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退变性脊柱侧弯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青少年脊柱侧弯,也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疾病,通常在青春发育前期发病,不仅影响患者的体型外貌,更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诊疗技术的进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干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青少年脊柱侧弯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成因与发病机制青少年脊柱侧弯(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病,其成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观察,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些主要的理论和假说。
遗传因素在AI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患有AIS的患者的家族史中,脊柱侧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已经被证实与AIS的风险增加有关,如HLBTB6和WNT等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脊柱发育、骨代谢或神经肌肉功能等方式参与AIS的发病。
生长发育异常也是AI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脊柱在这个阶段也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如果脊柱的生长板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机械应力、激素水平等,就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
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也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异常而失去平衡,进而引发脊柱侧弯。
环境因素也对S的发病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惯、运动方式、坐姿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从而增加患脊柱侧弯的风险。
一些疾病和药物也可能影响脊柱的发育和功能,如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结核等,以及某些激素类药物和抗癌药物等。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成因与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生长发育、环境等因素。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疾病的本质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
脊柱侧弯科普课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脊柱侧弯科普课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会探讨脊柱侧弯这一常见的骨骼问题。
脊柱侧弯是指脊椎在正常轴线上的侧向曲度,导致脊柱呈“S”或“C”形。
这一病症不仅可以影响身体的外观,还可能引发疼痛,并对个体的身体功能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会对脊柱侧弯的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对脊柱侧弯的定义进行解释,包括对其形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机制进行讲解。
随后,我们将详细描述脊柱侧弯可能导致的不同症状,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从而增进读者对脊柱侧弯的认识。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目前针对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包括常见的物理疗法、康复训练以及手术治疗等。
我们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预防脊柱侧弯以减少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脊柱侧弯的重要性,并强调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将探讨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改善脊柱侧弯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脊柱侧弯的相关知识,掌握预防和治疗脊柱侧弯的基本方法,并有能力积极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并增进对脊柱侧弯的认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脊柱侧弯的科普知识:1. 引言:对脊柱侧弯的概述,提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2.1 什么是脊柱侧弯:详细介绍什么是脊柱侧弯,包括其定义、病因、发生率等相关信息。
2.2 脊柱侧弯的症状和原因:介绍脊柱侧弯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不同类型脊柱侧弯的常见原因。
2.3 脊柱侧弯的治疗和预防:介绍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并提供预防脊柱侧弯的建议。
3. 结论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3.1 总结脊柱侧弯的重要性:强调脊柱侧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治疗的必要性。
3.2 强调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重申预防脊柱侧弯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早期发现和治疗脊柱侧弯的重要性。
【疾病名】脊柱退行性疾病【英文名】degenerativespinaldiseases【缩写
【疾病名】脊柱退⾏性疾病【英⽂名】degenerativespinaldiseases【缩写【疾病名】脊柱退⾏性疾病【英⽂名】degenerative spinal diseases【缩写】【别名】脊柱退变;退⾏性脊椎病变;脊柱退⾏性⾻关节病;脊柱退⾏性变;退⾏性脊椎病;脊柱退⾏性⾻关节病;spondylosis【ICD号】M48.8【概述】脊椎退⾏性疾病(degenerative spinal diseases)多为⽣理性⽼化过程,是指成年以后才发⽣的脊柱椎间盘及椎⾻关节退变,是指发⽣在脊柱不同关节和韧带退变的通称,通常累及颈椎、腰椎、胸椎等。
临床特点为⼴泛的、多为⾮对称性椎间盘退变,椎体、⼩关节增⽣,⾻刺形成,脊椎周围韧带肥厚、钙化和⾻化,脊柱失稳等,多数伴有脊柱冠状⾯侧⽅移位、旋转性半脱位和⽮状⾯椎体滑脱,并继发脊柱侧弯等。
脊柱退⾏性改变最先发⽣在椎间盘。
⼀般不引起明显症状,当脊椎退⾏性变引起椎管及椎间孔狭窄时,临床上可产⽣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
遗传性、⾃⾝免疫性、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也可促使脊椎发⽣退⾏性变。
在脊柱的⾻质增⽣会引起相应的神经放射性疼痛症状。
【流⾏病学】脊柱退⾏性疾病临床⾮常多见,尤其好发于⽼年⼈,颈、腰椎发病率⾼。
