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课件
合集下载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e58b0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8.png)
构图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 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 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 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 缓的石坡,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荒和 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
理解运笔、用墨的技巧,是欣赏的起点。理解笔墨所传达的审美价值与精神理念, 才能读懂中国传统绘画。
物质层面
毛笔、水墨
笔墨
技法层面 形式层面
运笔、用墨 线条、色彩
价值层面
气、韵
五、课堂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 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 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 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 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踏歌图》南宋画家马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 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有题 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构图 这幅《踏歌图》采用“一角式”布局,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
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画面左边奇峰巨石,显得分量有些重,所以 作者在右边安排了远山、殿阁,尤其是疏柳和翠竹的枝干摇曳的动 姿以及点景人物,从而以静待动,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画上大片空白云烟,在构图上使画面避免了壅塞,作者在右边显著 位置画了一株高柳,使之贯入上部,起到了填充作用。总之,画面 上、下连为一体,给人一种空灵、自然之感。 技巧
此图在具体画法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 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岩石的凝重,秀峰的峭险与水纹柔和的钩法 形成强烈的对比。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更显示了作 者提炼形象的功夫,山间树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几丛翠竹用双 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近 处的稻田刻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 山溪流水,用笔柔和流畅。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 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增加了 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 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 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 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 缓的石坡,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荒和 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
理解运笔、用墨的技巧,是欣赏的起点。理解笔墨所传达的审美价值与精神理念, 才能读懂中国传统绘画。
物质层面
毛笔、水墨
笔墨
技法层面 形式层面
运笔、用墨 线条、色彩
价值层面
气、韵
五、课堂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 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 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 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 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踏歌图》南宋画家马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 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有题 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构图 这幅《踏歌图》采用“一角式”布局,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
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画面左边奇峰巨石,显得分量有些重,所以 作者在右边安排了远山、殿阁,尤其是疏柳和翠竹的枝干摇曳的动 姿以及点景人物,从而以静待动,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画上大片空白云烟,在构图上使画面避免了壅塞,作者在右边显著 位置画了一株高柳,使之贯入上部,起到了填充作用。总之,画面 上、下连为一体,给人一种空灵、自然之感。 技巧
此图在具体画法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 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岩石的凝重,秀峰的峭险与水纹柔和的钩法 形成强烈的对比。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更显示了作 者提炼形象的功夫,山间树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几丛翠竹用双 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近 处的稻田刻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 山溪流水,用笔柔和流畅。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 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增加了 作品的艺术魅力。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12ab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3.png)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石涛
(局部)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 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 奢望,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 途,坐穷泉壑”的需求。若不能实现仕 途理想,他们便退而隐居山林,以求独 善其身。因此山水画常表现寒林、枯木、 孤舟、江雪等场景,其中居住着高人逸 士,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洁的人生境 界。
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越具体时空,具有 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 用,恐怕就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有 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课 后 作 业
❶观察《青卞隐居图》和《六君子图》,说说它们 的留白方式有何不同,各自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象Βιβλιοθήκη ——外中之
国 传
境
统
山
水
画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山水情怀 ●妙夺造化 ●因心造境
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还应包 括战因秦汉以来的古代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
在长期发展中,中国画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 画科。其中,山水画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
山水情怀
《论语》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 的情感。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与山水画的 诞生。他们用文字与图像描绘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受,在广阔的自然天地 中舒展想象,获得精神的逍遥,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心 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 堂途,坐穷泉壑”的需求。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
《六君子图》倪瓒
“留白” 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它是利用绢、纸 的本色,不着一笔。
中国风山水画系列九九重阳节PPT模板课件
![中国风山水画系列九九重阳节PPT模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3b91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9.png)
遗节还仪的那其在漫惧明,古生使大》秋志。古 ,
民间习俗一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 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 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 赏菊 霜不屈的象征, 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 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 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 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贴者
贴者
您通
您通
您通
的过
的过
的过
内复
内复
内复
容制
容制
容制
打您
打您
打您
在的
在的
在的
这文
这文
这文
02
民间习俗
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
第 二 章
习 俗
民间习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您的 内容打在这里。
民间习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您的 内容打在这里。
诗 一 世 难 古 举 迎 节 , 意 莫 火 间 活 星 隐 火 《 星 节 火 型
些的晓代行火,因味名奉的标为,”夏,星的之 古重,的相仪一此着的若坐识季不,小在宿仪一
词 俗 阳 但 祭 应 式 如 , 漫 恐 神 标 的 节 仅 “ 正 季 标 式 是
遗节还仪的那其在漫惧明,古生使大》秋志。古 ,
第 三 章
传 说
. .
