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上的物理学问题分析
鸡蛋中的物理学问
![鸡蛋中的物理学问](https://img.taocdn.com/s3/m/08f81e620740be1e640e9a5c.png)
鸡蛋中的物理学问鸡蛋是餐桌上的一种传统美食,其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深受人们喜爱。
你知道小小鸡蛋中藏有多少物理学问吗?一、扩散现象把新鲜的鸡蛋外壳打开时,可以看到蛋黄完整饱满,蛋清粘稠透明。
把放久了的鸡蛋外壳打开时,却是蛋黄松散,蛋清混浊,俗称“散黄”。
鸡蛋“散黄”是蛋清与蛋黄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众所周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蛋清和蛋黄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时彼此进入了对方。
鸡蛋存放时间越长“散黄”越严重。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易发生“散黄”。
若“散黄”不严重,无异味,高温煎煮后仍可食用。
若细菌滋生,蛋白质已变性就不能吃了。
新鲜的鸡蛋泡在盐水中,几周后蛋清和蛋黄都变咸了;将鸡蛋浸在卤汁中慢火煮炖,调料的香气会逐渐渗入鸡蛋中。
这些都是分子的扩散现象。
二、蒸发吸热刚煮熟的鸡蛋从水中捞出时,蛋壳上湿漉漉的,握在手里有点烫,但还可以忍受。
可是过一会,当蛋壳上的水变干后,握在手里却感觉更烫了。
鸡蛋刚从热水中捞出时,蛋内不断向蛋壳传递热量,由于蛋壳上附着一层水,水在蒸发时吸收热量,使蛋壳的温度不升。
当水蒸发殆尽,蛋壳的温度就会快速升高,这时握在手里就会感觉更烫了。
饮食店做大饼的师傅,在把生大饼贴到炉膛内壁之前,总是把手往冷水里浸一下,然后再托着大饼伸进炉里。
正是手上的水蒸发吸热,保护了他的皮肤不被烫伤。
从刚出锅的笼屉中捡馒头时,手上沾点凉水就不会感觉烫,也是手上的水蒸发吸热延缓了热量从馒头到手的传递时间。
三、液化放热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鸡蛋原本是干燥的,但是过一会蛋壳上就会有晶莹透亮的小水珠生成。
这是由于刚拿出的鸡蛋温度低于室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蛋壳上遇冷放热液化,液化后的小水珠依附在蛋壳上,就好像鸡蛋出汗似的。
鸡蛋从冰箱中取出后就不要再放回去,因为水蒸气在蛋壳上液化成小水珠后细菌也会借此繁生。
如果再放回冰箱,细菌不仅会侵入鸡蛋,还会蔓延到冰箱里其它食物上。
打鸡蛋的原理
![打鸡蛋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dd51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c.png)
打鸡蛋的原理打鸡蛋的原理其实是一个涉及物理学和化学的复杂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物理学上的原理。
当我们把鸡蛋打在平面上的时候,鸡蛋壳会碎裂开来,液体和固体的部分分离出来。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因为鸡蛋壳的结构和鸡蛋内部的物质特性导致的。
首先,鸡蛋壳是主要由钙质构成的,钙质的硬度很高,所以鸡蛋壳比较坚硬。
当我们用力打击鸡蛋壳时,外力会传导到鸡蛋壳上,当外力超过了鸡蛋壳的承受能力时,鸡蛋壳就会破碎。
这就是物理学上的原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被打破,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成功打破鸡蛋。
而在化学层面上,鸡蛋内部的物质是液态和固态的混合物。
鸡蛋清和蛋黄都是由蛋白质和水组成的。
当我们把鸡蛋打碎时,液体和固体的部分会迅速分离出来,这是因为鸡蛋内部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蛋白质会与水形成凝胶状物质,这样就会将鸡蛋壳内的物质分成两部分。
这就是化学上的原理。
总的来说,打鸡蛋的原理是一个涉及到物理学和化学学科的复杂过程。
而要成功打开一个鸡蛋,我们需要在物理上和化学上都要充分了解鸡蛋的结构和性质,这样才能快速打开鸡蛋。
除此之外,鸡蛋壳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影响我们能否成功打开鸡蛋。
通常来说,鸡蛋壳是一个长椭圆形,这种形状使得它比较容易破碎。
如果鸡蛋壳是圆形的,那么它就比较难破碎了。
而且,鸡蛋壳表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影响我们能否成功打开鸡蛋。
表面越光滑的鸡蛋壳越难破碎,表面越粗糙的鸡蛋壳就越容易破碎。
另外,打开鸡蛋也是一个涉及到动能和势能转换的过程。
当我们用力打击鸡蛋壳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给鸡蛋壳加了一定的动能,当动能超过了鸡蛋壳的承受能力时,鸡蛋壳就会破碎。
这个过程中,动能转变成了鸡蛋壳内部物质的动能,所以鸡蛋壳破碎后内部的物质就会迅速分离出来。
在化学方面,鸡蛋内部的物质结构也是影响我们能否成功打开鸡蛋的重要因素。
鸡蛋内部的物质包括蛋清和蛋黄,它们都是由蛋白质和水组成的。
当我们打开鸡蛋的时候,蛋白质和水会形成凝胶状物质,这样就会将鸡蛋内部的物质分成两部分。
物理关于鸡蛋的实验报告(3篇)
![物理关于鸡蛋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e6416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鸡蛋的物理性质;2. 掌握测量鸡蛋密度、弹性模量、比热容等物理量的方法;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用公式ρ = m/V表示,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2.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时产生形变的能力,用公式E = F/A表示,其中E为弹性模量,F为受力,A为受力面积。
3. 比热容: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用公式c =Q/mΔT表示,其中c为比热容,Q为热量,m为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三、实验器材1. 鸡蛋;2. 天平;3. 量筒;4. 弹簧测力计;5. 温度计;6. 烧杯;7. 水浴锅;8. 钳子;9. 秒表;10.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密度测量(1)将鸡蛋放在天平上,记录其质量m1;(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3)将鸡蛋放入量筒中,记录水面上升后的体积V2;(4)计算鸡蛋的体积V = V2 - V1;(5)计算鸡蛋的密度ρ = m1/V。
2. 弹性模量测量(1)将鸡蛋放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记录初始长度L1;(2)用钳子轻轻压缩鸡蛋,记录压缩后的长度L2;(3)计算压缩量ΔL = L2 - L1;(4)计算弹性模量E = F/A,其中F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为鸡蛋的横截面积。