随着社会⽼龄化不断进展,⽼年⼈⼝数量的增加,脊柱退⾏性疾病也越来越多见,⽇益成为影响中⽼年⼈健康和劳动能⼒的⼀个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活质量。
【病因】脊椎退⾏性疾病产⽣的原因可以是⽣理性⽼化,也可是先天性遗传、创伤、慢性劳损等。
⼀般认为关节软⾻随⽣理逐渐⽼化,⽔和透明质酸减少,胶原纤维暴露,软⾻破坏,关节⾯⾻质代偿性增殖、并随年龄的增长⽽愈益明显。
临床常发⽣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
1.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指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的椎间盘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和脊髓导致的⼀系列病理过程。
椎间盘突出的致病原因较多,主要与椎间盘退变、慢性劳损和外伤等因素有关。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介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则、术式选择、入路选择、术后并发症等。
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成人脊柱侧弯将更加普遍。
本期小灶主题即为“退变性脊柱侧弯”,共分五集,分别为基础篇、测量篇、诊断篇、治疗篇、技术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十分适合刚入脊柱科室的住院医师及致力于脊柱方向的医学生学习,也希望与更多骨科同仁交流,本期为“治疗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林永绥首先需要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DS)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无症状的DS,一般不需要治疗或仅需随访观察。
与AIS不同,DS的治疗一般不以矫正畸形为目的,常是针对局部疼痛和椎管狭窄的症状,恢复脊柱序列和稳定,仅少数引起失平衡的DS需要矫形恢复平衡。
另外,DS 一般发生于老年人,需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肺功能、骨量和生活方式等,根据患者的症状。
身体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分析腰背痛或放射痛的来源。
腰背痛、肌肉无力和轻度神经根性症状者可以保守治疗,一般均可减轻疼痛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功能,所以大多数DS可采取保守治疗。
标准的治疗方案应包括短期的休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主要为NSAIDs),并在少数情况下短期使用支具展开剩余88%根据疼痛来源可以局部注射或封闭,如硬膜外注射、神经根阻滞、关节突关节封闭等。
有文献报道按摩和矫形治疗有效,但需在专业的物理治疗中心进行。
躯干稳定性锻炼和低对抗性的有氧条件下可耐受的锻炼也有益,加强腹部和背部肌肉的运动疗法(如游泳)对疼痛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针对的药物治疗也常常有效。
三环类抗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轻神经源性疼痛,有助于缓解患者晚上的疼痛,加巴喷丁也有类似作用,这些药物对于老年人群有较大益处。
脊柱侧弯的症状和康复训练
03
康复训练原则与目标
早期干预重要性
减轻症状
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减轻脊柱侧弯引起 的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防止进展
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因脊柱侧弯导致的心理和社会 问题。
通过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脊柱侧弯的 进一步恶化,降低手术治疗的风险。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评估病情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侧弯程度、生活质量等因素,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脊柱侧弯的症状和 康复训练
汇报人:XX 2024-01-21
目录
• 脊柱侧弯概述 • 脊柱侧弯症状表现 • 康复训练原则与目标 • 物理治疗及手法治疗技术 • 药物治疗与局部封闭治疗策略 • 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管理 • 总结:脊柱侧弯患者全面康复之路
01
脊柱侧弯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 脊柱畸形。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如久坐、久站等,注意调整姿势,
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
睡硬板床
02
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以保持脊柱在睡眠中的正常生理曲度,
减少脊柱的压力。
避免过度负重
03
避免长时间背负重物或进行过度负重的运动,以减轻脊柱的负
担。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脊柱X光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新的病变。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复查结果和患者的症状变化,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 调整支具佩戴时间、增加物理治疗等。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佩戴支具等,以确保治 疗效果。
腰椎退变性不稳
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退变的过程通常会导致僵硬,但一般都是稳定的,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不稳。
腰椎滑脱是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单一椎体相对另一椎体的水平移位,或更为广泛的退变性脊柱侧凸。
各种形式的腰椎不稳都可导致腰背痛和神经卡压。
退变导致的不稳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进行性的相对严重的症状,必须通过手术才能缓解。
腰背痛非常常见,在发达国家超过70%的个体都可能出现过单纯性的腰背痛,最多发的年龄为34-44岁。
这类腰背痛大多都是自限性的,对于任何脊柱专科治疗而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少的干预措施使患者恢复到相对舒适的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脊柱专科医生应不遗余力地查找单一的疼痛激发点,然后才能进行成功的治疗。
在一系列的退变过程中,任一结构都可导致腰背痛,而腿痛也可能受多个位点的影响。
在脊柱退变这个类似于多米诺效应的进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最先出现的是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对于轴向应力可起到缓冲垫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脊柱功能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椎间盘与关节突关节相互协调,可完成矢状位和冠状位上的活动。
在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相关功能的丧失使脊柱功能单位前方的力学稳定性下降。
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稳定性下降以后,在病变节段由于负荷增加,并出现新的扭转应力,可使韧带结构出现肥厚。
