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dae0c2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2.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材,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合理利用等知识点。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自然资源分类、分布特点和合理利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学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合理利用。
2.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案例资料。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吗?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请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请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4.巩固(5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况》教学设计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况》教学设计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113c1381c758f5f71f67b8.png)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一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自然资源X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⑵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X围不断变化的特征;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X围是不断变化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三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电脑视频〕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54自然资源概况〔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的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概念在课本中划出来。
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59a2c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b.png)
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状况。
3、了解我国太阳辐射量分布的大致规律。
明白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及其成因。
能力目标:1、能正确判定什么是自然资源。
2、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法,能够运用已知知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初步的分析评判。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面对我国的资源现状,明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种类及正确判定。
教学难点:1、正确判定自然资源。
2、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学阅读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PowerPoint2021幻灯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新)同学们,我们用的教材是用什么做成的?(木材)谁能举出例子说说还有哪些生活或学习用品的原材料来源于自然界?(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过渡)第一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
(板书)一、什么是自然资源(提问)阅读课文P54第1段,结合我们周围的实例,说一说什么是自然资源。
(“活动1”)(板书)概念(学生汇报答案)(火眼金睛)判定下面哪些属于自然资源?(“活动2”)(出示幻灯片)(摸索)我们如何样才能正确判定出自然资源呢?(学生讨论、归纳)1、存在于自然界,未经人类加工;2、目前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巩固提高)我们再来看几种物质,判定有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出示幻灯片)(过渡)那自然资源的类型有哪些呢?(板书)类型(提问)“活动2”中的自然资源属于哪种类型?(出示幻灯片)判定图中的自然资源属于哪种类型?(结合“活动3”)(过渡)自然资源的特点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二、自然资源的特点(讲授)由于社会的进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明白得不断加深,资源开发和爱护的范畴不断扩大。
湘教版八上地理 3.1自然资源概况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上地理 3.1自然资源概况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ce1051c1c708a1294a442b.png)
八年级地理教学案课题: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学习目标: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两大分类。
2、记住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3、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两大分类。
2、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两大分类。
2、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精彩导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本节我们将会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自主学习1.概念:存在于________的能为人类提供________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主要包括_______资源、______资源、_______ 资源、 __________ 资源、__________ 资源以及__________资源等。
按照可否再生,自然资源还可分为__________资源和 __________ 资源。
3.特征:我国自然资源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4.利用:我国现在的资源利用现状十分严峻,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探究学习1自然资源的概念我们现在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如何给自然资源下定义?由此可知,自然资源是人类从中获取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练习、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然资源图片,下列哪些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会被耗尽吗?我们将它们分成哪两大类?练习、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填序号)①太阳能②被污染的水③铁矿④石油⑤森林⑥退化的草场⑦土地⑧煤⑨鱼⑩核能⑾风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看书完成下列填空,然后总结出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土地()矿产()耕地()河流径流量()草原、海洋、水产等等各种资源都居世界前列。
中国人均占有量和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较土地()淡水()森林()矿产()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采取的措施我国的自然资源形势严峻,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施怎样的战略目标?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d35b6e910ef12d2af9e7e7.png)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并能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教材包括“自然资源自述”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两部分。
“自然资源自述”,包括自然资源概念和分类。
课本通过活动,要求学生明确理解给出的几种自然资源的具体作用,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自然资源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可再生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通过案例去理解,以及如何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并要求学生明白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人类对其如何利用和保护。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通过图表对比几种资源的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的位次去体会。
通过活动让学生收集理解当地自然资源利用情况,了解资源还存在分布不均的特点,在开发利用中还存在浪费严重等问题。
【重点难点】(一)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二)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征。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我们都知道,人类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活动2【讲授】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提问】谁能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关系呢?(学生回答)【展示】人类利用土地、矿产、森林、水能资源的图片,并完成p.46活动。
