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造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合集下载

中国造船发展历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造船发展历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造船发展历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造船业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机遇:
1. 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增加,带动了对船舶的需求,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对海洋运输需求旺盛。

2.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船舶工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 技术进步:中国船舶制造技术逐渐提升,大型船舶建造能力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4. 产业链完善:中国造船产业链条完善,涵盖了船体设计、船舶建造、设备制造、船用配套等多个领域,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挑战:
1. 国际竞争激烈:船舶制造行业国际竞争激烈,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造船企业竞争压力较大。

2. 技术创新不足:尽管中国船舶制造技术在不断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特别是在高端技术领域,仍需加大研发投入。

3. 产能过剩:由于近年来中国造船产能扩张过快,造成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

4. 环保要求提高:国际社会对船舶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包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废水排放等,对中国造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而言,中国造船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政府和企业
共同努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中国船舶工业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在造船、船用设备、船用工程装备和船舶维修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的造船产能及产量居全球首位,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船舶工业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船舶制造企业。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船舶工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在具备传统优势的商船、渔船、工程船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实现了突破,包括核潜艇、驱逐舰、航空母舰等。

中国船舶工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船舶工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需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加速发展。

此外,中国船舶工业还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未来,中国船舶工业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船舶工业是重要的能耗行业,发展绿色船舶和低碳船舶是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减少船舶排放和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新能源船舶、推广船舶动力的绿色化和智能化等,实现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技术船舶领域将继续取得突破,包括核动力船舶、深海船舶等。

二是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船舶的自主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船舶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加快推进,包括船舶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海上物联网等。

四是船舶工业将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打造船舶产业链的全球价值链。

综上所述,中国船舶工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船舶工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国,我国船舶建造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建造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建造各类船舶的数量和质量居世界首位,而且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也不断提升。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船舶建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1.产业规模庞大2.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船舶建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特别是在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智能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全球最大的智能船舶,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我国还在液化天然气船(LNG船)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全球主要的LNG船制造商之一。

3.市场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市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过去,我国船舶建造业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出口比例较高。

然而,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逐渐上升,船舶建造业的市场结构逐渐呈现出“内外需并重”的特点。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表明我国船舶建造业正逐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4.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对船舶建造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船舶建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企业正在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船舶建造业的环保水平。

例如,开发新型环保材料、提高废气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等。

二、我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船舶建造业将加快产业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这意味着,我国船舶建造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环保、智能化、高性能等将成为船舶建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造船企业调研报告

造船企业调研报告

造船企业调研报告【船舶制造行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船舶制造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船舶交通需求不断增长,船舶制造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船舶制造行业进行调研,分析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行业现状目前,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家。

中国的造船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船舶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大型钢铁船舶、大型石油化工船舶和高技术船舶等领域。

中国的造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

三、发展趋势1. 电动化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船舶制造业正朝着电动化方向发展。

通过采用电动推进系统,可以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船舶运行效率。

2. 智能化趋势:船舶制造业正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船舶自动控制、智能维护和智能装备等功能,提高船舶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3. 绿色发展趋势:船舶制造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

未来船舶制造业将更加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问题1. 技术瓶颈:目前,中国船舶制造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瓶颈。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

2. 市场竞争:随着全球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的造船企业需要加强市场开拓,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3. 环保压力:船舶制造业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船舶制造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降低污染物排放。

五、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船舶制造企业要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

2. 拓宽市场渠道:造船企业要加强市场开拓,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销售额。

提升镇江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提升镇江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正茂 集 团 、 江船 舶辅 机 厂等 ; 镇 主要 配套 产 品有 中速 柴 油机 及 发 电机组 、 船舶 及海 洋 石 油平 台救生 装 置 、 船 舶 螺 旋桨 、 用 锚链 、 洋 石 油 平 台 系 泊链 、 舶 船 海 船

