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ppt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582f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c.png)
调整生活方式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药物指导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 量。同时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向医生反馈。
CHAPTER
05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01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实质 细胞的恶性肿瘤,而非从其他部 位转移至肝脏的继发性肝癌。
总结词
心理支持、家庭护理
详细描述
强调心理支持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重要性,如何提供 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家庭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 项。
总结词
患者自我管理、康复指导
详细描述
介绍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如何科学 地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调整,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措 施。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通常与手术或药物治疗 结合使用。
介入治疗
通过肝动脉插管注射药物 或栓塞剂,以阻断肿瘤供 血或杀死癌细胞。
热疗和冷冻治疗
利用高温或低温杀死肿瘤 细胞,通常与其他治疗方 法结合使用。
CHAPTER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新生儿接种 乙肝疫苗。
膜黄染。
CHAPTER
02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24页】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73f1d6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d.png)
③一旦出现肝癌临床表现,已至中期,此
时,病情发展很快,不久可出现黄疸、腹
水、肺转移以至广泛转移及恶病质的晚期 表现、中、晚期共约6个月左右。肝癌发展 至晚期时,瘤体直径已达10厘米左右,难以 治愈。
[鉴别诊断]
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肝脓肿,肝 良性占位性病变,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
[治疗]
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 是治疗肝癌最好 的方法。小肝癌行局部或肝叶切除,可望 彻底治愈。复发后亦有少数病人可再次手 术切除。
二、放射治疗 三、化学抗癌药物治疗 全身化学治疗较其
他癌肿更不敏感,疗效不够满意。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 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概述]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 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 接侵袭到肝脏所致。
原发性肝癌是指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 发生的恶性肿瘤。
四、介入治疗 采用肝动脉给药和或栓塞 (TAE),配合放射治疗,效果较明显。对较 小的肝癌用经皮穿刺乙醇注射疗法、微波 或射频热固化治疗,可能有根治效果。
五、中医药治疗
六、生物和免疫治疗
七、并发症的治疗
一、病毒性肝炎 二、肝硬化 三、黄曲霉毒素 四、饮污染水 五、其他
[病理]
一、分类 (一)大体形态分类: 1、块状型:最多见,直径>5cm,容易发生破裂。 2、结节型:直径<5cm,常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米粒至黄豆大小,最少见。 4、小癌型:孤立的直径<3cm的癌结节或相邻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课件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babe7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6.png)
全身症状
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消 瘦、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 可能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 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以 及男性乳房发育等内分泌失调
症状。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胎蛋 白(AFP)以及其他相关 生化指标,有助于肝癌的 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 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占位 性病变,并了解肿瘤的大 小、位置、数目等情况。
新型化疗方案
针对肝癌细胞的化疗方案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以提高化疗效 果和减少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靶向药物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靶向药物 如索拉非尼、瑞格非尼等,可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 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
放疗是肝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可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放疗包括内放疗和外 放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肝癌 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疗法等。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肝癌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或增强免疫细胞 的活性,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新型化疗药物
研发出针对肝癌细胞特异的化疗药物,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联合治疗
01
将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和预后
预防措施
接种肝炎疫苗
预防乙肝和丙肝感染,是预防原发性 肝癌的重要措施。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5d3dfc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2.png)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第一章: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定义、发病情况及危害性。
2.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理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2. 发病情况: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
