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法律案例解析(doc 10页)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引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得电子商务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电子商务的法律案例,探讨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以增进读者对电子商务法律的了解。
案例背景:某电子商务平台发生了一起侵权纠纷。
商家A在该平台上销售自己设计的商品,但不久后发现商家B也在该平台上销售与其设计极为相似的商品,商家A认为商家B盗用了其设计并侵犯了其知识产权,遂提起诉讼。
法律问题及讨论:1. 盗用设计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商家A作为设计师,其设计享有著作权。
商家B销售与商家A设计极为相似的商品,且没有得到商家A的授权,构成对商家A著作权的侵犯。
因此,商家B应承担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2. 电子商务平台的责任是否存在?根据我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承担审慎义务,不得实施不正当限制交易或者不正当拒绝交易。
由于电子商务平台未能前期对商家B销售的商品进行审核或判断其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可以认定电子商务平台存在一定的过失。
然而,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仍需进一步考量。
解决办法:1. 商家A可以向法院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要求商家B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商家A还可以要求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家B的销售记录以及平台审核机制,以进一步确保商家B的侵权行为。
2. 商家B可以辩称其设计并非来源于商家A的设计,或者通过改进设计使其与商家A的设计有所区别,以减轻或免除侵权责任。
3. 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加强审核机制,加强对商家销售商品的监管,确保平台上商品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立即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商品,并妥善处理相应的赔偿事宜。
结论: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表明,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法律问题日益突出。
保护知识产权、规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行为以及完善监管机制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培训以及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将有助于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电子签名案例)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电子签名案例).doc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2 2004 年1 月,杨先生结识了女孩韩某。
同年8 月27 日,韩某发短信给杨先生,向他借钱应急,短信中说“我需要5000,刚回北京做了眼睛手术,不能出门,你汇到我卡里”。
杨先生随即将钱汇给了韩某。
一个多星期后,杨先生再次收到韩某的短信,又借给韩某6000 元。
因都是短信来往,二次汇款杨先生都没有索要借据。
此后,因韩某一直没提过借款的事,而且又再次向杨先生借款,杨先生产生了警惕,于是向韩某催要。
但一直索要未果,于是起诉至海淀法院,要求韩某归还其11000 元钱,并提交了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二张。
但韩某却称这是杨先生归还以前欠她的欠款。
为此,在庭审中,杨先生在向法院提交的证据中,除了提供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外,还提交了自己使用的号码为“1391166XXXX“的飞利浦移动电话一部,其中记载了部分短信息内容。
如2004 年8 月27 日1505,那就借点资金援助吧。
2004 年8 月27 日1513,你怎么这么实在我需要五千,这个数不大也不小,另外我昨天刚回北京做了个眼睛手术,现在根本出不了门口,见人都没法见,你要是资助就得汇到我卡里等韩某发来的18 条短信内容。
后经法官核实,杨先生提供的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拨打后接听者是韩某本人。
而韩某本人也承认,自己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使用这个手机号码。
法庭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仲的关于承认的相关规定,“1391173XXXX“的移动电话号码是否由韩女士使用,韩女士在第一次庭审中明确表示承认,在第二次法庭辩论终结前韩女士委托代理人撤回承认,但其变更意思表示未经杨先生同意,亦未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原告杨先生对该手机号码是否为被告所使用不再承担举证责任,而应由被告对该手机其没有使用过承担举证责任,而被告未能提供相关证据,故法院确认该号码系韩女士使用。
电商法律案例分析.
