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1

你认为还有哪些心理因素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几则故事中找出影响孩子学习的五大因素

故事一:杜某,高中一年级学生,父亲是教育局领导干部,学习很努力,初中成绩在市重点中学200名左右,升学考试没有考入一中,后在沈阳市育才高中学习,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找了很多辅导老师,却一直没有进步。经了解,她主要担心考不好给父母丢脸,心理压力一直很大。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的数学没学好,想让孩子在数学上不掉队”,这一暗示使孩子产生了消极心理,由此恐惧数学。这一事例中,影响学习的核心因素是情绪。情绪会控制思维,当不良情绪占具上风时,思维就会受到制约,因担心自己学不好,成绩上不去,从而使心理上产生了“我学不好”这一消极暗示,时间一长,消极暗示使杜某产生了条件反射,使孩子产生了对数学学习十分焦虑的心理状态。因情绪和思维两种脑资源受心理状态的影响,归避问题是情绪制约的直接表现。情绪会制约孩子的思维,恰当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实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常对学生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等,让孩子赢得自信,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使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

故事二:吴某,女,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母亲是一名大学教师,父亲是市中医院的领导,家庭和睦。孩子性格内向,很宽容,很少与父母老师闹矛盾。当得知要接受心理教师疏导时,孩子很排斥,配合不积极。经了解,孩子个性平各,各方

面都比较平稳,属于既不突出也不落后状态,对任何事物没有深刻的体验,无大喜大悲。这个孩子没有来自情绪方面的制约,但对知识加工的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克服这类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要从规范学生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入手,引导他向深处发展,不满足皮毛,从而产生更加积极、持续、深入的发展驱动力。

故事三:吕某,女,19岁,高中二年级学生,中规中矩,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母亲很勤劳,孩子也很听话,学生很努力,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好,是市里的三好学生,中考成绩一般,考上铁东重点高中,学习历史知识有障碍,学校大榜100名左右。经了解,孩子对问题的理解仅是停留在表面,认知浅层次,思维方式没有精细化。学习是个什么过程?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是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如果新知识在接受时没有旧知识与之相对接,形成的知识表象就很浮浅,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这时,大脑就会产生焦虑情绪,思维就有障碍。孩子大脑内部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这是老师要十分关注的一种学习状态。元认知要解决大脑对知识的处理状态,使大脑成为知识结构的加工厂,从而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故事四:王某小学至中学成绩一直不错,母亲是全职太太,全身心投入到对孩子的培养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陪同孩子到补习班学习,给孩子报了钢琴、绘画、舞蹈等多个课后辅导班,仅英语就有三个时段的补习班,孩子也十分认真的学,小学、初中成绩不错,但高一下期成绩开始下滑,厌学、叛逆心理开始出现。人的大脑喜欢简单的东西,越简单接受的越快,

简单的学习系统在支撑成绩的提高。只有活学灵用,建立知识的必然联系,梳理好知识的脉络结构,分类整理储存,知识结构才不会失衡。自我管理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让学生自主发展,家长要做帮扶工作,而不是完全设计包办,要从促进孩子终生成长发展的角度关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环节。人生需要自我独立经营,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多让学生自我做决定,让他融合各种资源,最后由自己取舍,并非全由父母设计包办。要把我们的教育延伸到各个阶段,不能老是由父母为孩子的某一阶段做主,甚至有家长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听你的,只能成为第二个你,永远不会超越你!

故事五:赵某是12岁的六年级学生,母亲在报社工作,父亲在保险公司工作,从小全家生活在姥姥家。小学四年级父母离异,学习成绩极差,家庭结构也十分复杂,不能完全独立的家庭,凝聚力很差,长辈们对他的教育观点也不一致,使孩子常带着防御的心态看问题,没有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严重制约思维学习,缺少顿悟思维的培养。只有心静才能产生顿悟。

综合以上五个故事,可以看出有以下五大因素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第一大因素:情绪状态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喜欢某位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幽默感的教师,那么由喜爱教师所产生的积极情绪状态促进他也喜爱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很自然这一学科的成绩也就较理想。反之,学生不喜欢老师,则会产生消极、低迷的情绪倾向,出现学科学习的低能状态。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大因素:知识结构

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分为当前知识和原有知识两大结构,原有知识是当前知识的铺垫与基础,当前知识是原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人在情绪低下时大脑进行知识加工的过程就会受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很好的顺应孩子成长的需求,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多去让孩子以体验、感知的方式埋藏尽量多的原有知识。当孩子有学习新知(当前知识)时,必然会与原知产生联想,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稳固。科学研究表明,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状态是孤立的,知识要透过字面,建立起更多的形象编码,使形象编码与抽象编码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大脑中进行有效存储,也只有符合规律的知识结构(感性与抽象相结合)才能在课堂上被激活。如在孩子进行识字知识结构构建时,我们常借用彩图进行辅导感知,这就是形象与抽象编码相结合的实例。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受环境的影响,农村孩子的形象感知能力要比城里孩子强,所以城里孩子要走出楼房,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以儿童的秉性,玩起泥巴,放起风筝,捉起迷藏……多去接受多去感知,孩子在大脑中才会储备更多的形象编码,才能与新知较好的进行对接。对于规律性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有的只能是恰当的引导,使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成长状态相符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全人”的发展。例如青春期的早恋状态,教师要结合这一阶段的成长状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控制。

第三大因素:思维方式

人的大脑善于接受简单而有序的知识,教学中我们在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要学会异中见同和同中见异,也就是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好的思维方式会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成绩,搞题海战术,盲目训练各种题型,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遇到的题型会,反之就不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加工、深加工,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训练,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持续发展。

第四大因素: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情绪和思维的外显,思维方式决定行为习惯,思维是内隐的,情绪的状态决定思维,思维的背后是知识加工的过程。学生所有问题的背后是有多重原因的,如多动状态,多是因焦虑引起的,那么焦虑的背后是父母关心的少,沟通的少,惩罚的多,包容的少。不容否定,中国的一些思想是在封建社会状态下形成的,缺少一些人性的关怀,要想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就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通过课堂,不断的去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习成为享受人生快乐的途径,而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五大因素:自我管理系统

对元认知,有两种解释:一是认知的认知,二是反审认知。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反审认知。人性体现的更多的是社会化,这就使人对自身的认知系统要不断进行反思、审查、监督、调节,从而修正、完善自身行为,优化自身认知系统,不断改善自我,超越自我,冲破自我,挑战自我,进而使社会不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