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判断句》课件
判断句的语气
肯定语气:表示肯定、确定、不 容置疑
疑问语气:表示疑问、询问、不 确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Βιβλιοθήκη 否定语气:表示否定、拒绝、反 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叹语气:表示感叹、赞美、惊 讶
判断句的语调
否定句:语气否定,语调下 降
疑问句:语气疑问,语调上 扬
肯定句:语气肯定,语调平 稳
祈使句:语气强烈,语调下 降
古代汉语判断句 的翻译和运用
判断句的翻译技巧
理解句意:首 先要理解判断 句的意思,明 确其表达的观
点和态度。
翻译技巧:根 据句意,选择 合适的翻译技 巧,如直译、 意译、增译、
减译等。
词语选择:在 翻译过程中, 要注意词语的 选择,尽量选 择与原文意思 相近的词语。
句式调整:在翻 译过程中,要注 意句式的调整, 使翻译后的句子 符合目标语言的 语法和表达习惯。
《古代汉语判 断句》PPT课 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课件介绍
古代汉语判断 句概述
古代汉语判断 句的类型
古代汉语判断 句的语气和语 调
古代汉语判断 句的翻译和运 用
古代汉语判断 句的特殊形式 和注意事项
总结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语气特点:肯定、否定、疑 问、祈使
用词特点:常用判断词、副 词、助词等
句式特点:陈述句、疑问句、 祈使句等
判断句的作用
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 征
判断句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的
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广泛 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
古代汉语判断句-PPT精品
• (3)引入行为动作比较的对象。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荀子·劝学》)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4)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表示被动。 如: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王 霸》)
• 六、以
• 古汉语中介词“以”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 (1)引入行为动作凭借的工具、材料与依据。如: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鞌之战》)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荀子·劝学》) (2)引入行为动作凭借的资格、身份或地位。如: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西门豹治 邺》)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
(3)引入行为动作的原因。如: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 以 有 先 生 也 。 ( 《 战 国 策 ·魏 策 四 》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
• 4、“所以”的用法
•
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所以”是由“所”与介词“以”组成的凝固格式,
主要有两种用法:第一,表示的意义比较具体,可理
解为 “……的工具”、“……的人”等。第二,表 达的意义比较抽象,可理解为“……的方法”、 “……的原因”。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 子·养生主》)
见者惊犹鬼神。(《庄子·达生》)
以上例句中“者”指代行为的主动者,“所” 指代行为的受事者。
3、“所……者”结构的含义
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 (《史记·酷吏列传》)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 策·齐策四》) 以上例句中的“所……者”仍然指代的是行 为的受事者,等于“所”字结构,不等于 “者”字结构。
【精品】PPT课件 古代汉语判断句18页文档
【精品】PPT课件 古代汉语判断句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古代汉语判断句》课件
宾语与动词
宾语
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一般紧跟 在表语之后,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刘备称帝。”其中,“帝”是宾语 ,“称”是动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通常出现在句 末,是对宾语的描述或说明。
04
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等同关系
同类关系
表示两个概念属于同一类别,如“此乃虎也”。
属性关系
表示某一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如“君子坦荡荡” 。
疑问句主要用来提出问题或询问信息,而判断句 则是用来回答问题或提供信息,其答案通常是肯 定或否定的。
03 与感叹句的区别
感叹句主要用来表达情感或评价事物,而判断句 则是客观地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不带有个人 情感色彩。
02
判断句的分类
肯定判断句
01 肯定判断句的定义
肯定判断句是用判断语气的助动词“乃、为、即 ”等词来强调肯定事实的句子。
形式差异
古代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在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古 代汉语中常见的“者”和“也”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
语义差异
虽然现代汉语判断句在形式上更加简单明了,但在某些语 境下,古代汉语判断句所表达的语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使用场合
古代汉语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场合相对较少,但在 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等正式文体中仍有一定应用。
比喻能够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增强读者的感知和理解。
比拟
比拟的定义
比拟是指将一个事物赋予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 ,以形象地表达出该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比拟的分类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比拟的作用
比拟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 知和理解。
借代
借代的定义
判断句古代汉语优质课件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
《左传·僖公二年》:“是吾宝也。”
《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
欲也。”
《战国策·楚策》:“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孙子兵法·势》:“终而复始,日月是
也。”
《韩非子·难言》:“以智说愚必不听,
文王说纣是也。”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怒,伏尸二
不知,是知也。”
《庄子·逍遥游》:“我腾跃而上,不过 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但在古汉语中,用来复指前面所述之
事的代词“是”、“此”,有时也可不 用;这样,看起来判断的形式不明显, 但实际上仍是判断句。例如: 《左传·僖公三十年》:“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君之所知
也。”
第二,有些判断句的主语省略,只出现谓语。 这是因为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已在上文出现过,
但“非”并不是判断词,而是副词。
例如:
《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
也。”
《论语·宪问》:“管仲非仁者与?”