【小结】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的气候、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都是自然资源,它们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活动3【活动】一、自然资源自述【承转】可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资源,比如当有一天没有了空气、水,我们就不能生存。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17c7216c85ec3a87c2c556.png)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二、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能说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重要特征。
(3)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征
2、难点是联系身边的事例形成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30b2a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3.png)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树立珍爱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增强资源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特点教学方法:情形导入、对比分析、读图分析、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情形导入: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东西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学生回答)着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自然资源。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4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别?(3)54页活动题目2、3。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六种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那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什么缘故?(2)教师点拨:能够再生或者能够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短时刻内不能再生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
(3)探究结论: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4、拓展延伸: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该如何样利用自然资源?(二)、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自然资源的特点》,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人类社会的进展变化,从自然资源的范畴、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几方面分析自然个性化修改:资源有哪些特点,并能举例说明。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难。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总量居世界情形人均占有量居世界情形矿产资源第3位是世界人均的1/2土地资源第4位是世界人均的1/3水资源第6位是世界人均的1/4森林资源第8位是世界人均的1/6海产资源世界排名名列前茅世界排名专门低珍稀动物种类约占世界总数的1/10 约有20种面临绝灭材料二漫画“所剩无几”探究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差不多特点是什么?教师点拨:此题考查的是人类与自然资源的紧密关系,漫画反映了人口增长造成的资源问题,资料显示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15edb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f.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从基础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2.难点: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自然资源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资源案例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表格。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河流、矿产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自然资源吗?”通过问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340879315727a5e9856a6157.png)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什么是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知道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重要特征3、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3、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使用的纸张是用什么做的吗?(木材)谁能举例说说还有哪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自然资源概况2、认定目标:分层逐步展示,学生静听、牢记3、导学达标(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读书思考:1、什么叫自然资源?举例说明。
2、自然资源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师总结后,利用电脑呈现多幅图片,让学生辨认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并做P54活动2、3题,教师进行反馈矫正。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读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特征有哪些?生读书后,归纳得出。
(师用电脑呈现要点)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讲述中可以以实例(湖南张家界)引入,使自然资源范畴变化变成直观形象的实例呈现给学生,有利于突破难点。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2、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差异的。
教师展示内蒙古草原从东向西的景观图片,通过不同地域的操场景观揭示草场质量的差异。
3、自然资源的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让学生读“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主要煤矿”“中国主要金属矿产”5、自然资源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最后指导学生作课本P55上的活动练习。
5、课堂小结:教师选用典型数据和图片指导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6、达标测评:学生抢答或齐答一、找出正确的一项:1、下列资源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土地 B森林 C 阳光 D电能2、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 B石油 C树木 D石墨3、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二、分门别类: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核能耕地煤白桦林石灰沙漠三峡工程木材道路石山石油太湖草原房基地水库天然气1、土地资源。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3465752b160b4e767fcfa1.png)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在特征和利用方式上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完成P61课本活动题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2、从“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入手,以太阳能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两方面把握自然资源概念的扩展性和数量的有限性两个特征;
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活动题、案例分析等,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在特征和利用方式上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回顾上塘中学开展的“文明小袋鼠”、“光盘行动”等活动,书写倡议书,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及特征和利用方式上区别。
三、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特征
四、教学用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控制人口数量,提。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湘教版)共4页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湘教版)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ce760f358fb770bf68a5584.png)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湘教版)一、教材剖析“自然资源概况”是湘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第一节,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主要类型”。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联系最为重要桥梁与枢纽,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是比较广泛,初中学生能大致了解其含义,故在七年级世界地理总论及分区教学中,没有单独学习自然资源有关概况。
在八年级,即将学习中国土地资源、中国水资源与中国分区等内容之前,安排学习自然资源概况内容就很有必要。
同时,这部分内容学习,对培养学生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习惯,树立科学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科学素养都有十分重要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中学地理教学一个核心之一。
教材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常见类型、自然资源特点,以阅读材料形式介绍了中国自然资源概况,并安排了相关活动。
