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X射线检测工艺守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检测工艺守则
QB/HTD04-200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守则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焊缝射线透照质量等级、检测
方法和检测标准等。
1.2 本守则依据JB/T4730.1.2-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厚度为38㎜以下钢制压力容器和
壁厚大于2㎜钢管对接焊缝的AB级射线检测技术,满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1998的要求。
1.3 检测工艺卡是本守则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
JB/T4730.1.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
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一般要求
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200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检测人员
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
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上岗前应进行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3.1.2 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
不低于5.0,
3.2 防护:
3.2.1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2.2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
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3.3 设备
表1
3.4 胶片和增感屏
3.4.1 胶片:
为满足灵敏度要求,应选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本公司采用AGFA C7型胶片),且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大于0.3。
3.4.2增感屏: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屏厚度为0.03㎜。
3.4.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5 像质计采用线型金属丝像质计,其规格型号应符合JB/T7902和HB7684的规定。
3.5.1像质计选用:由Ⅰ、Ⅱ级人员按透照厚度、根据透照方法选择表2~4规定的应识别
丝号。小径管(外径≤100mm )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JB4730.2-2005附录F规定的专用像质计。
表2 像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
表3 像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
表4 像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
3.5.2透照厚度是指材料的公称厚度(不包括余高和垫板),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射线
穿透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3.5.3像质计的放置:
像质计应放在射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金属丝横跨且垂直于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a.单壁透照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双壁单影透照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双壁双影透照像质
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
b.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
c.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方法是在射源侧和胶
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应识别像质计丝号,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d.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
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e.环形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3个像质
计。若透照区为抽查或返修透照,则每张底片上应有象质计显示,若同时还透照纵缝,则纵缝透照区的远端也应有象质计显示。
f.小径管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专用像质计(等径金属丝),金属丝应横跨焊缝放置。
3.6 识别系统:透照部位的标记由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组成。
3.6.1定位标记:
应有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
3.6.2 识别标记:
应有产品编号、对接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和扩探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数码表示返修次数)和扩探标记K。
向曝光外,一般应放在射源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对于源在曲面工件内,且焦距大于曲率半径时,必须放在胶片侧。
3.6.4被检部位工件表面应打起、始钢印标记,以作为对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标记位置
距焊缝边缘5mm以外适当部位。不适合作标记时,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拍片图记录。
3.7 评片室和观片灯
3.7.1评片室
a.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的环境应整洁安静,光线应暗且柔和。
b.评片人员在评片前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为
5min~10min;从一般的室内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应不少于30s。
3.7.2观片灯
观片灯的亮度至少应能观察最大黑度为4.0的底片,且观察窗口的漫射光亮度可调并带有遮光板,对不需要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部分屏蔽强光。
3.8黑度计与黑度片
采用TD-210型数字式黑度计和仪器自带的黑度片。黑度计误差≤±0.05。
4、受检部位的表面要求
4.1同一条焊缝的余高在允许范围内应均匀,应保证底片黑度处于规定范围内。
4.2距焊缝中心各40㎜范围内的焊疤、飞溅、成型粗糙及表面缺陷等应修磨,以不掩盖或
不干扰缺陷影像的显示为度。
4.3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检查员检验合格。
4.4受检测表面经射线检测人员认可。
5、检测时机: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
进行射线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增加一次无损检测;封头拼接焊缝应在压制成型后作无损检测;筒体纵缝应在筒体校圆之后作无损检测。
6、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人员按工艺卡和受检测件情况,使用设备器材和材料进行检测操作。
6.1透照方式
只要可以实施应首选单壁透照(单壁透照首选内透法)方式,当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采用双壁透照(双壁透照首选双壁单影法)方式。典型透照方式参见JB4730.2-2005射线检测附录C。
6.2透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