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操作要点

薄层层析操作要点
薄层层析操作要点

薄层层析操作要点

铺板

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通常,板的质量对薄层鉴别的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展开剂的配制和展开系统的饱和。

铺层时防止起泡,可加几滴乙醇.

尝试刮边

点样

尽量用小的点样管。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大,点样斑点扩散大。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点样是造成TLC定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实验证明:定量毛细管更适合较小体积的点样;微量注射器更适合较大体积的点样。这主要是因为微量注射器受小气泡、溶液回爬现象的影响较大。为避免不同定量毛细管间的点样误差、建议一块薄层板上最好用同一只定量毛细管。但应注意更换样品时,应将毛细管用超声波或不同极性溶剂清洗干净。在制备样品时,溶样溶剂黏度不能过高,以便于点样;溶剂沸点过低则进样体积易变,过高则会改变展开剂组成;对样品溶解度过高会使样点发生空心现象;常用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经典TLC样点原点一般为直径3mm点间距1-2cm 底边距1.5cm;HPLC样点原点一般为直径1mm点间距5mm 底边距1cm。

展开剂配制

选择合适的量器把各组成溶剂移入分液漏斗,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展开剂。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各组成溶剂的比例准确度对不同的分析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最高精确度,比如: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移液管应符合计量认证要求,尽管多数时候这不是必须的。

展开系统的饱和

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把待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上展开缸的盖子。让展开剂的蒸气充满展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达到饱和,防止边沿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展开时难免要打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不过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响不大,当然动作应该尽量轻、快。

温湿度的控制

温湿度对薄层影响都很大。不冻结的前提下,通常温度越低分离越好,较难的分离需在低温下分离,例如人参皂苷。湿度的影响,估计主要是影响薄层板的吸附能力,导致选择性(容量因子)的变化,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度控制使用空调器或冰柜,湿度控制是通过在另一展开槽放置相应浓度的硫酸。

展开剂的选择

TLC与HPLC相比,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流动相的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流动相的选择的目的是使绝大部分样品的RF值位于0.1--0.7之间并达到较好的分离,与此对应的是流动相要有适当的强度和组成。流动相强度越大,溶质RF值越大,但很可能降低分离能力;另外单一溶剂很难分离较复杂的混合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要使用多元溶剂体

系。一般展开剂体系选择如下:根据分离样品性质、薄层色谱板性质选择一个二元溶剂体系,通过调节溶剂比例以寻求适合RF值,适合的RF值找到后,再寻求极性参数相同的二元溶剂体系两个,以这三个组成为三点组成一个三角形,则可看到:三角形顶点是二元体系,边是三元体系,三角形内是四元体系,并且极性一致,可根据几何原理得出任一点组成。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也较简单。

显色

喷显色剂显色最重要是有好的雾化器。

TLC的通用显色方法

理想的显色希望灵敏度高、斑点颜色稳定、斑点与背景间的对比度好、斑点的大小及颜色的深度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在样品组成并不完全已知的情况下,通用显色方法显得成尤为重要。通用显色法主要有:

(1)紫外照射法:方便,不破坏样品;

(2)碘蒸气法:通用性强,与紫外法结合灵敏度高于该两法单独使用;

(3)荧光试剂:制造荧光背景,使原来紫外下无荧光物质被鉴别,有荧光物质更明显;

(4)硫酸溶液:对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效,但有破坏性。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也叫薄层色谱、薄板色谱或薄板层析,属层析技术中的一类,常用TLC 代表。如同柱层析一样,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吸附薄层层析,分配薄层层析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吸附薄层层析。其原理见第97~100页和第102~104页。薄层层析具有微量、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不适合于较大量的样品的分离,通常可分离的量在0.5g以下,最低可达10-9 g。以下介绍吸附薄层层析的相关问题,其他类型薄层层析可参照处理。

1.薄层层析的用途

在实验室中,薄层层析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目的。

(1)作为柱层析的先导。一般说来,使用某种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在柱中分离开的混合物,使用同种固定相和流动相也可以在薄层板上分离开。所以常利用薄层层析为柱层析选择吸附剂和淋洗剂。

(2)监控反应进程。在反应过程中定时取样,将原料和反应混合物分别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后观察样点的相对浓度变化。若只有原料点,则说明反应没有进行;若原料点很快变淡,产物点很快变浓,则说明反应在迅速进行;若原料点基本消失,产物点变得很浓,则说明反应基本完成。

(3)检测其他分离纯化过程。在柱层析、结晶、萃取等分离纯化过程中,将分离出来的组分或纯化所得的产物溶样点板,展开后如果只有一个点,则说明已经完全分离开了或已经纯化好了;若展开后仍有两个或多个斑点,则说明分离纯化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4)确定混合物中的组分数目。一般说来,混合物溶液点样展开后出现几个斑点,就说明混合物中有几个组分。

(5)确定两个或多个样品是否为同一物质。将各样品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后若各样点爬升的高度相同,则大体上可以认定为同一物质,若上升高度不同,则肯定不是同一物质。

