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软件国家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辩论赛,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辩论赛,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国软件行业的优势是印度软件行业的弱势,而印度软件行业的优势则是中国的弱势。

所以,中国和印度的互补合作远远高于他们的竞争。

”在昨天举行的首届“中国-印度软件产业合作高峰会”,来自IT咨询公司高德纳、塔塔、印度著名软件行业机构NASSCOM和ESC,以及包括TCS、Infosys、Satyam 和Wipro四大巨头在内的印度软件企业及中方政府有关部门、软件企业和行业机构的高层人士约350人济济一堂,就“当前中印软件产业是竞争还是合作”、如何促进中印软件产业进行全面交流和探讨。

此次中印企业家零距离接触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印度和中国应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有关人士称,此次在京召开的中印软件产业合作高峰会不仅为中印软件产业的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正式拉开政府主动引“狼”共舞的序幕。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从大的方面讲过分强调竞争忽略合作,能制出火箭、造出宇宙飞船吗?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吗?……“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所长所短,但只要联合起来就可能创造奇迹。

”所谓竞争,是个人或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为谋求他们共同需要的资源而进行比较、追赶和争胜的过程。

而合作则是个人或群体为谋求共同的目的彼此配合的社会行为。

一,现代社会的分工是越来越细。

一个很普通的促消活动,都可以分成内勤,外勤,宣传,柜台,主管这么多的部门,更别说是许多大型的活动的分工乐,这些部门为何要分得如此的详细呢?为的还不是用内部合作的方式以求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去跟竞争对手对抗,以求占有更大份额的市场?二,市场逐渐变薄。

由于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正被逐渐压缩。

两者间的分野越来越不明显,买了一件东西的同时有几个功能已经不再象过去一般只有许多的高新科技专有,富人专有的了,而是遍布到各个阶层了。

就象现在的手机,不只是有通话功能了,还很轻巧,能够移动,当成信,当成相机,当成流言机,甚至当成装饰品。

那么拥有了手机的人就不再那么需要一个固定电话机,邮局寄信,照相机,留言机。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差异分析及原因探究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差异分析及原因探究

p=1
大 因素进行讨论。
( 二) 中印软件产业竞争力 的测度及 比较 。
上式中 , p = l , 2 , . . . , n表示各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三级指标个
数, 表示第 i 个 国家第 j 个一级指标第 k个二级指标第 P个
三级指标 的竞争力指数 , 。 表示第 P个 三级指 标在合成 二级


前言
中, 这样构成 了软件产业竞争力测度 的五个一级指标 。而每个

级指标 又有多个 二级指标构成 。如生产要素 主要 由人力资
我 国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特别 是进 入 2 1 世纪 以后 , 对 于软件 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 。 经过多年发展 , 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 。 印度
源、 知识资源 、 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构成 。 而根据软件 产业 的特点 , 二级指标还可以划分为具体的三级 指标 。如人力资源 可 以划分 为软件产业从业人数 占人 口比重 、 软件产业 人均产值 这两个三级指标。具体 的指标划分见表 1 。
师, 从事房地产经济学 、 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 。
1 . 软件产业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的选取。
按 照钻石模 型的理论 , 一个 国家 的某个产业 的竞争力取决 于生产要素 、 需求条 件 、 相关 产业和支 持性产业表 现以及企业
竞争力 指数 时的权重 。 ( 2 ) 一级指标竞争力 。

战略和市场竞争四大要素。 同时 , 鉴 于政府在 软件产业竞争力
标 中的绝对量数 据 , 采 用极差变换进行 无量纲化处 理 , 以消除
发展差异就受到许多研究 者的关注 。 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 的
基础上 , 着重分析 中印软件产业在国际竞争 力上 的差异。

中印服务外包对比分析

中印服务外包对比分析

中印服务外包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服务外包领域,中国和印度一直是最主要的服务外包输出国。

两国在服务外包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模式各有特点,因此对两国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产业规模对比中国和印度都是全球领先的服务外包国家,然而两国的产业规模有着明显的差距。

印度是服务外包业的领头羊,据统计,印度的IT和BPO(业务流程外包)产业已经占据了全球的60%市场份额。

而中国在服务外包领域的表现相对较弱,产业规模远不如印度。

二、人才储备对比在人才储备方面,印度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服务外包业的重要人才输出国。

印度的教育体系较为发达,高校培养出大量的IT和商业人才,为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

而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则相对较弱,中国的高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技术水平对比技术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在服务外包领域是否具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印度的IT产业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瞩目,印度的软件和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印度的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其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而中国的IT产业虽然也在快速发展,但与印度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依然较大,中国在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方面还有待提升。

