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建筑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22598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c.png)
建筑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原则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建筑设计成为了现代建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建筑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并分析其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节能原则节能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通过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及优化建筑布局和朝向,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合理设计建筑的外墙和屋顶保温系统,可以降低能源的损耗。
另外,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进一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管理原则合理管理水资源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的排水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
例如,利用生态湿地处理废水,可以将废水转化为可再生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环境适应原则生态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条件,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
例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和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资源。
此外,合理规划建筑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外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材料循环利用原则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通过选择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如竹木和再生钢材,可以减少对森林和矿产资源的破坏。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废弃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室内环境舒适原则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采光和空调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
此外,合理选择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六、社区参与原则生态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和参与。
通过与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合作,可以实现建筑设计与社区的良好互动。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3d812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c.png)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建筑的概念逐渐被推广和应用。
生态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提高人们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和品质。
那么,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呢?一、能源节约原则建筑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是能量的消耗和排放重要来源,因此生态建筑设计的第一个原则是能源节约。
传统建筑常用的隔热材料、节能灯、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都可以被应用在生态建筑设计中。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也要注重采光和通风条件,开发自然光和通风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二、材料选择原则材料的选择是生态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运输和使用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生态建筑的材料选择原则是要优先选择对环境影响小、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比如,使用环保型涂料、地板、窗户和隔热材料等,可以大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三、水的节约原则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达到节水的效果。
使用低冲式马桶、节水淋浴、以及储存雨水等方式都是生态设计中常见的方法。
此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尽可能地达到雨水回收和利用的目的。
四、生态循环系统原则生态循环系统原则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即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循环再利用。
比如,使用垃圾分类系统、生物废物储存、有机肥料等生态循环系统,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五、健康舒适原则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因此,生态建筑的设计也要遵循健康舒适原则。
室内环境的健康与否与建筑材料选择、通风条件、采光条件等密切相关。
同时,也要确保室内空气质量优良、光线足够、室内温度适宜,以及对声音和震动的控制达到标准。
六、社区规划和灵活性原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建筑的社区环境和可持续性。
因此,社区规划和灵活性原则是生态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74946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8.png)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行业对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建筑设计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中心话题。
生态建筑是指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有效运用。
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一、生态设计的原则1. 系统性原则生态设计的第一原则是系统性原则。
这意味着设计师必须在生态和人工系统之间保持平衡。
设计师应该完全了解自己工作的生态系统,并努力使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他们必须了解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些系统中人的角色。
2.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
设计师必须关注建筑的潜在影响以及长期节能性和环保性。
这包括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回收材料,以及选择符合节能标准的设备和材料。
3. 环境友好原则环境友好原则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
设计师应该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建筑应该被设计成可以动态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构,既能够反映当地文化和气候条件,又可以呼应自然环境。
4. 协同性原则设计师必须密切与供应商和建筑团队合作,以确保建筑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这也意味着在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保持有意义的对话和协作。
二、生态建筑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材料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是选用环保、可再生材料,同时确保建筑的能量需求最小化,材料能够满足当地环境的需要。
钢铁和混凝土等非可再生材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相反,设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子、木材、稻草等。
2. 优化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优化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双玻璃窗、气密门、保温层、太阳能窗、节能灯具等。
这些都能够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
3. 优化建筑净化程度可以使用一些环保技术来净化室内的空气和水,比如使用黄麻衣、植物等。
同时,社区的中央供热和系统(CHP)也能够被设计成更加环保,并提供更好的空调和供暖。
4. 提高能源效率设计师应该优化建筑能源系统,使用取自周围环境的热源和冷源,以实现能量效率。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8dbf1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f.png)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趋势。
生态友好型建筑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与周边生态系统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期为建筑设计师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原则1、能源效率原则能源效率是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体型和围护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和隔热,减少对人工照明、空调和采暖系统的依赖。
采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和系统,如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和节能灯具,能够显著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此外,合理规划建筑的能源需求,实现能源的供需平衡,也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2、资源节约原则资源节约原则包括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选择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注重材料的耐久性和可维护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建筑的更新和拆除成本。
对于废弃的建筑材料,应积极开展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环境和谐原则生态友好型建筑应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和功能。
