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的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燃烧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基本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铁丝、棉花球等。

2.实验药品: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3.课件: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氧化反应、氧化剂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对燃烧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防火、灭火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已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如图所示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

(2)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片上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1、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新)人教版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拟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教学难点】实验的标准操作【教学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剪刀、水等。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可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起来了,而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可观察到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可以燃烧。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可观察到:刚开始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没有燃烧,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到达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点燃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不留空隙,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节能减排。
5.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理解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能够分析燃烧实验结果,总结燃烧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5.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灭火器的使用。
然后,我会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燃烧的条件”。通过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影响燃烧过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加深学生对于燃烧的了解与认识。

实验器材
•铜钢丝网
•蜡烛
•小木棍
•长颈三角瓶
•化学脊椎架
实验步骤
1.将铜钢丝网垂直安装在化学脊椎架上。

2.将蜡烛点燃,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上。

3.将小木棍固定在铜钢丝网的正下方。

4.用一个长颈三角瓶盖住小木棍,并用胶水密封长颈三角瓶与铜钢丝网的接口。

5.待瓶内空气被点燃后,拿起整个实验器材观察。

实验原理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围绕这三个条件展开,实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节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被点燃时,产生的火焰会引燃烧瓶中的氧气。

如果火焰温度足够高,将可以自己保持着然后烧掉蜡烛外部的一部分空气。

当点燃木棍时,三角瓶内便充满了CO2气体,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定理,火焰在不含氧的环境下
是无法燃烧的。

废气中的CO2便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净化。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可以说明,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料才能够发生燃烧。

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中的燃烧原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实验思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燃烧的三大条件对于燃料的燃烧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燃烧的现象,因此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与条件十分必要。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燃烧的条件教案初中

燃烧的条件教案初中

燃烧的条件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认识燃烧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概念及燃烧过程。

2. 燃烧的三个条件。

教学难点:1. 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蜡烛、铁丝、氧气瓶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点燃酒精灯,引导学生关注燃烧现象。

2. 学生分享对燃烧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燃烧的概念。

二、探究燃烧过程1. 教师展示燃烧过程的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阶段:预热、着火、燃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燃烧的三个阶段。

三、学习燃烧条件1. 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四、实验验证1. 教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的概念、燃烧过程和燃烧条件。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燃烧的概念、燃烧过程和燃烧条件。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课后实验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三、课堂交流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课后实验的观察结果。

2. 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燃烧?”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影响燃烧的因素:燃料的种类、氧气的浓度、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用具:(每个实验台上应有的仪器、药品等)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12个试验台】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燃烧需要的条件,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印象,今天我们就动手实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针对本节的实验,你想解决哪些问题?教师:肯定、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3.同学们,你们所提的这些问题很全面,很有探究的价值。

为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探究,老师把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补充细化形成本节的自探提示。

(1)依据试验台上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燃烧的条件,你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2)按照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提示怎样动手实验呢?应注意哪些问题?二、解疑合探1.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同,可适当补充实验用品。

2.探究实验:要求:①每个实验小组,组长动手操作,一个同学协助;另一个同学做好记录。

(观察想象和所得结论,组内交流讨论,达成共识)②展示要求:①书写规范,排版整齐;②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评价要求:①自然大方,声音洪亮;②语言简练,点评全面。

实验一:(1)分组操作: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时间:1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并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2)出示展示、评价分工表(时间:2分钟)实验二: (1)分组操作: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通过对想象的观察,想一想:乒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吗?(时间:2分钟)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⑵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灯、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引入前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今天将利用实验活动时间再次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过程。

(二)展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①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燃烧受三个因素影响,因此我们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时要用到什么方法?②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分别如何控制变量?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②可燃物:取相同状态、相同形状、相同量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在相同的条件下点燃;与氧气接触:用相同的可燃物一个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一个没有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点燃;温度达到着火点: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点燃。

2、探究活动二⑴阅读P实验内容1.,讨论:150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蘸水的棉花也燃烧。

加热时间长了,棉花上的水蒸发完后,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也会燃烧起来。

实验内容2.⑴,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实验?⑶学生阅读P150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证明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实验内容2.⑵,讨论:⑸学生阅读P150①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大小要相同?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②若将乒乓球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⑹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只改变可燃物(改变着火点);②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说明可燃物质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实际操作,如点燃火柴、酒精灯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3.创设一些与燃烧相关的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某些物质能燃烧,而某些物质不能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验证燃烧条件的正确性?等,激发Fra bibliotek生的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燃烧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火焰、爆炸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对燃烧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的认识和经验。
3.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燃烧的概念,解释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和光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本质,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主题,设计了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引入燃烧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燃烧的条件。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知识的现实意义。
-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烹饪、取暖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问题驱动:提出与燃烧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篝火需要吹风?”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燃烧事故。
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验演示: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助燃物的作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话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燃烧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6.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燃烧条件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安全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燃烧和灭火
一、基础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安全自救逃生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借助微视频,让学生体会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并自主提出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体会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基本之上,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通过小组之间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燃烧现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在学习了木炭、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基本能够掌握并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并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这都为本节课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燃烧条件再探究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并进行大胆的质疑与猜想,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五、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六、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七、教学过程交流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3、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师生共同点评。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环节六】堂上练习出示课堂练习题。