四、市场定位对比中国和印度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市场定位也有所不同。

印度主要以提供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主要市场定位,其IT和BPO产业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中国在服务外包方面的市场定位则相对多样化,除了IT和BPO服务外包,中国还在金融、医疗、设计等多个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多样化定位,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政策支持对比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印度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中印软件国家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中印软件国家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中、印软件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并创建了竞争优势体系。

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所提出的“钻石模型”已经成为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用于分析国家和产业动态竞争优势的经典理论。

“钻石模型”认为一国或是某一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行业以及企业战略和创新四个关键要素,此外,政府和机遇是另外两个不可忽视的辅助因素:1.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相关生产资源状况。

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两大类:初级生产要素是不需要进行开发活动或仅需相对来说比较少的简单的社会和私人的投入;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是要通过投资和发展来创造的要素。

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高级生产要素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需求条件。

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客户需求的形态和特征来体现。

内行而挑剔的客户是本国厂商追求高质量、完美的产品造型和精致服务的压力来源。

庞大的国内需求有可能使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却也可能使企业丧失向外拓展的动力。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第三个关键要素是一个国家可以提供比其国际竞争对手更为健全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在很多产业中,一个企业的潜在优势是因为它的相关产业更具竞争优势。

因为相关产业的表现与能力,自然会带动上、下游的创新和国际化。

4.企业战略结构、创新和竞争对手: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一个产业成功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善用本身的条件、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更要掌握国家环境的特色。

国内企业竞争会产生企业进步和创新的压力,也使厂商有更多的出口动力。

印度几大软件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均实现了承接国际大公司大额合同的能力和软件外包的规模经济。

在经营规模方面,印度的十大IT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 45%。

经营规模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没法比,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中国和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一、概述
中国的软件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其年 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与此同时,印度凭借其“世界办公室”的地位和 丰富的软件人才库,也在全球软件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二、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软件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进口、模仿和创新。首先,中国通过大量 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然后,通过模仿 和创新,中国软件业逐渐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此外,中国的软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优势。首先,中国拥有庞 大的内需市场和快速增长的消费群体,这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 次,中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规划来推动其发 展。最后,中国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为软件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 持。
三、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
印度是全球知名的“世界办公室”,其软件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 誉。印度政府通过“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出口倡议”,大力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 该倡议旨在通过提高印度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其成为全球软件外包的中心。
印度的软件产业以服务外包为主导,其业务流程外包(BPO)在全球市场中 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印度还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 了显著进展。
中国和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目录
01 一、概述
03
三、印度软件产业的 发展
02
二、中国软件产业的 发展
04 四、比较分析
目录
05 五、未来展望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和印度, 作为两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经济体,其软件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本次演示将对这 两个国家的软件产业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各自的优劣势,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 性。

中印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印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争 议 地 夺得 了世 界 软 件 的 第 二 把 交 椅。 据预 测 ,2 0 — 2 0 年印度软 件 00 01 业总 收人将达 10亿美元 ,太大超 过 3 原定 的 8 亿美元 目标 , 中出 口刨 汇 7 - 其 9 亿美元 ,占其 出 口总额 的 2 .%。 5 1 4 在 全 球 软 件 开 发 市 场 中 , 印度 占据 了
增 长到 8 亿 美元 ,其 中软件 出 口占印 0 度 国 内生产 总值 的 1 %, 占 G DP增 长
部 分 的 1 4 /。
前,我 国从事 软件开 发 , 制 、 售 、 研 销 维 护服务 的各类 从业 人员约 5 0万人 而 印度 仅从事软 件研发 的技术人 员 已
达 1 0万 人 , 其 中编 程 人 员 近 2 5 8万 。
工作 。我 国软件 产业并 不缺 少 CE O, 也不缺 少程序 员,最缺 乏的是对 市场 和技 术具 有前 瞻能 力的 C TO( 首席 技 术执 行官) 与我 国软件 人 员很少参 这 与 大型软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研 发有 关 。而印度 由于 有 为美国 公司编程 的长期 经验 ,在这 方 面积累 了大量 经验 ,印度 的技术 人
业 生 中 、有 相 当一 部 分 会 转 入 其 它 行
业。
度 2 0 年 中国软 件与信 息服务业 实 00 现 销售额 5 0 元人 民币 ( 中软件 5亿 其 销售额 2 0 元 ) 3亿 ,约 6 亿美元,约 占 6 当年世 界软件市 场份额 的 1 %;软 件 . 2 产 品出 口约为 4亿 美元 ,这一数量 仅 为 印度 同期软件 出 口额的 1 0 而 且 /1 , 这一 差距 有进 一 步扩 大趋 势 印度 , 这个没 有高速公 路的 国家却在软件 产

