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以浙江湖州市埭溪镇为例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湖州小西街为例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湖州小西街为例

一、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含义较为广阔,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它进行的探讨、诠释也有所不同。

生态文明作为新的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进化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形态。

它不同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是工业文明达到一定阶段地球无法再支撑后出现的新的文明形态,衍生于工业文明中弊端的生态文明改造。

不同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思想。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一个城市地域独特的人文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演变与展现。

随着工业文明社会的衰败与生态文明社会的崛起,街区在保持原有态势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文明理念进行有机更新,满足现行生态文明社会的需求,使其产生新的活力。

相比国内,国外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时间较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政府1967年发布的《城市休闲法案》。

如今,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已经走过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能为其他国家提供较好的经验。

目前在国内已有某些学者将“生态文明保护”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了,如2017年,陈朔、姜斌和宋寿剑曾提出“要基于生态文明设计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小品进行再设计与解读,综合考量生态设计与环境小品的相关性”。

现如今从生态文明视角系统地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各个元素的研究还不算很多,大多都是孤立地进行改造,这提示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需要用联系的生态文明思维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建设。

二、湖州小西街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一)湖州小西街历史沿革湖州小西街位于浙江湖州,地处老城区核心地带,总建筑面积为3.26万平方米,依西苕溪入古城西清源门支流漕渎而建,在熙攘闹市之中独占一隅,历史上名门贵族、富商官宦聚居于此。

小西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街区,傍河而行,面街石门,临河楼阁,它的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湖州传统民居的样式。

历史上湖州大姓名家如许氏、温氏、莫氏、钮氏、冯氏都聚居于此。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理念——以浙江安吉县为例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理念——以浙江安吉县为例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理念——以浙江安吉县为例作者:陶一舟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4期【摘要】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背景下,如何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之下,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主要课题。

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对现有城市规划相关成果的进行分类梳理,从"山、水、城"的角度解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理念。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理念安吉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肩负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备的各项功能。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从对已经灭绝的古代文明的考古学结论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城市走向衰败的最初标志,往往并不是经济衰落,而是环境遭到破坏。

首先是对区域内的森林树木的过度采伐,导致水土大量流失,然后是农作物减少、人口被迫迁徙,最后才是文明自身不可逆转地衰落。

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我国城市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

这些新的机遇是在构建生态文明的框架之下,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1、安吉的生态区位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县域境内高山起伏,秀竹连绵,河谷盆地纵横分布。

西南部的龙王山海拔1587.4米,是黄浦江的源头所在地。

地势以西苕溪为轴成喇叭形,自西南山区向东北丘陵平原倾斜展开。

安吉县城范围内地形总体上呈三面环山、中间相对平缓、北面开口的"簸箕形" 盆地地形。

安吉所属的浙西北山地丘陵生态区是杭嘉湖地区水源供给地和浙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主导生态功能是保持和提高源头径流能力与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水土,是太湖流域重点保护的生态源头,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

安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

将新农村建设融入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探索——以湖州市为例

将新农村建设融入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探索——以湖州市为例

a d r r le o y tms n u a c s s e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r s e oo ia o rd r o s u t n o e o i itc u t s e g iu t r ;r r l r a a me y wo d : c l gc c ri o ;c n t ci fn w s ca s o n r i ;a rc l e u a e ;f r r l r o l y d u a
Co r d r Pl nn ng: Ca e S u fHuz u rio a i A s t dy o ho
G AO e . n I n mi E W n 1 g .B AN Xi . n ,F NG Jn fi i i- e
( . ol e fR sucs n ni n et c ne, aj gA r utrl n e i N nn 10 5 C ia 1C lg eor dE v om n Si cs N ni gi l a i rt af g2 0 9 , hn ; e o ea r e n c u U v sy, i 2 C lg gi l r, aj gA r utrl n e i , aj g2 0 9 ,C ia . o eeo r u ue N nn gi l a U i rt N n n 10 5 hn ) l fA c t i c u v sy i
r a ” r li g o c lgia o rdo s c nsr ce ur l ey n n e oo c lc ri rwa o tu td,a d i as r mo e hesr cu a p i z to nd s c O odi t n o r n n t lo p o td t t tr lo tmiai n a pa e C —r nai fuba u o