基于课标要求,自然资源概念部分是最为重要内容。
自然资源常见类型、自然资源特征有助于理解自然资源概念。
对于中国自然资源概况相关内容,宜采取课外拓展阅读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良好习惯。
因为该部分内容在后面中国分区中还要详细学习,所以让学生有整体感性认识即可。
同时从课时安排情况来看,过多地涉及中国自然资源概况,要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也有困难。
另外,关于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种类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资源认识,也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良好习惯,内容难易程度能够接受,应补充介绍。
对于教材所举案例,宜进行一些选择与加工改造,更多地用学生身边例子来说明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主要类型;知道自然资源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感知与认识身边地理事物做起,养成注意以地理视角观察与认识生活习惯,增进对“学习有用地理”与“学习生活中地理”认识,增加对地理兴趣与热爱;通过对自然资源概念、主要类型、主要特点学习,树立科学资源观,增强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08f41c3968011ca300916d.png)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3.1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
![3.1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ecc7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3.png)
3.1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2.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3.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掌握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自然资源概念,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思考,如“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等。
2.知识讲解(25分钟)(1)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气候资源:如阳光、气温、降水等。
②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矿泉水等。
③能源资源:如电力、生物质能等。
④水土资源:如水、土地等。
⑤生物资源:如森林资源、水生动植物资源等。
(2)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通过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各地主要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着重讲解中国的煤炭、石油和森林资源。
3.案例分析(25分钟)(1)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的例子,展示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存在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
(2)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以写作、小组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激发爱护自然、关注环保的意识。
4.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及体会,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掌握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度思考,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四、教学方法1.图片或视频引入法。
2.课堂讲授法。
3.案例分析法。
4.学生研究法。
五、教学辅助措施1.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图片。
2.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名师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98d0235f0e7cd1842536b8.png)
《自然资源概况》名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能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通过比较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3)学会用图和资料归纳总结地理事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征【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读图分析、小组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苹果,大家知道苹果来自于什么资源吗?(学生回答)明确:苹果来自果树,而果树又来自土地资源。
出示图片:书本、汽车和火炉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它们分别来自什么资源?(学生回答)提问:刚才说的这些资源都来自哪里?(学生回答)明确:都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直接存在的,被人类开发后用于生产和生活。
过渡: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二、新课学习(一)什么是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直接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趁热打铁:大家判断一下哪些是自然资源(学生回答)大理石汽油石油钢管铁矿石森林棉花阳光海洋鱼群羊毛空气天然宝石21教育网明确:属于自然资源的有:大理石、石油、铁矿石、森林、阳光、海洋鱼群、空气、天然宝石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呢?(学生回答)明确: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展示图片,进行讲解:气候资源:可以风力发电;水资源有淡水资源,也可水力发电;土地资源为我们提供粮食,生物资源为我们提供鱼类等海鲜食物;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煤和石油作为能源,煤可以燃烧,石油提供动力,铁矿石可以冶炼钢铁;生物资源可以为我们做服装的原料,如:羽绒服。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提问:自然资源有哪几个特征呢?(学生回答)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展示图片:桂林山水讲解:优美的风景成为一种新的资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44a54b84ae45c3a358c0a.png)
[中小学复习资料]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中小学复习资料]第十一单元:清清的水瀑布教材分析:《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
这首诗分三小节。
第一小节写瀑布的声音,后两节写瀑布的形态。
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小诗虽短,却感情激越,适合朗读教学。
教材安排了认字9个:叠、涌、滩、般、喻、衬、屏、阵、雾。
写字6个:布、松、丈、脚、座、尘。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建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
如果只在朗读技巧上费功夫,让学生模仿,则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还可以再扩展几句,比如:“一道白银”说的是。
“如烟,如雾,如尘”形容。
只把喻体和本体指出来也还不够,还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体会这些比喻句描写的景象,比如听一听浪涌岸滩的声音。
松涛声,联想水声。
可以设置情境用“好像”“如”造句,但不要讲关于比喻句的概念,如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
生字“丈”的第三笔是弯捺,应该先练练这个笔画再写字。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一、你能照样子写出词语来吗?叠叠阵阵二、课文会背吗?试着填一填。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相关资料: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景区位于贵州安顺市西南面,由姿态各异的十几个地面瀑布、地下瀑布和风光绮丽的桥水上石林、天星洞等组合而成,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之一。
黄果树大瀑布位于景区的中心,每当河水上涨时,如银河倒倾,桥身震颤,雨雾升腾,艳阳之下道道彩虹从潭中飞出,尤为壮观,而在河水小时,瀑布分三五条从悬崖坠落,如仙女秀发披肩,不乏妩媚娟秀。
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翻江倒海。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535c1c0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8.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初步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的开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利用保护等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保护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资源概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向学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551775a98271fe910ef978.png)
【板书】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
【提问】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
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同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过渡】矿产资源按用途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刚才说到的煤、石油都属于能源矿产,大家说一说还有什么能源?
