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尺度与环境空间的一些感受

合集下载

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营造

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营造

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营造城市雕塑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美化了城市形象,还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

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设置雕塑,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能够增加市民的文化素养。

因此,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营造密不可分。

首先,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公共空间增添文化氛围。

城市雕塑是以空间艺术为载体的,通过艺术手段将人类的情感、思想、文化等表现出来,从而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了文化的气息。

城市雕塑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使雕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增加人们在这个空间的文化体验。

其次,城市雕塑可以为公共空间增加艺术的风景线。

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品不仅可以吸引市民的眼球,还可以让游客感受到美的享受。

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雕塑可以与自然景观或建筑物相互辉映,彼此映衬,形成独特的局面。

这样的艺术布局既能够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增加城市的知名度。

另外,城市雕塑的设置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

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大多数的市民都是来休闲、娱乐和放松的。

而城市雕塑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在这里放松心情、休息身体。

同时,雕塑本身也是一个艺术品,市民可以在这里欣赏艺术品、品味文化,增加生活的乐趣。

最后,城市雕塑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实际效用。

城市雕塑设计应该注重其实际效用,不能只是为了满足视觉上的美观而设置。

应该根据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考虑如何让雕塑更好地服务于空间,如增加市民的便利性、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等。

城市雕塑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联分析

城市雕塑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联分析

城市雕塑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联分析提纲:一、城市雕塑的意义与作用二、城市雕塑的设计元素与规划要素三、城市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四、城市雕塑的材质与构造特点五、城市雕塑的评估标准与设计难点一、城市雕塑的意义与作用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具有多重意义和作用。

首先,城市雕塑可以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特色,强化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品牌形象。

其次,城市雕塑可以丰富城市的公共空间和文化景观,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生动。

此外,城市雕塑还可以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感,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二、城市雕塑的设计元素与规划要素城市雕塑的设计元素包括形态、材料、色彩、光影等。

其中,形态是最基本的设计要素,决定了城市雕塑的外观和风格。

材料和色彩则会对城市雕塑的质感和氛围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相协调。

光影则是城市雕塑的点睛之笔,能为城市空间注入生机和活力。

城市雕塑的规划要素主要包括选址、功能定位、尺度比例和风格特征等。

选址需要考虑城市的交通、人流和文化特点,使城市雕塑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人所欣赏。

功能定位则需要符合城市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可以是纪念性、装饰性、娱乐性或交通引导性等。

尺度比例需要与城市的建筑尺度和空间比例相协调,使城市雕塑显得自然和谐。

风格特征则需要结合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

三、城市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城市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雕塑必须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城市的整体规划和风貌特征。

其次,城市雕塑应该能够融入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城市雕塑应该能够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感,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四、城市雕塑的材质与构造特点城市雕塑的材质和构造特点对城市雕塑的形态和质感产生重要影响。

材质的选择需要具有耐候性、适应性、艺术性等特点,常见的材料包括石材、金属、玻璃、塑料等。

而构造特点则需要符合城市雕塑的结构和安全性要求,能够抵御风雨、防止异物侵入和避免倒塌等。

雕塑与环境的融合

雕塑与环境的融合

雕塑与环境的融合雕塑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物质材料和雕刻语言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而环境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概念,它包括了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雕塑与环境的融合,不仅仅是将雕塑放置在环境中那么简单,它需要艺术家通过深思熟虑,将雕塑与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使雕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能让环境成为雕塑的背景和延伸。

雕塑与环境的融合,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首先,雕塑的形式和材料应该与环境相协调。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雕塑形式和材料来与之匹配。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选择一些简洁、自然的雕塑形式,如石头、木雕等;而在城市环境中,则可以选择一些现代、抽象的雕塑形式。

其次,雕塑的主题和意义也需要与环境相协调。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主题和意义来与之呼应。

例如,在历史遗址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主题;而在现代城市中,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的主题。

除了形式和材料之外,雕塑与环境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到空间和光线等因素。

空间的大小、形状和布局都会影响雕塑的摆放位置和方式。

同时,光线也会影响雕塑的视觉效果和质感。

因此,艺术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摆放位置和方式,以及合适的照明方式,使雕塑与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雕塑与环境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受和行为。

人们对于雕塑的感受和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时候,人们会对雕塑产生误解或者不理解。

因此,艺术家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受和行为,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现方式,使雕塑能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同时,艺术家也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行为对雕塑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材质和结构,避免人们对其造成破坏或者损害。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雕塑与环境的融合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语言,不断地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术,以创造出更加独特、更加具有个性和生命力的作品。

同时,艺术家也需要不断地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

雕塑与空间关系

雕塑与空间关系

雕塑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形式,与空间的关系是雕塑作品的多维度展示与传达方式之一。

雕塑作为一种立体艺术形式,通过在空间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形状和结构,以及艺术家的创造力,与空间产生相互作用,呈现出独特的美感与审美体验。

雕塑与空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仅是在表面上的物理关系,更是对观者情感和思维的引导与传递。

