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翻译赏析(夕暮)

合集下载

散文翻译赏析(第二组)

散文翻译赏析(第二组)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章的特点
•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 首尾呼应; • 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 •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 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 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 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无奈与惋惜
译者简介(张培基)
• 中国翻译界的权威专 家,著作颇丰。 • 翻译风格: 语言新鲜自然 选词准确精致 注重把握语篇神韵 句子短小、精悍,结构 简单;用词简单、明了; 修辞处理合理,力求通 俗易懂;语言逻辑关系 清晰;对文化因素处理 得体,读者对译文无理 解障碍.
译文赏析
• 选词忠于原文风格与情感 • 选词准确译出语义连贯译文 • 句子结构和句法处理
Part 1 选词忠于原文风格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 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 而泪潸潸了。 • 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 • Oozes: 慢慢的冒出,渗出; • trickle: 滴、淌、细流 • 这两个词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因紧张、焦虑、羞愧 而出汗和流泪的情景。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 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off a needle point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quietly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without leaving a trace. • Stream: a small narrow river, a continues flow of liquid or gas. (小河, 溪,流) • “stream”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有比喻性; 而“river”无比喻性,不具有美感,通常指 大事件的时间流。

石壕吏优美散文

石壕吏优美散文

石壕吏优美散文我有一个很漂亮的笔记本,搜集了很多美丽的诗词,很多的我喜欢的不得了的东西。

关于古典文学中一粒粒明珠般的存在诗,有美丽的自然风光、闲愁旧恨、别离思乡、登迹怀古,或朦胧、或轻巧、或潇洒、或睿智、但也有这首诗——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首诗仅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首诗能够完整的讲述一个故事,确实不易。

时间:晚上(暮),地点:石壕村,事件:有人来了在到处的抓人。

抓到了就会被带走,或许这一走就不会再回来了。

这可不是捉迷藏的游戏,这就是捉迷藏的游戏,只是不是小孩玩的,只是代价很惨痛,可是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输不起的一款游戏。

作者或者不是作者,是一个描述这件事情的人,似乎亲眼所见,或者就在旁边见证这一个故事。

或者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总之,就是有个人在很晚的时候在一个村子里面借宿一宿,突然听到外面的喧哗声。

一群人如狼似虎吵嚷着到处打门。

干什么的?什么人?他们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履行公务出来办事。

办什么事情?抓人去打仗!或许他们也很不容易,或许他们也有固定的名额限制,今夜必须要抓多少多少人过来!不然降你薪!不然不给你涨工资!开你!或者把你送到前线打仗去!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他们似乎也有很打的压力,但是更有压力的还是屋里的那两个人:一个老妇人一个老翁。

老翁逾墙走,那老头赶紧找梯子要翻墙跑,那老妇人或许还安排几句:轻点,跑远一点,他们不走尽千万别回来,千万别被他们逮到了——逮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那老头或许已经很大年纪了,翻个墙也如此的卖力,不容易,危险和迟缓。

这时候老妪一面催促着老头子快点,一面还要应付过来开门,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然后门打开了,或许是那群官爷用脚踹开的。

老妪一看那么多人,那种阵势,早助长了那群官吏耀武扬威的呼来喝去,似乎生气的不得了。

吏呼一何怒!“怎么才开门?干嘛去了!你找死不成!耽误了你大爷今晚交任务!没你好活的!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让本大爷敲了半天的门!你是死人啊!”但是面对着对方的谩骂不爽,老妪也只有忍气吞声,不敢大声。

唐宋散文选读参考译文

唐宋散文选读参考译文

《唐宋散文选读•小石城山记》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唐宋散文选读•黄州快哉亭记》译文长江流出西陵峡,才得到平坦的地势,它的水势就变得一泻千里,滚滚滔滔。

等到它和南边来的沅水、湘水,北边来的汉水、沔水合流的时候,它的水势更加强大了。

到了赤壁下面,江水浩荡,和大海相象。

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到黄州,就着他的住宅的西南面做了一个亭子,来欣赏长江上的风景,我哥哥子瞻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快哉”。