退变突出的椎间盘以及肥厚的韧带可使椎管容积减小导致椎管狭窄。
随着退变加重,关节突关节也出现退变、肥厚。
然而,这是腰椎退变典型的次序,事实上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
同一节段的一侧可能比另一侧退变得更快。
通常,这种不对称的病理改变被认为会导致两种常见的腰椎退变性不稳,腰椎滑脱和脊柱侧凸。
当然也存在一些复杂性的脊柱不稳,比如同一患者既有退变性侧凸也有滑脱。
这些状况往往会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和疼痛。
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患者的主诉。
脊柱退变性不稳的患者通常会抱怨腰背痛和下肢的症状,但很少会关注脊柱的畸形。
脊椎退行性病变
脊椎退行性病变英文是Degeneration of Joint Disease(以下简称DJD),也称为骨性关节炎。主要特征为骨刺增生、椎间盘变薄。临床症状表现为脊椎僵硬、酸痛,活动范围缩小。有时会伴随着头晕、头痛、手臂、腿脚麻木及脊椎相关性疾病。 脊椎的退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椎体间存在无菌性炎症,病人会有酸痛的症状。此阶段尚无骨刺与椎间盘退化等永久改变,神经根受压的机会较少,一般始于25岁以前。 第二阶段,椎间盘有少量退化,骨刺开始少量出现,病人会有关节僵硬,偶尔会有头晕、头痛、手脚麻木的症状;脖子痛与落枕是常发生的事;早晨起床后会有关节不灵活的感觉,需经过一定的活动后才能缓解;坐的时间长了会腰背酸痛;做电脑工作容易疲劳,上背部疼痛,开始出现脊椎相关性疾病。此阶段多发生在25岁~45岁之间。
3.导致退变的因素退行性变是机体的老化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将或先或后进入退变阶段。但许多因素(全身的和局部的)影响着其发生的早晚和程度。
(1)全身因素:全身因素中最明显的是年龄因素,另外遗传、内分泌、免疫等因素也影响退变进程。
1)年龄因素:年龄增长是退行性变的主要因素。出生时纤维环的含水量约80%,髓核为90%;30岁后两者变为70%及75%,以后纤维环保持约70%的水分,髓核则渐渐接近纤维环的水平。
脊柱退变的另一个表现是椎体边缘骨赘增生。年龄越大则骨赘的出现率越高。 Schmorl及Junghams检查1万个尸体脊柱,在20岁以前者未发现有骨赘,21~30岁者11%有骨赘,31~40岁者36%,41~50岁者78%,51~60岁者93%。曾昭荣(1982)统计31~40岁者x线片骨赘出现率为67.3%,41~50岁者95.7%,50岁以上者100%。另一组统计男性50岁者90%有骨赘,女性65岁者80%有骨赘。以上统计表明年龄越高则椎间盘退变越重,其骨赘的出现率也越高。
脊柱侧弯ppt课件【33页】
16
从前向后测量,前1/4有骨骺出现的为Ⅰ度,前1/2出现为Ⅱ度,以此类推,3/4者为Ⅲ度,4/4者为Ⅳ度,骨骺完全融合者为Ⅴ度。
Risser征-判断脊柱侧弯患者骨骼生长潜能的指标
17
18
大干50度的脊键测弯均应手术治疗,成人疼痛性脊住侧弯,是出于侧弯的凹侧长期不正常负重,致早期发牛严重的骨性关节炎,椎管狭窄或椎体侧方移位,刺激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痛,应进行减压及矫正脊柱侧弯,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一般先用支具控制,如控制无效.每年侧弯加重大于5度者,应尽早手术。
脊柱侧弯的分类与分型
7
根据脊柱侧弯弧的顶端椎体(顶椎)的部位.又可将脊柱侧弯分成颈段脊柱侧弯(顶椎在C1一C6范围内),颈胸段脊柱侧弯(其顶椎在C7或T1);胸段脊柱侧弯(顶椎在T2一T11范围内);胸腰段脊柱侧弯(顶椎在T12,Ll);腰段脊柱侧弯(顶推在L2—L4范围内)及腰骶段脊柱侧弯(顶推在L5,S1范围),在腰骶段侧弯中.实际上腰椎与整个骶骨组成侧弯孤,故矫正侧弯时融合范围一定要延伸至骶椎。
25
一、 体位 回病房后,头24小时在保证不出褥疮的情况下,尽可能平卧,或翻身时呈45度角斜例卧位(背部塞垫软枕).勿正侧卧,以利压迫止血.减少伤口渗出血。 二、褥疮的防治 定时(每2小时)翻身一次,有明显剃刀背畸形隆起处,特别容易发出褥疮,应垫一中央挖有小洞的厚海绵垫,让剃刀背畸形隆起尖顶落在洞孔内,并每天数次用50%酒精按摩骨突出部分。
手术治疗
19
一、正确选择融合范围。二、重建脊柱的生理弧度三、维持躯干平衡
脊柱侧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
一、病史采取 详细采集病史,以正确诊断和评价病人全身状态,脊柱外科病人特别要求搜集下述情况:畸形或症状出现的时间及进展情况;畸形对其它器官和系统的影响,如有否心跳、气短(其程度用爬几层楼出现,与同年龄人比较运动受限情况表示);大小便情况,有无疼痛及放射痛与肢体无力等;有无胸背部及下肢皮肤感觉异常;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史与反复骨折史;母亲孕期(第4—7周),有否患病或受刺激等因素;家族中有否同类病人。
脊柱侧弯矫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脊柱侧弯矫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76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n=38)常规护理,观察组(n=38)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对比效果。
结果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而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4%),较对照组(81.58%)高(P<0.05);观察组精神状态、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进行脊柱矫形术治疗的过程中,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的运用,有效改善脊柱功能和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更高。
【关键词】脊柱矫形术;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退变性脊柱侧弯有着较为严重的病情,高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腰部疼痛等,对正常肢体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对于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多运用手术的方式,而脊柱侧弯矫形术是常用的术式,有着比较好的效果,但易出现并发症,需配合精细、优质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改善预后[1]。
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退变性脊柱侧弯老年患者,运用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接收的76例退变性脊柱侧弯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分组用双盲法,各38例。
纳入研究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经检查已得到确诊;患者均存在腰背部、下肢疼痛症状;没有手术禁忌症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精神存在疾病者,耐受性比较差者;伴有肿瘤患者;重复手术的患者。
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62岁,平均(70.26±2.45)岁;依据TheAebi分型,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12例、14、12例;观察组男女比为17/21;年龄大小分别为77岁、61岁,平均(69.89±2.51)岁;TheAebi分型,I型(13例),II型(14例),III型(11例)。
MISS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
- Usually an equal thoracic curve -usually >40° - Rotation all spine
疼痛 :腰痛,根性疼痛 功能障碍 后凸畸形
≠AIS!