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_以浙江湖州市埭溪镇为例

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_以浙江湖州市埭溪镇为例
现行许多生态廊 道 规 划 偏 好 将“自 然 山 水 融 入 城市”,实际上生态 廊 道 如 果 通 过 建 成 区 内 部,不 但 会造成城市 建 成 区 的 过 分 离 散,增 加 开 发 成 本,还 增大生态廊道保持 一 定 宽 度 和 连 续 性 的 难 度,大 大 降低生态效应。
图 1 斑块与廊道关系图
李王鸣等: 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
城乡规划
续的生态廊道的前 提 下,可 将 可 行 线 路 均 反 映 在 设 计图纸当中,再 参 考 城 市 发 展 整 体 格 局、社 会 经 济 发展状况、当地植 物 分 布、生 态 通 道 现 状、因 自 然 灾 害而破 坏 的 植 被 修 复 状 况 等 具 体 城 镇 条 件 进 行 取舍。
分数 0 40
100 40 0
2. 3. 1 以生态斑块分析为基础
生态廊道 路 线 选 择 应 该 以 规 划 范 围 内 的 生 态 斑块分析为 基 础 ( 图 1 ) 。 生 态 适 宜 性 评 分 图 中,得 分最高的区域即生态斑块。斑块的规模没有上限 限制,但必 须 满 足 相 应 生 态 服 务 功 能 的 下 限 要 求。 斑块在生态廊道建构中有三点作用:①栖息地内的 斑块作为生态廊道 的 起 点 或 终 点,可 以 是 点、线、面 的任何形式,一个栖 息 地 内 也 可 能 同 时 有 几 个 起 点 和终点。②栖息地外的斑块作为生态廊道的中转 站。③评价 和 解 释 生 态 廊 道 承 担 何 种 特 定 的 生 态 服务功能。 2. 3. 2 缩短生态廊道在建成区内的长度
以上问题表明,科 学 有 效 的 生 态 廊 道 规 划 应 该 根据不同的城市规 模 和 生 态 状 况,明 确 生 态 廊 道 承 担 的 生 态 服 务 功 能 ,并 以 此 确 定 各 要 素 。

城市生态廊道的保护与利用_以台州市_心海绿廊_规划研究为例_钟卫华

城市生态廊道的保护与利用_以台州市_心海绿廊_规划研究为例_钟卫华

83【摘要】生态廊道在城市格局中发挥着积极的综合效益。

但是作为非建设用地,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一直缺乏明确的编制导则和管理条例。

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其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加剧了生态廊道的环境承载和控制压力,理论上的绝对保护与现实中的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在积极保护城市生态廊道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加以科学合理的适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规划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廊道;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orridor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city. While as the non-development land,there are no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plan of the corridor plan.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cities,the strong demand for land increases the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al load of the ecological corridor,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bsolute protec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in reality is growing.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curr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at how to make appropriate use of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KEYWORDS: ecological corridor of city;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城市生态廊道是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呈线状或带状空间分布,基于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形成的,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

湖州市绿地案例分析报告

湖州市绿地案例分析报告

湖州市绿地系统公园绿地案例分析专升本风景园林122 方启超摘要:每个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一座城市绿地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精神和物质的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两个特色要素。

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从城市自然景观、本土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三方面综合着手,来塑造城市特色。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特色全球化的进步、交通发达、信息的传播,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

全球性的文化浪潮席卷而来,我们正面临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击和融合。

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趋同”现象,其结果是城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城市空间单调乏味,这种现象正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趋同的体现。

在巨大的建设成就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日渐丧失的地域特色和日益平庸的城市面貌,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环境的归属感的失落。

路易斯•芒福德说:“人类城市的目标就是充分发展地域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与个性,对城市地域文化内涵的追求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赋予城市独具一格的性格特征,才能唤起市民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因其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受到广泛重视,它对城市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每个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一座城市绿地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本文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特色塑造意义入手,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特色塑造方法进行梳理和深入探讨,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过程中塑造城市特色提供理论基础。

目录一、市域及城市概况 (3)1.1地理位置 (3)二、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地系统的要求 (3)2.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3)2.2城市用地形态 (3)2.3城市结构 (4)2.3.1空间结构 (4)2.3.2功能结构 (4)2.3.3功能分区 (4)2.4城市总体布局 (4)2.4.1功能布局 (4)2.4.2中心区布置 (4)2.4.3交通组织 (4)2.4.4物流园区 (4)2.4.5生态绿地控制区 (4)2.5城市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5)2.5.1空间形态结构 (5)三、城市公园绿地案例分析 (5)3.1主题餐厅区 (5)3.2生态观赏活动区 (7)3.3文化休闲活动区 (7)3.4市民户外活动区 (8)3.5城市展演区 (9)一、城市概况1.1地理位置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宣城,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滆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湖州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

