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沈明其)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https://img.taocdn.com/s3/m/eaec34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4.png)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是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它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这些要素更为密集的产品,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使用这些要素较为稀缺的产品。
这种特殊化的贸易模式被称为要素禀赋相对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论点是,因为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存在差异,所以贸易的主要驱动力是生产要素的不同活跃度。
要素禀赋论主要有两个基本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和Stolper-Samuelson模型。
Heckscher–Ohlin模型是要素禀赋论的最早和最著名的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一个国家相对较丰富的生产要素将会专门生产和出口使用该要素密集的产品,而另一个国家则会出口使用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的产品。
Stolper-Samuelson模型扩展了Heckscher–Ohlin模型,考虑了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差距。
该模型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上升,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下降。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稀缺时,国内工人的工资将会下降,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将会上升。
要素禀赋论的理论贡献是提供了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新的视角。
它认为,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而不仅仅是产品价格或企业竞争力。
这种观点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国际贸易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素禀赋论也受到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要素禀赋论过于简化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忽略了其他影响贸易模式的因素,比如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
此外,要素禀赋论没有考虑到贸易对经济中各个阶层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平等的分配结果。
总之,要素禀赋论是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理论。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沈明其)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沈明其)](https://img.taocdn.com/s3/m/e35ac6bc69dc5022aaea00a9.png)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命题(四)
第二,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资本于劳动) 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 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是两国发生 商品流动,即贸易关系; 第三,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加国之间的要 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 格均等化趋势; 第四,在这一理论中,还存在着斯托尔泼-萨缪尔 森定理。 结论: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 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End19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 格,通过 EB 点的相对价格线 PB 为 B 国的均 衡价格,不难发现, PA < PB ,这表示 A 国 在 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 B 国则在 Y 商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裕的国家在 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 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
End 6
要素密集度(三)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等产量曲线来说明。 微观经济中等产量曲线:所谓等产量线是指,在生 产一定量(如1个单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 合点的连线。等产量线有两层意义: 其一,产品的生产是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的结果; 其二,生产同一产品量时,可以有多种要素的组合 形式,或生产的技术方式。用图形来表示,等产量曲 线是生产某种产品一定量时。两种可以替代的生产要 素组合点的连线。等产量线的形状表明了两种生产要 素在生产某种特定产品时的相互替代程度。在经济分 析中,我们一般假定,两种生产要素完全可以相互替 代。
End16
H—O模型的 基本内容(二)
( 3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 由要素价格差异决定的; ( 4 )要素价格绝对差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 同造成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 定的; (5)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因此,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234e6d31b765ce05081443.png)
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 在国际间流动
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 进行的其他壁垒 资源充分利用 贸易是平衡的
2. 要素禀赋基本概念
2. 1要素密集度:单位商品生产投入不同要 素的相对密集程度。如果在商品Y生产中使 用的资本— 劳动比率(K/L)高于X商品的 K/L, 则Y商品相对于X商品是资本密集型。 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
7.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2、需求逆转 3、人力资本的差异 4、未考虑自然因素
5、贸易壁垒的限制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绝对(实 际)和相对收入。
分工生产X
国家A (劳动丰裕国)
对丰裕要素劳动 的相对需求上升 对稀缺要素资本 的相对需求下降 对丰裕要素资本 的相对需求上升
工资率上升 利率下降 均 等 化 实 现
减少Y 的产量 分工生产Y
国家B (资本丰裕国)
工资率下降
减少X 的产量
2.2.3 要素禀赋实例
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的国家,取 决于与谁相比。
2.2.4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Y B国
说明 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 家,其生产可能性 曲线偏向劳动密集 型的X产品 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 家,其生产可能性 曲线偏向资本密集 型的Y 产品
A国 X
要素密集度类型是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投 入的要素绝对量无关。
2.1.1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为什么B国两种 商品资本— 劳动比率均 高于A国?