(6)根据薄层板上各组分斑点的相对浓度可粗略地判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7)迅速分离出少量纯净样品。为了尽快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少量纯净样品作分析测试,可扩大薄层板的面积,加大薄层的厚度,并将混合物样液点成一条线,一次可分离出数十毫克到五百毫克的样品。

2.薄层层析的仪器和药品

(1)薄板薄层层析所用的基板通常为玻璃板,也有用塑料板的,根据用途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作分析鉴定用的多为7.5cm×2.5cm的载玻片。若为分离少量纯样品,可将普通玻璃板裁成20cm×15cm的大小,将棱角用砂纸稍加打磨,以免割破手指,然后洗净干燥即可使用。近年来,有些厂商将吸附剂涂在大张金属箔片上出售。购回后只需用剪刀剪成合适大小即可点样展开。用完后可以适当溶剂将箔片上样点浸萃掉,经干燥后即可重复使用,但吸附剂涂层很薄,一般只可作分析鉴定用。

(2)展开槽展开槽也叫层析缸,规格形式不一。图3-39绘出了其中的几种,图中的a为立式,b为卧式,c和d为斜靠式,e为下行式,f为制备纯样品所用的大型展开槽,亦为斜靠式。a,b,c,d,f统称上行式。

图3-39 薄层板在不同的层析缸中展开

(3)吸附剂薄层层析中所用吸附剂最常见的有硅胶和氧化铝两类。其中不加任何添加剂的以H表示,如硅胶H,氧化铝H;加有煅石膏(CaSO4·1/2 H2O)为粘合剂的用G表示(gypsum ),如硅胶G,氧化铝G;加有荧光素的用F表示(fluorescein),如硅胶HF254,意思是其中所加荧光素可在波长254 nm的紫外光下激发荧光;同时加有煅石膏和荧光素的用GF表示,如硅胶GF254,氧化铝GF254。如在制板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溶液调和,则用CMC表示(carboxymethyl cellulose),如硅胶CMC。添加粘合剂是为了加强薄层板的机械强度,其中以添加CMC者机械强度最高;添加荧光素是为了显色的方便。习惯上把加有粘合剂的薄层板称为硬板,不加粘合剂的薄层板称为软板。

供薄层层析用的吸附剂粒度较小,通常为200目,标签上有专门说明,如Silica gel H fo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使用时应予注意,不可用柱层析吸附剂代替,也不可混用。

薄层层析用的氧化铝也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也分五个活性等级。选择原则与柱层析类同。

(4)展开剂在薄层层析中用作流动相的溶剂称为展开剂,它相当于柱层析中的淋洗剂,其选择原则也与淋洗剂类同,也是由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决定的,被分离物极性小,选用极性较小的展开剂;被分离物极性大,选用极性较大的展开剂。环己烷和石油醚是最常使用的非极性展开剂,适合于非极性或弱极性试样;乙酸乙酯、丙酮或甲醇适合于分离极性较强的试样,氯仿和苯是中等极性的展开剂,可用作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若单一展开剂不能很好分离,也可采用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展开。

选择展开剂的一条快捷的途径是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上被分离样品的几个样点,各样点间至少相距1cm,再用滴管分别汲取不同的溶剂,各自点在一个样点上,溶剂将从样点向外扩展,形成一些同心的圆环。若样点基本上不随溶剂移动(见图3-40a),或一直随溶剂移动到前沿(见图3-40d),则这样的溶剂不适用。若样点随溶剂移动适当距离,形成较宽的环带(见图3-40b),或形成几个不同的环带(见图3-40c),则该溶剂一般可作为展开剂使用。

图3-40 选择展开剂图3-41 载玻片浸渍涂层

3.薄层层析的操作

(1)制板制板也称铺板或铺层,有“干法”和“湿法”两种,由于干燥的吸附剂在玻璃板上附着力差,容易脱落,不便操作,所以很少采用,此处只介绍湿法铺板。

a.供分析、鉴定、监控用的载玻片的铺制。首先将吸附剂用溶剂调成糊状,所用溶剂可以是低沸点有机溶剂,也可以是蒸馏水。有机溶剂中应用较广的是氯仿,一般按照每克硅胶3mL氯仿的比例在广口瓶中调成糊状,立即以带螺旋的盖子盖紧备用。在铺板时用力摇匀,旋开盖子,将两块载玻片叠在一起,以食指和拇指捏住它们的侧面靠近一端处,缓慢平稳地浸入瓶中的糊状吸附剂里,使糊状物浸没至离载玻片顶端约1cm处,然后缓缓提起(见图3-41),在空气中握持片刻,使氯仿大部分挥发掉。将两块载玻片拆开,浸涂面向上,平放在桌上,干燥后即可使用。每次浸涂后应立即将广口瓶盖紧密封,以免溶剂挥发。这样制得的薄层板机械性能稍差。为了提高薄层强度,可用甲醇代替氯仿,或将甲醇与氯仿按不同的比例混合使用。

