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
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与搅拌器的设计
02
涡轮搅拌器
适用于高黏度液体或需要高剪切 力的场合,通过旋转涡轮叶片产 生强大的循环流动和剪切力。
04
螺带搅拌器
适用于需要大面积混合的场合, 通过旋转螺带来实现大面积的循
环流动和混合。
搅拌器功率与转速
功率选择
根据搅拌液体的性质、黏度、混合要 求以及容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搅拌器 功率。
转速设定
02
综合考虑沉淀池和搅拌器的性能 参数,如处理量、能耗、占地面 积等,进行优化配置。
沉淀池与搅拌器的运行维护
01
定期检查沉淀池和搅拌器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 常运行。
02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沉淀池和搅拌器的运行参数,以 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降低能耗。
03
对沉淀池和搅拌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 用寿命。
根据搅拌器的类型和功率,设定合适 的转速,以实现最佳的混合效果。
搅拌器材料选择
耐腐蚀性
01
选择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工程塑料等,以适应污水处理
中的各种酸碱环境。
耐磨性
02
对于需要高剪切力的搅拌器,应选择耐磨性好的材料,以提高
使用寿命。
经济性
03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价格合理的材料,降低成本
斜板式沉淀池
利用斜板增加沉淀面积,提高沉淀效率,适用于处理 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污水。
沉淀池尺寸与结构
池长与池宽
根据设计流量和沉淀效率确定,一般长宽比为 2:1至4:1。
池深
根据污水水质和沉淀效果确定,一般深度在2-4 米之间。
进水口与出水口
合理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以减少短流和扰动。
沉淀池材料选择
04类型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一、设计概述高效沉淀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的设施,其设计目标是通过优化池体结构、水流流态和污泥沉淀等方面的因素,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和污水净化效率。
本设计方案将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一种高效、稳定且易于维护的沉淀池设计方案。
二、设计要点1、池体结构:为了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我们将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结构。
这种结构简单、稳定,且在实际应用中表现良好。
同时,我们将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增强池体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进水口设计:进水口的设计需考虑均匀分配进入沉淀池的污水,以避免流速不均对沉淀效果产生影响。
我们将采用宽堰进水方式,并在堰口设置挡板,以实现污水均匀分配。
3、出水口设计:为了防止已沉淀的污泥被水流带出,我们将设置虹吸出水口。
通过虹吸作用,出水口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速度,避免已沉淀的污泥被带走。
4、排泥口设计:排泥口的设计需考虑排泥的及时性和均匀性。
我们将设置多个排泥口,分布在沉淀池的底部,并使用旋转式排泥阀,以实现均匀排泥。
5、曝气系统:为了提高污泥的活性,我们将设置曝气系统。
曝气系统将通过均匀布置在沉淀池底部的曝气管进行曝气,以提高污泥的生物活性。
6、控制系统: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我们将设置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将包括液位传感器、流量计、pH计等设备,以实现对沉淀池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三、具体实施方案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做好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基础处理等工作。
2、池体施工: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池体施工。
先进行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然后安装池壁和顶板。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池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3、进水口施工:在池体一侧设置宽堰进水口。
进水口应保持与水平面垂直,以保证污水能够均匀分配。
在堰口设置挡板,以避免水流直接冲击沉淀池底部。
4、出水口施工:在池体另一侧设置虹吸出水口。
虹吸出水口应保持与水平面平行,以避免对已沉淀的污泥产生扰动。
在出水口处设置挡板,以防止已沉淀的污泥被水流带出。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竖流沉淀池是指在沉淀池中水流的形式主要为垂直方向,其结构型式为圆筒形或梯形,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沉淀、清除,同时也有污泥贮存的作用。
2、参数计算
(1)池底角α应满足θ≤30°,最好为18°~25°。
(2)池底距离:当水流速小于0.1m/s时,可以考虑安装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0.7m;当流速大于0.1m/s时,可以考虑改善设备或设置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1.2m。
(3)管线内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内径可以确定为500mm~1000mm。
(4)池容量:可以根据污水日处理量来计算,一般池容量需大于日处理量的1.3倍。
3、主要工艺
(1)沉淀过程:污水进入沉淀池,污染物粒子在水力作用下不住自行沉淀到池底,沉淀过程可以分为凝聚期和沉淀期。
(2)搅拌过程: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粒子之间的质量交换,增加沉淀率,减少污染物污泥的污染量。