首先,雕塑通过与空间的关系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位置、角度和比例来使作品在空间中显得更加醒目。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它作为一个高耸的雕塑作品,矗立在巴黎的城市景观中,无论是从远处或者近距离观看,都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

此外,艺术家还可以通过调整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关系,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

例如,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放置一座巨大的雕塑作品,使之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可以引起观者的注意,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其次,雕塑与空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建筑物和景观的改变来创造出不同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一座雕塑作品的位置、大小和形状都会对周围空间的氛围产生影响。

例如,当我们在一个公园中看到一座巨大的雕塑,它可能会给人一种庄严和肃穆的感觉,增强了公园的整体氛围。

又或者,当我们看到一座欢快的雕塑作品,它可能会让整个空间变得活跃起来,给人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通过改变雕塑作品的位置和形状,可以使观者在空间中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得到丰富和多样化。

最后,雕塑和空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材料和技术创新来实现。

当代雕塑艺术家正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以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引人注目的作品。

例如,一些艺术家使用了金属、陶瓷、玻璃等材料来制作雕塑作品,使其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和效果。

又或者,一些艺术家使用了数字技术和投影技术,使雕塑作品具有动态的效果,与周围空间产生更加丰富和有趣的互动。

这些材料和技术的创新使得雕塑作品与空间的关系更加丰富多样化,吸引更多观者参与其中。

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和谐

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和谐

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和谐陈健(聊城大学艺术学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环境舒适和谐。

而城市雕塑往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在装点环境、美化生活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其所安置的地点完全公开.并且由广大民众自由参与审美.所以城市雕塑必须与环境和谐统一。

忽视了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必然会导致城市雕塑设计的失败.不但会破坏原本和谐的环境,而且还会给城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

按照艺术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雕塑设计。

充分体现出城市雕塑的公共属性,是我们每一位从事环境艺术的研究者所不容小觑的重要课题。

本文着重强调了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城市雕塑的公共性原则.在完善和提高我国城市雕塑设计理论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城市雕塑概述(一)城市雕塑的概念城市雕塑又称为“环境雕塑”、“景观雕塑”.通常是指放置于城市的建筑周围.广场、绿地、花园、小区、街道等公共空问当中的。

以雕塑的艺术形式为主的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按照其功能及体量大小的不同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娱乐性、宗教性这五类.每一类型的城市雕塑在具备艺术的审美功能同时都承担着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优秀的城市雕塑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还可以充分反映当地的历史人文。

体现出本地区独特的城市风貌及鲜明的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形象代言的。

名片”作用。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建设一个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与其所树立的标志性城市雕塑关系密切.谁都不可否认自由女神这一宏伟的城市雕塑使得更多的人对纽约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带有强烈雕塑风格的悉尼歌剧院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经典的设计.让悉尼这座城市闻名于世。

因此.一件成功的城市雕塑作品可以极大的提升该城市的形象。

一个城市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公共艺术的整体设计,其中城市雕塑尤为重要。

基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的城市雕塑规划——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基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的城市雕塑规划——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维普资讯
圈 鹣
基 于 空 间环 境 特 征 分 析 的城 市 雕 塑
[ 摘
要]城市雕 塑是城市精神文化与风貌特征 的重要展示载体。 优秀的城市雕塑对于营造空间景观 、提升地 区
精 神 品 质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上 海 市 浦 东 新 区城 市 雕 塑 规 划 以空 间环 境 特 征 分 析 为 引 导 , 采 取 通 则 与 特 例 相 结 合 的
导控节点导控廊道导控片区图在重点区域的控制导则中采用导控节点方式的空间形态包括城市的海陆空门户节点交通节点和广场节点如机场港口隧道口重要立交及重要的广场32基于空间环境特征的雕塑规划内容浦东新区城市雕塑规划采取总体控制分级导控突出重点的编制思路以空间环境特征分析为引导对浦东新区城市雕塑发展的历史人文环境空间承载环境进行梳理针对不同的空间特征和环境要求进行城市雕塑的分级分类导控形成规划控制体系
Ci up ue Pa nn s n Sp t I vr n n a a t ay i —— A s u yo t Sc lt r ln ig Ba e o a i y a En i me tCh r cer o An lss Ca e Std f
P d n w Ara Sh n h . h n f u o gNe e, aga 亿 e qDeu
s u is T e Pu on c lt r l l n p o o e o e , o r o s a d n d sa i c lt r o t l a wo k Th t de . h d g s up u a a r p s sz n s c ri r , n o e sa ct s up u e c n r me r . e p d y of r S U pu a d v l p n g lt n s nu a e ina p c . C It r l e e o me t e ua i s u e a r nd sg p  ̄a h r o b

试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试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第 2 卷 第 5期 3
21 0 0年 1 0月