3. 比热容测量(1)将鸡蛋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调节水温至室温;(3)记录室温T1;(4)将鸡蛋放入水浴锅中,用秒表计时,记录鸡蛋在水浴锅中加热的时间t;(5)取出鸡蛋,用温度计测量鸡蛋的温度T2;(6)计算温度变化ΔT = T2 - T1;(7)计算比热容c = Q/mΔT,其中Q为鸡蛋吸收的热量,m为鸡蛋的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鸡蛋的密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鸡蛋的密度ρ约为1.03g/cm³。
2. 鸡蛋的弹性模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鸡蛋的弹性模量E约为3.2×10⁵Pa。
鸡蛋身上的物理学研究
![鸡蛋身上的物理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0b84080b4e767f5acfce60.png)
鸡蛋身上的物理学研究一、问题产生的背景一天,在家看着奶奶做饭,她拿了一个鸡蛋,椭圆形的,她往灶头一敲,鸡蛋就坏了,我还看到鸡蛋里面有粘粘的液体……由此问题就产生了。
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三、实验器材:鸡蛋四、实验人员:组长:单义(统筹领导)组员:田野(查找资料)史亚男(实验操作)白瑞(整理资料)叶笑笑(制作报告)司化杰(后勤保障)五、实验地点:本班教室六、实验时间:2011-11-30七、进行实验1、看鸡蛋夏天,鸡蛋常常容易变质损坏,如果用平常的方法直接看鸡蛋,则不能看到鸡蛋内的情况,但如果我们将鸡蛋对着阳光,同时将周围遮挡起来,这时我们便可隐约地看见鸡蛋内的情况。
可见鸡蛋还是有一定的透光性的。
在孵鸡场,工作人员常常将鸡蛋放在暗室与外界相连的小窗洞上,以观察鸡蛋的孵化情况。
2、煮鸡蛋由于鸡蛋中蛋清和蛋黄的凝固温度不同等因素,所以用不同的煮法可煮出不同花样的鸡蛋。
⑴淌心蛋:用急火煮鸡蛋,当水沸腾后,由于蛋清在外层,首先被煮熟凝固,而由于蛋清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此时的蛋黄由于受热不充分,基本上还处于液态,如果此时就将鸡蛋取出,便就煮成了我们所说的淌心蛋了。
⑵温泉蛋:蛋清的凝固温度大约是70℃左右,而蛋黄的凝固温度却只有60℃左右,所以我们在煮鸡蛋时只要将水温控制在60℃——70℃之间,便可煮出一种奇特的蛋——温泉蛋:蛋黄已凝固,而蛋清却还是晶莹剔透的液体!3、玩鸡蛋⑴转鸡蛋:将一枚生鸡蛋和一枚熟鸡蛋以同样的速度在桌面上转动,将会发现生鸡蛋很快就会停下来,而熟鸡蛋转的时间会较长一点。
原因就是生鸡蛋在转动时,蛋清蛋黄由于惯性就会阻碍蛋壳的转动。
⑵滚鸡蛋:将鸡蛋横着沿斜面滚下很容易,而竖着却只能缓慢地滑下!可见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⑶做不倒翁:将生鸡蛋的一端敲一个小孔,将蛋清蛋黄慢慢甩出,凉干再在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滴入一些胶水以固定住沙子,在蛋壳外画上脸谱,便制成了一个不倒翁。
4、腌鸡蛋腌鸡蛋时,盐水的配置是很有学问的,过咸,盐水密度大,鸡蛋浮在水面上,容易发臭变质;过淡,鸡蛋腌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咸,所以配制的盐水应能使鸡蛋刚好悬浮在水中为宜,这样过一段时间后,鸡蛋中盐分增加,密度变大,相反盐水的密度变小,所以鸡蛋逐渐沉入坛底,这时鸡蛋也就腌得差不多了。
鸡蛋撞地球应用的什么原理
![鸡蛋撞地球应用的什么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ab88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4.png)
鸡蛋撞地球应用的什么原理1. 引言鸡蛋撞地球是一个常见的科学实验,它揭示了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鸡蛋撞地球的应用原理,并解释为什么鸡蛋撞击地球时会破裂。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鸡蛋撞地球的实验中,可以将系统定义为鸡蛋和地球的组合。
在鸡蛋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当鸡蛋撞击地球时,动能会全部转化为破裂鸡蛋的形变能和声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总能量守恒,但能量类型可以相互转换。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变化。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在鸡蛋撞地球的实验中,当鸡蛋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时,它会加速下落。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4. 鸡蛋撞地球的具体过程鸡蛋撞地球的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准备工作•准备一个干净的、没有裂纹的鸡蛋。
•准备一个高处,例如楼梯或悬崖。
•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建议戴上安全帽和护目镜。
4.2 下落过程•将鸡蛋从一个高处自由下落。
•在鸡蛋撞击地面时,观察和记录鸡蛋的状况。
4.3 结果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鸡蛋会破裂。
•破裂的程度和撞击速度有关。
5. 为什么鸡蛋会破裂在鸡蛋撞击地球的过程中,鸡蛋破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5.1 破裂点鸡蛋的破裂点通常位于一个薄弱的部分,即鸡蛋壳的尖端或最低部分。
当鸡蛋撞击地面时,冲击力会导致壳的强度超过其承受力,从而导致破裂。
5.2 动能的转化当鸡蛋撞击地面时,它的动能会迅速转化为形变能和声能。
形变能指的是鸡蛋壳的变形。
鸡蛋壳是一种比较脆弱的结构,不能够承受过大的形变,因此在撞击瞬间会发生破裂。
此外,声能是由撞击引起的声音。
5.3 撞击速度和角度鸡蛋的破裂还取决于撞击的速度和角度。
鸡蛋沉浮的原理
![鸡蛋沉浮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a5a54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4.png)
鸡蛋沉浮的原理
鸡蛋沉浮的原理是基于物理学中的密度原理。
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轻重程度。
当水温一定时,鸡蛋的密度决定了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鸡蛋的外壳主要由钙质组成,而蛋黄和蛋白则是水、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混合物。
蛋白质相对较轻,而蛋黄中的油脂和其他营养成分密度较高。
当一个鸡蛋完整地放置在水中时,它会处于水中的平衡状态。
如果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它会下沉;如果鸡蛋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它会浮在水的表面。
当密度相等时,鸡蛋会悬浮在水中。
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在水中观察鸡蛋的沉浮状态来判断其新鲜程度。
新鲜的鸡蛋内部水分较少,蛋黄和蛋白的密度相对较高,所以新鲜的鸡蛋会沉在水中。
而不新鲜的鸡蛋由于在蛋壳上存在微小的孔洞,水会渗入蛋内使其内部水分增加,导致密度降低,因此不新鲜的鸡蛋会浮在水中或者倾斜浮起。
需要注意的是,鸡蛋沉浮的原理可以用作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程度,但并非绝对可靠的方法。
最准确的判断鸡蛋新鲜程度的方法是通过打开蛋壳,观察蛋黄和蛋白的形态和气味。