浙江省城镇生态河道建设模式研究

浙江省城镇生态河道建设模式研究
表 1 河边 道路铺 装材 料[ 2 1
材 料 土 运 用 种 植 野 草 等 地 被 植 物 可 增 有 自然 风 格 , 雨 时 步行 困 下 加 自然 风 格 , 用 黏 土 等 利 可 以提高防水性能 沙 普 通 城 市 不 适 合 有 透 水性 , 适 合 骑 车 , 行 不 步 时 不 费 力 石 需要高级路面 的场所 步行不费力 , 景观效 果好 木 砖 适 于 步行 道 步 行 不 费 力 . 柔 和 风 格 有 混 凝 土 一般 用于 步 、 兼 用 路 步 行 、 行 均 可 用 车 车 沥青 一般 用于步 、 车兼用路 步行 、 车行均可用 混 凝 土砌 块 适 用 于 一般 城 镇 的 场 所 表 面 可 以 作 各 种 饰 面
溪 , 州 余杭 塘 河 、 杭 古新 河 、 山河 、 沿 古荡 新河 , 卅1 瑞 塘 温 温 河、 石坦 河 , 宁波 西塘 河 , 以及 衢 州 、 州 丽 水 等 2 台 1、 2条 河 道, 了解 其 河道 水域 面积 、 系分 布 、 生态状 况 、 文 水景 水 水 人 观 资 源 、 岸情 况 。 果 表明 , 驳 结 目前浙 江 省 历史 文 化保 护 型
浙 江省濒 临 东海 , 有众 多河 流 , 拥 总长 度超 过 6万 k m,

保护和 复育河岸 自然植被 ・ 保护现 有的堰 . 高观 赏性 提
‘ 保 环 境 设 施 的 安 全 性 确
独特 的浙江 水 乡风 貌 为全 省的 经济 社会 发 展发 挥了 重要 的
作 用 。 是在 传统 河道 治 理 中 , 但 大量 水泥 、 钢筋 、 石块 等硬 质 材 料 的使 用 , 不但 增加 了 工程 投 资 , 而且 给 生态 环境 带 来了
保证稳定的水流 保 持 一 定 水 深 ・ 持 一 定 流 速 保

湖州典型特色小镇案例分析

湖州典型特色小镇案例分析

湖州典型特色小镇案例分析何为特色小镇?据介绍,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原镇区,也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园区等。

它通常聚焦于支撑浙江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

浙江省力争在3年时间内在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

这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特色小镇不是过去市区、镇区等建成区的补充,而是重新规划、相对独立的宜居宜业新区,必须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等‘三位一体’以及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

”市发改局体制改革科科长梅海忠说。

湖州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据了解,湖州市全市目前有11个小镇被列入国家和省级创建、培育特色小镇名单。

其中,莫干小镇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丝绸小镇、湖笔小镇、地理信息小镇、美妆小镇、新能源小镇、天使小镇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健康蜜月小镇、智能电梯小镇、影视小镇、智能电动汽车小镇等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湖州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党建工作新路径,推出“红色动力”计划。

针对特色小镇“一镇一业”的独有特质,湖州市因镇制宜地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构建了与特色小镇建设相适应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了在特色小镇规划时同步谋划党建工作,在企业注册进驻时同步登记党建工作情况,在考核验收时同步将党建工作作为获得优惠政策的重要参考标准。

同时,针对不同小镇在招引项目、集聚人才、吸引资本中的不同问题,也会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努力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真正实现帮助创业者解决‘成长的烦恼’。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我们还根据年轻党员比例高、创新能力比较强等特点,主动创新作用发挥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活动、‘单位+区域’互动、‘党员+群众’联动,切实发挥了党组织在推进土地征迁、项目落地、企业成长、维护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城镇生态格局研究

山地平原生态交错带城镇生态格局研究
华 文明繁 衍 、 展 的重要 区域 。 发
1安 宰 黄中' 山北, 平 _ 地河游 岭脉边 中原 西 秦 关 2阳 嚣享’ 秦, 嵩 靠行 . 簇 西 岭 临岳 太, 洛 依 东 南



甬尿
¨,
长 江下 游 的 宁 镇 丘 陵 地 区 , 靠 皖南 丘 陵 , 西 南 连太 湖 水 网 北接 江 淮 平 原 。
7阳 . 安
妻 部 势高低 依行 北' 西东, 太山 地 西
我 国的山地 面积 约 占国土 面积 的 三分 之 二 , 山 地平 原生 态交错 带 广泛 、 量 的存 在 。在 我 国 山地 大
* 金项 目: 基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目编 号 :0725 , 江 省 项 59 82 ) 浙 自然 科 学基 金 ( 目编号 : 192 1 ,08年浙 江 省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项 Y 004 )20 ( 目编 号 : 20 000 资 助 。 项 Y 0 849 )
有 老 河 口市 、 江 口市 、 樊 市 、 门 市 、 昌 市 、 丹 襄 剂 宜 石
S O E会议将 生态 交错 带 进 一步 定 义 为 “ CP 相邻 生 态
系统 之 间 的 交 错 带 ” 。 山 地 平 原 生 态 交 错 带 是 山
地生态 系统与平 原生 态 系统 之 间 的过 渡 地带 , 两 是 大生态 系统物质 与 能 量 的汇 聚 、 流 之 地 。该地 带 交
王 武:地 原 态 错 城 生 格 研 纪 山 平 生 交 带 镇 态 局 究
制相适 应 的城镇 空 间格局 , 对维 护地 区生态 平衡 , 实
现城镇 生 态安全具 有 重要意 义 。
氅强 穗随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以苏州市S228、广济北路沿线为例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以苏州市S228、广济北路沿线为例