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比较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外包蓬勃发展。

服务外包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美国、欧洲以及日本是全球主要服务外包发包国,接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很多,其中印度得益于优惠的服务外包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软件行业的大国,成为誉满全球的国际软件外包中心。

本文着重从中印两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两国的竞争优势进行比较,找出中国存在的差距,从而为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 关键词] 国际服务外包竞争优势比较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和业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

ITO是指企业向外部寻求并获得包括全部或部分信息技术类的服务。

BPO是指企业将自身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化服务提供商,由其按照服务要求进行管理、运行和维护服务等。

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中国而言,大力承接服务外包有助于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扩大知识型服务产品出口,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因此,承接服务外包是中国不能错失的历史机遇。

然而,我国是正在兴起的服务外包承接国,起步较晚,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能力、质量等方面,与印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比较中印两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找出差距所在,进一步探讨我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对策,对于我国更好地承接国外服务外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比较服务外包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美国、欧洲以及日本是全球主要服务外包发包国,接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很多,按照目前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的强弱,外包可以分成三个档次承接国(如表1)。

中国vs印度的it哪家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中国vs印度的it哪家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中国vs印度的it哪家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中国vs印度的IT哪家强,这是这个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

许多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人认为中国IT强大,有人则认为印度IT更加优秀。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试图揭示中国和印度之间IT 竞争的真相。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国家的IT发展状况。

从过去几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IT产业发展得特别快,是世界上最大的IT市场,其有条不紊的大规模发展正在改善中国的经济状况,提升中国的科技产业。

从过去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印度的IT产业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第二大IT市场,其坚实的基础设施正在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国家IT工程师的水平。

众所周知,中国IT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比印度高出很多,这也体现在他们在世界科技会议上获取的冠军数量上。

中国的IT学生技术能力也比印度学生强,他们经常在国际竞赛中取得佳绩,充分证明了中国IT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而印度IT工程师的技术能力一直处在平稳的水平上,但他们在国际竞赛中的表现仍然偏低,这表明印度的IT工程师尚未形成一种强大的技术水平。

再次,让我们来看看中印两国的IT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大量的高素质IT人才和资源,它们在计算机软件、网络安全等方面屡创先例,并开发出许多行业领先的技术产品,成为全球IT创新的中流砥柱。

而印度的IT创新能力一直表现不俗,其在智能机器人和云计算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印度仍需要努力提升其IT 创新的水平。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两国的IT企业数量。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到2020年,中国拥有超过10万家IT企业,这些企业中大多数都是有实力和经验的大型公司,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占据了IT行业的重要地位。

而印度也拥有众多IT企业,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

总之,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IT强于印度,中国的IT 发展可以说是迅猛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IT市场,其技术水平也远超印度,尤其在创新和企业数量上,中国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中印软件业发展比较与分析

中印软件业发展比较与分析

中印软件业发展比较与分析软件究竟是什么?软件的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

初期的软件专指计算机程序,其后将文档也包括其中,再进一步包括了程序、规程、规则和文档,并且强调文档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包含与数据处理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规程、规则以及相关文档的智力创作称为软件(计算机)。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

70年代,许多国家、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电脑硬件,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附加的、免费的而且不能获利的。

但是,柯理认为软件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软硬件是一体的,硬件达到某种规模之后,软件势必有大量需求。

”至90年代中期,印度抓住“千年虫”问题、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欧元诞生三大历史发展机遇,推动了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地增长,迅速崛起为世界软件大国和软件出口大国。

作为邻邦的中国在80年代中期几乎与印度同时起步发展软件产业的,但十几年下来,已经差了一大截。

据资料显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第一:中国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第二,中国既没有充分利用国内的巨大软件与服务市场,也没有充分地利用外包市场发展软件产业。

第三,中国的软件园区受到政府扶持的程度以及软件园区的基础建设状都逊于印度。

第四,一方面,中国软件企业在规模都很小,另一方面在质量管理上也比较薄弱。

第五,中国的软件产业政策制订的比较晚,也缺乏配套的产业细则。

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相比,中印软件差别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市场不同。

