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时间:7月24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起源的四种学说及音乐的四个发展阶段特点。
2、理解音乐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
3、理解儿童音乐的特点、审美特性和类型特征。
4、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5、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两种价值观。
6、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音乐的特点、审美特性、类型特征,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
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
第一节:音乐
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音乐的起源
1、模仿说,即认为音乐来源于对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起源于为估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3、巫术说,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早期原始文化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
4、表现说,认为音乐艺术起源于音乐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这种理论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总体上说,音乐产生的原因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二)音乐的发展
音乐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的音乐:是集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的“乐舞”的艺术形式。
2、古代的音乐:产生了歌曲、器乐音乐、舞蹈及最初的戏剧和诗歌。经历了雅乐音乐时期、清乐音乐时期、燕乐音乐时期和俗乐音乐时期。
3、近代的音乐:诞生了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等综合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的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流派。
4、现代的音乐:音乐流派更加复杂。
二、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对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三、音乐的基本特征
1、材料的特殊性: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主要是听觉的艺术。
2、流动性:音乐是在时间进程中运动着的时间艺术,具有流动性。
3、情感性:音乐的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
4、表现性:必须通过演唱、演奏等“再度创作”过程才能成为活生生的艺术供人们欣赏,可见,音乐具有明显的表现性。
5、由于音乐不能直接提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表述思想内容,难以直接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人们通过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义性的,所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
四、音乐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1、启迪智慧,诱发灵感。
2、潜移默化,陶治情操。
(二)保健功能
1、调节身心。
2、治疗疾病。
(三)娱乐功能
此外,音乐还具有其他一些实用功能。
第二节儿童音乐
一、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
1、愉悦性:儿童在倾听一首乐曲时,往往会身不由己地陶醉在乐曲所描绘的境界之中,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教育性:儿童音乐的教育性影响往往不像语言的表述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般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和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
3、个体性:对于儿童而言,音乐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是不相同的,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的方式也是各有差异的,这就是儿童独特个性的表现。
二、儿童音乐的审美特性
(一)形式美:
1、音色。
2、节奏。
3、旋律。
4、力度。
(二)内涵美:
1、直观。
2、稚拙。
3、幻想。
三、儿童音乐的类型特征
(一)按照体裁分类:
1、儿童歌曲。
2、儿童器乐曲。
3、儿童歌舞剧。
4、交响童话。
(二)按照题材分类
1、游戏题材。
2、生活题材。
3、童话题材。
4、大自然题材。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
1、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社会风尚: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
2、为造就一代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公民打基础:音乐学习的最大作用之一是对人的情感、品和修养的培养,让儿童在享受美、抒发情中得到教益,培养素质、提高修养,为日后成为一代具有高雅艺术趣味和创新探索精神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个体发展
(一)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1、音乐教育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能促进感知能力,特别是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
2、音乐教育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众多的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培养听觉能力的最佳期,儿童的音乐学习和体验能使他们尖这种活动中增强听觉的敏感性、发展听觉感知和记忆表象的能力。
3、音乐教育与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意志发展
1、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发展:随着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扩大,情感体验的日趋丰富及分化的逐渐细腻,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已逐渐成为能促进儿童情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音乐,既能够帮助儿童明确建构自己的感情,也能帮助儿童与自己的感情沟通,并与其他人的感情沟通。
2、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意志发展:音乐教育也具有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品质得到发展的潜力。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家,无论是学习歌唱还乐器演奏,都需要有一定的音乐技能的学习。对于幼小儿童,特别是初学音乐的儿童来说,没有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是无法达到一定目标的。
(三)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
1、首先,表现为能促进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
2、其次,还表现为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为儿童提供大量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技能。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强调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施以音乐的早期启蒙,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使儿童获得音乐艺术内涵的教育。
代表人物高顿(GORDON)博士的理论:认为儿童早期限音乐启蒙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重要的,其主要价值就是帮助和鼓励儿童的音乐体验,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性向和能力。该理论更注重音乐本身,更看重音乐的内在价值和本质特性。
二、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强调通过音乐教育,通过听、唱、跳、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
正如苏联早期教育家卢那卡尔斯基所言:“进行美育教育,不是只简单地教会儿童一种艺术技能,而是系统地发展感受能力及创作能力,使孩子们热爱世界上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并且能动手美化这个世界。”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涵义
一、如何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1、对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而言,应以教育价值取向为主,以音乐价值取向为辅,两者互为补充。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方面和要素,既要遵照学前教育的总目标,遵循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出自身的特殊规律——用音乐进行教育和教儿童音乐。
3、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需要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手段,掌握必要的演唱、演奏技巧,同时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它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承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