2024年第4期现代园艺“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以苏州市S228、广济北路沿线为例王梦茜1,刘海潮2(1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2中园景观设计(苏州)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摘要:以苏州市S228、广济北路沿线为例,探讨了“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

通过分析场地的现状交通、绿化环境、水文特点、景观与配套设施、建筑情况,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现代农业为根本、以生态游憩为补充、以多元融合为途径,提出“一园、三区、二十四景”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从修复场地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连接田园与自然的对话,重建漕湖水畔的生态绿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以期为今后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城市双修;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边缘区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导致城市出现功能混乱、生态环境退化、文化缺失等问题。

同时,城市边缘区具备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城市更新和修补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1]”。

“城市双修”是指通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来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在生态修复方面,通过对山体、水体和绿化的宏观修复及对城市破碎的生态网络的修复与更新,可以恢复城市边缘区的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而且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修补方面,通过对城市多方面、多层次、多网络的修补,如交通网络的织补、功能网络的拼贴、设施网络的完善和文化网络的延展等,可以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特色,不仅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0110316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管理

20110316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管理

选址 因素
多方案比较 研究
沿线相关规划衔接分析
项目选址影响评估
研究结论和建议
建立选址研究与工可研究的协调机制, ——面向可实施的规划选址
与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衔接 与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衔接
楠溪江 雁荡山
建立选址研究与工可研究的协调机制, ——面向可实施的规划选址 与乐清市雁荡旅游小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 •
国家和省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名村等区域内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核发权 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 浙政发〔2006〕40号 见》(浙政发〔2006〕40号)
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和 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 建设项目的选址,须经省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 依法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各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和市县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由同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选址意见书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城市、县人 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项目所在地的 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及省有关 部门批准、核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 和可能严重影响环境、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 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前,应当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城市、县人 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重大建设项目的范围由省人民 政府确定。

城市周边农民居住社区规划设计探讨——以浙江湖州汲道农民居住社区为例

城市周边农民居住社区规划设计探讨——以浙江湖州汲道农民居住社区为例

f o J  ̄oF r r Ca ka ame s m-
le t e t f i syl 宕go ls i po l a i m rvetequ l rr ll an ui u t  ̄ bf c … h a时 uaI 怡 db l as saia e 。 d
呻 H ■H删 Su a e Resd n ilomm u i orami s Pln n n De in bu nara. ie t ac nt yf f en a niga d sg
口 . 爸
城 市 周 边 农 民 居 住 社 住社 区为例
缨 ,沈 建 华 , 刘 烨 辉


[ 摘 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边地 农民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成为新的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 容。 浙江 省湖 州市 设道 农民 社 区规划 以 “ 生活 环境 保罄 生态 本底 生活方 式保 持 乡村特 色 、生 活质 置保证 城 市 水平 ”为 基本原 则 ,为城 市 周边 农民 建成 符台 当地农 民 居住 习惯 保 证农 民生 活质 量 ^居 环境 良好 可 持 续 发展 的新 型社 区 。
与城市绿肺在视觉上达到最直接 的淘通 其次是规划开放的村落布局。由于考虑到
农民对住宅朝向的要求较高,不喜欢住宅 错位,希望步行系统直接与住家联系的居 住 习伉 住宅严格按照行列式布置,实现
2 1 态本庶 环境的保 留 .生
2浙 江 湖州 汲 道 农 民居 住社 区 规划 由于城市周边地区农村尚未完全城市 套型环境的均好性 、统—叫 。通过楼房的 生 设 计实 践 化,还没有受到 “ 城市病”的侵扰,生态 疏密排歹 形成碌带,从而界定组固空间。 崃


