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什么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35a40f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a.png)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什么
“四十不惑”意思是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
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的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e7df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9.png)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的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的意思是:
1、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时,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据此行动。
2、四十不惑:指人在四十岁时,已经经历过许多事情,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感到困惑和迷茫。
3、五十知天命:指人在五十岁时,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不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有些事情是上天决定的。
4、六十耳顺:指人在六十岁时,能够接受和理解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不再轻易被别人的言语所干扰,心态比较平和。
5、七十从心:指人在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地行动和生活,不再被外界的束缚所限制,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些说法是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对人生的感悟,描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和修养逐渐提高的过程。
30不惑40而立50岁60耳顺
![30不惑40而立50岁60耳顺](https://img.taocdn.com/s3/m/e426222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7b.png)
30不惑40而立50岁60耳顺
三十而立:三十岁,知道规矩,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
四十不惑:四十岁,知识较丰富,听各种不同议论,不致迷惑;五十知天命:五十岁,知道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命运;
六十耳顺: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能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ttps://img.taocdn.com/s3/m/8c95e60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3.png)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读书做学问,三十岁立身处事感到有把握了,到四十岁能通晓一切事理,不再有迷惑,五十岁知道什么是天命,做到了不怨天尤人,六十岁对听到的一切,能辨别真假、是非,不再感到违逆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也不会超越规矩法度。
“三十而立”为其第一个阶段,是指学有所得,无论立身、处世,都能按照当时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事,做到人际关系应付自如,就可以站稳脚跟了。
“四十而不惑”,是第二个阶段,是指对外界一切事物的是非、曲直、善恶、臧否、顺逆、安危、祸福等等都能以自己所学,通达事理本身,为人处世,不再冲动,不再愚蠢,不会被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是第三个阶段,是指纵使“而立”“不惑”,但世事纷纭复杂,人心不同其面,越是志向高,奋勉前行,越会遇到困难、厄境。
这些并非人力所能预知,也不是人力所能克服,就需要知天命之学。
天命,是指人生一切当然的道义与职责。
认准自己的信念,一切求诸己,尽其在我,犹如置身于“唯天知我”的境界。
五则论语翻译及赏析
![五则论语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49c8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9.png)
五则论语翻译及赏析《论语》忠实地反映出孔子的高尚人格,坚定的操守,博大精深而光明磊落的生平。
那么作为国学知识书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五则论语翻译及赏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从小就有志于学。
学的内容一般认为是古代典籍,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究,因为若为糊口,乃生活所逼,不必“志”于学。
三十而立。
在《论语》中“立”的含义是“立于礼”的意思。
即在社会道德、礼制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建树。
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在逻辑上应该是一个转承,指他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学有所得而且能学以致用。
四十不惑。
不惑是不为外境所惑,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主张和人生价值观。
五十知天命。
这是一个关键。
各注解对天命的理解有所不同。
知天命即是知“大我”了。
在佛家看来,知天命就是“明心见性”,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
孔子在没有心性修行先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五十而知天命”,是相当不容易的。
六十而耳顺。
耳顺不是说耳朵没毛病,而是说能平等听取顺逆之言,平等心发起了。
孔子五十岁通达天命是个分水岭,之后孔子“我”的执着的习气渐渐就减损,而能平等对待他人的顺逆之言。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表明孔子的修为已经相当纯熟,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连坏的念头都没有了。
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学报告,其实想是借他本人的修学经验,来表达与为政以德相关的几层含义:其一,人人皆可成圣贤。
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
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其二,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
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
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极致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其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十为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典故