二、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斜管沉淀池是指,污水流入池中时,水流流向以倾斜斜管形式排列的深池,沉淀介质渗滤下来,在池底形成活性污泥后排出。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案例(附图纸)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案例(附图纸)
设计案例:平流式沉淀池设计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为Qmax=720m3/h,设
计人口数为N=10万人。
为此,我们试图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首先,我们取沉淀时间t=1.5h,表面水力负荷
q=2m3/m2·h,排泥间隔2d,人均干泥量25g/人.d,污泥含水
率95%,水平流速v≤5mm/s,取4.63mm/s。
在沉淀区方面,我们可以计算出面积为360m2,有效水
深为3m,有效体积为1080m3,长度为25m,总宽度为14.4m,池子格数为3格。
此外,我们校核了尺寸比例,长宽比为5.21,长深比为8.33,均满足设计要求。
在污泥区方面,我们计算出污泥所需总容积为100m3,
每格池子污泥量为34m3.然后,我们确定了污泥斗的尺寸和容积,包括泥斗倾角为60度,斗底尺寸为0.5×0.5m,上口为
4.8×4.8m,泥斗高度为3.75m,泥斗容积为32.11m3.此外,我
们还计算了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的高度和体积,分别为
0.202m和14.45m3.最后,我们计算出实际存泥体积为
46.56m3,满足要求。
最后,我们确定了沉淀池的总高度,包括超高h1为0.3m,有效水深h2为3m,缓冲层高度h3为0.5m,污泥区高度h4
为3.952m,总高度H为7.752m。
沉淀池设计
反射板直径d2=1.3 d1=2.05m
(2)沉淀区面积
取表面负荷q’=2.52 m3/m2·h,上升流速
v=2.52m/h=0.7mm/s
A= qmax/v=46.43 m2
(3)沉淀池直径
D 4( A f ) 4(46.43 1.08 7.8(m)( 8m)
1000
式中:S——每人每日的污泥量,L/d·人,可参考
表10-8;
N——设计人口数,人;
T——污泥贮存时间,d。
(8)沉淀池的总高度h:
h=h1+h2+h3+h4
= h1+h2+h3+h′4+h″4
式中:h1——沉淀池超高,m;一般取0.3m;
h2——沉淀区的有效深度,m;
l1-梯形上底长,m
部分污泥容积(V2/m3)
V
l1
l2 2
h4b
l2-梯形下底长,m h 4-梯形的高度
例一:Qmax=43200m3/d,设计人口25万 人,沉淀时间1.5h,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求二沉 池各部分尺寸。
解: (1)池总面积:
设表面负荷q=2.0 m3/m2·h。设计流量
(5)沉淀池的总宽度b;
b=A/L
(6)沉淀池的只数n:
n=b/b′
式中:b′——每只沉淀池的宽度。
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30~50m,为了保 证污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4,以 4~5为宜。
(7)污泥区的容积。 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总容积V: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沉淀池是用于将悬浮物质沉淀下来并从水中清除的设备。
它是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1.理论沉淀时间计算理论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根据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来计算理论沉淀时间,可以使用斯托克斯定律:V = (gd^2(ρp-ρf))/(18μ)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颗粒的等效直径,ρp是颗粒的密度,ρf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黏度。
根据所需的沉淀效果,可以根据V计算出理论沉淀时间。
2.设计池体尺寸池体尺寸的设计主要包括沉淀池的水面面积和深度。
水面面积的设计通常根据所需的处理能力来确定。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A=Q/(VS)其中,A是池体的水面面积,Q是流量,VS是水面上游速度。
根据经验值,流速通常为0.15-0.3m/s。
沉淀池的深度会影响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深度在1.5-4米之间。
较高的深度可以增加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提高沉淀效果。
3.污泥容量计算污泥容量是指沉淀池中可以存放的污泥的量。
可以通过计算沉淀池的有效体积来确定污泥容量。
沉淀池的有效体积可以通过计算沉淀池的总体积减去污泥底板的体积来得到。
V=A×H其中,V是沉淀池的总体积,A是水面面积,H是深度。
沉淀池中的污泥一般采用泥底流出方式排除。
泥底板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泥底板的面积与高度来得到。
4.污泥泵排泥时间计算污泥泵排泥时间是指从沉淀池中排泥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污泥泵排泥时间可以通过计算泥底板上沉淀的污泥的总质量与泵的排泥能力来得到。
T=M/(Qp)其中,T是排泥时间,M是泥底板上沉淀的污泥的质量,Qp是泵的排泥能力。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沉淀时间、池体尺寸、污泥容量和污泥泵排泥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沉淀池的合理设计,提高水处理效果。
对于具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水质特征、处理工艺和设备的选择等因素。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高效沉淀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有害微生物等,提高水质。
本文将介绍高效沉淀池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原则、特点、应用场景、技术参数、设计流程、运行管理等方面。
一、设计原则高效沉淀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地形,减小土地占用面积;2、充分考虑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保证沉淀效果;3、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更高要求;4、注重环保,减少噪音、恶臭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考虑工艺操作的简易性和灵活性,方便维护和管理。