度假区绿道网络规划设计——以湖州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为例

度假区绿道网络规划设计——以湖州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为例
图1. 长田漾绿色小镇规划结构图 3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绿道系统规划 3.1.规划原则 1)生态化原则 充分结合现状地形、水系、农田等自然资源特征,保护生态用地和农耕用地,适度开发建设用地,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绿道 充满 “浓郁的绿色气息”。 2)连通性原则 绿道系统与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相协调,串联多个主要景点及周边聚落,整体呈有序网络,实现各区域慢行交通的便捷可达。 3)人性化原则 突出以人为本,绿道充分衔接出入口、收费口、停车场、电瓶车接驳站、游船码头等设施,实现绿色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打造“全天 候、无障碍”的慢行通行环境。
度假区绿道网络规划设计——以湖州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为例
发表时间:2018-09-12T16:07:02.8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作者: 佟晶晶 [导读] 摘要:本文以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为例,阐述了度假区类型的绿道网络规划设计的思路及方法,在度假区以“天下和”为主题概念 确定后,将“和”字书法融入到项目基地内,并创新性的以“和”字边界作为景区绿道系统的主骨架,辅以向外延展的藤蔓绿道体系串接各个 原生聚落、衔接初入口及外部交通设施,实现外部机动车交通与内部慢行交通的无缝衔接,营造景区内部绿色低碳的慢行出行环境。
图7. 长田漾绿色小镇交通型绿道道路横断面图
图8. 长田漾绿色小镇生活型绿道道路横断面图 5.2. 生活型绿道 空间分布:社区内部 空间特征:在社区内沿机动车道两侧呈格网式布置,与环形交通绿道相连,并建构社区内部交通生活网络。 作用:满足社区内居民慢行出行及日常生活服务需求。 功能:承担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 宽度:机动车道宽度6m,沿机动车道两侧设置2m宽绿道。 设计策略:根据周边功能需求针对性设计,如区分活力商业街与住区林荫道等。 植物配置:活力商业街行道树为落叶乔木银杏,住区林荫道行道树为香樟。 街道家具:活力商业街内充分发挥街道家具营造商业氛围的作用,造型独特,吸引力强。住区林荫道街道家具朴素大方,服务便捷。 5.3.综合型绿道 空间分布:收费景区内 空间特征:“和”字形布置+藤蔓式布置 作用:“和”字绿道为景区内的交通廊道和观光廊道,并承担一定的后勤及消防作用,藤蔓步道串联景区外各聚落及社区组团。 功能:承担以自行车、步行和观光电瓶车为主的慢行交通。 宽度:“和”字绿道宽度6m,且局部结合风雨廊进行设计,风雨廊位于“和”字绿道中心区,由传家小镇经棕榈花园延伸至绿色农场区 域,呈双廊结构,主廊宽度6m,辅廊宽度4m均为纯步行系统;藤蔓步道宽度4m。 设计策略:结合地景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形成高空俯视的大地坐标;绿道内侧栽植水杉等落叶色叶树种,绿道外侧为农田、地被、水 域等,30-50m范围内不栽植乔灌木以突出“和”字字形。 植物配置:“和”字步道及藤蔓步道,结合所在景点区域的植栽,不做单独设计。 街道家具及标识系统:沿路设置导向性标识,并于各区入口设置醒目的标识及导览牌等。重要节点配合灯光夜景及街道家具设计突出 景点特色。

乡村绿道的设计初探——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绿道设计为例

乡村绿道的设计初探——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绿道设计为例

乡村绿道的设计初探——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绿道
设计为例
董璐
【期刊名称】《设计》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乡村绿道建设是未来城镇生态发展中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乡村绿道设计为研究范本,在现有的生态绿化系统为基础条件依托的前提下,结合本地现有优势资源,进行乡村绿道建设.在案例中分析了乡村绿道网的设计规划方式和长远规划效应,为绿色城镇建设起到了的积极作用.
【总页数】2页(P150-151)
【作者】董璐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18
【相关文献】
1.田园城市景观绿道设计初探——以新津县兴义镇绿道设计为例 [J], 王毅
2.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浙江乡村绿道设计——以嘉兴市姚庄镇为例 [J], 董璐
3.基于滨海乡村特征的绿道景观规划设计以大亚湾绿道小桂湾段为例 [J], 胡朝晖
4.乡村绿化道路规划设计探讨——以汉阴县双河口镇绿道为例 [J], 胡小凯;吴昱涵;梁园芳
5.基于乡土资源价值最大化利用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以姜家镇十里水果长廊绿道为例 [J], 卜昌荣;陈漫华;陈佩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范文

《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本文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深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德清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1.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德清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

通过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明确各村庄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

2. 产业振兴,绿色发展德清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农业、旅游业等。

同时,注重绿色发展,推动产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3. 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水平。

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4. 文化传承与保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德清县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