案例1:一刚上小学二年级的男童,在某购物网站以他父亲李某的身份证号码注册了客户信息,并且订购了一台价值1000元的小型打印机。
但是当该网站将货物送到李某家中时,曾经学过一些法律知识的李某却以“其子未满10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拒绝接收打印机并拒付货款。
由此交易双方产生了纠纷。
李某主张,电子商务合同订立在虚拟的世界,但却是在现实社会中得以履行,应该也能够受现行法律的调控。
而依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和第55条的规定,一个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应该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其子刚刚上小学二年级,未满10周岁,不能独立订立货物买卖合同,所以该打印机的网上购销合同无效;其父母作为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拒付货款。
对此,网站主张:由于该男童是使用其父亲李某的身份证登录注册客户信息的,从网站所掌握的信息来看,与其达成打印机网络购销合同的当事人是一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正常人,而并不是此男童。
由于网站是不可能审查身份证来源的,也就是说网站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注意义务,不应当就合同的无效承担民事责任。
问题:当事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电子合同是否有效?分析:这个案例反映出对电子合同主体进行必要限制的意义。
对于网络交易来说,合同当事人在网络上根本无法看到或辨别交易相对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当事人是利用计算机按键或鼠标来发出意思表示,即便网络中心要求交易相对人输入身份证号码及出生日期或信用卡号以证实其为成年人,但仍有伪造或提供不实资料的可能性,故网络中心或利用网络进行交易的销售者基本上无从得知对方当事人究竟是否是成年人,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此如何判断网上交易的当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以及与这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有无必要对通过网上订立交易合同的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加以限制,成为电子合同订立过程中的难题。
电商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修订)
21024/6/10
4
结论
4
结论
电商法律法规对于保障消费者权 益和规范电商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商运营过程中,企业应严格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宣传的 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消费者 也应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如果企业违反相关法 律法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合规 经营是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
4
结论
此外,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电商 平台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更加谨慎。 电商平台应该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 审核和监督,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商 品信息真实可靠。如果电商平台对 供应商的审核不严格,或者没有及 时发现供应商的虚假宣传行为,那
么电商平台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这个案例提醒我们电商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电商平台 与供应商之间的责任划分问题。电 商平台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宣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 与供应商共同承担责任,保护消费
者的合法权益
-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被消费者发现该产品实际上并不支持5G网络
消费者投诉后,A公司表示其宣传是基于与供应商的合 同条款,而非产品实际功能
26024/6/10
2
法律法规分析
2Hale Waihona Puke 法律法规分析1 虚假宣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13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在这个案例中,A公司宣传该产品为"全球 首款5G手机",但实际上并不支持5G网络,属于虚假宣传
电商法律法规 案例分析
-
-
目录
1
2
3
4
案例背景
法律法规分析
处理建议
电子商务法实践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实践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对于传统实体经济和消费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为了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制定了电子商务法。
那么,在实践中,电子商务法是如何应用的呢?本文将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来探讨电子商务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京东商城侵犯消费者隐私权案2019年11月,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收到消费者举报,称京东商城存在不当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
该委员会随即对京东商城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过度、无合法理由和未经消费者同意的行为。
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告知消费者信息收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在取得消费者同意后进行。
否则,将违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办法》等规定,对京东商城处以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改正不当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
案例二:淘宝网侵犯知识产权案淘宝网是我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但由于网上市场存在大量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淘宝网也因此被多次诉争。
例如,2018年,法国奢侈品公司路易威登控告淘宝网上存在侵犯其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商品链接,并请求淘宝网进行整顿。
随后,淘宝网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监控,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同时,在与路易威登的谈判中,淘宝网也主动承担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义务,并向路易威登支付了一定数额的赔偿金。
这起案件展示了电子商务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具体应用。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积极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义务,不得为侵权行为提供便利和支持。
当被告知存在侵权行为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顿,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案例三:拼多多假货纠纷案拼多多是我国最具特色的社交电商平台之一。
电子商务法案例
电子商务法案例在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案例的分析对于理解电子商务法的实践应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篇关于电子商务法案例的正文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
电子商务法案例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规范和实践。