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

波涛汹涌,风云变化。

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和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

从前没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

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

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

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

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

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

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

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

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

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

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

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

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

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

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

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

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

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

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

关于夕阳的散文随笔(通用18篇)

关于夕阳的散文随笔(通用18篇)

夕阳的散文随笔关于夕阳的散文随笔(通用1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夕阳的散文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夕阳的散文随笔篇1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在街上散步。

由于太熟悉两旁的街景,便不由抬头望天。

天空并不是一片红霞,它蓝得很浅,还化了一层淡淡的粉妆。

云彩多姿,远远近近,高高低低,自自然然,飘飘逸逸。

云全被染上了色,有的色彩艳丽明快,有的也不免阴郁沉重。

它们重重叠叠地在天上,于是蓝天只成了背影。

那云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好不热闹!然而,再活跃再文静,它们都只是配角;再喧腾再快乐,它们也都只是配角。

真正的主角在西边的天上——那是夕阳!是它使天空丰富多彩,是它把各色的霞衣赠予云朵。

光艳的色泽,衬着它极美的外表,绝好的造型!你便不得不感叹!再好的画笔也描不出它可爱的脸庞,再高明的导演也想不出那样一个落日、天空云朵和谐映衬的场景,再超群的画家也调不出那样干净而鲜亮的红色!我沉醉了!我为这夕阳鸣不平。

那怎能是使人消沉的落日呢?那分明是生气勃勃的朝阳,而朝阳没有它深沉;那分明是一团跃动的火,而火没有它含蓄。

还是用海作比吧,尽管水火不能交融,可它们却有同样感人的个性。

只一低头的功夫,那夕阳便没在层层云中了,我只瞥见了它挣扎的背影。

难道只一转瞬,那一切一切令我沉醉的东西就这样轻易地被云吞噬了吗?我不禁伤感起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为自己刚才一时的冲动和奇怪的赞美而好笑;同时,被欺骗的感觉袭上心来。

那是大自然对我的嘲弄吗?——让我为一个外强中干的落日而动情?我猛然转过身,还是快些离开吧!那脚步却疲倦不堪,软弱无力,我知道先前的景色已完全融入了心里;我不能不转头,我祈望出现“海市蜃楼”……啊,夕阳没有骗人!我完全呆住了,那太阳正与云翳搏斗!此刻的它已从云雾之中抽出一段红带,红带的边缘是模糊的,不稳定的。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最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复述,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

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问: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3.放录音,整体感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4.模仿声音,齐声朗读老师纠正字音、重音、节奏。

附板书:模糊(mó)(hu), 鲛(jiāo),怕会有/鲛人在岸5.学生自由朗读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地学习,想想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师生讨论归纳,板书6.配乐范读,领悟旋律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③请同学们用散文笔法叙说书中的静夜景,(学生讨论、归纳: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忧愁,故乡的松林啊,依稀在梦中,点点落在笔下,可能身处他乡的缘故,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关于秋暮诗歌的鉴赏

关于秋暮诗歌的鉴赏

关于秋暮诗歌的鉴赏关于秋暮诗歌的鉴赏秋暮_诗歌鉴赏秋暮[俄国]丘特切夫清朗明净的秋日之暮里有一种动人的神秘的美......树林呈现出不祥的华丽,绯红的秋叶在低语微微;宁静的蓝天,轻轻的雾覆,览罩着孤苦凄凉的地面,时而有一阵冷风突如其来,仿佛是风暴将临的预感。