难点
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方法
读图、分组讨论
课型
教具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明确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的重要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资源等图,了解他们的分布
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板书)
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练习】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
①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5f15af1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8.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自然资源的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和数据,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资源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还不够清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认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数据查询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片、案例、数据等教学PPT,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教学案例:收集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数据资料:准备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学生查询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全面的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9c254e65ce0508773213db.png)
本学期总第34课时本单元第 2 课时授课日期11、27 课题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利与弊2、石油产量和发电量皆居世界前列3、我国铁矿储量最多的三个省4、我国主要煤矿、油田、铁矿、有色金属矿的图例符号、产地名和位置5、煤的储量和产量在我国能源资源中居首位6、我国有稀土、钛、锂、钨、锑等五种有色金属矿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重点难点1、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及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2、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3、主要矿产图例符号的记忆及主要矿产地的分布。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播放人们开采煤矿、金矿、石油的录像片段讲授新课:(提问过渡)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电脑展示)观看、思考并回答录像中开采的自然资源540黑色金属:铁金属矿产有色金属:钨、锑、锂、钛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资源(非可生资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上述矿产在我国的地位及作用。
学生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相互交流。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过渡)我国矿产资源有何特点? 电脑展示: 1、 归纳出煤矿、油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集中的地区 2、 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
电脑显示结论: 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1、 煤、铁、石油北方居多 2、 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评价: 1、 有利于集中开采——利 2、 运输负担加重——弊 (过渡)观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录像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以下问题: 1、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解决的对策是什么? 到讲台前指图回答、自由发言、学生纠偏分组交流,讨论,发表 个人见解。
采富弃贫、采大弃小、浪费严重、乱采滥挖、污染环境、破坏严重煤、石油、电力不足煤炭燃烧时污染环境人为原因更为重要板书设计: 教后记: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单调的,除了矿产名称外,就是矿产地名,如何把它讲得生动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为此,本节课设计教学主线清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实践性原则,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18783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e.png)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过程与方法、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学生将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和环保意识。
各组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案例,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总计用时:40分钟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 重点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及其特点(有限性、分布不均等)。
- 关键词: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有限性、分布不均。
-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自然资源的分类,旁边标注各自的特点,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传授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一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⑵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三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四课时计划:1课时五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电脑视频〕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54自然资源概况〔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的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概念在课本中划出来。
〔过渡〕: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的关键是什么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
)〔老师〕:“很好!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备2个条件: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请大家看屏幕中的几组图片,一起来判断它们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
〔电脑打开多组图片〕〔活动中的师生问答〕“巧克力”是不是自然资源?(不是,巧克力不是自然界的)那么“闪电”呢(有个学生回答:“是,因为它是自然界的。
”其他同学这时纷纷说:“错了”。
闪电不是,它现在不能提供福利。
)〔老师小结〕:这就对了,判断自然资源必须要二个条件都具备: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比方说闪电,一直人们想方设法利用它,但是现在还没有利用,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过渡〕自然资源有很多,那我们怎么进行分类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本P54第二段:自然资源的分类。
”同时,朗读结束后看看屏幕,判断这些图片都是属于哪些类型的自然资源。
同时我们就来个比赛,除了老师找出的这些资源外,同学们还能举出各类自然资源的其他例子,看谁举得多。
