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脑MRI:脑梗死( 急性期3小时):男, 80岁,左侧肢体乏力
T1 加 权 T2 加 权
水 抑 制
弥 散 成 像
42
脑底动脉环的MRA表现
43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1982年开始TCD应用于临床,1986年三维TCD问 世。 • TCD参数的检测:检测深度、血流方向、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和频谱形态。 • TCD主要用于: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畸 形和动静脉瘘供血动脉的TCD判断;脑血管痉挛、 脑动脉血流中栓子的检测、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36
MRI的基本原理
• MRI利用人体内氢质子在主磁场和射频场中被激发产生的 共振信号经计算机放大、图像处理和重建后得到的磁共振 成像。 • MRI检查时,患者被置于磁场中,接受一系列的脉冲后, 打乱组织内的质子运动。脉冲停止后,质子的能级和相位 恢复到激发前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驰豫。驰豫分为纵向驰 豫(T1)和横向驰豫(T2)。以T1参数成像时,T1短的 组织(如脂肪)产生强信号层白色,而T1长的组织(如体 液)为低信号层黑色;反之,T2成像时,T2长的组织 (液体)信号强呈白色,而T2断的组织信号较弱呈黑色。
20
脑CT 平扫:右侧小脑不规则低密度梗 塞灶,右侧丘脑0.7cm 腔梗
男性,64 岁。间断头晕7 天,既往有小脑梗塞史。
21
脑CT 平扫 :右侧枕叶大片状低密度梗塞灶, 并有双丘脑腔梗
女性,76 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月余
22
脑平CT扫 :左侧顶叶(分水岭区)条片状梗 塞,并有左豆状核、左右放射冠腔梗
38
源自文库
MRI的优势
• 与CT比较,MRI能提供多方位和多层面的解剖学信息,图 像清晰度高,没有电离辐射,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 • 不出现颅骨的伪影; • 不需要造影剂即可清楚地显示出冠状、矢状和横轴三位像; • 可清晰地观察到脑干及后颅窝病态的形态、位置、大小及 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 对脑灰质与脑白质可以产生明显的对比度。 • 可以显示脊髓病变,对脊髓病变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48
病例分享
49
简要病史
• 患者陈某某,男,70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口 齿不清5小时”入院。 • 患者中午12点左右在骑电瓶车途中感觉右侧肢体 无力伴口齿不清,右下肢不能站立,无头痛,呕 吐,肢体抽搐和意识改变,半小时后自觉右侧肢 体无力稍有好转,后家人将其送至我院急诊,头 颅CT:颅内腔隙性脑梗死。收住入院作进一步诊 治。
5
脑卒中影像学诊断的主要内容
• • • • • • •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6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3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
• 影像诊断学:X线、CT、MRI、US、DSA、 ECT等。 • 影像介入性治疗学:DSA、CT、MRI、US等。 • 信息放射学:影像学工作管理、质控;影像的传 输与储存、远程会诊等。
4
要求
• 了解脑卒中影像学的内容 • 了解每一种脑卒中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 掌握一些临床常用脑卒中影像学检查结果的阅读 技能
15
脑梗死的CT表现
• <6小时,灰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 。 • 24小时后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楔形或扇形,累及灰白质。 • 3~7天,占位效应, 脑室变形,脑沟回消失。 3-7天水肿 明显。 • 4~6周,负占位效应,脑软化,继发脑室扩大,脑沟增大。 • 侧支循环较好,无损害区出现斑点或斑片状较高密度。 • 两支吻合的动脉均供血不足时,血管吻合的边缘区(分水 岭区)线样梗死。
CT显示右侧桥脑出血高密度病灶
30
CT显示左侧小脑出血高密度病灶
31
CT显示原发性脑室出血高密度病灶
32
蛛网膜下腔出血
33
蛛网膜下腔出血
34
蛛网膜下腔出血
35
磁共振成像
• MRI是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影 像学诊断技术。 • 是诊断颅内和脊髓病变最重要的检测手段。 • 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如功能性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等。
7
CT扫描基线