镇 江 船 舶 工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镇 江 作 为 江 苏 省 船 舶 产 业 起 步 较 早 的城 市 。 在 经过了 5 0多 年 的发展 后 , 已经 形成 船 舶 建造 特 色 鲜 明、 船舶 配套 门类 丰富 的态 势 。 ( ) 江船舶 制 造业发 展现 状 分析 一 镇
总体 而言 .镇 江船舶 工业 的核心 竞争力 主要 体
镇 江社 会科 学 2 1 0 0年 第 2期
业核 心 竞争 力 的 途径 与对 策研 究
口 陶永 宏 尹 名 年 张 海 峰 刘 日胜
随着 我 国船 舶 工业 的快速 发 展 .国 内船舶 工 业 的竞争 突 出表 现 为各 区域 间船 舶 工业 核 心竞 争 力 的
索 普船 舶 修 造公 司 . 2 0 其 0 8年 完成 工 业 总产 值 3亿
终处 于领 先地 位 , 位于 国 内同行第 一 。正茂 集 团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主要 产 品为 船 用 锚链 、系 泊 链 以及 附件 ,
史 最悠 久 的省 属船 厂 。也是 江 苏省 第 一 家船 舶 高新 技 术企 业 ,该 厂 2 0 0 8年 实 现工 业 总 产值 16 0 0 4 0万
电器 、 舶 辅 机等 , 产 品 的产 量 和技 术含 量 在 全 国 船 且 名列 前茅 , 国内外市 场都 享有 较高 的知 名度 。 在 镇 江 中船 设 备有 限 公 司 主 要 生产 船 用 柴油 机 ,

船舶制造业行业深度解析

船舶制造业行业深度解析

船舶制造业-行业深度解析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战。

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

目录1 发展概况2 发展方向1. 2.1 由大到强2. 2.2 优化提升3. 2.3 国际新标准4. 2.4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业发展概况200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47%。

全年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

全国规模以上806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56亿元,同比增长38%;完成工业增加值272亿元,同比增长37%。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47.5亿元,同比增加24.8亿元。

2006年中国船舶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承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0%;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22亿元,同比增长37%。

完成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43%,工业增加值率由2005年的22%提高到25%。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913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80亿元,同比增长61%。

工业经济--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升造船企业竞争力

工业经济--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升造船企业竞争力

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升造船企业竞争力顾!平,宁宣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提!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造船企业目前普遍采用的“财务性绩效测评体系”所存在的局限性,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含义、框架结构和特点,阐述了该评价准则所体现的##个核心价值观,并结合造船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引进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出了对策。

!!主题词!船舶工业!效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产业战略规划以及国际船舶市场高涨的影响之下,我国的造船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中长期的“黄金发展期”,船舶工业发展明显提速,"$$&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突破了中国造船业连续#$年来占世界市场份额+*到,*的徘徊局面;"$$’年全国造船完工量突破)+$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以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超过#$$$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份额的#)*。

从近#$年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造船企业无论是生产效率、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等方面与造船强国日本、韩国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缩短差距,我国造船企业迫切需要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升造船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梦想。

#"现行造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目前,我国造船企业普遍采用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财务性绩效测评体系”,这种体系采用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如采用产值、利润、投资收益、资产负债率等来测评一个造船企业的绩效。

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绩效测评体系的发展已呈现如下趋势:非财务性指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企业的社会责任;以顾客满意测评为导向;由强调对结果的测评,转向注重过程的创新和过程的测评等。

对新时期中 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对新时期中 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对新时期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思考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上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航运、海洋资源开发、渔业、海洋执法与国防建设等下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进入新时期,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船舶工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韩国、日本等传统造船强国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国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已经成为了世界造船大国,但在高端船舶制造、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先进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船舶工业的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多变。

在国内,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船舶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国内航运业的发展和海洋经济的崛起,对船舶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绿色环保、智能化、大型化等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船舶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技术创新是推动船舶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新时期,船舶工业应加大在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绿色船舶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

数字化设计可以提高船舶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智能制造能够实现船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益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绿色船舶技术则是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的必然选择,如开发新能源动力船舶、提高船舶的能效等。

人才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在高端人才方面存在短缺,尤其是在船舶设计、研发、管理等领域。

