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彩陶图案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狮纹
• 传统吉祥纹样。 在唐宋时甚流 行相传狮为百 兽之王,是权 力与威严的象 征。纹饰一般 皆以雄狮构成, 气势威猛。
虎纹
• 青铜器纹饰之一。一 般都构成侧面形,两 足,低首张嘴,尾上 卷。也有以双虎作成 圆形适合纹的。初见 于殷代中期,流行时 间较长,一直到战国 时代。
蛙纹
• 是陕西、河南及甘肃地 区仰韶文化的彩陶的典 型纹饰,是一种特殊的 少见的纹饰。以蛙类动 物为题材,用绘画或刻 划方法加以简化、变形, 成为装饰图案。这些蛙 纹的身体结构大体相同, 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 相同,其风格均显示了 所处时代的烙印。它们 之间应存在着一定的传 统联系。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象纹
•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 之一。多见于青铜器、 玉器、陶瓷上。殷商 时期,中国中原地区 尚有野象。甲骨文中, 有殷王猎象的记录。 图案特征,长鼻、象 牙表现明显,象身饰 螺旋纹,四周填以云 雷纹。通常作主纹应 用。常施于方彝座部, 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谢谢观赏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 作为装饰。其变 化丰富。有独立 纹样,也有四方 连续。南北朝至 唐代,莲花纹常 作为瓷器的主题 纹饰,碗、盏、 钵、盘的外壁或 内划复线仰莲, 有的盘心还饰蓬 莱纹,酷似盛开 的莲花。亦见雕 刻成立体状的莲 花。

中国传统图案彩陶图案ppt课件

中国传统图案彩陶图案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陶器的发明与制作 妇女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终于栽培出农作物,农业因此产
生,人们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这需要容器贮藏食物。于是用粘土 烧制陶器的工艺就自然产生。
各朝的特点与风格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域文化
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如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佛龛
顶端的龛楣图案以及多种边饰图案。也有些图案是在敦煌的壁画中, 它们的形式是图案的样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敦煌各时期图案特征 1.北朝敦煌图案 ■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录公元
420年前后到581年 ■北朝图案如藻井先以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
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 纯粹的装饰
■早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藻井与平棋相似成斗四式,中心 置垂莲,岔角画莲花、忍冬、火焰,最外层有山形莲瓣纹和幡,是护 法的宝盖
方连续
图2-17 彩陶中的二方连续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在二方连续的图案中还可见到图案的单元以对称和镜面的对称构 成
图2-18 彩陶中的重复、平移的几何图案
图2-19 彩陶中的镜面、对称的几何图案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蛙纹彩陶盆蛙纹的介绍

蛙纹彩陶盆蛙纹的介绍

蛙纹彩陶盆蛙纹的介绍蛙纹彩陶盆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陶瓷艺术品,由于其造型独特、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其中的蛙纹图案是蛙纹彩陶盆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广大收藏家们爱不释手的艺术珍品。

一、蛙纹彩陶盆的发展历史蛙纹彩陶盆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陶瓷艺术品。

在中国历史上,蛙一直是象征礼仪、长寿和财富的吉祥物,所以在创作蛙纹彩陶盆时,艺术家们特别注重对蛙这一形象的刻画和描绘,力求将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蛙纹彩陶盆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徽州地区,在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后,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今天,蛙纹彩陶盆已经成为集陶艺、画艺、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广泛用于家居、礼品和收藏等领域。

二、蛙纹彩陶盆的制作过程蛙纹彩陶盆的制作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和繁琐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制作工序。

一般而言,蛙纹彩陶盆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选料、制模、浇注、干晾、开模、刻画、上釉、烧制、装修等几个主要步骤。

需要选用优质的黏土作为原料,并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模具。

然后,将黏土均匀地填入模具中,并通过冲击、振动等方式剔除空气,从而使黏土在模具中保持均匀和固定。

接下来,需要将填好的模具放置在空气流通和干燥的环境中进行晾干,待其表面变得硬化后,再进行开模和刻画。

在进行刻画时,需要根据产品的主题和设计要求,细致地描绘蛙的形态和纹路,再加上各种颜色的装饰和釉料的使用,以增加产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将制作好的蛙纹彩陶盆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烧制完成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一些装修和加工,以使产品更加完美和精致。