《战国策·赵策》:“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
下之贤公子也。”
关于不用判断词的判断句,有四点值得注意:
第一,在判断句中,有时候是对一件前面
已经叙述过的事情进行判断;这时候,经常用 代词“是”、“此”来复指该事,使判断对象 更加明白。例如: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史记·留侯世家》:“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史记·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孟子·公孙丑上》:“子诚齐人也。” 《战国策·赵策》:“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 国。”
(6) 在“„„者,„„也”式及其省略形式的
典型句式—判断句(古代汉语课件)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指示代词“是”的指示作用逐渐淡化, 发展成为判断词“是”
• 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
•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论衡·死伪》)
• 枯即是荣,荣即是枯。 (范缜《神灭论》)
“为”和判断句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论语·微子》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荀子《劝学》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 讨而使归其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语法
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活用
1.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子·王制》 曹公,豺虎也。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活用
2.表示因果,用于解释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芥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战国策·齐策四》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常见形式
1.主语+谓语+也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左传·僖公四年》
劫天子,恶名也。
Hale Waihona Puke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常见形式
2.主语+者+谓语+也
南冥者,天池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庄子·逍遥游》 ——《史记·项羽本纪》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常见形式
3.主语+者+谓语
陈轸者,游说之士。 ——《史记·张仪列传》
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指示代词“是”的指示作用逐渐淡化, 发展成为判断词“是”
• 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
•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论衡·死伪》)
• 枯即是荣,荣即是枯。 (范缜《神灭论》)
“为”和判断句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论语·微子》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荀子《劝学》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 讨而使归其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语法
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活用
1.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子·王制》 曹公,豺虎也。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活用
2.表示因果,用于解释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芥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战国策·齐策四》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常见形式
1.主语+谓语+也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左传·僖公四年》
劫天子,恶名也。
Hale Waihona Puke ——《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常见形式
2.主语+者+谓语+也
南冥者,天池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庄子·逍遥游》 ——《史记·项羽本纪》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常见形式
3.主语+者+谓语
陈轸者,游说之士。 ——《史记·张仪列传》
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代汉语-判断句PPT文档29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古代汉语语法判断句ppt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什麽是判断句?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 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 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 什么,或不是什么。
思考:根据下面的语句讨论古汉
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有何不 同。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者”、 “也”是否等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 “是”。
(三)主语+者(助词)+谓语 强调主语
①虎者,戾虫。(《战国策· 秦策 二》) ②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 疏》)
(四)主语+谓语
①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史· 高 祖本纪》) ②农,天下之本。(《史记· 孝文本 纪》) 以上四种形式的判断句,在译为 现代汉语时,一般要在主谓间加上判 断词“是”,如上面最后一例可译为
三、古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 用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是指示代词,常用来作判断
句的主语。常是复指上文出现了的内容。 “是”同 “此”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僖 公三十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 语· 季氏》)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左传· 哀公 元年》)
古代汉语语法 判断句
一、句子的分类
句子的分类方法很多,用不同的标准,分出的句子种类 是 不同的。 根据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语气还可以把句子分成肯定句和否定句; 根据结构的繁简,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分为判断句(名词谓语句)、描写句(形 容词谓语句)、叙述句(动词谓语句). 因此,同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即按照不同的标准来 考察它,可以有不同的名称。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疑问句、否定句、叙述句、单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述而》 陈述句、肯定句、描写句、复句
判断句实用PPT课件PPT课件
第2页/共37页
• ③“……者,……。”如:
• 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 ④“……,……”。如:
• 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本 纪》)
• 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 传》)
•
上述句式中的“者 第3页/共37页 ”是语气词,
• 2.乃、即、则:它们是副词,起 到加强判断的作用。如:
第6页/共37页
• (三)古汉语判断句的认定
•
1.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根本
特征。如:
•
①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
②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史记•