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适应新时期船舶工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同时,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船舶工业。

产业协同也是促进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于造船企业“做大做强”标准的探讨

关于造船企业“做大做强”标准的探讨

探讨 , 为 中国造船 业 的蓬勃 发展 作一 些有所 裨益 的努 力 和尝试 。 旨在 关 键词 :造 船 做大 做强
D ic s i no au tn t n a df rS i b id n t r rs s s u so nEv l a i gS a d r h p u l i gEn e p i e o
2 1年 ,造 船 产 量 占世 界 份 额 达 到 3 %以 上 ,成 05 5 为世 界 一 流 造 船 大 国 ; 同时 要 造 就 一 批 具 有 较 强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优 势 企 业 。 这 些 为 我 国 船 舶 工 业 ( 业 )指 明 了 “ 大 做 强 ” 的 发 展 方 向 和 目 企 做 标。 目前 ,中 国造 船 业 从 中 央 造船 到 地方 造 船 ,
1 前 言
近 年 来 ,世 界 造 船 业 迎 来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高 潮 ,而 中 国 船 舶 工 业 无 疑 是 这 个 浪 潮 中 的 弄 潮 儿 ,其 发 展 势 头 和 速 度 极 其 引 人 注 目 。20 年 中 06 国造 船 完 工 1 5 万 D 2 WT,同 比增 长 2 %。 至 此 , 4 0 中 国 已连续 1年 位 居 世 界 第 三 造 船 大 国 。 与此 同 2 时 ,20 年 中 国新 承 接 船 舶 订 单 达42 1 D , 06 5万 WT 同 比增长10 5%;手持船舶订单6 7万D ,同比 2 WT 8 增 长7 %。这 进一 步说 明了世 界造 船 中心 正在 向中 3 国转移 。 2 0年 初 ,我 国造 船 业 首 次 单 独 列 入 国 民经 06 济 社会 发 展 五 年规 划 之 中 ,同年 8 份 国务 院 审议 月 通 过 了 《 舶工 业 中长 期发 展 规划 》 ,提 出到 船 2 1年 ,我 国造 船 产 量 占世 界 份 额 2 %以 上 ;到 00 5

目前国内造船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形势

目前国内造船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形势

目前国内造船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形势说到咱们中国的造船行业,这个话题可真的是“水深火热”,有人觉得它是个大热门,有人却说它正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不过,老实说,整个行业看似一片风光,实际上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大国,这说的可不是个空口号。

你看看我们手里那些巨大的船坞,成堆的船只从这里驶向世界各地,确实是让人有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感觉。

不过,这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暗流”呢?这几年全球的船舶市场可真是有点“风云变幻”。

说实话,咱们国内造船业可不仅仅是做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梦。

全球经济的变化、能源的调控、环保的压力,都让这条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得绷紧神经。

尤其是环保要求越来越严,什么低碳排放、清洁能源、绿色航运这些,简直让船企们感觉是“日子不好过”。

以前造一艘船,可能五六年就能搞定,现在呢,速度慢了、要求高了,成本也直线上升,利润空间就像海面上一片波涛汹涌的浪花,越看越模糊。

要说这个“环保风口”对行业的影响,那真不是闹着玩的。

你看,全球都在提绿色航运,船舶的设计、建造标准不断提升。

就拿燃油排放来说吧,老式的船用重油简直不符合环保标准,大家都知道,这个不改,未来就难有市场。

于是船厂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研发低排放、高效能的船型。

可要花多少精力和钱呢?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小数目。

就算有技术突破,成本也不低啊!一时间,整个行业都在为此“焦头烂额”,甚至有些小企业根本就跟不上节奏,关门大吉的事儿也是屡见不鲜。

再说说现在的船舶需求,虽然市场上依然有不少订单,但竞争压力却是越来越大。

尤其是日韩这两国船企,技术强,资本雄厚,早就抢占了很多市场份额。

咱们中国的造船企业,虽然是世界大头,但毕竟经验尚浅,研发上可能还不如他们那边成熟。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虽然我们的产量大,但利润却相对较低。