印度软件业属外向型,国内市场不大,主要市场在国外,且是先国际后国内,所以印度软件企业的发展起点较高。

而中国的软件企业大部分市场属国内。

——企业规模差距较大。

目前印度全国规模较大的软件公司有850多家,其中如TATA、INFOSYS公司的员工人数达万人左右。

而中国大部分软件公司都是小规模的,最大的软件企业只有3000多人,这样规模的IT企业也为数极少。

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比较

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比较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软件开发缺乏严格的项目管理和质量 保证体系
– 中国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知识结构不 太好,工程协作、系统分析、项目管 理等能力不强。
(柏杰、苏竣,《中国加入WTO与软件业的发展前 景》)
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 比较
中印软件业出口及产值比较
出口 (美元)
产值 (美元)
1999 2000 2003 2004 1999
2000
印度 25亿 57亿 128亿 171.93亿
60亿
中国大陆 1.57亿 2亿 20亿 28亿 16.58亿
27.85亿
1633
中印软件企业规模对比
典型的软件公司 普遍规模
中国
创新 因子
45上游 创新 因子25下游 创新 因子48
微观 竞争 力
49
印度 37 26 37 42
• 上游创新因子
– 反映一个国家和 地区的科学技术 水平
• 下游创新因子
– 反映将技术商业 化的能力和水平
中印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情况
全球 中国 印度
通过了CMM5级的企业数 53
2(包括摩托罗拉) 42
印度 TCS公司
15,000人
成千上万人
中国 金山公司
400人
大的一二百人(包括管理和销售人); 小的一二十人
印度软件企业不仅规模大而且高速增长
(一些大软件公司,在人均产值近5万美元、近万人规模的 基础上仍能保持年均40%到70%的增长速度)
中印创新能力排名比较
— 世界经济论坛1999年的竞争力报告
CMM的核心是现代项目管理!
印度软件项目管理的成果
全球平均 (麦肯锡公司调查)

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的比较

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的比较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2.印度软件公司的创新机制和质量管理
• (1)印度软件公司科学的创新与激励机制
• 印度的软件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的创新,许多大的软件公司 都设立了自己的专门科研的机构,随时跟踪世界主流技术 的发展方向、了解市场的需求动态,不断推出新的软件产 品与服务,并且随时改进与创新。比较典型的如Infosys 公司,该公司在创立的初期就非常尊重员工的个陛,鼓励 员工积极的进行创新活动。为此,公司为每个人提供尽可 能大的自由创新空间,实行一套弹性的工资与职位升降制 度,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热情,公司也迅速成长为印
• (2)政府部门对信息技术和软件的需求。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省级政府机构的完整电子政务建设首期投入包括硬 件、软件、通信线路、咨询、监理等,总费用在l至5亿元之间,以后每年的 维护、升级、更新的费用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 (3)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大规模需求。
• 目前,我国50%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仅有4%的中小企业开展 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设。
度国内一流的大软件企业。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2.印度软件公司的创新机制和质量管理 • (2)印度软件公司严格的质量管理及认证
• 印度软件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最高级的软件开发标准, 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由于美国公司在当今世界软件产业中占有 压倒优势地位,因此印度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及认证主要采用美国体 系及标准。
2.国内需求方面比较
2.2.印度软件需求 • (1)需求规模
• 印度软件产业是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与大规模的软件产品与服 务的出口相比,国内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要小的多。但是,印度 软件业的建立与发展壮大都是建立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的,国内 需求的增加促使软件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从而 为印度软件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中印两国软件行业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印两国软件行业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印两国软件行业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印两国软件行业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软件产业已成为当前国际无形资产竞争中的一项重要领域。

其中,印度和中国是近年来软件外包领域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国家。

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上,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主要的服务国家,并且有不同的优势和挑战。

在研究这两个国家的软件外包产业时,比较它们的软件行业的竞争力,对于两国的软件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印两国软件行业进行对比研究来探索两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为这两个国家的软件产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中印两国的软件产业概况对比;2. 中印两国的软件外包市场现状对比;3.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差距分析;4.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5. 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收集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相关资料和数据;2. 分析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环境;3. 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中印两国软件企业的竞争力评价;4. 结合上述分析,对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5. 对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发展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6. 提出中印两国软件行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四、预期结果和贡献通过对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预计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 可以揭示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行业竞争力排名和优劣势,为这些国家制定软件产业政策提供的参考和决策依据;2. 可以深入分析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发展问题和挑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和启示;3.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基础性信息和数据支持,为国际软件行业的竞争和合作提供思路和资料支持。

