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概述•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防预警机制目录•应急处置措施•后期处置•预案修订与完善•预案实施与监督目的和原则目的原则适用范围和对象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民族宗教领域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适用对象本预案适用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宗教团体、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

工作重点要求工作重点和要求负责全面领导和决策,制定总体方案,协调各方面资源,处理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

地方政府负责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现场处置,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国务院VS国务院民族宗教事务局地方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专家组及职责01建立信息监测网络02定期信息报送制度03紧急信息即时报告信息监测与报告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可能引发突发性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定期风险研判会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定期召开会议,对民族宗教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研判。

风险预警与应对措施根据风险研判结果,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发布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与研判030201预警发布与响应预警级别与发布预警响应措施紧急状态下的非常规措施1 2 3现场管控救援处置医疗救护现场管控与救援及时准确发布事件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社会关切。

信息发布加强与媒体沟通,积极引导舆论方向,避免谣言扩散。

舆论引导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态恶化,维护社会稳定。

稳控措施舆论引导与稳控紧急疏散安置措施后续处理人员疏散与安置善后处理与恢复重建善后处理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了解事件起因、经过、影响范围及损失程度。

要点一要点二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调查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

调查评估与总结表彰奖励对在事件处置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责任追究对在事件处置中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维护应急处置工作的严肃性。

奖惩与责任追究当国家或地方民族宗教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或者有新的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时,应当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在我国,民族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由于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经常发生。

为了应对这些事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就必须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任务本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规范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的工作。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预警、责任分工、信息收集与处理、处置措施等具体内容,在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地行动。

三、应急预案1. 应急预警当局应当积极做好应急预警工作,及时掌握事件发生的情况,为选择正确的处置措施提供依据。

2. 责任分工在事件发生后,各方面部门应立即投入处置工作。

责任分工要明确,以确保各部门职责齐备、有效协作,快速有序地开展处置工作,控制事件扩散和发展。

3. 信息收集与处理在事件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当局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及处理中心,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及处理事件现场的信息,如采访目击者、了解社会民意等。

同时,聚焦于事件的背景、原因、扩散趋势、影响等问题,分析研判事件的性质及影响,为制定处置计划提供可靠的信息。

4. 处置措施在掌握事件的情况后,当局即刻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到现场处理工作中。

事件处置措施的制定因情况而异,视情况而定,具体措施如下:(1)调动公安、武警等力量,保护现场治安,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调动医疗队伍,以迅速处理和处理现场受伤人员。

(3)在社会稳定期间,使政府相关部门和官员与当地团体沟通,以缓解社会恐慌和紧张氛围。

(4)组织专家与学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针对性处置措施。

(5)对相关违法人员应及时处罚,以示国家正义。

以上措施仅是基本应急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的事件情况进行具体的应对策略。

四、总结我国的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我们拥有强大的应急预案能力和机制,政府各部门密切合作,科学规范地应对了一系列突发事件。

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了妥善应对宗教工作领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宗教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涉及宗教工作领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因宗教信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 宗教场所、宗教活动被非法占用、破坏;3. 宗教教职人员被非法拘禁、伤害;4. 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破坏活动;5. 宗教事务管理中的其他突发事件。

三、工作原则1. 领导重视,部门协同。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2. 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一旦发生宗教工作突发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

3. 维护稳定,保障安全。

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态扩大。

4. 公开透明,依法依规。

处置宗教工作突发事件,要公开透明,依法依规,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四、组织体系1. 成立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

3.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

发生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后,事发单位或个人要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启动预案。

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决定启动本预案。

3. 现场处置。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 调查核实。

对事件原因、影响、涉及人员等进行调查核实,为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5. 稳定情绪。

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涉事人员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6. 妥善处置。

根据事件性质和处置进展,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置事件。

民族宗教专项应急预案

民族宗教专项应急预案

一、预案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处理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的突发事件时,为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而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2. 快速反应、协同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3. 尊重法治、维护权益:依法依规处置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尊重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

4. 公开透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组织体系1. 成立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工作。

2. 建立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包括:(1)情报信息组:负责收集、分析、上报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2)处置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引导舆论。

(4)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等。

五、应急处置措施1. 预警与防范(1)建立健全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防控体系,定期开展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控,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2. 突发事件应对(1)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应急处置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及时掌握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依法依规处置,尊重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

