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课例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一、元素周期律1.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
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遵循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原子序数与原子或离子内其他粒子的数目关系①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②阳离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③阴离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2.“活动·探究”解答问题1答案: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H 氢 1 1 1He 氦 2 1 2Li 锂 3 2 1Be 铍 4 2 2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 硼 5 2 32 3C 碳 6 2 42 4N 氮7 2 52 5O 氧8 2 62 6F 氟9 2 72 7Ne 氖10 2 82 8Na 钠1112 83 1Mg 镁1222 83 2Al 铝1332 83 3Si 硅1442 83 4P 磷1552 83 5S 硫1662 83 6Cl 氯1772 83 7Ar 氩1882 83 8问题2答案:(1)(2)(3)3.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1)最外层电子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电子数最少(1个)逐渐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逐渐到小(稀有气体除外),呈现周期性变化。
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一般规律:①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r(Na)>r(Mg)>r(Al)。
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
如r(Ar)>r(Cl)。
1~18号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前三个元素的原子半径大。
如r (Ne)>r(N)>r(O)>r(F);但r(C)>r(Ne)。
高中化学教案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的周期性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化学反应的预测和解释。
教学重点: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及周期性规律,掌握主要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周期性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教学内容分解及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简单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性规律存在的原因。
2.概念学习:详细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排列方式和周期性规律,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3.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实验或者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存在,并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讨论和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性规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5.总结和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元素周期性规律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元素周期性规律的理解。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PPT、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通过以上教案范本的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存在和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理解。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发展1.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介绍道尔顿、汤姆逊、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过程讲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1.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介绍门捷列夫、莫塞莱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律的完善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与特点第二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1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及其表现形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2 元素周期律的递变性讲解元素周期律的递变性及其规律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三章: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1 预测元素性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性质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同一族、同一周期的元素性质规律3.2 寻找新元素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寻找新元素的方法介绍超重元素与合成元素的研究进展第四章: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4.1 反应活性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反应活性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规律4.2 氧化还原性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氧化还原性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氧化还原性的规律第五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5.1 金属材料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金属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5.2 半导体材料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半导体材料选择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半导体元素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元素周期律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6.1 药物化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药物化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6.2 药物分子设计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药物分子设计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第七章:元素周期律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7.1 环境污染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重金属元素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7.2 环境保护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环境保护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八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8.1 生物体中的元素与元素周期律讲解生物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周期表中生物必需元素的特点与应用8.2 元素周期律在生物活性研究中的应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研究生物活性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第九章:元素周期律在宇宙化学中的应用9.1 宇宙中的元素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宇宙中元素的分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周期表中宇宙中常见元素的特点与应用9.2 元素周期律在恒星演化中的应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研究恒星演化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恒星演化中的作用第十章:元素周期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10.1 核能源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核能源开发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放射性元素在核能源中的作用10.2 纳米技术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影响第十一章: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11.1 化学反应机理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作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规律11.2 元素周期律在反应路径预测中的应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化学反应路径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反应路径的影响第十二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续)12.1 复合材料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复合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作用12.2 功能材料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功能材料选择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功能材料性能的影响第十三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1 生物分子与元素周期律讲解生物分子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中的作用13.2 元素周期律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续)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药物设计的案例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药物设计的影响第十四章:元素周期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14.1 绿色化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环保型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4.2 元素周期律在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应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影响第十五章:元素周期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15.1 信息技术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信息技术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半导体材料制备中的作用15.2 元素周期律在未来科技展望中的应用讲解元素周期律在新型能源、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发展历程,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元素周期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元素周期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和元素化合价知识,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及第一节原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同时高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只是缺乏应用。