学 院


Vl .3 O. 0 2 N 5 1 0c . t 201 0
J OU RN A L F W UH AN O UN I ER S TY F S ENCE V I O CI AN D GI EERI EN N NG
理石 、花 岗石 、木材 等非 金属 ;还 有水 、光 、风 、 声等 这 些元 素近 年来 也 被 纳 入 到 了雕塑 材料 的行
试 论 城 市雕 塑 与环 境 的关 系
王 传 品
( 汉 纺 织 大 学 艺 术 与 设 计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武 407) 303
摘 要 :城 市雕 塑 以城 市环境 为 背景 ,与城 市环境 形 成相 互联 系 的整 体 与 系统 。一件雕 塑作 品, 不论 是具 象 的 ,还是 抽象 的,都要 综合 其 内容 、材料 、尺度 、色 彩 等各种 因素 ,以整 体 语言 的视 角渗透 到环 境 之 中 ,成 为环境 整体 的一部分 ,与城 市 的 自然 、历史 、文脉 环境 相 互协调 ,并适 应
调雕 塑 与环 境 的关 系 问题 正 成 为 众 多 城 市 规 划雕
种 没 有 内涵 的作 品只会 变成 城市 的艺 术垃圾 ,最 终
遭到 淘汰 。
塑设计 与 制作者 们关 注与 探讨 的重 要课 题 。
2 雕 塑 设 计 与 制 作 各 因 素 要 与 周 围 环 境协 调
前 面 已经谈 到 ,城市 雕塑 属 于公共 空 间 ,它 是
所在 地 的空 间环境 ,成 为城 市 的 眼睛 ,反 映这 个城 市 的灵魂 。
关 键词 :城 市 ;雕 塑 ;环 境 中图分 类号 :J0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9—5 6 (0 00 —0 2 102 1)5 0 7—0 2

从城雕工作者的角度浅谈城市雕塑

从城雕工作者的角度浅谈城市雕塑

从城雕工作者的角度浅谈城市雕塑【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经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腾飞。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大批量的城市雕塑也应运而生,这些作品多数坐落在繁华的都市中,如:园林广场、街头公园、体育场馆以及企事业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

它们的出现把美丽的城市装点的更加富有魅力和内涵,并且与周围的高楼大厦、绿色园林紧密的融为一体,由此可见,城市雕塑与国家建设发展的主旋律是和谐的。

更体现出了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雕塑艺术魅力之间的联系。

在这里,我以一个雕塑工作者的角度来谈谈我对城雕的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城雕的基本概念、造型题材和寓意、城雕的主要材质、创作过程、城雕的造型特征、造型语言和城雕的审美功能。

【关键词】城市雕塑;造型语言;寓意;审美功能作为一名雕塑工作者,我为自己这些年近十件雕塑作品先后在省内各大城市的落成而感到高兴,能够受到多位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美与认可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因此,也把自己的认识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更多指导。

以下是我对城雕的几点具体认识。

一、城市雕塑的基本概念首先,城市雕塑属于户外雕塑,与室内架上雕塑有着根本的区别。

城市雕塑体积较大,较小的也在两米高左右,大的则高达一百米以上,如:美国纽约港内的贝德洛斯岛上的《自由女神》雕塑高达一百米以上,还有法国1898年建于城市中心的巨雕景观标志《埃菲尔铁塔》竟高达一百三十米,另外前苏联斯大林格勒英雄纪念碑上的主雕《祖国——母亲》高度也在一百零一米。

二、城市雕塑的造型题材和寓意城市雕塑的创作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历史经典事件、古代寓言故事、历代英雄豪杰、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象征标志、深受人民大众敬仰的普通而又平凡的文化名人、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者等。

如:朝鲜人民广场巨雕《千里马》,作品寓意该国人民在金日成将军的领导下,军民团结拼搏向前似“千里马”一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奔向美好未来的目标。

试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和谐

试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和谐
生 态环境 演 变和人 工环 境 的兴衰 。
( )材质 肌理 。材 质组 织 不 同得 到 不 同 的触 4
觉, 引发视觉 的质感 。
1 城 市 雕 塑 的基 本 概 念
城 市雕塑 , 一般 是指 在城 市道路 、 场 、 广 车站 、 码头 、 机场 、 育场 馆 、 共绿 地 、 园等 公共 场所 体 公 公
Ab t a t The ur n s ul u e i t y s,i s pa to h nv r me a r . I u t be ba e n t sr c : ba c pt r s is e e ti r f t e e ion nt la t tm s s d o he u b n e io r a nv r nme t Fr m i n. o tme,s ac p e,c t r lm e ni nd t e f ms o he a t t a s c a e t ulu a a ng a h or ft r ,i s o i t s wih t ba pa e e io he ur n s c nv r nme t e c t r t e pe f c l iy o r n s u pt r nd u ba nv r n— n a h o he o b r e ty un t f u ba c l u e a r n e io
Vo . 5 No 3 11 .
Jn 20 u. 07
试 论 城 市雕 塑 与 环 境 的和 谐
艾 永 生
( 安徽 建 筑 工 业 学 院 艺术 系 , 肥 合 202 ) 3 0 2

要 : 市 雕 塑是 城市 之 眼 , 于 环 境 艺 术 , 必须 以 城 市 环 境 为 背 景 , 时 间 、 间 、 化 内 涵 和 艺 术 形 式 城 属 它 从 空 文