(4)加强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

3. 事后处置(1)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原因,总结教训。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3)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应急保障1. 人力资源保障:确保应急队伍的稳定和充足。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目的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宗教事务条例》等。
地方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如《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宗教事务管理办法》等。
编制依据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内发生的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如民族分裂、极端宗教、恐怖主义活动等。
本预案不适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
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安全警戒和巡逻,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协助受灾群众疏散安置
在必要时协助受灾群众的疏散和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全和保障。
01
02
03
06
事后恢复与重建
受灾情况评估
对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等。
事件现场清理
包括清理现场,恢复公共设施和设备等。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建立健全民族宗教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防范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工作原则
02
预案启动条件
1
启动标准
2
3
出现威胁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的行为,或发生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民族宗教领域出现重大安全隐患,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发生民族宗教方面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事件,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组织协调
对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确保各项应急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指导监督
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开展研判,为决策提供支持。
信息收集研判
负责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包括协调各方资源、组织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等。
应急处置
负责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事件的相关信息。

涉宗教应急预案

涉宗教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提高应对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宗教领域安全风险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上级宗教事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要明确职责,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3. 依法依规,规范处置。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确保处置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有力。

4. 群众路线,公开透明。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发布信息,增强应急处置工作的透明度,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宗教领域突发事件:1.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

2. 宗教活动场所周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3. 宗教信仰自由受到侵害的突发事件。

4. 其他涉及宗教领域的突发事件。

四、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信息报告。

发现宗教领域突发事件苗头时,立即向当地宗教事务部门报告。

2. 启动预案。

宗教事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3. 现场处置。

应急处置小组迅速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制定处置方案。

4. 依法处置。

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5. 恢复重建。

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及时恢复正常宗教活动秩序。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

2. 完善应急预案。

制定和完善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

3. 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宗教领域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落实经费保障。

确保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5. 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责任追究对在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宗教__突发舆情应急预案

宗教__突发舆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应对宗教领域突发舆情事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宗教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宗教领域突发舆情事件:1. 涉及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宗教场所、宗教团体等方面的突发事件;2. 宗教领域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舆情事件;3. 宗教领域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突发事件。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宗教领域舆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舆情事件发生;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级宗教工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宗教突发舆情事件应对工作;3. 快速反应、协同处置。

对宗教突发舆情事件,要迅速反应,及时处置,确保事件得到有效控制;4. 实事求是、公开透明。

准确把握舆情动态,及时发布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宗教突发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宗教突发舆情事件应对工作;2. 宗教工作部门为应急处置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协调、信息报送等工作;3. 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宗教突发舆情事件应对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舆情监测。

建立健全宗教领域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2. 舆情报告。

发现宗教突发舆情事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3. 舆情研判。

对舆情事件进行研判,确定事件性质、影响范围等;4. 应急处置。

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态发展;5. 信息发布。

准确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稳定;6. 舆情评估。

对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

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 资金保障。

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经费;3. 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舆情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4. 装备保障。

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置装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处置方案(适合局单位)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处置方案(适合局单位)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处置方案一、目的、依据为及时、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经贸科技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一)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综合办公室处。

(二)领导小组职责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确定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

3.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各股室组织实施并加强监督,决定本预案的启动或终止。

4.负责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有关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5.负责组织、协调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新闻报道、记者采访等工作事项。

6.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承接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请示协调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股室成员的应急处置工作;协助落实上级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处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指示和批示。

2.负责组织协调县内外新闻媒体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完整的报道,统一报道口径。

3.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事发地做好与群众代表就引发事件的具体问题进行协商处置。

4.负责牵头制定本预案;确定协调小组成员职责及具体分工;协助组织、指导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

5.负责协调做好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外人员的疏散、安置等相关事宜,并负责有关通报、联络等工作。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妥善调处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矛盾和纠纷,做好民族、宗教方面的稳定工作,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和《泌阳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坚持将民族宗教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全面提高处理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报告、早处理”,确保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和社会政治稳定。

二、工作原则一是超前防范、快速反应的原则。

建立完善民族宗教矛盾超前排查和预警预防机制,及时发现矛盾隐患,超前做好化解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报告、迅速行动,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及人员到达现场,在弄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

二是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县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三是耐心细致、教育为主的原则。

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矛盾和纠纷,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积极做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政策宣传和教育劝导工作。