以蒸馏水作溶剂时,首先将待铺的载玻片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吸附剂置于干净研钵内,按照每克硅胶G2~3mL 蒸馏水(或3~4m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或每克氧化铝1~2mL蒸馏水的比例加入溶剂,立即研磨成糊状。用牛角匙舀取糊状物倒在载玻片上迅速摊布均匀,也可轻敲载玻片边缘,或将载玻片托在手中前后左右稍稍倾斜,靠糊状物的流动性使之分布均匀。然后再平放在台面上,使其固化定型并晾干。固化的过程是吸附剂内的煅石膏吸收水形成新固体的过程,反应式为:

CaSO4·1/2H2O + 3/2H2O =CaSO4·2H2O

所以研磨糊状物和涂铺薄层板都需尽可能的迅速。若动作稍慢,糊状物即会结成团块状无法涂铺或不能涂铺均匀,即使再加水也不能再调成均匀的糊状。通常研磨糊状物需在1min左右完成,铺完全部载玻片也只需数分钟,最多在十数分钟内完成。每次铺板都需临时研磨糊状物。以蒸馏水作溶剂制得的薄层板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如欲获得机械性能更好的薄层板,可用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来调制糊状物。将1g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在100mL蒸馏水中,煮沸使充分溶解,然后用砂芯漏斗过滤。用所得滤液如前述方法调糊铺板,这样的薄层板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可以用铅笔在上面写字或作其他记号,但需注意在活化时严格控制烘焙温度,以免温度过高引起纤维素碳化而使薄层变黑。

图3-42 薄层涂布器

1—铺好的薄层板;2—涂布器;3,5—厚玻板;4—玻璃板

b.涂布器制板法。图3-42为薄层涂布器。将几块玻璃板放在涂布器中间摆好,两边是两块比前者约厚0.5mm的玻璃板,向涂布器槽中倒入预先调好的糊状吸附剂,将涂布器自左向右推去即能将糊状物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待晾干定型之后,将几块玻璃板分开,刮去边上多余的吸附剂即得到一定厚度的薄层层析板。

c.较大薄层板的铺制。供分离纯化用的薄层板具有较大的尺寸,通常都是用蒸馏水来调制糊状物的,方法同前。铺板的方法如下:

倾注法将玻璃板平放在台面上,把研好的糊状物迅速倾倒在玻璃板上,用干净玻璃棒摊平,或手托玻璃板微微倾斜,并轻轻敲击玻璃板背面,使之流动,即可获得平整均匀的薄层。

刮平法将待铺玻璃板平放台面上,在其长条方向的两边各放一条比玻璃板厚1mm的玻璃板条。将调好的糊状物倒在中间的玻板上,用一根有机玻璃尺将糊状物沿一个方向刮平,即形成厚1mm的均匀薄层。待固化定型后抽去两边的玻璃板条即可。

大薄层板的活化及存放方法与载玻片相同。

不管以何种方法铺板,都要求铺得的薄层厚薄均一,没有纹路,没有团块凸起。纹路或团块的产生原因是糊状物调得不均匀,或铺制太慢,或在局部固化的板子上又加入新的糊状物,所以为获得均匀的薄层,应动作迅速,一次研匀,一次倾倒,一次铺成。

(2)活化

将晾干后的薄板移入烘箱内“活化”。活化的温度因吸附剂不同而不同。硅胶薄板在105~110℃烘焙0.5~1h即可;氧化铝薄板在200~220℃烘焙4h,其活性约为Ⅱ级,若在150~160℃烘焙4h,活性相当于Ⅲ~Ⅳ级。活化后的薄层板就在烘箱内自然冷却至接近室温,取出后立即放入干燥器内备用。(3)点样固体样品通常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配成1%~5%的溶液,用内径小于1mm的平口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点样。点样前可用铅笔在距薄层板一端约1cm处轻轻地画一条水平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将样品溶液小心地点在“起始线”上。样品斑点的直径一般不应超过2mm。如果样品溶液太稀需要重复点样时,须待前一次点样的溶剂挥发之后再点样。点样时毛细管的下端应轻轻接触吸附剂层。如果用力过猛,会将吸附剂层戳成一个孔,影响吸附剂层的毛细作用,从而影响样品的Rf值。若在同一块板上点两个以上样点时,样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cm。点样后待样点上溶剂挥发干净才能放入展开槽中展开。

(4)展开

展开剂带动样点在薄层板上移动的过程叫展开。展开过程是在充满展开剂蒸气的密闭的展开槽中进行的。展开的方式有直立式、卧式、斜靠式、下行式、双向式等。

直立式展开是在立式展开槽中进行的,如图3-39a。先在展开槽中装入深约0.5cm的展开剂,盖上盖子放置片刻,使蒸气充满展开槽,然后将点好样的薄层板小心地放入其中,使点样端向下(注意展开剂不可浸及样点),盖好盖子。由于吸附剂的毛细作用,展开剂缓缓向上爬升。如果展开剂选得合适,样点也随之展开。当展开剂前沿升至距薄层板上端约1cm处时取出薄层板并立即标记出前沿位置。分别测量各样点中心及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计算各组分的比移值。如果样品中各组分的比移值都较小,则应该换用极性大一些的展开剂;反之,如果各组分的比移值都较大,则应换用极性小一些的展开剂。每次更换溶剂,必须等展开槽中前一次的溶剂挥发干净后,再加入新的溶剂。更换溶剂后,必须更换薄层板并重新点样、展开,重复整个操作过程。直立式展开只适合于硬板。