纪念性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应用

纪念性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应用

纪念性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在对纪念性雕塑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纪念性雕塑的特点及在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起到的记忆、批判、警示和美化环境空间、和谐居民关系等重要作用,并阐述了纪念性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应用。

关键词:纪念性雕塑;环境空间;应用城市环境是城市形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展现城市文化品味、体现城市精神风貌、记录城市历史人文、塑造城市形象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而城市环境空间中的雕塑则是城市精神和内涵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环境主导性,它不仅有指示、引导、教化育人、弘扬功绩的作用,还是历史的记录者和守望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体现。

从古至今,雕塑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很多角落,从原始的图腾到现代城市的装饰;从庙宇里的神像到名人的纪念馆;从雕龙石座到屋脊上的吻兽……可见,雕塑发展历史之悠久和体系之庞大。

雕塑的纪念性是与生俱来的,纪念性雕塑在整个雕塑发展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城市公共环境中。

纪念性雕塑具有颂扬统治者的文治武功、纪念国家和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等功能;纪念性雕塑与人的活动环境成为一体,与环境紧密结合,起到烘托、渲染、提升、点缀的作用,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同时还为人们传达启蒙,引导,教化育人,警戒等作用。

一纪念性雕塑的特点雕塑是一门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作为造型艺术四大门类之一的雕塑,其历史比建筑、绘画、工艺美术都要悠久。

纪念性雕塑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时期重要事件或非凡人物,以此为题材所建立起来的环境雕塑。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文性和公共性。

纪念性雕塑再现历史事件﹑塑造杰出人物来缅怀过去,警示当下,让人们从中受到启迪﹑思索﹑振奋。

同时它与园林、建筑相互衬托,对周围环境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

中国纪念性雕塑大多由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实施,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功能,地位非常重要。

题材局限于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革命大众及重大历史事件。

目的在于弘扬当时的社会主导思想和道德规范及价值取向,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思想和传统教育。

浅谈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浅谈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浅谈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1.前言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不仅在视觉上对美化城市空间的环境有重要作用,在文化上对展示城市特色底蕴上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还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和符号,为展示城市文化和品味提供名片。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雕塑艺术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保持和谐统一以及被市民所普遍接受不断做着努力。

2.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现状一件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不仅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城市里的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还是一座城市历史积淀和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

纵观世界各大城市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无一没有深厚的城市底蕴。

例如,位于美国纽约港的自由女神之像,便充分地展示了纽约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自由和热情;放眼国内,深圳著名的开荒牛雕塑便展示了深圳这座城市从小渔村蜕变为经济特区的艰苦奋斗的历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默默耕耘的精神。

雕塑艺术由于能够直观地展示一座城市的风雨兴衰的厚重历史和精神内涵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也飞速地发展着。

大部分雕塑作品都能够成为城市一大旅游景点,成为城市的宣传名片,但也有许多粗制滥造的雕塑作品,不仅与体现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没有任何关联,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谈不上任何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道路、居民区、旅游景点等公共建筑室外场所。

它的制作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尊重城市生活群众的审美需要,然后通过一件精良的雕塑作品向城市内外的大众展示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的人文思想。

3.雕塑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及活动的关系3.1雕塑艺术在城市内部的特性及其分类雕塑艺术被设立在城市公共空间就决定了它的根本性质--公共性。

它不仅需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向他们投射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并受他们的舆论监督,还需要在设计、创作和制作过程中都体现出公共艺术的特殊内涵。

城市雕塑是城市和谐文明的符号

城市雕塑是城市和谐文明的符号

城市雕塑是城市和谐文明的符号城市雕塑(urbansculpture)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城市和谐文明的表述符号。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雕塑以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形式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显现,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和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城市雕塑的展示与研讨厦门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摄影家协会于2003年共同主办了“中国厦门(国际)城雕摄影大赛展览”及“国际城市雕塑论谈”,在我国开创了首个(国际)城市雕塑专题摄影大赛展览与理论研讨。

影赛征集了全国各地及1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位摄影家的4000多幅作品,评选出115件城雕摄影作品参展。

海峡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003中国厦门(国际)城雕摄影作品集》,特别是20多位国内、国际知名雕塑家参与了理论研讨,这是一次规格高、水平好、影响大的城雕专题活动。

本次活动结合厦门城市雕塑的现状,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理念和艺术定位的探讨。

为厦门市城雕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的思路。

一座城市,最能够给人以直观感受的是建筑和雕塑,而雕塑与建筑相比,更具有人文的关怀,它带有温度与情感。

是可触摸的。

雕塑的建设蕴含着一个城市的文脉,雕塑让人们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品格与气质。

一件成功的雕塑的价值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终级作用是彰显城市的文化与性格。

城市雕塑的建设与发展只有与所处城市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现代文明相融合才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才有其生存的可行性,才能适应我国以及当今世界城市雕塑发展的要求。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中国美术史上留下姓名的雕塑家不多,也缺少雕塑理论著作。