对极少数敌我矛盾性质的突发事件,也要注意做好大多数受蒙蔽群众的争取工作。

四是密切配合、依法解决的原则。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民族宗教工作的合力局面。

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客观公正、依法处置,防止主观随意,扩大事态。

三、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泌阳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具体包括:民族方面。

①民族纠纷。

包括因清真食品经营管理引发的纠纷,外来少数民族与其他人员发生的纠纷,因民族、宗教风俗习惯引发的纠纷等等;②因伤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感情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包括上访请愿事件、冲击重要目标事件、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事件、打砸抢事件、堵塞交通事件和聚众打架斗殴事件等等;③涉及民族问题的其它突发事件。

宗教活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宗教活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预防和妥善处置宗教活动中的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涉及宗教活动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涉及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人士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2. 涉及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人士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3. 涉及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人士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4. 涉及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人士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事件;5. 涉及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人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 涉及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人士的其他突发事件。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宗教活动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成立宗教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妥善处置。

4. 保护生命、减少损失。

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5. 依法处置、公正公开。

依法依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处置过程公正、公开、透明。

四、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宗教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

2. 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 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向宗教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 现场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3. 依法依规开展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妥善处理。

4. 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进展情况。

5. 恢复宗教活动秩序,确保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人士的正常生活。

突发宗教活动应急预案

突发宗教活动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宗教活动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宗教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预防和减少突发宗教活动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

2. 及时、妥善地处置突发宗教活动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突发宗教活动事件:1. 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 宗教极端势力、非法宗教组织、邪教组织等引发的暴力恐怖事件;3. 宗教活动中的安全事故、火灾、公共卫生事件等;4. 其他可能引发突发宗教活动的紧急情况。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突发宗教活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应急处置具体事务。

3. 各级宗教事务部门、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卫生部门、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信息收集与报告(1)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网络,密切关注宗教活动动态;(2)对可能引发突发宗教活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上报领导小组;(3)对已发生的突发宗教活动事件,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上报。

2. 预警与预防(1)加强对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安全检查;(2)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预警,提前做好应对准备;(3)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理性信教。

3. 应急处置(1)对突发宗教活动事件,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2)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事件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处置;(3)对群体性事件,采取劝导、疏散、隔离等措施,防止事态扩大;(4)对暴力恐怖事件,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对安全事故、火灾、公共卫生事件等,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减少损失。

民族宗教_应急预案

民族宗教_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民族宗教领域的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民族宗教歧视、宗教极端事件等。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成立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地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宗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

三、预防与预警3.1 预防措施(1)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意识;(2)加强民族宗教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3)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的管理,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4)加强对民族宗教领域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提高预警能力。

3.2 预警分级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等因素,将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四、应急处置4.1 先期处置(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2)组织力量,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工作;(3)做好现场安全防护,防止事态扩大。

4.2 分级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等因素,采取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

4.3 指挥与协调(1)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2)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3)做好信息沟通,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

4.4 现场处置措施(1)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2)做好群众安抚工作,消除恐慌情绪;(3)开展调查取证,查明事件原因;(4)依法处置,维护社会稳定。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及依据为及时、妥善处置涉及镇辖区内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众性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稳定、维护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依据《宗教事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指挥,整体作战的原则;坚持抓早、抓小,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有效控制局面的原则;坚持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坚持多策并举,果断处置的原则;坚持教育多数,打击少数的原则。

1、以人为本。

保障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处置我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民族宗教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政治影响和人身、财产损失。

2、以防为主。

有效预防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准确预测预警;做足各项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

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尽可能避免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

3、分级负责。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工作原则。

发生在基层的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应立足于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各有关部门力量,解决在基层。

4、快速到位。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事发街道相关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必须迅速到达现场,疏散群众,稳定情绪,缓和矛盾,控制局面,防止事件冲突进一步升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要多采用现场办公的方式,果断决策,争取主动,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

5、协同一致。

党政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事件,统战、民族宗教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说服、劝导、疏散群众及收集信息的工作;对极少数违法犯罪分子,有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处置。

宗教__突发舆情应急预案

宗教__突发舆情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宗教领域内的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宗教突发舆情,维护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宗教突发舆情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宗教突发舆情的能力。

2. 及时发现、处置宗教突发舆情,最大限度地减少宗教领域内的不稳定因素。

3. 维护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预案组织体系1. 成立宗教突发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宗教突发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宗教突发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案内容1. 监测预警(1)建立健全宗教舆情监测机制,对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实时监测。