通过挖掘和传承当地文化,弘扬乡村文明,提升乡村软实力。

三、德清县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当前德清县在资金投入方面仍存在一定缺口。

2. 人才短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而当前德清县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3.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随着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增大。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 引进和培养人才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和技能。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4. 创新发展模式探索适合德清县实际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如生态旅游、农业休闲等,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廊道设计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廊道设计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廊道设计研究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乡村作为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重要基地,其美丽乡村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生态廊道设计,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对乡村景观的美化,更是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美丽乡村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地方文化传承。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有效的生态廊道设计能够增强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服务功能,并促进可持续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时,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顽强性和复杂性。

农村地区往往自然而然地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为其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乡村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单一化、人口外流等问题。

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有效整合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

生态廊道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为促进生物物种迁徙、繁殖以及栖息而规划和建设的绿色通道。

它不仅能增强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还能为居民提供休闲与娱乐的空间,对生态环境保护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廊道可以链接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网络。

设计有效的生态廊道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评估。

首先要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同时,要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了解各类生物种群的分布和数量。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廊道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真正构建适合当地特点的生态廊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植物组合至关重要。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原生性、抗逆性、观赏性等多重因素,以确保植物能够在该区域良好生长,并发挥生态功能。

通过合理布局植被,不仅能美化乡村景观,并且能提供食物及栖息空间,促进周边动物群落的发展。

生态廊道还应融入人文元素,以增强居民对这一项目的归属感。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路径转换研究——以浙江湖州为例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路径转换研究——以浙江湖州为例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路径转换研究——以浙江湖州为例滕琳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40)011
【摘要】湖州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起步早、发展快.近年来,湖州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凸显,制约了美丽乡村的长效健康发展.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从巩固现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出发,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凝聚建设合力,破解发展难题,以期推动湖州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建,并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换.
【总页数】6页(P14-19)
【作者】滕琳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协同关系——乡村振兴视角下浙江湖州的实证研究 [J], 付洪良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浙江湖州市为例 [J], 侯子峰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路径探析——以浙江K区“五星3A”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 [J], 沈丽丽
4.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析
——以汉中市勉县莲水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J], 陈乔
5.基于“景村融合”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分析——以山东省长岛县北长山乡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J], 张春晓[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宜居 绿色湖州

生态宜居 绿色湖州

生态宜居绿色湖州
佚名
【期刊名称】《国土绿化》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江苏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之美誉,历来以山水清远、环境优美而著称。

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总人口259万,
【总页数】6页(P2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伦理意蕴——以湖州打造宜居城市为例 [J], 钱晓燕
2.绿色金融创新支持湖州市传统产业升级的"湖州路径"研究 [J], 肖汉杰;鲍舒燕
3.湖州:"五步法"助推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J], 龚辛陶;刘登高;吴佳栋
4.绿色信贷促进绿色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J], 李敏;郭倰宏;戈伟健;石岿然
5.让绿色发展引领新时期乡村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J], 周岚;汪晓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州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研究

湖州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研究

湖州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研究
鲍依蓓;谢恩普
【期刊名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2)1
【摘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来评价湖州市的耦合协调度;运用熵权法来确定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评价指标权重,并测度了发展水平指数;还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两者之间的耦合性。

结果表明:2010-2020年,湖州市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均呈上升趋势,已经从2010年的轻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除2013年属于磨合阶段外,其他年份均处于高度耦合的良性发展状态,近几年则处在优质协调阶段。

因此,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必须切实采取加强顶层统筹、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旅游特色等措施。