卧式展开如图3-39b所示,薄层板倾斜15°放置,点样端向下,涂层向上,操作方法同直立式,只是展开槽中所放的展开剂应更浅一些。卧式展开既适用于硬板,也适用于软板。

斜靠式展开如图3-39c,d,f所示,薄层板的倾斜角度在30°~90 °之间,一般也只适合于硬板。

下行式展开如图3-39e所示。薄层板竖直悬挂在展开槽中,一根滤纸条或纱布条搭在展开剂和层析板上沿,靠毛细作用引导展开剂自板的上端向下展开。此法适合于比移值较小的化合物。

双向式展开是采用方形玻璃板铺制薄层,样品点在角上,先向一个方向展开,然后转动90°再换一种展开剂向另一方向展开。此法适合于成分复杂或较难分离的混合物样品。

用于分离的大块薄层板,是在起点线上将样液点成一条线,使用足够大的展开槽展开,如图3-39f所示,展开后成为带状,用不锈钢铲将各色带刮下分别萃取,各自蒸去溶剂,即可得到各组分的纯品。

若无展开槽,可用带有螺旋盖的广口瓶代替,如图3-39c所示。若展开槽较大,则应预先在其中放入滤纸衬里,如图3-39 c,d,f所示。衬里的作用是使展开剂沿衬里上升并挥发,使展开剂蒸气迅速充满展开槽。

(5)显色

分离和鉴定无色物质,必须先经过显色,才能观察到斑点的位置,判断分离情况。常用的显色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碘蒸气显色法。由于碘能与很多有机化合物(烷烃和氯代烃除外)可逆地结合形成有颜色的络合物,所以先将几粒碘的晶体置于广口的密闭容器中,碘蒸气很快地充满容器,再将展开后的薄板(溶剂已挥发干净)放入其中并密闭起来,有机化合物即与碘作用而呈现出棕色的斑点。取出薄层板后应立即标记出斑点的位置和形状(因为碘易挥发,斑点的棕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消失),计算Rf值。

②紫外光显色法。如果被分离(或分析)的样品本身是荧光物质,可在暗处在紫外灯下观察到它的光亮的斑点。如果样品并无荧光性,可以选用加有荧光剂的吸附剂来制备薄板,或在制板时加入适量荧光剂,或在制好的薄板上用喷雾法喷洒荧光剂以制取荧光薄板。荧光薄板经点样、展开后取出,标记好前沿,待溶剂挥发干后放在紫外灯下观察。有机化合物在光亮的背景上呈现暗红色斑点。标记出斑点的位置和形状,计算Rf值。

③试剂显色法。除了上述显色法之外,还可以根据被分离(分析)化合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试剂进行显色,一些常用显色剂及被检出物质列在表3-2中。操作时,先将薄层板展开,风干,然后用喷雾器将显色剂直接喷到薄层板上,被分开的有机物组分便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斑点。及时标记出斑点的形状和位置,计算比移值。

(6)计算比移值

*以CMC为粘合剂的硬板不宜用硫酸显色,因为硫酸也会使CMC碳化变黑,整板黑色而显不出斑点位置。

实验六: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实验六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实验目的 1. 了解偶氮苯的光学异构反应,加深对光化学反应的理解。 2. 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操作,薄层层析分离顺、反式偶氮苯。 3. 了解柱层析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初步掌握层析柱装填和洗脱的操作方法 4. 采用柱层析分离反式偶氮苯与靛红的混合物 实验原理 偶氮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偶氮化合物,众多偶氮染料的母体结构。含有两个苯基分别与偶氮基-N=N~两端相连的结构。偶氮苯有毒,易燃。偶氮苯有顺(Z) -反(巳-异构体。反式为橙红色棱形晶体,蒸气为深红色,溶于乙醇、乙醚、醋酸和水。反式的热力学性质稳定。当溶于乙醇的偶氮苯用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时,顺式的比例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形成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偶氮苯的光致异构是很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顺式为橙红色片状晶体,不稳定,在加热或可见光照射下能够变成反式。 色谱方法是通过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的不同而将物质分离开。待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强度不同,与流动相一起移动的速度也不同,因此被分离开。 剂在毛细管作用下能够沿着色谱板向上移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动相)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吸附解附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力强的组分滞留在后,由于 薄层色谱属于固-液吸附色谱。薄层色谱板中的固定相中的微孔结构使得溶