这就像是打篮球一样,虽然我们的人多,体力好,球场上还常常能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但总是在关键时刻,差点儿运气和技术,就让对方逆袭了。

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析

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析

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析船舶制造企业作为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船舶设计、制造、修理和改装等重要任务。

随着全球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制造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船舶制造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1. 技术含量高:船舶制造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这就要求船舶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注重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2. 生产周期长:船舶制造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有些项目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

企业需要保持稳定的人力资源供给,合理规划和配置人力资源,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3.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船舶制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求较高,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目标,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

4. 国际化程度高:船舶制造企业通常会有国际化的面向,需要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了解国际市场动态和国际贸易规则,拓展海外市场。

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析1. 人才招聘及培养船舶制造企业在招聘时要注重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同时也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培养多元化、国际化的技术人才。

对于一些核心技术和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考虑引进海外人才,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弹性化的用工制度船舶制造企业通常会出现订单波动的情况,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化用工制度,以便在订单高峰期增加用工量,而在低峰期则能够灵活调整用工数量,避免用工浪费。

3. 激励机制船舶制造企业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

可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相应的奖金和晋升机会,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团队建设船舶制造企业通常需要大量的协作和协调工作,因此需要建设高效的团队。

推进改革提升中远核心竞争力——专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经理马泽华

推进改革提升中远核心竞争力——专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经理马泽华
三家公司在经营、 管理 、 全 等 不 同领 域 安
为 了认 真 贯 彻 落 实 党 中 央 、 国 务 院
和国资委要求 , 以及 国务 院 监 视 会 、 审计 点 。 长 远 来 看 , 从 国际 干 散 货市 场 处于 周
当前 , 全球航运 业市场低迷 。 竞争 日趋 激烈 , 作为 中国航运界的龙 头企业 , 中远 集
团在 2 1 0 2年有哪些新动 向?本 刊记者采访 了中远 集团总经理 马泽 华 , 请他 向《 中国储 运》 的读者介绍航运 业的未来走势 以及 中远推进 改革的情况。

有效整合散货运输资源
马 泽 华 强调 ,随 着 中 远 集 团 核 心 竞 司 )青 岛远 洋 运 输 有 限公 司 的所 有 散 货 、
国务院关于深化 国有企业 改革 的政 策要
求 ,是经 过 十 多年 探 索 与 实践 的历 史 选 择 ,是 中远 散 货业 务 应 对 后 金 融 危 机 时
争 力 的 不 断提 升 , 足 的领 域 也在 扩 大 , 涉
好 业 务 , 时还 需 要 加 强 队 伍 内部 管 理 , 同 货船 队 的企 业 集 团正 式 投 入 运 营 。 有国际竞争 力的一流 企业创造 条件 ; 有
马泽 华 强调 说 ,中远 集 团 总体 上 是 利 于 发 挥 内部 协 同 的经 营 优 势 ,为 引 领 以航 运 业 为主 体 的企 业 集 团 ,拥 有 集 装 国 际干 散 货 市 场 奠 定 了 良好 基 础 ;有 利
否成功 , 否能够拥有持续盈利能 力, 是 是 要 求我 们 ,要 致 力 于 打 造 具 有 国际 激 烈 的市 场 竞 争 中 立 于 不 败 之 力 的世界一流的企业。 地, 事关整个中远集 团的前途命运 。