3. 危害性: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往往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预后较差。
4. 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疸、脂肪肝等因素有关。
5.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念、发病情况、危害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原发性肝癌病例,加深学生对临床表现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发性肝癌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的认识。
第二章: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2.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3. 熟悉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手段。
二、教学内容1. 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需要与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3. 辅助检查: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MRI、肿瘤标志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原发性肝癌病例,加深学生对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原发性肝癌辅助检查的应用能力。
第三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
内科护理学课件-原发性肝癌
![内科护理学课件-原发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8da50adfba1aa8114531d941.png)
2021/2/6
3434
【护理措施】
7、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观察其言行举止, 分析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教会一些消除焦虑的方法。仔细进行手术前指导,介绍成 功病例,消除紧张心理,医护人员与家属一起帮助病人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接受和配合治疗及护理。
2021/2/6
14
临床表现
2、并发症 ① 肝性脑病 是肝癌晚期的并发症,约1/3的病人因此
死亡。 ② 上消化道出血 常因合并肝硬化引起食道、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时发生呕血和黑便。晚期可因胃 肠道粘膜糜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有广泛出血。
2021/2/6
15
③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当癌结节破裂局限于肝包膜 下,可形成压痛性包块,破裂进入腹腔可引起急 性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2021/2/6
24
【护理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
肝癌病人多伴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病史,长期治疗效果不佳, 病人丧失信心,经济负担较重,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敏 感、抑郁甚至绝望等心理变化。
2021/2/6
2525
【护理诊断/问题】
(1)预感性悲哀 与病人知道疾病的预后有关 (2)疼痛 与癌肿进行性增大、肝包膜张力增加或
2021/2/6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4、其它因素 遗传、污染饮水源、酒精、有机氯类农药、亚硝胺、
寄生虫感染、微量元素、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等, 可能与肝癌有关。
2021/2/6
5
病理
1、分型:肝癌病理按大体形态可分为:
(1)块状型 ,最多见,直径在5厘米以上 。有假包膜,易液 化、坏死及出血,故常出现肝破裂,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2)结节型,为大小不等的癌结节,直径≤5厘米。其特点为 癌块体积小,边界清楚。 (3)弥漫型,最少见,有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散布全肝, 肝大不显著,甚至反可缩小。 (4)小癌型,孤立的直径小于3cm的癌结节。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原发性肝癌试题预测(三)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原发性肝癌试题预测(三)](https://img.taocdn.com/s3/m/c7e9cd6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e.png)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原发性肝癌试题预测(三)1、名词解释原发性肝癌正确答案:原发性肝癌足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死亡率。
2、单选关于亚临床肝癌(小肝癌),下列哪项叙述(江南博哥)是不正确的() A.肝功能正常B.临床上无肝癌症状及体征C.肿瘤直径<3cmD.AFP可呈阳性E.腹水正确答案:E3、单选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无关的是()A.HBV感染B.HCV感染C.华支睾吸虫感染D.黄曲霉毒素E.亚硝胺类化合物正确答案:C4、配伍题肝硬化门脉高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肝癌常见的临床表现()A.消瘦、乏力、腹胀B.贫血出血倾向C.腹部蜘蛛痣D.腹水伴脾大E.肝脏进行性肿大,肝区疼痛正确答案:D,E5、单选对原发性肝癌最有协助诊断意义的血清标志物是()A.碱性磷酸酶B.甲胎蛋白C.γ—谷氨酰转肽酶D.放射性核素肝扫描E.异常凝血酶原正确答案:B6、问答题男性患者,42岁,15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未予重视。
近5年来刷牙时出现齿龈出血。
2个月前无明诱因出现呕血,总量大约1500ml,经常规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
但之后反复腹水,且量逐渐增多,并伴进行性消瘦,右上腹隐痛及黄疸。
查体:精神差,消瘦,皮肤巩膜轻至中度黄疸,肝肋下3cm,质硬,触痛,脾肋下2cm,质硬无触痛,腹水征阳性。
肝功显示:A/G25/36g/L,ALT45U/L,AST62U/L,GGT212U/L,ALP238U/L,TB64μmol/L,DB47μmol/L,血WBC3.8×10/L,N0.78,10.22,PLT52×10/L。
该患者的可能诊断是什么?要明确诊断还需哪些检查?正确答案:主要诊断:(1)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原发性肝癌(3)脾功能亢进(4)自发性腹膜炎还需检查:(1)AFP及其他肝癌示志物(2)腹部8超或CT(3)腹水常规、细菌培养及脱落细胞检查7、配伍题AFP和ALT同步上升()AFP上升而ALT下降()A.肝脓肿B.肝血管瘤C.肝囊肿D.肝癌E.活动性肝炎正确答案:E,D8、单选我国肝癌最常见的病因是()A.乙型肝炎B.丙型肝炎C.黄曲霉毒素D.亚硝胺类化合物E.血吸虫病正确答案:A9、单选?男性,52岁,低热,肝区胀痛2个月并消瘦,近3周发现尿黄、巩膜黄染。
八年制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
![八年制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c9d4dae1f8c75fbfc77db2dd.png)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中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不足5%。