二、特点高效沉淀池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了斜板沉淀池技术,增加了沉淀面积,提高了沉淀效率;2、集成了悬浮生物预处理技术,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有害微生物;3、可根据水质、水量等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满足不同需求;4、出水水质稳定,可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5、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
三、应用场景高效沉淀池适用于以下场景:1、工业废水处理,包括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行业;2、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出水水质;3、水体修复和治理,改善水环境。
四、技术参数高效沉淀池的技术参数包括:1、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达每小时数吨至数百吨;2、水质标准:根据国家排放标准或更高要求而定;3、沉淀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达数百平方米至数千平方米;4、停留时间:根据水质、水量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在1-3小时之间;5、维护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在数月至一年之间。
五、设计流程高效沉淀池的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设计任务和目标,收集相关资料;2、确定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3、设计沉淀池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4、设计设备选型和配置,包括泵、管道、闸门等;5、进行水力计算和参数优化,确定各环节的水流速度、停留时间等;6、设计沉淀池的内部结构,包括斜板、悬浮生物预处理装置等;7、进行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的环保和安全性能。
《沉淀池的设计》课件
4 沉淀池的进出水口及管道要求
设计合理的进出水口和管道系统以确保流体 的顺畅运输。
5 沉淀池的搭建和施工要求
遵循搭建和施工的标准程序,确保沉淀池的 正确建造和安装。
设计实例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设计实 例
描述一个成功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设计 实例,包括关键参数和工艺优化。
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沉淀池设计实 例
介绍一个针对工业废水特点设计的沉淀池方案,强 调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的技术策略。
维护和保养
1 沉淀池的定期2 沉淀池的维护
介绍日常维护工作,如监测水位、清除堵塞物等,以确保沉淀池的有效性。
3 沉淀池的保养
分享保养沉淀池的技巧和建议,包括水质检测、泥浆处理等,以延长沉淀池的寿命。
《沉淀池的设计》PPT课 件
沉淀池的设计 简介:介绍沉淀池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沉淀池的设计要点
1 设计前的考虑因素
2 沉淀池的尺寸和形状 3 沉淀池的材料和结构
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及数量、 处理量和处理效率、污染 物种类和浓度。
根据处理需求和场地限制 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形状。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 确保沉淀池的稳定性和耐 久性。
总结
沉淀池的重要性
解释沉淀池对废水处理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环保中的作用。
设计沉淀池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结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工艺、材料、结构等各个方面。
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
强调维护和保养对沉淀池长期运行的重要性,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根本要求有哪些平流式沉淀池外表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根本要求如下:(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外表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
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
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
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设计
沉淀池的运行和维护
运行管理要点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沉淀池的各项指标,如水质、水位、 流速等,确保正常运行。
排泥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排泥时间和排泥量, 保持沉淀池的清洁。
防止堵塞
及时清理进入沉淀池的悬浮物和杂质,防止堵塞。
维护保养措施
定期清洗
定期对沉淀池进行全面清洗,保持池体清洁 。
检查设备
设备故障
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当等原因造成,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设 备,及时更换老化部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式。
沉淀池的加药辅助设计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沉淀效果, 需要在沉淀池前投加药剂,如混凝剂 、助凝剂等。
加药辅助设计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药 剂、确定药剂的投加量、投加方式和 投加设备,以保证最佳的处理效果和 最小的药剂消耗。
加药辅助设计应根据污水的水质、处 理要求和药剂的性质进行选择和调整 。
CHAPTER
高效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池深、斜板角度、排泥方式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沉淀效 果。