对于中国雕塑史的研究和创作经验的,主要开始于近代。

本次雕塑作品的大赛展览和雕塑研讨会的召开,有机会看到世界各国优秀城市雕塑的影像作品,聆听专家对城雕的演讲,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丰富了视听,从而进一步引证了雕塑在城市和谐文明中的重要性。

浅谈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浅谈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2 — 45。
3城市雕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城市雕塑与一般 的架上雕塑最大的不 同在 于它必须要安置在某一个具体 的城 市环境 中, 并与周 围的环境相协调 。优秀的城市雕 塑往往 是 环境与雕塑互动并有机结合的结果 。环境能 够制约雕塑 , 同样雕塑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 优 秀的城市雕 塑能够强化环境 的特质 , 提 高 空间的文化品位 , 改善环境品质。 它所 传达的 社会文化意义或表述 的信息 ,能引发公众 的共 鸣与联想 , 使艺术 品、 公众 、 环境 三者之间形成 良性的互动 , 激发环境 的生气与活力。 而劣质的城市雕塑则会降低城市的形 象和 品位,置放在环境 中既没有和空问发生对应关 系, 更没有城市文化的深层次体现 , 同时也 和城 市雕塑的发展方向和 目的背道而驰 ,也 就更谈 不上通过城市雕塑的建设而体现起 城市特征 、 文化品位和发展旅游的 目的,更无法成为城市 的标志和形象代言人。 城市 雕 塑 应该 以环 境 为 根 ,以 地方 民 族 文 化为源头 , 不是无 源之水 , 而 无本之木 , 而且 要 阐释城市特征 、 表现城市文化 、 彰显城市个性 。
现 。 至 今 日, 类 在 注重 对 自然 环 境 的 改 造 和 时 人 完善的同时 , 也越 来 越 注 意 人 文 环 境 的定 位 、 改 善和提高。 当雕塑的精神 内容被当成人 的知觉 认 识 中心 时 , 塑就 成 为 视 觉 形 象 , 雕 而它 所 处 的 人文环境就成为背景 。 比如深圳的《 拓荒牛》艺 , 术 家选取最具 吃苦耐劳 、勤勤 恳恳 的形象 一
空 间雕 塑 了 。
“ 作为艺术表现的样式 , 牛” 将深圳人开发 经济 特 区的历史人文因素作为素材融入其中 ,象征 性地暗示深圳人艰 苦创业 , 孜孜以求的精 神 , 点 石成金般地凸显出作品的“ 精神内涵” 。另一方 面, 人们 已经不能满 足与被动地欣赏 , 烈地渴 强

现代环境雕塑与环境

现代环境雕塑与环境

现代环境雕塑与环境雕塑自产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和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以其独有的魅力走向广阔的空间。

从欧洲建筑装饰看,几乎随处可以看到雕塑,这种建筑风格最鼎盛的时代是巴洛克时期,建筑本身几乎全成了雕塑。

随着现代建筑的出现,回归到建筑主体,不再以大量的雕塑占据室内外空间,也就是说不再是到处可见雕塑,而是重点运用了雕塑,使雕塑的地位突出、明显。

当然现代手法和传统形式不同,它采用了和建筑体面相调和的简洁块面或其它变形方法,也就是说更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和烘托。

因此称环境是雕塑的第二体系,即环境同样是雕塑的构成部分,它们是融合为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创造和谐氛围。

•、现代环境雕塑的形式特征环境雕塑,是运用物质材料为视觉及触觉提供实体造型为主的艺术,构成环境雕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构成环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就表现形式而言,圆雕与浮雕在视觉效果上有明显区别,圆雕观赏因其角度可以不断变化,因而是活动的、流动的,带有一定的动态性。

浮雕观赏却是固定角度和稳定的视域,因而是静态的,但其叙述性、情节性和场面性具有独到优势。

雕塑又有具象、装饰、抽象三种形式。

具象雕塑在环境构成中的作用是把对象的性格特征、结构动态、神情细致入微地再现出来,这是它的长处。

装饰雕塑注意对象的感受及认识,通过提炼、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造型,以形式美为原则,所以,表现题材广泛,可适合各种环境装饰构成。

抽象雕塑则是摒弃一切对客观对象再现的手法和理论,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结构,以隐寓、视觉心理为突破口,是现代建筑环境中理想的表现形式。

二、环境的制约与创建上述是从环境雕塑本身来分析形式特征对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受环境的制约,雕塑还必须千方百计改变“自我”与环境“和平共处”使,受制约的环境由于雕塑的改变而变成有利环境。

(1)环境对雕塑的制约:环境雕塑是占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顾名思义是要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因此,就要和周围一切环境一一天文、地理、建筑一一发生实际关系,受各种环境的制约。