三、蛙纹彩陶盆的文化内涵蛙以其长寿的特征而著名,因此在蛙纹彩陶盆中,蛙被赋予了长寿、健康等吉祥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蛙也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因此蛙纹彩陶盆也被视为招财纳福和保佑家庭繁荣的神器。

传统图案-龙纹图案概说

传统图案-龙纹图案概说

传统图案-龙纹图案概说龙是中国装饰艺术领域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彩陶和玉器中,就出现了龙的形象(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到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装饰上,龙纹图案就已经很普遍了;龙纹的式样变化也相当丰富。

自此以后,中国历代的装饰艺术,包括建筑、舟车、礼乐器具、家具、陶瓷、金属、纺织刺绣、服装、漆器、玉器、玩具、钱币、邮票、商品装潢等多方面,都用到龙纹。

龙在中国如此广泛流传,是有特殊的原因的。

龙的神话龙是中国人的人文动物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在古生物学中,龙是指距今约两亿三千万年到七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

当时地球处在中生代,正是爬行动物全盛期,鱼龙、恐龙、翼龙遍及海、陆、空,所以生物学家称中生代为「恐龙的时代」。

到中生代末期,大型的爬行动物都已灭绝,留存下来的只有龟、鳖、蛇、蜥蜴、鳄鱼等。

中国文化中的「龙」,不是这种曾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自然动物恐龙,而是中国人独创的精神文化??人文动物。

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说文》释「龙」字如下:「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这表明中国文化领域上的龙,是一种神灵幻化的理想性的人文动物。

其神灵幻化概念,是中国上古原始文化长期揉合的结果。

神话中的几种龙的概念在原始社会中,龙是重要的原始宗教信仰对象之一。

丰富多彩的原始神话充分反映这一信仰。

先秦文献中有关龙的记载,代表性的有如下四种说法: 第一:把人和龙混为一体。

例如,开天辟地的宇宙开创者伏羲氏、「抟黄土作人」的生命创造者女娲氏、领导人民战胜强敌和创造物质文化的黄帝、教导人民耕种的神农氏,都描写成龙身人面或蛇身人面(见图一)。

第二:龙乃人的化身。

例如,禹(传说中的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的父新鲧,死后三年不腐,化为黄龙。

第三:龙是神通广大的神灵。

例如,禹为了拯救百姓,悉心竭力治理洪水,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地,于是神龙以尾画地成河,帮助禹疏导洪水。

鹳鱼石斧彩陶缸图赏析

鹳鱼石斧彩陶缸图赏析

鹳鱼石斧彩陶缸图赏析在仰韶文化陶器中,有一种直筒形缸。

这种缸多由夹砂红陶制成,直口平底,下腹略微内收,口外一般有四五个鼻纽,常常还带有半球形的缸盖。

这种陶缸是古人瓮棺葬的用具,用来盛放尸骨。

这种陶缸最早在河南伊川发现,而且出土的数量也较多,所以被称为伊川缸。

1978年,河南临汝阎村仰韶文化遗址墓葬出土的一件伊川缸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在这件陶器外壁上画着一幅前所未见的《鹳鱼石斧图》。

这幅画一边绘有一只鹳鸟,它眼大身壮,长喙、短尾、高脚、通体灰白,口衔一尾大鱼。

另一边绘有一柄带把的石斧,斧头和斧柄相交部位画着一些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如何固定在一起的。

斧柄下半部分画着一些交错的斜线,表示对斧柄握手处所作的防滑处理。

斧柄中部画着一个黑叉,这可能是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

远古的先民在这件装殓尸骨的陶缸外壁画这些符号有什么用意呢?现在的研究者有几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石斧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开荒、狩猎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当时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形象有可能被当时临汝一带某个氏族奉为图腾。

鹳鸟口衔大鱼面向石斧,是表示向石斧贡献祭品,祈求石斧的保佑和庇护。

另一种看法认为鹳鸟在画面上所占的空间最大,是主体,它才是某个氏族的图腾。

鱼是鹳鸟的喜食之物,石斧可能是死者生前所用的器具。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河南发现伊川缸的遗址共有十余处,阎村遗址正好位于各遗址的中心,而且各地出土的伊川缸都是未施彩的,只有阎村出土了三件彩陶缸,《鹳》图是其中之一。