一片枯萎疲惫,万物凋谢,柔顺的微笑笼罩着一切,——在理性生物身上,这称作面对苦难时的崇高的盖怯。

(飞白译)【赏析】《秋暮》是丘特切夫的一首早期诗作,作于1830年。

这首诗没有地域色彩,它具有的'普遍性,见之于大自然在这一季节的共同现象。

或者说,见之于这一景象在人们心中引起的共同经验。

《秋暮》流露出的是凄凉和惆张,有一种忧患情绪和悲剧色彩。

《秋暮》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人真切之感。

秋叶绯红,窃窃私语,清朗明净的空气中和华丽的树林间流动着的那种动人的神秘美,其实是一种泛神主义的万物有灵之美。

这美出现在冬雪风暴来临之前,所以呈现出不祥的华丽。

在这不祥的华丽中,仿佛可隐隐预感到孕育在冬寒之中的朦胧的荒芫和萧条。

秋暮时,常常会有一阵冷风蓦然而起,穿过树林,刮过光秃秃的大地,吹向远方,枯黄的大地更添了一层愁苦和荒凉的阴冷色。

在不可抗拒的宇宙意志面前,万物凋谢颓败,但就在宇宙意志创造的这幅凄凉的杰作中,万物之众灵还怀着一贯固有的温馨的柔情,在这古老星球的每个角落,泛着羞涩的微笑,伤感签名,而这微笑真是大自然中所有具有灵性之物,在“面对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虽羞答答,但是却勇于赴难献身的“崇高的羞怯”。

诗人的想象和择词可谓奇绝惊人!丘特切夫诗笔下的这一“羞怯”,事实上是人与自然产生通感时心灵轨迹的曲折反映。

不是吗?在这“羞怯”之中,可以深切地感觉到,其中包?着多少惋惜和叹息,包含着多少失落和茫然,还有那关于永远无法再重新的“唯一”的遗憾,以及那难以表达和难以形容的微微发颤的思绪的泪花。

这“羞怯”不仅使这首诗产生出魅力无穷的“崇高”感,而且正像当时诗人涅克拉索夫所说的那样,它有力地证明了丘特切夫的“惊人才华”。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含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含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缝隙朱以撒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

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

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

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

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

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

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

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

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

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

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者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

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难以让人信服。

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

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

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

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

《杜甫诗选日暮》(杜甫)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选日暮》(杜甫)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选日暮》(杜甫)原文及翻译杜甫诗选日暮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日暮1【原文】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2繁。

【注释】1日暮: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写下了这首诗。

2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说。

【译文】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柴门紧闭。

夜晚凉风习习,明月高悬空中,这里的景色宁静迷人,可惜不是我故乡的风物。

清幽的泉水在石壁上流淌,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明亮的烛光照着我满头的白发,使我倍感凄凉,这时灯芯结花,又能预报什么喜讯呢?【赏析】此诗作于诗人流寓夔州期间。

「牛羊下来久」一句,化用《诗经》中的句子:「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一个「久」字,将山村傍晚时分的宁静之态描摹了出来。

而「各已闭柴门」,又使人联想到了家家户户的欢乐气氛。

此两句隐隐透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接着,诗人描写了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的山川之景。

凝望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思念故乡的愁怀被触动了,思绪也随之飘回了遥远的故乡:家乡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呢?那里的风景还像我当初离开时那样吗?这里虽然景色宜人,可终究不是我的故乡啊!此联由景入情,将诗人深切的思乡情怀抒发了出来。

夜深了,诗人的心情仍无法平静,他带着浓重的乡愁在山路上徘徊。

清冷的月色照着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缓缓流淌,晶莹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好似游子的眼泪。

这凄清的意境让人顿感悲凉。

终于,诗人掉头回到了自己的住所,挑灯独坐,内心却愈加忧伤。

诗人在偏远的巴蜀之地漂泊了近十年,如今已是年老多病之身,头发白了,牙齿落了,可归乡之期遥遥,他看着眼前斑斓的「花烬」,非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凄凉。

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晚年漂泊异乡的辛酸之情和凄苦心境,令人叹息。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论杜诗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

」此言恰好阐释了本诗的艺术特色。

诗中没有正面抒发诗人晚年思念故园的悲苦情绪,而只在结尾处委婉道出,可谓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

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

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

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如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

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

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

“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

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

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

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⑤豆大的雨点还在倾情挥洒,“瑶王”陪我重新钻入雨幕,前往右上角的一处泳池。