国际经济学 第四讲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四讲 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7d3d5e0f705cc1755270924.png)
二、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两种生产要 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 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22
生产均衡时,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由等产量 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与圆点连线的斜率决定
K
A A’ W’/r’ w/r O L
kx=Kx/Lx ky=Ky/Ly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的国家, 取决于与谁相比。
20
表3-1: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35,600
b.人力资源差异对产出的影响: 前苏联解体后,犹太人纷纷移居以色列。 当时很多人担心这些移民会带来大量的问题。 殊不知在1992年和1993年却传来喜讯:原来这60 万移民中,40%的拥有大中专毕业文凭,平均 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甚至高于东南亚国家,他 们不但很快适应生活并且找到工作,而且成为 以色列经济高涨的发动机。
第二节
H-O理论
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国家之 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 两种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引起供给能力的 差别。 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别,可通过两国PPF的偏向 性来直观地加以刻画。
29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关键性问题 1. 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与内容 2. 掌握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 罗布津斯基定理 3. 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及相关解释
第4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4章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675aa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d.png)
B国贸易 前 贸易后
贸易后 A国贸易前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3.2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旳阐明
W低 R高
W提升
W降低
均等
R降低
R提升
W高 R低
4.4斯托珀——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S-S-T)
国际贸易会提升各国相对丰裕和价格便宜旳要素旳 价格,降低各国相对稀缺和昂贵旳要素旳价格。从 而提升一国丰裕要素全部者旳实际收入,降低稀缺 要素全部者旳实际收入。
4.2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要素禀赋差别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旳关系
K EA
Y
X X A YB
YA
EB X X B
Y YB Y YA
O
L
O
X
XB XA
图中,两国旳资源禀赋不同。A国为资本丰富旳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旳国家。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A国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X轴倾斜, B国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Y轴倾斜。
实物单位定义:
假如 KA/LA<KB/LB 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旳国家;相对于 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旳国家。
要素价格定义:
假如 rA/wA<rB/wB 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旳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 B国是?旳国家。
要素禀赋图示
KA
EA
ρA
KB
O
ρB
LA
K A / LA KB / LB
收入分配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旳图形阐明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旳图形阐明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H-O-S Theorem)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2328eb26fff705cc170a3e.png)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异体现了比较优势所在。
而供给方面的差异和需求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
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就是从供给方面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的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从而扩展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有效地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其次,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出,因此也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成功使这一理论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理论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本节将向大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为揭示该理论的基本内涵作好准备。
一、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的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在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正确理解要素禀赋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在本章所论述的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我们假设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投入,因而在本章中,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而不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要素相对比例的分析也是可以在其他种类的要素之间进行的,如资本与土地之间或劳动与土地之间。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e37a087cd184254b3535ff.png)
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
首先,没有把要素禀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因素
其次,抹煞了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差别
再次,要素禀赋理论忽视了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贸易前提与贸易结果的矛盾
由于产品的生产需要使用多种要素,产 品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别决定,也 可以由产品生产中要素比例和一国资源储备 稀缺程度的不同而决定。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 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 的产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 素的产品。 俄林认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结果是各国能 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 国际分工。
二、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Y
120 100 △Y △X △Y △X
Y
Y
80 60
0
70 90 110 130 B
0
X B国
X
A国