所以阎村遗址有可能是这一部落联盟的中心所在地,这件彩陶缸因是部落联盟首领的葬具。

该部落联盟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口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联盟的图腾,石斧是首领生前所用之物。

尽管对这件作品的含义众说纷纭,但研究者对其在美术史上重要的意义却毫无异议。

此幅图画高三十七厘米,宽四十四厘米,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中出现这样大型的独立性很强的画作是极为罕见的。

它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作新时期时代绘画的杰作了。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陶器 四大圈纹彩陶壶 中国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
原始社会黑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黑陶一般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内烧制而成,且烧成温度一般高于 红陶与灰陶。多数黑陶为表里通黑,少数为灰陶与红陶外施加黑
色陶衣所得的“黑皮陶”。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写实“猪纹” 黑陶。
陶器 猪纹黑陶钵 中国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前3300年)
用途是什么?
瓷器 黑瓷盘口壶 中国 东晋(公元317-420年)
魏晋南北朝瓷器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胚料中含铁量高会使瓷器颜色变深,影响观瞻。而瓷土经过反复 陶器,可以得到含铁量特别低的“化妆土”,将其施加到配料表
面,可以覆盖深色、遮挡粗糙,可用较低品质的原料制得外形美 观的青瓷。
瓷器 青瓷薰炉 中国 西晋(公元266-316年)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原始社会彩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彩陶即在胚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而后烧结得到的陶器, 多为泥质红陶。与先烧制再绘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彩陶的图案 不易褪去。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在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 湾文化与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彩陶。
原始社会彩陶
瓷器 高岭土 1280~1400℃ 上釉 致密透明
<1% 清脆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包含以下步骤: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粉碎后加水,经过淘洗除去杂质,而 后制成泥料。
成形: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 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而后使用刀等工具进行精修,并雕刻花 纹。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2.5.4 瓷器的高速发展
—隋唐时期

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筝、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水墨画)(工笔、写意)(花鸟、人物、山水)、敦煌壁画石狮、飞天汉服、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铜镜、水烟袋、鼻烟壶、筷子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麻将、牌九黄包车、长命锁、千层底、刺绣、丝绸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传统元素的应用,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这方面平面设计做了很多尝试。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

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彩陶花瓣纹盆

彩陶花瓣纹盆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2.3.4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装饰风格大致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纹饰十分简朴,常见的只有弦纹、水波纹、铺首和耳面印 叶纹、斜方格纹等,这些纹饰是东汉以来的继续和完善。同时,陶瓷 的装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北方地区:大部分素面为主,极少纹饰,最常见的是几条弦纹。 隋唐五代:陶瓷装饰工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萌芽于魏晋南北朝的印花 手法,这时已趋完善。瓷器上用这种手法装饰的纹样有朵花纹、草叶 纹、几何纹、莲瓣纹、卷夜纹、波浪纹,这些纹样均有各种不同的形 式。
定窑白瓷牡丹纹瓶 宋
吉州窑卷云纹瓷瓶 宋
辽国:瓷器装饰除了受中原的影响,还存在契丹民族 的风格特征。装饰题材多用宋瓷中的牡丹、莲花,但 也有宋瓷中稀见的白芍药。
金国:装饰艺术总的趋向是日益简化,题材以多种折 枝、缠枝花卉和萱草纹为主,其次有水波、鱼鸭、人 物、婴戏莲等。在装饰技法上,有刻花、划花、印花、 笔绘、塑贴、加彩和绞釉等。
关于彩陶彩绘的颜料 彩陶颜料使用的是天然矿石。彩陶是先绘彩后烧 制,因此,所选矿物颜色必须要耐高温,在高温下显色而不分解,仍能 保持原有颜色。
红彩 显色元素为铁(Fe),显色物相为氧化铁(Fe2O3 );大自然中 的矿物:赭石(赤铁矿的风化物);
黑彩 显色元素是铁(Fe)和锰(Mn),显色物相为 Fe3O4 和 Mn2O4其矿物 以磁铁矿与黑锰矿为主;
2.3.2 夏商周春秋时期
夏代:陶器表面已出现回纹、叶脉纹、云雷纹、圆圈纹、花瓣纹等 图案。 商代:商代中期,陶器上常见的图案纹饰有饕餮纹、夔龙纹、方格 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旋纹、曲折纹、连环纹、乳钉纹、 圆圈纹和火焰纹等。其中以饕餮纹组成的带条最多。 商代后期,饕餮纹、云雷纹和方格纹渐不多见,除绳纹比较多地运 用外,大量被用作装饰的是刻划纹、凹线纹、弦纹、附加堆纹和镂 孔等。 西周:陶瓷装饰图案主要是绳纹,划线纹,蓖纹、弦纹和刻划的三 角纹。 春秋: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在西周的基础上更趋简化,器表主要是 饰印粗绳纹和瓦弦纹。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