(2)加强对宗教场所、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舆情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应急响应(1)接到宗教突发舆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2)根据舆情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宗教突发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3. 信息发布(1)准确、及时、客观地发布宗教突发舆情信息,引导舆论。

(2)对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4. 应急处置(1)及时开展调查核实,查明事实真相。

(2)对涉及宗教领域的突发事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宗教突发舆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

5. 事后恢复(1)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2)总结应急处置经验教训,完善宗教突发舆情应急预案。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各级宗教部门要高度重视宗教突发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2. 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和相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要求,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一、事件概述在我国多民族宗教共存的多元化社会中,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

该类事件指非自然地发生、针对宗教信仰、民族群体等因素引发的突发性事件。

例如,宗教节日暴力冲突、宗教场所爆炸、宗教团体滋扰等事件。

此类事件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到社会稳定。

二、应急措施1. 保持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宗教组织、市民等应保持高度关注并及时上报任何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2. 成立应急办公室: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应急办公室,负责相关情况的调查和处理,并及时发布信息。

3. 快速响应:政府应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派出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人员,对事件进行处置,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4. 控制现场:政府应迅速赶往现场并控制现场,防止事件扩散。

5. 整合力量:政府、宗教组织、民间团体等各方应共同协作,整合力量,力争将突发事件控制在最短时间内消除。

6. 做好舆论引导:及时发布事件进展情况和处理措施,消除群众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三、应急预案1. 预案制定政府应制定统一的应急预案,包括事件分类、应急处置流程、专业人员及资源整合、舆论引导等方面。

2. 事件分类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一般事件、较大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

具体标准如下:(1)一般事件:针对某个宗教团体的侮辱性言论,基于某个宗教信仰的人身攻击等。

(2)较大事件:针对宗教场所、聚集场所的暴力袭击,大规模宗教节庆活动中发生的暴力冲突等。

(3)重大事件:宗教场所爆炸、宗教骚乱引起社会群体性骚乱等。

(4)特别重大事件:大规模宗教武装冲突,短期内连环爆炸等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

3. 应急处置流程(1)一般事件:及时派出专人赴现场了解情况,指导宗教团体以文明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引导现场民众理性发泄情绪,及时修复损失。

(2)较大事件:增派警力到现场疏导人群,采取安全隔离措施,派出应急救援队伍及时处理伤员,组织调查处理。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04
保障措施
信息保障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与相关部门和地区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民族宗教领 域动态,了解社情民意,为决策提供参考。
加强信息收集与分析
设立信息员队伍,提高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对可能 引发突发性事件的重要信息及时预警,制定应对方案。
物资保障
储备应急物资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类型,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活用品、食品 、药品、救援工具等,确保应急需要。
完善预案
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进 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 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
改进措施
加强民族团结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增进相互 理解和信任,从根本上减少民族矛 盾和冲突。
完善政策法规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处理民族 宗教突发事件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 依据。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宣传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法律意 识。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各级政府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 理和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处置工作 得到有效实施。
06
其他事项
预案更新与解释
预案更新
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总结进行定期更新,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可行性 。
解释权归属
本预案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解释,对预案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
预案实施时间
预案启动时间
预案实施时间应当迅速、及时,一旦发生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预案应立即启动 。
THANK YOU.
预案实施时间安排
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密切协作,按照预案的流程和时间安排 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预案培训与演练
培训计划
定期组织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包括对预案内容、 职责、流程等进行详细讲解和培训。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十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十

人员疏散
及时疏散现场人员,确保 无关人员不受伤害。
救援行动
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救援, 救治伤员,最大限度减少 人员伤亡。
后期处理
调查评估
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 训。
善后处理
做好伤亡人员的救治和家属的安抚工作,尽快 恢复正常秩序。
责任追究
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处置不当的行为进行问责。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 急预案十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预案概述 • 应急响应机制 • 处置流程 • 资源保障 • 预案演练与培训 • 预案修订与完善
01
预案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是 为了应对和有效处置民族宗教领域发 生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目标
物力保障
01
物力保障是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的物质基础,需要提供充 足的物资和装备支持。
02
根据应急预案的需求,提前储备必要的物资,如救援设备、医
疗用品、食品、水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
与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在必要时获得外部
03
物资和装备支持。
财力保障
财力保障是处置民族宗教突发 性事件的经济基础,需要提供 充足的资金支持。
分配角色与任务
为参与演练的人员分配角色和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
演练实施与评估
实施演练
按照演练计划进行实地演练,确保参与人员掌握应急处置的程序 和技能。
评估效果
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
总结反馈
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反馈,形成书面报告,为实际应急处置提供参 考。