生产可能性曲线(PPC)的特征: (1)曲线上的每点代表一个国家可以生产的两 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2)向下倾斜,表示多生产一单位大米就必须 放弃一些小麦的生产; (3)直线表示机会成本不变;凹的代表机会成 本递增;凸的代表机会成本递减; (4)曲线之内的点代表可实现的产量,但资源 未被充分利用;曲线之外的点代表不可实现的产 量; (5)曲线外移,代表产量或劳动生产率提高, 可实现更多的产量。 现实中,机会成本即MRT递增。
二、需求偏好不同下的贸易利益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概述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概述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与要素禀赋有关的几个概念 三、基本假设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d8b4a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7.png)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模式、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本章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具体地说,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组合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并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变化。
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要素禀赋具有惯性,即要素的组合方式在短期内相对稳定。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不受贸易限制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可以自由进行,不会受到保护主义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发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
具体而言,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而土地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土地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则更可能由资本禀赋丰富的国家出口。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根据理论的观点,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资本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则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增长。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的产生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政治和制度因素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要素禀赋理论》课件
![《要素禀赋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7cb3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d.png)
完全自由贸易假设
国际间不存在贸易壁垒,劳动力和资 本可以自由流动。
原理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应该出 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来生 产的商品,而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 其稀缺要素来生产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一个国家可以 获得比自己生产所有商品更多的利益 ,从而实现比较利益和资源的有效配 置。
重视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 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产业组织中的应用
01
企业战略定位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特 点,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和市场 定位,形成竞争优势。
资源整合
02
03
合作与竞争
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要素禀赋优 势,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也可以通过竞 争推动创新和优胜劣汰。
案例分析方法
文献综述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相关文献进行梳 理和分析,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案例研究
选择几个典型的国际贸易案例,运用要素禀赋理论进 行分析,探究其在实际贸易中的作用和价值。
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 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要素禀赋理论的有效性。
案例结论与启示
03
国际合作的依据
在国际合作中,各国可依据要素禀赋 理论,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 赢的局面。
05
案例分析
具体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
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中 的应用
案例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 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中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案例概述
本案例将介绍要素禀赋理论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 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并通 过具体案例来阐述其作用和 价值。
国际经济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71133158fb770bf78a5551.png)
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相同的要素投入比例和相同的要素相对价格意 味着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相等。因此 , 在开放条件下,两国经济实现一般均衡时,要 素相对价格必然一致。
A‘点和B’点分别为A国和B国在封闭条件 下的一般均衡点。 在A‘点和B’点A国和B国要素相对价格相 等,即等产量线的公切线平行。 两国两种商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也相同。 从原点X向A’引出的射线必定通过B’点, 且从原点YA出发通过A’点的射线与从原 点YB出发通过B’点的射线平行 。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Y
Y
X
X
图形描述: 上图为A、B两国的埃奇沃思盒图,等产量线的切点为帕累托最优 点,切点的连线为两国的契约线。 下图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上图中契约线 上的所有帕累托最优点所代表的X、Y两种商品数量组合连接而成。 A国 : A国劳动要素相对丰富,因此横轴(L)的长度大于纵轴(K)。 由于商品X为劳动密集形商品,因此A国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 X所得到的产量要大于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Y所得到的产量。 因此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横轴(X)的交点代表的数量要高于其 与纵轴(Y)交点代表的数量,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横轴。 B国: B国资本要素相对丰富,因此纵轴(K)的长度大于横轴(L)。 由于商品Y 为资本密集形商品,因此B国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 Y所得到的产量要大于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X所得到的产量。 因此B国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纵轴(Y)的交点代表的数量要高于其 与横轴(X)交点代表的数量,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纵轴。
定理与现实的差距:各国资本的报酬趋于一致,而劳动的报酬差距较 大。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c5d4d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8.png)
政策主张
享有资本存量相对增长旳国家,应该预期到他 们旳劳动密集型工业旳规模将会趋于收缩,那些已 经实现工业化旳国家,在资本存量不断增长旳条件 下试图经过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持其劳动密集型工业 是不可行旳。
相反,对于劳动供给趋于增长旳发展中国家来 说,不合适旳发展技术与资本要素密集型旳工业 则可能造成比较利益旳丧失,并使经济增长出现 欲速而不达旳成果。
评价