鸡蛋立正原理的应用
![鸡蛋立正原理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0207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鸡蛋立正原理的应用简介鸡蛋立正原理是指鸡蛋在平衡的情况下能够自身立起来的现象。
这一原理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不仅有科学研究的价值,还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鸡蛋立正原理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潜在用途。
鸡蛋立正原理的原理1.鸡蛋外壳形状的影响:鸡蛋外壳呈现圆锥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助于平衡。
当鸡蛋倾斜时,重心会向倾斜的一侧移动,直到重心位于底部,使其能够自身恢复平衡。
2.鸡蛋内部物质的作用:鸡蛋内部的蛋清和蛋黄在遭受外部力的作用下能够流动,并且能够调整位置,从而帮助鸡蛋恢复平衡。
鸡蛋立正的应用1. 物理学实验鸡蛋立正原理常被用于物理学教学实验中。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鸡蛋的位置和角度,观察鸡蛋能否自己保持立正,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建筑结构设计鸡蛋立正原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鸡蛋立正原理应用于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能够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和坚固。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底座形状和重心分布,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3. 工艺品制作鸡蛋立正原理也被应用于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中。
制作立卧鸡蛋工艺品时,人们通过在鸡蛋上制造合适数量和位置的孔洞,使得鸡蛋能够保持平衡而不倒。
这种工艺品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还是一种很好的手工制作活动。
4. 厨房技巧鸡蛋立正原理在厨房烹饪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在煎鸡蛋时,如果将煎鸡蛋的一侧切平,使其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平底锅上,就能够保持鸡蛋的平整,煎出更美观的鸡蛋。
总结鸡蛋立正原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视,但在科学和实际应用中却有着广泛的用途。
通过理解鸡蛋立正的原理,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发现更多与物理学和设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鸡蛋。
鸡蛋立正原理的应用还有很多,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发现更多的潜在用途。
鸡蛋中的物理学问
![鸡蛋中的物理学问](https://img.taocdn.com/s3/m/f7c5f77c01f69e31433294ca.png)
鸡蛋中的物理学问作者:孙玉生潘英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6期鸡蛋是餐桌上的一种传统美食,其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深受人们喜爱。
你知道小小鸡蛋中藏有多少物理学问吗?一、扩散现象把新鲜的鸡蛋外壳打开时,可以看到蛋黄完整饱满,蛋清粘稠透明。
把放久了的鸡蛋外壳打开时,却是蛋黄松散,蛋清混浊,俗称“散黄”。
鸡蛋“散黄”是蛋清与蛋黄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众所周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蛋清和蛋黄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时彼此进入了对方。
鸡蛋存放时间越长“散黄”越严重。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易发生“散黄”。
若“散黄”不严重,无异味,高温煎煮后仍可食用。
若细菌滋生,蛋白质已变性就不能吃了。
新鲜的鸡蛋泡在盐水中,几周后蛋清和蛋黄都变咸了;将鸡蛋浸在卤汁中慢火煮炖,调料的香气会逐渐渗入鸡蛋中。
这些都是分子的扩散现象。
二、蒸发吸热刚煮熟的鸡蛋从水中捞出时,蛋壳上湿漉漉的,握在手里有点烫,但还可以忍受。
可是过一会,当蛋壳上的水变干后,握在手里却感觉更烫了。
鸡蛋刚从热水中捞出时,蛋内不断向蛋壳传递热量,由于蛋壳上附着一层水,水在蒸发时吸收热量,使蛋壳的温度不升。
当水蒸发殆尽,蛋壳的温度就会快速升高,这时握在手里就会感觉更烫了。
饮食店做大饼的师傅,在把生大饼贴到炉膛内壁之前,总是把手往冷水里浸一下,然后再托着大饼伸进炉里。
正是手上的水蒸发吸热,保护了他的皮肤不被烫伤。
从刚出锅的笼屉中捡馒头时,手上沾点凉水就不会感觉烫,也是手上的水蒸发吸热延缓了热量从馒头到手的传递时间。
三、液化放热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鸡蛋原本是干燥的,但是过一会蛋壳上就会有晶莹透亮的小水珠生成。
这是由于刚拿出的鸡蛋温度低于室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蛋壳上遇冷放热液化,液化后的小水珠依附在蛋壳上,就好像鸡蛋出汗似的。
鸡蛋从冰箱中取出后就不要再放回去,因为水蒸气在蛋壳上液化成小水珠后细菌也会借此繁生。
如果再放回冰箱,细菌不仅会侵入鸡蛋,还会蔓延到冰箱里其它食物上。
研究性学习报告——鸡蛋中的物理学
![研究性学习报告——鸡蛋中的物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53e60f7ba0d4a7302763ad4.png)
鸡蛋中的物理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
在这里说说鸡蛋中的物理知识:1、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鸡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
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
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
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
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4、浮沉现象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鸡蛋凝固的原理
![鸡蛋凝固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e4b3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1.png)
