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
仁寿龙正小学:杨学军西师版小学数学5年级下册教材第86页,有这样一道例题:草本花卉140万盆,草本花卉比木本花卉的20倍少40万盆,木本花卉有多少万盆?(列方程解)
学生已经掌握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对于这道数量关系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多少时间掌握呢?教学完这道例题,一节课只剩下六分钟了,我在想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这还是一节高效课堂吗?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指出: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事实上,思考数学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一点在单辅的时候感触特别深)。快节奏的接收信息和输出信息会造成学生的思维不同步,造成学习上巨大的差异。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思考,并反馈思考的效果。
由于孩子们初次接触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我先让他们思考“关键句是哪一句?”我请找到的同学都举起手来,并叫汪上同学到黑板上,把这句话勾画出来。达成共识之后,我再让他们思考,“关键字词是什么?”因为孩子们懂得根据关键字词写等量关系列方程。等孩子们差不多都举起手来,李婉妮到黑板上来圈“比”和“少”。“谁和谁在比?”又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我不会急于要一个正确答案,和想象的情况一致,一个没有举手的孩子慢吞吞地站起来,“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比。”“真是这样的吗?”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同样会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回到题目中,再读再理解,“草本花卉比木本花卉的20倍少,是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在比吗?”用横线画出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的20倍,“那谁多谁少呢?”扫视了一圈,发现孩子们对这个问题表现的不那么难理解。于是请了一个孩子回答,标注:草本花卉少,木本花卉的20倍多。至此,花去了七八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于是,放手让学生写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检测孩子们的掌握情况,我抽了一个叫徐沁蕾的女孩(学习成绩一般)去黑板上做。让我觉得很意外的是,班上多数同学都把等量关系和方程写了出来。徐静蕾却写了这样的一个数量关系:草本花卉的盆数×20-40+木本花卉的盆数=总的盆数;并且在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之间改来改去。在班上浏览一圈,仍然有十多个孩子是这种情况。难道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吗?难道我的提示方向出了问题?难道我应该让已经掌握的孩子先示范吗?看到徐沁蕾困惑不已,“你能确定你这样做是正确的吗?”徐沁蕾摇摇头。“为什么呢?”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而我们的引导应当富有启发性,使得学生的优化成为真正的自觉行为。有孩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因为题目里没有告诉我们花卉的总盆数。所以正确的数量关系应该是:用多的数—减去少的数=相差数,或者用多的数-相差数=少数,即:木本花卉的盆数×20-草本花卉的盆数=40;或者,木本花卉的盆数×20-40=草本花卉的盆数。这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六分钟。接下来我再让学生独立修改等量关系和方程,又花去了七八分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放慢了速度,仿佛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让学生深入地思考了每一个问题,在后来的练习中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课堂上都是马不停蹄、行色匆匆,优生精准的回答让我们的课堂畅通无阻。但是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尤其是数学,更深入、更合理、更清晰的思考,是别人的见解来能代替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深入的思考教材,是课程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在老师提出问题后,我们应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们应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解答此出错时,我们应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小结时,我们更应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