试论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以公共雕塑与人文环境为例

试论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以公共雕塑与人文环境为例

近年来 , 随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和城市建 设步伐的加快 , 各地城市雕塑的建设也轰轰烈 烈 、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 比如 , 雕塑 的形式 、 题材和城市 的整体风貌不 致, 对城市的景观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出现 了新的城市垃圾。 有的作品看上去似乎很有现 代感和时代感 , 但实际上脱离了本地的地域特 点、 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 , 出现了一大批大同 小异的 “ 抽象线条、 球体 、 几何体” 和清一色、 故弄玄虚的不锈钢大杂烩 。 公共雕塑的观众 的覆盖面很广 ,对不 同 年龄 、不同文化程度 、不同欣赏层次 的人们 都具有它本身的教育 、 欣赏功能 , 所以我认为 城市雕塑 的建设必然成为城市文化景观的重 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文化景观里, 单单把雕塑 作品作为独立主体 的雕塑来考虑是不够的 , 必 须把它放到城市中的更大区域 中来考虑 , 尽量 把它与城市的自 然景观、 园林景观 、 建筑景观 及文化景观作科学的统筹规划 ,这就 要求我 们设计者应该具有系统 的观点 。 建造城市雕塑,必须注意它周围的环境 , 包括人 、 时间、 建筑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和 制约。 —个雕塑环境就是一个系统 , 而且它被 包含在更大的系统一 一 文化景观之中。 雕 塑在文 化景观 之 中不 仅仅 是一种 艺 术表现形式 。 更是一种社会行 为。它需要满 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 , 也要满足人们心理上 的需求 。在某种意义上讲 , 人们塑造 了环境 雕塑 ,环境雕塑也影响着人 ,塑造着人 。这 从三个方面体现 : 1 .感悟性 雕 塑艺术 以美 的造型 唤起 人 们某 种情 感 ,雕塑还可以创造 出庄严 、雄伟 、明朗、 幽 暗、诙谐等不同的氛 围,使人产生崇敬、 自 豪、 欢快和压抑等情绪。作为空间艺术的 优秀雕塑艺术 , 它 占有三度空间,它与现场 的环境氛围相 融 , 人们或远观其整体剪影 , 或近观其形态 , 置身环境之中 , 观者也成为

雕塑艺术如何塑造公共空间

雕塑艺术如何塑造公共空间

雕塑艺术如何塑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人们共同使用的场所,如公园、广场、街头等。

这些空间既是城市的核心,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共空间中,雕塑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通过雕塑作品的创造与展示,为公共空间增添了美感、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首先,雕塑艺术通过形态和材质的多样性,为公共空间注入了丰富的艺术元素。

雕塑作品的形态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可以是巨大的,也可以是微小的。

它们可以是金属、石头、木材等材质的,也可以是塑料、玻璃等现代材料的。

这种多样性使得雕塑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激发着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其次,雕塑艺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设计,为公共空间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雕塑作品可以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纪念,也可以是对自然、生活、科技的表达。

它们通过形象、符号、象征等艺术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形态,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例如,一座雕塑作品可以通过独特的造型和材质,展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余,也能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此外,雕塑艺术还能够通过与公共空间的环境融合,为人们创造出具有社会意义的场所。

雕塑作品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人们的导航点和集结点。

它们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交流和娱乐的场所,成为社区和社会的重要节点。

例如,一座雕塑作品可以成为人们聚集的地方,通过艺术的力量,促进人们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同时,雕塑作品也可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对话,改善公共空间的氛围和品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雕塑艺术如何塑造公共空间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到雕塑作品的展示和保护。

雕塑作品通常需要一定的空间和环境来展示,因此在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预留出适当的位置和条件来容纳雕塑作品。

同时,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维护也需要注意对雕塑作品的保护和修复,以确保它们能够长久地为人们所欣赏和利用。

论城市雕塑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和谐共存

论城市雕塑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和谐共存
林梓波 .李 敏
350) 60 4
( 三明学院塑 , 作 应当紧密适应 时代精神 和社会进步 的发展 , 强化其公共性 、 环境性、 艺术审美性 ,
与 现代 都 市 和 谐交 融 , 适 空 间 环境 、 文 环境 , 造 出一 种 富 有 生 机 的 艺术 环境 氛 围 。融 合 环 境 、 谐 共存 是 现代 城 市雕 谐 人 创 和
环境 能 够改 变人 .不 同的空 间环 境使 人 产生
美 经验 , 向公众 的艺术 。在我 国“ 面 公共 艺术 ” 亦被
称为 “ 公共 环 境 艺术 ” “ 、 环境 艺术 ” “ 民艺 术 ” 、市 。 从 这种 意义 上来 说 . 各类 在 公共 空 间 , : 场 、 如 广 街
不 同 的心理 感受 。随着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现代 化 的

作为公 共 艺术形 态的城 市雕 塑
所谓公共艺术 (u l n 不是指某种风格或 Pbc ) iA
流派 , 不是指某 种单 一 的艺术样 式 。它是 以艺术 也
性是 现代 社会 民主 、 等 、 平 自由观念 发展 的必然 结
果 .它标 志着城 市公 共雕 塑不再 只是 艺术 家 “ 艺 为
道 、 化、 筑、 绿 建 交通 枢 纽 、 园林 等地 安 置 的面 向公 众 的雕 塑都 属 公共 艺术 .我们 可泛 称 之为城 市 雕 塑 。而 真正作 为公 共艺术 形态 的城 市雕塑 , 当具 应 备 以下几个 基本 特征 :

