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132eb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e.png)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了解浮力的概念,探究物体的浮沉现象。
实验材料:水桶、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
实验步骤:1)在水桶中倒入水至适当高度。
2)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
实验要点:观察浮沉现象时,要注意物体的形状、质量和密度等因素。
2. 实验二:光的传播路径实验目的:了解光的传播路径,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透明杯、水、铅笔。
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放置一支铅笔。
2)将透明杯中装满水,然后放在桌面上,使其覆盖住铅笔。
3)从杯的一侧向杯内注入水。
4)观察杯中的铅笔。
实验要点:观察杯中的铅笔时,要注意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3. 实验三:磁力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磁力的作用,了解磁铁对物体的吸引力。
实验材料:磁铁、不同材质的物体。
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于桌面上。
2)用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磁铁,观察物体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要点: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与磁铁的相互作用时,要注意物体的质量和磁性程度。
4.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钟摆、墙壁。
实验步骤:1)将钟摆拉至一侧,然后释放,让钟摆击打墙壁发出声音。
2)用手掌掩住一只耳朵,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
实验要点: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时,要注意钟摆击打墙壁的位置和观察时手掌掩住的耳朵。
5. 实验五:温度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材料:温度计、杯子、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杯中,使其底部接触杯底。
2)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指针变化。
3)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观察温度计的指针变化。
实验要点:观察温度计的指针变化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刻度和指针位置。
三、实验设计原则1. 简单易行:实验步骤要简单明了,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期实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期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87c7e0c0740be1e650e9a89.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这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我这样做:一、实验方式的安排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中实验很多,我们能做的有16,分别是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面粉变蓝、唾液对淀粉的作用、测一下肺活量、我们呼出的气体会使火柴熄灭、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一下自己的反应、固体传播声音、溶解的实验、蜡烛燃烧的实验、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模拟运动与静止、斜面省力的实验、杠杆作用的实验、滑轮的作用实验、齿轮的作用实验。
唾液对淀粉的作用、测一下肺活量、、试一下自己的反应、蜡烛燃烧的实验、模拟运动与静止、斜面省力的实验、杠杆作用的实验、滑轮的作用实验、齿轮的作用实验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面粉变蓝、我们呼出的气体会使火柴熄灭、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传播声音、溶解的实验、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采用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
二、合理组建实验小组小组合作实验是本册实验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
我计划四个人一个小组,一人是组长,负责协调工作,重点管理实验的纪律与评价;一个是材料管理员,负责安排带材料;一个是实验员,负责做实验时的分工与操作;一个是记录员,实验时专门记录实验的情况。
实验时要求各司其职,老师每次实验都要强调安全,包括带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实验。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要让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拟定实验的计划,再根据计划制定实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总的目的。
2、精心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帮助学生,学生做错了实验时帮助学生找到实验出错的原因,如果实验失败,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给学生一个解释。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6a5e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9.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计划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7f03a3add36a32d7375816e.png)
结论:
1、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斜面怎样更省力
表面较光滑但长短不同的木板各1块,垫木3个,重物、测力计各1件。
1.分别在不同高度且长短相同的木板上拉重物。
2.分别在斜面长度不同且高度相同的木板上拉重物。
探究轮轴
1盒简单机械实验盒,若干钩码。
1.将轮轴组装好。
2.绕线。
3.分别将钩码挂在细线两端。
结论:在轮上用力,轮轴能省力,而且,轮越大就越省力。
在轴上用力,轮轴能省距离,但是费力。
滑轮兄弟的秘密
支、定滑轮、支架、测力计各1件,钩码若干
1.直接用测力计提重物钩码。2.使用定滑轮提。
3.使用动轮提。
3.分别在较粗糙的一面且高度不同的木板上拉重物。
结论:
1、斜面能省力。
2、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长斜面比短斜面更省力。
3、改变坡度,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点亮小灯泡
电池1节、导线2根、小灯泡1个
1、设计,猜想。
2.检验
结论:把小灯泡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小灯泡才会发光,把小灯泡连接在电池的一个极上电池不发光。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计划实验内容页码探究类型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p3分组水槽1个相同容积的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块等高的蜡烛2根火柴1盒收集一瓶空气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计划
实验内容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
水槽1个,相同容积的集气瓶2个,手玻璃片2块,等高的蜡烛2根,火柴1盒。
导体和绝缘体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09bec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2.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精选10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合集)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d777c9cda5e9856a57126036.png)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共合集)五年级科学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并渴望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本学期将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并增加活动与探究实践,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条件。
二、主要实验目标1、“微小的生物”单元: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种;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初步学会利用显微镜对微观事物进行观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2、“认识自己”单元:知道人体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综合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分析^p 身体各部分的联系;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研究呼吸的作用;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与预防;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测脉搏,统计、比较、分析^p 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人的心跳。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验、统计分析^p 食量等内容,认识消化系统;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3、“声音的秘密”单元: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物质的变化” 单元: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能根据物质的变化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2bcb0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3.png)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第一课:材料的重量测量实验目标:通过进行材料的重量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重量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天平进行重量的测量。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几组不同重量的物体。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让学生观察物体,并猜测它们的重量。