里本您 神
。后的 话
在内 此容 框打
传 说
中在
选这
择里
粘或
贴者
您通
的过
内复
容制
打您
在的
这文
民间习俗一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 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 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 赏菊 霜不屈的象征, 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 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 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 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贴者
贴者
您通
您通
您通
的过
的过
的过
内复
内复
内复
容制
容制
容制
打您
打您
打您
在的
在的
在的
这文
这文
这文
02
民间习俗
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
第 二 章
习 俗
民间习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您的 内容打在这里。
民间习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您的 内容打在这里。
诗 一 世 难 古 举 迎 节 , 意 莫 火 间 活 星 隐 火 《 星 节 火 型
些的晓代行火,因味名奉的标为,”夏,星的之 古重,的相仪一此着的若坐识季不,小在宿仪一
词 俗 阳 但 祭 应 式 如 , 漫 恐 神 标 的 节 仅 “ 正 季 标 式 是
遗节还仪的那其在漫惧明,古生使大》秋志。古 ,
第 三 章
传 说
. .
里本您 神
。后的 话
在内 此容 框打
传 说
中在
选这
择里
粘或
贴者
您通
的过
内复
容制
打您
在的
这文
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4792544693daef5ff73d91.png)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荆浩《画山水录》说: “王右丞笔墨宛丽,气 韵高清,巧写象成,亦 动真思。”苏东坡称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明代董其昌推崇 他为“南宗之祖”,认 为“文人之画,自王志 丞始”。
[唐](传)王维《雪溪图》
11
二.五代山水画
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画家体 味生活,将所见自然环境的特色,用不同技法加以再现,形 成了不同的地域流派,展示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在北方, 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素称“荆关”;在江南,以董源、 巨然师徒为代表,素称“董巨”。
中国传统山水画 专题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一.隋唐时期山水画
❖ 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以前,滋育于东 晋和南北朝。但是,那个时候的山水画还只 是人物画的背景(如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 图》)。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出现于隋朝, 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代表,将中国的传 统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唐 ·(传)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9
李昭道, 盛唐人, 李思训之子, 亦工着色山水, 与其父同享盛名, 官至太子中舍, 画史上 称为小李将军。他能“变父之势, 妙又过之”。此画体现的有可能是明皇为避“安史 之乱”而入蜀的历史。此画为青绿设色, 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 向远 山栈道行进, 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 应为唐明皇, 嫔妃则着胡装戴 帷帽, 展示着当时的习俗。画中山势突兀, 白云萦绕, 山石有勾勒无皴法, 设色全为青 绿。此图可能为宋代摹本, 但比较接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画风, 是反映唐代山水 画面 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宋代苏轼对此图的 艺术手法曾有过一 段描写,从马的特征 认出骑马的便是唐 明皇李隆基。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荆浩《画山水录》说: “王右丞笔墨宛丽,气 韵高清,巧写象成,亦 动真思。”苏东坡称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明代董其昌推崇 他为“南宗之祖”,认 为“文人之画,自王志 丞始”。
[唐](传)王维《雪溪图》
11
二.五代山水画
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画家体 味生活,将所见自然环境的特色,用不同技法加以再现,形 成了不同的地域流派,展示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在北方, 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素称“荆关”;在江南,以董源、 巨然师徒为代表,素称“董巨”。
中国传统山水画 专题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一.隋唐时期山水画
❖ 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以前,滋育于东 晋和南北朝。但是,那个时候的山水画还只 是人物画的背景(如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 图》)。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出现于隋朝, 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代表,将中国的传 统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唐 ·(传)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9
李昭道, 盛唐人, 李思训之子, 亦工着色山水, 与其父同享盛名, 官至太子中舍, 画史上 称为小李将军。他能“变父之势, 妙又过之”。此画体现的有可能是明皇为避“安史 之乱”而入蜀的历史。此画为青绿设色, 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 向远 山栈道行进, 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 应为唐明皇, 嫔妃则着胡装戴 帷帽, 展示着当时的习俗。画中山势突兀, 白云萦绕, 山石有勾勒无皴法, 设色全为青 绿。此图可能为宋代摹本, 但比较接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画风, 是反映唐代山水 画面 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宋代苏轼对此图的 艺术手法曾有过一 段描写,从马的特征 认出骑马的便是唐 明皇李隆基。
《中国山水画》课件
![《中国山水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c49b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2.png)
五代时期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总结词
五代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期,出现了 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巨然
继承了董源的画风,代表作品有《秋山问 道图》。
荆浩
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匡庐 图》。
董源
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夏景 山口待渡图》。
关仝
继承和发展了荆浩的画风,代表作品有《 关山行旅图》。