鸡蛋凝固的原理1. 引言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之一,而鸡蛋的凝固过程是食品加工和烹饪中常见的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鸡蛋凝固的原理,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介绍几种不同的鸡蛋凝固方式。
2. 鸡蛋的组成在了解鸡蛋凝固的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鸡蛋的组成。
鸡蛋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组成。
2.1 蛋白质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蛋白质可以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变性和凝固。
2.2 脂肪鸡蛋中的脂肪主要存在于蛋黄中,它是蛋黄的主要成分之一。
脂肪在加热过程中会融化,但不会发生凝固。
2.3 碳水化合物鸡蛋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的一部分,包括少量的糖类和淀粉。
碳水化合物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凝固,但可能会发生糊化作用。
3. 鸡蛋凝固的物理原理鸡蛋的凝固是由于蛋白质分子的变性和聚集所致。
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的分子会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的聚集,形成凝胶状物质,从而使鸡蛋凝固。
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变性。
变性是指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包括氢键和其他非共价键的断裂,以及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这种结构的变化使蛋白质分子失去原有的形状和功能。
3.2 凝聚变性后的蛋白质分子会相互吸引并聚集在一起,形成凝胶状物质。
这种聚集是由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等引起的。
聚集后的蛋白质分子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使液体变为固体。
4. 鸡蛋凝固的化学原理除了物理变化,鸡蛋凝固还涉及到化学反应。
在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不仅发生变性和凝聚,还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4.1 伯氨基磷酰胆碱的水解鸡蛋中含有一种称为伯氨基磷酰胆碱的化合物。
在加热过程中,伯氨基磷酰胆碱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物。
这也是为什么加热过度的鸡蛋会变黑的原因。
4.2 糖类的糊化鸡蛋中的糖类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糊化作用。
关于鸡蛋物理知识
![关于鸡蛋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7bcb1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e.png)
关于鸡蛋物理知识鸡蛋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与鸡蛋相关的物理知识:1.力学:鸡蛋的形状使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这是因为它的形状是前圆后尖,这种流线型设计可以大大减小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
当鸡蛋在桌面上滚动时,其旋转运动可以保持鸡蛋的稳定性,防止其翻滚。
此外,鸡蛋的硬壳结构也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从而保护内部的蛋液不受损伤。
2.热学:鸡蛋是一个很好的热学实验材料。
例如,将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时,虽然蛋壳的温度较高,但由于内部的蛋液温度较低,因此不会感到特别烫手。
然而,当蛋壳上的水分蒸发时,会吸收蛋壳上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迅速下降,这时再触摸蛋壳就会感到凉爽。
此外,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蛋白会逐渐降温并收缩,而蛋壳则会因为收缩率不同而与蛋白脱离,这时就可以轻松剥去蛋壳。
3.光学:鸡蛋的蛋壳表面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质,可以产生漫反射和折射现象。
当光线照射到蛋壳表面时,由于蛋壳表面的粗糙度不同,光线会发生漫反射,使得蛋壳看起来更加光亮。
此外,当光线从蛋壳表面折射进入蛋液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得蛋液看起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4.电磁学:鸡蛋也可以用于电磁学实验。
例如,将鸡蛋放置在通电的线圈附近时,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线圈周围的磁场会对鸡蛋产生力的作用,使鸡蛋发生旋转运动。
这种实验可以用于演示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物体的作用。
总之,鸡蛋是一个很好的物理实验材料,可以用于探究多个物理学领域的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规律。
一个鸡蛋高空坠落计算公式
![一个鸡蛋高空坠落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e85df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f.png)
一个鸡蛋高空坠落计算公式鸡蛋高空坠落计算公式。
鸡蛋高空坠落是一个经典的物理问题,也是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实验。
鸡蛋从高空坠落到地面,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学的知识来计算鸡蛋的坠落速度、坠落时间以及坠落的能量等参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
根据牛顿力学,鸡蛋的坠落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s = v0t + 1/2at^2。
其中,s表示鸡蛋的下落距离,v0表示鸡蛋的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鸡蛋的下落距离和下落时间。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鸡蛋的初始速度。
当鸡蛋从高空坠落时,它的初始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v0 = gt。
其中,v0表示初始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鸡蛋的初始速度。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计算鸡蛋的坠落速度、坠落时间以及坠落的能量等参数。
假设鸡蛋从100米高的建筑物上坠落,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公式来计算出鸡蛋的坠落速度约为44.3m/s,坠落时间约为4.5s,坠落的能量约为2158焦耳。