而本节课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所以在分析之前还是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同时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课一开始用一段视频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门捷列夫作了介绍,接着让大家一起来扮演门捷列夫来共同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一下就把同学引入一个探索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了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实质,锻炼了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推理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做折线图、柱状图,体会到了在探索问题时,如何利用数学中的函数来构建思维模型。
自我感觉,老师讲的有点多,如果能够在某些时候再精炼一下,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五、教学过程〔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5、第Ⅷ族有几个纵行?6、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学案上的知识准备(附后)。
教学过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729年拉瓦锡发表了第一张元素表,100年后德罗莱纳根据元素性质提出了三素组,1865年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出了把音律,门捷列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制定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播放元素周期表发展史图片,引入新课】观看图片,认真倾听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并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教师:我们正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学习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课堂探究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预习检测】 请将下列18种元素按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排列(Flash )[板书]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课堂探究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从横向、纵向来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课例分析
元素周期表课例分析学科教学(化学)任宇玲化学课程标准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内容标准: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活动与探究建议:没有说到关于元素周期表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课程描述导入(5min)一、提问:请同学们简述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二、画表格:请同学们根据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试着设置一个表格。
学生解释自己所画表格的意义。
由此,112种元素就构成了一个具有元素周期律的表,元素周期表。
开始(30min)一、投影:元素周期表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几行几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主要内容。
教师:分别讲述了周期和族的概念,包括长周期、短周期、不完全周期、主族、副族、第八族、零族的概念。
教师:讲述记忆口诀:7个横行7周期,3长3短1不完;18个纵行16族,7主7副1八零。
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课本中表5—11二、回忆:碱金属和卤素分别拿出这两个主族,提问它们的递变性。
可以得出这两个族告诉了我们最强的金属元素和最强的非金属元素。
其他族的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
三、单元格中包含的信息教师以铀为例简述至少包含5中信息,教学生学会看懂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结束(6min)一、请同学们用一张纸把原子序数填入表格中,并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完成。
的1、6题二、布置作业:P109教学过程阶段分析:主结构:★广冈亮藏:导入—展开—终结(基本教学过程)★吴文侃:准备—展开—终结(主结构)本课采用以知识授受为基本理念的教学。
我认为,教学阶段范型是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或者凯洛夫的范型★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凯洛夫: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新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基本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_第2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初步掌握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⑵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时间,教师弹性安排该目标内容的深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在归纳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⑵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感受在发现中寻找结论的乐趣;⑵加强合作、探究意识,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⑶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适当内隐渗透“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⑷运用化学史教育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豪感(课堂兼顾但不引申扩展)。
二、教学内容1、教材本学时知识框架:2、教材本学时技能框架:三、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方面:元素周期律。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方法1、学习方法:阅读探究、活动探究、讨论归纳、自我练习。
2、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任务活动法(问题、情境、学案等)、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实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学情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全部高中化学的基础,遵循这种科学理论进行金属各族元素的教学,这对于学生掌握系统地、完整地化学基本知识是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看,通过初中与高中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氧、氢、钠、氯、铁、碳、氮、硫、镁、溴、碘、硅、铝等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元素周期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应用,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初步培养学生抽象
归纳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的以及“客观事物本来就是
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并且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量事实
在这节课中,我所用的教具是电子白板。
教学策略选
我的第一幅图是关于原子序数、电子层数和最外层
择与设计 电子的表格图,第二幅图是关于原子序数和最外层
电子数以及达到稳定结构时最外层外层电子数,从而引
导学生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将继续使用白板展示相关表格和图示,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元素周期律》
称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在中学化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
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卤族元素,碱金
属元素等元素族性质的基础上总结元素的相互联系和
内在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
教材分析 到指导作用。
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元素周期律的推出过程,之
采用同样的方法和学生共同发现其它的规律。
1.联系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教学过程
因为我们已经学过元素周期表、卤族、和碱金属等
元素族的知识,所以首先我会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对
本节知识有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切入正题开始新课的学 习。这些内容我准备 2~3 分钟。
2.层层深入,学习新课 在引入新课以后,我会让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写出 1-18 号元素及其结构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我将引导学 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变化的规律; 2)元素原子半径有何变化的规律; 3)元素主要化合价有何变化的规律。 最后,通过图表分析,得出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 径、元素主要化合价等呈现周期性变化。 3.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下面我来着重点击分析以下 难点: (1)从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和核外电子间 的相互作用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 着最外层电子从 1~8 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少的 原因。 (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对于以上几部分内容我打算用 25~30 分钟。 4.归纳总结,巩固新知识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利用图片、录像、小实验等形式介绍其它元素。
【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够说出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族、主族、副族、零族、第Ⅷ族的概念;了解过渡元素、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的概念2.根据原子结构,能够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说出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3. 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知道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谁排成的?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成的;他是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关系,它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一样吗?现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什么?反映了哪些规律?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体现元素周期律的问题。
展示元素周期表、铁元素的信息。
得到元素的哪些信息?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自主探究1】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个周期,共分为类。
【思考】1、周期的序数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有何关系?2、第4周期元素种类为何比第3周期多10种?第6周期元素种类为何比第5周期多14种?3、以第3周期为例:同周期原子结构有何异同?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电子层数,核电荷数依次,原子半径依次。
【巩固练习】1.说出N、Si、Ca的周期数?2.已知Sr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Sr位于第几周期?【自主探究2】周期表中共有个纵行,个族,共分为类。