《中国山水画》 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山水画简介 •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材料 • 中国山水画的流派与代表画家 •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 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 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01
中国山水画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 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现代元素的引入
当代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吸收现代艺 术元素,如西方绘画技法、现代构图 理念、新型材料等,为山水画注入新 的生命力。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国际交流活动
当代中国山水画积极参与国际艺 术交流活动,通过展览、学术研 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山水 画的魅力,同时也汲取了国际艺
术界的养分。
西方艺术的影响
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价值
中国山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是中国画坛的瑰宝,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 材料来自法与墨法笔法笔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之一,通过不同的笔法可以表 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和质感。常见的笔 法包括皴、擦、点、染等。
《山水画》PPT课件
![《山水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4492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4.png)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疑飞 似流 银直 河下 落三 九千 天尺 。,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时月 鸣出 春惊 涧山 中鸟 。,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画家 笔下的山水是画家内心对于自然山水的感悟,是画家人 生态度的表达,更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
纵33厘米,横636.9厘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画中有诗
中国山水画
《山径春行》南宋 马远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山 行 旅
、、
图 》
墨思
五 代
关 仝
中国山水画
《 匡 庐 图 》 五 代 荆 浩
中国山水画 《茂林远岫图》 北宋 李成
中国山水画
《 晴 峦 萧 寺 图 》 北 宋 李 成
中国山水画
《 早 春 图 》 北 宋 范 宽
中国山水画
《 溪 山 行 旅 图 》 北 宋 范 宽
中国山水画 《云山墨戏图》 南宋 米友仁
中国山水画 -.
中国山水画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 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
《早春图》 隋 展子虔
丈山 尺树 寸马 豆马
中国山水画
《 江 帆 楼 阁 图 》 唐 李 思 训
中国山水画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景气
、、
《 关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2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2](https://img.taocdn.com/s3/m/0d4274d828ea81c758f578d1.png)
中国山水画
山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 现出北方山水画派雄强的特点。画面由 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 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静止的画面有 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 种时间艺术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 206.3×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山水画
山
雨点皴
落笔老硬,与山传神,把北方山水的雄伟壮美表 现得淋漓尽致。徐悲鸿评论此画为“中国所有之 宝者吾最倾倒者”。
中国山水画
水
斧劈皴
基本信息 作 者 图形内容 绢本水墨,192.5 × 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马远 以踏歌为主题,陡峭山峰、踏歌百姓、水雾树丛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立轴,水墨山水,斧劈皴
中国山水画
情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山水画
鹊山 华不注山
情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 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赵孟頫非常形象地画了这两座山。山 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 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南宋的山很秀丽,画面有很多的空白,题画诗的出 现,开创诗书画结合的形式
中国山水画
水
避触 人袖 幽野 鸟花 不多 成自 啼册 舞页
镜 片 《山径春行》马远(南宋) 绢本 册页 27.4×43.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画图,犹如画诗;到了南宋,尤其如此。春 和景明,正是四季里最适合外出赏花、踏青、访 友的季节。在这幅马远的「山径春行」里,画中 高士外出春游,享受的,无疑就是宋代理学家程 颐笔底下所谓“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 川”的春景!在这样的春景里,高士的衣袖触动 了野花,野花轻扬飞舞,惊动了原本在鸣唱的鸟 儿,也说明了画里的诗情,正是由南宋宁宗的题 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转化 而来。
中国美术课件:山水画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美术课件:山水画的分类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26596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5.png)
该画三远全景式构图,左实右虚。实处群峰迭出,
怪石嶙峋,长松并茂,堂亭有序,"飞流直下三千尺 "。虚处轻岚薄雾,"日照香炉生紫烟",确实能陶醉 人于心旷神怡之中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整个画面 正如后人所云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笔法村庄 挺劲、山体(石法圆中带方)、树木(树枝瘦劲)、 堂亭工细有笔;再加上皴染有序,设色清润,墨以 意境,真乃北派山水之特色。
关仝,五代宋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后又师唐代名 家王维、毕宏等,有出蓝之誉。喜作雄伟山势,求意境。 笔法简劲,达到了"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之艺术境界。有人并称"荆关",也有人将他与宋初李成、 范宽并称为"三家山水"。乃北方山水画家的杰出代表。
该轴是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全景构图。下方中近景似乎是 日落西山之际,山麓溪边人家和驿店之人物活动百态,在 荒寒寂寞(寒山枯木)中又充满生机。上方中远景奇峰突 出雄伟高大,深壑间疏林怪石,迭泉流水,深远不可测。 整幅画描写的是北方山村的境和情--意境深远。笔法中用 粗圆的线描勾括山体,短直笔则勾树木丫枝,使构图更为 紧凑,较荆浩的"笔"更富有表现力。同时,皴点与渍染的 结合,浓墨与淡墨的协调,更让人有置身于高深之中的感 觉。可惜构图中的主峰略嫌生硬。