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式,传统华夏艺术思想与外来形式的结合,丰富了唐代的⽂化。

清初⽩⽟连珠纹⽯花鸟牌明和阗青⽟连珠纹转⼼佩西汉连珠纹昭明镜2、云雷纹陶瓷器装饰的⼀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折的回旋线条。

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连续或⼆⽅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来。

⾄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较少见,但在商代⽩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

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青铜器上⼀种典型的纹饰。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部的。

盛⾏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

在粤系的铜⿎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的,常见密布于⿎⾯中⼼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民族对云雷崇拜的⼀种反映。

春秋战国云雷纹⽟璧战国云雷纹镜3、回纹回纹---瓷器的⼀种辅助纹样,因纹样如“回”字,故名。

有单体,⼀正⼀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于妆饰器物⼝部或颈部。

宋代吉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泛采⽤,元明清沿⽤。

传统寓意纹样。

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何纹样。

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

回纹图案在明清的织绣、地毯、⽊雕、瓷器和建筑装饰上到处可见,主要⽤作边饰或底纹,富有整齐、划⼀⽽丰富的效果。

织锦纹样中有把回纹以四⽅连续组合的,俗称为“回回锦”。

补充:瓷器装饰的⼀种传统纹样,因纹样如“回”字⽽得名。

线条作⽅折形卷曲,回纹与雷纹同源同义,也是雷纹形象的⼀种,有单体间断排列的,有作⼀正⼀反相连成对的,俗称“对对回纹”,也有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于装饰器物的⼝部或颈部。

中国传统龙纹样PPT课件

中国传统龙纹样PPT课件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商周时期出土的玉佩、玉壁、玉珑等龙纹大多作蟠曲状。早商时期的玉决继承原始社会时 期素决的造型,龙身作环形蟠曲,首尾相接。头部除巨眼和简单的嘴纹以外,全身素洁、 单纯、朴拙。随着生产的发展,商代龙的造型逐渐起了变化。龙的形象作为巨头、张口、 大眼、粗角,腹部有的还多了一对短足,身上刻满鳞纹或几何形纹。

起源期——原始社会时期
从原始社会时期彩陶中的龙、蛇纹样,在结合我国古代文学记载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 龙纹艺术已初步形成,它被表现为各种单纯而又神秘的动物形象具备了原始时代龙纹 的特征。
一九七一年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村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大型玉龙, 经有关部门多年的探讨和考证,这只被认为是属于距今约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物。 玉龙高达26厘米,通体墨绿色,龙身光洁圆润,卷曲有力,整体呈C字形,龙头吻 部前伸,双眼突起呈梭型,龙背有一孔,形象很有生气,这是我国考古上的一大收 获,证实了龙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
南北朝龙纹
四、成熟期——宋元至明清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日趋繁荣,绘画已成为市场需要的商品,龙题材的应用也普遍起来。画院和民间 画龙高手不断涌现。宋代陈容所画的墨龙气势磅礴,广东博物馆珍藏着他的《云龙纹》真迹。另外宋 代的董羽和任从一都是画龙的一代名手。
另外随着佛教的盛行,宗教美术在寺院道观中也发展起来。宋元时佛教徒和道士以善于画龙知名的 也很多,如宋初僧人传古;元代天师张羽材;道士萧得周、曾道士。
云龙纹
商代龙纹
西周龙纹
三、发展期——春秋战国至隋唐
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各诸侯国经济上的迅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纹装饰纹样,从商周严谨雄浑的 规范变为活跃清新的风格。纹饰上的神秘色彩大大地减少了。如活泼、玲珑的蟠螭纹(图3),以及针对 刻,漆以画 及的针流对线刻形漆的画龙的纹流。线形的龙纹。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鸟兽虫鱼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鸟兽虫鱼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鸟兽虫鱼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鸟兽虫鱼01、龙02、凤03、麒麟04、狮05、虎06、四神07、鹿08、羊09、鹤10、蝴蝶11、蝙蝠12、鱼13、鸳鸯14、功名富贵15、白头富贵16、代代寿仙17、天中集瑞18、正午牡丹19、年年大吉20、同喜21、竹梅双喜22、松鹤长春23、长春白头24、杏林春燕25、状元祝寿26、一甲一名27、河清海晏28、春光长寿29、举家欢乐30、鹤鹿同春31、一琴一鹤32、海屋添寿33、寿居耄耋01、龙:龙的形象是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点: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