宗教_应急预案

宗教_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宗教场所的安全稳定,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宗教场所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的发生、扩大和升级。

2. 提高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快速、有序、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3.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宗教和睦,促进民族团结。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健全宗教领域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 快速反应、协同处置: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形成协同处置合力。

3. 依法依规、科学处置:依法依规处置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确保处置过程科学、合理、公正。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设立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信息报送、宣传报道等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阶段(1)加强宗教场所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密切关注宗教领域舆情动态,掌握宗教活动信息。

(3)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应急响应阶段(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

(2)现场指挥部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应急处置等级。

3. 应急处置阶段(1)根据突发事件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对受影响的宗教场所和人员实施救助。

(3)加强现场管控,维护社会秩序。

4. 应急恢复阶段(1)组织力量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清理。

(2)对受影响的宗教场所和人员开展心理疏导。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宗教场所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宗教场所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民族宗教事件应急预案

民族宗教事件应急预案

民族宗教事件应急预案民族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目的及依据1.2工作原则1.3适用范围1.4突发事件的概念2组织机构和职责2.1组织机构2.2办公室主要职责2.3成员单位职责3预警和监测3.1事件分级3.2信息监测收集与分析4应急响应5后期处置6保障措施6.1通信与信息保障6.2队伍和经费保障6.3宣传培训7奖励与责任8附则1总则1.1目的及依据为及时、妥善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可能发生的民族宗教矛盾消灭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县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坚持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以各镇为主,县统战部和民族宗教局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二)积极慎重、预防为主。

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有容易激化、容易沉淀等特殊性,在处置过程中,要坚持“四个维护”和“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的原则,特别注意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切实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群众,孤立和打击少数不法分子,打击“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分子)的破坏活动,仔细排查,化解矛盾,严密防范和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颠覆。

(三)积极防范、依法处理,消除后患。

要加强调研,认真开展排查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亟早控制解决。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 事件应急预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预案概述 •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 信息报告与预警机制 • 处置措施与实施方案 • 善后处理与总结评估 • 预案修订与宣传教育 • 预案启动与终止条件 • 相关附件与索引
CHAPTER 01
预案概述
目的和原则
目的
确保在发生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后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03
04
预案终止程序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
05
06
在应急响应终止后,对整个事件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 验教训,完善预案。
CHAPTER 08
相关附件与索引
相关政策法规及文件
宗教事务条例 关于进一步做好涉民族、宗教因素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
CHAPTER 03
信息报告与预警机制
信息来源和报送要求
信息来源
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企业等;
报送要求
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民族宗教突发性事 件的相关信息,不得瞒报、漏报、误报。
预警级别和发布程序
预警级别
根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程度,分 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预警;
发布程序
VS
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 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 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CHAPTER 0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领导机构和职责
领导机构
负责制定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的决策和总体规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处置工 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及依据为及时、妥善处置涉及镇辖区内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众性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稳定、维护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依据《宗教事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指挥,整体作战的原则;坚持抓早、抓小,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有效控制局面的原则;坚持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坚持多策并举,果断处置的原则;坚持教育多数,打击少数的原则。

1、以人为本。

保障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处置我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民族宗教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政治影响和人身、财产损失。

2、以防为主。

有效预防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准确预测预警;做足各项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

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尽可能避免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

3、分级负责。

处置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工作原则。

发生在基层的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应立足于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各有关部门力量,解决在基层。

4、快速到位。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事发街道相关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必须迅速到达现场,疏散群众,稳定情绪,缓和矛盾,控制局面,防止事件冲突进一步升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要多采用现场办公的方式,果断决策,争取主动,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

5、协同一致。

党政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事件,统战、民族宗教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说服、劝导、疏散群众及收集信息的工作;对极少数违法犯罪分子,有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处置。