• 3.浓破淡与淡破浓的水墨运用效果。
• 4.快速用笔,自然产生的飞白效果。
◆ 青绿山水
中先绿赵映“且“础性廓青石山
先有山(,李多画上强,绿绿水
有设水伯自思青,薄;少、作画
重色著驹为训绿绘罩后皴小为的
色,称、一著。事青者笔青主一
,后。伯家色”也绿是,绿色种
后有中骕法山元,。在着之的。
怪石嶙峋,长松并茂,堂亭有序,"飞流直下三千尺 "。虚处轻岚薄雾,"日照香炉生紫烟",确实能陶醉 人于心旷神怡之中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整个画面 正如后人所云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笔法村庄 挺劲、山体(石法圆中带方)、树木(树枝瘦劲)、 堂亭工细有笔;再加上皴染有序,设色清润,墨以 意境,真乃北派山水之特色。
关仝,五代宋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后又师唐代名 家王维、毕宏等,有出蓝之誉。喜作雄伟山势,求意境。 笔法简劲,达到了"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之艺术境界。有人并称"荆关",也有人将他与宋初李成、 范宽并称为"三家山水"。乃北方山水画家的杰出代表。
该轴是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全景构图。下方中近景似乎是 日落西山之际,山麓溪边人家和驿店之人物活动百态,在 荒寒寂寞(寒山枯木)中又充满生机。上方中远景奇峰突 出雄伟高大,深壑间疏林怪石,迭泉流水,深远不可测。 整幅画描写的是北方山村的境和情--意境深远。笔法中用 粗圆的线描勾括山体,短直笔则勾树木丫枝,使构图更为 紧凑,较荆浩的"笔"更富有表现力。同时,皴点与渍染的 结合,浓墨与淡墨的协调,更让人有置身于高深之中的感 觉。可惜构图中的主峰略嫌生硬。
• 3.浓破淡与淡破浓的水墨运用效果。
• 4.快速用笔,自然产生的飞白效果。
◆ 青绿山水
中先绿赵映“且“础性廓青石山
先有山(,李多画上强,绿绿水
有设水伯自思青,薄;少、作画
重色著驹为训绿绘罩后皴小为的
色,称、一著。事青者笔青主一
,后。伯家色”也绿是,绿色种
后有中骕法山元,。在着之的。
中国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中国山水画鉴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983b5827d3240c8547ef2e.png)
•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 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 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 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 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 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 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 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 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 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 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 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 近代山水,成就最高的是黄宾虹,他曾九上黄山, 五岳,写生稿积累了10000多幅。
• 解放后,出现了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关山月、 石鲁等优秀的画家。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
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从传统山水画的分类来说,画法上可以分 为大写意、小写意以及工笔画,一般使用工笔 画法的字画都是充满真实感,而且细腻灵动, 线条完整清爽;如果使用大写意的画法,则比 较狂舞、肆意,且充满着个人的想象力,因为 小写意结合了工笔、大写意的特点,所以传统 的山水画以小写意画法为主,从古至今的许多 名家都是使用这个画法。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ppt课件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427413b4daa58da0114a98.png)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 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渔夫图 吴镇 (元)
寒江独钓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马远 (宋)
孤洲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14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宿雨清畿甸 ,
朝阳丽帝城 ,
丰年人乐业 ,
垅《上踏踏歌歌图行 》
马远 宋
缘溪行 ,忘路之 远近,忽 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中 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 纷……
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 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
41
点画晕染均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渔舟荡漾,皆一笔一笔画出,画面平添动感。
42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江山 图》
在用色上,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 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 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用赭色 为衬托,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山石以大青绿设色, 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 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 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 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 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 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 ,《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39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 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
40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江山 图》
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 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 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在 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 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 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渔夫图 吴镇 (元)
寒江独钓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马远 (宋)
孤洲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14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宿雨清畿甸 ,
