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

采煤沉陷区是指在地下煤炭被采出后,由于开采范围过

大,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和塌陷,在采空区上方形成的比地下采空区大得多的沉陷区域。采煤沉陷区危害严重,在煤炭开采地,沉陷区治理显得尤为紧迫。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谁开采谁复垦,但基本上完成度不高,采煤沉陷区面积逐渐扩大,历史遗留问题增多。我国采煤沉陷区分散广,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的特点是面积大、速度快、复垦率低、土地利用效益低、稳沉时间长。

促进沉陷区转型发展已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近几年也在致力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工程。我国在2016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6〕102号)。2017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便同意了在中央预算的合理范围内,设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包括四大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沉陷区居民搬迁问题、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后续产业平台。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复函,同意17个重点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通过评估论证,并给予预算投资支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0号)里提到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要通过矿区转型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在学术界也是热点话题。对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涉及生态、工程、美学、经济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现有学者对于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都会提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说明采煤区的治理是关乎生态系统的大工程,将水、土、人三者结合起来。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复垦,对于复垦技术的实践运用比较成熟。还有研究采煤沉陷区的移民安置问题、土壤成分、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综合治理也经常和生态农业、景观公园、旅游景点联系起来。社会学者出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采煤沉陷区治理方面的学术研究也越发深入。

1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进行采煤区综合治理前,必须依据一定的指导原则与治

理理念,确保综合治理的效果是达到最佳的,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王小宁(2018)在研究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中就是基于人与矿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认为要不断更新生态治理理念,以确保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的三者统一。侯晓斌(2015)在研究山西省采煤沉陷区时,赞同坚持顶层设计,要制定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大体结构。沉陷区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知道治理的目标、分步骤目标、基本线路、基本准则、实现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遵循科学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思维,采取科学的方法。采煤沉陷区治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要事先了解当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概况,将协调发展措施放在当时背景下,综合治理措施能够反映实质和内在规律。

(2)全面性原则。采煤沉陷区治理协调发展不仅应考虑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要素,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还要考虑未来发展的多种路径,采取多元化设计来满足人对于功能和实践的不同层次需要。这就要求在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时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的复合效益。

(3)层次性原则。采煤沉陷区治理协调发展是有规律有层次的,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一步步按照规划。同时采煤沉陷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也需要注意层次性,包括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例如,学术上煤田开采沉陷区按沉陷地稳定程度,通常分为3种类型:稳定沉陷区、动态沉陷区和待沉陷区。究竟应该先治理哪个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治理措施和转型方向。

(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协调发展的目标或任务是可达到的,最终效果与计划预期差距不宜过大。所以既要进行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前期计划分析,不宜空想设计、不切实际;又要考虑在综合治理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偏离性因素,努力克服主观随意性,做到主观能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2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技术运用

随着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研究深入,许多学者都对治理技术有了自己的看法。李凤明(2011)将我国沉陷区治理技术总

【作者简介】杨晓玉,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环境政策;苏立宁,男,安徽马鞍山人,博士研究生,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政策。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杨晓玉,苏立宁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是一个普遍难题。关于采煤沉陷区如何协调发展的问

题引起了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述评,总结出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原则,如何合理运用综合治理技术,以及总结了我国的几个采煤区的综合治理模式。【关键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中图分类号】TD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5-0183-04

结为3点:农业复垦技术、建筑复垦技术、充填开采技术。并提到,未来充填开采技术有潜力,将会不断完善技术并逐步应用到更多方面。王宏(2017)则对我国各个地区的采煤沉陷区进行科学的研究后提出了3种技术:采煤沉陷建设利用技术、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技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修复技术,要因地制宜进行操作。本文将综合治理技术总结概括为以下4种。