![二十为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f49a80bba1aa8114431d9a1.png)
二十为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二十,弱冠吧,不过孔老先生没有说过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你真的懂什么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你真的懂什么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https://img.taocdn.com/s3/m/1b04df32647d27284b7351af.png)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三十而立这句话,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节点!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早在几千年前孔子提出了这些人生的重要节点,时隔至今我们还依旧挂在嘴边,可你真的懂它们的意思吗?三十而立是否就如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三十岁要有车有房有事业才算而立?四十岁不困惑不迷惑不被诱惑就是四十不惑?五十岁生命过去一半,感叹时间飞逝岁月愈短就是知天命?你真的理解对了吗?三十而立,指的并非你物质而立,而是,你是否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你的精神是否独立!在这个鱼龙混杂,纷繁复杂的世界,你是否有自己正确的坚持!当别人为名为利追逐,迷失了本心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守住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本真!是否还辨的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好,什么是坏!是否能把握自己的原则让自己的心不因外物而动摇!是否能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公和困苦!如果可以,那才算你三十而立!我们身边有的人,三十岁,已经买了房,买了车,当然大部分是依靠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也有自己奋斗所得,我们在努力过好平凡的日子,可天灾人祸,悲欢离合,你是否能扛得住,是否挺得过去?你真的三十而立了?是不是只是物质而立?四十而不惑,简单而言,只有两个字,选择!你再也不像年轻的时候,有各种选择恐惧症,你有自己清晰的判断,有对事物透彻的看法,即使选择再多,再复杂,你也能明白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什么是适合你的,没有疑惑,没有迷惑,这才算不惑!我们知道,四十岁是人生最重要也是最辛苦的时候,父母已经老去,孩子尚未成年,我们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孩子的就业,房子的贷款,工作的压力,有了小积蓄,身边各种的诱惑和盘算,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到不惑谈何容易?多少人,四十岁,风华正盛,或者贪污落马,或者眷恋女色,毁了婚姻家庭,贪图名利,损失了财富!四十岁,你真的能做到不惑吗?五十知天命,更简单了,一句话就可概括: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五十岁的人,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起起落落,这时候已经明白,人生很多事情人力难控,很多事情,并不能按照我们期望的发展,顺其自然才是天命所归,这时候的我们学着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的过日子!但这顺天命并非随天意,自己无作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尽人事,听天命!尽人事为先!不苛求任何,不再倔强,学会顺其自然的生存!才是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句话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可以说是非常的难!耳顺,什么话都能听进去,那需要多大的心胸和多广的知识面!年轻的时候,我们阅历少,血气方刚,总有很多事看不下去,接受不了,总有很多人很喜欢或很讨厌,我们很容易开心或者难过,失恋了喝酒喝到断片,难过了可以痛哭一场,开心了可以嗨一整晚,可是,六十岁的人,见惯了太多人事,经历了各种场面,心里眼里没有不能容忍的人事,心情再没有那么大的起落!一切的人事,一切的合理不合理,我们都能坦然的接受!这才是耳顺!当然,懂了这些生命段的意思,并非只是文字,只是理论,是要我们明白,我们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都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能你发现了,你的心态,你的心里强大程度才是你人生的重要目标!人,所要面对的任何,都是心灵在支撑,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内心,如果走完这漫漫长路,如果面对这一路发生的种种呢?每到一个十年,你都只能变得更强,否则接下来的路你将更难前行,我们身边多的是遇事扛不起事情的人,不是吗?所以,在努力奋斗物质的同时,好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吧,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坚不可摧!愿你的人生更美好!。
三十而立处世名言
![三十而立处世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0389b8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7.png)
三十而立处世名言三十而立处世名言有如下: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孔子《论语》2、三十而立,不是指你已经建立了什么,而是指你已经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王蒙3、三十而立,立的是一份对未来的坚定和执着。
——李嘉诚4、三十而立,是一道门槛,跨过去便不再是小孩。
——刘震云5、三十而立,是一种状态,一种积极、淡定、自信的状态。
——杨澜6、三十而立,不只是事业有成,更重要的是内心成熟。
——俞敏洪7、三十而立,不是终点,而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马云8、三十而立,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需要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任正非9、三十而立,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线,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和把握。
——李彦宏10、三十而立,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乔布斯11、三十而立,立于人生之巅峰;四十而知,知于世界之无限。
12、三十而立,明了自我之价值;四十而知,泛观世界之辽阔。
13、三十而立,我明白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无常,也开始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14、三十而立,感受岁月之沉淀;四十而知,知晓生活之真谛。
15、所谓三十而立,就是拥有强大的内心,做自己的避风港。
16、三十而立,砥砺前行。
不断成长,超越自己,书写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17、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坚定。