李将军列传》)
• 2.“是”在上古汉语中主要是做代词,常作 判断句的主语(也可作叙述句的主语)。如:
• ①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北山经》) (“是”,指代精卫。)
• “是”变为完全系词的标志:① 谓语后“也”脱落;②受副词修饰; ③受到“不”的否定。①-③逐渐完 成。
第11页/共37页
• 四、古汉语判断句中为、维(惟)、乃、即的 词性与作用
• 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 “为”“维(惟)”“乃”“即”等经常出现 在判断句中,但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阐述如 下:
第33页/共37页
• 2.维(惟)
• 在上古汉语中经常出现在判断句 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很像是判断词, 但实际上它是放在句子中间的语气词, 起的是引出谓语的作用。如:尔惟旧 人。(《尚书•大诰》)
4.判断句可以同时表示疑问语气。如:
•
①此谁也?(《战国策•齐策四》)
•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第8页/共37页
•
• ③“……者,……。”如:
• 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 ④“……,……”。如:
• 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本 纪》)
• 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 传》)
•
上述句式中的“者 第3页/共37页 ”是语气词,
• 2.乃、即、则:它们是副词,起 到加强判断的作用。如:
第6页/共37页
• (三)古汉语判断句的认定
•
1.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根本
特征。如:
•
①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
②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史记•
李将军列传》)
• 2.“是”在上古汉语中主要是做代词,常作 判断句的主语(也可作叙述句的主语)。如:
• ①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北山经》) (“是”,指代精卫。)
• “是”变为完全系词的标志:① 谓语后“也”脱落;②受副词修饰; ③受到“不”的否定。①-③逐渐完 成。
第11页/共37页
• 四、古汉语判断句中为、维(惟)、乃、即的 词性与作用
• 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 “为”“维(惟)”“乃”“即”等经常出现 在判断句中,但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阐述如 下:
第33页/共37页
• 2.维(惟)
• 在上古汉语中经常出现在判断句 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很像是判断词, 但实际上它是放在句子中间的语气词, 起的是引出谓语的作用。如:尔惟旧 人。(《尚书•大诰》)
4.判断句可以同时表示疑问语气。如:
•
①此谁也?(《战国策•齐策四》)
•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第8页/共37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作为判断词来用,汉代肯定就有了。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但“是”作判断词的句式始终没有被普 遍采用,甚至到明清乃至近代,文言文中 的判断句,绝大多数仍采用先秦的形式。
为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余为伯儵,余而祖也。
古汉语的判断句中,在谓语前面可以加 副词“乃”、“即”或语气词“维”、 “惟”等。如:
是吾师也。 是社稷之臣也。(作主语)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作谓语)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 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 犬豕鸡豚。此何故也。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 禹桀之所同也。 指示代词省略的形式: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是)寡君之愿也。
二、句中的“也”。
在单句中,一般放于主语(或主谓结构 作主语)之后;有时放于时间副词之后。
在复句中,常放于第一个分句之后,则 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间修饰的分句。
一、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判断句,并翻译全句。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3.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4.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7.夫礼者,民之纪。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是”字的词性及在句中的语法作用。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主要内容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类型 三、判断句的活用 四、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
《马
1、关于词类的研究 A、虚词方面: (a.虚词解释;b.分类;c.汇集专著) B、动词,形容词; C、 实词活用;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
入白之。”
3.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4.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5.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家》)
(2)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也。”
(1)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宣公二
年》)
(2)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3.“……者,……”
(1)天下者,高祖天下。(《史 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 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4.“……,……”
2、关于句子结构与句式的研究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突出特点是不用判断词“是”,而用
名词、代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
而母,婢也。(名词+也) 董狐,古之良史也(名词性词组+也)
表示否定判断,则在判断句的谓语之 前加上“非”字。
楚虽大,非吾族也。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类型
1.“……者……也。” (1)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
吾乃梁人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我马维骐。 尔惟旧人。
语气词“也”
一、用于结尾 “也”字一般用于判断句的句尾来帮助
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 也可用于非判断句的句尾。 (一)说话人对所说的事情的真实性表
示深信不疑。如: 蔓难图也。
(二)表示命令的句子。如: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1)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本纪》) (2)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三、判断句的活用
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
十七》)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
子·王制》)
2.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较复杂的内容。 “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3. 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用带“也”的判 断句放于结果分句之后以说明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折也。”(《庄子·养生主》)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 也。(《论语·宪问》)
四、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字
在先秦典籍中主要用作指示代词,常 作判断句主语,汉魏以后作为判断词的用 法才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