口角旁有须髯,颔下有珠,他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兴云作雨,降伏妖魔,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

为此又被历代皇室所御用,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以取得臣民的信奉。

但现在中国民间仍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

龙以它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

02、凤:凤是凤凰的简称。

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

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想像中的保护神,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而来。

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

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

曾被作为封建皇朝最高贵女性的代表,与帝王的象征--龙相配。

凤又是传说中能给人民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因此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它那美丽的形象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应用。

03、麒麟: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它全身鳞甲,牛尾,狼蹄,龙头,独角。

它武而不为害,不践生灵,不折生草,是人们心目中极为喜爱的祥瑞之物。

因此在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它总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征。

后人传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送来的童子长大后必然是贤良之臣,能辅助治国。

04、狮:狮有威严的外貌,在我国古代被视为法的拥护者。

在佛教中它又是寺院这些神经建筑的守护者,是释迦左臂侍文殊菩萨乘坐的神兽。

狮子的形象在民间应用也很广。

有右前足踏鞠(俗称绣球)的雄狮子,左前足踏小狮子的雌狮子,还有雌雄狮子相戏绣球,叫“双狮滚绣球”。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中国古代传统纹样 ppt课件

中国古代传统纹样  ppt课件
又称“波浪纹”、“波状纹”等,是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形似水流动的形态。专门表现海水波涛的,习惯上称作“海水纹” 或“海涛纹”。着意表现水的漩涡的,习惯上称作“漩纹”或“漩涡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陶器 就已出现刻划水波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水波纹被广泛采用。商周灰陶器和印纹硬陶器上也有水波纹装饰。战国秦汉时代彩绘陶 和原始青瓷上,水波纹成为主要纹饰。东汉、三国及西晋青瓷上,仍流行水波纹。东晋南北朝时期,水波纹未见采用。隋代起,水 波纹作为陶瓷器边饰出现。宋、元、明、清各代,水波纹又大量兴起。
13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蝉纹
ppt课件
11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夔龙纹
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只足的类似龙的形象,都称之为夔或夔龙,有的夔纹已演变为几何图形的装饰。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 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后人便将青铜器表现一足的、类似龙的形象 都称之为夔,纹饰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ppt课件
朝 代 篇
1
历史的痕迹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
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祖先创造彩陶文化,其后的各个时代都曾产生过许多的工艺品,
如:青铜器、陶瓷、丝绸、漆器、金银错、玉雕、牙雕、砖石雕刻、刺绣、编织、蜡染等等。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
各类装饰图案纹样里,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这些是我们研究民族发展史、
民族美学、民族心理学、民风民俗学等极有价值的依据,同时,也构成了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和衫美术的重要先导。许多传统