古树参天而立,枝叶交错,几乎将雨水隔绝在十几米外的头顶。

路边偶尔开出一点豁口,簇拥几丛翠竹,竹林尽处有一块长条形窄狭菜地,生长着辣椒、茄子、丝瓜、苦瓜。

“瑶王”笑笑说,我种的。

我不好意思开口,心里却默念,晚餐要有点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宽的山峰而建,山泉从林间岩石罅隙注入。

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间,趣味盎然,全然不顾头顶淋漓的雨水。

翻译 中英对译 英文散文赏析

翻译 中英对译 英文散文赏析

原文巷柯灵译者-张培基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①。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②。

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③,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

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

它又这么曲折,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

无论是谁,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⑩。

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11),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帐,使人忘忧。

译文The LaneKe LingThe lane, in terms of the art of urban architecture, is like a piece of prose of gentle gracefulness or a painting of classic elegance and simplicity①.maiden of ancient times hidden away in a secluded boudoir, is reluctant to make itslong time.③taste of the countryside at all. It is long and deep, so it will take you a long while to walk patiently and quietly through it from end to end. It is also so winding that it⑤when you look far ahead, but if you keep walking until you take a turning, you’ll find it again lying endless and still more quiet. There is nothing but stillness there⑥. At any hour of day, you can even distinctly hear in the, which, moss-covered and hung with clusters of fresh green wisteria, look almost like screens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Inside the walls are residents’ gardenswith In spring,beautiful peach and apricot blossoms atop the ⑧waving their red sleeves, will sway hospitably to beckon the pedestrians.The charm of the lane lies in its absolute serenity. No matter who you are, if youin the lane for a while⑨, your mind will become as unruffled as theancient well at the end of the lane. There you a kind of peaceful calmness rather than gloomy sternness⑩. There reigns peace and quiet in the midst of(11)where each family, secluded behind closed doors, has its own(12)The all-pervading and all-purifying atmosphere of water-like placidness makes one forget all cares and worries.评析:1、明喻(simile).中文中"巷,是…"与英文中"like"相对应。

关于《新古今和歌集》羁旅部夕暮诗的意境分析

关于《新古今和歌集》羁旅部夕暮诗的意境分析

关于《新古今和歌集》羁旅部夕暮诗的意境分析《新古今和歌集》是日本和歌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中的羁旅部夕暮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离别和思乡的感触。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对羁旅部夕暮诗的意境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达到读者领悟其情感和意境的目的。

提纲:第一部分:诗歌结构的分析1.句式结构:短句化、定型化等2.换行与叠句的运用3.比兴手法的运用4.诗句格律与节奏5.呼应与对比手法第二部分:诗歌语言的分析1.修辞手法的使用2.象征意义的解读3.语言表达的感受和情感4.比喻与隐喻的运用第三部分:文化背景与历史环境的分析1.新古今和歌集的背景与特点2.日本平安时代文化第四部分:意境的分析1.抒情意境的营造2.离别与思乡的情感3.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汇4.文学意义及历史意义的体现第五部分:其他要素的分析1.歌人的生平与成就2.诗歌对于日本现代文学的影响3.《新古今和歌集》对于日本文化的历史地位本文的分析将结合以上提纲,对羁旅部夕暮诗的意境进行多角度分析和剖析,旨在呈现出与诗歌有关的多个方面,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的领悟到这首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

1. 句式结构的分析:羁旅部夕暮诗的句子基本上都短小精悍,使用定型化的句式,具有一定的韵律美感。

例如,“时鸣鳴子%生秋風%夕暮時%閨独立”这句话就采用了5-7-5-7的格式,使整首诗的韵律感更加紧凑。

此外,诗句中穿插了多个间奏性的句号,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2. 换行与叠句的运用:诗歌的换行与叠句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可以加强意境的表现。