本病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流行病学】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
东亚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和南欧,而北欧及美洲的发病率最低。
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中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是高发区。
男:女比例为2.7:1。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
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髙达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
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
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PPT课件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2619e1360cba1aa811da89.png)
病
(三)转移途径
理
1.肝内转移:肝内血行转移最早也最常。
2.肝外转移
血行转移:肝外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常见。
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
种植转移:种植于腹膜、膈、盆腔。
临床表现
早期缺乏典型症状, 有症状而就诊者多属中晚期。
临床表现
一、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钝痛。 癌结节破裂: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
治
二、局部治疗
疗
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适用于肿 瘤<3cm者,可达到治疗性切除目的。
2.射频消融术(RF):也可达到治疗性切除目的。
3.肝动脉栓塞化疗(TAE):
为中晚期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靶向性好、创伤小、可重复、患者容易接受。
治
疗
TAE
治
三、肝移植。
疗
四、抗病毒治疗:HBV感染者在手术、局部治疗 或肝移植后均需坚持口服抗病毒治疗。
③有助于检出亚临床期复发与转移。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2.AFP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
① AFP>400ug/L持续4周;
② AFP在200ug/L以上持续8周;
③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且不降。
3.其它阳性:生殖腺胚胎瘤、妊娠、肝炎、肝硬 化、少数转移性肿瘤。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0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primary carsinoma of the liver
原发性肝癌
遵医附院消化科
目标要求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 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内科学(人卫版)
![原发性肝癌-内科学(人卫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4afcbce518964bce847c9f.png)
上述各种病因使肝细胞在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其生物学特 征逐渐变化,基因突变,增殖与凋亡失衡;各种致癌因素也可促使 癌基因表达及抑癌基因受抑。
【病理】
(一)大体病理分型
1.块状型 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直径5~10cm,>10cm 称巨块型。 2.结节型个癌结节直径小于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 和小于3cm称为小肝癌。 3.弥漫型 呈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弥漫地分布于整个肝脏。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中晚期临床表现如下。 1.肝区疼痛 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当肝表面的癌结节破裂, 可突然引起剧烈腹痛。 2.肝大 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常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 缘钝而不整齐,压痛。
3.黄疸 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少数为肝细 胞性黄疸。 4.肝硬化征象 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病者,可表现为腹 腔积液迅速增加且难治。
5.全身性表现 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缺乏、乏力、营养不 良和恶病质等。部分患者以转移灶症状首发而就诊。 6.伴癌综合征 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肝癌患者机体内分泌/代谢 异常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如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并发症】
1.肝性脑病 是肝癌终末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2.上消化道出血 与以下因素有关:①EGVB;②门静脉高压 性胃肠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有广泛出血。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可局限于肝包膜下,局部疼痛,也可破 入腹腔引起急性腹痛。 4.继发感染。
【治疗】
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肝移植、血管介入、射 频消融术等。治疗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一)手术治疗
术前应采用Child-Pugh评分评价肝功能储备情况,一般认为 Child-Pugh A~B级是实施手术切除的必要条件。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6976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2.png)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前言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推动规范化治疗,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从事肝癌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1. 诊断1.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消瘦、体重下降等。
1.2 体征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硬化等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可正常或轻度异常。
1.3.2 肝功能ALT、AST、ALP、GGT等指标可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1.3.3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影像学检查1.4.1 B超可显示肝脏大小、形态、结构及肝内占位性病变。
1.4.2 CT、MR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有较高诊断价值。