在选址时,应避免破坏生态敏感区域,如湿地、森林和水源保护区。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增加植被覆盖,提高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的外观和色彩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减少视觉上的冲突。
4、室内环境质量原则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声学环境,都有助于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采用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具,避免室内污染物的释放。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
通过遮阳和隔热措施,控制室内温度的波动,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63882eaf45b307e871971e.png)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摘要:生态建筑指的是将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成的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相和谐设计理念的现代建筑,本文浅析了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引言生态建筑是环境保护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生态建筑在设计时充分的尊重了人、自然以及建筑本身之间协调关系的特点,决定了生态建筑的设计节能、低耗、环保和生态平衡等特征。
了解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完善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对实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内涵生态建筑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取自然之所长,避自然之所短,以建筑技巧使建筑融于自然,以自然环境使自然更宜人居。
虽然说起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做起来却极难。
比如,在我国的北方,冬天极寒,零下二十几度是常有的天气,这就需要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充分体现生态建筑的内涵,那就是要使建筑具有避寒的特性,外墙就要加保温层,这样不但冬天不冷,夏天还不会太热,此外还可以安装“LOW-E”玻璃,将房间里的热量反射回去。
在使用地热时,地砖就可以选择会“呼吸”的砖。
这些都是生态建筑设计必备的基本技巧。
生态建筑可以划分为绿色建筑、生物建筑、自治建筑。
最好的生态建筑应该是可以使得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建筑与人这三者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共生、互相和谐,三者之间既能融为一体,又能独立分割。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上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
生态建筑系统是一种坚持师法自然的理想建筑系统,它大幅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物质和能量逐级、合理、综合应用,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力求把建筑生态系统纳入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从而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节能原则当今世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在生态建筑设计中遵循节能的原则,对实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cfdc9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2.png)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生态建筑旨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以及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以期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1、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这意味着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形状和窗户布局,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此外,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或地热能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建筑提供电力和热能,也是实现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2、资源节约资源节约包括节约用水、节约材料和减少废弃物等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高效的给排水系统,如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可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选择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如再生木材、竹子和环保型混凝土,不仅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还能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
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并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
3、环境友好生态建筑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选址时,要避免侵占生态敏感区域,如湿地、森林和自然保护区。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噪和污水处理措施,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和建立生态景观,增加建筑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室内环境质量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目标。
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声学环境,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为此,可以采用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具,安装空气净化和通风系统,以及合理设计室内空间布局,以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的需求。
5、灵活性与适应性由于社会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生态建筑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谈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对策
![谈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f590a2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a.png)
谈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对策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即自然环境。
本文对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标签: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对策生态建筑是在建筑中结合生态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也就是将生态学中的整体、循环再生、反馈平衡及自我调节等原则融入建筑当中,使得建筑学以生态学基本理论为依据。
通常人们将生态建筑也认为是生态化建筑,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生态学为理论,融入到建筑学中。
一、生态建筑设计原则1、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
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设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
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
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
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强调整体性设计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3、讲求节约能源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
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4、讲究生态和谐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
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原则与实践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原则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c53fb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6.png)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原则与实践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也应该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推行生态建筑原则与实践。
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的定义、原则以及实践方法,并且阐述生态建筑在保护环境、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性。
一、生态建筑的定义生态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建筑理念,旨在通过控制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最大程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生态建筑的目标是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同时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二、生态建筑的原则1. 节能原则生态建筑应该设计和建造节能型建筑,通过采用优质的绝缘材料、合理的保温设计、高效的供暖和制冷系统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2. 环境友好原则生态建筑应该选用可再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当符合环保标准,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3. 水资源管理原则生态建筑应该采用节水措施,如安装节水设备、回收和利用雨水等。