在《新古今和歌集》中,羁旅部夕暮诗也运用了这种手法。

例如,“海邊%栖宿%辞多暮%雉子嚮%涼風起”这句话,将“辞多暮”和“雉子嚮”连起来成为一句,其间奏感让人不禁想到落日的余晖和凉风徐来的感觉。

3. 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羁旅部夕暮诗中,诗人使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营造某种意境。

关于夕阳的优美散文(精选25篇)

关于夕阳的优美散文(精选25篇)

夕阳的优美散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

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夕阳的优美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夕阳的优美散文篇1一天之中,最美的还是夕阳。

日出东方,旭日东升之时固然美丽,但我最爱的,仍是那一天之中,将近黄昏的时候,那轮夕阳延伸到天边的尽头,将那蔚蓝无垠的天空,印染成一片红,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慢慢地消失在天边的尽头。

我常常想,夕阳西下的时候,不也就如我们一般,我们从一开始,便是那初生的旭日,而后艳阳高照,到最后,化作那轮夕阳,慢慢地往西行走,慢慢地消失于天地之间,而后,再也不见踪迹,就这般了然无痕,一去不复返。

人生,似乎从一出生开始便在行走。

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天真烂漫的童年,到稚嫩懵懂的年少,再到成熟稳重的中年,再到木讷的耄耋之年,这一生,我们都在行走。

一路跌跌撞撞,许是为了追逐名利,追逐更美好的前程;许是为了年少时曾对某人许下的诺言,而决定要去追一个人,愿意倾尽自己的所有去爱一个人;许是为了做一番大事业,为了能够让周遭的所有的人都对你刮目相看,为你而鼓掌,因此而认可且赞许你,你一路战战兢兢,克服种种桎梏与障碍,克服重重考验,所求得的,不过是别人的一次赞许与表扬而已。

只是,走的路多了,看过的风景多了,遇见与离别的人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脆弱,从一开始的故作坚强到真正学会了坚强,从害怕孤独到习惯孤独,享受孤独。

这一路走来,又该是历经了多少的苍凉与无奈,该是历经了多少风霜雨雪的洗礼。

我也曾言:“红尘远没有想象中那般纷乱混浊,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是我们不曾察觉,在流淌的光阴,无端被辜负和虚度了。

”而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总让人如此地赏心悦目,只是,我们渐行渐远,每走一步路,距离自己的起点便越来越远,我们总难免会被自己心中的欲望所左右,因此而止步不前,或是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初衷,忘记了自己该如何往前行走。

散文名篇赏析《黄昏》 季羡林

散文名篇赏析《黄昏》 季羡林

散文名篇赏析《黄昏》 季羡林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

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

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

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

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

他们知道:夜来了。

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

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

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屋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

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走了。

黄昏走了。

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

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

从东方么?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

从西方么?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从南方么?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

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像里描画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

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

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琤淙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给每个墙角扯下了一片,给每个蜘蛛网网住了一把。

想象独特,比喻巧妙——郭沫若《夕暮》赏析

想象独特,比喻巧妙——郭沫若《夕暮》赏析

想象独特,比喻巧妙——郭沫若《夕暮》赏析文学大师郭沫若的作品一向以大胆新奇著称。

他写秋,能把南方的江水和北国的树林写得不相上下;写老年人,能写出“一枝沧桑老梅树”来。

读他的《夕暮》,更可谓其想象独特、比喻巧妙。

夕暮是什么?它可以是夜晚黄昏,也可以是春天青草发芽之时。

但它究竟是什么呢?在郭沫若的笔下,它是如此的生机勃勃:“那夕阳还没有从东方转到西方,而西方的晚霞已经铺陈上去了,依依地涂抹在屋角、墙头、树梢上,现出一片淡金色。

”你觉得这样美好吗?没错,它给人以活力,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憧憬。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它就有了某种凄凉的意味。