中印软件产业竞争力水平差异分析

中印软件产业竞争力水平差异分析

中印软件产业竞争力水平差异分析同样是人口大国,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将发展软件业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国家,又有着同样起步时间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两者在软件产业的发展程度上却有着巨大差异。

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作为衡量一国软件出口能力的重要指标,印度有三项都名列前茅:软件出口规模、软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

我国软件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自问发展也较迅速的我们却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份额比中不如印度。

印度软件业具有如此强的国际竞争力实非偶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分析其成功经验,以有所借鉴。

标签:印度软件产业;中国软件产业;钻石模型1两国软件产业实力有所差距1.1中国软件产品出口水平偏低印度国内发展软件产业的基本条件有优有劣,优的是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成本相对较低以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语言优势;劣的是国内电信基础设施不完备、产业发展资金相对匮乏、软件产业市场较小。

综合考量之下,印度政府决定应先进入国外市场。

在产业建立初期印度选择了打入美国市场,并以劳动力优势采用软件定制加工形式为主成功进入。

印度以最初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发迹,逐渐形成了以软件生产外包和劳务出口的发展模式,随即印度软件产业风生水起。

凭借已经在行业内树立的良好形象和已获得的成绩,印度将继续扩大其发展规模。

相反的是,中国虽然自十年前开始不断扩大软件出口规模,但其规模增速持续放缓。

出现此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上一年出口高速增长,形成的技术成就较高,不易超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软件出口产品大部分为嵌入式软件产品,缺少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1.2印度软件公司市值不可小觑印度的三家最大的软件公司分别为Tata Consultancy Servieces、Infosys和Wipro。

这三家公司市值在2005年时已经达到了400亿美元,而同时期中国的百强企业市值为397.1亿美元。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是显而易见的,但业界大多数企业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资金累积方面都仍处于初级阶段,类似作坊式的经营。

中印软件外包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_一个报告

中印软件外包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_一个报告
二国内外的研究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人们对国际贸易问题的探索当时人们一直试图解释一国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竞争优势因此可以说最早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smith1776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从生产成本最小化的角度认为一国应该生产该国具有绝对生产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换取本国必需但生产成本较高的产ricardo1817将绝对优势理论发展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即使某个国家的产业不具有绝对优势但通过与其他国家产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也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具有一定的产业竞争力
策。 高长元(1999)等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产 业管理的实际, 运用 AHP 法建立了 评价 高新技术产品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 设计原则考虑 6 个准则: 产品的技术水 平、产品的科技投入水平、产品的关联性、 产品的附加值率、产品的经济效益和产品 的销售规模。江兵(2000)等从国家地位、社 会经济基础结构、 技术结构和生产能力 4 个方面建立高技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 模型, 对 28 个 国家 分析计算近年的竞争力情况。 穆荣平 (2000)对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 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竞争潜力、竞 争实力、竞争态势与竞争环境 4 个方面提 出 40 多个评价指标对中国 高技术产 业国 际竞争力进行评价,提出了高技术产业国 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量化与处理方法。 王建 刚 (2004)等 建 立 了 指 标 体 系 ,从 产 业 投 入 、 产业产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政策 环境和产业技术支持环境 5 个方面运用 SPSS 软件研究中国 30 个省、 自治区和直 辖市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刘重力(2004) 等选择中国工业产业作为分析的着眼点, 从实证角度分析研究,得出了中国的工业 产业竞争力服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 变的趋势和竞争优势各要素对中国工业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贡献的重要 结论。 陈柳(2006)等通过中国彩电业的实 证研究得出了与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的“一 个国家产业内的市场竞争能够提升该产 业的国际竞争力”观点相反的结论,并以 “竞争阶段”这一概念为基础,提出一个新 的分析框架统一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杨伟 文(2007)等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 论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综合的中国电子 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揭示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决 定于竞争优势各要素作用的发挥,但竞争 优势各要素的形成又是以充分发挥经济 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的。 刘晓辉(2007)等通 过对现有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理论 模型的剖析,提出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 3 个层面来界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 素的新的分析框架。 李创(2008)结合中国 具体国情,根据 Porter 的钻 石模型等 研究 成果提出了以资源、市场、科技和管理作 为内因,相关产业、政府、环境和不确定因 素作为外因的圆轮模型,对中国产业国际 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分析。 黄庐进(2008)等 根据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 发展对日软件外包带动中国软件产业发 展和提升中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

中印软件业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印软件业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印软件业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软件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