缓解神经根性疼痛
◦ 压迫部位
◦ 直接/间接减压
缓解腰痛
◦ 局部不稳定 (腰椎滑脱, 侧向滑移)
minimal
+ -
±
-
+
+ + -
+
+ + + -
+
+ + + + (flexible)
+
+ + + + (stiff) (<30% correction)
Surgical Treatment
No fusion
Fuse Levels decomp
Fuse all lumbar curve
Ant/Post fusion
less collateral tissue damage decrease in morbidity more rapid functional recovery
without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tended surgical goal
McAfee PC. et al. Spine 2010:s27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 吴文坚 梁裕
De novo
- DJD
AIS Progression
- Curve progression - DJD
老年脊柱畸形防治新进展-卫生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答案-华医网
浅谈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1、以下哪项不是MIS TLIF手术适应证()A、腰椎管狭窄症(5-6节段)B、腰椎滑脱症(I °/ II°)C、椎间盘源性腰痛D、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伴腰痛E、椎板切除术后腰椎后凸答案:2、以下哪项不是胸椎内镜手术的相对禁忌症()A、间盘突出钙化B、胸椎后纵韧带骨化C、软性间盘突出D、脊髓病变进行性加重E、脊髓受压明显答案: C、软性间盘突出3、以下哪项不是腰椎间盘射频消融的适应症()A、影像上有腰椎间盘膨出,无髓核钙化和游离,且与临床体征相符B、保守治疗5天周无效C、椎间盘造影可以诱发疼痛D、麻药注入椎间盘有较满意的镇痛效果E、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FBSS )答案: B、保守治疗5天周无效4、关于浅谈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优点,以下哪项不正确?()A、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B、不扰乱脊柱稳定性C、后遗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D、会使局部伤口变大E、易于操作和掌握答案: D、会使局部伤口变大5、脊柱疾病的手术指征是:目标神经内侧支诊断性阻滞后疼痛缓解()以上A、0.5B、0.7C、0.8D、0.9E、1答案: C、0.8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治疗进展1、经皮技术不包括()A、椎间盘化学溶核术B、椎间盘射频消融术C、经皮髓核摘除术D、小切口技术E、经皮椎间盘造影术答案: D、小切口技术2、微创脊柱外科按治疗作用分类不包括()A、注射技术B、减压技术C、小切口技术D、内固定融合技术E、非融合技术答案: C、小切口技术3、关于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GIOP)的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3个月以上)使用任何剂量的糖皮质激素(GCs) 均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B、在绝经后妇女中口服GCs的比例高达4.6%C、长期应用GCs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30%-50%D、长期应用GCs的患者骨折发生率为30%-50%E、长期GCs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不足15%的患者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答案: C、长期应用GCs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30%-50%4、微创脊柱外科按手术入路分类分类不包括()A、注射技术B、经皮技术C、内镜技术D、通道技术E、小切口技术答案: A、注射技术5、内镜技术不包括()A、MED技术B、Delta技术(iLESSYS)C、椎间孔镜技术D、经皮技术E、Bess技术答案: D、经皮技术ERAS在脊柱骨科的应用1、ERAS在脊柱外科的应用需要更加严格的()加以确证A、临床研究B、流行病学C、神经科学D、临床试验E、讨论答案:2、多模式运营的ER方案旨在()A、减少这种失调状态的出现,使得病人恢复更快B、增加这种失调状态的出现,使得病人恢复更快C、减少这种失调状态的出现,使得病人恢复更慢D、增加这种失调状态的出现,使得病人恢复更快慢E、减少这种新陈代谢状态的出现,使得病人恢复更快答案: A、减少这种失调状态的出现,使得病人恢复更快3、无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前()禁食固体饮食,术前2h禁食清流质A、3hB、4hC、5hD、6hE、7h答案: D、6h4、传统围手术期护理经常造成患者()状态中,进而造成恢复间隔时间的增加,以下哪项说法正确A、短期处于代谢/营养失调的B、长期处于代谢/营养饱和C、长期处于内分泌失调的D、长期处于代谢/营养失调的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 D、长期处于代谢/营养失调的5、当前ERAS总的要求是()A、弱化围手术期处理,快优康复B、强化围手术期处理,快优康复C、强化围手术期处理,缓慢康复D、强化入院之前处理,快优康复E、强化出院后的处理,快优康复答案: B、强化围手术期处理,快优康复头盆环牵引治疗颅底凹陷症1、齿状突超出钱氏线()为颅底凹陷A、2mmB、3mmC、4mmD、5mmE、6mm答案: B、3mm2、1970S最早是由()医生首先使用头盆环治疗病人A、AODGSONB、HODGSONC、CODGSOND、MODGSONE、EODGSON答案: B、HODGSON3、头盆环有()作用A、矫正脊柱畸形B、矫正脑部畸形C、矫正腿部畸形D、矫正足部畸形E、矫正臀部畸形答案: A、矫正脊柱畸形4、由()向枕大孔后上缘作一连线即为钱氏线A、硬腭后缘B、硬腭下缘C、硬腭前缘D、硬腭左缘E、硬腭右缘答案: A、硬腭后缘5、颅底凹陷症是()周围的颅底骨向上陷入颅腔,迫使其下方的寰枢椎(齿状突)升高进入颅底A、枕骨大孔B、端脑C、颞骨D、太阳穴E、颈椎答案: A、枕骨大孔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分型及治疗1、以下关于DLS的治疗方式选择需要考虑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保守 VS 手术B、手术目的及指征C、矢状位平衡D、近端固定椎选择E、以上都不是答案: E、以上都不是2、关于DLS的分型标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疾病系统分类B、预测疾病的自然史和治疗效果C、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供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做比较D、不能将畸形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相关联E、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答案: D、不能将畸形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相关联3、SRS分型不足()A、未考虑到DLS患者的临床因素比如症状B、未考虑到DLS患者的临床因素比如年龄C、未考虑到DLS患者的临床因素比如并发症骨质疏松D、未考虑到DLS患者的临床因素并发症比如系统性疾病E、未考虑到DLS患者的临床因素并发症比如病人经济能力答案: E、未考虑到DLS患者的临床因素并发症比如病人经济能力4、以下哪些DLS患者优先考虑保守治疗()A、腰背部痛可以耐受B、无明显神经源性跛行及椎管狭窄程度较轻C、矢状面与冠状面上基本保持平衡D、椎体半脱位较轻且不超过2个节段的患者E、腰背部疾病未及时处理,耐受度较小答案: E、腰背部疾病未及时处理,耐受度较小5、以下哪项不是DLS的保守治疗方法()A、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B、激素加量治疗C、局部封闭注射D、物理治疗E、外固定支具答案: B、激素加量治疗。
脊柱侧弯讲解
脊柱侧弯讲解脊柱侧弯是什么?脊柱侧弯是脊柱的非正常弯曲。
正常的脊柱在肩部有向后的弯曲,而在腰部有向前的弯曲。
典型的脊柱侧弯包括三维的脊柱和肋骨畸形。
根据度数的变化,脊柱从侧面弯曲,有时椎骨有轻微旋转,导致髋部或肩部出现不平衡。
可能发展至下列情况:主要是侧面的弯曲(类似英文字母C)或有两个弯曲(一个主要的弯曲和一个次要的弯曲,导致形成S形),脊柱侧弯最常发生在上背(胸椎区域)与下背(腰椎区域)之间。
还有可能只在上或下背发生侧弯。
脊柱侧弯在一般人群中相对比较常见(美国2-3%的人受到脊柱侧弯的影响),与脊柱弯曲的角度有关。
有大概10%的青少年有一定程度的脊柱侧弯,但是只有不到1%的人脊柱侧弯需要进行纠正治疗(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
据报道在美国1000个人里面有1.5人的脊柱侧弯超过25度。
有60%的弯曲在青春期前曲度增长很快.一般来说,曲度小于30度,在成年骨骼成熟后不会继续发展。
为什么会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引起的原因包括先天、后天或退化性问题,但是大部分脊柱侧弯的原因并不知晓,这种我们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有很多类型,下面是最常见的四种:脊柱侧弯畸形图先天脊柱侧弯:这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先天脊柱畸形。
这种情况一般在幼年时期脊柱已经出现畸形。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这种情况一般由于脊柱肌肉无力或由于神经问题导致的脊柱向一侧弯曲。
这种类型的脊柱侧弯特别是在因为潜在神经肌肉问题而不能走路(例如肌肉萎缩或大脑性麻痹)的人里面出现。
这也被称为退化性脊柱侧弯。
退化性脊柱侧弯:当脊椎的关节退化,脊柱侧弯也可以慢慢发生,使背部产生弯曲。
这种情况我们有时称作成年脊柱侧弯。
特发性脊柱侧弯:目前最常见的脊柱侧弯即这种类型(有80%的脊柱侧弯属于此类,而且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为7:1。
常常发生在青春期,特别在快速成长期内会加速发展。
脊柱侧弯的表现•头有侧倾,并且与髋部不在一条直线•肩胛骨突出•一边的髋部或肩部高于另外一边,导致衣服下摆不一致•倾向某一边多过另外一边•在发育中的女孩,乳房大小不一•当儿童两膝并拢向前弯,两臂自然下垂时,一边的上背要高于另外一边。
脊柱侧弯治疗指南
脊柱侧弯治疗指南ﻩ疾病简介:脊柱侧弯(Scoliosis)又名脊柱侧凸就是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得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瘫,重度侧凸需手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得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就是支具治疗可以防止或减少畸形得发展。
分类脊柱畸形根据位置可以分为颈椎,胸椎与腰椎畸形。
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前凸,侧凸与后凸畸形。
根据脊柱畸形得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
对于侧凸来说,特发性就是其常见原因冠状位畸形,将其畸形位置分为上胸段,中胸段,胸腰段/腰段。
临床表现从外形上,侧弯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得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同时合并这种背部畸形,可以伴随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可以引起患者明显局部畸形,身高减少,胸腔与腹腔容量得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得损害等;同时对于脊柱骨结构本身发育不良得患者,可以伴发脑脊膜膨出,隐形脊柱裂等神经发育异常得表现。
此外,先天性脊柱侧凸还可能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气管—食管瘘,多囊肾等多脏器异常得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病因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但就是与基因与遗传具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存在椎旁肌肉本身分布不平衡得原因。
形态学就是指椎体本身没有结构异常,椎体分隔正常,拥有对称得椎弓根,发育正常得椎板与关节突。