它又是如此的短暂:“那落日放射的光辉渐渐褪下,消逝在天边。

整个的宇宙忽然显得幽深辽阔,静穆宁谧,到处浸透着一片苍茫的静寂。

这篇散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描绘秋天的夕阳。

它把南方的江水和北国的树林写得不相上下。

我认为,诗人之所以把南方的江水写得富有灵性,主要原因是作者对南方这块土地爱得太深沉了,这块土地有了他的根,他才会倍加珍惜。

“果然”两字也表明了我们对日暮时分充满着期盼与憧憬。

夕阳真美啊!美得让人陶醉,美得让人痴迷。

它似乎预示着另一番美好的境界,尽管前面的路程有很多坎坷,但仍然值得去迎接,去挑战,去努力。

而北国的冬天则另当别论,雪花在空中飞舞,给人一种很凄凉的感觉,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到它的美好。

文章最后,一个反问句直抒胸臆,情绪激昂。

突然一阵光芒映上眼帘,那是怎样一副美丽的图画呀!乌云逐渐消散,日出就要来临,那轮红日冲破了黑暗,冉冉升起,光芒四射,把整个世界照亮。

阳光普照,万物复苏,绚丽多彩,万紫千红,让人目不暇接。

日出,本是美好的,这里却恰恰相反,又衬托出黑夜的悲凉,暗示出文章的主题——光明与黑暗的对立。

之后的几句话又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人们心中夜晚的美丽景象,使人忍俊不禁。

夕暮虽美,但总是会被太阳的光辉遮住;朝霞虽美,但早晚会被乌云掩盖。

但它却常常会和朝霞交融在一起。

这不就是理想的境界吗?如果你为此忧伤,那你一定会抱怨上帝不公平,因为有时候你会和夕阳拥抱,而有时候却会和朝霞亲密接触。

想象独特,比喻巧妙——郭沫若《夕暮》赏析

想象独特,比喻巧妙——郭沫若《夕暮》赏析

想象独特,比喻巧妙——郭沫若《夕暮》赏析夕暮是指傍晚的景色,它呈现出暮色苍茫、落日斜晖、山峦含黛、江波澄碧等自然美景。

在历代诗歌中,关于夕暮的诗篇也是不少的,如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送友人》等,都描绘了夕暮的景致,但都是凭借对大自然景物的感知来刻画夕暮之景,而郭沫若却用了比喻的手法,想象独特,写得很美。

晚饭后,屋外凉风习习,夕阳西下,山峦变成了翠绿色。

树林披上晚霞,变得更加浓郁;江水闪着红光,显得分外明亮;天空布满了星星,像眼睛一样,在仔细地观察世间万物的变化,还不时地眨几下眼睛。

“风吹草低见牛羊”,夕阳西下,余辉洒满草原,此时的牧民们正赶着牛羊从远处回家,安静、祥和的夕暮,充满着温馨的气息。

在诗中,作者先写“草低见牛羊”的傍晚美景,再写牧民们放牧归来,夕暮使自然界增添了生机,为世间万物披上了美丽的晚霞,赋予了新的活力。

在结尾处,作者又把太阳比喻成“眼睛”,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夕暮的喜爱之情。

同时,本诗通过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勾勒出了夕暮美丽迷人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流露出他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在一句话里含有三个意思:清晨、傍晚和晚上。

这是什么样的手法呢?可以说,比喻就是作者把这种三个意思糅合在一起,并且融合得非常巧妙,这也反映了郭沫若是一个聪明、才华横溢的人。

诗人郭沫若十分爱好自然景物,在读小学时,就曾写过一篇题为《云》的散文,赞扬了峨眉山的雄伟、秀丽,赞扬了大渡河水的澎湃、湍急,赞扬了康定高原的雄伟、险峻。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喜欢夕暮这个意象。

在旅行中,每当夕阳下山的时候,他就陶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晚年时期,他每次游黄山,都要找到那个著名的“松鼠跳天都”,然后拍照留念,或者是多逗留一会儿,体会夕暮的温馨与宁静。

这首诗想象独特,比喻巧妙,全诗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夕暮这一特定时段的自然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十分精彩,不愧是大家之作。