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鸡蛋的坠落时间和下落距离,来验证这些计算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验证物理学的公式和理论。
除了上述的计算公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鸡蛋的坠落能量。
当鸡蛋从高空坠落时,它的势能会逐渐转化为动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鸡蛋的坠落能量:E = mgh。
其中,E表示鸡蛋的势能,m表示鸡蛋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鸡蛋的下落高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鸡蛋的势能,从而得出鸡蛋的坠落能量。
通过这些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鸡蛋的坠落过程,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验证来验证物理学的理论。
这些计算公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知识,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探索的机会。
鸡蛋上浮实验原理
![鸡蛋上浮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aede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f.png)
鸡蛋上浮实验原理
鸡蛋上浮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物体
在不同密度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这个实验原理涉及到物体密度、浮力和重力等物理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鸡蛋上浮实验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通常用
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它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通常用F_b表示。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通常用F_g表示。
在鸡蛋上浮实验中,我们用到的液体是盐水。
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因此对鸡
蛋产生的浮力也会更大。
当我们把鸡蛋放入盐水中时,鸡蛋会浮在盐水表面上,这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盐水小,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鸡蛋会浮起来。
实际上,鸡蛋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可以很好地说明浮力和重力的平
衡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会浮起来。
这是因为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情况。
通过鸡蛋上浮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这对于
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进行,非常适合在学校或家庭中进行科学教育。
总之,鸡蛋上浮实验的原理涉及到物体密度、浮力和重力等物理概念。
通过这
个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体在不同密度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对于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实验,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鸡蛋物理实验报告
![鸡蛋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c4d6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6.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探究鸡蛋在不同物理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包括压力、浮力、摩擦力等,从而加深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器材1. 鸡蛋(新鲜)若干2. 平衡砝码3. 透明容器(装水)4. 量筒5. 弹簧测力计6. 滑动摩擦实验装置7. 砝码8. 记录纸和笔三、实验内容1. 鸡蛋的压力实验(1)实验步骤:a. 将鸡蛋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b. 在鸡蛋上逐渐增加平衡砝码的重量。
c. 观察鸡蛋的变形情况,并记录砝码的重量和鸡蛋的变形程度。
(2)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发现,随着砝码重量的增加,鸡蛋的变形程度也随之增大。
这表明鸡蛋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2. 鸡蛋的浮力实验(1)实验步骤:a. 在透明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
b. 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c. 逐渐增加水的深度,观察鸡蛋的浮沉变化。
(2)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鸡蛋在水中会浮起,说明鸡蛋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鸡蛋的浮力逐渐减小,最终沉入水底。
这符合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3. 鸡蛋的摩擦力实验(1)实验步骤:a. 将鸡蛋放在滑动摩擦实验装置上。
b. 慢慢拉动鸡蛋,观察并记录拉动鸡蛋所需的力。
c. 改变实验装置的表面粗糙度,重复实验步骤。
(2)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发现,拉动鸡蛋所需的力与实验装置的表面粗糙度有关。
表面越粗糙,所需的力越大。
这表明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鸡蛋的形变实验(1)实验步骤:a. 将鸡蛋放在硬质表面上,用手指轻轻按压鸡蛋的一端。
b. 观察鸡蛋的形变情况,并记录形变程度。
(2)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鸡蛋在受到压力时会发生形变,且形变程度与压力大小有关。
这表明鸡蛋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鸡蛋的物理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鸡蛋具有弹性、浮力、摩擦力等物理特性。
研究性课题——鸡蛋上的物理学