18、三十而立,三十而已,三十岁前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前进。
19、三十而立,犹如夏花之绚烂;四十而知,犹如秋叶之静美。
20、愿自己能够三十而立,祝自己:一切顺利,越来越好。
三十而立译文
![三十而立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46e1651ed9ad51f01df271.png)
三十而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段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身处世站稳了脚跟;四十岁时明白各种事理而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时对别人的话能辨别是非曲直;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 理译: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had my mind bent on learning. At thirty,I stood firm. At forty, I had no doubts. At fifty, I know the decrees of Heaven. At sixty, my ear was an obedient organ for the reception of truth.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what my heart desired, without transgressing what was right.”2. 威译: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upon learning. At thirty, I had planted my feet firm upon the ground. At forty, I no longer suffered from perplexities. At fifty, I knew what were the biddings of Heaven. At sixty, I heard them with docile ear.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the dictates of my own heart; for what I desired no longer overstepped the boundaries of right.3. 王译:Confucius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mind on learning. At thirty I acted on the proprieties. At forty I could make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non-benevolence. At fifty I came to know the existence of the heavenly principles. At sixty, the heavenly principles were not offensive to my ears. At seventy I could do whatever I wished to without going beyond the heavenly principles.”4. 赖译:Confucius said: “Since the age of 15, I have devoted myself to learning; since 30, I have been well established; since 40, I have understood many things and have no longer been confused; since 50, I have known my heaven-sent duty; since 60, I have been able to distinguish right and wrong on other people’s words; and since 70,I have been able to do what I in tend freely without breaking the rules.”5. 潘译: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on learning. At thirty I could stand firm. At forty I had no doubts. At fifty I knew the Decree of Heaven. At sixty I was already obedient (to this decree).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the desire of my mind without overstepping the boundaries (of what is right).”6. 丁译:Confucius said, “At fifteen I made up my mind to study; at thirty I was established; at forty I was no longer perplexed; at fifty I understood the will of Heaven; at sixty I listened to everything without feeling unhappy; at seventy I followed all my desires and none of them was against the norms.”。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意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f9bcf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f.png)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意思
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出自:《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子:先生,指孔子。
吾:人称代词,我。
三十而立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三十而立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https://img.taocdn.com/s3/m/f6a276fbb307e87100f69647.png)
三十而立
【原文】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五十而知天命(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1)有:同“又”。
(2)惑:迷惑。
(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逾矩:逾,越过,超越;矩,法度。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界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够听得进去并能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超越法度。
”
【评析】
孔子自述了自己的一生,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少年时学道,志在此而不厌;青年时能自立于此道,立于道而不移;壮年时心智清明不迷不惑;知天命者已穷尽其理;耳顺之人所闻皆通;心欲所为不逾矩则已在道中。
孔子告诉我们,人生修养要达到某种境界,并非一朝一夕所成,要循序渐进,要穷尽一生。
孔子还告诉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是将思想、行为都同化于道的过程,最后才能完全溶于道中。
【延展】
1、孔子说“四十不惑”,看看我们“惑”在何处?怎么能做到不惑呢?
2、你怎么看待天命呢?人定胜天成不成立?