同时,要推动良好的雨水管理措施,防止城市内涝现象。
4. 自然采光与通风原则生态建筑应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门窗设计以及采用透明材料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供自然光照和空气流通。
三、生态建筑的实践方法1. 绿色屋顶和绿化墙在生态建筑中,绿色屋顶和绿化墙是常见的实践方法。
它们不仅可以提供美丽的景观,还能够降低室内温度、改善空气质量,吸收雨水等。
2. 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生态建筑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装置来利用可再生能源。
这些方法可以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集雨系统和废物回收利用生态建筑还可以采用集雨系统来收集和储存雨水,供浇灌花园或冲洗厕所等使用。
此外,废物回收利用也是生态建筑的一项重要实践方法,通过分类、再利用和回收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四、生态建筑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生态建筑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其对策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8c4210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a.png)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其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上升,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对城市建设可持续的发展呼声也越来越高。
城市建设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其中,建筑物是城市建设的关键部分,在建筑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能源的利用率也随之增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怎样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将从不同的层面对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原则以及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生态建筑;设计;措施1、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1.1、节约原则在建筑施工中的节约原则就是指在具体的施工中,对于相关资源的占有以及对其的消耗,是在符合具体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资源总量以及服务功能均衡的大前提之下,来最终实现对资源利用的最小化以及减量化的节约原则。
1.2、和谐原则由于建筑其空间选择、建造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使用拆除的全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能源的消耗、对各方面的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所以对于建筑体系以及系统的和谐和关系和谐就在具体的施工中成为了生态建筑中非常注重的重要的和谐原则。
1.3、舒适原则对于建筑的舒适原则,由于建筑工程与资源占有及能源消耗在建筑建造、使用与维护管理中一直是一个矛盾体。
所以生态建筑中强调建筑的舒适原,主要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在具体的施工中以满足人类居所的舒适要求为基本的设定条件,在工作中通过人类长期依托的建筑而生存的相关经验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形成生态建筑的绿色化、生态化以及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综合系统的集成技术,以此满足生态建筑的舒适原则。
1.4、高效原则建筑作为人类的居所,对其整体的建造、使用以及维护和相关的拆除工作,都要注意应本着符合人与自然生态安全以及和谐共生的前提下开展,使之满足宜居以及健康等的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中系统地采用集成技术,以此有效的提高建筑功能的发挥,不断的优化管理调控体系,以此形成生态建筑的高效原则。
1.5、经济原则由于生态建筑的具体建造以及使用、维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建筑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的组织体系问题。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方法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ee351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54.png)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方法一、生态建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现在,人们处于一个人口激增、污染严重的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益加剧,再生资源越来越少,森林树木砍伐严重,生态环境已经失衡。
人类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发展,不断出现的雾霾,各种由于生态失衡引发的问题接踵而来,祖孙后辈的居住环境值得堪忧令人堪忧。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如今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并且为了不使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下去,要重新规划城市化生活。
因此,生态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
为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将生态学、建筑学融合起来,开始追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逐渐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生活本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是不可分割,休戚相关的。
人类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维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国外的生态建筑主要存在于公共设施中,私人建筑并没有实施生态标准,随着人们对建筑生态环境的要求增高,国外国内的建筑设计团队都在将生态建筑理念融入建筑当中。
国内外的生态建筑都处于初级阶段,各国的建筑设计师们都在努力的研究生态建筑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案。
现在已经开展的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建筑融于自然,也就是尽量在原始环境中设计、建造建筑,使建筑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成分部分,尽量减少或者是不产生对原始环境的损伤损害,将建筑融合在自然环境中;另一种就是将自然环境参加到建筑中去,也就是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多考虑生态环境,建筑中处处有自然环境的表达,将人工造出的环境自然化。
目前,国内生态建筑的发展还处于以理理论为主的阶段,对生态建筑的研究还有较为缺乏,且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来自于我国生态建筑缺乏实践的检验。
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们已经正在努力的地研究国内外生态建筑,并且提出设计方案,撰写出很多优秀的设计方面的论文了,这些论文促进了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发展,也对推动生态建筑的现实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绝大多数的文献都是根据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出来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
![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6938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d.png)
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在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环保建筑的理念。
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成为了当今建筑领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技术手段和实施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
一、设计原则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应遵循一系列的原则,确保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整体生态效益。
首先,要注重生态的可持续性,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消耗。
其次,要注重节能减排,通过建筑外观和内部结构的设计,实现优化的能源利用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另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人性化,以人为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技术手段在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中,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
首先,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用于建筑的供暖、供电等方面。
其次,可以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材料,如LED灯具、节能玻璃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另外,还可以采用灰水回收、雨水收集等技术手段,用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实施措施在实施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实际操作措施。
首先,可以在建筑的选址上做文章,选择环境友好型地块,减少原生态破坏。
其次,要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风等资源,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
另外,还需要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推广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起来,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是建筑行业迎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通过遵循设计原则、应用技术手段和实施措施,能够使建筑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环保建筑的生态设计,积极参与到环保建设中来,为创造更美好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1919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2.png)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生态建筑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形式。