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人口国家,中国和印度的软件产业也在不断拓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比较分析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二、选题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软件业的比较分析,探讨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通过对两国软件业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国家的软件市场的特点、两国的差异以及两国各自软件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中印软件业的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差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2. 中印两国软件市场的比较分析3. 中印两国软件业的竞争状况比较分析4.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比较分析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中印两国的软件产业情况,参考各种统计数据,同时对于两国的相关政策和产业规划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的软件企业和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两国软件业的运行状态、面临的挑战以及分析软件产业发展的趋势。

3. 实地调查法:在线上的调研基础上,实际走访中国和印度的软件公司进行调查,从中了解两国软件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产品研发以及技术水平等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研究意义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可以对于中印两国的软件产业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了解两国软件市场的现状和竞争状况,从而可以为推进中印两国软件业的进一步合作交流和加强国际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为两国软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中印的比较

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中印的比较

综上所述,中印两国在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方面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 异既包括语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也包括人才培养和创新能 力等方面。这些差异为中印两国在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不同的 机遇和挑战。
对于未来中印两国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有以下结论和建议:
首先,中印两国应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软件技术和创新能力。 印度应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 则应加强英语沟通能力,提高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的参与度。此外,两国还应积 极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
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中 印的比较
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 于中印的比较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 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 中印比较,深入探讨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软件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印度 和中国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全球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的重要中心。 大量的欧美企业将软件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外包给印度和中国,以降低成本和 提高效率。
5.人才储备
印度拥有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其高等教育体系和培训市场均能满足软件外 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在人才储备方面也不断加大投入,但相比印度还存在 一定差距。
三、钻石模型分析
“钻石模型”是由波特提出的一种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包括生产要素、市 场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及政府角色等四个关键因素。下面我们 将分别对中印软件外包业进行钻石模型分析。
谢谢观看
二、软件外包业发展比较

中国_印度软件外包业国际分工_发展模式及竞争力比较

中国_印度软件外包业国际分工_发展模式及竞争力比较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 年第 6 期
国 、英国 、日本在应用软件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 力 ,其中 ,德国主要开发应用软件 ,是全球最大的 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 ,也是世界软件行业的出口 大国 。德国软件的主要出口市场以欧盟国家为 主 ,其次是北美和亚洲国家 。近年来德国软件开 发首先向印度 、东欧 、中国 、以色列等国家进行转 移 。英国软件产业的优势领域有数据库 、支撑软 件包 、虚拟现实 、WAP 技术 、基于网络系统的多媒 体应用 、实时和对安全性要求高的软件以及金融 、 财务软件和娱乐软件 。日本则主要致力于客户管 理系统 、无线通讯 、网络安全 、金融银行软件 、嵌入 式实时系统软件及动漫软件的开发 ,中国是日本 最大的软件外包市场 。
中 、印软件外包的竞争优势比较
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时代 ,产业优势更多 地表现为比较优势 。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 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 ,就会出现生产成本 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 ,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即具有相对优势 。具有比较 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 年第 6 期
中 、印软件外包的不同发展模式
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 大国 。印度的软件外包已经占据了美国 60 % 的 市场份额 ,成为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国 。到
2006 年底 ,印度软件和 IT 服务出口达到 498 亿美 元 。而在 1990 年的时候 ,这个行业的产值还只有 5 000万美元 。现在印度的软件出口到全球 105 个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已经超过了印度全国外贸出 口总额的 20 % ,占有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 已经超过 2 %。印度软件外包业的发展经历了以 下三个发展阶段 :

中印软件产业论文:中印软件产业的PEST分析

中印软件产业论文:中印软件产业的PEST分析

中印软件产业论文:中印软件产业的PEST分析摘要:软件产业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导致各国该产业的发展情况差异很大,文章用pest分析法来分析中印软件产业的商业环境。

主题词:中印;软件产业;pest1 引言中国和印度的电子工业同时在50年代中期起步,软件业的真正发展实际都从70年代末开始。

多年来,印度的软件业发展神速,实现了产业化。

而中国软件业则尚属新兴产业。

两国之间软件产业的差异如此巨大,是与两国软件产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巨大差异引起的,下面,文章将从四方面分析出两国软件产业发展差异的历史原因。

2 中印软件产业的pest比较分析2.1 政治法律环境2.1.1 政治环境1984年,印度政府实施新政,允许软件产业获得投资补助和其他优惠;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制度和体系,为软件企业提供金融优惠和支持。

1986年,政府出台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允许各种形式的软件出口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而当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文革时期打乱的经济秩序还没有得以恢复,加上政治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同时那几年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国家将心思全力投入到稳定经济社会上面去,对科技创新没有过多关注,没能给软件产业提供发展的政策支持,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2.1.2 法律环境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护软件知识产权。