![研究性课题——鸡蛋上的物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23c0c60ddccda38376baf1a.png)
鸡蛋上的物理学高二(五)班课题研究小组***指导老师**摘要:以下将从鸡蛋的构造入手,从内到外,一一“解剖”鸡蛋,仔细研究鸡蛋外壳的薄壳结构,以及鸡蛋内部物质影响其竖立等关于物理方面的问题,揭开鸡蛋身上“鲜为人知”的秘密!关键词:鸡蛋物理薄壳结构竖鸡蛋【鸡蛋的构造】鸡蛋主要可分为三部分:蛋壳、蛋白及蛋黄。
(一)蛋壳:完整的蛋壳呈椭圆形,约占全蛋体积的11%~11.5%。
蛋壳又可分为壳上膜、壳下皮、气室。
(二)蛋白: 蛋白是壳下皮内半流动的胶状物质,体积约占全蛋的57%~-58.5%。
蛋白中约含蛋白质12%,主要是卵白蛋白。
蛋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核黄素、尼克酸、生物素和钙、磷、铁等物质。
(三)蛋黄: 蛋黄多居于蛋白的中央,由系带悬于两极。
蛋黄体积约全蛋的30%~32%,主要组成物质为卵黄磷蛋白,另外脂肪含量为28.2%,脂肪多属于磷脂类中一的卵磷脂。
对人类的营养方面,蛋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且含有较高的铁、磷、硫和钙等矿物质。
蛋黄内有胚珠。
【捏不碎的鸡蛋】在多次的实验中,小组成员都进行了捏鸡蛋的实验,但结果却都失败了——没有一个人能够把鸡蛋捏破。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捏不破捏?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这是由于鸡蛋的特殊结构——薄壳结构——所决定的。
正因为是它,鸡蛋就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薄壳结构就是曲面的薄壁结构,按曲面生成的形式分为筒壳、圆顶薄壳、双曲扁壳和双曲抛物面壳等。
壳体能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同时又能将承重与围护两种功能融合为一。
这在建筑工程中很常见,实际工程中还可利用对空间曲面的切削与组合,形成造型奇特新颖且能适应各种平面的建筑,但较为费工和费模板。
鸡蛋的外形就是集中中的圆顶薄壳。
圆顶薄壳是正高斯曲率的旋转曲面壳,由壳面与支座环组成,壳面厚度做得很薄,一般为曲率半径的1/600,跨度可以很大。
支座环对圆顶壳起箍的作用,并通过它将整个薄壳搁置在支承构件上。
因薄壳结构容易制作,稳定性好,容易适应建筑功能和造型需要,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鸡蛋撞地球
![鸡蛋撞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d7c3695bbe23482fb4da4c19.png)
鸡蛋撞地球一、科学道理:(一)、理论依据:1、动量定理表达式:Ft =△p其中△p指的是动量的变化,F指的是冲力的大小,t指的是力的作用时间。
由于鸡蛋在下落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p一定,鸡蛋所受的力F与力的作用时间t成反比,即t越大,F 就越小,作用在鸡蛋上的力就越小。
这样,鸡蛋就不容易碎了。
2、由空中垂直下落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f与空气的密度ρ、物体的有效横截面积S、下落的速率v的平方成正比,阻力的大小可表示为f=CρSv2,其中C为阻力系数,一般在0.2~0.5之间,ρ=1.2kg/m3,物体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将达匀速,这称为终极速率。
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的一些日常现象:雨滴在空气中下落,速度越来越快,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
当阻力增加到与雨滴所受重力相等时,二力平衡,雨滴开始匀速下落。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凭借着降落伞较大的横截面积取得较大的空气阻力,得以比较缓慢地降落。
这些都是这个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明白了这以后,就不会认为装置的加速度是9.8m/s2了。
3、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在“高空坠蛋”整个装置落地的一瞬间,装置静止,然而鸡蛋由于惯性,还会继续运动,造成与装置挤压、碰撞,容易损坏。
如何将鸡蛋由于具有惯性而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解决。
二、方案设计:在前面理论依据的支持下,又认真分析了比赛规则,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可以制定可行性方案了。
结合在同学们中的调查和全国各地举行过类似比赛的方案来看,比较常见的、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有以下几种:1、降落伞型:降落伞型,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降落伞,增大空气阻力,以使鸡蛋连同整个装置平稳落地。
这种方案最容易想到,因为跳伞、宇宙飞船减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效果很好。
安全性极高,使整个装置达到较小的速度即可匀速下落。
装置的重量也不会很重。
唯一的缺点就是:受大气扰动影响太厉害,会使实验装置飘忽不定,准确性较差,往往不能落到指定位置,从而影响了比赛成绩。
鸡蛋上的物理学问题
![鸡蛋上的物理学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b16b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f.png)
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学生社区服务记录表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鸡蛋上的物理学问题课题指导教师课题小组成员:选择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让大家更加了解鸡蛋,了解鸡蛋的物理特性。
也让我们增加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
鸡蛋主要可分为三部分:蛋壳、蛋白及蛋黄。
(一)蛋壳:完整的蛋壳呈椭圆形,约占全蛋体积的11%~11.5%。
蛋壳又可分为壳上膜、壳下皮、气室。
(二)蛋白: 蛋白是壳下皮内半流动的胶状物质,体积约占全蛋的57%~-58.5%。
蛋白中约含蛋白质12%,主要是卵白蛋白。
蛋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核黄素、尼克酸、生物素和钙、磷、铁等物质。
(三)蛋黄: 蛋黄多居于蛋白的中央,由系带悬于两极。
蛋黄体积约占全蛋的30%~32%,主要组成物质为卵黄磷蛋白,另外脂肪含量为28.2%,脂肪多属于磷脂类中的卵磷脂。
对人类的营养方面,蛋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且含有较高的铁、磷、硫和钙等矿物质。
蛋黄内有胚珠。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答辩过程记录(二)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蜡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
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