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最终在固定相薄层析上分离。TLC除了用于分离外,还可以通过与已知结构的的化合物比对,鉴定少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它也是柱色谱寻求 最佳展开剂的手段。上图中红色化合物的R f等于竖直红线的长度除以竖直蓝线的长度。 柱层析也属于固-液吸附色谱。在一根玻璃“分离柱”中进行。 管中装上适当的粉末作为国定相。待分离或纯化物质的溶液(流动 相)在重力作用下流经吸附剂时,不同物质对溶剂和吸附剂的亲和力不同,因而被吸附的程度不同,从而以 不同速度流动,使化合物得以分离。靛红与偶氮苯在极性上具有较大差异,从而 可以使用极性适中的展开剂,通过柱层析将二者分离。 仪器与试剂 分析天平,TLC,锥形瓶,毛细管,层析柱,棉花,量筒,硅胶,蒸发皿,展缸;EtOAc, CH2CI2,石油醚,靛红;请自带尺子(用于计算 R值) 颜老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已经准备好的试剂:a.偶氮苯的溶液(15 mg in 1mL EtOH); b.靛红的溶液(15 mg in 1mL CH2CI2); c.靛红与偶氮苯的均匀混合物 (靛红1.4 g +偶氮苯3.5 g)。 实验内容 a)光照异构化 取0.1 g反式偶氮苯溶于5 mL无水乙醇中,将此溶液放于试管中,密封,置于可见光下二星期,以便与光照前的溶液进行对比。 b)薄层层析 取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吸取光照后的偶氮苯溶液,在离薄层板边沿约0.5 cm 的起点线上点样。再用另一毛细管吸取未经光照的反式偶氮苯溶液点样。待乙醇挥发后,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内衬滤纸的展缸中。展缸内已放置展开剂(乙 酸乙酯/石油醚=1/40)。薄层板的点样端在下方,浸入展开剂,展开剂不要没过起点 Isatin 管中装上适当

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谢沐风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上海200233) 摘要本文就如何建立T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进行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薄层色谱法各条件确定的原理,并列举了质量标准制订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TLC法)有关物质方法建立 有关物质是研究药品中除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它可能是原料药合成过程中带入的原料、中间体、试剂、降解物、副产物、聚合体、异构体以及不同晶型、旋光异构的物质,也可能是制剂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或是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等[1]。这些杂质的存在直接反映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要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药品申报的质量研究资料中需建立其检测方法,并根据生产、稳定性考核等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在质量标准中制订该检查项,规定其限度。目前,有关物质的常用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法)。 TLC的特点是快速、简便,尤其是对无紫外吸收的杂质测定,更具有其应用价值。如能将TLC法与HPLC法有机地结合、或彼此间进行比对研究,便可得到更多、更为准确的有关杂质信息,做到两方法间的相辅相成,相益得彰!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1.测定方法类型 常用的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和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一般杂质检查,杂质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杂质对照品)。目前国内由于难以获得杂质对照品、故一般均采用自身对照法。 2.展开剂的确定(即专属性试验) 专属性的研究是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该点是色谱条件建立的关键。通常采用在被分析物的对照品或精制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证明色谱条件可将各杂质与被分析物分离[1]。这里的关键是:将多少量的杂质加入到多少量的主成分中。正确的作法是将1%(w/w)浓度量的各杂质加入到100%浓度的主成分中,配制这样的溶液来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五、实验步骤 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两个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上面两个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4、取出滤纸,用铅笔记下溶剂前沿,然后用热风吹干(或烘箱60℃)烘干。 5、均匀喷上茚三酮—无水丙酮液,注意使溶液不倒流,不间断。 6、用吹风机吹干,观察层析点,确定其几何中心。 7、量取数值,计算各自的Rf值,与表中标准氨基酸Rf值比较,确定样品氨基

氨基酸薄层层析 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1.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1.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 2.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 2.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2.3.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f值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Rf=斑点至原点距离/溶剂前缘至原点距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②吸附剂:硅胶;③粘合剂: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④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⑤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⑥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水、茚三酮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层析板、尺子、铅笔;②烧杯、玻棒、量筒;③吹风机;④毛细管、层析缸;⑤药匙;⑥烘箱 3.2.实验步骤: 3.2.1.制板:①调浆: 称取硅胶3克,加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8毫升,调成均匀的糊状;②涂布:取洁净的干燥玻璃板均匀涂层;③干燥:将玻璃板水平放置,室温下自然凉干;④活化:70 ℃烘干30分钟。切断电源,待玻璃板面温度下降至不烫手时取出。 3.2.2.点样:①位置:用铅笔距底边2cm 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每个样品间相距约1cm ;②取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溶液,取样量为毛细管柱高5cm ;③点样:点样毛细管轻轻接触薄层表面点样。加样后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2mm 。 3.2.3.层析和显色: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当展层剂前沿离薄板顶端2cm 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用热风吹干或在85℃下烘干,即可显出各层斑点。 3.2. 4.处理和结果分析:小心量出斑点中心至原点中心距离,再量出原点中心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计算出它们的Rf 值。根据Rf 值,鉴定出混合样品中氨基酸的种类,并绘出层析图谱。 3.3.注意事项:①切勿用手直接接触薄层板面;②点样过程中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点第二滴;③样品量太少,有的成分不易显示;样品量太多,易造成 斑点过大,