学生练习,展示答案,交流与纠正。

练习反馈【环节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自己总结。

生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反馈学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反思能力八、板书设计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方案1、分别蘸酒精和水的棉花2、玻璃棒与小木条3、棉花与石子1、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九、教学反思:1、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对比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动脑探讨更多的方法,也从中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魅力,很好在完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2、在设计实验时由于人数和小组较多,对每位同学关注太少,有些小组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2.能够解释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3.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燃烧实验,并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3.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究燃烧的更多奥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火灾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了关于燃烧条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现象,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九年级学生的认知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然而,对于燃烧这一复杂的化学现象,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消除他们的认知误区。
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设计火灾逃生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本质。

实验器材•试管•黄磷•氧气气源•火柴实验步骤实验一:比较白磷和黄磷的燃烧情况材料准备: -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白磷和黄磷,各加入适量水。

- 加热试管,使得磷完全被水汽蒸气包围。

- 关闭锅塞,停止加热,试管静置冷却。

- 从其他试管中获取氧气气源。

实验过程: - 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的自燃性能够表现出来,因此可以用火柴逐步加热白磷,观察白磷自燃开始的温度范围。

- 将火柴逐步加热至黄磷表面,观察黄磷的燃烧。

实验结果: - 白磷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自燃燃烧,而黄磷需要通过火柴引燃后才能燃烧。

且燃烧后白磷生成的氧化物蒸发产生白色烟雾,而黄磷的氧化物则没有烟雾生成。

实验二:氧气与磷的燃烧材料准备: - 取两只试管,加入氧气气源。

- 对于一个试管,加入磷并倾斜烧杯上方,用火柴点燃磷。

- 对于另一个试管,加入氧气后向其中放入干燥的球状结构的过滤纸丝,将火柴点燃过滤纸,放入试管内。

实验结果: - 磷在排放的燃烧气体中燃烧,氧气可以促进燃烧,加速剧烈度。

- 过滤纸燃烧后,只生成少量氧化物,且不发生燃烧爆炸。

实验三:圆片铝与氧气的燃烧材料准备: - 取一个试管,加入氧气气源。

- 取一小块圆片铝,将其放入试管中,并用火柴点燃铝后,立即塞住锅塞。

实验结果: -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铝会粘连在试管内壁,形成白色烟雾,有连续细碎的爆炸声发出。

注意事项•圆片铝与氧气反应后可能出现爆炸,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

•实验后必须做好卫生和清理工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导学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知识性准备:燃烧条件物质性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技能型准备: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准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二步:进行猜想和假设。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三步: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施。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分析燃烧条件原因,确定猜想。

帮助学生制定确定猜想的合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并且讲解如何取得实验样品。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燃烧条件是什么?通过分析现象,确定猜想可能是:1、可燃物2、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研讨确定:把乒乓球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时可能不全面,组内同学可互相补充。

学生在分析中会提出其他可能的猜想,不要急于否定,可通过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

学生寻找方法确定前两个结论的速度较快,但对后两个问题中的收集样品的意义和方法却浑然不知,教师应点拨和指导。

实验实施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完成科学探究的第四步:根据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证据。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五步:通过对现象的梳理、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检查用品、认真实验、确保安全、保持清洁、爱护公物、清洗仪器、处理废液,特别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完成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指导各组的实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1)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2)乒乓球和滤纸的碎片放在薄铜片上(3)蜡烛和烧杯说明需要氧气或空气教师要解决学生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不会划火柴、不知道滴加澄清石灰水后该如何振荡烧杯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关于燃烧现象的产生并维持燃烧的一般知识,在小学自然或科学课程中同学们已经接触过。

此外从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中,都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燃烧现象的感性认识。

学习过程中应该避免与小学科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简单重复,在初中化学中,重新学习和探究重点在于对“条件”的探究。

所谓条件至少应该包括与燃烧现象的发生、控制和终止等有关的三个方面,才能够算是一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认识燃烧条件;(二)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重难点分析
(一)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设计
1.突破建议:在设计方案上应做到不限于课本素材的更加开放,讨论方案合理性应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突破样例:
【投影】燃烧条件的实验
【复习提问】通过前面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水上白磷、水上红磷、水下白磷燃烧情况的对比得出了燃烧条件,现在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呢?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呢?
【生】思考回答。

(1)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比如玻璃、水等。

(2)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白磷达到了,所以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到氧气,所以没有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激发兴趣。

【投影】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埚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也可另选物品)。

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分别设计3个方案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生】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

(1)可燃物
方案一: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方案二: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

方案三: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
(2)温度达到着火点
方案一: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
方案二: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方案三: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3)氧气(或空气)
方案一: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扣住。

方案二:将酒精灯点燃,然后用灯帽盖灭。

……
【引导提问】坩埚钳分别夹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观察现象。

哪一个碎片更快燃烧?说明了什么?这种方案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思考回答:方案不太严密
(1)可燃物所处酒精灯火焰部位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2)可燃物大小、厚薄等不同;
(3)不环保。

【师】应该如何改进呢?
【生】三脚架上放一块薄铜片,分别放上两种不同的可燃物(相同大小),两种可燃物距离铜片中心位置相同。

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间,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初步学会控制变量对比。

讨论交流,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阅读课本150页,将实验方案进行完善。

(二)实验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突破建议:燃烧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会兴趣盎然,但也包含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存在着发生着火、烫伤、烧损衣物等事故的可能性。

因此在设计和选取实验方案时,首先必须着眼于安全。

其次,所选取的实验方案除尽可能的微型化、小剂量外,还必须事先设计好有效的应急措施。

后者也可以成为实验内容或探究的主题。

建议在评价时,把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2.突破样例:学生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后,投影展示:
【温馨提示】
(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

(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生】小组按照方案,合作完成探究。

将实验现象、结论和方案填写在课本150页上。

【生】交流展示。

【师】激励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