中国传统纹样PPT精选文档

中国传统纹样PPT精选文档
3
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有哪些?
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
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 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
21
和谐好合
一个盒子里飞出五只蝙蝠。或画和合两 仙嬉戏蝙 解题:和仙、合仙,是指高僧 寒山和拾得。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 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 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 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 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 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 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 以图婚姻美满。
连珠纹 席纹 云雷纹 回纹 弦纹 条纹 谷纹 蒲纹 绳纹 绳络纹 锦纹 云纹 勾云纹 乳钉纹 漩涡纹 曲折纹
二 动物纹样
螭纹 龙纹 凤纹 赑质纹 蒲牢纹 鸱吻纹 饕餮纹 趴蝮纹 辟邪纹 狴犴纹 椒图纹 四神纹 麒麟纹 狮纹 虎纹 鹿纹 牛纹 马纹 象纹 猴纹 龟纹 蛙纹 蝙蝠纹 羊纹 松鼠纹 鱼纹
11
10传统纹样的分类一几何纹样二动物纹样三花鸟昆虫纹样四吉祥纹样五人物纹样六器物纹样按造型题材分类按构成空间分类一平面图案二立体图案按构成分类一独立形单独纹样二连续形连续纹样按不同应用专业分类一餐具二家具三建筑四服饰五纺织品六装潢11几何纹样连珠纹席纹漩涡纹曲折纹鸱吻纹饕餮纹辟邪纹狴犴纹花鸟昆虫纹样百花纹团花纹柿蒂纹莲花纹石榴纹葡萄纹柿子纹绣球花纹兰花纹梅花纹菱花纹菊花纹灵芝纹锦鸡纹孔雀纹白头翁纹鸳鸯纹喜鹊纹鹦鹉纹草虫纹蝴蝶纹如意纹开光纹铜钱纹文字纹八吉祥八卦纹喜相逢宝杵纹璎珞纹一根藤福禄寿禧瓜瓞绵绵功名富贵岁寒三友连中三元玉堂富贵竹报平安三阳开泰海屋添筹13人物纹样飞天纹人面纹舞蹈纹仕女纹高士纹农耕图钟馗图五伦图八仙纹麻姑献寿和合二仙五子夺魁天官赐福牛郎织女竹林七贤十八学士香山九老渔家乐图渔樵耕读女娲补天吕布戏貂蝉嫦娥奔月刘海戏金蟾百子闹龙灯器物纹样博古纹山水纹波浪纹绶带纹14三阳开泰图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1.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2.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在半坡型彩陶的纹饰中,人面性花纹具有特色。

3.1973年秋,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马家窑型墓葬中,发现了一件舞蹈纹彩陶盆。

4.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1.满。

2.内彩。

3.点和螺旋纹。

5.半山型彩陶多以曲线为主,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产生一种富有变化的节奏的美。

6.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常见的有折线纹、回纹,而以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

7.开光法:就是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的部位。

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是能突出主体,增加层次,是我国装饰艺术上常见的一种传统手法。

8.在新石器时代时期,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的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

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9.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所以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

10.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11.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觉了一座殷墟妇好墓,充分反映了商代的工艺美术水平。

12.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他是商代晚期制品。

13.食器:食器中以簋(gui)为最多。

等于现在的碗。

14.五爵:爵、斝(jia)、角、觤(gu)、觗(zhi)。

15.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

其主要常见的有“饕餮”纹,形成一个兽面,大眼、有鼻、双角、相对的两个“夔纹”组成。

16.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贷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4.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0年前后到581年

北朝图案如藻井先以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
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
纯粹的装饰

早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藻井与平棋相似成斗四式,中心
置垂莲,岔角画莲花、忍冬、火焰,最外层有山形莲瓣纹和幡,是护 法的宝盖

北朝图案简练鲜明,纹样种类少,形象单纯,组合也不复杂,同

图7-9、10 初唐藻井敦煌图案
中唐时期藻井结构严谨,各种边饰多达十余层,方井中多置如旋转着 的卷瓣莲花,花中出蹲狮,有“优昙现狮之意“。四角有鹦鹉孔雀和鸽 子 飞翔歌舞,边饰中富于立体感的绿色回纹,打破了华盖的平面感

图7-11、12 中唐藻井敦煌图案
盛唐时期,藻井中心天井缩小,宝相花为主体,四周是复杂而生动的 “卷草”,外沿有流苏、响铃、垂幔。它的构成明显地趋向格律化,四 方 八位,均齐平稳,花型丰满,线条流畅,并运用了“叠晕”技法,达到 了 前所未有的辉煌壮丽的效果。
了前代