(三)适用范围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众性事件,包括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参加的群众性事件和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具体可分为:1、因新闻报道、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互联网出现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伤害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感情的内容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2、由民族间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纠纷,以及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因宗教信仰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3、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民族、宗教感情,挑起不同民族公民之间、不同宗教信仰的公民之间的纠纷,或煽动制造的事端;4、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及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纠纷,以及同一宗教内部派别、权力继承、利益等矛盾引发的纠纷;5、在土地开发、城市拆迁、宗教房产、旅游景点管理等涉及宗教全体、信教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群体性事件;6、大规模非法宗教集会,或在敏感时期、敏感地点进行跨市、区非法宗教活动;7、因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的事件;8、因其他原因引发的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大规模聚集事件。

二、组织机构(一)组织体系与职责1、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是负责领导和处置我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领导机构。

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其他局党委成员为成员。

现场负责人由领导小组组长指定,具体负责事件现场处置、指挥、协调、组织辖区内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一般、较大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处置。

2、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族宗教局,为日常办事机构。

(二)处置方案和程序接到发生群体性事件通知后,根据事件规模、性质、参加人员多少分别进行处置。

1、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民事、治安、刑事案件,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制造事端引发的事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破坏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犯罪活动,由公安、司法等部门依法处理,视情及时向民族宗教工作部门通报,需要协助处理的,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要积极协助。

2、行政辖区内因土地权属、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工作过程中引发的涉及民族宗教经济利益的突发事件,由政府主管国土、城建、城管等部门负责依法处理,民族宗教等部门积极配合;因上述原因引起的聚众械斗等案件,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3、在公开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和互联网中,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伤害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感情所引起的突发事件,由宣传、公安、文化等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对由此引发的群众集会、游行等事件,公安和民族宗教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教育疏导群众,化解矛盾,平息事态的工作;对违反治安管理或构成犯罪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4、少数民族、宗教内部纠纷以及有关单位和人员执行民族宗教政策不当等引发的突发事件,由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由上述原因引发的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处理,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积极配合。

5、其它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由各职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在职责范围内妥善处理。

(三)处置程序1、先期处置:所辖街道办事处或有关部门,立即启动本辖区、本部门处置预案,要快速反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先期处置。

2、处置(三)监控、预警和报告1、信息监控区民族宗教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本部门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监控方法与程序,针对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特点,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报送网络。

2、预警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3、报告(1)报告程序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后,应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立即向区主管部门报告,区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

属重大、特别重大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应当立即报告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报告时限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区主管部门或街道办事处在接报后,对重大以上级别的突发事件的,应当即时作出初次报告;对于一般、较大突发事件的,应当在接报后30分钟内作出初次报告。

(四)应急响应1、分级响应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处置一般、较大民族宗教突发事件。

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置重大、特别重大民族宗教突发事件;2、一般、较大事件应急响应由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启动本预案,并根据一般、较大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处置需要,协调相关部门调集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3、重大、特别重大事件应急响应重大、特别重大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由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按规定启动市一级预案。

4、区有关部门的响应事件主管单位在进行应急处置时,应及时向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向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请求。

5、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响应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处置进展情况,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增援。

属重大、特别重大的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经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授权,向上一级专业应急机构报告。

6、指挥协调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15分钟内启动以街道办、区事件主管单位为主体的先期处置机制,区各相关单位,应在30分钟内调动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组织区内力量开展处置工作,尽全力防止事态扩大。

区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应在接报30分钟内开展处置工作。

7、应急结束现场处置工作完毕后,由启动预案的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请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宣布应急工作结束,响应终止。

8、后期处置一般、较大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在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恢复工作生活秩序、清理现场、法律援助、经济补偿等善后处理工作,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要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并总结经验教训。

三、事件等级分级按照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规模、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以及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一)一般(Ⅳ级):指事态较为简单,参与人数5人以上、30人以下,涉及面较小,影响不大,在发生地范围内即可有效控制的事件。

(二)较大(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复杂,在一定辖区内引发少数民族、信教群众集体上访、聚集、游行,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300人以下,需要事发区政府和职能部门配合处置的事件。

(三)重大(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引发部分区少数民族、信教群众的集体上访、聚集、游行,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影响严重,需要调集多个区、部门力量参与处置的紧急事件。

(四)特别重大(Ⅰ级):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引发全市性的少数民族、信教群众的集体上访、聚集、游行,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参与人数1000人以上,影响重大,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协调处置的紧急事件。

(五)参与人数的多少只是评估事件级别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突发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四、附则(一)预案管理本预案由区民族宗教局负责制定,并应根据有关情况的变化和处置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进行修订与更新,使之不断完善。

应急预案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

(二)预案解释本预案由区民族宗教局负责解释。

(三)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