诗人正是通过“夕暮”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夕暮

夕暮

你 现 在 能 够 做 什 么 呢 ? 悲 叹 ?怨 恨 ?你 那 样 做 对 你 自己对 别 人 都 不 会 有 好 处 … … 在那棵弯腰 的、 凋 零 的树 上 , 叶 子更 小 、 更稀 了, 可 是 树 叶 的绿 色 并 没 有 消退 。 那 么 你 也 自敛 吧 , 你 也 与 世 隔绝 , 回到 你 的 回忆 里 , 在那儿 深深地 , 在 内 向 的 灵 魂 的 深处 , 只 有 你 自己可 以窥 探 的你 旧 日的 生 活 会 为 你 再 放 光 辉 , 带 着 它 的 春 天 的和 煦 和 力 量, 和一 切 的新 绿 , 还有 那 一 切 的芬 芳 。 可 是你 得 小 心 … … 可怜 的 老人 , 你不要朝前看啊 ! ( 选 自《 屠 格 涅 夫 散 文诗 》 , 屠 格 涅 夫 著 ,巴金 译 , 人 民 文 学 出版 社 1 9 8 7年 )
《 老人》 一文, 表 现 出一 位 几 乎 站 在 生 命 终 点 上 的 老 人 , 发
出 了想 继 续人 生 的奋 斗 之 路 , 却 又 力 不从 心 的 感叹 ; 而《 蔚 蓝 的
鉴【
f 对 生 活 、 对人 生、 对青春 、 对 爱 情 充 满 了 希
望 和 渴 望 。《 老人》 较 多地 采 用 了生 动 形 象的描 写 , 使 我 们 仿 佛
正 面 对 着一 个 白发 苍 苍 的 老 人 ; 而《 蔚 蓝 的 王 国》 则 通 过 丰 富 的
想象, 采 用 象征 手 法 和 拟 人 手 法 , 向 读 者 描 绘 了一 幅神 奇 关 丽
e UZ o G S £N G S } 嘻l Jl 鞋
【 读有所 思】
《 夕暮 》 诗 中运 用 了比 喻 的 手 法 , 细品 之 下 , 你 除 了感 受 到诗 人 丰 富 的 想 象力之 外 , 还

散文欣赏诗意黄昏

散文欣赏诗意黄昏

散文欣赏诗意黄昏散文欣赏诗意黄昏几声牧归的牛哞,半点孤鸿的鸣叫,数声悠扬的暮鼓,一阵嘹亮的鸽哨,静默了流水,静默了小桥,静默了游子远行的脚步,静默了古老的歌谣。

一个诗意的黄昏,在诗人千年咏叹的离愁别绪中变得虚幻而充满温情。

当白昼所有的纷繁与喧嚣都在黄昏的诗意里悄然归位,没有谁会拒绝在这温暖而柔软的光里让身心自然而自由的舒展片刻。

如有雅兴,还可以放下所有白昼芜杂的缠绕,出门走走,不经意间就可瞥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神韵。

这是一种视觉的盛宴。

也是一种心灵的救赎———我们的心灵被生活的绳索捆绑太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这残阳如血的黄昏里,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变得异常的平和而柔软,柔软到谁都不会在这样的时刻吵架,因为黄昏意味着一种回归,牛羊牧归了,倦鸟归林了,日出而作的人们带着白昼的疲惫回归了。

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时刻更加让人感动,让人眷恋。

你不见那远行的游子在月影黄昏子规声里独自飘零叹息吗?此刻的他们眼望着被落日的余晖染红的浮云,哪一云朵才可以承载他们日夜思念的'故人之情。

唯有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眼巴巴的望着渡头落日、墟里孤烟,想象着别人一家团聚,安享天伦的美景,仰天长叹——断肠人在天涯!念及此,有谁还不能将内心的浮躁安静平和下来。

落日之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神韵,更是一种人性的期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们无法想象柳坞深处,群山之巅,夕阳将一对恋人修长的影子透射在大地上的情景,会成为多少相爱的人们羡慕的风景。