唐朝图案有藻井,边饰、圆光(前光)以及壁画装饰、器物纹饰、
衣裙纹饰等。纹样有莲花、卷草、团花、几何纹、祥禽、几何纹、祥 瑞兽纹等

唐朝图案十分丰富,唐代二百余窟,窟窟图案各不尽同,纹样变 唐朝图案形象秀丽活泼,色彩明朗,富有洒脱俊逸的神韵
化万千,可使观者眼花缭乱,难以辨析

初唐时期的藻井,色彩富丽,纹样活泼,充满生气与活力。这个时期 的藻井摆脱了斗四形式的束缚,中心方井宽阔,在垂莲四周往往有一个 自由区,不但有缠枝忍冬,还有成群的飞天,透露出自由清新的气息, 外沿出现了飘逸的垂幔
图2-29 仰韶晚期马厂类型
4.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样
图2-30 大汶口文化类型
七.彩陶图案的色彩 彩陶的色彩建立在陶土的本色上,近似土黄和土红的陶器的底色 上,绘制以黑色为主的图案,有时施以白色、黄色、赫色等,彩陶 色彩简洁、单纯、色彩一律平涂,给人以原始的绚丽的浓重感
图2-30 彩陶图案的色彩
中 国 敦 煌 图 案
第七节
一.敦煌概括
敦煌图案
1.著名的丝绸之路使中西文化得到了交流。创始于印度的佛教连 同佛教艺术一起传入中国,敦煌石窟成为传播佛教的圣地
2.从公元336年开掘起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现存洞窟496窟,
彩塑2000余尊,壁画45000余平米,从魏晋至宋元等各时期艺术风格 演变的历程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域文化
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如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佛龛 顶端的龛楣图案以及多种边饰图案。也有些图案是在敦煌的壁画中, 它们的形式是图案的样式。
三.敦煌各时期图案特征 1.北朝敦煌图案

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录公元
图2-25 仰韶早期半坡类型
2.仰韶文化
中期
庙底沟类型——鱼纹为主
图2-26 仰韶中期底沟类型
3.仰韶文化 晚期
马家窑类型——平行线、圆圈、弧线、三角形为基 本造型
图2-27 仰韶晚期马家窑类型
仰韶文化
晚期
半山类型——锯齿带纹
图2-28 仰韶晚期半山类型
仰韶文化
晚期
马厂类型——变形人形纹、四大圈纹
图2-16 形态的视觉感受

抽象几何图案语言的比较
图2-16 彩陶图案语言比较
四.中国彩陶图案的构成方式 中国彩陶有多种构成方式,有自由的任意构成,也有格律式的构成, 同时所有图案的装饰位置均在人的视线最为集中的部位 1.彩陶中的几何图案绝大部分是以二方连续的方式出现

彩陶中原始人随意的二方连续是以点定位,以线定位,然后创作二
图 2 | 4 彩 陶 中 的 具 象 图 案
图 2 | 5 彩 陶 中 的 具 象 图 案

中国彩陶中的具象图案在形式上采用影形与其他有趣味的装饰手
中国彩陶中的具象图案与抽象图案是同时共进的两支流水,其中 中国彩陶中的抽象几何纹一部分是从初始即与具象图案同时存在
法,但都建立在简洁的基础上

抽象的几何纹图案是中国彩陶图案的代表
方连续
图2-17 彩陶中的二方连续

在二方连续的图案中还可见到图案的单元以对称和镜面的对称构

图2-18 彩陶中的重复、平移的几何图案
图2-19 彩陶中的镜面、对称的几何图案
2.彩陶中的单独图案的装饰 这种图案有时是适合陶器形状的适合图案,有时设在陶器的正中但 并不占据所有的空间,图案与空白的负空间形成对比
4.彩陶图案中的比例与权衡
图2-23 彩陶图案的比例与权衡
5.彩陶图案中的“黑白相守”
彩陶图案中的“黑白相守”是通称所画的形为正形,余下的空间为 负 形。那么,正形是美的,负形同样要美。正形与负形是相辅相成。
图2-24 彩陶图案的黑白相守
六.各类型文化中彩陶图案的特征
1.仰韶文化 早期 半坡类型——鱼纹为主;人与鱼的结合纹样(人面 鱼纹)
A