其设计原则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宜居空间。
本文将分析几个关键的设计原则,以帮助建筑师在创建生态建筑时更好地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1. 最大限度的能源利用效率:生态建筑应尽力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而是利用自然的能源提供系统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能作为替代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建筑应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材料,减少能源浪费。
2. 自然通风与采光: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建筑师应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用可开启的窗户和通风设备,以便自然气流能够流通,降低人工通风系统的使用频率。
同时,合理布局建筑内部的窗户和天窗,以便在白天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3. 雨水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生态建筑应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水资源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供水系统的依赖,并降低对地下水的抽取。
通过收集和处理雨水,再利用在灌溉和污水处理方面,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建筑还应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率。
4. 植被覆盖与绿化:将植被融入生态建筑的设计中,有助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和提供舒适的室外环境。
建筑师可在建筑顶部设置绿化屋顶,利用墙体和立面空间进行垂直种植,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植被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还可提供防止阳光直射和减少能量损耗的自然屏障。
5. 可持续材料与循环经济利用: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应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和可持续材料,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消耗。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使用循环经济的原则,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建筑废料,降低对原材料的需求,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6. 环境教育与社区参与:生态建筑应成为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者和社区参与的平台。
建筑师应设计宣传教育设施,向使用者传递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知识。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afc53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3.png)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1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随着现代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
生态建筑出现应运而生,成为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那么,什么是生态建筑?生态建筑设计又包含哪些原理和方法呢?生态建筑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
它注重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各个环节中,实现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节能原则。
生态建筑要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采取节能的手段,例如利用地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缩小建筑体积等。
2、环保原则。
生态建筑要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使用环保材料、治理废水废气等手段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3、资源利用原则。
生态建筑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例如利用降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废弃物等。
4、自然通风原则。
生态建筑需要让自然通风取代机械通风,通过建筑设计、采光和通风系统的合理规划,实现自然通风,提高建筑的舒适性。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与传统建筑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以生态系统的原理来进行建筑设计,让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实现采光,通风等自然能源的利用。
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通过使用绿色建筑材料,采用自然通风、雨水利用、太阳能等可持续能源,来减少能源耗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3、被动建筑设计。
被动建筑设计是指建筑设计时利用周围环境和物理原理来进行设计。
例如建筑的朝向、采用节能材料和隔热材料等。
4、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指将建筑和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建设,例如建筑与周围绿化资源的结合等。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它通过采用生态设计、绿色建筑、被动建筑设计和整体设计等方法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应用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396b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a.png)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应用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将人类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会探讨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实践应用。
一、整合周边环境在设计生态建筑时,周围环境的影响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一个真正的生态建筑应该是与周围环境相容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模仿自然环境而生产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状况、植被等因素。
建筑物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与周围的环境交互作用,以达到经济,环保,节能和技术优化等的目的。
二、保持可持续性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可持续性,即设计建筑要考虑到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并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影响。
在建设生态建筑时,尽量利用附近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例如,使用太阳能,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系统等,来提供经济节能和环境友好的加热、制冷和供水系统。
此外,生态建筑还应考虑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力,并避免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在建筑架构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建筑废弃物,减少对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提高能源效率在设计生态建筑时,多重因素应被考虑,特别是能源效率。
生态建筑需要采用新技术和材料,以最小化使其维持运转的经济成本和能耗。
通过使用高性能保温材料、能源回收装置、减小系统能耗等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或者,利用建筑本身的特性,例如,在砖石墙体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紫外线可产生电能和热能,补充它的能源。
四、注重健康与舒适生态建筑的另一个设计原则是崇尚健康和舒适。
设计建筑时应注意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
采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增加局部微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和声学环境,实现对公共卫生的保障。
例如,使用环保材料,赋予建筑自净能力,保证室内良好的舒适性和健康要素。
五、响应文化与社区生态建筑还应该相应文化和社区的特征而设计,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当地的文化和环境。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方案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d5f3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c.png)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高。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原则和设计方案。
一、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绿色生态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并以最低能耗和资源浪费为目标,从而创造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它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二、绿色生态建筑的原则1. 能源效益: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太阳能供电系统、选择能源密集型建筑材料等。
2.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绿色生态建筑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采用节水设备等手段,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3. 材料和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生态建筑应尽量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通过回收利用和垃圾分类等措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生态建筑要追求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光线照明、温湿度等。