合. 以期创 造 出一个 诗意 的谐适 空间 。 本 文 从 城市 雕 塑 艺 术 的公共 性 原 理 出发 . 探 求 其公共 性 、 环境 性 、 艺术 性 、 审美 强制 性 , 导我 引 们 以科学 的认 识 为基 础 .站在 更 高 的层 次和水 准

雕塑与空间的关系

雕塑与空间的关系

雕塑与空间:一种独特的艺术与环境的关系雕塑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塑造和雕刻材料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雕塑不仅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与环境、空间和时间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雕塑与空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雕塑的创作和欣赏。

一、雕塑的空间表现雕塑的空间表现是雕塑艺术的核心特征之一。

在雕塑中,艺术家通过塑造和雕刻材料,创造出三维的空间形态。

这种空间形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雕塑的空间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

这些形式在塑造空间形态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空间环境以及观众的视觉感受。

雕塑的空间表现可以打破空间的界限,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一个大型的抽象雕塑可以打破建筑物的边界,将空间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这种空间划分可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为观众提供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此外,雕塑的空间表现还可以与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一个纪念性的雕塑可以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二、空间对雕塑的影响空间对雕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空间环境为雕塑提供了创作的背景和基础。

艺术家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大小、形状、光线、色彩等因素,以确定雕塑的形式、材料和主题。

其次,空间环境也影响了观众对雕塑的感受和理解。

不同的空间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情感反应,影响观众对雕塑的感知和理解。

最后,空间环境也影响了雕塑的保存和保护。

由于雕塑是一种三维的实体,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材料的侵蚀和破坏。

三、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雕塑与空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数字技术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方法,可以创造出更加复杂和逼真的雕塑作品。

同时,人们对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关注也将推动雕塑与环境、建筑的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空间体验。

此外,随着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雕塑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视觉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雕塑尺度与环境空间的一些感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袁军0812241273)
摘要:中国城市雕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设计者对雕塑尺度与环境空间的关系的认识也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越来越重视。

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归根结底,二者的关系能否处理的珠联璧合,主要源自是否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我对西安、上海、北京的一些城市雕塑与环境空间尺度关系调研后,结合一些专业知识,对城市雕塑和环境空间的尺度关系以及二者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Abstract:China's urban sculpture have matured in decades of development.The designers have increased awarenes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culpture's scale and the environment's space to a certain height, and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ir eyes.In practice however,there will still be a lot of problems.Ultimately,this relationship can make a perfect pair mainly depend on meeting the aesthetic needs of people.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in Xi'an, Shanghai and Beijing I get some simple views with combin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关键词:城市雕塑环境空间围合空间空间领域视距
Key words: urban sculpture environmental space Wai Hop space space Line-of-sight
雕塑前面加上城市二个文字之后,必然会多出一些限定。

便注定它与架上雕塑有所区别。

城市雕塑置身户外,与周围的环境公共空间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否能够像朋友、亲人或者恋人般相处融洽。

那么要看城市雕塑与其周围的环境是否能顺畅自然的沟通。

沟通的前提是城市雕塑在环境中的地位,在一个城市公共空间中是雕塑与环境谁君谁臣,还是互相映衬相敬如宾又或是画龙点睛。

这都是值得设计者考虑的问题。

这些问题一定要体现在解决城市雕塑与周围环境空间的尺度关系。

雕塑是立体的,有长宽高。

就个体而言这个长宽高就是它的尺度。

作为环境空间而言同样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

除了空间的面积,环境空间中会
有植物、台阶、甚至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等,它们同样组成一个立体空间。

这两个空间的尺度关系正是这篇文章探讨的问题。

一、围合空间
一般意义上的围合空间指的是设计者要设计的空间范围。

比如一个广场的轮廓线所包括的空间。

大多设计者在设计城市雕塑时,尺度大小一般以所设计的广场轮廓线为基准。

然而审美是一种心里过程,尺度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对比。

这个所谓的围合空间只是客观上的围合空间,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人在面对一个空间时心中会以周围就近的物体为参照物自然产生一个围合空间,这个空间往往以周围能明确感受到的最高物体为基准,这出自人类本能。

拿广场雕塑为例,广场周边一般会有道路,道路后面会有一些高大建筑,这些建筑会自然形成一种围合空间,我暂且将这种心理现象产生的空间称之为心理围合空间。

作为一个广场雕塑,人们在绕过建筑物的遮挡之后,在视觉感受中会自然的将围合空间扩展到以高大建筑物为参照对象的空间中。

从观赏者到城市雕塑之间的遮挡物越少,这种感受越强烈。

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

怎么看怎么觉得雕塑尺度小了。

所以设计者在城市雕塑的设计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心理围合空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所需要设计的围合空间。