薄层色谱 的详细步骤

.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详解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留意事项提点建议。 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纵。 ⑴制板 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为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20cm、20cm×20cm等。称取适量硅胶,加进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留意防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 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假如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大。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间隔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沿间隔至少lcm,为防止边沿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往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间隔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展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进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 宽的滤纸条,一端浸进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④展开应密闭,展距一般为8~15cm。薄层板放进展开室时,展开剂不能没过样点。一般情况下,展开剂浸进薄层下真个高度不宜超过0.5cm。 ⑤展开剂每次展开后,都需要更换,不能重复使用。 ⑥展开后的薄层板用适当的方法,使溶剂挥发完全,然后进行检视。 ⑦Rf值一般控制在0.3~0.8,当Rf值很大或很小时,应适当改变活动相的比例。 ⑷斑点的检出 展开后的薄层板经过干燥后,常用紫外光灯照射或用显色剂显色检出斑点。对于无色组分,在用显色剂时,显色剂喷洒要均匀,量要适度。紫外光灯的功率越大,暗室越暗,检出效果就越好。 展开分离后,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比移值(Rf值)来表示。化合物斑点中心至原点的间隔与溶剂前沿至原点的间隔的比值就是该化合物的Rf值。 ;.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 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得到分离。 三、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1%偶氮苯的甲苯溶液 1%苏丹Ⅲ的甲苯溶液 1%的羧甲基纤维素 钠 CMC 水溶液 硅胶G 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 一 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此实验中不考虑 有直接的可用 2、取两块薄层板 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线 作为起始线。用分别两根毛细管 分别取偶氮苯、苏丹甲苯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 取两个样点 且两样点相距1到1.5厘米 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如果样点颜色太浅 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 待样点干燥后 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 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 0.5cm 盖好瓶盖 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1cm处取出 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 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 柱色谱实验步骤

1、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 将吸附剂倒入其中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 然后加入洗脱剂湿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 用滴管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 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柱壁上所沾试液 直至无色。样品加完后 打开下旋塞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 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 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 然后用洗脱剂将分离后的“色带”依次自柱中洗脱出来 再用适宜的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

薄层层析的原理与操作

薄层层析的原理与操作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一、基本原理 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如作为标准的化合物在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则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化合物的Rf值(后面介绍Rf值)对各斑点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采用某些方法加以定量。 薄层层析有许多优点:它保持了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等特点,同时展开速率快,一般仅需15~20分钟;混合物易分离,分辨力一般比以往的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适用于只有0.01μg的样品分离,又能分离大于500mg的样品作制备用,而且还可以使用如浓硫酸、浓盐酸之类的腐蚀性显色剂。薄层层析的缺点是对生物高分子的分离效果不甚理想。 二、固定相支持剂的选择和处理 在薄层层析时,对支持剂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支持剂的性质与适用范围;二是支持剂的颗粒大小。一般来说,所选吸附剂应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它对欲分离的不同物质应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即有足够的分辨力;所选吸附剂与溶剂及样品组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力的强弱规律可概括如下:吸附力与两相间界面张力的降低成正比,某物质溶液中被吸附的程度与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成反比。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同族化合物的吸附程度有一定的变化方向,例如,同系物极性递减,而被非极性表面吸附的能力将递增。

薄层色谱的操作

薄层色谱的操作 1.方法原理 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 的力的作用。 (1) 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 (诱导)- 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 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基于这点,TLC 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 评价。 2. 薄层板 2.1手工自制板 2.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2.1.2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烘约30分钟活化,贮于干燥 器中备用。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 2.2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 2.2.1板的尺寸 20x20cm 10x20cm 20x10cm 10x10cm 图1 不同的板尺寸 TLC/HPTLC预制板有不同的规格供应。常用的尺寸为20 x 20,10 x 20,20 x 10,或10 x 10 cm。使用的规格取决于 TLC或HPTLC的类别和样品的数目。 2.2.3 TLC/HPTLC板的预洗及活化 一般来说,色谱板应用溶剂如氯仿-甲醇(8:2),甚至用更强的洗脱溶剂的混合物进行预洗。具体操作可通过空白色谱展开 来实现。 色谱板预洗完后,应在105°C加热1小时进行干燥,再在室温下置放至少2小时(需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实验室空气中 的污染物重新附着在其上面,如放置在空的干燥器中)。 3. 样品点样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2007-04-05 02:03 (一)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 做有机合成时走板子是常有的事,展开剂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