• 扫描基线 1.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2.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3.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 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
8
CT扫描层面
• 1.冠状面 • 2.矢状面 • 3.横断面
9
脑组织CT扫描的密度变化
37
MRI的基本原理
• 空气和骨质无论在T1或T2加权图像上均为黑色。T1图像 可清晰显示解剖细节,T2图像有利于显示病变。 • 液体、肿瘤、梗死病灶和炎症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 T2加权像上则为极易识别的高信号。 • 心脏和大血管由于血流极快,使发出脉冲至接收信号时, 被激发的血液已从原部位流走,信号不复存在,因此,心 脏及大血管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呈黑色,此现象称流 空效应。
11
增强头颅CT扫描
• 如果存在血脑屏障的破坏(肿瘤或脑炎),病变部 位组织区域呈现高信号的增强效应,可以更清晰 地显示病变。
CT
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脑回状强化,拟诊右脑室内以三角区为中心的占 位病变,室管膜瘤? 12
CT血管造影(CTA)
• CTA可清楚显示主动脉 弓、颈总动脉、颈内动 脉、椎动脉、锁骨下动 脉、Willis动脉环,以 及大脑前、中、后动脉 及其主要分支。对闭塞 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 的诊断依据,可以明确 血管狭窄的程度,清晰 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以及是否存在钙化。
13
CT灌注成像
• 可在注射对比剂后显 示局部脑血流量、局 部脑血流量和平均通 过时间等,属于功能 性成像的范围。 • 在急性脑缺血发生10 分钟即可显示脑缺血 区的范围,可用于显 示缺血半暗带;通过 两侧对比了解脑血流 供应和代偿状态。
14
脑梗死的CT表现
• 6~24小时显示病灶。 • 脑水肿3-7天明显,1周后减轻,2-3周消失。 • 可合并出血。
53
脑CT
• • • • 起病5小时CT检查示腔隙性脑梗死 可获得的信息 CT检查的优势 CT检查的缺点
54
脑MRI
• 起病24小时后MRI 检查示脑梗死 • 可获得的信息 • MRI检查的优势 • MRI检查的缺点
55
颈动脉彩超
•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端狭窄 (狭窄度>75%)。 • 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内 膜增厚,左侧颈总动脉分叉 处斑块形成。 • 双侧颈总动脉阻力指数增高 (动脉硬化)。
女性,67 岁。突发右侧肢体抽搐,口、眼歪斜1 天
23
CT脑平扫:右枕叶大片状出血性脑梗塞,脑室变形 且左移,中线亦左移。颅压增高,脑沟回消失
女性,76 岁。头晕4 小时。血压205/90mmHg,右侧瞳孔对 光反射迟钝。
24
脑CT 平扫:左颞、顶、枕叶出血性脑梗塞, 左脑室变形及中线右移
男性, 63 岁。 突发 右侧 肢体 活动 不利、 言语 不清 2 小 时。
51
诊断及治疗缺血性卒中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 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小动脉闭塞、 夹层动脉瘤等。 • 发病机制: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到动脉的栓 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混合型等。 •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
52
影像学检查
• • • • • • 头颅CT 头颅MRI 彩超(颈动脉、心脏) TCD CTA DSA
46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
• SEPCT是利用发射γ光子核素成像的放射性同位素断层显 像技术。 • 基本原理: • 临床意义:1)主要是了解脑血流和脑代谢。2)对颅内占 位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一般为80%左右,尤其是脑膜瘤及 血管丰富的恶性度高的脑瘤,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3) 对急性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氏病、痴呆分型及脑功能 的研究也有重要的价值。
47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PET是利用β+衰变核素成像的放射性同位素断层显像技术。 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无创伤的探索人脑生化过程的 技术。 • 基本原理 • 临床意义:1)用于脑肿瘤的分级、预后判断、肿瘤组织与 放射性坏死组织的鉴别;2)癫痫病灶的定位;3)帕金森 氏病早期诊断;4)各种痴呆的鉴别;5)脑梗死的早期可 见低代谢和局部脑血流减少,氧摄取系数增加,可能有助 于可逆性脑缺学和不可逆组织损伤的鉴别。