论企业创新文化与培育核心竞争力——对国内造船企业发展之路的思考

论企业创新文化与培育核心竞争力——对国内造船企业发展之路的思考
动 中涌现 出来 的新 文化 ,它能激励 所有员 工具备 高昂 的创 新 意识 ,并 不断创 新 、奋 发创新 ,它所带 来的效 果是造 船 企业 内部员 工 自觉地养成 创新 习惯 ,把企 业 的创 新事业 作
面对西欧 、 日、韩等强 大的对手 ,当前 实现 这一梦 想 的根本 途径是 努力推 动我 国造船企 业 的创 新 ,推动低端 产 能 向高端产 能 转 化 ,全 面提 高 我 国 造 船企 业 的核 心 竞 争
1 我 国造船企 业的发 展现 状
西欧 、 日本 、韩 国和中 国是 四个 主要 的造船地 区和 国 家 。在世界 造船业 市场 上 ,这 四个地 区和 国家有着 明确 的
“ 分工 ” :西 欧瓜分 了豪 华 邮轮 、超 级 游 艇 市 场 , 占有 高 端 船舶市 场 的绝 对 优势 ; 日本 和韩 国 主要 在 L N G、油船 、 大型集装 箱等 中高端 市场上 呼风唤雨 ;中国 目 前仍 主要 活 跃 在船舶 业 的低 端市 场 。如何 在造船 市场 低潮 时期 ,在 强 大的对 手面前快 速崛 起 ,是 当前我 国造船 企业发 展 的首 要

化 浓厚 的环境 ,激发全 体员工 积极参 与创新 工作并 不断 积 累创新 经验 ,培养 了员 工 的创新 主人翁意识 ,使 自己感 受 到创新 所带来 的快乐 。创新 文化所具 备 的激 励 向导功能 要 时刻把 员工 的 自尊 、地位 、情 感 、成 就和 自信等作 为企 业 创新 因素 ,这样就 可以培养 企业 员工对企 业 的归 属感 、责 任心 和事业 心 。倘若 一个造 船企 业一直倡 导创新 意识 、运
力 。然 而 ,我 国造船 企业 目前正 面临着研 发能 力不足 、创 新能 力不强 的问题 。 因此 ,本文 在综合分 析 国内造船 企业 竞争 态势 的基础上 ,提 出了培育 中 国造 船企业 核心竞 争力

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国内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国内造船产业自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面实施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的政策。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造船产能最大、船舶订单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以下是国内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产能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造船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积累经验,建立了一批先进的造船设备和技术,为中国造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庞大的造船产能,可以同时建造多艘大型船舶。

2.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中国造船企业加大了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大量引进了国际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

在船舶设计、建造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内造船产业正逐渐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从单一的船舶建造向整个船舶产业链发展,涵盖了船舶设计、制造、装备、配套和服务等各个环节。

4.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注重推动船舶工业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加强了对船舶环保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措施,为中国造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中国造船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在国际造船业中树立了较高的声誉,与日本、韩国等传统船舶制造强国展开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国际造船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国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国外造船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变革,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以下是国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产能转移:过去几十年里,许多发达国家的造船产能已经逐渐转移到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这是因为亚洲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亚洲地区的造船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具备了大规模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

2.技术创新:在面临全球经济危机和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许多国外造船企业开始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与中国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造船企业更加注重船舶设计的创新和建造工艺的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浅析利用竞争情报提升船舶设计/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浅析利用竞争情报提升船舶设计/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itlie c n c mp t ie ntlie c n elg n e a d o e iv i elg n e, t e a e as e p u d t e t h p p r lo x o n s h mo e f o e iie n elg nc d o c mp tt i tlie e, t e v h
维普资讯
20 0 7年 8月
Hale Waihona Puke 船 舶 Au u t 0 7 g s ,2 0 N0. 4
第 4期
S P & B0AT HI
[ 综述 ]
浅析 利 用竞 争 情 报 提 升船 舶设 计/ 制造 企 业 的核 心竞 争 力
沈 永 红
(0 7 8研 究所 上海 20 1 ) 0 0 1
明利用竞争情报提升船舶设计/ 制造企 业的核心竞 争力的可行性 和必要性。 [ 中图分类号】 6 32 U 7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0 1 9 5 (07 0 0 0 0 10 — 85 20 )4— 0 6— 3
En a c h o e c m p ttv b l y o h p d sg /s i b i i g h n e t ec r o e ii e a i t fs i e i n h p u l n i d e e p ie y c m p tt e i t l g n e nt r r s s b o e ii n el e c v i
S e n h n h n Yo g o g
Ke ywo ds o e i v i tlie c r :c mp tt e ne l n e; c mp t ie n io me t s i d sg /s i b id n e eprs i g o e i v e vr n n ; hp e i n h p u l i g ntr i e; sr tg c t t e i a