案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一起电子商务纠纷中,消费者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电子产品,但收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
消费者要求退货,但商家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绝。
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消费者享有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最终法院支持了消费者的诉求,判决商家必须退货并承担相关费用。
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某电商平台上的一家店铺未经授权销售了某知名品牌的仿冒产品。
品牌方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店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店铺侵犯了品牌的商标权,判决其立即停止销售侵权产品,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案例三: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非法收集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用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
法院审理后认定公司的行为违反了电子商务法中关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规定,判决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四: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后,商家因库存不足未能按时发货。
消费者要求商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根据电子商务法,商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未能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最终判决商家支付违约金。
案例五:跨境电商税收问题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在进口商品时未按规定缴纳关税,被海关查处。
根据电子商务法,跨境电商企业应当遵守国家的税收政策,依法纳税。
法院审理后,判决该企业补缴税款,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这些案例也提醒电子商务参与者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地开展业务。
电商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然而,在电商行业的繁荣背后,也暴露出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以某电商平台上假冒商品纠纷案为例,分析电商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案例简介2018年,消费者王某在某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品牌手机壳,收货后发现手机壳与商品描述不符,存在质量问题。
经过一番调查,王某发现该手机壳并非正品,而是假冒伪劣商品。
王某遂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退赔。
电商平台在核实情况后,认定卖家存在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但拒绝承担全部责任。
王某无奈之下,将卖家和电商平台诉至法院。
三、案例分析(一)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1. 卖家是否构成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2. 电商平台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要求经营者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等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对其销售的商品质量承担保证责任。
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存在缺陷,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案例分析1. 卖家是否构成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根据消费者提供的证据,手机壳与商品描述不符,存在质量问题,且经调查确认并非正品。
因此,卖家构成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
2. 电商平台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电商平台应当对其销售的商品质量承担保证责任。
本案中,电商平台在收到消费者投诉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卖家销售假冒商品,且在核实情况后,仍拒绝承担全部责任。
因此,电商平台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电子商务领域十大典型法律案例
电子商务领域十大典型法律案例第一篇范本:电子商务领域十大典型法律案例一.诈骗案例1. 案例1:某电商平台上的虚假商品诈骗事件1.1 案发经过1.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1.3 判决结果及影响2. 案例2:网络购物冒用他人身份进行诈骗2.1 案发经过2.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2.3 判决结果及影响二.知识产权侵权案例1. 案例1:某电商平台上的侵权销售1.1 案发经过1.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1.3 判决结果及影响2. 案例2:网店盗用他人商标、专利进行销售2.1 案发经过2.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2.3 判决结果及影响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1. 案例1:电商平台未按规定退款1.1 案发经过1.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1.3 判决结果及影响2. 案例2: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2.1 案发经过2.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2.3 判决结果及影响四.合同纠纷案例1. 案例1:电子商务平台商户违约1.1 案发经过1.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1.3 判决结果及影响2. 案例2:买卖双方之间合同纠纷2.1 案发经过2.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2.3 判决结果及影响附件:相关法律法规、判决文书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诈骗: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2. 知识产权: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经济权益。
3. 侵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法律。
5. 合同纠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导致当事人之间产生纠纷的行为。
第二篇范本:电子商务领域十大典型法律案例一.侵犯商业秘密案例1. 案例1:员工将公司商业秘密泄露给竞争对手1.1 案发经过1.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1.3 判决结果及影响2. 案例2:某电商平台盗用商业秘密进行经营2.1 案发经过2.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2.3 判决结果及影响二.网络诈骗案例1. 案例1:电商平台上虚假推销骗取资金1.1 案发经过1.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1.3 判决结果及影响2. 案例2:网络销售假冒名牌商品2.1 案发经过2.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2.3 判决结果及影响三.网络侵权案例1. 案例1:电商平台上侵犯他人著作权进行销售1.1 案发经过1.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1.3 判决结果及影响2. 案例2:网络销售侵权商品2.1 案发经过2.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2.3 判决结果及影响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1. 案例1:电商平台未按时履行退货退款义务1.1 案发经过1.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1.3 判决结果及影响2. 案例2: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2.1 案发经过2.2 相关法律条款解析2.3 判决结果及影响附件:相关法律法规、判决文书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商业秘密:指企业以经济商业方式发展的技术信息、商业信息等,对于该信息的保密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