印度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盗版犯罪,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印度政府还努力增强软件用户的版权意识,软件盗版率已经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

而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知识产权相关保护的法律规定,导致我国制假、盗版等侵权行为泛滥,虽然后来在国际压力下,我国逐渐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来保护科技创新,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起步阶段,有很多环节都不够完善,在这种法律环境下,而盗版严重,导致正版销量大幅减少,使研发成本不能得以收回,因此,挫败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中国软件和印度软件的差距

中国软件和印度软件的差距

最近,来自印度的消息表明,Infosys这家拥有2.7万名员工的大型软件企业,上个财年的利润增长率竟然高达48/%,在印度第三大软件公司——Wipro内,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更为可怕的是,Infosys和Wipro并没有止步不前,接下来,它们还要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

并且,Infosys和Wipro正在大踏步地进入国内市场。

面对此情此景,对比国内最大规模不过两千人、平均增长率不过25%的软件企业,我们就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和印度在软件业上的差距究竟有多大?真正的印度软件企业真正的差距并不只表现在数字上,由于中印两国之间由于缺乏足够的交流,使得两国国民彼此之间产生了太多的误解。

在绝大多数印度人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上海再过几年就赶上孟买了。

很不幸,这种荒谬的误解同样存在于中国对印度软件业的理解上。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印度软件企业都是一些外包型企业。

发达国家下达需求以后,印度软件企业要么派人员过去,要么开始“来料加工”,而事实上,这完全错了。

以Infosys 公司为例,Infosys公司已不再是一家外包公司了。

它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自己的全套解决方案,在美国它已和IBM进行面对面地竞标了。

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另一家正在崛起中的IBM。

正是因为这些错觉,才使得中印软件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印度实行的是全民学软件的策略,已经形成了印度理工学院居于最顶端、各大学居中间、NIIT居于低层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Infosys公司扩招5000名软件工程师,不是什么难事。

反过来,从国内现有的软件人才储备来看,国内的软件企业要实现5000名工程师的扩招,一开始可能就是一场如托普软件一样的骗局。

中国软件业到底差在哪儿如果我们留意一下2000年以来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就不难发现,从“十八号文”到“四十七号文”,政府给予软件产业的政策支持不可谓不丰厚;从软件园的建立到政府对国产软件公司的扶植,软件公司得到的优惠条件也不可谓不实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软件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并创建了竞争优势体系。

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所提出的“钻石模型”已经成为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用于分析国家和产业动态竞争优势的经典理论。

“钻石模型”认为一国或是某一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行业以及企业战略和创新四个关键要素,此外,政府和机遇是另外两个不可忽视的辅助因素:
1.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相关生产资源状况。

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两大类:初级生产要素是不需要进行开发活动或仅需相对来说比较少的简单的社会和私人的投入;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是要通过投资和发展来创造的要素。

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高级生产要素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需求条件。

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客户需求的形态和特征来体现。

内行而挑剔的客户是本国厂商追求高质量、完美的产品造型和精致服务的压力来源。

庞大的国内需求有可能使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却也可能使企业丧失向外拓展的动力。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第三个关键要素是一个国家可以提供比其国际竞争对手更为健全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在很多产业中,一个企业的潜在优势是因为它的相关产业更具竞争优势。

因为相关产业的表现与能力,自然会带动上、下游的创新和国际化。

4.企业战略结构、创新和竞争对手: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一个产业成功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善用本身的条件、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更要掌握国家环境的特色。

国内企业竞争会产生企业进步和创新的压力,也使厂商有更多的出口动力。

印度几大软件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均实现了承接国际大公司大额合同的能力和软件外包的规模经济。

在经营规模方面,印度的十大IT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 45%。

经营规模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没法比,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印度软件企业将质量视为生命,在软件开
发过程中按照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对项目进行管理,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受到欧美企业的高度肯定。

我国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与软件过程管理能力与印度企业相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5.机会。

可能形成影响产业竞争的机会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全球金融或外汇市场的突然变化;全球或区域市场需求激增;战争等。

这种机会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6.政府。

在国际竞争中,政府向来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因素,它会影响到其他四个关键因素的发挥程度。

在创造产业动态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正面还是负面,取决于其在公共政策上的表现。

若政府政策是运用在己经具备关键要素的产业上,就可以加速产业的竞争优势确立。

二、印度如何发掘和创造自己在软件业的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能够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的原因,必须从每个国家都有的四项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和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来讨论。