柱层 析、薄 层 层 析

实验名称:柱层 析、薄 层 层 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色谱法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亦称色层法、层析法等。 色谱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分配)的不同,或其亲和性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作用,从而使各组分分离。 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分离混合物 一些结构类似、理化性质也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一般应用化学方法分离很困难,但应用色谱法分离,有时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2、精制提纯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少量结构类似的杂质,不易除去,可利用色谱法分离以除去杂质,得到纯品。 3、鉴定化合物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中都呈现一定的移 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点中心的距离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 f R 4、观察一些化学反应是否完成,可以利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观察原料色点的逐步消失,以证明反应完成与否。 吸附色谱主要是以氧化铝、硅胶等为吸附剂,将一些物质自溶液中吸附到它的表面上,而后用溶剂洗脱或展开,利用不同化合物受到吸附剂的不同吸附作用,和它们在溶剂中不同的溶解度,也就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吸附剂上和溶液之间分布情况的不同而得到分离。吸附色谱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 1. 原理 流动相流过时各组分会以不同的速率向下移动,吸附弱的组分以较快的速率向下移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在新接触的固定相表面上又依这种吸附-溶解过程进行新的分配,新鲜流动相流过已趋平衡的固定相表面时也重复这一过程,结果是吸附弱的组分随着流动相移动在前面,吸附强的组分移动在后面,吸附特别强的组分甚至会不随流动相移动,各种化合物在色谱柱中形成带状分布,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 柱色谱分离条件 ⑴固定相选择 柱色谱使用的固定相材料又称吸附剂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有多种形式。以氧化铝作为固定相时,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物只有范德华力与固定相作用,吸附较弱;极性有机物同固定相之间可能有偶极力或氢键作用,有时还有成盐作用。这些作用的强度依次为: 成盐作用> 配位作用> 氢键作用> 偶极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有机物的极性越强,在氧化铝上的吸附越强。 常用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等 色谱用的氧化铝可分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酸性氧化铝pH约为4-4.5,用于分离羧酸、氨基酸等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pH值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应用最广;碱性氧化铝pH为9-10,用于分离生物碱、胺和其它碱性化合物等。吸附剂的活性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低,活性越高。脱水的中性氧化铝称为活性氧化铝。 硅胶是中性的吸附剂,可用于分离各种有机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固定相材料之一。 活性炭常用于分离极性较弱或非极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粒度越小,比表面越大,分离效果越明显,但流动相流过越慢,有时会产生分离带的再重叠,适得其反。 ⑵流动相选择 色谱分离使用的流动相又称展开剂。展开剂对于选定了固定相的色谱分离有重要的影响。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吸附-溶解分配,强极性展开剂对极性大的有机物溶解的多,弱极性或非极性展开剂对极性小的有机物溶解的多,随展开剂的流过不同极性的有机物以不同的次序形成分离带。 在氧化铝柱中,选择适当极性的展开剂能使各种有机物按先弱后强的极性顺序形成分离带,流出色谱柱。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XX 专业年级: XXXXXXXXXXXXXXX 组别:第X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日期XXXX-XX-XX 实验地点第X实验室 合作者XXXX 指导老师XXX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实验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的方法。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 f 二、实验原理 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是将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涂铺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上,形成薄层(常用厚度为0.25毫米左右)后,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的分析方法。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 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 ②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②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此,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③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110℃,不能过高。 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3、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 f 值(rate of flow)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 f 值。 即: R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斑点对应前沿的距离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 f 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吸附剂(硅胶)、粘合剂(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水、茚三酮溶液); (二)、器材:层析板(5cm×15cm)、尺子、铅笔、小烧杯、玻棒、量筒(10ml)、吹风机、毛细玻璃管、层析缸、药匙、烘箱; (三)、方法: 1、实验流程:

薄层层析方法与注意问题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将作为固定相的支持剂均匀地铺在支持板(一般是玻璃板)上,成为薄层,把样品点到薄层上,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从而使样品各组分达到分离的层析技术。如果支持剂是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则称之为薄层吸附层析;如果支持剂是纤维素、硅藻土等,层析时的主要依据是分配系数的不同,则称之为薄层分配层析;同理,如果支持剂是离子交换剂,则称为薄层离子交换层析;薄层若由凝胶过滤剂制成,则称为薄层凝胶层析。 薄层层析的操作与纸层析相似,但比纸层析速度快,一般仅需15-30min,分辨力比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能分离0.01μg的微量样品,又能分离500mg 基至更多的样品作制备用。薄层的制备可规格化,样品滴加后可立即展开,不受温度影响。其缺点是Rf值的重现性比纸层析差,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不大理想。 一、支持剂的选择与处理 薄层层析的支持剂种类很多。使用时应根据欲分离物质的种类进行选择。 支持剂颗粒大小要适当。颗粒大,展开速度快。但颗粒过大时,分离效果不好;而颗粒过小,则展开速度太慢,容易出现拖尾现象。一般有机类支持剂如纤维素粉的颗料为70-140目(直径0.1-0.2mm),薄层厚度为1-2mm;无机类支持剂如氧化铝、硅胶等的颗粒一般为150-300目,薄层厚度为0.25-1mm。 在薄层层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其处理方法同吸附柱层析。同样,用离子交换剂,凝胶过滤剂等为支持剂时,支持剂均要按柱层析处理填料的相应方法处理。 二、薄层板的制作 支持板要表面平整、光滑,用前应洗净、干燥。 常用的薄层板有硬板(湿板)与软板(干板)之分。在支持剂中加入粘合剂(锻石膏、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调成糊状物所制成的薄层板为硬板,用粉状支持剂直接制成的薄层板为软板。硬板粘牢在支持板上,调成糊状物喷显色剂时不会冲散,可以直立展开,而软板只能接近水平展开。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试验报告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柱层析实验报告柱层析分离色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 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 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供参考. 度不同将各组分分 离。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 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