电子商务法规案例
电子商务法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这个数字化的商业领域中,法律法规的适用和执行面临着诸多挑战。
以下将为您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法规案例。
案例一:网络购物中的虚假宣传在一家知名的电商平台上,某商家为了提高其商品的销量,对一款电子产品进行了夸大其词的宣传。
声称该产品具有超越同类产品的高性能、超长续航能力以及多项未实际具备的独特功能。
许多消费者在看到这些诱人的宣传后下单购买,但收到商品后发现与宣传严重不符,性能不佳、续航时间短,且根本没有所谓的独特功能。
消费者感到被欺骗,纷纷向电商平台投诉并要求退货退款。
根据,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在这个案例中,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明显违反了相关法规,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最终,电商平台对该商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包括下架商品、限制店铺经营,并要求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案例二:网络交易中的个人信息泄露_____在一家电商网站上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
不久之后,他开始频繁收到各种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内容均与他之前的购物行为相关。
经过调查发现,该电商网站由于安全措施不完善,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并出售给了第三方营销公司。
这种个人信息泄露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根据,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在这个案例中,电商网站未能履行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终,相关部门对该电商网站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案例三:电商平台的不正当竞争某大型电商平台为了排挤竞争对手,采取了一系列不正当竞争手段。
例如,强制要求商家在其平台上独家销售,否则将对商家进行限流、提高收费等惩罚措施。
电子商务法规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规案例分析引言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各国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电子商务法规案例,探讨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 虚假宣传与广告虚假宣传与广告是电子商务行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消费者在进行在线购物时,常常只能通过商品的描述、图片和其他信息来判断其质量和性能。
然而,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可能会夸大产品的优点,甚至虚构产品的效果。
这种虚假宣传和广告不仅误导消费者,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针对虚假宣传和广告问题,多个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
例如,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商家在进行商品宣传和广告时应当真实、准确地描述商品的性能和质量。
此外,一些国家还建立了投诉平台,允许消费者向相关机构举报虚假宣传和广告,以便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2. 消费者隐私保护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可避免地会被收集和使用。
然而,有些商家会将收集的个人信息用于非法目的,例如未经用户同意将信息出售给第三方,或者未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导致用户的隐私权遭受侵犯。
为了解决消费者隐私保护的问题,许多国家都通过了相关的法规。
例如,欧盟实施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必须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并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另外,一些国家还建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以确保电子商务企业遵守相关法规。
3. 在线支付和交易安全在线支付和交易安全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线支付进行购物,支付信息的安全性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上每天都有大量的交易发生,如何确保交易的安全和可信也变得至关重要。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1. 摘要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ommerce)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急剧发展,并且成为了全球商业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也不断出台和完善,以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本文将对电子商务法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 案例一:《亚马逊诉中通快递合同纠纷案》2.1 案例背景亚马逊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的平台。
中通快递则是中国领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此案是因为中通快递在配送亚马逊的商品时出现问题,亚马逊对此提起诉讼。
2.2 案件争议亚马逊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中通快递应当按时、按约定的方式配送商品。
然而在实际配送中,中通快递未能按时配送,导致亚马逊的买家无法按时收到商品,给亚马逊的声誉和业务造成了损害。
亚马逊要求中通快递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3 法律问题及解决思路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同履行:双方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自己的义务?违约责任:中通快递存在违约行为,应该承担怎样的赔偿责任?证据认定:亚马逊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中通快递的违约行为。
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审查合同条款:通过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约定。
收集证据:亚马逊可以通过收集相关的物流信息、客户投诉、商品配送记录等证据,证明中通快递的违约行为。
调解和协商:双方可以通过调解和协商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诉诸法律途径。
3. 案例二:《Uber诉滴滴合同纠纷案》3.1 案例背景Uber和滴滴出行是两个全球领先的网约车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此案是因为Uber指控滴滴出行侵犯其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严重的合同纠纷案件。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资料讲解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资料讲解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法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法律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电子商务法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电子商务法的影响和启示。
一、菜鸟网络诉京东案2015年,菜鸟网络与京东因合作关系出现纠纷,引发了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
菜鸟网络作为物流公司,与京东合作提供配送服务。