1.4.3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阳性率。
1.5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癌的诊断。
2. 分类与分期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将原发性肝癌分为不同分期,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治疗3.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3.2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3.3 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
3.4 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3.5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乐伐替尼等。
3.6 免疫治疗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细胞治疗等。
4.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cedbb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7.png)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第一章:原发性肝癌的概述1.1 定义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1.2 发病情况介绍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好发人群。
1.3 病因及危险因素讲述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等。
第二章:原发性肝癌的分类及临床表现2.1 分类介绍原发性肝癌的两大类: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
2.2 临床表现讲解原发性肝癌的常见症状,如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第三章: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1 诊断方法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
3.2 鉴别诊断分析原发性肝癌与其他肝脏疾病、腹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第四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4.1 手术治疗讲述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方式,如切除术、肝移植等。
4.2 非手术治疗介绍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4.3 综合治疗阐述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介入、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
第五章: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康复5.1 预防措施讲解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措施,如预防病毒性肝炎、避免接触致癌因素等。
5.2 康复护理介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调理等。
第六章: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生理6.1 肿瘤的组织学特征详细描述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
6.2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解释原发性肝癌的生长机制、扩散途径和转移方式。
6.3 肿瘤的微环境与免疫response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微环境对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免疫系统对肝癌的反应。
第七章: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7.1 全球流行病学分析原发性肝癌的全球发病率、死亡率和地域分布特点。
7.2 国内流行病学详细阐述原发性肝癌在中国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7.3 流行病学趋势与挑战讨论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预防策略。
教学查房原发性肝癌ppt课件
![教学查房原发性肝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a588ccbd64783e09122be9.png)
完整最新版课件
17
肝癌肿瘤标志物
❖ AP血浆含量变化尚具有特点: ❖ ①随肝癌的生长和发展而逐渐增高; ❖ ②肝癌经外科治疗后血浆含量逐渐下降,乃至正常; ❖ ③肝癌复发后又见回升。
完整最新版课件
35
完整最新版课件
36
肝脓肿CT表现
❖ 细菌性肝脓肿平扫呈圆形或卵原形低密度 影,边缘清楚。
❖ 增强后脓肿壁可见环形强化,可呈双环征 或三环征。
完整最新版课件
37
完整最新版课件
39
简要病情介绍
❖ 64床,郭春生,44岁男性,因“发现肝占位1月余”入院, 既往无特殊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不慎于家中房顶摔落,伤 及右腹部,当即感右上腹疼痛难忍,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 热,无胸闷气短。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行CT示:肝右叶占 位性变。未予特殊处理,近1月来患者感右上腹疼痛不见好 转,疼痛放射至腰背部,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拟 “肝脏占位性病变”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 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 增强后呈“快进快出” 的表现,即动脉期强化, 延时后为低密度。
完整最新版课件
30
完整最新版课件
31
完整最新版课件
32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 一般呈多发性散在结节状低密度影,少数 呈单发结节或肿块。
❖ 增强后部分肿瘤由于血供不丰富,仍呈低 密度,部分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中更低密度, 即“牛眼征”。
❖ 3、转铁蛋白(TF) 是血液中重要的运铁蛋白,肝癌血液TF 较健康对照组略有下降,且肿瘤越大,合并肝硬化越严重者, TF值也就越低。提示TF不是一种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原发性肝癌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原发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12f613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e.png)
病毒性肝炎在肝细胞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HCC大体及组织病理 (H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HCC影像学特征 – 超声
三、HCC影像学特征 – CT、MRI及DSA影像
A:CT平扫,肝右叶一团块状混杂低密度影,边界欠清;B: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见杂乱的肿瘤血管影;C:增强扫描门 脉期,病灶边缘部分强化,但程度弱于邻近正常肝实质。 D:MRI,T2WI,病灶为较高信号影,中央区域信号更高,病灶边 界较清;E:DWI,病灶为较高信号影;F:T1WI,病灶为较低信号影,其内有斑点状较高信号影;G:增强扫描动脉期,病 灶内见杂乱的肿瘤血管影;H:增强扫描门脉期,病灶边缘部分强化,但程度弱于邻近正常肝实质。 I:DSA,动脉期显示动脉拉直、扭曲、移位和肿瘤血管湖。