〔电脑出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1、气候资源:热能(太阳能),降水,光能,风能等等;2、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等;3、土地资源:山地、平原、耕地、农田、丘陵、草地等等;4、生物资源:(动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植物资源:木麻黄、大米黄、多种桉树、银合欢、杨树等);5、矿产资源:铁、锰、铜、铝、金、钠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补充):能源矿:煤有色金属矿:钼、锡、钨、锰、铅、锌、镍、铜、铝土、锑、镁、铅锌黑色金属矿:硫铁、铁建材:石灰岩、高岭土、花岗岩、金刚石、石灰石非金属矿:硫、磷6、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盐场等等。
(当同学列出汽油时,其他同学可以说:“不是,汽油不是自然界的,是石油提炼的”)〔老师补充说明:“汽油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所以不是自然资源”〕〔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老师小结和过渡〕:同学们非常的细心,在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资源都有什么特征。
请大家看到大屏幕:〔展出一段我国资源的材料〕资料:我国有种类繁多、储量巨大的资源,因而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娱乐的胜地”。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目前世界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160多种,这些矿种我国几乎都有,其中我国的钨、锑、锡、稀土、煤、石墨菱镁矿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森林面积15894.09万公顷。
)*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我国野生动物中有450多种兽类,占全球兽类总数的10.7%。
另外,我国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稀有的动物。
如大熊猫、东北虎、长臂猿、扬子鳄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老师〕: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哪个同学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五句话所反映出的我国资源状况?(学生踊跃回答:我国资源丰富)〔老师小结〕: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这也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一大优势。
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
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种类就有160多种,是世界少数几个矿种比较多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教师〕:接着我们再来另外一组材料:〔展出另外一段我国资源的材料〕:*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教师〕:通过以上数据,大家能否说出我国资源状况除了资源丰富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学生:人均不足)〔教师提问〕:我国是个资源大国,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人均不足呢?〔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总结〕: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但资源终究还是有限的,我国的人口众多,居世界首位,平均起来就很少了。
[过渡] 最近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汽油的价格有什么变化吗?讨论:同学说:“现在4块多一升了,好贵呀”老师:记得去年才2块多,你们知道为什么涨价这么块吗?(学生:能源有限呀!”)〔老师〕:这和燃料有限有关系,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同学们很关注生活,这很好!”〔电脑放映资料〕有资料表明:世界主要矿产的可开采年限约为:原油45年,天然气56年,金、银、锡、铅只可开采20—30年,铁矿石230年。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1/2。
据有关资料,我国部分矿产可开采年限,铁矿约70年,铜矿约69年,钨矿约15年,汞矿约18年,原油约19年等。
如果不能找到可供开采的后备资源,它们总有一天是要用完耗尽的。
因此人类一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找到更多的后备矿产资源,另一方面不断地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用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来代替它们。
这种种的资料表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教师表扬后小结〕: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通过以上资料的对比分析,我们总结出了自然资源的第一个特征:1、数量是巨大的,但是又是有限的。
(电脑打出)〔过渡〕同学们请看屏幕中的“铜矿图片”、〔教师〕:这是一张“铁矿石”,我国铁矿石的种类很多,根据矿石中的成分不同,我们进行了分类,最重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
铁矿石常按其含铁量的高低分为富矿(含铁量高于50%以上)和贫矿(含铁量在45%~50%以下)。
在现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中,97.5%为贫矿,平均含铁量为32.7%。
大部分铁矿储量已被开发利用。
我国铁矿的储量虽然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多数都是贫铁矿,由此可见自然资源的质量存在差异。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第二个特征:质量存在差异。
〔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5-56,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三副有关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图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矿和主要金属矿石的分布图。
根据这三副图和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我国的矿产资源”来完成屏幕中的练习题:〔电脑展示练习题〕〔教师小结〕:从练习中,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我国石油、天然气、煤、铁及其他金属的分布都有哪些规律?(北方多,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教师提问〕: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刚刚我们分析的都是实体资源,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著的自然资源,可是生活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资源,就如太阳能。
降水多的地方相对云量就会多一些,云对太阳光会有什么影响呢?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它的分布特点。
〔教师归纳〕:对太阳辐射量解释——读出昆明、广州、北京三地的总辐射量——在上海和乌鲁木齐连一条直线,指导学生阅读太阳辐射的一般规律:东少西多,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均高。
*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青藏地区)分析原因(水气少,云雾少,光照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多,再加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分析原因(处在东南气流和西南气流的交汇处,造成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少)〔教师小结〕:通过活动题,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然资源的第三个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电脑放映)〔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自然资源有限,而且有的燃料使用的年限也不多了,同学们很着急,课本P55中玲玲同学也产生了:“如果石油都开采完了,我们怎么办呢?”的疑问?同学们有没有想到什么好的注意呢?〔学生讨论〕用其他的来代替如太阳能、风能;到其他星球寻找新的能源”;用核能;过原始生活,出门走路;用地震、海啸的能...〔老师归纳补充〕同学们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非常好,但过原始生活现在还可能吗?你愿意吗?(“不可能,不愿意”)人类在不断的进步,过原始生活不太可能,也不愿意,课本中贝贝给大家出了这样的主意,(电脑打出:“说不定到哪一天,海啸、地震、风暴等都会成为自然资源”)那么你们觉得贝贝想的有可能实现吗?还有利用太阳能、到其他星球找能源,这样的事有可能发生吗?[学生]:可能,风暴、海啸、地震都蕴藏有巨大的能量,但需要技术,我们现在洗澡有的不是用了太阳能吗?;〔老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你们想想,以前我们不能利用太阳能来洗澡,现在已经可以了,再有我们的汽车也开始利用太阳能了,最近也发现了一些新能源了,比如说“可燃冰”,[电脑展示“可燃冰”的资料,让学生一起朗读,了解一种新的能源]“可燃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