而要充分考虑到心理围合空间。

对于这样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采用空间分割来切断观赏者与雕塑之间的视觉联系。

有句俗语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当然,并不是要将广场周围密闭,只是在远距离的最佳观赏距离(远景观看一般理论界认为在垂直视角18°左右比较合理)之外可以合理利用景观墙、景观树、道旁树等元素在雕塑和观赏者之间形成一个视觉屏障,利用这些元素遮挡主体雕塑,虽然依然可以看见雕塑,但却产生深山藏古寺的感觉。

弱化了不合理的尺度对比,合理转移观赏主体的视觉注意力。

由于中间加入参照物的关系会将围合空间变得更加合理。

这样也会强制观赏主体进入合理距离进行观赏。

这种强制观赏主体在合理距离内观赏的方式多不胜举,拿上海世纪大道上的雕塑《日晷》为例,她坐落在世纪大道末端一个环岛上,这样路过的车辆上的人观赏时,必定沿着公路的限定观看,雕塑与观者的距离基本在雕塑高度的二到三倍左右。

在景观设计中往往会用一些小品雕塑去点缀,这些雕塑的尺度一般相对较小,具有相对的亲和力,往往与人构成更强烈的互动关系,在设计中围合空间一般控制在雕塑高度的三倍左右,尺度关系相对好控制。

但应该注意的是雕塑与背景树木等参照物的比例关系,一般宁高勿低,过于低矮的树木会使人产生错觉从而影响视觉效果。

在雕塑高度三倍围合空间范围内背景参照物如果高于垂直视角超过45°以上,便不容易产生尺度对比。

另外还有步行街的雕塑,尺度一般都比较小,人物高度在两米之内,和行人的互动更加亲密,这些雕塑的参照物是周围的灯箱、路灯、垃圾桶甚至不断移动的人流也参与尺度关系之中。

在王府井和南京路的步行街上随处可见游人和雕塑之间亲密的互动。

二、空间领域
一个城市雕塑一但伫立在某个空间,必然会在它周围形成一个空间领域也就是空间张力,以这个雕塑为中心的一片空间就成了它的领地。

在这个领地内一但出现其它突兀相冲的形态。

就会产生视觉冲突。

如同站在你面前站立了两个怒目相向的的人,从而破坏原本和谐的气氛。

拿东方明珠为例,这个上海地标性建筑也可以称为雕塑性建筑,这种形式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到中叶时期,源于现代绘画和现代雕塑对建筑的影响。

从建筑角度讲,一个建筑旁边出现另一个建筑无
可厚非,而东方明珠有一个特点,就是像雕塑一样具有全方位观赏性。

作为一个雕塑性建筑,它显然具备雕塑的特点。

记得中国的四川乐山大佛高70米,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高46米。

一个面对宽阔的江水,一个面对大海。

高468米的东方明珠则面对黄浦江,因为这些大尺度的作品需要广阔的空间领域才能展现其雄浑壮美。

东方明珠曾经何等的昂首挺胸,如今站在南京路口去看东方明珠时,右边的金茂大厦赫然挺立在它的旁边,虽然相隔一定距离,但依然闯入东方明珠的空间领域,在这个视角观看,与之高度几乎平均的金贸大厦(金茂大厦高420.5米)分庭抗礼,弱化了东方明珠的视觉冲击,从而显得不那么壮观雄伟了。

只有在视点和二者连成的直线形成小于90°夹角时,这种冲突才能减缓。

只有在黄浦江的中景观看和滨河大道的近景观赏是明珠的气势才能得以显现。

加上现代灯光的运用东方明珠的魅力尽情展现无疑是在夜晚了。

三、建筑的启示
在建筑中对近景、中景、远景的最佳观赏视距。

它是根据视点与建筑最高点的视角定位的。

这个理论来源于19世纪德国建筑师麦尔建斯,远景视角为18°(视距为建筑高度的三倍),中景视角为27°(视距为建筑高度的两倍,近景视角为45°(视距为建筑视角的一倍)。

在城市雕塑中这个理论也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践中城市雕塑尺度越大实际上观赏距离会相应变长。

这个理论反过来应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的环境空间的大小来确定城市雕塑最佳尺度。

对于大型城市雕塑而言至少要将环境空间控制在雕塑高度的三倍之外。

但如果环境空间超过了雕塑
高度的五倍那么雕塑就显得小气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人的可视距离一般50米以外,视觉对象的形象就很模糊了。

在我实际调研中发现,以上规律只是一个基本规律,一个基本参照而已。

很多环境空间里不会仅仅放置一个雕塑,除了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尺度关系,同一个大空间中的多个雕塑之间也有宾主关系,次要雕塑的尺度应该小于主雕的尺度,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

而抽象雕塑的尺度关系就相对灵活一些。

另外每一个雕塑的体量关系也不相同,相对单薄的雕塑最佳视距可能会相应缩短,反之则相对延长。

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一种,公共性意味着雕塑要和周围的环境空间发生互动,也城市雕塑与环境空间又要和人发生沟通,如何处理好城市雕塑、环境空间以及人三者的关系,雕塑与环境空间的协调统一非常重要以上是我通过对一些城市雕塑的调研后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将其完善。

参考文献: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