赫克歇尔、俄林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被 以为是当代国际贸易旳理论基础。他们继 承了老式旳古典比较成本理论,但又有新 旳发展。
第一,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差别论述 了贸易互利性旳普遍原理,而俄林等 则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别解释了 为何比较成本有差别,在理论上有所 发展和创新。
第二,俄林把李嘉图旳个量分析扩大 为总量分析,不是单单比较两国两种产 品旳单位劳动花费旳差别,而直接比较 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旳差别,从一国经 济构造中旳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这些 最基本旳原因来解释贸易分工基础和贸 易格局。
➢雷布钦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旳要素总量固定
不变旳基础上。但在现实中要,素一国禀旳赋要变素化对 数 果量?经常在发生变化,这将国带际来什贸么易样旳成影响
塔德乌什·雷布钦斯基(英籍波兰经济学 家,Tadeusz Rybczynski),《要素禀 赋与相对商品价格》(1955)提出雷布 钦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逻辑思绪
A国(K丰裕)
商品X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出口X
进口Y
扩大X生产
降低Y生产
要素投入增长
释放要素
需求较多旳K 需求较少旳L 供给较少旳K 供给较多旳L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656634114791711cc79179e.png)
两要素经济模型
■ H-O 模型的基本假定: 没有运输成本、自由贸易、完全竞争以及要
素在国际上不能流动。 在生产函数中,每一种要素的收益都为正,
但是递减,并且规模收益不变。同类商品的 生产函数在各国相同,但是两种商品的生产 函数并不一样。 需求结构,也就是在既定的相对价格下两种 商品的消费比例,在两个国家相同并独立与 收入水平。 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上述假定主要是为 了排除两国之间在技术和需求方面的任何差 别,从而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素禀赋的差
两要素经济模型
K 5.6A 4A
KA B
D
E
D’
E’
1.4B
1B
L
图3: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的相对价格
B A
L
两要素经济模型
■商品价格比率改变时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
考察图4,假定相对价格比率PB/PA 从4变到5, 则可以找到一条同时于5A于4B同时相切的等 产量线。由于tanβ>tanα较高的商品价格将 对应较高的要素价格比率。因为它们是以一一 对应的,可以断言,随着劳动相对价格上升, 商品B(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也随之 提高。这一关系可以见图5a。
两要素经济模型
K/L K/L
(K/L)A
(K/L)B
(K/L)A (K/L)B
PL/PK 图2:存在和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时,不同的K/L比率
PL/PK
两要素经济模型
■商品的相对价格与要素的相对价格
在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下,对于 每一种商品价格比率而言,只会有一个 要素价格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也就 是说,商品的相对价格与要素的相对价 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图3可以直 观说明。
4要素秉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64页精选文档
![4要素秉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64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cb278995ef7ba0d4a733b92.png)
2009-2010学2010年3-7月
• (6)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 丰富的国家;
•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 际间不能流动;
• (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假设x为资本 密集型商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 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2009-2010学年度第二
国际经济学
7
学期2010年3-7月
第二节 H-0理 论
•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 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国家
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 和y两种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引起供给能 力的差别。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别,可通过 考察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偏向性来直 观地加以判断。
2009-2010学年度第二
国际经济学
19
学期2010年3-7月
• 综上所述,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 赋的不同,导致了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 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 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 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 一重要结论便是所谓的H-O定理。
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 A国在x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而B 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由 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
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
2009密-20集10学年型度第产二 品上相对国供际 经给济 学能力较强。
10
学期2010年3-7月
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 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要素 禀赋(KT/LT)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 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 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浙江林学院-沈明其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浙江林学院-沈明其](https://img.taocdn.com/s3/m/08e6e9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e.png)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解释贸易利益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使得各国能够利用自身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降 低生产成本,获得贸易利益。
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启示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要 素禀赋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 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中国家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 时,还应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 转型,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产业转变。
意义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分工和交换的基础,各国按照 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可以实现全球资源的优 化配置和贸易收益的增加。
贸易收益
1 2
定义
贸易收益是指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好处和利益, 包括资源优化配置、市场规模扩大、技术进步等。
影响因素
贸易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政 策、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等。
意义
贸易条件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 汇率变动、关税和贸易政策等因 素的影响。