(1)土地复垦技术。土地复垦技术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早期针对采煤沉陷区的治理研究大部分也通过土地复垦展开。土地复垦技术可以分为工程复垦技术和生物复垦技术。针对采煤沉陷区一般采用“挖深垫浅”“充填复垦”“疏排法”等工程治理措施或生态工程。复垦形式有3种:复垦成建筑用地、复垦成农业用地和复垦成水塘。例如,永城市的日月湖工程,综合采用充填复垦和挖深垫浅复垦,将沉陷治理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将塌陷区建设成一个旅游休闲的生态公园。并且提到将煤矸石、粉煤灰、劣质土等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作为充填材料是现今普遍的方法,能够有效保护矿区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邓波等人(2012)认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解决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最佳途径。并提出了相关的土地复垦标准和如何进行土地复垦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分析。杨光华等人(2014)针对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复垦治理的严峻形势,提出改变以往“先破坏、后治理”的观念,采用边采边复的动态复垦技术,既能缩短复垦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资源。李树志(2010)提出近几年开始了景观生态复垦技术,将景观生态学引入到采煤沉陷区治理上,土地复垦更加关注矿区的景观生态协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土地复垦,可以形成合理良好的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平衡。

(2)水资源利用技术。水是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许志国等(2010)研究了通过进行疏挖整治,将河流雨洪资源引入采煤沉陷区,沉陷区具有湖泊的功能,可以引蓄洪水资源,为区域工业、农业供水,能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局面,这也是采煤沉陷区协调发展的功能之一。水资源利用技术首先应是水质保护技术与防污染措施,需要考虑各个因素而不仅仅是水的要素,也要对当地的原有地貌、工农业布局、道路交通等进行统筹考虑。例如淮北市采煤沉陷区采用河道节制闸—与外河连通—将沉陷区连通—沉陷区景观建设—湿地湖泊修复等工程措施,进行地区湖泊与水网建设规划,把淮北建设成水网生态城市。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实践具有代表性的是沉陷区湿地的建设,湿地本就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水滞洪,改善当地气候等。根据当地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湿地功能,有助于向能源资源型城市转移,达到综合效益最优化,构建山水资源型城市。

(3)景观技术。湿地的功能之一就是构造景观湿地,所以这一技术通常与湿地联系起来。湿地植物是湿地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兼具美观和净化水质的作用,湿地景观植物的选择与布局也是一门学问,要考虑植物的习性、空间梯度分布、四季湿地景观的美观、财力等。李树志认为采煤沉陷区湿地景观构建技术包括生境修复技术、水质修复技术、人工景观构建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带状生态拦阻、线状生态拦阻、前置库生态拦阻和湿地净化萃取等模式,建设多元发展的人工湿地系统。湿地景观城市生态修复技术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运用较多,较多文献也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因其具有的强大的综合生态效益,也是近几年发展的方向之一。

(4)系统动态监测技术。针对非稳定沉陷区多、受损进一步扩大的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需要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做到随时随地监测,方便做出及时回应。治理工程对矿区生态环境需要随时检测与监督,全方位地了解采煤区沉陷治理情况,对地面塌陷情况、地上裂缝、地下水资源和地貌景观等进行监测,需要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与指标,因此有必要建立区域化的动态监测网络。

3模式研究

大多数学者都是结合具体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例子来进行研究,提出观点与看法。本文在此总结了几个我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较为成功的地方,以及当地遵循原则,综合运用各项治理技术,总结起来的综合治理模式,对其他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3.1淮南模式

淮南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淮南煤田探明产量占全省的70%,开采煤矿历史悠久,因此城市备受采煤沉陷区带来的困扰,淮南市针对采煤沉陷区的实践也早早进行,并在期间获得了很多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总体来说,淮南市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创新综合治理模式和加快安置小区建设等措施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工作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淮南市已经在沉陷区建立了大通生态公园、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舜耕山绿化等工程,进行生态治理与恢复发展。不仅保护了环境,还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沉陷区居民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近几年,淮南市把重心工作放在沉陷区居民搬迁与安置上,健全了一系列搬迁政策,例如在凤台县凤凰湖、潘集区潘东新城和谢家集新家园等形成规模化的集中安置区,让搬迁居民有家可住,村庄搬迁有助于建设新型化城镇。

除此之外,淮南市还及时运用动态监测技术了解综合治理进程。2015年,该市建成了针对采煤沉陷区的动态监测系统,方便进行治理,这个系统具有五大功能:地图操作功能、信息查询、统计分析、项目信息管理和后台运行维护,运用先进技术针对治理现状进行动态监测。

现在,淮南矿区具有代表性的治理模式有泉大模式、后湖模式及创大模式。泉大模式项目重点在3个生态区的建设,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