25
脑CT 平扫:左侧丘脑少量出血性梗塞,并右枕叶梗塞、右 丘脑腔梗、 脑沟增宽、呈老年皮质萎缩性改变
女性,89 岁。头晕,右下肢活动不利3 天。查体:右下肢 26 肌力Ⅴ级,左侧肌力正常。
CT显示左侧壳核出血高密度病灶
27
CT显示右侧丘脑出血高密度病灶
28
CT显示左侧颞顶叶出血高密度病灶
29
44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
• 颈部超声检测技术包括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等功能。 • 最常检测的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CA)、颈 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 (VA)、颈内静脉(ICV)。
45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
• 二维图像观察指标 1.血管的位置 2.血管壁的结构 3.血管内径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指标 1.血流方向 2.彩色强弱及充盈状态
• 正常脑灰质的CT值:30-40H,正常脑白质的 CT值:25-32H。 • 低于25H为低密度,脑梗死、颅内肿瘤继发性坏 死、囊变(低密度)。 • 高于40H为高密度,急性出血、钙化(高密度)。 • 脂质CT值为低于水,囊肿密度多低而均匀。
10
头颅CT的临床应用
• • • • • • • 主要用于脑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脑萎缩、脑积水。 脑肿瘤。 脑外伤、颅内血肿。 脑炎症性疾病脑寄生虫病。 脑发育畸形。 颈椎、腰椎疾病。
39
MRI的临床应用
• MRI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脱髓鞘疾病、脑肿瘤、 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颅脑外伤、各种原因所致 的颅内感染及脑变性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MRI广泛应用于脊髓肿瘤、脊髓炎、脊髓空洞症、 椎间盘脱出、脊椎转移瘤和脓肿等的诊断。
40
脑卒中MRI的常用序列
• • • • • T1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FLAIR)。 弥散加权成像(DWI)。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56
心超
• 可获得的信息。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市立医院东区神经内科 周沁
1
主要内容
• 介绍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 重点介绍脑CT检查。 • 通过病例分享,进一步加深影像学检查对脑卒中 诊断和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2
概念
•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概念是指:用影像方式显示人 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功能信息以及实施介入性治 疗的科学。 • 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X线学、放射学和医学影像 学几个阶段。
50
简要病史
• 既往史:患者3天前有类似发作史,当时右手不能 持物,持续数分钟,未重视,未就诊。有高血压 病史3年,服用“尼福达”控制血压。 • 查体:BP160/70mmhg,神清,口齿不清,应答正确, 双侧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正常。右侧鼻唇沟 稍浅,伸舌稍右偏,颈软,右上肢肌力:4-4-4-1, 右下肢肌力:4-4-4-4,左侧肢体肌力5度,右侧 病理征阳性,左侧病理征阴性。 • NHISS:2分。 • 辅助检查:头颅CT:颅内腔隙性脑梗死。
16
脑CT 平扫:右侧颞顶略低密度灶
男性,34 岁。左侧肢体不利10 小时。神清,左肢体肌力Ⅲ级。
17
脑CT 平扫:右侧颞顶略低密度灶
三月后复查: CT 平扫示:右颞顶脑梗塞伴软化。
18
脑CT平扫:左侧小脑梗塞
男性,48 岁。走路不稳伴头晕2周余。
19
脑CT平扫:右侧脑室前脑梗塞
男性,54 岁。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 天。
• 1972年用于颅脑疾病的诊断 • 螺旋脑CT是一种相对新的技术,1秒钟内即可完 成一个层面的扫描:分辨率也更高,扫描层厚可 以薄至1mm。 • 在CT上,对X线吸收高于脑实质则表现为增白的 高密度阴影,如钙化和出血等;对X线吸收低于 脑实质则表现为灰黑色的低密度阴影,如坏死、 水肿、囊肿及脓肿等。 • CT扫描可分平扫、增强、CTA、CT灌注成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