斜板沉淀池设计
斜板沉淀池是在传统沉淀池的 基础上增加斜板结构,提高沉
淀效率。
斜板沉淀池的斜板一般采用 塑料、玻璃钢等材质,安装 时需保持一定角度,以利于
悬浮物的沉降。
斜板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斜板 的材质、角度、间距等因素, 以及池子的整体布局和排泥方
作用
在污水处理中,沉淀池主要用于去除 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如泥沙、 有机物等,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 担,提高处理效果。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原理
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自然沉降于池底,实现固液分离 。
过程
进入沉淀池的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固体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并沿 斜坡滑向池底,清水则上浮至水面,通过刮泥机等设备将沉积的污泥推向一侧 或底部,定期排出。
沉淀池设计方案
沉淀池设计方案一、引言沉淀池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分离和清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浮渣。
设计一个有效和高效的沉淀池是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考虑因素和步骤。
二、原理沉淀池是通过重力作用实现固体颗粒沉降的设备。
当污水进入沉淀池时,由于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减慢,固体颗粒会因重力作用而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水流持续从上方流入,经过沉淀过程后,水质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净化。
经过沉淀的水从沉淀池的上方滕流出,底部的污泥则会定期或逐渐地排除出来。
三、设计考虑因素1. 水流量和停留时间:设计沉淀池时,需要确定预计的水流量和需要的停留时间。
水流量决定了沉淀池的尺寸和容量,而停留时间则与水质的净化效果有关。
2. 污水特性:不同类型的污水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悬浮物浓度、颗粒大小和密度等。
这些特性对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都有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测试和分析。
3. 污泥管理:沉淀池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对于污泥的处理和管理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这包括污泥的处理方式、储存和处理设备的选型等。
4. 污水处理系统的前后工艺:沉淀池需要与其他污水处理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前后工艺的关系和协调。
四、设计步骤1. 确定污水流量和水质要求:根据预计的水流量和水质要求,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容量。
2. 确定沉淀池的结构和布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沉淀池的结构和布局,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放口等。
3. 确定沉淀池的深度和倾斜度:根据污水特性和设计要求,确定沉淀池的深度和倾斜度,以促进固体颗粒的沉降。
4. 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涂层:沉淀池需要使用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长期稳定的性能。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涂层。
5. 设计污泥处理系统:对于产生的大量污泥,需要设计合理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储存、固液分离和处理等。
6. 考虑污水处理系统的前后工艺:确保沉淀池与其他污水处理设备的顺利衔接和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工艺设计一、设计基本情况介绍:1、结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10万吨/天,总变化系数K为1.2。
2、结合污水的水质特点和出水要求以及国内外特大型城市污水厂的设计经验,和本人自己的实际考量,以二级生物处理法为主的污水处理工艺,我选用氧化沟和辐流式沉淀池。
二、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设计(一)氧化沟工艺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参数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
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
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
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10-40小时;污泥龄:一般大于20天;有机负荷:0.05-0.15kgBOD5/(kgMLSS.d);容积负荷:0.2-0.4kgBOD5/(m3.d);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沟内平均流速:0.3-0.5m/s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
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
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
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CLR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二)氧化沟处理工艺的特点1、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
沉淀池的设计说明
沉淀池的设计说明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对水中悬浮物进行沉淀和分离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沉淀池的设计旨在提高沉淀效率、减少处理成本,并确保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要点和流程。