通过使用低污染的材料,采取合适的通风系统等手段,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三、1. 建筑设计方案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案应从建筑的布局、朝向和形式等方面考虑。
合理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减少能耗。
选择适当的朝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照明能耗。
同时,建筑的形式应与环境相融合,创造和谐的景观。
2. 节能设备和技术绿色生态建筑需要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来降低能耗。
例如,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和照明;使用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系统,减少供暖和制冷的能量消耗;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源的优化管理等。
3.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是绿色生态建筑的重要方面。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和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洗等非饮用水需求。
同时,使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如低流量水龙头和节水型厕所等,减少用水量。
建筑物生态环境设计方案
![建筑物生态环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b04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6.png)
建筑物生态环境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建筑物的生态环境设计也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建筑物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施过程进行探讨,以期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生态环境设计原则1. 绿色建筑的原则绿色建筑的原则是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需要从设计、建造、运营等各个环节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负载、健康舒适等方面的优化。
通过合理规划空间、选择可再生材料、设计节能系统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生态环境保护是指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通过合理的环境规划和生态保护措施来提高建筑的生态适应性。
在建筑物设计中,可以采用生态园林、雨水利用、太阳能利用等手段,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设计方法1.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建筑物生态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美观宜人又可持续发展的室外空间。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植被和水体等要素,利用自然的景观资源,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
2. 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涉及到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措施。
通过选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设计合理的供暖、通风、照明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
3.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合理规划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灌溉、冲厕等方面,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同时,应采用合适的处理技术,将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以达到节约用水资源的目的。
4. 废物管理废物管理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理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废物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回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四、生态环境设计实施过程1. 研究和调研在进行建筑物生态环境设计之前,需要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调研。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节能效果分析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节能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5b7d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7.png)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节能效果分析一、导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人们开始重视生态建筑这一理念。
生态建筑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原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和节能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设计原则1. 绿色材料选择生态建筑应选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设计者应选择可循环再生的材料、低能耗材料、无毒材料等,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健康性。
2. 能源管理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光线利用、通风等因素,以减少能源消耗。
3. 循环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循环系统的设计,如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回收系统等,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绿化覆盖生态建筑应注重绿化覆盖,采用绿色屋顶、墙体绿化等手段,增加绿色空间,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节能效果分析1. 能源消耗减少生态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本身的能耗问题,通过优化设计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太阳能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等。
2. 热量控制生态建筑采用了高效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技术,降低了建筑中热量的流失,提高了建筑的保温性能。
通过合理的热量控制,能够降低取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
3. 水资源节约生态建筑中的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通过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灰水的回收等,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要,降低了用水成本和水资源的使用量。
4. 空气质量改善生态建筑注重绿化覆盖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
绿色屋顶、墙体绿化等手段可以增加建筑周边的绿色空间,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的程度。
5. 环境保护生态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对环境的保护。
通过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循环系统等手段,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结论生态建筑是一种融合了环保理念的建筑设计。
它通过选用绿色材料、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循环系统等原则,实现了节能、节水、改善室内环境的效果。
生态建设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
![生态建设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59b8bdc850ad02df8041ea.png)
生态建设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一、前言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实行,建筑行业也将引入生态建筑理论,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生态建筑设计需遵守的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将自然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到其中。
只有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自然的朋友,建筑工程不能对自然产生破坏。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同建筑的完美结合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这种充分的利用并不是说去对自然资源进行一味的索取。
指的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中,要对建筑场地内的空间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将其作为建筑的一个部分,将自然合理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同时设计师要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功能做到一定的认识,以便在施工中有所注意,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建筑和自然地完美结合。
3、认真考虑相应生态环境地域特点建筑工程必将对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
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其能源分布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查。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因素产生破坏,才能在总体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三、如何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1、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