船舶竞争分析揭示当前船舶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策略

船舶竞争分析揭示当前船舶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策略

船舶竞争分析揭示当前船舶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策略船舶市场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非常激烈。

竞争对手的分析对于企业能够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船舶市场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揭示当前船舶市场的竞争态势,并从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竞争对手。

一、竞争对手分析1. 主要竞争对手在船舶市场中,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船舶制造企业、船舶租赁公司以及船舶运输公司。

国内的船舶制造企业主要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江南造船集团等。

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包括韩国的现代重工集团、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和意大利的费拉球公司等。

2. 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在竞争对手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

该企业拥有国内先进的造船技术,规模庞大,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具备较强的制造能力。

而现代重工集团作为韩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以技术先进和产品质量可靠闻名,且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菱重工业则以日本的高品质制造和高度自动化生产线著称。

3. 竞争对手的产品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线涵盖了各个细分市场,包括大型集装箱船、石油运输船、液化天然气船等。

对于中国船舶制造企业来说,其在大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而现代重工集团则在液化天然气船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三菱重工业则以其在石油运输船领域的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二、策略分析1. 成本领先策略在船舶市场中,成本领先是制胜关键之一。

竞争对手之间的价格战非常激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必要的。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成本有效的材料等方式来实现成本领先。

2. 技术创新策略技术的创新是企业在船舶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性能,满足船舶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

企业可以进行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3. 市场细分策略船舶市场非常庞大,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也不同。

船舶竞争分析探索船舶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策略

船舶竞争分析探索船舶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策略

船舶竞争分析探索船舶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策略船舶竞争分析:探索船舶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策略在全球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船舶行业作为物流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各种货物需要通过船舶在各个港口之间进行运输,因此船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本文将通过竞争分析的角度,探索船舶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策略。

一、竞争对手分析1. 中远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船舶运输公司之一,中远集团在航运领域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该公司拥有庞大的船队,覆盖了全球最重要的航线,能够提供各类货物的运输服务。

中远集团还不断引进新的航运技术和设备,提高运输效率。

2. 马士基集团作为另一家全球领先的船舶运输公司,马士基集团以其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和完善的全球运输网络而著名。

该公司拥有丰富的运输经验和专业化的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

马士基集团还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航线和运输模式。

3. COSCO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COSCO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船舶运输公司之一。

其庞大的船队和全球运输网络使其成为其他公司的强大竞争对手。

COSCO集团还积极拓展船舶制造和修理业务,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链竞争力。

4. 新日本轮船株式会社作为日本最大的船舶运输公司之一,新日本轮船株式会社在船舶行业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该公司的船队规模庞大,运输范围广泛,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运输优势较大。

新日本轮船株式会社还注重环保和创新,推动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竞争策略分析1. 降低运输成本船舶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方面。

为了吸引客户,各公司纷纷采取措施降低运输成本。

例如,采用更节能的船舶设计,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货物的装载率等。

此外,一些公司还通过与港口合作,整合物流资源,实现更高效的货物运输。

2. 提高服务质量除了竞争价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是船舶行业的竞争策略之一。

各公司通过提供更准时可靠的运输服务、提升货物追踪技术、提供定制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等方式,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如何提升船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如何提升船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如何提升船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一、引言船舶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船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船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加强科研创新,打破技术壁垒1. 提高科研投入船舶制造业需要依靠科学研究来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

政府可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前沿科技研究。

2. 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需要积极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

通过开展联合攻关、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合作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3. 鼓励创新创业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提供税收优惠、减免费用、增加补贴等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于船舶制造技术的研发与改进中。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工人素质1. 加强技术工人培养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在职教育、岗位培训、技能比赛等形式。

同时,鼓励船舶制造企业与高校合作设立专业教育机构,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保障。