但由于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争议,菜鸟网络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在此案件中,关键问题是双方合同中的配送服务条款是否存在违法性质。
法院认为,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遵循公平、合法、自愿、平等的原则,并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对于菜鸟网络和京东来说,双方应明确约定好配送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此案的审理结果,对于电子商务平台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合同的订立和履行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平台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平台近年来蓬勃发展,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监管和法律纠纷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P2P网贷平台的违规运营。
许多P2P平台未经合规审批,却大规模吸收资金并进行高利贷放贷,最终引发了大量无法偿还债务和社会不稳定问题。
此案例揭示了电子商务法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运营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规经营,确保用户权益和平台的合法性。
此案对于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借鉴意义。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法相关条款主要关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
而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也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例如虚假广告、不合格产品、售后服务等。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涌现。
比如,某电商平台因未能履行商品质量保证承诺,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被法院判决赔偿;某手机厂商被指控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最终导致消费者维权胜诉等。
这些案例的审理结果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电子商务市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网上购物和交易。
然而,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维护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法规。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案例,探讨这些法律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Case 1: 网络购物虚假宣传案件在电子商务中,虚假宣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平台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受到商品宣传的误导。
在某国家的一起案件中,一家电商平台被指控在商品描述和图片上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
根据当地的电子商务安全法律,虚假宣传属于欺诈行为,将对商家进行处罚。
该案件中,法院对商家进行了调查,并要求其提供证据证明其商品描述和图片的真实性。
在无法提供证据的情况下,该电商平台被判决支付一定的罚款,并被要求在平台上发布声明,告知消费者真实情况。
该案件的审判结果对于整个电商行业具有很大的警示意义。
它向商家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不得在商品宣传中进行虚假宣传。
这进一步促使了电商平台加强对商品宣传的监管,提高了宣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Case 2: 数据泄露引发隐私泄露案件在电子商务中,隐私泄露是一项严重的安全问题。
由于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在线商家和电商平台所收集,一旦这些数据泄露,将对消费者的隐私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某国家的一起案件中,一家电商平台因未能有效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而受到了指控。
根据该国家的电子商务安全法律,电商平台有义务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不被窃取或泄露。
该电商平台被判决支付赔偿金,并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
这个案例表明,保护消费者隐私是电子商务安全法律的重要内容。
电商平台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政府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Case 3: 网络交易纠纷案件网络交易纠纷在电子商务中很常见。
当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发生纠纷时,他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小明(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小明,一名普通消费者,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某品牌手机。
在收到手机后,小明发现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在与卖家沟通无果后,小明决定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件焦点1. 电商平台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2. 消费者维权途径有哪些?3. 如何界定产品质量问题?三、案例分析1. 电商平台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对商品或者服务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在本案中,电商平台作为平台方,对商品质量负有监管责任。
若平台在明知或应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允许其销售,则应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电商平台在本案中存在一定的责任。
2. 消费者维权途径有哪些?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与卖家协商:首先与卖家沟通,说明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或换货。
(2)投诉平台:若与卖家协商无果,可以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平台介入处理。
(3)申请仲裁:在电商平台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申请仲裁。
(4)提起诉讼:在仲裁或调解无果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如何界定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是指商品在性能、安全、卫生等方面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
在本案中,小明购买的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属于产品质量问题。
四、判决结果在经过调查取证后,人民法院认定电商平台在明知或应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允许其销售,存在一定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判决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赔偿小明购买手机所花费的费用,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商务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发展,成为了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一系列法律与法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法律与法规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某消费者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电子产品,收到货物后发现与商家描述严重不符,存在质量问题且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消费者联系商家要求退货退款,但商家以各种理由拒绝,声称商品已拆封,影响二次销售,不予退换。