4.学生将物体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量。
5.记录测量结果,并与猜测的结果进行对比。
评价标准:1.学生能准确地使用天平进行重量测量。
2.学生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学生能对猜测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第二课:水的密度实验目标:通过进行水的密度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通过测量水的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水杯、水、横木块、螺丝、胶水。
2.将水杯装满水。
3.学生将横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判断是否会浮起。
4.学生将螺丝放入水中观察,判断是否会浮起。
5.学生使用胶水将横木块和螺丝黏在一起,再次放入水中观察,判断是否会浮起。
评价标准:1.学生能观察并判断物体是否会浮沉。
2.学生能正确使用胶水将横木块和螺丝黏在一起。
3.学生能通过实验结果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第三课:水的沸点实验目标:通过进行水的沸点实验,让学生了解沸点的概念,并能掌握水的沸点温度。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水、温度计、加热器。
2.将烧杯装满水,将温度计放入水中。
3.学生使用加热器将水加热。
4.当水开始冒泡时,学生记录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
5.学生停止加热,并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计的读数。
评价标准:1.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学生能观察并判断水的沸腾状态。
3.学生能正确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并理解水的沸点温度。
第四课:空气的压力实验目标:通过进行空气的压力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作用,并理解大气压存在的原因。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空气压缩器、小纸碗、水。
2.将空气压缩器的嘴对准小纸碗,并让学生按压空气压缩器。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fe18b1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f.png)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1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验教学目标继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三、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本学期实验教学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平衡现象。
因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做到;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轮轴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
3、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2一、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①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a44d9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a.png)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实验一:探索物质的性质实验目的1. 认识不同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各种固体物质(如木块、金属片、石头等)。
2. 各种液体物质(如水、盐水、酒精等)。
3. 各种气体物质(如空气、二氧化碳等)。
4.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温度计、称等)。
实验步骤1. 观察各种固体物质的形状、硬度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2. 观察各种液体物质的透明度、颜色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3. 观察各种气体物质的状态、气味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4. 使用实验工具对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如测量温度、称重等。
5.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质的性质。
实验二:力的作用实验目的1. 认识力的作用,了解力的表现形式。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等)。
2. 实验工具(如尺子、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 观察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记录。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进行记录。
3.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力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实验三:光的传播与反射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光源(如太阳光、手电筒等)。
2. 各种反射材料(如镜子、金属板等)。
3.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测量尺等)。
实验步骤1. 观察光源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进行记录。
2. 将反射材料放置在光源前,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并进行记录。
3. 使用放大镜观察反射光的细节,并进行记录。
4.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实验四: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2024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篇)
![2024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6dbe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f.png)
2024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计划。
本文将为2024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做出详细的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与生物、物质、能量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思想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操作与实践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生物类(1)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 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的条件。
- 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活习性。
- 观察和实验:栽种观察、植物的水分吸收实验等。
(2)动物的生长与发育- 动物的种类和结构。
- 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性。
- 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活习性。
- 观察和实验:观察动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2. 物质类(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 学习和实验:观察和实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探究状态变化等。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常见物质的变化过程。
- 观察和实验:进行物质的混合、溶解、反应等实验。
3. 能量类(1)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基本特性与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折射和折射法则。
- 观察和实验:反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
(2)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反射、传导和吸收。
- 观察和实验: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实验。
三、教学方法1. 体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2.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学习和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3. 实验教学法:通过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845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1.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方案实验一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不易观察到的光线变得直观;通过探究,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激光笔、手电筒、3张带孔的纸板、鱼尾夹、纸屏、直纸筒、弯曲的纸筒等。
实验设计:方案一:用激光笔照射桌面,并且让激光笔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现象。
方案二:借助直纸筒和弯纸筒分别来看教室里的白炽灯,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方案三:把三张带孔的纸板用鱼尾夹固定好立在桌面上,使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用手电筒从一侧照射,观察在纸屏上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调整其中一个纸板的位置,纸屏上还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现象:1.桌面上会发现一条红色的光束。
2.通过直纸筒能能看白炽灯的光,通过弯筒不能看到。
3.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不易感觉到的光线变得直观,通过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
实验步骤:1.固定平面镜。
2.将激光笔射向平面镜观察实验现象。