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 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由于不同化合 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 度下移,形成色带。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 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

(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 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 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供参考. 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 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 原料: 新鲜的菠菜叶

TLC(薄层层析色谱)技术原理与应用

TLC(薄层层析色谱)技术原理与应用 一、薄层层析(TLC)简介 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上,然后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薄层层析可以分为两类:用吸附剂铺成的薄层所进行的层析为吸附薄层层析,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用纤维素粉、硅胶、硅藻土为支持剂铺成的薄层,属于分配薄层层析。 吸附TLC→固定相为吸附剂→氧化铝、硅胶。(较多用) TLC→ 分配TLC→固定相为液态(通常为水)→固定相吸附在支持剂上。 (一)吸附薄层的基本原理: 吸附薄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吸附作用主要由于物体表面作用力、氢键、络合、静电引力、范德华力等产生。吸附强度决定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还受被吸附成分的性质影响,更与展开剂的性质有关。 1.吸附薄层层析:在硅胶薄层板上,样品中的两成分是两种结构近似的染料,在展开剂四氯化碳的作用下。在展开剂和薄层板之间不断地产生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由于对氨基偶氮苯的极性比偶氮苯的极性稍强一些,层析的结果,对氨基偶氮苯受到的吸附作用稍强于偶氮苯,从而将两者分离。 展开结束以后,会在薄层板上形成两个斑点,混合物中的成分得以分离。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复杂多样,结构近似者不少。特别是对未知结构的成分分析,设计并摸索出合理的层析条件是首要任务。只有先设计出可用的层析条件,再经摸索改进,才可能对未知或者已知成分进行成功地分离。然后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要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层析条件,必须熟悉薄层层析条件的选择的基本要领。下面对薄层层析条件的选择做一初步介绍。 薄层层析的三项基本构成物质是:样品组分、吸附剂、展开剂。摸索层析条件,实际上是协调上述三者的关系,寻求一种能够有效分离样品组分的配合方案及实际操作要领。很明显,一切层析都是针对分析任务,也就是围绕待分离的样品组分来进行调整适应的。可见,层析条件的选择是以样品中的各组分为中心,适当调适展开剂的吸附剂的极性来实现的。(二)薄层层析条件的选择: 1.概述: 吸附剂的选择:薄层层析用的吸附剂与其选择原则和柱层析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薄层层析要求吸附剂(支持剂)的粒度更细,一般应小于250目,并要求粒度均匀。用于薄层层析的吸附剂或预制薄层一般活度不宜过高,以Ⅱ~Ⅲ级为宜。而展开距离则随薄层的粒度粗细而定,薄层粒度越细,展开距离相应缩短,一般不超过10厘米,否则可引起色谱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展开剂的选择:薄层层析,当吸附剂活度为一定值时(如Ⅱ或Ⅲ级),对多组分的样品能否获得满意的分离,决定于展开剂的选择。中草药化学成分在脂溶性成分中,大致可按其极性不同而分为无极性、弱极性、中极性与强极性。 基本思路是根据待分离样品组分的极性来确定吸附剂的极性(类型、活化度)和展开剂的极性(主要溶剂、调节溶剂、辅助溶剂等)。要协调、处理好吸附剂、展开剂、及被分离成分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理想的薄层层析结果。 2.吸附剂: 对吸附剂的基本要求是颗粒细致(薄层层析用的吸附剂与其选择原则和柱层析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薄层层析要求吸附剂/支持剂的粒度更细,一般应小于250目,并要求粒度均匀)、大

柱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分离色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 原料: 新鲜的菠菜叶 试剂: 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 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 3.丙酮 7.水硫酸钠 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 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 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 铁架台 四、【实验操作】 1.色素的提取: 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 2.样品的浓缩: 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 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3.层析拄的制备: 15克碱性三氧化二铝加入30毫升石油醚搅拌,浸泡10min.。在层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铺板 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通常,板的质量对薄层鉴别的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展开剂的配制和展开系统的饱和。 点样 尽量用小的点样管。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大,点样斑点扩散大。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展开剂配制 选择合适的量器把各组成溶剂移入分液漏斗,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展开剂。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各组成溶剂的比例准确度对不同的分析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最高精确度,比如: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移液管应符合计量认证要求,尽管多数时候这不是必须的。 展开系统的饱和 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把待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上展开缸的盖子。让展开剂的蒸气充满展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达到饱和,防止边沿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展开时难免要打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不过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响不大,当然动作应该尽量轻、快。 温湿度的控制 温湿度对薄层影响都很大。不冻结的前提下,通常温度越低分离越好,较难的分离需在低温下分离,例如人参皂苷。湿度的影响,估计主要是影响薄层板的吸附能力,导致选择性(容量因子)的变化,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度控制使用空调器或冰柜,湿度控制是通过在另一展开槽放置相应浓度的硫酸。 显色 喷显色剂显色最重要是有好的雾化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