【总页数】7页(P82-88)
【作者】鲍依蓓;谢恩普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F291
【相关文献】
1.旅游引导的乡村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以环庐山游憩地带乡村城镇化为例
2.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策略探析
3.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研究4.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为研究区域5.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宁皇凳竺譬曼蔓?黧芋苎要兰。.山,陆日曲。 埭溪镇具有独特景观,镇内的山地丘陵是整个
。“…釜于~以…上一分析~,…埭…溪镇…生~态~廊道…规一划…方案…采。用
万方数据
城乡规戈li
李王鸣等: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
田4埭溪镇生态廊道规划示意图
圈3 埭溪镇生态适宜性评价
“三绿心,三走廊”的生态网络格局(图4),选取栖 息地内部的将军山、凤凰山、白石坞山作为生态廊 道端点;铜山、陈开塔、白旗山、桥顶山、百架顶等作 为生态廊道中转站。3条生态廊道分别是:(1)将军 山一铜山一陈开塔一白石坞山;(2)白旗山一桥顶 山一百架顶一陈开塔一白石坞山;(3)白旗山一凤 凰山一白石坞山。 3。3 生态廊道宽度的确定
现行许多生态廊道规划偏好将“自然山水融入 城市”,实际上生态廊道如果通过建成区内部,不但
龛季譬竺皇譬璺譬的过分离散,学加开聋璺本.,孳 耋奎亨奎堂孳保持一定宽度和连续性的难度,大大
降低生态效应。
圈l斑块与廊道关系图
2.3.3 结合具体城镇条件进行取舍 生态适宜性评价图为生态廊道规划提供了多
种选择,可能同时有几条路线都符合要求:翼体操 作过釜;,羞确保采同爵箍i五乏高至;著二菜篷
万方数据
李王鸣等: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
城乡规莞!l
黧譬鎏鍪霪苎!茎竺定二量塞妻竺詈璧篓要:氅和竺毳置至至!:矍夏煮罂竺警巴。须羹=黜譬兰曼曼妻塞。耍苎耋:罂嬲竺三:研萼竺然究量;坝豢竺蕃。妻兰:只磊奎2主姜类鉴蒙荔型薹葛磊葛琶釜:篡墓臀茎姜薹差喜盖荔主耋云蒌蕃。:蒜花盖磊邑磊奋茹蓓嚣誊蓉磊≤裂苗篆葛雾兰磊3j答,lo委I/基:季yk军I质二:詈芏囊的1J:_
城镇生态廊道路线选择属于生态廊道规划的 宏观层面,其基本手段是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模 型,确定生态廊道路线。首先,运用GIS技术计算城 镇内各地段的生态适宜性(pixel suitability)。本论 文引用Paul Beier等"。研究模型,选取景观类型、地 形地貌、与道路的距离、海拔这4个因子对城镇进行 生态适宜性评价,各因子所占权重分别为40%, 30%,20%和10%(表1)。计算所得的生态适宜性 评分图,应从以下几个内容进行分析。
[2]Paul Beier,Dan Majka,Jeff Jenness.Conceptual steps for designing wildlife corridors[J/OL].WWW.corridordesign.org:13
一14.
[3]Paul Beier,Dan Majka,Shawn Newell,Emily Garding.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Wildlife Corridors[J].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2008,(1):3.
能主要是调节气候,同时防止城镇蔓延式发展。东 侧段由于通过建成区,该生态廊道不宜太宽,可沿 城市新建道路布置,宽度大于12m。南侧段应适当 放宽,控制在60~100m。 3.4生态廊道规划实施
表1是埭溪镇生态廊道各要素汇总。为了保证 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在经过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 时,建立生态通道是必须的措施。不同动物对于通 道的要求完全不同,没有一条通道可以适应所有的 动物。埭溪镇主要分布的小型野生动物,例如灰 兔、田狗、鹰嘴龟、狐狸等都是更适宜涵洞的环境。 因此。可以结合道路的排水沟,以涵洞的形式设计 通道,宽度在0.3—1m即可。另外,鸟类不需要设 置过道,而有蹄类动物喜欢较为开敞的过道,如果 要满足埭溪镇的糜鹿、山羊等有蹄类动物的迁徙,
获取城镇的生态保护区、经济林、农田、建成 区、水域等景观类型的分布状况,选择确定城镇内 的生态核心区以及断裂地带,以此为依据划分若干 栖息地。单个栖息地内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物种 生存的最低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稳定性。
2.2.2栖息地之间的物种一致性 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沟通栖息地
之间的生物流。因此,不同栖息地必须有较高的物 种一致性。如果不同栖息地的生态结构差异过大, 比如草原生态群落和森林生态群落之间就没有必 要进行城镇生态廊道连接与规划,需要在更大区域 的规划中予以考虑。 2.3 生态廊道路线选择
连续性
必须连续,建立立交、涵洞等手段。
4 结语 本文对生态廊道规划的研究为生态廊道的合
理设计提供依据,证明将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纳入城 乡规划体系当中是切实可行的。目前这方面的研 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如何将城镇建设和生态廊 道规划有效结合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官卫华,何流,姚士谋,叶菁华.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 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1,(1):51.
能参考相关研究给出较为适宜的宽度值。
某吾藩器簇蚕菇雾幂葛夏鼍:;磊最妥蔷巍,簇
3。~、。。孳要黧矍墨黧黧。}翌翌黧曼羔慧山照竺:一登多。誉…i羞菡一呙鬻面幂差舅巍麓蔷;墨葛黧谣三淼,差嚣磊i麓五主鬈菡