3.让学生不断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1.光射向平面镜后,光线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2.当不断改变激光笔的角度,反射光线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实验三实验名称:观察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实验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知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被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感知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器材:三棱镜、水槽、平面镜、纸屏、手电筒。
实验设计:1.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在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2.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在纸屏上,仔细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640386b84868762cbaed518.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科学实验是多么有趣,大家会怎么写教学计划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以三个面向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实验要求:(一)认真备课、备实验,按要求写好《实验通知单》,()在使用实验室前,填写实验通知单(包括演示实验通知单和学生实验通知单),写明使用的时间、班级、人数,需要的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以及数量、型号规格交给实验教师。
(二)演示实验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准备。
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揭示现象的本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学生实验要求实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经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应明确观察目的,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课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解,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揭示现象的本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操作及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943b56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0.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一、实验目的1. 像超级侦探一样,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满足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2. 把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我们能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科学的神奇之处。
二、实验内容(一)种子发芽实验1. 实验时间:[具体日期,比如9月的第二周]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多准备一些,以防有“调皮”的种子不发芽)- 透明塑料杯(就像小房子一样给种子安家)- 卫生纸(给种子当柔软的小床)- 水(种子的“生命源泉”)3. 实验步骤- 在每个塑料杯里铺上一层卫生纸,就像给种子铺好被子。
- 把绿豆种子分别放进几个杯子里,每个杯子放几颗种子,要小心地放,就像对待小宝贝一样。
- 给一部分杯子里的卫生纸浇适量的水,让它保持湿润,这就是种子的“小水塘”;另一部分杯子不浇水,这样我们就能对比出种子发芽到底需不需要水啦。
- 把杯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也不能太晒,不然种子会被“烤焦”的),然后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
(二)光的传播实验1. 实验时间:[10月上旬]2. 实验材料- 手电筒(我们的“光之源”)- 三张硬卡纸(用来挡住光的“小盾牌”)- 剪刀(用来给硬卡纸剪出小孔)- 胶带(把卡纸固定好,让它们乖乖听话)3. 实验步骤- 用剪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剪出一个小孔,这些小孔就像光的“小隧道”。
- 用胶带把三张硬卡纸立起来,并且让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就像给光搭了一个笔直的“跑道”。
- 在一端用手电筒照向第一个小孔,然后我们在另一端看能不能看到光。
如果能看到,就说明光沿着直线传播啦,就像小火车沿着铁轨行驶一样。
然后我们再把其中一张卡纸稍微挪一下,打乱小孔的直线排列,再看看能不能看到光,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光是不是只能沿直线传播了。
(三)简单电路实验1. 实验时间:[11月中旬]2. 实验材料- 电池(就像一个小小的能量仓库)- 电池盒(给电池一个安稳的家)- 小灯泡(我们的“小明星”,会发光的那种)- 灯座(小灯泡的专属座位)- 导线(像小桥梁一样把各个部分连接起来)3. 实验步骤- 先把电池装进电池盒里,要注意正负极别装反了哦,不然电池可能会“生气”不工作的。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全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a140f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6.png)
目录:第1课认识光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实验方案:分三个小实验实验1:【实验材料】:激光笔、大块较厚的磨砂玻璃片【实验方案】:1.将磨砂玻璃片水平铺放在桌面上。
2.打开激光笔,水平照射向玻璃内部。
3.观察激光在玻璃内的传播路线。
【实验现象】:激光在玻璃内部沿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激光在玻璃内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事项】:选择透光率较高的磨砂玻璃,也就是透明度好的磨砂玻璃。
透光率太低,不能看到清晰的光线。
用纯透明的玻璃效果也不明显。
【建议】: 1.在水中倒入一点牛奶、蓝色或黑色墨水,用激光笔照射。
2.用喷雾器在空中喷水,用激光笔照射。
以上两种方法也可以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
实验2:【实验材料】:纸筒、蜡烛、火柴【实验方案】:1.点燃蜡烛,直立并固定在桌面上。
2.用直纸筒观察蜡烛的火焰。
3.将纸筒弯曲再观察火焰。
【实验现象】: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火焰,纸筒弯折看不到火焰。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事项】:将纸筒弯曲时,弯曲幅度要大于纸筒的内径,使纸筒内的通道不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保证通道是畅通的。
【建议】:可将纸筒换为不透明塑料吸管,或者将吸管外侧包上不透光物质。
实验3:【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块相同的中间带有小孔的纸板、一张黑色纸板、夹子【实验方案】:1.用夹子夹住纸板,前后平行放置纸板,使其在一条直线上,黑色纸板在最后边;2.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观察纸屏;3.左右移动其中任意一张卡纸,使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4.打开手电筒对准第一个小孔,再次观察纸屏;【实验现象】: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能看见手电筒的光;当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不能看见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光沿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2课光的反射【实验名称】:怎样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实验目的】: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就能让我们看到物体。
【实验材料】:两面镜子,一面台镜,一面手持镜。
五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实验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实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dca24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4.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实验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计划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实验方法,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目标:1.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通过在水的表面放上一些轻小的物体,观察水的表面张力作用,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性质和特点。
目标: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能够解释为什么水滴总是呈现圆形。
2. 热传导实验:将一根金属棒的一端放在热水中,另一端放在冷水中,让学生观察热量的传递过程,了解热传导的原理。
目标:掌握热传导现象,能够解释为什么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
3.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在水中放置一块玻璃板,让光线通过玻璃板并观察折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原理。
目标: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水中看到的物体会产生变形。
4. 静电实验:通过在气球上摩擦后放在头发上,观察静电现象,让学生了解静电的性质和特点。
目标:掌握静电现象,能够解释为什么气球摩擦后可以吸附在墙上。
5. 磁力实验:通过在条形磁铁上放置一些小铁钉,观察磁力现象,让学生了解磁力的原理。
目标:理解磁力的作用,能够解释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三、实验步骤及方法:1.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确保安全。
例如,热水、冷水、金属棒、玻璃板、气球、磁铁、小铁钉等。
2. 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前,老师应详细解释每个实验的步骤和意义,确保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3. 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安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实验经验和收获。