分类从发病时间上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少年与成年四种。
婴幼儿就是指发病在0—3岁,少年就是指发病年龄在4-10岁,通常就是在青春期前;青少年发病年龄在10岁-骨骺闭合得青春期,就是成年前脊柱侧凸最常见类型,;而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就是指青少年期间形成得脊柱侧凸,由于没有进行治疗,或者进行了一定治疗,但就是畸形没有明显改善,进入成年期有进一步进展得侧凸[1]、临床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常见“剃刀背”,某些患者还会发现双侧肩关节不平衡与骨盆不平衡。
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临近节段后凸PJK未解之谜的来龙去脉
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临近节段后凸PJK未解之谜的来龙去脉关于脊柱外科文献速递《脊柱外科文献速递,Spine Article Express》,就脊柱外科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选取近期脊柱外科领域最新文献予以介绍和解读,希望给大家带来启迪和参考。
温故知新,一生学习。
欢迎转发,共同进步。
本文是《脊柱外科文献速递》第⑦篇。
更多速递,敬请期待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 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DS)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4%-32%,而在60岁以上的无症状个体中ADS 的发生率高达68%[1]。
其常合并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椎体旋转、椎间关节半脱位及矢状面失平衡等病理改变,故其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脊柱功能状况,重建腰椎稳定性,恢复脊柱矢状位平衡,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手术策略。
随着后路矫形器械的发展和保留脊柱运动节段的需要,骨科医师越来越多地采取选择性后路节段性融合的手术策略,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术后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和近端交界性失败 (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的发生也逐渐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成为退行性脊柱侧凸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
笔者近期参加了2020 年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 年会的审稿工作,在负责审阅的82 篇成人脊柱侧凸投稿摘要中,19 篇(23%)涉及 PJK 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由此可见其火热程度!而在 PubMed 以 PJK/PJF和ADS(成人侧凸)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文献时,结果显示其关注度在近五年处于持续密切之列。
PubMed 近五年相关文献数量为什么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PJK/PJF会成为大家持续关注的热点?我的硕士研究生丁红涛同学通过详细的文献阅读,和大家一起回顾分析这一未解之谜的来龙去脉。
脊柱侧弯-疾病研究白皮书
脊柱侧弯-疾病研究白皮书第一部分脊柱侧弯-疾病概述 (2)第二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病因分析 (3)第三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临床表现 (5)第四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发展趋势分析 (7)第五部分脊柱侧弯-疾病患者的分布情况 (9)第六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鉴别诊断 (11)第七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权威治疗医院与机构 (13)第八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15)第九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护理方案 (17)第十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科学管理 (19)第一部分脊柱侧弯-疾病概述脊柱侧弯(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它表现为脊柱的非正常侧弯,使得脊椎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弯曲,形成“C”或“S”形的曲线。
这种异常侧弯可能会导致脊柱不稳定,进而影响身体姿态和运动功能,严重时还可能会对内脏器官造成压迫,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脊柱侧弯可以按照年龄发病分为婴幼儿脊柱侧弯、儿童脊柱侧弯和成人脊柱侧弯三类。
其中,儿童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10岁至16岁之间,特别是女性。
成人脊柱侧弯可能是儿童时期未被发现的侧弯逐渐发展或者由于年龄增长、脊椎退变等因素引起。
脊柱侧弯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某些家族中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较高,表明基因在该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特定的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畸形和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临床上,脊柱侧弯的程度可以从轻度到重度不等,一般通过测量Cobb 角来评估侧弯的严重程度。