枫林渐晚,黄昏夜未央,是迷幻的夕阳陶醉了那温柔的情话,还是那温婉的情话陶醉了夕阳?相思了无痕,黄昏轻更切。

当然也有那失意的恋人,让夕阳点燃了相思,倦倦推开轩窗,原本想放进一窗晚霞,却只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又怎能一个“愁”字了得。

聚也好,思念也罢,却是黄昏,让这款款温情变得更加真切,加浓郁。

近年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深深的喜欢上夕阳,并爱上这充满诗意的黄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欢愉的音波,在金色的暮霭中游泳。 • The joyous sound wave drifted through the golden evening mist.
对等译法
•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可以在译文语言中 找到和原文 中的某个单词、词组或成语意义上的 对等表达。因此,对 等译法是翻译中最常见、最 重要的翻译方法。一般说来, 英汉两种语言中单 词的对等率较高,而词组、成语、谚语 的对等率 相对低一些。
《夕暮》 翻译赏析
作品介绍
• 《夕暮》是郭沫若的早期小品,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一篇 玲珑剔透的美文。文章记述的是真 情真事,字里行间流露 出热爱生活的感情。
夕暮-——Dusk
• 我携着三个孩子在屋后的草场嬉戏的时候,夕阳正烧着海 上的天壁,眉痕的新月已经出现在鲜红的云缝里了。 • While my three kids accompanied by myself, were frolicking about on the meadow behind my house, the sky above the distant edge of the sea was aglow with the setting sun and the crescent new moon was already peeping out from behind the scarlet clouds. • (1)“我携着”译为accompanied by myself,其中myself比me更 确切,不但读来顺口,且能 加强语气,突出“亲自”的含 义。 • (2)“海上的天壁”指“海边的上空”,不宜直译,现以加 字法处理:the sky above the distant edge of the sea。 • (3)“鲜红的云”译为the scarlet clouds。颜色词scarlet在此比 red更确切,因scarlet的意思 是very bright red,与原文“鲜 红”一致。
• 草场中பைடு நூலகம்牧着几条黄牛,不时曳着悠长的鸣声,好像在叫 它们的主人快来牵它们回去。 • A few cows grazing on the pasture let out a long drawn-out moo now and then as if urging their master to lead them hom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 (4)“曳着悠长的鸣声”中的“曳”作“拖”或“拉”解, 结合上下文译为let out,意同utter (发出),为英语常用成语。 又“鸣声”译为moo,为英语拟声词,指牛的叫声,相当于 汉语的“哞”。
• 立在厨房门内的孩子们的母亲向门外的沙地上撒了一握米 粒出来。 • The kids' mother, standing by the kitchen door, sprinkled a handful of rice onto the sandy ground in the open.
• 母鸡们咯咯咯地叫了起来了,鸡雏们也啁啁地争食起来了。 • At the clucking of the hens, the chicks scrambled for the feed, chirping. • (6)“母鸡们咯咯地叫起来了”译为At the clucking of the hens, 其中介词At表示时间,即先 后两个动作很快相继发生,或 后面一个动作是前面一个动作的反应。在此指母鸡一叫, 小鸡立即争食。
• 我们的两只母鸡和几只鸡雏,先先后后地从邻寺的墓地里 跑回来了。 • Our two mother hens and their baby chicks were scurrying homeward one after another from the grave yard of the nearby monastery. • (5)“我们的两匹母鸡和几只鸡雏”译为Our two mother hens and their baby chicks,其中mother 和baby是为加强译文效果 而添加的定语,前者作“母”解,后者作“幼小”解。
• “今年的成绩真好呢,竟养大了十只(7)。” • “We've done quite well this year, with ten chicks growing fast,” beamed my wife. • (7)“'今年的成绩真好呢,竟养大了十只'”译为“We've done quite well this year, with ten chicks growing fast, ” beamed my wife,其中beamed my wife (妻微笑地或欣喜的说)是添加 成分,原文虽无其词却有其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