朝阳丽帝城 ,
丰年人乐业 ,
垅《上踏踏歌歌图行 》
马远 宋
缘溪行 ,忘路之 远近,忽 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中 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 纷……
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 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
41
点画晕染均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渔舟荡漾,皆一笔一笔画出,画面平添动感。
42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江山 图》
在用色上,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 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 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用赭色 为衬托,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山石以大青绿设色, 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 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 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 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 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 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 ,《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39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 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
40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江山 图》
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 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 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在 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 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 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中国山水画课件精讲
![中国山水画课件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ce672f37524de518974b7d97.png)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1、工具材料的不同 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水粉颜
料作画,画出的卓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 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的中国风景画, 都叫“山水画”。从名称就把西画与中国画分清了。
水 粉 静 物 画
水 彩 风 景 画
油画风景
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
唐寅(明)
❖ 字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中四才子之 一。在画史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或“吴门四家”。在诗词歌赋上与文征明、祝枝山、 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 历史上的唐伯虎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 的画家,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其诗多纪游、题画、 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 炎凉的感慨,著有《六如居士集》。他一生坎坷, 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 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 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 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 赵伯驹 ❖ 《江山秋色图》
是一幅长卷山 水,绢本。全 图布局严谨, 勾勒精细,设 色绚烂,以石 青石绿为主, 手法表现细致 入微。
No Image
《草地一角》丢勒
唐寅《桃花诗》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元代倪瓒所画《六君子图》 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 画家出生富裕,战乱毁了他原本 平静的生活,从此隐居不出,一 生只与纸笔墨砚为伴。作品画了 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 木,以表达自己做人的志趣。画 面萧疏的气氛,廖落的用笔都体 现了画家内心的情感,无语的传 达了画家的心声。
山水画ppt课件
![山水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5ae3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b.png)
构图布局
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画 面的构图和布局,使画面 有整体感和层次感。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表现山水的自然 风光和季节变化,注意色 彩的搭配和对比,以达到 生动的画面效果。
细节刻画
对山水的细节进行精细的 刻画,如树木、房屋、溪 流等,使画面更加丰富和 真实。
创作完成后展示与分享
作品展示
完成绘画后,将作品进行适当的装裱和展示 ,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山水画技法
笔法与墨法
笔法
笔法包括各种不同的运笔方法, 如勾、皴、擦、点、染等,每种 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用途。
墨法
墨法主要指用墨的技巧,包括淡 墨、浓墨、湿墨、干墨等,通过 不同的用墨方式可以表现出山水 画的层次感和质感。
山水的构图与透视
构图
山水画的构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如平衡、呼应、对比等,通过合理的 构图可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美感。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山水画逐渐兴起。
03
唐代
唐代时期,山水画逐渐成熟,成为独立的画科,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
风格。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山水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南宗、北宗 两大流派,南宗以江南地区为主,注重笔墨气韵的表现; 北宗以北方地区为主,强调造型和构图。
透视
山水画的透视需要符合人眼的视觉规 律,通常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通过 多视点的组合来表现山水的广阔和深 远。
山水的意境与气韵
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是指通过画面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是作者与观者之间的心灵 交流。
气韵
山水画的气韵是指画面整体的气势和韵味,是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