一、设计目标和要求1.沉淀效率高:确保对悬浮物的有效沉淀和分离,达到处理水质标准。
2.处理量大:满足工业生产或市区污水处理的需要,保证处理能力。
3.结构合理:确保设备的结构安全、紧凑、稳定,并便于操作和维护。
4.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
5.成本低:确保设备的制造和运行成本合理,经济可行。
二、沉淀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结构:沉淀池由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废泥排出口、搅拌装置、排气装置、进水和出水控制系统等组成。
2.工作原理:水流通过进水管道进入沉淀池,在过程中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和混合,使悬浮物颗粒互相碰撞并与气泡接触,促进颗粒的聚集和自然沉淀。
沉淀后的水流从出水管道排出,底部的污泥通过废泥排出口排出。
三、设计步骤和要点1.确定处理水质和水量:根据处理水质要求和水量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容积。
通常情况下,沉淀池的容积应为处理水量的2-3倍。
2.确定沉淀时间:根据悬浮物的沉降速度和水的停留时间,确定沉淀池的沉淀时间。
一般情况下,沉淀时间为1-3小时。
3.设计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设计要考虑到悬浮物和气泡的混合均匀度。
通常采用转轮式或涡轮式搅拌器,搅拌速度和时间可根据悬浮物的特性进行调整。
4.设计排气装置:排气装置的设计要考虑到气泡的均匀分布和排出,通常采用气泡导流板或气升管进行排气。
5.设计废泥排出装置:废泥排出装置的设计要考虑到排泥的快速和彻底,通常采用底部废泥管或斜板式废泥收集器。
四、设计参数和计算1.沉淀速度:根据悬浮物的特性,确定悬浮物的沉降速度。
一般情况下,沉降速度为0.5-1.5m/h。
2.废泥浓度:根据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确定废泥的浓度。
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设计标准
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给水处理等领域。
它的设计标准对于保证水处理效果和设备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的设计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的设计标准1. 沉淀池尺寸设计: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水处理量、污水水质、沉淀物产生量等因素。
根据设计标准,沉淀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以确保水流在沉淀池内均匀分布,并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2. 斜板倾斜角设计:斜板的倾斜角度直接影响着污泥和水的分离效果。
设计标准要求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需求确定斜板的倾斜角度,一般在60°~80°之间。
倾斜角度过大会增加水力阻力,影响水处理效果,而倾斜角度过小则无法有效沉淀污泥。
3. 污泥排泄系统设计: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的污泥排泄系统需要根据设计标准设置合适的位置和参数,以便及时排除沉淀池内积聚的污泥和废物,保持沉淀效果和设备运行稳定。
4. 进水口和出水口设计:设计标准要求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尺寸需要合理布置,以确保水流能够均匀流入和流出沉淀池。
进水口需要采取分流设计,避免污水冲击和搅拌沉淀物,出水口则需要设置澄清区,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5. 设备材质和防腐设计:根据设计标准,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的材质需要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并做好防腐处理,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和减少维护成本。
二、文章总结和个人观点通过上述对侧向流倒V型斜板沉淀池设计标准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标准对于保证设备高效运行和水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的尺寸设计、斜板倾斜角设计、污泥排泄系统设计和进出水口设计,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我个人认为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满足基本设计标准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使设备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
0.96
污泥容重r
1000 kg/m3
污泥量S=Q(C0-Ce)*T0/r(100-p0)
10.000 m3/d
污泥区所需容积V
设计内容 池子个数n 设计表面负荷q'(3~6 (m3/m2*h)) 清水区面积A 方形池子斜管区边长a
设计取值
斜管倾角
斜管长度(1~1.2m) 池内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水深h2(0.6~1.2m) 斜管高度h3 超高h1 缓冲层高度(0.5~1.0m) 方形斗斗高 方形池下斗宽(倾角60°) 方形污泥斗容积V1(要大于V)
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 设计水量Q 设计运行时间T0 进水悬浮物浓度C0 出水悬浮物浓度Ce 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T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自动生成)
1000 m3/d 42 m3/h 24 h/d 500 mg/L 100 mg/L 6h
0.012
0.5 0.1
污泥含水率p0(初沉池95%~97%,二 沉池99.2%~99.6%)
设计值 0.6 mm/s 19.290 m2 2.0 h 4.320 m 20 mm/s 0.579 m2 0.859 m
19.869 m2
4.457 m
20 mm/s
1.159 m 0.159 m
0.5 m 0.5 m 1.0 m 3.303 m 15.169 m 6.479 m
圆形池直径D
圆锥斗斗高 圆锥斗下部半径 污泥斗容积 圆形沉淀池总高
方形沉淀池总高
2.500 m3 斜管沉淀池 设计值 1
3.0 m3/(m2*h)
15.263 m2 3.907 m
2.8 m
60 °
1.0 m 33.315 min
0.8 m 0.866 m
沉淀池设计规范
生态友好型设计的推广与应用