贸易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一个国 家的贸易收益和经济增长,是国 际贸易中关注的重点之一。
比较优势
定义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所拥有的 成本优势或生产效率优势。
原理
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如果机会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则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理论对于理解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制定贸 易政策和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目标
02
01
03
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原理、假设和推导过程。
分析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对贸易模式和利益分配的影 响。
探讨要素禀赋理论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关联,以及 如何运用该理论指导企业国际竞争策略。
4要素禀赋理论
![4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25a44669eae009581bec2e.png)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Y B A
O
B′
A′
X
23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Y B PB EB A EA PA O
B′
A′
X
24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由于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在封 闭条件下,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 相对价格差的存在。而供给差又是由要素禀 赋差异造成的,所以,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完 全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在图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 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 切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EA , B 国的均衡点为EB。因为两国的消费者偏好 相同,所以图中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 25 相同。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通过EA 点的相对价格线PA 为A国的均衡价 格,通过EB点的相对价格线PB为B国的均衡 价格,不难发现,PA <PB ,这表示A国在X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具 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 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裕的国家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6
三、 H—O定理
H-O定理就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H-O定理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绝对利益说、 比较利益说所说的商品价格差,而最终原因是 要素禀赋差。其基本逻辑关系是: (1)同种产品的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 的直接基础。商品的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直接利用驱动力; (2)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 品时的成本差异造成的;
18
要素丰裕度(图形)
K KA KB A O B
EA EB
LA
图3—1 要素丰裕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丰裕度(图形)
K KA KB A O B EA EB
图4—1 要素丰裕度
LA
LB
L End 9
要素丰裕度(说明)
图4 -1中,EA、EB 分别表示 A、B两国的 要素总量组合。在EA点,A国拥有的资本和 劳动总量为 KA 、LA ;EB 点表示 B 国拥有的资 本和劳动总量为 KB 、 LB 。图中 EA 、 EB 两点 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A、B分别表示A、B两 国的要素禀赋情况。由图可知 A > B ,故 A 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 家。
End15
二、H—O模型的 基本内容 (一)
(一)H-O定理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H-O定理就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H-O定理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国际贸易产生的直 接原因就是绝对利益说、比较利益说所说的商品价格 差,而最终原因是要素禀赋差。其基本逻辑关系是: ( 1 )同种产品的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 基础。商品的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利用驱 动力; ( 2 )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 成本差异造成的;
End12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命题(二)
(二)H-O模型的假设前提 要素禀赋模型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之上: 1、 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 两国消费者的偏好相同; 3、规模收益不变; 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6、假设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 7、 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8、X、Y的生产技术相同,其中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 劳动密集型产品;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 都是完全相同的。 End
End23
结 论
结论:
A 、 B 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 同,导致了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 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 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重要 结论便是所谓的H-O定理。
End24
三、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 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 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由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可以引申除一条结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 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理由是贸易后一国出口商 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根据H-O定理,一国出口商品所密 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其丰裕要素,故出口价格的上升将 导致该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另一种要素,即稀 缺要素的实际报酬则下降。这一结果的重要含义是国际 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 人都是有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 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End25
End22
开放条件下的图形说明(三)
开放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A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相 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的 EA 点(如图 4 - 2 所示) 向下转移到QA点,如图4-3所示。QA点与EA相比,X的生 产增加,Y的生产减少了,通过QA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PW 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CA 为开放后的消费均衡点,对 应于新的均衡,图中A国的贸易三角形为QAOACA。其中, 线段OAQA表示出口量,OACA表示进口量。 对B国来说,开放后,X的相对价格由原来的PB下降为 PW,因此,其生产均衡点由原来的EB点(如图4-2所示) 向上转移到QB点,而消费均衡点为图中的切点CB。这时, B国的贸易三角形为QBOBCB,其中Y商品的出口量为OBQB, X商品的进口量为OBCB。