疗的机会 早期肝癌常常症状隐匿,诊断困难。对肝癌高危人群(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以及乙肝、丙肝患
者)应每6~12个月行超声和AFP检测,筛查有无HCC发生的早期征象。如有阳性改变,应进一 步检查。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
五、HCC 的BCLC分期与临床治疗策略
谢谢观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 1.具有两种典型影像学(超声、增强CT、MRI或肝动脉造影)表现,病灶>2cm 2.一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病灶>2cm,AFP>400ng/ml 3.肝脏活检阳性 具有这些典型临床表现的HCC,诊断难度不大,但因其常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基本丧失根治性治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
原发性肝癌
重点难点
掌握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肝癌的分型、分期、并 发症,AFP诊断肝癌的标准,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中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不足5%。
本病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流行病学】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
东亚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和南欧,而北欧及美洲的发病率最低。
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中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是高发区。
男:女比例为2.7:1。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
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髙达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
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
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二)肝硬化存在不同原因所致肝硬化是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共同特征,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且多数是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肝炎发展而成的结节型肝硬化。
有调查表明平均每年约有3%〜6%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7%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
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阻止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不过一旦形成肝硬化,即使采用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仍有进展为肝癌的风险。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HBV、HC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更大。
(三)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至少有13种亚型,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最强。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物中AFB1的含量与肝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非洲、亚洲中部及东南部既是HBV的高流行区,又是粮油及食品受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两个危险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故上述地域的肝癌发生率较高。
AFB1是一种前致癌物质,其在肝脏先经微粒体中CYP450酶系代谢,然后再经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其他n相酶类降解而完成生物转化过程。
谷胱甘肽转移酶Ml(GSTM1)基因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对摄入AFB1生物转化能力的差异。
生活在AFB1高污染地区并存在GSTM1纯合子缺失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四)家族史及遗传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家族史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生物学基础尚不清楚。
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某些具有诱发肝癌风险的隐性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与机体能否清除或抑制HBV感染相关;CYP450、GSTM1、NAT2以及p53基因遗传多态性也与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有一定的关联。
此外,携带低活性Thl细胞因子基因和高活性Th2细胞因子基因的个体肝癌发生的风险性明显增加。
(五)其他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和药物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雄激素以及某些类固醇均是致肝癌危险因素。
HBV 或HCV感染者若长期服用避孕药可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性。
长期酗酒者肝癌的风险性增加,戒酒可明显降低其风险性。
铁代谢障碍、低砸、钼、锌、锰以及高镍、砷也被认为与肝癌发生相关。
近来还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螺杆菌属感染率高。
上述多种环境、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诱导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最终导致肝细胞生长失控,发生癌变。
目前已发现人类肝癌组织中存在多种激活并过表达的癌基因,如ofos、c-myc,c-erbB2、c-met等。
抑癌基因通常处于隐性状态,当发生了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即染色体某一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之一出现缺失或突变,就可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已发现人类肝癌在多个染色体区都可发生L0H,如17pl3.1(p53)、6q26〜27(M6P/IGF2R)、8p21.3~22(DLCl)和13ql2〜q32(Rb和BRCA2)。
除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外,多种生长因子,如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IGF-1和IGF-2)、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转化生长因子a和pi(TGFa和TGFpi)介导的信号途径以及染色体末端特异的DNA结构-端粒的进行性缩短及端粒酶的激活也被认为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故也称亚临床期。