生态化设计
生态友好型设计是未来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这种 设计理念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通过采用生态化设计 方法,实现沉淀池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3. 维护方式不当:维护 方式不当可能导致维护 成本增加。应采用合理 的维护方式和流程,减 少不必要的维护工作。
06
沉淀池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发展
高效能分离技术
随着沉淀池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能分离技术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技术能够提 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减少污泥的产生量,从而降低处理成本。
果确定,一般采用1.53m³/m²·h。
沉淀池的形状和结构
04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般
采用圆形或方形。
出水方式
05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采用
溢流堰或虹吸方式。
污泥排出方式
06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采用
机械或人工方式。
03
沉淀池设计规范详解
沉淀池的构造设计
沉淀池的选址
应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因素、施工难度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建造。
污水的水质水量分析
分析污水的水质
了解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变化规律。
分析污水的水量
了解污水的水量大小、变化规律及高峰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沉淀池的容积
01 根据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分析结
果确定。
沉淀时间
02 根据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分析结
果确定,一般采用1-2小时。
表面负荷率
03 根据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分析结
沉淀池设计的主要参数
沉淀池设计的主要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沉淀池是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沉淀和去除。
其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对沉淀效果和水质处理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设计的主要参数。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设计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沉淀池的水量,通常以m³/h或m³/s为单位。
设计流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进水水质、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方式等因素,一般通过水质分析和水流量测量来确定。
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面积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
沉淀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沉淀效果。
通常来说,沉淀池的设计沉淀面积应根据进水水质、流量和要求的沉降速度进行确定。
设计沉降速度是指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在沉淀过程中的下沉速度,通常在0.3-0.5 mm/s之间。
沉淀池的出水口高度和水深是设计中另外两个重要参数。
出水口高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污水处理后水质的需求和后续处理工艺。
水深的选择应根据进水水质、流量和要求的沉降速度来确定,一般来说,水深应足以保证沉淀效果,但也不能过深以免增加建设成本。
沉淀池设计的主要参数包括设计流量、沉淀面积、深度、倾斜角度、出水口高度和水深等。
合理确定这些参数可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沉淀效果,从而提高水质处理效果,净化环境。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文共882字】第二篇示例: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和污泥,以实现水质的净化。
沉淀池设计的主要参数对其性能和效果有重要影响,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沉淀池设计的主要参数。
沉淀池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是污水流量。
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的污水量,通常以m³/h或m³/s来表示。
设计沉淀池时要准确地确定污水流量,以便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处理能力,确保其能够满足污水处理的需求。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一、设计题目: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1.65 ,COD Cr 450 mg/l,BOD5 220 mg/l,SS 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
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初次沉淀池根据上述参数完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绘制。
三、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书主要内容:(1)设计依据:设计任务和基础资料。
(2)各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与结果,主要设备的设计选型计算、规格等。
(3)设计完成后,针对所设计内容与同组同学比较各类沉淀池的特点。
2.绘制图纸:绘制能够清楚表达沉淀池结构的图纸,至少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剖面图。