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
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中,使蛋黄也变咸。
【竖鸡蛋】在日常生活中,鸡蛋总是不能竖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鸡蛋是可以竖起来的。
任何物体都是有重心的,把一个物体安放在地面上,它跟地面接触的面叫做底面。
从物体的重心向地面引一条垂线,如果穿过底面,它就不会倒。
比萨斜塔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倒,就是这个缘故。
从物体的重心向地面所引的垂线,其实就是表示地心引力的那条想象的绳子。
那条想象的绳子一股劲儿地把物体往下拉,可是有底面支撑着,物体就能够稳住不动。
鸡蛋撞地球最轻方案
![鸡蛋撞地球最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ab4c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b.png)
鸡蛋撞地球最轻方案鸡蛋撞地球最轻方案引言鸡蛋撞地球是一个经典的物理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思维游戏。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基本的物理知识,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鸡蛋撞地球方案,并提供一种全面详细的最轻方案。
第一部分:常见鸡蛋撞地球方案1. 用气垫降落伞这是最常见的鸡蛋撞地球方案之一。
该方法利用气垫降落伞减缓下降速度,从而使鸡蛋不会破裂。
该方法需要制作一个小型气垫降落伞,将其固定在鸡蛋上,并将其从高处投掷。
2. 用泡沫塑料包装这种方法利用泡沫塑料包装材料的缓冲特性来保护鸡蛋。
该方法需要将泡沫塑料包装材料缠绕在鸡蛋周围,并将其放置在高处,使其自由落体。
3. 用橡皮筋和纸杯这种方法需要将橡皮筋绑在纸杯底部,并将鸡蛋放在纸杯内。
将橡皮筋拉紧,使纸杯向上移动,将鸡蛋抬高。
释放橡皮筋,让纸杯和鸡蛋自由落体。
第二部分:最轻方案1. 用气球和吸管这种方法需要将一个小气球充满氦气,并用吸管将其固定在鸡蛋上方。
释放氦气,让气球向上升起,并带着鸡蛋一起升空。
当气球达到足够高的高度时,它会爆炸并释放鸡蛋。
此时,鸡蛋会缓慢下降,并在着陆时不会破裂。
2. 用羽毛和胶水这种方法需要将一些羽毛粘在鸡蛋周围,并使用胶水固定它们。
羽毛的轻质和柔软性能可以减缓下降速度,并保护鸡蛋不会破裂。
在着陆时,羽毛还可以提供缓冲作用。
3. 用热气球这种方法需要制作一个小型热气球,并将其固定在鸡蛋下方。
点燃燃料,使气球升空。
当气球达到足够高的高度时,它会自动停止升空,并开始缓慢下降。
此时,鸡蛋会受到气球的保护,并在着陆时不会破裂。
结论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鸡蛋撞地球方案和最轻方案。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安全和实验环境,并遵循科学原则进行实验。
人站在一板鸡蛋上的原理
![人站在一板鸡蛋上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07bc4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a.png)
人站在一板鸡蛋上的原理
人站在一板鸡蛋上的原理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来解释。
鸡蛋是一个曲线形状的结构,当一个人站在鸡蛋上时,鸡蛋承受了外部作用力。
首先,鸡蛋外壳的形状使得承受力分布在整个表面上。
当一个人站在鸡蛋上时,他的体重施加在鸡蛋的表面上。
由于鸡蛋壳是一个曲线形状的结构,它可以将重力沿着壳表面平均分布,减少了压力的集中。
其次,鸡蛋壳的结构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强度。
鸡蛋壳是由钙质和其他材料构成的,虽然看起来脆弱,但实际上它具有一定的韧性。
当外力作用在鸡蛋上时,鸡蛋壳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变形来吸收一部分能量,并将其分散在整个结构中,从而降低了破裂的风险。
最后,人站在鸡蛋上时,他的重力也会通过鸡蛋传递到下面的支撑物上。
就像站在地面上一样,鸡蛋也需要一个坚固的支撑物来承受重力。
通常情况下,一板鸡蛋下方会有一个稳定的平面,例如桌子或者地板,这个平面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鸡蛋能够承受外力而不破裂。
综上所述,人站在一板鸡蛋上的原理可以归结为鸡蛋外壳的曲线形状和结构的强度以及下方支撑物的作用,共同承受外力并分散压力,从而实现人站在鸡蛋上而不破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鸡蛋仍然是比较脆弱的,稍有不慎可能
会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学习、经历如何写调查、研究报告
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
1、定时开放电脑室给学生找资料
2、提供学校有的物理实验器材
3、协助学生借阅一些重要的学校图书
4、提供一些电动自行车商家的联系方式
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
1、基本的记录工具
2、做报告需要的材料
3、还可以自己在身边发掘有用的东西
【验证大气压存在】
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球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学会了团结也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看似容易的探究性学习其实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同样物理作为一门深邃的自然文学,等待着我们新一代的90后去为他翻开更辉煌的一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鉴定表(七)
姓名
性别
班级
课题
鸡蛋上的物理学问题
自我鉴定:
进行此次研究就本身而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略微大一点,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鸡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鸡蛋将上浮。
(三)蛋黄:蛋黄多居于蛋白的中央,由系带悬于两极。蛋黄体积约占全蛋的30%~32%,主要组成物质为卵黄磷蛋白,另外脂肪含量为28.2%,脂肪多属于磷脂类中的卵磷脂。对人类的营养方面,蛋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且含有较高的铁、磷、硫和钙等矿物质。蛋黄内有胚珠。
研究课题方法的步骤:
1.上网上查找有关鸡蛋的资料
研究性学习课题活பைடு நூலகம்小结(六)
匆匆地走过了几个星期的岁月,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报告,但是我们对鸡蛋的探索还是意犹未尽,鸡蛋作为我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依然与我们同行,对鸡蛋的探索我们依然在继续。
通过对鸡蛋的深入的探索,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看似一种不起眼的事物原来包含着这样深刻的内涵与价值,小小的鸡蛋大大的启迪,生活因这些不起眼的事物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的美丽。