Cobb角是指脊椎侧弯时两个最边缘的脊椎椎体之间的角度。
轻度脊柱侧弯通常在10度以下,中度在10度至40度之间,重度脊柱侧弯则超过40度。
在许多轻度和中度病例中,脊柱侧弯的症状可能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轻微的背痛或不适,姿势可能稍微不协调。
但对于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肩膀和腰部不对称,胸廓畸形,身体侧倾等。
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因病情轻重而异。
对于轻度脊柱侧弯,观察和监测是常见的处理方式,确保脊柱的发展不会进一步加重。
我与脊柱侧弯的不解之缘-杨志刚
我与脊柱侧弯的不解之缘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的功夫我从医学院校毕业已有14年了,也由一个懵懂的少年成了为人父母。
想想毕业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一切还是那么记忆犹新------2006年7月,怀揣着“济世为人、乐于助人”的信念,带着手里仅有的2000元钱(我是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后家里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开始了我的“北漂”之路,期间的艰辛至今难以忘怀,睡地下室、啃馒头、吃泡面------一个月的时间手里的钱已经被我用光,不得不从以前的朋友那里借钱,家里打电话过来问我工作怎样时,我也总是“报喜不报忧”,父母年龄大了,不能让他们再为我操心了。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生活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生活告诉我,困难都会有,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认输、不气馁-----因为刚刚毕业,资质不足,没有工作经验,进不到对应的医疗机构,那时的我做过足疗店按摩师、培训讲师、店长,销售过医疗器械,卖过药品,做过药店营业员,尽量做一些和医疗相关的工作,因为,我不想放弃我的“本份”,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我赚到了毕业后的第一桶金,而且一年后,我如愿进到了北京一家骨科医院,做起了针灸推拿师,虽说待遇只有仅仅的2000元钱,但我很满足,因为这是我喜欢的工作,这是我毕业后的梦想,为此,每天我都是努力去工作,认真对待我的患者,工作之余去北京空军总医院、河南洛阳正骨医院学习、进修,这使我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四肢骨关节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多----在进修学习期间,我接手了十余个“脊柱侧弯”疾病的患者,为了更好的研究“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我应聘到了一家以治疗“脊柱侧弯”疾病为主的医院。
从此,也就和“脊柱侧弯”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刚接手“脊柱侧弯”疾病的患者时,我并没有把它想象的那么复杂,“不就是关节错位吗”,“手法复位也就可以了”,但治疗结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理想,事实打了我的脸----当我看到入院患者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听到家长们无奈的叹息声,而出院时又仅有的那么一点点疗效,我失落了,犹豫了,难道脊柱侧弯就那么难治疗?第一批出院后的患者,让我彻夜难眠,那是2010年10月份--------------------------------------------------------------难道就能出那么点效果??这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
脊柱侧弯治疗指南
脊柱侧弯治疗指南疾病简介:脊柱侧弯(Scoliosis)又名脊柱侧凸是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的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瘫,重度侧凸需手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的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是支具治疗可以防止或减少畸形的发展。
分类脊柱畸形根据位置可以分为颈椎,胸椎和腰椎畸形。
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前凸,侧凸和后凸畸形。
根据脊柱畸形的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
对于侧凸来说,特发性是其常见原因冠状位畸形,将其畸形位置分为上胸段,中胸段,胸腰段/腰段。
临床表现从外形上,侧弯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的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同时合并这种背部畸形,可以伴随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可以引起患者明显局部畸形,身高减少,胸腔和腹腔容量的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的损害等;同时对于脊柱骨结构本身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伴发脑脊膜膨出,隐形脊柱裂等神经发育异常的表现。
此外,先天性脊柱侧凸还可能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气管-食管瘘,多囊肾等多脏器异常的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病因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但是和基因和遗传具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存在椎旁肌肉本身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形态学是指椎体本身没有结构异常,椎体分隔正常,拥有对称的椎弓根,发育正常的椎板和关节突。