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时一般已属中、晚期。
(一)症状1.肝区疼痛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持续钝痛或胀痛。
疼痛是由于癌肿迅速生长使肝包膜被牵拉所致。
如肿瘤生长缓慢或位于肝实质深部也可完全无疼痛表现。
疼痛部位常与肿瘤位置有关,若肿瘤位于肝右叶疼痛多在右季肋部;肿瘤位于左叶时常表现为上腹痛,有时易误诊为胃部疾患;当肿瘤位于肝右叶膈顶部时,疼痛可牵涉右肩。
癌结节破裂出血可致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出血量大时可导致休克。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由肿瘤压迫、腹水、胃肠道淤血及肝功能损害而引起。
3.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乏力、消瘦、发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4.伴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指机体在肝癌组织自身所产生的异位激素或某些活性物质影响下而出现的一组特殊综合征,可与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也可先于肝癌症状。
以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为常见,有时还可伴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血小板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二)体征1.肝大为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体征,最为常见。
多在肋缘下触及,呈局限性隆起,质地坚硬。
左叶肝癌则表现为剑突下包块。
如肿瘤位于肝实质内,肝表面可光滑,伴或不伴明显压痛。
肝右叶膈面肿瘤可使右侧膈肌明显抬高。
2.脾肿大常为合并肝硬化所致。
肿瘤压迫或门静脉、脾静脉内癌栓也能引起撤血性脾肿大。
3.腹水腹水为草黄色或血性,多数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合并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
肝癌浸润腹膜也是腹水的常见原因。
4.黄疽多为晚期征象,以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癌为常见。
癌肿广泛浸润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当侵犯肝内胆管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时,可出现梗阻性胆汁淤积。
5.其他由于肿瘤本身血管丰富,再加上癌肿压迫大血管,故可在肝区出现血管杂音。
肝区摩擦音提示肿瘤侵及肝包膜。
肝外转移时则有转移部位相应的体征。
(三)肝癌的转移途径及转移灶的临床表现1.肝内转移肝组织有丰富的血窦,癌细胞有向血窦生长的趋势而且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导致肝内播散。
一般先在同侧肝叶内播散,之后累及对侧肝叶。
进一步发展时癌栓可波及门静脉的主要分支或主干,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并可导致顽固性腹水。
2.肝外转移肝癌细胞通过肝静脉进入体循环转移至全身各部,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可引起咳嗽、咯血。
此外还可累及肾上腺、骨、脑等器官。
骨和脊柱转移时出现局部疼痛和神经受压症状,烦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
淋巴道转移中以肝门淋巴结最常见,此外也可转移至主动脉旁、锁骨上、胰、脾等处淋巴结。
肝癌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腹膜及器官组织如膈肌、结肠肝曲和横结肠、胆囊及胃小弯。
种植转移发生率较低,若种植于腹膜可形成血性腹水,女性患者尚可种植在卵巢,形成较大肿块。
【临床分期】肝癌分期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
国际上先后有多个分期系统,但目前多认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Staging System]比较全面考虑了局部肿瘤、肝功能和全身的总体状况,并具有多项循证医学的证据,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普遍被接受,详见表4-17-1。
【并发症】1.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并发症,占死亡原因的1/3。
2.消化道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
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者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胃肠道黏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也可是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约9%〜14%。
肝癌组织坏死液化可自发破裂,也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
若出血限于包膜下可有急骤疼痛,肝脏迅速增大;若破人腹腔可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或死亡。
小量出血则表现为血性腹水。
4.继发感染因癌肿长期消耗,尤其在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抵抗力减弱,再加上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一)影像学检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为肝癌的定性、定位、分期以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超声显像一般可显示直径2cm以上肿瘤。
除显示肿瘤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外,还有助于判断肝静脉、门静脉有无癌栓等。
结合AFP检查,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因此被广泛用于筛查肝癌。
实时超声造影除显示占位病变外,还可分析病灶血供情况,对肝癌与肝囊肿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较有参考价值,但超声造影受操作者水平及细致程度的影响。
2.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增强CT扫描显示肝癌结节呈动脉期增强、静脉期低密度的“快进快出”表现,可灵敏及准确诊断肝癌,巳成为肝癌诊断的常规手段。
CT具有以下优势:(1)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2)对判断门静脉、肝静脉以及下腔静脉是否存在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肝癌是否巳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具有重要价值;(3)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形态、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判断是否合并肝硬化及其严重程度;(4)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是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3.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高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且无辐射影响,配合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而且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病变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