3、要做到“耳顺”,得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1618340fe4733687e21aa8b.png)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 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 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 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论语六则
•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 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 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 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 ,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 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 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 ,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 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 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 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 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 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
• 子曰:“十室之邑,Βιβλιοθήκη 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 【译文】 •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 我那样好学罢了。”
• 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译文】 •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 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 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二十为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典故
![二十为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1175164b02020740be1e9ba4.png)
二十为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xx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二十,弱冠吧,不过xxxx没有说过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xx: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xx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xx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全句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全句](https://img.taocdn.com/s3/m/377b2c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5.png)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全句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中国文化中,有一句古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相应的境遇。
它是对年龄与成熟度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描述,也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
这句话告诉我们,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们的心智逐渐成熟,对自己和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为主题,探讨这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并分析它们在人生中的意义和智慧。
首先,我们将对“三十而立”这个阶段展开探讨。
这是一个年龄大约在三十岁左右的阶段,古人认为此时人的事业应该初步建立起来,个人立场和价值观也应该初具规模。
背景介绍部分将会对这个阶段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简要概述。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并阐述“三十而立”阶段的第一个要点,切身说明这个阶段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和其所蕴含的智慧。
随后,我们将进入“四十不惑”这个阶段的讨论。
这个阶段通常在四十岁左右,人们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历了一段时间,对自己和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该部分将介绍“四十不惑”的背景,并详细阐述这个阶段的第二个要点,阐明人们在这个时期应该如何面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以及这个阶段所蕴含的智慧。
接着,我们将转向“五十知天命”这个阶段的讨论。
这是个大约在五十岁左右的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业和家庭,而是更广阔和深远的。
本部分将对“五十知天命”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详细阐述这个阶段的第三个要点,说明人们在这个时期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并揭示这个阶段所蕴含的智慧。
最后,我们将探讨“六十而耳顺”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是在六十岁左右,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处于人生的后期,需要顺应天命,放下欲望和执着,以更加平静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一切。
结尾部分将总结并阐述这四个阶段的含义,并重申全句所蕴含的智慧。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的人生阶段,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和指导。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 名家解释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 名家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dab758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7.png)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名家解释“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以下是名家对这句话的解释:
- 南怀瑾:这是孔子一生的经历。
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而立,做人做事的道理确定了,人生的路定下来了。
四十岁,才不怀疑,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六十耳顺,好话坏话自己都听得进去,毫不动心,心里平静,但心里平静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
七十才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超过范围,所以“不逾矩”,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 何晏《论语集解》:“三十而立”有所成立。
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刘宝楠《论语正义》:毛诗序云:“志者,心之所之也。
”白虎通引“三十而立”,连上句则“立”谓学也。
汉书艺文志:“古之学者,且耕且养,三年而通一经,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立谓学立,乃汉人旧义,故皇疏同之。
诸解“立”为立于道,立于礼,皆统于学,学不外道与礼也。
至三十后,则学立而德成之事。
- 皇疏引李充云:“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
”程树德《论语集释》:皇疏:志者,在心之谓也。
孔子言我十五而学在心也。
十有五而志于学全文
![十有五而志于学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31092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5.png)
十有五而志于学全文
“十有五而志于学” 出自《论语・为政》,全文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其译文为: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四十岁能够掌握各种知识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懂得了上天安排的命运并顺应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分辨他人言论的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超越规矩。
”
注释:
•十有(yòu)五:十五岁。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立:立身处世,这里指做事合于礼。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对于外界一切各种是非的言论,能分辨真伪是非,并听之泰然。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
孔子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解释8.10
![孔子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解释8.10](https://img.taocdn.com/s3/m/4143a9dd58f5f61fb73666c6.png)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三十而立:三十岁时,人当自立,这个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谓立身,就是丈夫有栖身之所,有所业。
而不是立志的意思!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应该业有所成,不会因为无业尔所困惑,并对人生或者事业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五十天命:孔子认为,人到了五十,人生之中的机运已经了解清楚,知道了生命的真谛。
六十知耳顺:人到了六十岁,在孔子看来,耳顺之年应该是不远游,万事由之的时候,因此,不会因为很多尘事纷扰不休而觉得心有所役。
同时,学就知名“所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
未五十、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
”七十随心所欲:经历知命。
耳顺后,学业和心性到了很高的境界,或者说到了成圣德地步,自然随心所欲。
孔子所说的话,其实是从学业和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来说的,今人赋予它很多其他的意义!也算是发扬光大了!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古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翻译赏析
![古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8c39bf4b35eefdc8d333f2.png)
古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翻译赏析
文言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意思: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三十而立打一字(谜底:莘)】读解: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
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