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求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积极的应用生态策略,从而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可持续发展意识需要落实于实践之中,从而要求参与生态建筑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予以积极的配合,作为一个复杂的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社区参与者、管理者以及建筑设计的决策者共同参与,从而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2、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份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也成为生态策略的主要任务,首先,针对于温度以及湿度的问题上,在建筑师设计构思时,需要依照人体的要求设计建筑物的朝向以及门窗的尺寸,从而保证阳光的充足,进而调整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建筑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办公空间或居住的层面上,在满足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与使用价值的同时,建筑的生态价值也逐渐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什么是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有哪些特点、生态建筑的行业标准、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方法等多个角度对生态建筑进行论述,旨在为我国开展生态建筑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实施方法
前言:
目前,全世界都处于从传统建筑到生态建筑的转变时期,这是一次建筑理念的变革。
生态建筑是指通过建立一整套具有生态运行机制的系统来推动建筑内部有序运转,进而实现建筑与自然之间联动效应,即:建筑生态系统环境。
最近的十余年间,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所引发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是否能达到绝对的“和谐统一”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将生态建筑理念,环境科学以及建筑学融为一体,充分调动自然资源挖掘生态建筑
的最大潜力是摆在面前的课题。
1 生态建筑的基本含义
生态建筑是建立在环境科学和建筑学两大学科完美融
合的理论前提下,生态建筑强调人、自然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合理互动,倡导环境保护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理念。
从广义上讲,所谓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项目实施之前,需要对建筑周边自然资源进行认真的调研,并在建筑规划中对其充分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自然资源融入建筑,并使之产生生态效应,使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功能。
2生态建筑的基本特点与评价标准
2.1生态建筑的基本特点
生态建筑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建筑设计之初,运用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是生态建筑的设计主题,例如:生态建筑运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能耗,光伏发电技术具有清洁性、再生性等传统能源无法替代的优势。
还有,在生态建筑中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和生物技术可以实现更科学、更合理的自然采光以及良好的通风环境。
2.2生态建筑的评价标准
首先,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是生态建筑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的节能技术是通过合理地吸收能源、储存能源,
最后充分释放能源这一过程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例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都是技术较为成熟的再生能源。
其次,生态建筑还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减少排放。
在生态建筑中,循环效益是生态环境的核心价值,一些生活垃圾中包含可再生或可循环的资源都能够加以利用,其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是对家庭污水进行回收并净化再利用的过程。
3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遵循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初衷是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还要
实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生态建筑要求设计师首先清楚建筑物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定位,尽量不要打破原有的生态环境,因为生态环境的建立过程非常缓慢也极其复杂,在适度开发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热、光、水、视线、建筑风、阴影影响等问题都要做全盘考虑,最大限度节约建筑用地。
3.2 遵循利用生态资源的设计原则
建筑之所以演变为生态建筑,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合理使用了建筑周边的生态资源。
在建筑的设计之初,建筑用地周边有哪些生态资源可以利用是设计者需要仔细琢磨的问题。
建筑物周边的生态资源包括:地表情况、植被情况等,在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出台最终设计方案。
除此之外,生态
建筑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还应该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界的光照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有效减少建筑能耗。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倡导构建自然的温湿度环境,通过利用自然环境
资源建立室内舒适的、贴近自然的感温环境。
(2)倡导构建自然的声环境氛围,通过建筑防噪声干
扰设计以及吸声材料的运用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祥和、宜居的工作环境。
(3)倡导构建自然的照明系统,通过对空间的合理的
规划,尽量增加建筑的自然光照时间,创造优良的视觉环境。
3.3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赋予建筑生命是建筑的人性化的主要表现。
作为人类日常工作和栖息的主要居所,建筑不仅要满足基本功能的使用,建筑的环境品质也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所重视,因为人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建筑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情绪的变化,生态建筑对优化环境的倡导尤为突出。
(1)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创造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
(2)搭建完善的通讯系统,提倡智能建筑理念。
(3)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4生态建筑设计的实施方法
4.1让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方法
在了解了生态建筑的一些基本常识后,下面来谈一下对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实施,将自然元素引入建筑中是生态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
(1)在建筑规划之初,首先设计者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与外形结构,在迎合审美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证自然采光系数,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为建筑物内外提供高品质的自然光。
(2)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在建筑规划之初设计者必须考虑给建筑预留适当的开口位置,这样建筑物可以利用自然风,使室内外空气不断流通,以便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除此之外,在大进深的建筑中可以考虑设置风塔等设置创造自然通风系统。
(3)建立立体式绿化系统,水榭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景观的欣赏,还可以实现将水池、喷水等亲水设施的水资源引入建筑周边的植被作为浇灌用水,这样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利用,有效降低环境温度调节了气候。
4.2实现建筑节能环保的方法
关于建筑的节能问题,生态建筑强调从建筑外墙结构的保温、隔热上入手,如果建筑只能使用常规能源时,应考虑对能源系统进行优化,总体上来应该遵照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对新能源的利用程
度是生态建筑是否符合“生态”原则的直接体现。
4.3实现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建筑的生命力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生态建筑在设计之初,要体现足够的重塑性,必须满足日后新技术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有更大的弹性空间。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储备、楼板对荷载
的预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留有发展余地。
(3)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使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
5结束语
我国的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生态建筑的运用还不明显,真正体现生态价值的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材料的再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周围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等问题入手。
生态建筑不应该是一个个孤立的单独项目,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乃至国家的宏观发展规划中进行全盘考虑。
参考文献:
[1] 丁红月.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对策[J].科技风,2013(20).
[2] 王翰林.试论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及其实施要诀[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10).
[3] 周美英.新时期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1(5).
[4] 胡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对策.工业建筑,2012(1):51-54。