荷花
B
莲花
C
宝相花
图7-22 敦煌图案中宝相花
5.藻井图案 藻井为建筑术语,“交木为井”,饰以藻文”,既井状天花板上的 彩 绘图案,藻井多四边形,由井心及嗉边边饰构成藻井图案
图 7 | 22 敦 煌 图 案 中 藻 井 中 心 花 纹 样
图7-23 敦煌图案中藻井图案
6.龛楣图案 佛龛系壁上凿成的柜、阁状空间,供佛、菩萨造像,多为弓形装 饰,称为龛楣图案。
中国各时期敦煌图案欣赏
图7-32、33
敦煌图案欣赏
图7-34
敦煌图案欣赏
图7-35、36
敦煌图案欣赏
图7-37、38
敦煌图案欣赏
3.树形图案 敦煌图案中的树木,是作为人物的陪衬而存在的,有极强的装饰 性,充满宗教的神秘感。树叶和树冠的造型变化多端,组合别出心裁、 独具匠心
图7-20 敦煌图案中树形图案
图7-21 敦煌图案中树形图案
4.宝相花图案 宝相花是唐代创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花卉图案,这种图案以莲花瓣 作为基本形。综合群卉之长,形成对称式的盛开的大型花。饱满大方、 匀称祥和、体现唐朝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
中国彩陶中的具象图案与图腾(中国是一个图腾艺术发达的国家
彩陶中所谓的具象图案大多和各部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图2-12 彩陶中的人面鱼纹
图2-13 彩陶中的鸟头鱼纹
4.彩陶图案中的具象图案语言——手绘的几何纹
■ ■
彩陶中抽象的手绘几何纹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生活 对抽象几何图案的感觉和理解
图2-14 彩陶抽象纹样源于生活
中 国 彩 陶 图 案
第二节
一.彩陶概括
中国彩陶图案
中国的彩陶产生于距今7000年之前,其自身的发展有4000年的历
史,是世界上古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国的文化是多源头的, 彩陶分布在全国7000多个地方,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仰韶 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1.山东、江苏、河北“河淮三角洲”的大汶口文化 2.河南、陕西、山西的“洛渭汾核心地区”仰韶文化 3.江苏、浙江、安徽的良渚文化 4.湖北、湖南、江西的屈家岭文化 5.甘肃、青海的马家窑文化
图7-15
隋代敦煌图案中二方连续边饰纹样
图7-16
唐代敦煌图案中二方连续边饰纹样(唐卷草)
2.动物图案
敦煌图案中的动物纹样分为写实与虚构两类。写实的如孔雀、鹿、 兔、骆驼、牛、马、鸽、鱼等;虚构的如龙、凤、神兽(人首鸟身、凤 首龙首)
图7-17 敦煌图案中动物图案
图7-18、19
敦煌图案中动物图案
二.陶器的发明与制作 妇女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终于栽培出农作物,农业因此产
生,人们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这需要容器贮藏食物。于是用粘土
烧制陶器的工艺就自然产生。 制作彩陶的步骤:选土、制坯、施彩和烧窑 彩陶的器具主要有:食器、水器、缸、钵、盆、碗、罐、壶
图2-1 彩陶碗
图2-2 彩陶壶
图2-3 彩陶钵

图7-13
盛唐藻井敦煌图案
晚唐时期,它的构成明显地趋向格律化,四方八位,均齐平稳,花型 丰满,线条流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壮丽的效果。

图7-13、14 晚唐藻井敦煌图案
四.敦煌图案的分类
1.边饰图案 边饰图案多见于壁画和窟顶的分界处、不同内容的壁画之间,以及 龛楣、莲座、藻井图案中。有二方连续和自由边饰两种基本结构
图7-28 敦煌图案中均衡与对称
图7-29 敦煌图案中飞天纹样
六.敦煌图案的色彩 敦煌图案的色彩是西域的佛教色彩和中国传统色彩在各个历史时 期的结合、敦煌色彩构成土红色、粉绿色、赭石色钴蓝色、紫色、淡
黄色、土黄色、白色及黑色,由于他们的面积、位置及形状不同,产
生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
图7-30、31 敦煌图案中色彩

的,另一部分是从彩陶的具象图案演变而成
图2-6 彩陶图案
图2-7 彩陶图案
图2-8 彩陶图案中 具象鸟纹的抽象过程
图2-9 彩陶图案中具象 飞鸟纹的抽象过程
图2-10 彩陶图案中具象 鱼纹的抽象过程
3.彩陶图案中的具象图案语言

彩陶具象图案是原始人生活的写照
图2-11 彩陶《舞蹈盆》上的具象人物图案 ■
一纹样反复连续即为边饰,几种边饰相联,中置一莲化即为藻井
图7-5、6 北朝藻井敦煌图案
2.隋朝敦煌图案

隋代是一个历经三百年动乱分裂后的大统一朝代,大统一带来了
南北文化艺术的大汇集与发展,随着线路贸易的畅通,也带来与西亚
文化的交流

隋代图案进一步吸取中原汉传统文化艺术与新来的西亚风格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