【思考】1、为什么周期表中18纵列,却只有16个族?2、以第ⅠA族元素为例,主族序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3、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何异同?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依次,原子半径依次。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是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融汇贯通,为选修三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人教版中,主要是通过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以及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归纳总结出“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展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意义,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在鲁科版中,主要是通过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和同主族元素性质预测,归纳总结出“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再通过科学史话,引申出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意义,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得到升华。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在教学中要通过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本部分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在教学中一个学时即可。在教学中要运用复习旧知,归纳新知的教学方法。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
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课后检测:
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用于( )
A.制新农药B.制半导体材料C.制新医用药物D.制高温合金
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
问题一: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问题三:同周期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
问题四:同主族中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上的填空,归纳结论。
【小结】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映了元素的结构和在表中的位置,表中位置反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即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教学难点(1)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元素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如常见的金属元素铁、铜、锌,以及非金属元素氧、氮、氯等,引发学生对元素性质和相互关系的思考。
提问学生:“这些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呢?”从而引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2、讲授新课(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族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排列特点,理解周期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族是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进行划分。
②详细讲解周期的分类,包括短周期(1、2、3 周期)和长周期(4、5、6、7 周期)。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周期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介绍族的分类,包括主族(A 族)、副族(B 族)、第Ⅷ族和 0 族。
重点讲解主族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总结和归纳。
(2)元素周期律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元素,如钠、镁、铝等金属元素和氟、氯、溴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加,且均不大于 20。W、X、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
W 与 Y 同族;W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
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 X 的单质为气态 B.Z 的水溶液呈碱性 D.W 与 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W、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 X 和 Z 同族。盐 YZW 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
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 YZW 的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为 W<X<Y<Z
B.X 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 Z 的
C.Y2W2 与 ZW2 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强学生应对的能力和自信心,
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熟记 1—20 号元素、ⅠA
族、ⅦA 族、0 族元素,准确书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
教学目标 用,熟记 1—20 号元素、ⅠA 族、ⅦA 族、0 族元素,
准确书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在高考中都有一个选择题,主观题也有填空或 学生学习能
D.标准状况下 W 的单质状态与 X 的相同
本节课的设计流程是:引入元素周期表----探究元
素周期律-----以规律体验高考真题-------小结,教学
课例研究综 内容跟高考题型密切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
述
生理解了元素周期律题型的解决方法。使学生体会到:
只有掌握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规律解决高考题型。增
选择。高考分值在 6—9 分区间,且考题具有较强规律 力分析
性,难度适中,属于必得分项。
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教学法 教学策略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课例分析
一、背景分析(重点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掌握了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而且,在以前对化学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
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在归纳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
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感受在发现中寻找结论的乐趣
2、加强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3、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有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重、难点分析:
知识重点、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方法重点:数据的分析处理、发现、交流、讨论、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难点:通过数据图表发现规律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元素周期律是物质结构理论的核心,它揭示自然界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它属于基本理论内容,理解时难度比较大。
因此,教学中把分析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规律性变化”作为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折线图等形式来分析总结每一个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图表作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以达到知识难点的突破。
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设置疑问,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与作图,分析图像变化,发现规律。
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最终得出元素周期律。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让他们体会了探索的乐趣,享受了合作中的成功。
从而达到方法的引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难点的突
二、案例叙述(选取不少于3个课堂教学片段,进行有针对的分析。
片段可以按照教学流程(比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来叙述,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来叙述,每个片段后要有具体的评析。
)
片段一:
提出问题)什么是周期?
(师)像钟表记时,从零点到24 点为一天,再从零点到24点又为一天,这种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就叫周期。
周期表中的一百多种元素也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生活中记时,一天是以小时为序排列而体现周期性,元素是以什么为序排列来体现它的周期性呢?
(阅读工具栏)原子序数
(提出问题)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原子序数与前面学过的有关原子组成中的哪些微粒有联系?
(学生回答略)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投影)展示元素周期表
(师)观察1-18号元素的排列,同学们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要把这18种元素按
片段二
(活动探究,引入本节课主题之一:元素周期律)
写出1~18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投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1、原子序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阅读教材,了解画图方法)
(活动探究)学习小组内讨论,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分工作图,组内交流、讨论。
用直方图表示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表现出的变化,从中找出规律。
用折线图表示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表现出的变化,从中找出规律。
3、用折线图表示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表现出的变化,从中找出规律。
(小组代表发言,内容略)
(投影)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直方图
:片段三:
(投影)原子序数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
(投影)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折线图。
(投影)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的关系
(投影)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变化的折线图。
(归纳小结并投影板书)
1、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3、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讲解)在研究原子半径的时候,为什么不把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放进去一起比较?因为稀有气体原子半径的测定与要相邻元素原子半径的依据不同,数字不具有可比性。
三、课后反思(主要从教学目标制定、落实、检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媒体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师角色的转换,课堂教学的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等多个角度,在整体上对本节课进行有针对的反思、提升,同时提出下一次优化设计的设想。
)化学教学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构成用心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资料、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带给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取空间。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取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潜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取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潜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资料特点,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忙学生构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透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忙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