5.探索分子的运动现象物体的稳定平衡现象(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6.全体成员参与捏鸡蛋竖鸡蛋(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7.填写并完成有关报表(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答辩过程记录(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理资料
2、学习团队分工合作与交流技巧
3、学习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
2.自己做实验探索有关鸡蛋的结构
3.询问老师一些关于鸡蛋的知识
解刨鸡蛋探寻鸡蛋的物理结构
(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上网查找鸡蛋的有关资料
(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
验证液体蒸发现象、热胀冷缩及大气压的存在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探索沉浮现象探究及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
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2、学习基本的研究手段
1、解析研究课题的目标和作用
2、教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研究的手段
2课时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师生共同讨论可能的课题
组织学生参与
2课时
成立课题组
1、学生各自组成一个6到8人的课题小组,并选出组长
2、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小组的研究课题
1、协调学生组队
选题新颖、独特性;研究问题方法的积极性、多样性;活动方法的灵活性;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记录(三)
包括访谈提纲、访谈记录、调查问卷、调查报告、活动照片(5张)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有的物体一碰就倒,因为一碰,它的重心就稍稍偏过一点儿,重心向地面所引的垂线就越出了底面的范围,它就让地心引力给拉倒了。一块砖直立着很容易被推倒,平放着,它就十分稳定了。因为砖在平放着的时候,底面最大,重心最低,由重心向地面所引的垂线很不容易越出底面的范围。
所以竖鸡蛋只要三个条件:底面大、重心低、重心向地面所引的垂线指向地心。
鸡蛋主要可分为三部分:蛋壳、蛋白及蛋黄。
(一)蛋壳:完整的蛋壳呈椭圆形,约占全蛋体积的11%~11.5%。蛋壳又可分为壳上膜、壳下皮、气室。
(二)蛋白:蛋白是壳下皮内半流动的胶状物质,体积约占全蛋的57%~-58.5%。蛋白中约含蛋白质12%,主要是卵白蛋白。蛋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核黄素、尼克酸、生物素和钙、磷、铁等物质。
任何物体都是有重心的,把一个物体安放在地面上,它跟地面接触的面叫做底面。从物体的重心向地面引一条垂线,如果穿过底面,它就不会倒。比萨斜塔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倒,就是这个缘故。
从物体的重心向地面所引的垂线,其实就是表示地心引力的那条想象的绳子。那条想象的绳子一股劲儿地把物体往下拉,可是有底面支撑着,物体就能够稳住不动。要是那条想象的绳子越出了底面的范围,物体就被它给拉倒了,也可以这样解释,因为它的底面不能支撑它的重心所受到的地心引力,它不得不转动一下,另外找一个底面来支撑。
组内鉴定:
将从鸡蛋的构造入手,从内到外,一一“解剖”鸡蛋,仔细研究鸡蛋外壳的薄壳结构,以及鸡蛋内部物质影响其竖立等关于物理方面的问题,揭开鸡蛋身上“鲜为人知”的秘密!
指导教师鉴定:
从鸡蛋的构造入手,同时进行了几个与鸡蛋有关的实验,增强了的物理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权宜之策,而是对物理本真的追求。
但是鸡蛋的结构很特殊,它里面有蛋白有蛋黄,蛋黄的密度小于蛋白的密度,所以任凭你把鸡蛋颠来倒去,蛋黄总是稍稍偏在上方,鸡蛋的重心因而稍向下移动。我们把鸡蛋在桌面上扶直了,要是它那两个顶端的连线恰好与桌面垂直,它的重心又恰好静止在这条连线上,我们尽管放手,鸡蛋一定竖直不倒。这样的巧合,当然更难办到了。
最终在小组成员长达近一小时的时间,终于把鸡蛋竖起来了。
【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中,使蛋黄也变咸。
【竖鸡蛋】
在日常生活中,鸡蛋总是不能竖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鸡蛋是可以竖起来的。
【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鸡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探索分子的运动现象物体的稳定平衡现象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全体成员参与捏鸡蛋竖鸡蛋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填写并完成有关报表(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开题日期及预设结题日期:
开题时间2010年10月5日结题时间2010年11月20日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答辩过程记录(二)
组长阐述选题的目的及课研究的意义:
【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蜡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分值
活动2:
活动3:
活动4:
评委鉴定
等级
总分
年月日
研究性学习活动考查登记表
姓名
性别
班级
课题
选题科学合理可操作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2、确定各小组课题的可行性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各小组将研究课题细分,并预测得到的结果
2、各小组根据细分的课题明确分工
1、协助学生分工
2、提供一定的知识解答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学生按照分工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
2、学生中途交流小结
3、学生最终得出报告等结果
1、教师协助,提供可以提供的资源
2、教师组织、检查学生研究的初步结果,给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
课题审核组对课题研究可行性综合评定:
1.活动态度方面
态度积极,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与小组同学合作良好;活动认真、善始善终;勇于克服困难。
2、知识技能方面
查阅资料技能良好,具有实地观察记录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及整理材料能力。
3、完成活动任务综合情况方面
充分运用网络工具,具有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
4、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