在这个案例中,商家的行为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除非商品性质不适合退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消费者无法在购买前亲自检验商品,因此更需要法律的保障来确保其合法权益。
商家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绝退货是不合理的,因为消费者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描述和质量要求时有拆封的必要。
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一家电商企业未经授权,擅自销售某知名品牌的假冒商品。
该品牌拥有方发现后,向电商平台投诉并要求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
然而,电商平台在接到投诉后的一段时间内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侵权商品仍在平台上大量销售,给品牌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一案例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和电商平台的责任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销售假冒商品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电商平台作为网络交易的提供者,也有义务对平台上的商品进行监管,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如果电商平台未能履行这一义务,导致侵权行为持续发生,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这就要求电商平台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管理,及时处理侵权投诉,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网络合同纠纷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未仔细阅读平台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直接点击同意。
电子商务法律相关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相关案例分析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企业做推广做市场的主流方式,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交易也不断的增加,而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交易比传统的商务交易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但有关其法律规范的制定却相对滞后,以致近年来出现很多电子商务违法行为。
下文主要讲述电子商务中有关电子合同的违法行为,首先展示的一个具体的案例,然后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讲述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案例2007年6月1日北京时间9点,RAINBOW COFFEE(甲)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纽约CA THY(乙)公司发出要约,出售400吨咖啡豆,1800$/吨。
特别注明有效期为7天。
纽约时间6月1日上午CA THY公司发现该要约,并派员了解同类咖啡豆的市场价格。
6月7日,CA THY公司指示汤姆发出接受通知,因在出差途中,汤姆于纽约时间当天晚上8时许发出承诺通知,并表示已经做好履行合同的准备。
RAINBOW COFFEE公司发现该邮件的时间是北京时间6月9日上午11时许,计算机显示的接收时间是北京时间6月8日上午8时22分。
此时,RAINBOW COFFEE公司发现该咖啡豆国际市场价格开始上涨,遂将该批咖啡豆价格提高到2000$/吨并通知CA THY公司,CA THY公司拒绝接受。
随后,RAINBOW COFFEE公司将该批咖啡豆以2300$/吨的价格买给了美国的丙公司。
CA THY公司于是向北京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内容概括:甲公司通过E-mail向乙发出要约,且乙公司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承诺,届时合同已形成,但甲却未在有效期内履行合同,却在有效期过后,根据正上涨的国际MP再次通知乙使之拒绝,此后甲又将以另一价格与丙达成交易。
从而引起纠纷。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原告是位于美国纽约的CA THY(乙)公司,被告是位于中国北京的RAINBOW COFFEE(甲)公司,是跨国交易。
(二)乙公司承诺有效,他们订立的合同成立。
(1)要约——承诺就是合同成立的方式之一。
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案例分析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案例分析1.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商业活动带来了便利。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
为了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运作和实践。
2.个人信息保护案例分析2.1 公司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案例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公司未事先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擅自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引发了用户对隐私权的担忧。
法院裁定该公司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权利,判决公司支付赔偿金。
2.2 个人信息泄露案例在某电商平台上,由于公司的安全措施不当,导致用户个人信息被黑客获取并泄露,给用户造成了重大损失。
法院判决该公司存在失职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析3.1 虚假宣传案例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商家发布虚假宣传广告,夸大商品的性能和品质,误导了消费者。
法院认定该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责令其支付巨额罚款,并赔偿受影响的消费者。
3.2 假冒伪劣商品案例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法院判决该商家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责令其停止销售,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4.交易纠纷解决案例分析4.1 订单未履行案例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商家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履行订单,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法院判决该商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4.2 售后服务纠纷案例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商家未提供合理的售后服务,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到合法的维修、退换货等权益。
法院判决该商家存在售后服务不合格行为,并责令其补偿消费者的损失。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是指对个人的姓名、住址、方式号码、联系号码等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合法、正当的收集、利用和保护的行为。
5.2 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指商家或广告主在产品或服务的宣传中故意夸大、虚构或误导消费者,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律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以几个电子商务法律案例为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探讨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虚假广告引发的纠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可能会发布虚假广告。
例如,商家可能夸大产品的性能或品质,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这种虚假广告行为可能误导消费者,并导致消费者产生投诉和维权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商家提起诉讼。