2. 增加技术工人待遇和荣誉感适当提高技术工人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加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满足感。

通过表彰先进个人和团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者的氛围。

四、推动国际标准化合作,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1.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船舶制造业应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

通过主动发声、广泛交流,推动我国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得到国际认可。

2. 建立国家级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强制性执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要求。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增加消费者对中国船舶制造品牌的信赖。

五、加强产能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1. 推崇智能化生产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船舶制造业实现智能高效生产。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1. 介绍中国造船业是中国船舶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造船业在技术、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前景。

2. 发展历程2.1 初期阶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造船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中国主要依赖苏联的援助来建设造船工业。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军事船舶的建造上,如驱逐舰、潜艇和导弹艇等。

2.2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造船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开始引进了国外的造船技术和设备,并逐渐形成了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能力。

这一阶段,中国造船业发展迅速,船舶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大国之一。

2.3 现代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造船业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中国船舶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和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的造船企业也成为了世界船舶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并在一些细分领域取得了较高竞争力。

3. 现状分析3.1 产量和市场份额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之一,年船舶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的造船企业涵盖了商船、军船、海工装备等多个领域,产品涵盖了散货船、集装箱船、石油化工船、船用设备等多个类型。

3.2 技术水平中国造船业在技术水平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的船舶设计能力、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些中国造船企业还在新技术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液化天然气船舶和新能源推动船舶等。

3.3 国际竞争力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的造船企业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手段,赢得了一批国际客户的青睐。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外国造船企业进行了技术交流、联合研发等合作,提高了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4. 未来前景4.1 船舶智能化未来,中国造船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浅析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

浅析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

浅析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对策的探讨。

在经营风险分析中,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风险,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开拓新市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和合理配置资金等措施。

我们在建议与展望部分指出了未来国内造船企业应该注重提高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加快转型升级,从而应对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内造船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对策,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应对策略,建议与展望1. 引言1.1 国内造船企业现状国内造船企业是中国国家重要的海洋产业之一,具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和较高的产业集聚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海洋经济的崛起,国内造船业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造船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国内造船企业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具备了设计、建造和维修各种类型船舶的能力。

国内造船企业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下降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造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由于技术水平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国内造船企业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国内造船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经营风险分析经营风险是造船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之一。

市场风险是一个重要的经营风险,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波动性,造船企业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技术风险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造船技术一直在更新换代,若企业无法跟上技术变革,将面临技术风险。

管理风险是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问题,包括管理团队水平、决策问题等,如果内部管理存在漏洞,会增加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造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张简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01期
摘要:船舶制造业作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近年来由于产能低下、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始终难以赶超日、韩等造船业强国。

在此背景下,加强我国造船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提升船舶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首要任务。

文章通过当前主流的AHP分析法,从六大因素出发,详细论证了这六类因素对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对比分析中日韩三国造船企业各自的优劣势,给出提升我国造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AHP分析法;对比分析
作为造船业发展历史极为悠久的传统大国,中国造船规模一直以来位居世界首位,然而,在产品结构上,我国出口的船舶多集中在技术水平较低的常规型船舶上,而日韩作为国际市场上船舶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国家,其出口结构则更为多元化,对于高端船舶以及海洋工程尖端装备设施具有垄断性优势。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并分析了各类因素对于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力大小,比较分析了我国造船企业和日、韩两国的优劣势及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策略。

一、构建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设计
一般认为,我国造船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在此特征下,通过参考以往研究,将各类影响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六大关键因素,具体见表1。

(二)量化权重
然而,由于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错综复杂,实践过程中难以确定六类影响因素以及众多分指标的确切权重,因此本文采用了AHP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

假设六类主要指标为(Yi,i=1,2,…,6),而其分指标则为(Yij,i=1,2,…,6;j=1,2或1,2,3),本文选取了2015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中得分前15的中国造船企业,包括大连船舶、外高桥、金海重工、扬子江、渤海重工、中远川崎、浙江造船、江南造船等知名船企发放问卷,并收集了30份来自大型船企管理人员与高级工程师的有效问卷结果,利用判断函数f(x,y)量化各类指标的重要程度。

