
• 为一段短的正向重复序列,在人类TTAGGG 的高度重复序列。
染色质的二级结构:
• 螺线管 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6个 核小体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性管. 外 30nm; 内10nm,组蛋白H1位于螺旋管内 侧。
内10nm
组蛋白H1
一、二级结构与四级结构模型一致:核小体 (10nm),螺线管(30nm)
30nm螺线管 形成袢环
袢环模型(loop model)
2)着丝粒:
• 着丝粒:由高度重复的异染色质组成,是中期 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位;在很多高 等真核生物中,着丝粒看起来像是在染色体一 个点上的浓缩区域,这个区域包含着丝点又称 主缢痕也就是在两个染色单体相连处,染色体 上出现向内凹陷的縊痕,被称为主縊痕。此是 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之处。在大部分真核生 物中每个纺锤丝附着在不同的着丝粒上。如啤 酒酵母)附着在每个着丝粒上仅一条纺锤丝。广 义上说着丝粒也常指着丝点﹐然而狭义上的着 丝点是将染色体和纺锤丝微管相结合的蛋白质 复合体。
第二章染色质和染色体总结
![第二章染色质和染色体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decccf172ded630b1cb63b.png)
4.随体:从次缢痕到短臂末端有一种圆形或略呈长形的
染色体节段。可作为鉴定标志之一。
5.端粒(telomere):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位。 由端粒DNA和端粒结合蛋白(TBP)组成。富含G 的高度重复的短序列组成,末端形成t环。
1978年Blackburn E.B.在研究四膜虫的rDNA 时发现染色体末端有6nt的串联重复:5`— G4T2—3`,重复几十次, 总长度为:370-520bp, Cn(A/T)m, n>1,m1~4 单链长14-16nt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特性:
• 带负电,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属酸性蛋白。
种类多达数百种,含量少
主要为结构蛋白和酶类
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 整个细胞周期都合成,组蛋白只在S期合成。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1.
功能:
参与染色体的构建:帮助染色质纤维的 进一步折叠、盘曲 启动基因的复制 基因表达调节、基因产物转运、核内信 息传递,细胞周期中核亚微结构的变化
2. 3.
p39,表2-1
(四)RNA和酶
含量极少,与同源DNA高度杂交 调节基因表达 染色质是多种酶的底物
三、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贮存、传递及表达(蛋白质) 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1、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 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 纺锤体呈现典型的纺锤样。 • 位于染色体两侧的动粒微管长度相等, 作用力均衡。
赤道板
关于有丝分裂知识整理
![关于有丝分裂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c4ca808762caaedd33d456.png)
关于有丝分裂知识整理首先,让我问一个问题:新的细胞是怎么产生的?你一定会说:SO EASY,靠分裂。
那么我再问一个问题: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有几种方式?你又说了:很简单,两种~有丝和减数。
我的回答是:不对!细胞的分裂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这一点无需掌握,只要记:蛙的红细胞靠的是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在开始讲这两点之前,有几点先要搞清楚。
一、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
(请注意粗体的字)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的时间较短。
我们亲爱的61老师这样打比方:分裂间期就像你高中三年,分裂期就是三天高考(现在为两天)。
我觉得除了时间的比例略微夸张之外,除了没有考虑到连续分裂的细胞中的连续这一点外,这个比方很形象。
(PS:分裂期约占细胞周期的5%)若是能够理解,我们看一道题答案:C二、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辨认1. 问: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
答:请把书翻到75页,看广角镜。
问:太长了,看不懂。
答: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这两个是同一种物质。
只不过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
2 .问:染色单体是什么?答:请把书翻到72页,看“分裂期——前期”上数第四行“它由共用着一个着丝粒的两个染色单体组成”。
由此可见一个X型的染色体上有两个染色单体,它们共用一个着丝粒。
问:着丝点分裂之后,还能算两个染色单体吗?答:不能,染色单体只能成双出现,不是0个就是2个、4个……3. 问:姐妹染色单体是什么?答:共用一个着丝粒的两个染色单体就是姐妹染色单体。
然后,我们看两张图,应该能够帮助理解。
然后我们开始讲有丝分裂。
首先需要搞清楚它的过程,然后我们在挑几个需要注意的细节讲一下。
一、分裂过程请将书打开翻到72页73页,花五分钟阅读以下。
相信阅读完之后,你一定对分裂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我来总结一下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细胞的合成。
展开一下:间期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复制一定数量的RNA和蛋白质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完成分裂是所需的物质准备和能量准备。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85f3cc731126edb6e1a1049.png)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一)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
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2)每个染色体一般具有两个臂或一个臂,两臂之间有着丝点(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
细胞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复制形成由一个共同着丝点连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这时的染色体仍为一条染色体。
当细胞进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各有了自己的着丝点,这时就不再是染色单体而叫染色体了,随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①染色体的组成:一个染色体一般呈棍棒状(如图),包含一个着丝点(c)和两个臂(a、b)。
着丝点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少数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
一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
因此,对染色体计数时就是看着丝点的数目。
②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形态有两种,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
下图中,A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
B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完全相同。
B的着丝点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称之为姐妹染色体。
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点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③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B的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
随着着丝点分裂,B形成了C中的2个染色体,因而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④要计算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有染色单体时,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