3.设计时间:贵州大学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四.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均鼓励采用计算机制作。
五.参考文献水污染控制工程(下),高廷耀,高等教育出版社排水工程(下),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分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目录一、前言 (4)二、设计内容: (3)三、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3)四、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准则 (4)五、各建筑物参数计算 (5)(1)中心管面积: (5)(2)中心管直径 (5)(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 (5)(4)沉淀池部分有效断面积: (5)(5)沉淀池直径 (5)(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6)(7)校核集水槽出水堰负荷 (6)(8)沉淀部分所需总容积 (6)(9)圆截锥部分容积 (6)(10)沉淀池总高 (6)(11)出水堰总数 (6)(12)集水槽宽度 (7)(13)集水槽高度(高位差) (7)(14)进水管直径 (7)(15)排泥管直径 (7)(16)泵的选择 (8)(17)人行扶梯 (8)(18)各建筑物材料选用及尺寸 (8)六、设计讨论 (8)一、前言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一、设计题目: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1.65 ,COD Cr 450 mg/l,BOD5 220 mg/l,SS 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
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初次沉淀池根据上述参数完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绘制。
三、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书主要内容:(1)设计依据:设计任务和基础资料。
(2)各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与结果,主要设备的设计选型计算、规格等。
(3)设计完成后,针对所设计内容与同组同学比较各类沉淀池的特点。
2.绘制图纸:绘制能够清楚表达沉淀池结构的图纸,至少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剖面图。
3.设计时间:贵州大学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四.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均鼓励采用计算机制作。
五.参考文献水污染控制工程(下),高廷耀,高等教育出版社排水工程(下),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分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目录一、前言 (4)二、设计内容: (3)三、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3)四、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准则 (4)五、各建筑物参数计算 (5)(1)中心管面积: (5)(2)中心管直径 (5)(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 (5)(4)沉淀池部分有效断面积: (5)(5)沉淀池直径 (5)(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6)(7)校核集水槽出水堰负荷 (6)(8)沉淀部分所需总容积 (6)(9)圆截锥部分容积 (6)(10)沉淀池总高 (6)(11)出水堰总数 (6)(12)集水槽宽度 (7)(13)集水槽高度(高位差) (7)(14)进水管直径 (7)(15)排泥管直径 (7)(16)泵的选择 (8)(17)人行扶梯 (8)(18)各建筑物材料选用及尺寸 (8)六、设计讨论 (8)一、前言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
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
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
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
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
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理论依据: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
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1.65 ,COD Cr 450 mg/l,BOD5220 mg/l,SS 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
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初次沉淀池。
三、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v作竖向流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②当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③当u<v 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而会随上升水流带走。
由此可知,当可沉颗粒属于自由沉淀类型时,其沉淀效果(在相同的表面水力负荷条件下)竖流式沉淀池的去除效率要比平流式沉淀池低。
但当可沉颗粒属于絮凝沉淀类型时,则发生的情况就比较复杂。
一方面,由于在池中的流动存在着各自相反的状态,就会出现上升着的颗粒与下降着的颗粒,同时还存在着上升颗粒与上升颗粒之间、下降颗粒与下降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碰撞,致使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于颗粒的沉淀。
四、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准则1、竖流式沉淀池的平面可为圆形、正方形或多角形。
池的直径或池的边长一般不大于8m,通常为4~7m,也有超过10m的。
为了降低池的总高度,污泥区可采用多只污泥斗的方式。
2、竖流式沉淀池的深、宽(径)比一般不大于3,通常取2。