根据该法律,商家发布虚假广告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赔偿损失,并要求其停止虚假广告行为。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经营者也应当对商家发布的广告进行审核,并承担一定的责任。
然而,虚假广告纠纷的解决并不容易。
消费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商家的虚假广告行为,并要求商家赔偿损失。
而商家可能会提出辩护,称其广告是真实的,或者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广告中的夸大言辞成为可能。
因此,要解决这类纠纷,需要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在购物过程中保留相关证据,并尽快向电子商务平台或相关机构投诉。
案例二: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侵权行为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一些商家可能未经著作权人授权,擅自销售他人的作品,从而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权益。
例如,某商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一本畅销书的电子版,但该商家并未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这就构成了侵权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著作权人可以依据《著作权法》对商家提起诉讼,要求商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中介平台,应当尽到审核责任,确保商家所销售的商品没有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如果电子商务平台未能履行审核义务,著作权人还可以要求电子商务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然而,这类侵权案件的处理相对复杂。
首先,著作权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商家销售的商品侵犯了他的著作权。
其次,商家可能会提出一些辩护理由,例如声称购买了合法授权的电子版书籍。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分析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要商业形态之一。
然而,与传统商业活动不同的是,电子商务涉及到了众多复杂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结合经典案例,对电子商务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中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应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电子商务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案例一:DoDo电商平台的交易纠纷背景:DoDo是一家知名的电商平台,帮助商家和消费者便捷地进行交易。
然而,在DoDo平台上,经常会出现交易纠纷。
例如,一位消费者在平台上购买了一款电子产品,但收到商品后发现与描述不符,要求退货退款。
电子商务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平台应当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商品信息,并保证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如果商品与描述不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并由平台承担相应责任。
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DoDo平台未能履行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商品信息的责任,商品与描述不符,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根据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并可以向平台追究责任。
解决方案:平台应立即处理消费者的退货退款请求,并对此次纠纷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如果是商家提供了虚假信息,平台应将其列入黑名单,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另外,平台还应加强对商家信息的审核,提高商品质量。
案例二:Apple与中国消费者的售后服务纠纷背景:Apple是一个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但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却曾经因售后服务问题引发一系列纠纷。
消费者反映Apple的产品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但售后服务不及时,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电子商务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应当履行诚实信用、诚实交易、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基本义务。
如果消费者在保修期内遇到问题,经营者应当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Apple未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根据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有权要求修理、更换、退货等权益,而企业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商务的法律案例解析(doc 10页)案例一:美国博库股份有限公司诉北京讯能网络有限公司、香港汤姆有限公司案原告诉称其得到作家周洁茹的许可,获得在全球范围内独家以国际互联网络、光盘、磁盘等电子出版物形式使用周洁茹创作的作品的权利。
原告在获得许可授权后发现,被告汤姆公司在其开办的网站上登载了周洁茹两部小说集中的26篇作品,所登载的作品是由讯能公司提供。
两被告称:讯能公司受汤姆公司的委托,通过与北京市今日视点文化事务发展中心签订合作合同,合作为汤姆公司开办的网站进行文学频道设计及制作有关栏目。
根据合同约定,汤姆公司的网站与今日视点中心所属今日作家网的相关网页建立了链接。
本案涉及的周洁茹作品登载于今日作家网,汤姆公司的网站只是与今日作家网登载周洁茹作品的网页设置了链接,汤姆网站本身并没有实施登载行为,故两被告的行为并不构成侵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互联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和作品量巨大,如果要求设链网站在设置链接时必须承担无限的事先主动审查义务,无疑将会使网络服务提供者负担过重的义务。
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设置链接往往出于增加网站访问量的需要,而增加网站访问量又与网站经营者力图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密切相关,按照权利与义务应相适应原则,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设置链接时履行适当的注意义务也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法院认为,讯能公司与今日视点中心签订的合作合同中,向对方提出了明确的权利保证要求,据此,不能认定被告与登载该作品的网站之间对登载传播原告享有专有使用权的作品行为存在共同的主观故意。
在得知原告起诉内容后,被告亦及时采取了停止链接措施,因此被告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简评:法院判决说理充分,除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明知被链接的内容属于侵权而仍然以设置链接的方式提供传播条件,或者在得知权利人提出警告后仍拒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所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外,设置链接的网站不承担过多的法律责任。
下一案例也验证了这一观点。
案例二:刘京胜诉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2000年10月,原告刘京胜在上网访问被告搜狐公司的搜狐网站时,发现通过点击该网站“文学”栏目下的“小说”,即进入搜索引擎页面。
根据页面提示顺序点击“外国小说@(5064)”、“经典作品(86)”、“唐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译本序言”后,可在页面上看到其翻译作品《唐吉诃德》。
于是,原告刘京胜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明确要求被告断开与上载其翻译作品的网站的链接。
而被告以搜狐网站只是与相关网站有链接关系,并未上载原告翻译作品,法律未规定链接是侵权为由拒绝。