这六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个完整的、互动的钻石模型。

1、在要素方面,印度软件业最为突出的就是其庞大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

且人才结构很合理,水平又高,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是推动印度软件及软件外包
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而我国软件人才的绝对数量比印度少,软件人才一直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而且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据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 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 2O%左右的速度增加。

目前印度有国立大学250多所,各种公立学院1万多所,私立理工学院1100多所,700多家社会机构在从事从项目经理级高端人才到能熟练规范编程的软件“蓝领”的培养,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并举,产学研相结合,致力于大批量、高质量、多层次、实用型、低成本的软件人才资源的培养体系,使其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大国。

2、需求条件的比较。

印度总体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对于软件的需求小,使其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外包业务上。

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决定了其必须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

印度是目前世界上软件企业获得ISO 9000质量认证最多的国家,其电子部率先从最具权威性的美国卡内基-梅隆软件工程研究院引进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并大力推广,在全国形成了一股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热潮。

3、印度有几个全国性的软件行业协会组织,主要职能是为政府提出建议、为企业提供信息、组织企业到海外参展和介绍国外合作企业。

印度的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软件行业协会,在促进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企业的国际化的目标使得印度的软件行业不断壮大,并且极力地提升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印度几大软件公司不断进行海外收购,规模扩张,已经成为微软、思科、IBM 等跨国公司的软件和服务供应商,其业务由单纯的开发外包发展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5、政府在印度软件业的强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
(1)政府的正确引导决策和大力扶持。

80年代提出了“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

政府专门增设了信息技术部,成立了软件发展局;1991年继续采取许多新措施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1998年提出了“10年内使印度成为世界IT 超级大国的宏伟目标”和发展软件业的108条措施。

(2)印度政府最为创新的地方在于大力兴建软件科技园区。

自1991年在班加罗尔建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开始,先后在海德拉巴、新德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20多个软件科技园区,形成了全国的软件技术网络。

其最有特
色的内容之一,是印度的“电信港”计划,即由数字交换与传输设备、卫星地面站、高宽带通信网络、跨国通信设备所组成的网络大系统,为此,印度政府坚决打破了几十年由国营电信企业的垄断体制,向私人资本和外资开放电信产业。

这一举措使印度软件产业彻底摆脱了通信基础设施不良和时空局限的两大枷锁,与美、欧、日三大市场实现了24小时的全天候对接和交流。

印度多数软件出口企业集中在几个地区,如班加罗尔、孟买、德里、海德拉巴等,在班加罗尔的推动下,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部城市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同班加罗尔一起,成为印度南部著名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

中关村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软件产业的代表,是1988年建立起来的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它是我国发展最早、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科技园。

经历近 20年的发展,如今已初步具备了大学科技园的雏形。

(3)政府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便利,如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信息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进行信贷支持;为软件公司进入国内外的证券市场融资创造宽松的环境,允许其上市集资;吸引外资的投入。

印度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而做出的努力有目共堵。

印度政府非常非常重视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护软件知识产权。

相比之下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有待改善。

软件市场整顿和监管不落实,导致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软件盗版率居高不下,这成为影响我国软件外包业长远发展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大削弱了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外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和软件产业的特性来看,软件外包必然会从人力资本较高的国家,向人力资本较低的国家转移。

从全球大环境来看,无论对中国还是印度的软件外包业来说,都是一次良好的、巨大的成长机会。

但由于中国和印度软件外包业面临的细分市场不同,所以彼此的机会也有所不同。

比如,印度的市场主要是欧美,而我国主要是日韩。

6、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展开。

为更有效地在核心业务上集中财力和人力,跨国公司纷纷将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方式交给专业公司完成。

印度软件业抓住“千年虫”问题、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欧元诞生三大历史发展机遇,掘得了第一桶金。

据统计资料显示,仅消除“千年虫”问题一项,印度就赚了25亿美元。

这样,印度的一批软件公司完成了原始积累,初步奠定了
印度在国际软件市场的地位,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文对中印两国软件外包业竞争力的系统分析与印度相比,我国软件外包业的优势是:我国软件内需市场广阔对日软件外包。

但是,与印度相比,我国软件外包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高端软件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软件开发能力不足;政府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缺乏。

因此,依据我国自身优势并借鉴印度发展模式,提出政策性建议:
1、基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软件外包产业。

2、重视软件教育与培训,注重人才培养。

3、培育大型骨干龙头软件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4、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管理规则,提高软件开发质量。

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政府在软件外包业中的作用。

6、以日本为跳板,不断开拓欧美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