污水在中心管内的流速对悬浮颗粒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
当中心管底部不设反射板时,其流速不应大于30mm/s,如设置反射板,流速可取100mm/s)/s。
在反射板的阻挡下,水流由垂直向下变成向反射板四周分布。
水从中心管嗽叭口与反射板间流出的速度一般不大于20mm/s,水流自反射板四周流出后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池中,并以上升流速v缓慢地由下而上流动,可沉颗粒向下沉至污泥区,经过澄清后的上清液从设置在池壁顶端的堰口溢出,通过出水槽流出池外。
3、沉淀池的几何尺寸:沉淀池超高不少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º,圆斗不宜小于55º;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4、沉淀池最大出水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5、出水堰不仅可控制沉淀池内的水面高度,而且对沉淀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有直接影响。
沉淀池应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对于初沉池一般为250m3/m·d,据齿形三角堰应用最普遍,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
为适应水流的变化或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在堰口处需要设置能使堰板上下移动的调节装置,使出口堰口尽可能水平。
堰前应设置挡板,以阻拦漂浮物,或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挡板应当高出水面0.1~0.15m,浸没在水面下0.3~0.4m,距出水口处0.25~0.5m。
6、当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 7m时,澄清水沿周边流出。
个别当直径≥7m时,应设辐射式集水支渠;7、中心管下口的喇叭口和反射板要求:反射板板底距泥面≥0.3mm;反射板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 反射板表面对水平面的倾角为17°;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为0.25-0.5m ,缝隙中心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30mm/s ,在二次沉淀池中≤20mm/s ;如下图所示8、 排泥管下端距池底≤0.2m ,管上端超出水面≥0.4m ;9、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m ,高出水面0.1-0.15m ,淹没深度0.3-0.4m 。
五、各建筑物参数计算(1) 中心管面积:设s v O 03m/.0=,采用4个竖流式沉淀池,每池最大设计流量:s m Q /80.036000247000360024q max max =⨯=⨯= 2max 7.203.080.0m v q f o === (2) 中心管直径:m f d o 85.114.37.244=⨯==π取m d o 2=(3) 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设间隙流出速度s m v /02.01=,m d 7.2235.1.35d 1o 1=⨯==。
m d v q h 47.07.214.302.008.011max 3=⨯⨯==π(在0.25~0.5m 范围之内,符合要求) 取m h 5.03=。
(4) 沉淀池部分有效断面积:设表面负荷)/(0.323'h m m q ⋅=,则污水在沉淀池中流速s mm v /.80100036000.3=⨯=。
2max 00.1008000.080.0m v q F ===(5) 沉淀池直径:m m f F D 1044.1114.3 2.7)(1004)4>=+=+=π((不符合要求) 采用m D 12=。
(6)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h t 1=m qt h 3132=⨯==取m h 32=则343122>==h D (不符合要求)(7) 校核集水槽出水堰负荷:集水槽每米出水堰负荷为)/(9.2)/(12.21214.3100008.0max m s L m s L D q ⋅<⋅=⨯⨯=π(符合要求)(8) 沉淀部分所需总容积:设两次排泥时间间隔,2d T =每人每日产泥量)/(5.0d L S ⋅=人,人数人用水指标600000.130.970009.0max ≈⨯=⨯=Q N 。
36010002600005.01000m SNT V =⨯⨯== (9) 圆截锥部分容积:设圆截锥体下底直径为0.4m ,则污泥斗高度为:m r R h 28.855tan )2.0-6(55tan )-(5=== 332222516074.322)2.02.066(328.814.3)(3m m r Rr R h V >=+⨯+⨯=++=π(10) 沉淀池总高:设1h 超高及4h 缓冲层为0.3m ,则m h h h h h H 12.388.283.05.033.054321=++++=++++=(11) 出水堰总数:设堰上水头为W H 5cm ,三角堰角度θ为o 60。
由堰上水头(水深)与过堰宽度B 之间的关系m B H B W 77.52tan 2=⇒=θ设计堰宽为10cm ,流量系数62.0=Cd ,则单堰过眼流量为s m H g Cd q o W /00047.005.030tan 8.9262.01582tan 215832525=⨯⨯⨯⨯⨯==θ出水堰总数个)(21.17000047.008.0max ===q q N(12) 集水槽宽度:集水以圆管计算,管内流速取为1m/s 管径m v q d 16.0414max =⨯⨯=π,采用内径200mm ,加厚度 6.2mm 外径为206.2mm 。
(13) 集水槽高度(高位差):设计集水槽起始高度m h o 2.0=,则集水槽宽度m v q B 14.03.114.3212108.0221212max '=⨯⨯⨯=⨯⨯=π出(出v 出水流速)集水槽高度: 雷诺数53-1082.11001.13.114.01000Re ⨯=⨯⨯⨯==μρdu 出水阻力系数016.0Re 500.00056.032.0=+=λm m gu d B D gu d L h 40.0439.08.93.114.02)14.012(14.3016.02)(222',取水头损失=⨯+⨯⨯=⨯+⨯==πλλ 即集水槽高位差为0.4m.。
(14) 进水管直径:取管内流速为1m/sm q d 319.0114.308.044max =⨯⨯==πυ,采用内径350mm 管,加厚度10mm ,外径为360mm 。
(15) 排泥管直径:取管内流速为1m/s ,设排空污泥时间为1hm hv V d 15.01360014.36044=⨯⨯⨯=⨯=π , 采用内径200mm ,管加厚度6.2mm ,外径为206.2mm(16) 泵的选择:当池体内的构筑物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需打开超越管的阀门,同时打开污泥管的阀门,将池内所有污泥全部排出,另外会将污泥管上部的水排出,剩下的污泥若要求在2h 内全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