被告一周后断开链接。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对《唐吉诃德》享有翻译作品著作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作品,是对著作权的侵害。
当得知侵权行为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任何与该侵权行为或结果有一定关系的人,都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侵权结果扩大。
被告向公众提供搜索引擎服通过搜索引擎与侵权网站发生了临时链接,其虽然难以控制搜索引擎的特定搜索结果及其附带的临时链接,但完全有能力控制对特定网站或网页的链接。
被告收到起诉书后,没有及时断开链接,使侵权结果得以扩大,起到了帮助侵权人实施侵权的作用,应当承担侵权法律责任。
简评:上网者通过链接获取的网上信息存在侵权问题时,一般应当追究上载该信息网站的法律责任,提供搜索引擎链接服务的网络经营者不承担侵权责任,因为网站经营者无法对搜索引擎搜索到的信息先行判断是否存在侵权。
但是,如果该网站经营者明知其他网站网页上含有侵权内容的信息,还继续提供该种服务,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当然也有相反的案例。
案例三:叶延滨诉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案原告系《路上的感觉》一书的著作权人, 2001年1月2日,原告发现多来米黄金书屋网站未经原告许可,擅自刊登了该书,被告进行了链接。
原告为此致函被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但被告却置之不理。
使用被告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路上的感觉叶延滨”,检索原告的作品,是通过网页全文检索系统检索到其他网站编排的页面的相关信息后与该页面生成临时链接实现的。
这种相关信息,仅限于关键词“路上的感觉叶延滨”等特定的信息,而不包括作品本身;这种相关的网页,并不排除其他含有类似的相关信息的网站的网页,而且网页的内容也不限于原告的作品;这种临时链接,并不在数据库中作永久保存。
因此,这种检索服务,并不等同于作品的使用。
因此,驳回原告叶延滨的全部诉讼请求。
案例四:Leslie Kelly诉Arriba Soft Corp.案原告Leslie Kelly拍摄了许多美国西部的照片。
这些照片有的放在Kelly 的网站上,有的放在其授权的网站上。
被告Arriba Soft Corp.是搜索引擎经营商,该搜索引擎是以小的图片形式来显示搜索结果,被告通过采用链接和视框技术展示原告完整图片,用户通过点击任何一个被称为“拇指”的小图片,就可以看到一个和原来的图片一样大的图片,被告在展示图片的网页上还注明该图片的来源。
当原告发现他的照片是被告搜索引擎图片数据库的一部分时,就向法院提起了侵权之诉。
法院认为被告虽完整地复制原告的图片,但这些图片是以“拇指”图片形式存在,因此其起到与原告原始图片完全不同的功能,被告的使用并不是替代原告的使用,因此在搜索引擎中对“拇指”图片的制作和使用是一种合理使用,但是这种展示大的图片的行为则侵犯了原告所享有的公开展示其作品的排他权利。
简评:图片在互联网上的运用非常广泛,很多搜索引擎商因此开发出专门搜索图片的搜索引擎,通常也是在搜索结果中显示缩略图,点击可以看到大图。
搜索结果由于并不构成侵权,因为它事实上并不复制图片,只是链接了相关图片,然而正因为如此,点击缩略图就可以看到大图,使得访问者可以避开他人网站首页直接浏览图片,而且无须浏览与图片相关的其他信息,从而损害了原网站所有人的权益。
与此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案例五:雪特蓝时报诉雪特蓝新闻报案在被告发行的电子版报纸中,逐字复制了原告的新闻标题,同时以链接的方式,使读者可以直接到原告的网站阅读该新闻。
原告认为,被告的这种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原告的经济损失。
法院认为,原告建立网站发行电子版报纸,是因为看好网络广告的市场。
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链接的行为,当时虽未造成原告的经济损失,但长期看,必然造成原告的损失,所以判定原告胜诉。
案例六:北京金融城网络有限公司诉成都财智软件有限公司案原告诉称其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合作开设的金融城网站中发布经其独家绘制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外汇币种走势图”。
为开设此栏目,专门组织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制作了用于整理外汇数据的程序,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交易走势图”现已成为金融城网站最受欢迎的知名栏目之一。
被告未经许可,在其开设的财智网上越过金融城网站主页,直接对“交易走势图”建立链接,其行为足以使访问者误以为财智网是“交易走势图”的开发制作者,已构成不正当竞争。
被告承认曾对原告网站上的“交易走势图”设立链接,当得知原告公司不同意这种链接后,随即取消了链接。
在建立链接时没有对其做过任何修改,所以这种链接并不会导致访问者的误认。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一个网站所吸引的访问者越多,给其带来的相关经济利益就越大,所以经营者均在通过制作精彩、独特的内容以吸引访问者,同时也希望访问者记住发布这些内容的网站。
而这些独特的内容一旦被他人直接链接,访问者通过设链网站看到的内容已不能准确反映出制作者的身份,从而导致访问者误认,而这种误认的必然结果将是设链网站访问者增加而真正的内容制作网站访问者减少,最终使被链网站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对金融城网站主页以下的次页面内容进行深层链接,其行为违背了原告的意愿,应属不正当的经营行为。
简评:这也是一个深层链接的典型案例。
深层链接之所以构成侵权,除了法院分析的访问量因素外,还有网络广告等因素。
视框链接也存在相似的问题。
案例七: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诉全面新闻公司案被告在其网站利用视框链接技术为用户提供原告网站上的新闻与文章,使用者经全面新闻网站到原告网站浏览时,呈现的却是被告的网址、菜单及广告。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是一种利用原告网站的内容赚取广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而提起诉讼。
本案以被告停止侵权、双方和解结案。
案例八:华纳唱片公司诉音乐极限网案华纳唱片公司享有郑秀文相关曲目的版权,而这些歌曲均可以通过登录音乐极限网下载,华纳唱片公司并没有许可这种行为。
被告辩称,音乐极限网站上提供的是链接服务,而不是下载服务,不存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或传播涉案歌曲的行为。
经审理,北京市一中法院认为:本案中,虽然下载的歌曲并非来源于此网站,但网络用户在不脱离该网站页面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选中歌曲的下载,该过程足以使网络用户认为提供歌曲下载服务者为该网站,因此,被告所提供的内容下载服务构成网络传播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简评:与第一、二个案例中的被告一样,本案被告也只是提供了普通链接,但却因为下载服务自身的技术特点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前者点击链接只是进入他人网站,而后者却因为链接他人网站下载地址直接将歌曲提供给网络用户下载,因而其法律后果也不一样。
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律师苟峥嵘最近发现,云南万成律师事务所在其网站登载了他博客里的两篇文章,既没有注明他的名字,也没有注明来源。
“这明显属于侵权。
”近日,苟峥嵘向该律师事务所发去律师函,要求其通过四川省级媒体向他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2000元。
否则,他将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九:网站转载未注明文章来源今年1月,苟峥嵘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文章《律师收费标准为什么比法院贵得多》《律师当如诤友》。
1月24日,他在百度搜索时,发现云南万成律师事务所在其网站上登载了这两篇文章,注明来源是云南万成律师事务所。
苟峥嵘的博客首页上特别注明,欢迎各网站转载,转载应当注明作者姓名及文章来源,如果传统媒体采用,请及时通知作者并按规定支付稿酬。
昨日,记者在网上看到,云南万成律师事务所网站确实登载了这两篇文章,而且都没有提到苟律师的名字。
“作为律师同行,怎么能够随意侵权?”苟峥嵘说,律师事务所经常接触法律,应当更加遵守法律,出现这种行为不可原谅,必须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著作权法》规定,作者对作品享有署名权,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按照《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规定,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应当指明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
他认为,云南万成律师事务所已经侵犯了他的署名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一种剽窃行为。
“我要求律师事务所公开道歉并赔偿我精神损失2000元。
”苟峥嵘说,他已经通过特快专递向该律师事务所寄去了律师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