荸霉!裴蔓,紫量磐,夕墨髦要苎:要复。羔曼荞茹蓓舅至丢;蒜;磊蟊:高爵羞喜藉薹裳喜 平苎原耋与登山苎区笔过渡 竺地:带兰,娶龙里山警港、 :埭。溪甓港璧与j1箩04国 域道t2、:磊棼=’茗:南:函…夏~吾…羔…寿…岳…i。…地…。…i…磕1盖…丕…i…盖…夏。磊
根据各生态廊道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确定生 态廊道的宽度。 3.3.1 将军山一铜山一陈开塔一白石坞山:最主要 的生态廊道,起到保护无脊椎动物、小型鸟类、小型 哺乳动物的作用。虽然目前荒山较多,但是“退耕
还林”的政策的推行给该条生态廊道建设创造了条 件。生态廊道构成应为本地乔木,宽度一般应达到 100米,要求占到整条廊道的90%以上,个别通过道 路的路段可减少至12m。 3.3.2 白旗山一桥顶山一百架顶一陈开塔一白石 坞山:该生态廊道线路较长,从老虎潭水库东边穿 过。综合考虑老虎潭水库未来的旅游功能的开发, 可以适当放宽生态廊道。部分生态廊道可以沿着 道路设计,宽度至少60m。在途中的陈开塔、桥顶 山、百架顶放宽,直径大于300m,尽量满足生态多 样性。 3.3.3 白旗山一凤凰山一白石坞山:该生态廊道是 辅助廊道,位于埭溪镇建成区东南侧。生态服务功
以上问题表明,科学有效的生态廊道规划应该 根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和生态状况,明确生态廊道承 担的生态服务功能,并以此确定各要素。
2生态廊道规划难点与策略研究
2.1 不同空间尺度下生态廊道功能认知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廊道的定义有很多,虽然
在细节方面很难达成一致,但其基本内涵较为统 一,即生态廊道是异于周边基质环境的狭长型地 带,是生态系统中实现各类栖息地在空间上有效连 接的线性或带状生态空间类型。
生态廊道规划实践中保护目标空泛、定量控制欠缺等问题,论文提出了生态廊道识别与定量化设计的技术方法。与潜在生态风险,确定生态廊道的数目、构成、宽度、连续性等各要素,实现优化城乡生态 格局的预定技术目标。
【关键词】生态廊道;生态廊道规划;GIS;栖息地;城乡生态格局;生态风险
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开 始实施,要求规划研究对象扩大到城市及其周边乡 村,规划理念从基于满足人类活动需求的建设用地 主导架构转向满足维护城乡生态廊道完整性的空 间开发利用框架。这一转变提供了城乡规划与生 态规划一个相近的空间尺度,为生态廊道规划融入 城乡规划创造了统一的研究对象。城镇生态廊道 规划也不再依附于个别章节或专题,而成为城乡规 划的重要内容和进一步展开规划研究的前提。 1.2 问题——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现状
目前就我国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的现状来看,上 海、西安、哈尔滨、沈阳、杭州、天津、南京、广州、郑 州等都提出了生态廊道规划的设想¨J。但已编制 的生态廊道规划存在明显缺陷。例如生态廊道以
注:文章被2009年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收录
道路为基础架构,忽略了作为隔离交通噪声及废气 的道路绿化和作为生物通道的生态廊道的区别,将 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廊道建设完全等同起来;又 如,对生态廊道宽度的规定缺乏科学依据,在城市 土地稀缺的情况下,这种划定较为随意;再如,许多 生态廊道规划空有几条几带的大框架,忽视每条生 态带的连续性等等。
城市发展研究17卷2010年3期Urban Studies V01.17 No.3 2010
75
万方数据
城乡规期
李王鸣等: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
生态廊道的空间尺度是生态廊道规划的基础和 前提。 2.2 生态廊道与栖息地的关系认知
栖息地是生态学概念,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 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 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而生态廊道的作用就 是通过连接栖息地,提高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维持 物种多样性。因此,开展城镇生态廊道规划前,必 须首先识别城镇内的栖息地是否满足生态廊道规 划的基本条件。如不满足,则不适宜在该城镇尺度 下进行生态廊道规划。栖息地识别有两个基本 原则‘3|: 2.2.1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断裂的栖息地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I 背景——城乡规划理念的转变 从规划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廊道规划在城乡规
划的空间布局、景观风貌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等内 容中有所涉及;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廊道规 划是提高栖息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城乡生态 格局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生态廊道规划是规划 学和生态学的结合。但是,对于生态廊道的研究, 城乡规划侧重于人工环境,生态学侧重于自然环 境,两者缺乏共同的物质平台。
裹1 设计要素 数目 构成
宽度
埭溪镶生态廊道规划要素
建议 至少保留东西两侧的2条生态廊道,建议保留 3条。
埭溪镇目前的退耕还林政策主要是栽种毛竹、茶树 等经济作物。应保留1条lOOm以上的乔木带,可 利用河道、田间树篱、道路或高压走廊两侧设计。
埭溪镇的生态廊道仅承担通道的作用。满足无脊 椎动物,小型鸟类。鱼类。小型哺乳动物等的移动。 90%的生态廊道必须达到60m,条件允许的地方保 证大于100m。为了满足最基本的防止污染的作 用,通过建成区等建设区域宽度也必须大于11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