分类从发病时间上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少年和成年四种。
婴幼儿是指发病在0-3岁,少年是指发病年龄在4-10岁,通常是在青春期前;青少年发病年龄在10岁-骨骺闭合的青春期,是成年前脊柱侧凸最常见类型,;而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青少年期间形成的脊柱侧凸,由于没有进行治疗,或者进行了一定治疗,但是畸形没有明显改善,进入成年期有进一步进展的侧凸[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合问题
一般而言,融合不应止于以下节段:后柱结构不 完整的椎体、侧凸/后凸的顶椎、滑脱移位/旋 转半脱位的椎体。顶椎、滑脱移位、旋转移位的 椎体往往是整个侧凸区域内最不稳定的椎体,止 于该椎体会导致该处的椎弓根螺钉应力过大,易 于断裂、拔出,导致内固定失败,尤其在骨质疏 松严重的患者;另外,固定于一个不稳定的椎体, 无法重建腰椎和整个脊柱的稳定性,易导致侧凸 的失代偿,出现侧凸的进行性快速发展 。
综述退变性脊柱侧弯
卢乙磊 河南省浚县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脊柱外科
概念
退变性脊柱侧弯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后继发小关节 退变,椎管和神经根管容积变化以及脊柱失稳, 畸形等病理改变,以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为主要 表现的常见疾病。 该病发生于骨骼成熟后的脊柱畸形,多由椎间盘 退变,骨质疏松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及椎间失稳所 致,畸形常见于胸腰段和腰段。临床症状多由腰 部症状和神经根疼痛与侧隐窝狭窄和畸形凹侧神 经根受压或凸侧神经根牵拉有关,中央管狭窄可 致间歇性跛行,部分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
注意
1.手术方案的选择要反复考虑,利弊兼顾。 2.手术技巧,个体化置钉技术。 3.统筹大局,兼顾细节。 4.并发症预防。
术前评估
老年风险评估 畸形评估,三个轴相评估 神经定位,定性 内固定设计 骨质疏松评估 椎管减压范围,方式 融合范围
手术适应症
1.反复发作的腰腿痛并逐渐加重,严重影 响正常生活,保守治疗无效者。 2.合并腰椎其它退变性疾病,有间歇性跛 行和严重神经根压迫症状。 3.合并急慢性马尾综合征者。 4.严重畸形者,Cobb角大于40度。
影像学
DLS多始于胸11,12,止于腰5,骶1。椎体侧 方滑移最常见于女性患者和腰3-4节段。 腰3,4神经根的压迫凹侧多于凸侧。 腰5,骶1神经根的压迫凸侧多于凹侧。 腰3,4畸形明显于下腰椎。 侧弯凸侧的椎管容积,椎间孔截面积大于凹侧, 椎体侧向滑移与椎体间的旋转密切相关,中央管 的容积减小与矢状位滑移有关。
融合问题
UIV 基于以下原则 近端相邻节段无退变,无不稳,矢冠轴位 力线均基本正常。固定阶段不能止于畸形 交界处,尽量避免不位于胸腰段交界处。
融合问题
很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活动增加和应力集中可 以导致较高的并发症,近端融合止于T11~L2相比于 T10及其以上节段,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这些并发 症包括:近端融合椎邻近节段的退变、近端融合椎及其 头端椎体的压缩性骨折、近端融合椎内固定失败、假关 节形成、矢状位平衡丢失、胸腰段后凸畸形。邻近节段 失败,又称为“过度节段综合征”,表现为邻近节段过 早的退变,伴/不伴椎管狭窄和节段性不稳定。除了与 年龄相关的自然退变有关,还与固定融合导致的脊柱僵 硬效应有关。危险因素有:术前存在的矢状面曲度异常、 术前邻近节段退变、矢状面/冠状面不稳定、小关节退 变。
前后联合手术指证
一般单纯后路减压矫形内固定融合 Gupta认为对于冠状位,矢状位严重失衡, 腰椎明显后凸畸形,椎管严重狭窄和半脱 位患者。
术式选择
2001年,Edward分型 Ⅰ型,侧凸不合并或合并极小的椎体旋转, 应用短节段固定,凹侧撑开,凸侧中立位 固定。 Ⅱ型,伴有明显的旋转畸形和矢状面前凸 丢失,应用后路长节段固定加转棒消旋技 术。
DLS的流行病学
45岁以下发病率2-4﹪ 45-60岁为6 ﹪ 60岁以后15 ﹪ 男女比例1.0:1.0----1.0 :2.3 由于退变速度较脊柱自身稳定的进程发展快,所 以大量早期文献认为侧凸一旦形成一般会逐年进 展的趋势。2002年Murata通过10年的前瞻性研 究首次提出,成人早期DLS通常会逐年进展,并 认为侧凸每增加10度,前凸减少约5度,通常 Cobb角不超过40度。
病因病理学
椎间盘退变,突出 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腰椎不稳,三个轴相不稳 小关节退变增生 黄韧带肥厚 腰椎管狭窄,中央管,根管 等等
与腰椎管狭窄合并退变侧凸鉴别
是否合并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侧方滑 移和不稳。 DLS的Cobb角侧凸大于10度。
诊断
症状,体征。 X光片,脊柱全长正位片,侧位片, Bending位片。 CT,CTM,椎管造影。 MRI排除诊断。
融合问题
LIV是L5,还是S1呢 Bridwell认为融合到S1的绝对指证 1.腰5骶1滑脱 2.以往接受过下腰椎椎板切除手术 3.腰5骶1中央管或椎间孔狭窄 4.椎体倾斜起于腰5 5.腰5骶1严重退变
融合问题
低位腰5,避免融合腰5骶1 大量研究报道,退变性脊柱侧凸冠状面的 Cobb角大小与手术效果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腰前凸的恢复、冠状面上腰椎椎体(L3) 倾斜度数和滑移程度的矫正是影响预后的 主要因素。
手术目的
1.马尾神经,腰骶神经根减压 2.恢复或重建腰椎的力学平衡抑制侧凸进 展,而矫正或改善外观次之。 减压,解除症状的关键。 矫正,恢复冠矢状面的平衡。 固定,维持矫正,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融合,维持手术的远期疗效,减少并发症。
内固定指证
腰椎明显动态不稳,腰椎滑脱,多阶段椎 板切除减压,腰椎后凸畸形,腰椎严重侧 凸Cobb角大于40度,合并侧方移位和旋 转半脱位患者。
融合问题
保留L5S1节段有诸多的益处:(1)保留 了腰骶部的活动、减轻S1应力和骶髂关节 应力、减少内固定失败率;(2)减少手 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3)降低假关节 发生率;(4)减少融合节段、降低和内 固定相关的并发症;(5)不融合L5S1, 避免进行360°融合和骨盆的固定;(6) 减小对髋关节功能和步态的影响,尤其当 髋关节存在骨关节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