第一,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除了劳动之外,引入 了另外一个生产要素 —— 资本,因此,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 素包括两个。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 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个生产要素)。这一变化的 意义在于:引入一个生产要素后,在两个部门生产中使用不同要素 组合比例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是一条凸状曲线,即对应于 机会成本递增情形。这就避免了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形下所出现的 完全专业化生产这一与现实不太吻合的例外情况,因为当生产可能 性边界是凸状曲线而不是直线时,在开放条件下,一般不会出现生 产均衡点落在端点这种特殊情况。 教材P50页
End 7
三、要素丰裕度(一)
要素丰裕度(要素禀赋)(Factor 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或要素禀赋)是针对国家而言的,它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用数学 语言来描述要素丰裕度,其定义有两种: 一种是以实物单位定义。假设A国拥有的资本、劳动 总量为 TKA 、 TLA , B 国拥有的资本、劳动总量为 TKB、 TLB,TKA/TLA或TKB/TLB称为要素丰裕度。如果TKA/TLA > TKB/TLB ,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 丰裕的国家。 另一种是以要素相对价格(Relative Factor—price) 定义。假设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我们就说A国是资本丰裕的,B国 End 8 是劳动丰裕的。
第一章 要素 禀赋理论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H—O模型及其分析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End 1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 模型
一、要素禀赋理论概 述 一、要素密集度 二、要素丰裕度
End 2
一、要素禀赋理论概述(一)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之间除了上面提及 的研究角度不同外,还有以下区别:
End19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 格,通过 EB 点的相对价格线 PB 为 B 国的均 衡价格,不难发现, PA < PB ,这表示 A 国 在 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 B 国则在 Y 商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裕的国家在 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 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
End 3
要素禀赋理论概述(二)
第二,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易于解 释。直观地看,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历 史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可以成为各国要素 禀赋差异的来源。这自然也就不会遇到古 典国际贸易理论关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解释 不清或过于含糊的困境。
End 4
二、要素密集度(一)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 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在2×2×2 模型中,假设生产单位产品 X 、Y 所需的资本量和劳 动量依次为Kx、Lx与Ky、Ly, kx =Kx/Lx, ky =Ky/Ly,称为要素密 集度(资本劳动比),如果 kx > ky ,则称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 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关于上述定义,需进一步做说明其含义。如果X、Y两部门采用 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对应于H-O 理论的最早形式), 即无论在什么情形下,X、 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 —劳动比例均保持 不变,在这种情形下,直接比较X 、Y 两部门的资本 —— 劳动比例 就可确定要素密集度的差异。
End20
2、开放条件下图形说明(一)
Y B A
出口
QB
进 口
CA CB OA
出口 QA
OB 进口
O
PW
PW
B′
A′
X End21
图4—3 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开放条件下的图形说明(二)
开放以后, A 国将输出 X 商品到 B 国,因为在 B 国市场 上X的相对价格高于在 A国市场的价格。同理,商品 Y将 由B国输向 A国。也就是说 A国将出口 X,进口Y,而 B国 将出口Y,进口X。X商品由A国输入B国后的结果是A国 X 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 国 X 的相对价格将下降,最终两 国X的价格将趋向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 格。 国际均衡价格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A国X 的过剩供给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与B国X的过剩供给 曲线(或进口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际均衡价格 PW ,一般而言,国际均衡价格 PW 处于 A 、 B 、两国封闭 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End 5
要素密集度(二)
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下,比较两个部 门的要素密集度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 行,这个标准就是共同的要素价格(成本最 低是确定某种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出发点)。 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生产所使 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 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 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13Leabharlann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命题(三)(三)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H-O模型由三个(或四个)基本论点: 第一,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 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 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 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 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 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裕的要 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 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四、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假设有 A 、 B 两国, A 国资本丰裕,但缺乏劳动,故利息率相对 较低,而工资较高; B国劳动力资源丰裕,但缺少资本,故工资较 低,而利息率较高。根据要素禀赋理论。A国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 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B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经过分工和贸易后,各国经常大量使用本国丰裕要素进行生产和 出口,从而使这类要素价格日趋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 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外国商品,将使本国这类要素的价格不断下降。 这样,就会使 A 国的资本利率不断上升,工资不断下降, B国的劳 动工资不断上升,资本利率不断下降,以致于逐渐拉平两国在国际 贸易前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使之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