四、实验评价与反馈: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a094a6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1.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计划实验名称:探究电路的通断与灯光亮暗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电路的通断与灯光亮暗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电池(1.5V AA干电池)2. 小灯泡3. 电线4. 开关5. 铜导线6. 纸板7. 铁丝夹实验步骤:1. 初步了解电路的基本要素:电池、导线和灯泡。
请学生观察电池、导线和灯泡的形状和特点,并与老师进行讨论,确保学生对这些基本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2. 熟悉电路的搭建步骤:让学生使用实验材料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一个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灯泡。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或者分组合作完成这一步骤。
3. 观察灯光亮暗的变化:将灯泡与电池相连后,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学生可以调整灯泡与电池之间的距离,或者改变导线的长度来观察灯光的变化情况。
在观察的同时,学生应该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学生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灯光亮暗的原因。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或者全班一起进行讨论。
5. 探究灯光亮暗与电路的通断关系:引导学生将实验步骤2中搭建的电路进行改造,加入一个开关。
通过打开或关闭开关,观察灯泡的亮暗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6.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与小组成员或者全班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包括灯光亮暗与电路的通断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记录的方式进行总结。
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应该遵循实验守则,注意安全,不接触裸露的导线和电池。
2. 实验中的小灯泡可能会发热,请学生避免直接接触灯泡,以免烫伤。
通过这个实验设计计划,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搭建电路、观察实验结果,并与同学一起探讨电路的原理和灯光亮暗的关系。
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与小组成员或者全班一起合作完成实验和总结,学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61394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7.png)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时间:第一学期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3.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
二、活动内容:1. 第一周:认识科学实验器材内容:介绍实验室常见器材,学会正确使用。
活动方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动手操作。
2. 第二周:简单的物理实验内容:学习力的作用,了解重力、摩擦力等。
活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第三周:有趣的化学实验内容:学习酸碱反应,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第四周:植物的生长观察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活动方式:学生种植植物,定期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5. 第五周:科学小制作内容: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学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方式: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三、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布置活动场地。
2. 活动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观察力、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活动感悟和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关爱。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
3. 开展校园科技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
七、家长沟通与反馈:1. 定期向家长发送活动通知和进展,让家长了解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学期实验计划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学期实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f0fcde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2.png)
4
二
光和影
24
√
探究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约5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木块、铅笔、尺子
6
阳光下的影子
26
√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铅笔或筷子(约10厘米)、平滑的木板、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
6
光是怎样传播的
28பைடு நூலகம்
√
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图片或课件。
70
√
研究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关系
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一个、(回形针弯制)、铁垫圈若干、秒表
14
用橡皮筋作动力
72
√
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或绳子、弹簧、胶布或胶带
14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75
√
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气球一个、夹子一个、回形针两个、胶带、长线一根
12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55
√
探究雨水对土地会产生怎样的侵蚀作用
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喷水壶)、水
12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58
√
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喷水壶)、水、接水器、
12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60
√
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4蚯蚓的选择
一、实验内容: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器材:(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实验内容: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器材:(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操作建议: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实验内容: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1、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
一、实验内容: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实验内容: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
二、器材: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实验1——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
(注意捏的方法)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实验内容: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4—1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1——一、实验内容:安装一辆小缆车
二、器材:(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边缘可用铅笔袋或夹子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桌子。
实验2——一、实验内容: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
二、器材:(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71页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四、操作建议: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4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内容: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
二、器材:(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1、学生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话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大的力,为下一课做技能准备。
四、操作建议:1、测量前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请教师调整,目的是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2、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
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3、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这一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4、要求学生尽量估计准确一些,促使学生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