如f(x,y)
由此计算得出企业资源、生产规模、经营能力、技术水平、营销推广能力以及社会资源整合六类关键因素以及共计十四项分指标的具体权重数值,具体见表1。

(三)结果分析
影响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类因素中,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企业硬实力的资源占有情况与生产规模上,而企业资源又包括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另一类是反映企业软实力的四个关键指标。

最后结果显示:企业资源、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对于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影响最为显著。

而企业资源中,又以人才资源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最为明显。

而六大关键影响因素指标下,十四分项的权重计算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人才与管理水平是影响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同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高的企业往往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日韩造船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企业资源对比
企业资源主要体现在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上,作为对提升造船企业竞争力贡献最高的一类指标,其主要贡献还是来源于优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日本现代造船业发展最为成熟,其高额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造就了日本造船企业较高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

而韩国通过政府大力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投入大量成本培育技术人才,大大提高了韩国造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已经逐渐追上日本,在造船工艺和软件开发上表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在这一块仍然显著落后于日韩企业。

由于对于技术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投入不够,对于国外先进经验吸收不足,目前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具体表现在:一是产品结构上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常规型船舶上,而对于油船、散货船、大型高技术船舶以及高附加值船舶等类别上市场占有率不高。

(二)技术水平对比
作为影响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二大因素,技术水平无疑是各国造船企业竞争国际市场的最为重要的利器之一。

造船企业人才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技术水平,因此,我国造船企业在这一指标下的表现仍不如人意。

目前我国仅有一些骨干造船企业能够承接设计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任务,但整体而言,对于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仍然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相比之下,日韩两国造船强国的地位正是由其先进的技术水平奠定的,但两国技术发展上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日本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以及本国技术的成熟,主要以成组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机器人设备的开发应用闻名。

造船企业通过大量机械设备取代工人体力劳动,并形成了现代工厂区域规划分明、分工细致明确的流水线作业,成组技术因此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

此外,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日本造船工艺的质量与效率,三菱重工设计的智能自动焊接装备就是一大典型。


韩国主要是巨资引入国外技术,并通过吸收消化先进技术提升了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在具体的制造技术上,韩国略逊于日本,但由于韩国造船企业极强的创新能力,其设计能力已接近甚至赶上日本,韩国企业油船与散货船船体的建造质量可以说不逊于日本企业。

(三)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随着日韩船舶制造业的成熟,相对而言,其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小于我国。

在庞大的资金支持下,我国建设完成了大量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码头、船坞等基础设施,便于大型船坞的启动。

此外,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造船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巨大的“人口红利”优势。

一方面,我国造船企业劳动力丰富,另一方面工资报酬远低于日、韩水平,仅为日本的5%、韩国的10%。

三、提升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做出不懈努力。

目前影响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在于人才和技术,因此今后发展中,要从人才和技术两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重视人才储备。

我国造船企业在研发阶段缺乏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人才;而生产阶段往往采用外包等方式将具体生产流程转移出去,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在整个造船企业管理过程中,又由于管理经验上的欠缺导致管理人员水平明显落后于日、韩。

因此今后要加大对于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高水平研发人员以及优质管理人员的培养投入,通过培训、国外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

另外,还应当通过与高校合作,充分发掘新人才。

为了留住人才,企业也应当充分吸纳国外经验,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通过绩效管理发现并奖励各类价值创造行为。

其次,企业要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尽管我国造船企业承接订单数量还比较可观,但在价值链视角下考察我国造船企业,则发现我国造船企业创造的出口增加值还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今后为了占据高新技术船舶以及高附加值船舶等市场,我国造船企业还应当充分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开发我国特有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另一方面,政府应当为我国造船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造船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而在当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造船企业融资也越发艰难。

因此,政府可通过优惠税收、政策性金融支持等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改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陶永宏,钱伟,潘崇义.江苏造船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外船舶科技,2014(01).
[2]彭祖赠,孙韫玉.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